胡适 对大学生的建议

胡适 对大学生的建议
胡适 对大学生的建议

胡适:致毕业生:在不健全的中国,如何不堕落

——时隔八十年,却字字在理。永不褪去的文字的温度,予以共勉。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劣稚一点,不脸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

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认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认胡乱混饭吃,混官吃。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的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有什么好方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

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和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谓的求知识了。

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二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物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有疑难问题来逼你时时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中,你也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伽利略(GALIEO)和牛顿(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己。有了

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是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的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

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https://www.360docs.net/doc/202784789.htm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

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的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

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你就做六个钟头抹桌子工作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法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

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

古人说:“信心(FAITH)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做费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讲堂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的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你不信吗? 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终日埋头在他的化学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少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减除了二千万法朗的大

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HUXLEY)在皇家学会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就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有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为盼,以后每个人,每一年都拿出来读一读。经常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是一个读过大学的人。

胡适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胡适: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损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 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 有什么好方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两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 保持这种热心,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物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 你只要有疑难问题来逼你时时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 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伽利略和牛顿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是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不到兴趣了。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的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 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作业余活动。 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

胡适送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

胡适送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 一胡适: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不要抛弃学问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 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附: 胡适先生的演讲是1929年,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 1906年4月10日,中国公学在上海正式开学。 1906年2月,因大批留日学生返抵上海,没有着落,留学生中的姚洪业、孙镜清等各方奔走,募集经费,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租民房为校舍,筹办中国公学。两江总督端方每月拨银1000两,派四品京堂郑孝胥为监督。校务实际由王抟沙主持。革命党人于右任、马君武、陈伯平等任教员。 4月10日开学后,共招学生318人,分大学班、中学班、师范速成班、理化专修班 胡适先生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2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 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

浅谈胡适——近代史

浅谈胡适 ——罗志田《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读书笔记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读罗志田先生的《再造文化的尝试:胡适传》,估计我对胡适的印象就会停留在这里。我只把胡适当成历史书中的一个名字,历史上的一个雕塑,中国千万革命前辈的一个影子,并不能算一个有着鲜明的生活痕迹的人。 然而,提起鲁迅,我们学过他的文章“百草园”、“社戏”、“故乡”、“孔乙己”、“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雪”等,分别取自他的小说集《朝花夕拾》、《呐喊》以及散文集《野草》等。我们能理解鲁迅的家庭背景、儿童生活以及留学经历,我们可以在读文章的时候与他产生共鸣,一起品味他的快乐、恐惧、愤怒与怜悯。我们甚至知道他的故乡与家人,鲁迅就像一个陪伴我们成长的朋友,我们分享他的生活经历,也汲取他的精神财富。同为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却像一个我们不甚了解的路人,貌似万人瞩目却并不被了解。这种鲜明的对比的情况其实有其政治原因,胡适坚持革命多年,却在新中国将成立之际搭上蒋介石的飞机去了美国。虽然胡适批评国民党以及蒋介石的并不少,但他的这一行为被认为是在国民党以及共产党之间选择了国民党,因此与共产党越走越远。他的儿子胡思杜也写文章批判他是“反动阶级的忠臣,人民的敌人”,后来形成的全国性的“批胡”之风也是异常猛烈。他一生都致力于让自

己的文章清楚浅显,也以此著称于世,然而这位最希望被世人所理解的思想家又是最让世人读不懂的。他曾经感慨许多他费尽心血所作的文章不被世人看重,随意为之的作品却常多得喝彩。何止胡适的文章,他的精神与思想又有多少人懂? 虽然胡适被蒋介石接去了南京,但他热爱和平,反对一切暴力的思想让他对国民党也不能赞同。他说过20年不问政治,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他只想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并不支持国民党抑或共产党中的任何一个。他反对北伐,反对将末代皇帝赶出宫,指责蒋介石“生平从来不懂什么是民主,就应该到民主的私塾里上学,好好用功进修一下”,坚持民主选举总统等。他始终认为自己不进入国民党政府体制,不当国民党的官,就可以扮演一个中立者、一个诤友、承担一个说公道话的角色,但是蒋介石的独裁也让他在理想的道路上行进得越来越艰难。胡适当年在台湾努力提倡的自由民主虽然不如资本主义国家建设那么好,仍有很大的深化的空间,但是如今已经基本实现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就像阳光、空气与水一样,大家都需要它。胡适不仅在政治上利用一切机会运用自己的地位与能力,对国家民族作出尽可能多的贡献,而且在学术上也影响深远。他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令人深思。他饱读诗书,涉猎中国古代哲学、地理学、禅学等多个领域,领导了致力于思想解放的伟大的新文化运动,不愧为“前空千古,下开百世”的一代巨匠。思想上胡适提倡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主张思想救国和教育救国,体现了中国革命先驱难能可贵的世界眼光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浅析胡适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浅析胡适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胡适,他的思想影响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并影响了一大批学人,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然而“誉满天下,谤亦随之”,对于胡适思想的批判也从未停止过。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排除以往的历史偏见和现实的政治干扰,我们再心平气和的评价胡适,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就像欧阳哲生说的“我们今天来评价胡适,应该谈的主要不是确认胡适的文化学术地位,而应该理解、阐述胡适思想的现代意义,再现胡适作为一个思想启蒙者的历史价值,把堙没的半个胡适给发掘出来。” 关键词:通俗文化上层文化现实意义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造诣。其思想也具有全面性——几乎触及了广义上的人文学科的每一个方面。以他个人的研究业绩而言,我们可以说,他在中国思想史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余英时曾经利用思想史上所谓的“上层思想”和“通俗思想”的概念来解释胡适的思想。(或者再扩大一点,利用人类学与社会学上“上层文化”与“通俗文化”的概念。)认为其思想的影响不但冲击了中国的上层文化,而且也触动了通俗文化。 (一)通俗文化 胡适的“暴得大名”最初完全是由于他提倡文学革命。用白话来代替文言文,在胡适的构想中自始即是思想革命或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他的“文学改良刍议”第一条便提出“言之有物”,而所谓的“物”则包括二事:一曰情感,二曰思想。他显然认为只有新的白话文体才能表达二十世纪的新情感和新思想。提倡白话便不得不尊《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为“文学正宗”,这就把通俗文化提升到和上层文化同等的地位上来了。陈独秀完全了解胡适此文的命意所在。他在“文学革命论”中说: 孔教问题,此伦理道德革命之先声也。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旗上大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1】 此话以“伦理道德革命”始,以“通俗的社会文学”终,不但把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联系了起来,也把通俗文化代替传统上层文化的意思表露的十分明显。胡适虽然在美国受了七年的民主洗礼,但他的思想影响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层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损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

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胡适的教育思想

在我看来,胡适的教育理念是非常正确的, 胡适既承袭了我国古人的关于“教育是立国之本”,又接受了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在胡适看来,教育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根本的出路和最长远的打算,唯有教育能过正真拯救华夏的文明,并再造就一个新的文明。 他始终不渝地坚持“教育救国”的教育思想,把教育看作唯一的救国方式。 他将自己伟大的胸襟、高远的志向和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到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In my opinion, Hu Shi's educationalphilosophy is very correct. Hu Shi inherited the ancient Chinese on the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accept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al thought. In Hu Shi's view, education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way and the long-term plan to solve China's problems. Only education can really save the civilization of China and rebuild a new civilization. He unswervingly adhere to the "education to save the country," the educational thinking, education as the only way to save the country.He put his great mind, lofty aspirations and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the country into the people'seducation and national democratic revolutionary movement, left us with a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文章分析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新文化运动消除了图书馆近代化道路上的文化障碍,深化了近代图书馆理念;图书馆要承担起社会教育职能,要向社会开放,教育民众,启迪民智;推动了图书馆学理论发展,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提供了思想准备以及人力保证。同时,梳理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图书馆的近代化改革发展历程:近代图书馆的改革,图书馆教育的起步,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开展。 标签:中国;新文化运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20世纪初,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图书馆事业正经历着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蜕变的过程。图书馆的公共性开始展现出来,跳出了传统的知识特权和垄断,逐渐实现书籍和知识的社会化和民主化。然而,图书馆事业的近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此时图书馆的运转仍未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在理念上依然受到传统文化保守主义的主导,以保存国粹为主。可以说,此时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近代化之路才刚刚起步,建立完整意义上的图书馆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新文化运动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作用 1915 年,以陈独秀为首,一群抱有救国之志的年轻改革家们在上海发起新文化运动,怀着文化救国的坚定信念,他们积极从事着教育民众、启迪民智的活动。通过《新青年》杂志的广泛传播,及时让广大群众熟知国际时事,引导民众摆脱封建传统的束缚,挣脱愚昧思想的羁绊,大力传播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不久以后,以口语化的白话文取代古老的文言文的语言变革开始发生。在新文化运动初兴之时,中国的近代化之路已经走过70余年,国家体制已经转为共和制,但是民主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社会依然受封建传统思想的主导,普通民众对新思想、新文化的反应比较迟钝。其中民众无法读懂改革家们的词藻华丽的文言文是一重要原因。除去此时中国高文盲比例不谈,单就识字的民众来说大多数也只是具备最基本的识字水平,普通的文学作品尚无法理解。为了更有效地启蒙大众,改革家们开始尝试白话文,白话文运动由此滥觞,出现了白话文作品的出版高潮。 新文化运动的进行对社会、教育、文学等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当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民众,启迪民智的社会环境下,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广泛关注。陈独秀曾强调指出,图书馆和博物馆作为一种教育体系都应当向公众开放,都应该服务于社会。其次,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把流行的民俗文化纳入到了精英文化中,打破了现有文化机制的垄断地位,提升了下层阶级的文化地位,直接影响了近代图书馆改革的走向。此外,白话文的广泛使用,成功吸引了年青一代,激发了他们读书和学习新知识的热情,进而形成了利用图书馆的广泛社会需求,为图书馆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篇一: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诸位毕业同学: ⑴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⑵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之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的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⑶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⑷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缩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⑸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⑹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 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自己的选择! ⑺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⑻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⑼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什么? 2.古诗文中,有很多同文段⑵中的划线句子意思相同的名言,

【胡适与北大】胡适藏书及其分流

【胡适与北大】胡适藏书及其分流 本月19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 图书馆联合主办的'胡适与北大'专题展览将在北京大学图书 馆东门展厅开展,并将展示部分胡适先生捐赠的图书。本文介绍了胡适先生藏书及其流布的情况。 胡适先生藏书胡适藏书和日记、书信等资料不仅是研究胡适学术思想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胡适周围的学者名人,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资料。由于胡适一生注重图书的收藏,接受赠书丰富,同时又非常注意保存个人日记、手稿和往来书信等资料,因此他留给后人的文献和研究资料是非常宏富的。在胡适的众多手稿、书信和藏书中,他当年留在大陆的部分最为丰富,其辗转流传也最为引人注目。胡适1938年至1941年任驻美大使期间,虽自认为“受逼上梁山”,以致于“只得牺牲一两年的学术生涯”,却仍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学习与阅读。在胡适1941年的一帧旧照中, 他立于书橱前,随手将四册线装书搁在一张沙发的靠背之上,正在翻阅其中的一本。从其身后书橱中大量横置摆放的线装书来看,款式划一,皆于书根上印有书名,应当就是当年那部蜚声海内、学者必备的《四部丛刊》。所谓“四部”,即按我国传统分类法,将所有的书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门类,“丛刊”即今天通常所说的丛书。说得具体些,《四部丛刊》是

一部集中各方面必读书、必备书的小型《四库全书》。从1922年起,到抗战爆发为止,《四部丛刊》由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共出了初编、续编、三编,实共502种,分装成3000余册,可以说是20世纪我国新出的规模最大的丛书。从胡适书橱3大排均齐整配置此部丛书的情况来看,每排有10叠丛书,共达30叠之多。以每叠平均二十册来做大致估算,也至少有6000册的巨量了。这多出来的另外2000余册,应是《四部备要》。《四部备要》,由中华书局1920-1936年陆续编辑排印。这部丛书收书336种,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5集,收经部书54种,史部书74种,子部书79种,集部书140种;全套丛书达到了11305万卷,分订为2500册。这部丛书性质和《四部丛刊》相仿,但《四部丛刊》着力于选择宋、元、明三代善本珍本影印,而《四部备要》则更偏重于实用——铅字排印较有代表性的各类校本、注本,可以说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常备书籍。1941年胡适先生在出任驻美大使期间于书房阅读材 《四部丛刊》与《四部备要》在经、史、子、集“四部”择精备要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己的编选特色,在“史部”中就各自形成了“百衲本二十四史”与“聚珍版二十四史”两大版本。但对于对中国史学有特别深入研究的胡适而言,他的书橱中还特意增加了当时最新的“史部”整理丛书——开明版《二十五史》。所谓开明版《二十五史》,是指开明书店于民国二十

解读毕加索阅读答案-毕业阅读题答案

解读毕加索阅读答案-毕业阅读题答 案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

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就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到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4圈麻将也得废你一点半钟的光阴。

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xx年之后成什么器。 10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2) 11 全文思路明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提出赠言 表达希望与祝愿。(2) 12 第2段中有一个句子能实现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2) 13 阅读2、3、4、5 段答题(6) (1) 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即使,既,也。2(1)若是错过了青春,时间也不会再重来。(2)你们会被认为是进步较慢,水平较低,学识资历浅

教育家胡适给他学生的毕业赠言参考

教育家胡适给他学生的毕业赠言参考 关于教育家胡适给他学生的毕业赠言参考 翻开泛黄的相片,久远的年代,模糊的青春,但毕业骊歌的感情依旧,在这个栀子花开伤别离的季节,让我们重温昔日名校长们毕业赠言的那是母校的馈赠,一生的精神宝藏,那些犀利的言辞穿越时空隧道,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当下意义。 教育家胡适于1945年9月至1948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本文是胡适先生1932年6月27日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那是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他的身份是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为青年学子总结了毕业出路: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了。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年6月)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

依据自己的,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

论胡适的民主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784789.html, 论胡适的民主思想 作者:王云霞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本文将胡适的民主思想与儒家思想、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了比较。胡适的民主思想是当时中国一种独特的思想,对此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该批判的批判,该借鉴的借鉴。 关键词:胡适;民主思想;儒家思想;西方民主思想;三民主义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25-01 胡適,祖籍安徽绩溪上庄,少年时在绩溪老家读私塾,1904年至1910年在上海求学,1910年至1917年留学美国。胡适的一生以宣传标榜“民主主义”著称,有“自由主义大师”称号,他的“民主”、“自由”并不为民主的中国所接受,甚至不为台湾国民党当局所接受。我们不难看出胡适思想的独特性,其民主思想亦然。本文只就胡适的民主思想作一个较客观的评价。 胡适的民主思想是在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方大量的民主思想,并有别于当时中国其他思想意识的一种独特理论,对推动当时中国的思想解放,发动新文化运动,都起到了一定作用。纵观胡适一生的政治言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也是他民主思想的要点:充分利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成立一个宪政公开的政府,由思想中立、学有专长的精英分子负其职责。 下面分别把胡适的民主思想同传统的儒家思想、西方的民主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一番比较。 1.与传统儒家思想的比较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思是“救出自己”。这一点与胡适提倡的追求个性的发展不谋而和。孔子说:“君子不器”[1],意思是君子不应当只是适应做一两件专门的事。然而,胡适所求取培养的才干,正是这种专门的才干。 儒家所主张的“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哲学,是胡适所反对的。他认为个人与社会是联系而密不可分的,个人品质之改善在于社会之改善,社会若不改善,个人品格之改善终归无望。也就是说他认为个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的改善,通过对社会制度的改良而完成自我个性的发展,最后求得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但在儒家思想中又隐含着对公私价值区别的否认,认为主张“三纲五常”同时又要求个人隐私生活的想法,在帝王的威权之下几乎是微不足道的。胡适则除主张“个人自由”外,个人利益高于国家的利益。

胡适的生平简介

胡适的生平简介 胡适,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胡适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胡适简介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胡适信奉实验主义哲学。“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人物生平公元1891年,12月17日未时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元1893年,随母亲冯顺弟前往台湾其父胡传任所。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母亲离开台湾返回上海,后回祖籍安徽省徽州绩溪县上庄村,进家塾读书。其父胡传病逝于厦门。 公元1904年,与江冬秀订婚,从三兄到上海,入梅溪小学堂。 公元1905年,进澄衷学堂。 公元1906年,考取中国公学。 公元1908年,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 公元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奈尔大学选读农科。 公元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于约翰;杜威。 公元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同年,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回安徽绩溪与江冬秀结婚。 公元1919年,接办《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 公元1920年,离开《新青年》,在南京大学暑期学校讲学。

《毕业赠言》胡适习题答案

《毕业赠言》胡适习题答案 《毕业赠言》胡适习题答案《毕业赠言》胡适诸位毕业同学: ⑴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 要抛弃学问。⑵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之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的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⑶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 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⑷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缩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⑸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 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万页书。 ⑹诸位,***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4 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自己的选择!⑺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⑻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⑼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毕业赠言》习题1.这篇演讲 的中心话题是什么2.古诗文中,有很多同文段⑵中的划线句子意思相同的名言,请写出两句或两句以上这种名言。(如果所写名言是上下句的,两句算一句;如果名言是单名的,一句算一句。)3.根据上下文说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这句话的含义。 4.文段⑸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再分别补充一个类似的事例和名言。 5.请你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6.请给你的同学写一段毕业赠言。 7.设想一下十年后你的工作或生活情景。 《毕业赠言》答案: 1.不要抛弃学问。

【胡适与北大】胡适藏书及其分流

胡适与北大】胡适藏书及其分流 本月19 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的'胡适与北大'专题展览将在北京大学图书 馆东门展厅开展,并将展示部分胡适先生捐赠的图书。本文介绍了胡适先生藏书及其流布的情况。 胡适先生藏书胡适藏书和日记、书信等资料不仅是研究胡适学术思想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胡适周围的学者名人,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资料。由于胡适一生注重图书的收藏,接受赠书丰富,同时又非常注意保存个人日记、手稿和往来书信等资料,因此他留给后人的文献和研究资料是非常宏富的。在胡适的众多手稿、书信和藏书中,他当年留在大陆的部分最为丰富,其辗转流传也最为引人注目。胡适1938 年至1941 年任驻美大使期间,虽自认为“受逼上梁山”,以致于“只得牺牲一两年的学术生涯”,却仍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学习与阅读。在胡适1941 年的一帧旧照中,他立于书橱前,随手将四册线装书搁在一张沙发的靠背之上,正在翻阅其中的一本。从其身后书橱中大量横置摆放的线装书来看,款式划一,皆于书根上印有书名,应当就是当年那部蜚声海内、学者必备的《四部丛刊》。所谓“四部”,即按我国传统分类法,将所有的书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门类, 丛刊”即今天通常所说的丛书。说得具体些,《四部丛刊》 是

集中各方面必读书、必备书的小型《四库全书》。从1922 年起,到抗战爆发为止,《四部丛刊》由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共出了初编、续编、三编,实共502 种,分装成3000 余册,可以说是20 世纪我国新出的规模最大的丛书。从胡 适书橱3 大排均齐整配置此部丛书的情况来看,每排有10 叠丛书,共达30 叠之多。以每叠平均册来做大致估算, 也至少有6000 册的巨量了。这多出来的另外2000 余册,应 是《四部备要》。《四部备要》,由中华书局1920 -1936 年陆续编辑排印。这部丛书收书336 种,依经、史、子、 集四部分类,共5 集,收经部书54 种,史部书74 种, 子部书79 种,集部书140 种;全套丛书达到了11305 万卷,分订为 2500 册。这部丛书性质和《四部丛刊》相仿,但《四部丛刊》着力于选择宋、元、明三代善本珍本影印,而《四部备 要》则更偏重于实用——铅字排印较有代表性的各类校本、 注本,可以说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常备书籍。1941 年胡适先生在出任驻美大使期间于书房阅读材 四部丛刊》与《四部备要》在经、史、子、集“四部”择 精 备要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己的编选特色,在“史部”中 各自形成了“百衲本四史”两大版本。但对于对中国史学有特别深入研究的胡适而言,他的书橱中 还特意增加了当时最新的“史部”整理丛书——开明版《二

毕业阅读题答案范文

毕业阅读题答案范文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 * 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就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⑥诸位,11万页

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到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4圈麻将也得废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 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xx年之后成什么器。 10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2) 11 全文思路明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提出赠言 表达希望与祝愿。(2) 12 第2段中有一个句子能实现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 (2) 13 阅读2、3、4、5 段答题 (6) (1) 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即使,既,也。 2(1)若是错过了青春,时间也不会再重来。(2) 你们会被认为是进步较慢,水平较低,学识资历浅的人而被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剔除淘汰。 3(1)拾芝麻凑斗--非一日之功;积少成多(2)4.4米,88部 4不能,因为书也分很多种类型,有对一个人待人处事,修心养性等有用的,也有对人用处不大的甚至无用的,读无用的书也是浪费光阴的一种表现,本句特指‘有用’不仅有力地论证观点,而且为下文的“成为学者”作铺垫。若删去与文意不符。 5即 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也没有实验室,哪做学问 6.围绕“不

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理念

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理念——《民主主义与教育》 ([美国]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在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中上,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陈鹤琴提倡活教育,晏阳初提倡平民教育,胡适的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其背后大都有杜威教育哲学的影子。杜威也曾经亲身在1920年代前后到中国演讲,宣传其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轰动一时。由此可见,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是至为深远的。吴俊升在《增订杜威教授年谱》中说“中国教育所受外国学者影响之广泛与深远,以杜氏为第一人。杜氏所给予国外教育影响之巨大,也以中国为第一国。”这个评价应该说恰当公允的。 在杜威的众多教育著作中,1916年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可以作为杜威的教育思想的总纲。有些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卢梭的《爱弥儿》并列,视其为教育经典中的经典。在此书中,杜威接着卢梭的自然主要义教育思想,发展出了一整套“儿童中心论”和“从做中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这在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的现代儿童教育革命中做出了重大贡献。重温《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是理解近百年来美国以及众多国家尤其是中国教育演进的钥匙,更是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可资镜鉴的宝贵思想资源。 一、杜威教育思想的形成 杜威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其受教育和亲身参与领导教育改革的实际经历是分不开的。杜威(1859-1952)生于一个零售商家庭,在1879年从当时规模很小、水平较差的佛蒙特州立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州在学和柏灵顿乡村学校。1882年,成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生,两年后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这时杜威深受实用主义思想影响,其思想开始成型。1884-1894年,任教密歇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在参与大学招生过程中,与中学接触密切。1894-190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开始了教育改革的尝试。1896年,创立闻名于世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着手教育创新,主张儿童中心论,将课堂实验和课堂参与放到了重要位置。1897年,发表论文《我的教育信条》,较为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后来,受到哥大行政当局的杯葛辞职。1904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长达26年时间,直至1930年退休。1930年退休后,改任哥大荣休教授,于1939年退职。其间的1938年出版《经验和教育》,重申早前的教育思想。1942年,出版论文集《人的问题》,继续申论教育在发展民主主义社会中的重要性。1952年,杜威患肺炎去世,享年94岁。 其间的1916年,杜威将长期的教育实践与思考汇集成书——《民主主义与教育》,真正建立起了属于杜威本人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同时,他与同事一道使当时的哥大成为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镇和佼佼者,其影响力至今依旧卓尔不群。 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以为杜威教育哲学体系中有三个方面影响重大,即民主教育、生活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理念。这些思想理念不仅有过重大的历史贡献,对中国当下的儿童教育仍然可以起到镜鉴的作用。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分别作简要阐释。

毕业赠言胡适阅读

毕业赠言胡适阅读 毕业赠言胡适阅读 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作费希特的,天天在讲堂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50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生活就是这样。盼望它飞跃时,它总是慢悠悠;等体会到个中滋味,想多留它须时,它却如落花流水匆匆逝去。时慢时快时疾时缓,时悲时喜时乐时苦。愁与苦为伴,欢与乐同行。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情谊悠悠,岁月如流,蓦然回首,却已人去楼空,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阳光为你壮行,清风为你送行,蝉鸣为你歌唱,鸟儿为你鼓掌,绿荫为你庇护,雨露伴你清爽。毕业了,真诚的说一声:一路走好,愿你一路顺风。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

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就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到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4圈麻将也得废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0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 11 全文思路明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提出赠言→→表达希望与祝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