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有哪几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临沂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师如何教的科学。
()A:对B:错答案:B2.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动机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A:错B:对答案:A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B:教学环境C:学生的学D:教师的教答案:A4.西方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1913年B:1903年C:1914年D:1900年答案:B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学习过程B:评价过程C:教学过程D:反思过程答案:A6.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年代以前C:19世纪80年代D:20世纪80年代答案:B7.20世纪60年代,将“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B:布鲁纳C:罗洛·梅答案:D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B:深化拓展时期C:成熟时期D:发展时期答案:C9.()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媒体B:教学内容C:教学过程D:教学环境答案:A10.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的过程。
A:观念B:态度C:行为D:性格答案:B11.在教育心理学家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环境B:教学媒体C:教学内容D:评价/反思过程答案:A12.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学生B:教学环境C:教师D:教学媒体答案:C13.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媒体B:教学过程C:教学内容答案:C14.教学媒体包括()。
A:录像B:图片C:投影D:黑板答案:ABC第二章测试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2.怎样理解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3.怎样科学研究教育心理学?4.教育心理学百年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5.当代教育心理学面临哪些主要研究领域?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识记】P3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 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这种观点最早见于潘寂1963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
第二,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这里的“学”,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即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三方面的学习。
这种观点最早见于邵瑞珍1982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一书中。
目前,这一定义影响较大,许多教科书都采用这种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特点鲜明的学科,其交叉性特点主要表现在:(1)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2)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和它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密切联系的。
教育心理学的交叉性特点和研究对象的多维性决定了其研究任务的两重性,具体分为理论探索任务和实践指导任务。
1.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任务。
首先,教育心理学从学科属性看,是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交叉,其理论任务应兼顾这两个学科。
其次,教育心理学从价值特性看,既有理论学科的特点又有应用学科的特点。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预测试题7(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下列学习中属于符号学习的有()。
A.汉字学习B.英语单词学习C.图像、图表、图形学习D.历史事件学习E.—般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正确答案:A、B、C、D本题解析:E项为命题学习的内容。
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个组块。
A.7±2B.5±2C.8±2D.9±2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5个或9个组块。
3.体操、游泳、球类等活动涉及的技能类型主要是()。
A.认知技能B.社交技能C.智力技能D.动作技能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这是()课程观的观点oA.人文主义B.科学主义C.知识本信D.能力本信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题干是人文主义课程观的主要观点。
5.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交织的时期为()。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中期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这一时期,相当于初中阶段。
少年期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因此,它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
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变期,在整个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故选B。
6.学校规定学生做作业必须用蓝笔,教师批改作业必须用红笔。
这运用的感知规律是()。
A.差异律B.强度律C.活动率D.组合律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制度的思想家是()。
B.郑玄C.董仲舒D.杨雄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大一统政策。
8.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力资本的有()。
A.人所拥有的知识B.人所拥有的能力C.人所拥有的股份D.人所拥有的土地正确答案:A、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斯金纳是著名的()心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1、教育心理学的萌芽、诞生、主要贡献者(了解)萌芽:1531年,西方学者琼·魏维斯的著作中首次出现“教育心理学"一词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在教育工作中系统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1876年发表《教育人类学》,德国教育理论家莫伊曼倡导“实验教育学运动”,实验教育运动的另一倡导者拉伊,1903年出版《实验教育学》.美国出现了很多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诞生: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用小鸡、猫、狗等动作进行实验,并把所得出的结论推论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中,是行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1)行为主义学派(联结派):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等(2)认知学派,起源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布鲁纳、奥苏贝尔等(3)联结-认知派:代表人物:托尔曼、加涅(4)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发展阶段(知道)生物成熟、活动、社会经验和平衡,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思维变化。
(1)组织:个体将思维过程组织进心理结构,简单的结构不断地被组合和整理变成更为复杂和有效的结构,图式是思维结构的基本框架或单元(2)适应:适应周围环境的倾向性,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同化是指试图用已有知识来解释或理解新事物,顺应是指必须改变已有图式以对新的情境做出反应(3)平衡:在认知图式和环境信息间寻求心理上内在的平衡状态发展阶段:阶段年龄特征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开始出现模仿、记忆和思维,出现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幼儿期到学龄早期语言和符号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能沿着一个方向进行逻辑运算;难以了解他人观点;不守恒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学龄后期到中学能有逻辑地解决具体问题,理解对话的规则,能分类和排序,理解了可逆性;分类;排序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高中和大学能符合逻辑地解决抽象问题,思维更具科学性,对社会问题、身份的关注增加皮亚杰理论的局限性:儿童和成人的思维方式经常不符合不变的阶段观;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忽视了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I、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A、18世纪末B、19世纪末C、18世纪中期D、19世纪中期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以后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后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6、1903年,美国]理学家()编著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B、布鲁纳C、华生D、桑代克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8、1924年我国第一本0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7—1869年出版/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美基人” 。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大纲》10、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的()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卡普杰列夫B、乌申斯基C、维果斯基D、布隆斯基II、()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环境B、教学过程C、教学媒体D、教学手段12、()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A、布鲁纳B、皮亚杰C、维果斯基D、乌申斯基13、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简中的移植到教育心理学,并创立「心理学的“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r “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他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袁书卷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学袁书卷期末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60分)1.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单选题]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正确答案)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解析:1.C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发展特点的掌握。
在解答这道题时,考生最适合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首先分析题干,在实际走过几次之后,能够通过回忆画出具体的路线图。
说明个体已经具备了表象和形象图式,因此可排除依靠感觉运动才能思维的感知运动阶段即A项。
个体通过回忆绘画路线图的过程体现了思维具有可逆性,知道去朋友家和从朋友家回自己家是同一条道路,因此可排除B项前运算阶段。
而最大的干扰项来自于C和D两项,尽管两个阶段的个体都已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具体这算阶段的逻辑思维是需要依靠实物和直观形象进行的,不能依靠单纯的符号运算。
即这一阶段的思维活动是一种与真实、具体的物体相关的思维活动。
正如本题的前提“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所强调的。
而形式运算与具体运算最大不同在于它不局限于解决具体问题,而能够通过推断假设解决“如果--那么”的问题,就是说,即使没有去过某人的家,但知道具体位置,那么也能够通过头脑中存储的东南西北的方位信息分析出去朋友家的具体方向。
这是我们思维的相对高级的形式。
因此本题应选答案C。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6-11岁儿童主要面临的心理发展危机是()。
[单选题] *A.自主感对羞耻感B.勤奋感对自卑感(正确答案)C.主动感对内疚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答案解析:2.B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掌握。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处于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始接受学习任务,因此这个时期面临的心理发展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A项,自主感对羞耻感针对的是2-3岁儿童;C项,主动感对内疚感针对的是4-5岁儿童;D 项,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针对的是12-18岁的少年。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教育规律的定义。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是什么?(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论语》,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3)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学记》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2)1762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3)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1861年出版了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
2)1900年“实验教育学”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德国教育家拉伊1908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俄国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5)我国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
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
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
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
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
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
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
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
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
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
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
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历程基础知识(全)
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历程基础知识(全)本文旨在介绍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下面将简要介绍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是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由弗洛伊德等人提出。
该学派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深受潜意识的影响,通过分析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可以揭示人的行为和研究方式。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是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华生、斯金纳等人为代表。
该学派关注个体的外在行为,强调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引导研究和发展。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提出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技术。
认知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是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第三阶段,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该学派认为个体的思维过程对研究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心理学派关注个体的思维结构、记忆、注意力等心理活动,提出了许多关于研究和教学的理论和模型。
社会文化学派社会文化学派是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第四阶段,以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心理学为核心。
该学派认为个体的发展不仅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学派强调社会交往、文化传承等因素对个体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性。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是教育学心理学的重要内容,由皮亚杰提出。
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认知和心理特征。
了解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
以上是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历程的基础知识简介。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律,可以优化教育过程,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发展水平。
请注意,本文没引用不能被证实的内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精心整理
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个年龄阶段上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关键期—主要指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阶段,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称为最近发展区。
客体永久性—当客体在儿童眼前消失时,儿童依然认为他是存在的。
守恒---指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他的物质含量是不变的。
图式—是指动作结构和运算结构,后者是前者的内化,它们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适应—其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到现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应---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对偶故事法—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
依恋—特指婴儿的依恋,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消极词汇---指儿童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有效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手段,儿童的记忆策略是不断发展的。
心理理论—是指对别人和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经验的认识。
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倾向,亲社会行为也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攻击性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它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观点|角色采择—是指个人根据一定的信息对他人的内部心理状态的理解和判断。
(塞尔曼)身体自我—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涉及到对自己的相貌、体格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
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
教育学
1.教育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教育主张,历史地位(1)萌芽阶段:①《学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
②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
③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亦名《论演说家的教育》,被认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教育理论著作。
(2)形成阶段:①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第一次把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
②西方近代史上撰写第一部系统教育论著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大教育论》,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体系中分解出来,初具雏形,因此是一部系统的教育论著。
③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成为科学的人,“科学教育之父。
”(3)成熟阶段:①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系统论述教育理论的是杨贤江,《新教育学大纲》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著作。
②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对我国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
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教育过程》强调以现代科学知识更新过程。
④苏联赞科夫《教育与发展》提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教学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⑤德国瓦根舍因,倡导“范例教学”。
2.关于教育起源的3种主张(代表人,观点)(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他们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世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缺陷在于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美国学者孟禄从心理学出发,批判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虽然较生物起源论有所进步,同样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3)生产劳动起源论十月革命后苏联教育家强调: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是和人类起源同步产生和发展的,教育起源于人类劳动经验、劳动技能、技巧的传递。
我国教育界基本认同。
3.简述生产劳动起源论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其要点为:①人类在创造工具、使用工具进行生产中,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积累一定的经验。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提出”试误一联结”学习理论的是A.华生B.斯金纳C.巴甫洛夫D.桑代克【答案】 D2、采用两难故事的心理学家是()。
A.科尔伯格B.加涅C.华生D.皮亚杰【答案】 A3、霍奇金病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
A.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B.肝、脾大C.持续性或周期性发热D.白血病性改变E.皮肤瘙痒【答案】 A4、心理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A.不平衡性B.互补性C.阶段性D.顺序性【答案】 D5、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期大致为()。
A.20 世纪20 年代以前B.19 世纪80 年代C.19 世纪20 年代D.20 世纪80 年代【答案】 A6、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社会文明程度D.学校教育制度【答案】 A7、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答案】 D8、1776年,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康德D.裴斯泰洛奇【答案】 C9、下列关于度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教育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民主水平B.教育可以决定舆论C.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D.教育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答案】 C10、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之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答案】 B11、根据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评价分为()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相对评价和终结性评价C.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形成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 A12、患者男,45岁,因车祸造成多处外伤,在伤口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经培养,在血平板上有扁平不规则溶血菌落,有生姜气味,传代后有黄绿色荧光,此菌可能是()。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学科,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本文将从历史上的四个阶段来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一个阶段是启蒙阶段。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教育心理学开始形成并发展。
在这个阶段,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
代表人物有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英国哲学家洛克等。
他们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由内在的生物因素决定的,教育应该以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为基础,因此提出了启发式教育的理念。
第二个阶段是实证阶段。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教育心理学进入了实证研究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心理学家开始运用实验和统计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假设。
例如,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的。
这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后来的教育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认知阶段。
20世纪中叶到晚期,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
代表人物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
他们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概念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
第四个阶段是社会文化阶段。
20世纪末至今,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社会和文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教育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学习环境和教育制度对学习者的影响。
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弗斯基等。
他们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互动的结果,教育应该关注学习者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
总结起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启蒙、实证、认知和社会文化四个阶段。
这些阶段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教育心理学还将继续发展,为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教育心理学客观题库
最新教育心理学客观题库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A.18世纪末B.19世纪末C.18世纪中期D.19世纪中期参考答案:B参考答案:B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以后参考答案:C参考答案:C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参考答案:C参考答案:C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后参考答案:D参考答案:D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参考答案:D参考答案:D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B.布鲁纳C.华生D.桑代克参考答案:D参考答案:D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参考答案:B参考答案:B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参考答案:D参考答案:D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7~1869年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大纲》参考答案:B参考答案:B10.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的()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卡普杰列夫B.乌申斯基C.维果斯基D.布隆斯基参考答案:A11.()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育心理学(答案)
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出版了《 教育心理学》,为西方该学
科科学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4.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创建时期、发展时期、 四个时期。
、完善时期等
8
本章知识点汇总
• 一、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 • 二、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要素
A.遵循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4
多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BCDE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BC )。 A.如何学 B.如何教 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E.如何管理学生
6.有目的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种心理现象并 加以记录的心理研究方法叫(C)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2
7.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 A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 用的是( B )。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28
判断题
1.负强化与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错) 2.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称之为学习准备。
(错) 3.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是斯金纳提出来的。 (错)
13
12.少年期是指年龄在( B )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l、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2012教育心理学概述(考卷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赫尔巴特B.霍普金斯C.桑代克D.卡普杰列夫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 ),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A.《教育心理学》B.《科学儿童心理学》C.《实用教育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4.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桑代克—联结说B.格式塔—场论C.勒温—完形说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6.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 )的影响A.实验教育学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D.程序教学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B.奥苏伯尔C.皮亚杰D.桑代克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A.18世纪中期B.18世纪后期C.19世纪中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9.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赫尔巴特B.莫依曼C.詹姆斯D.桑代克10.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A.学生的学习兴趣B.学习动机C.教师的工作压力D.教师的社会地位11.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 )A.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B.阐明学习的过程C.阐明有效学习的环境D.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C.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有哪几个阶段
1.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有哪几个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文教育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尚未成为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教改运动。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则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近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CAI探究方兴未艾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皮亚杰(Jean Paul Piaget,1896—1980)和维果斯基(1896—1934) 理论大量介绍到美国,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
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目前,美国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1)研究领域已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即由S—R范式转向认知范式;(2)在学习观上,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3)从着重对学习问题的研究转向对教学问题的研究;(4)从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化为重视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5)从理念的狭隘、零散转化为理论的完善、整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发展与教育学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研究对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他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主要回答人类个体是如何从生物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的这个问题。
它即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即是社会学科又是自然学科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广义上说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
狭义上的指个体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它主要是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的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廖世承编写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早期的发展心理学是受达尔文的影响侧重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要以人的整个一生为研究对象的,即出现了所谓的“生命全程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的《儿童心理》为标志,他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它的诞生有两个观点,其一为1903年美国教育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其二为1877年俄罗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该时期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试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自己的内容.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融合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心理理论派别的分歧越来越小。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原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或它所要探索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哪些:1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医疗、文艺以及社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有哪几个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文教育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尚未成为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教改运动。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则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近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CAI探究方兴未艾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皮亚杰(Jean Paul Piaget,1896—1980)和维果斯基(1896—1934) 理论大量介绍到美国,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
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目前,美国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1)研究领域已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即由S—R范式转向认知范式;(2)在学习观上,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3)从着重对学习问题的研究转向对教学问题的研究;(4)从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化为重视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5)从理念的狭隘、零散转化为理论的完善、整合。
2.如何利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教授作文的写作技能?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并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行为的方向的行为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塑造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假设我们想让学生写一段含有一个主题句和一句总结的英文段落,那么,这一任务包括许多部分:能识别并能写出主题句、佐证材料和总括句;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能正确使用大小写、标点符号和语法;能正确拼写。
如果教师在一节课里教所有这些技能,要求学生写出一段文字,并且根据他们的内容、语法、标点和拼写而评分,那么大多数学生将会失败,学生从练习中将学不到什么。
反之,老师可以一步一步地教这些技能,逐步塑造出最终的技能。
学生可以先学如何写主题句,然后写佐证材料,然后写总括句,在此之前可能专门谈论过如何选题立意。
然后,对段落和标点也提出要求。
最后,拼写也作为一条标准。
在每一阶段,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强化,因为强化的标准都是他们可能达到的。
在塑造行为时要注意这样一条原则:学生必须在他们能力所及的行为范围内得到强化,同时这些行为又必须能向新的行为延伸。
下面是两种行为塑造技术。
1.链式塑造当学生迅速从成功迈向成功时,使用塑造非常有效。
这就要求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当学生完成每一步时都予强化。
这一过程称之为链式塑造,其步骤如下:(1)选择目标,越具体越好。
(终点行为)(2)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已经知道什么。
(起点行为)(3)列出一系列阶梯式的步子,让学生从他们目前状态迈向新的目标。
步子的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
(步调划分)(4)对学生的每一进步都予以反馈,材料越新,学生要求的反馈就越多。
(即时反馈)2.逆向链式塑造应用于教学中的另一种塑造形式是逆向链式塑造,就是“倒序”教授复杂的技能,我们以作文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首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没有总括句的段落,要求学生补充,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段落。
然后,我们可以提供一段不完整的文字,要求学生加上一个佐证材料和总括性句子。
再后,只提供一个主题句,要求学生写出几个佐证材料和总括句。
这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在于,每一次练习的成果都是一段完好的文字,以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看见全貌,并且强化的路线较短。
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
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
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3.如何看待建构主义思潮的学习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学习的认知理论的一大发展,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它同时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
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如何缩小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实现学习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这是建构主义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什么是建构呢?即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
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的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序两方面的统一。
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
比如学生有大量的经验表明:轻物体比重物体落地慢,而现在要教给他们同时落地的原理,这两者是相互冲突的,这时即使儿童理解了课本所描述的定理的含义,他也很可能想不通,并不相信它。
尽管考试按此作答,但他并不能真正把它变成自己的经验结构的一部分,在实际情况面前,他还是按自己的经验行事,这能说明新知识被同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了吗?可见,同化固然不是机械记忆,但也不是简单的理解性记忆。
也需要内部知识结构的改变。
因此,学习不仅是理解和记忆新知识,而且要分析它的合理性、有效性,从而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学习不仅是新的知识经验的获得,同时还意味着对既有知识经验的改造。
顺应要以同化为前提,而离开顺应的一面,新知识的同化也是很难真正完成的。
只有将同化和顺应统一起来,才能深刻理解学习的实质,同化和顺应的统一就是知识建构的具体机制。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应用,这些观点对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4.现在大学生每个人都有手机、MP3、异性朋友,穿着打扮都相似,请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进行解释班杜拉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而且他重视对社会学习的研究,形成了他很有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
交互决定论:他认为,个体(主要是认知等个人因素)、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
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观察学习:1、含义:所谓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另一重要来源。
观察学习可以归纳为三类:(1)直接的观察学习;(2)抽象性观察学习(3)创造性观察。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一)注意过程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榜样和观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
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
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察谁、观察什么。
(二)保持过程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
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三)复制过程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
个体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①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
②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自我效能感,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
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能掌握一个任务,他们就不能继续做一个任务。
(四)动机过程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
社会学习论区别获得和表现,因为个体并不模仿他们所学的每一件事,强化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因为它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对强化的期望影响观察者注意榜样行为,激励观察者编码和记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
对强化的重新解释:除了直接强化以外,班杜拉还提出另两种强化。
1、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如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助人行为进行表扬,这对其他同学就是一种替代性强化。
2、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
班杜拉认为,强化物本身并不能对个体的反应产生任何强化作用,它只是关于行为结果的信息,基于这些信息(知识),学习者就可以形成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引发行为的动机。
如果一种行为得到了强化,这就是在告诉学习者他的行为是对的,是可以带来奖励的,那以后他就还会这样做。
人会从自己的活动中获得经验,活动结果是人类学习的重要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