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红旗渠学习心得
2024年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样本(3篇)
2024年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样本红旗渠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工程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重大建设,我有幸在参观学习中了解到了关于红旗渠的历史背景和各种故事,让我对这个工程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钦佩。
红旗渠位于中国河北省平山县,全长一个多高一个多深,纵贯了这片土地,宛如一条红色的赤道。
红旗渠的建设始于1951年,当时,河北平原地区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利问题,水灾频发且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和军民生活。
而在这个时候,中国军民却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红旗渠成为了当年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重要象征。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红旗渠的建设过程并不容易。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争年代,国家资源紧缺,而建设红旗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然而,面对困难,中国人民毫不气馁,他们以极高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积极参与到红旗渠的建设中。
许多老百姓自愿参军,成为了红旗渠的建设者和师生,他们用汗水和智慧铺就了红旗渠的宝贵历史。
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在这里,我听到了一位老人讲述了他曾经参与到红旗渠建设中的经历。
他说他当时只有十三岁,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他依然骄傲地说自己是红旗渠的‘孩子’。
他告诉我们,他当时虽然年纪小,但也是红旗渠建设的一份子,每天都要做很艰苦的劳动。
但是,他说他并没有觉得累,因为每当看到红旗渠渐渐成型,他的内心都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动,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畏困难的勇气,年龄和体力并不是问题。
在红旗渠的参观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这个工程的伟大和艰巨。
红旗渠经历了多次拦河治理、农田灌溉工、攻坚克难等,每个环节都需要耐心和智慧。
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紧缺,施工条件艰苦,工人们不得不挖掘了数万深度的沟渠,用手捧土,不停地工作,四十八个小时不合眼。
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毫不畏惧的精神,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最后的完工。
红旗渠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中国农田的灌溉问题,提高粮食产量,改善人民的生活。
观看《红旗渠》心得体会八篇
观看《红旗渠》心得体会八篇观看《红旗渠》心得体会八篇【一】去年暑假,我来到了x省林州市。
在那一座座秀丽的山峰上,盘绕着一个伟大的工程——“红旗渠”。
你可别小看它,如果没有它,你能想象到今天的林州会是什么样的吗?如果没了它,林州市将会是一片苍茫。
在遥远的一百年前,这里是一片旱地,仅仅二十几年内就发生了五十余次旱灾。
如果村民们想吃水,就要挑着担子到几十里外的一个小井里打水,而这打水过程中丧失的人命不可计数呀!我在那里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孝顺的媳妇去打水,要知道,她打的可是八人的水呀!她走了一天,打过水回家,就在路上,她被绊倒了,水一下子洒光了,要想再去打,已经不行了——天已经黑了。
回到家后,大家都没有责备她,而她却因为给自己过意不去,跳崖自杀了。
在太行山腰有一条漳河,林州人民就想把漳河水引入林州,来解决人们的吃水问题。
人们在1960年二月动工了,男子汉出动了,铁姑娘也出动了,少先队员放学后也来帮忙,人们都奋战在那悬崖之上。
工具却是些麻绳,除险钩,锤,吃的是野菜,住也是在山洞里铺床睡觉,我们在景点山区的山洞里还发现了一些肮脏的被子、褥子和衣物,如果你到了这儿,你一定会被感动的。
在极艰苦的施工条件下,林州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
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起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垒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x与x连接起来。
十余年后,这项伟大的工程完工了,从那天起,便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7公斤。
“红旗渠”还有许多景点呢,青年洞、天下第一滑、天一线……。
啊!那一天的旅行让我受益匪浅,它正是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红旗渠心得[精选5篇]
红旗渠心得[精选5篇]第一篇:红旗渠心得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的电影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今日我们将在分局领导的带领下去领会那条“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倾听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
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
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
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
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
4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
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
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也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时俱进。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四篇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四篇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组织的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实地参观学习。
当身临其境,一步一步的走近红旗渠,了解红旗渠,感知红旗渠后,真正感受到红旗渠设计者们的创新、建设者们的艰辛和领导者们的合心时,我心灵深处又一次受到强大的震撼。
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当年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缺衣少粮十分艰苦。
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沟架桥,开山劈路,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以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震撼太行、感召岁月。
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丰功伟绩。
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为我区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2一项工程历时近十年,当地干部、群众全都在一线,用着简陋的设施,克服着艰苦的条件,就拼着一股蛮劲、韧劲、狠劲,硬是从太行山腰引漳入林,建成了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各乡镇,总长度达1500公里。
这和愚公移山一样,坚韧不拔、自立根生、艰苦奋斗、敢于向穷山恶水开战,化不可能为可能;但又和愚公移山不一样,愚公是“一人移山,子孙代代无穷尽也”,而红旗渠建设共发动民工30余万人,团结协作、众志成城,集众人之力,化腐朽为神奇,红旗渠中的水流如今依然奔流不息。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合集五篇)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x月4日,雨后天晴,艳阳高照,我们项目部组织参观了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
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活动让我们贴身感受到了林县人民伟大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据林县县志记载:从公元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的514年中,林州曾发生自然灾害一百多次,大旱绝收达三十次,连年大旱,河干井涸,颗粒无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为改变这种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彻底解决水资源的问题,1960年经林县县委研究决定:截断漳河,劈开太行,引漳入林,这是解决水资料的根本措施。
而当时正值国家最困难时期,县委县政府便动员全县10万民众硬是靠一纤一锤,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多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在"红旗渠"纪念馆中珍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和史料。
我们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幅场景:一位老汉双膝跪地,双手向天,似向苍天求救,老汉身后,放着一副空空的水桶和一根被压弯的扁担,导游介绍说:这就是发生在"桑耳庄"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位杨老汉,刚刚取了个如花似玉的儿媳妇,在大年三十一大早,杨老汉就挑着水桶到十里以外去挑水,井边挑水的人,队伍排得如长龙。
好不容易,杨老汉打上水赶回家中,儿媳心疼公公,急忙去接,一不小心,两桶水打翻在地。
儿媳望着洒在地上的水,泪流满面。
她知道,没有了水,这个年就过不成了。
公爹安慰她说:明天咱去邻家借水过年。
可是,到哪去借呢?这比油还贵的水,谁愿意借?这些挑水回来的山民,为了保住桶里的水在半路上不被人抢,常常故意抓一把沙土撒到水里,使水变浑,回家等澄清后再吃。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通用6篇)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通用6篇)第一篇: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最早知道林县红旗渠,是在初中的时候,历史书上有一段关于红旗渠的文字,面对干巴巴的文字,那时红旗渠给我的印象并不深。
今年夏天,我跟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先进精神助力十三五”社会团队来到林州市。
经过几天的调研后,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对红旗渠有了新的认识。
7月13号,队长决定让队员们观看《红旗渠》影片,结合影片理顺自己近几天来对红旗渠精神的思路。
看完《红旗渠》这部影片,我认为这么一部拍摄于__年多前的老影片,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当时的人们靠着怎样的一种精神动力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
今天,红旗渠精神似乎日渐模糊,然而,红旗渠精神在变革中的现代中国,仍然是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队员们纷纷表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学习红旗渠精神,做一个时代的楷模,肩负起自己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第二篇: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10月30日至11月3日,我参加了自治区机构编制系统2023年党性教育培训班,专程赴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培训。
短短几天时间,通过现场实景教学、专家讲座、专题片播放、与当年劳模交流互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我对新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启发。
这种精神永不过时,值得在新时期学习践行,也值得各个地方学习借鉴。
这次学员们首先进行了体验式教学,走红飘带,水长城;实地参观了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仰望峻峭陡立的悬崖,看到水渠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穿腰而过,观摩“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等重现的场景;零距离与红旗渠亲密接触,亲身感受和体验了那流淌在半山腰中、悬挂在绝壁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间天河”的红旗渠;我心灵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苦战10年,用苦和累、智与慧、;血和汗,用铁锤、钢钎,硬生生地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回想他们当年工程建设的艰苦卓绝,使我深刻感受到“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一真谛;体会到真正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群众关心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是第一任务。
关于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
关于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关于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篇1爬过井冈山,参观过西柏坡,听过南街村王宏斌书记的讲座,着实去过不少红色教育基地,每个地方都给予我不同的感受,每个地方都有一些故事戳中我的泪点。
红旗渠,跟别处不同。
11月27日宣传司党支部全体到河南安阳红旗渠集体学习。
对红旗渠的了解,让我从“一条烟”(一种叫做红旗渠的香烟)变成了一座精神丰碑。
悬崖峭壁上的水长城。
远望红旗渠,就像一条长蛇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蜿蜒盘旋,说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水利奇迹,一点都不为怪。
漫步在纪念馆,听红旗渠的儿女讲述先辈们的英雄故事,就像在经历一次精神洗礼。
60年代初,在中国经济社会环境极为困苦的时期,一位名叫杨贵的书记带领林州人展开了一场“千军万马战太行”的伟大行动。
虽然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但引漳入林从设想到行动,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林州人高度一致的支持,立下“大战八十天引来漳河水”的誓言。
我第一次掉了眼泪,没有强烈的吃水、用水的愿望,怎么能够凝聚这样的共识?红旗渠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延长了工期,用了近十年的时间。
但每家每户的付出,每一个刻在石块上的名字,都用自己的血汗兑现了承诺。
杨贵书记身先士卒战斗在工地上,直到八十多岁的母亲去世才答应离开工地回家奔丧;工程师吴祖太日夜绘制施工图纸,没来得及见到新婚妻子的最后一面,就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有脸吃上红旗渠的水”有人家把十五岁的孩子送上工地,却再也没有等到孩子的归期;……一路泪水涟涟,直到那张万人欢庆红旗渠通水的照片浮现在眼前,感动的泪水化作发自内心的喜悦。
真希望自己也生在那时,可以为了一个伟大的梦想奉献和付出,可以在现场分享胜利的喜悦。
2024年“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学习红旗渠精神, 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激发我们爱国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力量。
通过学习, 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意义和宝贵内涵。
以下是我对于红旗渠精神学习的心得体会:首先, 红旗渠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念。
红旗渠是一个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工程, 它的背后凝聚了无数的人民群众, 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舍小家为大家, 毫无私利地投身到这项艰巨的任务中。
他们不畏艰难, 坚定不移地为人民办实事,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学习红旗渠精神, 我们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关注人民的需求, 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为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其次, 红旗渠精神教会了我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 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但面对困难他们没有退缩, 而是勇往直前。
他们在极限的环境下坚定了信念, 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和艰难, 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学习红旗渠精神, 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不被外界干扰和迷惑, 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才能战胜困难, 取得成功。
再次, 红旗渠精神让我明白了拼搏奋斗的重要性。
红旗渠修建之路是一条座山雕塑的道路, 需要团结协作、艰苦奋斗。
在修建过程中, 劳动者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 他们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通过学习红旗渠精神, 我们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 勇于拼搏奋斗, 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拼搏, 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最后, 红旗渠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爱国情怀。
红旗渠修建是为了造福国家和人民, 是为了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学习红旗渠精神, 我们要从这种爱国情怀中汲取力量, 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毫无保留地奉献。
只有有了爱国之心, 我们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综上所述, 学习红旗渠精神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红旗渠精神篇15月中旬我们来到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参观学习红旗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历史上的林县十年九旱,水是这里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在林县,走几里甚至几十里去取水,是每个家庭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为一担水,有的要耗费一个劳动力半天、乃至大半天时间。
曾经为争夺河水、井水而引发的械斗在这里并不罕见。
面对这样的情形,林州人民决定要改变现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州的山河。
然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当中开凿一条长1500公里长的红旗渠,特别是在60年代,其面对的困难是我们今天所无法想象的。
可是英雄的林州人民做到了,创造了新中国的一个奇迹。
在参观学习的这几天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也为林州人民的这种精神所折服。
最让我震撼的,莫过于青年洞的开凿。
青年洞是一条六百多米长的隧洞,而且是开凿在悬崖绝壁上。
太行山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可想而知青年洞的开凿是多么的艰巨。
可是林州人民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大山中开凿出了一条总长度616米,高5米,宽6.2米的隧道。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
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队员们,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还有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吴祖太的母亲病故时,他仍然在工地上。
他身怀六甲的妻子,因舍己救人牺牲。
没过多久,王家庄隧洞工程发生塌方,这位当时少见的水利学校毕业生又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他的尸骨也与太行山永存。
像任羊成、吴祖太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也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英雄的红旗渠儿女,我们才能见到今天被视为奇迹的红旗渠。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优秀4篇】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优秀4篇】篇一: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一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机器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站在渠边,看着滚滚的渠水向前流淌着,仿佛像是在诉说着当年修建时的悠悠历史。
顺着渠水就来到青年洞景点,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
“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当年青年们面对这样的艰难困境,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于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
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故命名为“青年洞”。
抬头看着赫然醒目的郭沫若题词“青年洞”,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年轻的小伙子挥汗如雨搬地拼命工作,似乎听到那凿崖开洞时的声声的铁锹声,“誓言无悔,立誓立行,励志向前。
拥护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秘密。
对党忠诚,努力学习,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站在青年洞下,自豪地抬头挺胸,声声的誓词喊出了我们对于党的真真热爱和深深感情。
工地上的工作质量要求高,红旗渠五十多年没有出现过一处漏水的地方,在当时没有工具、没有资金、没有粮食的年代,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
林州人民用红旗渠的壮举,诠释了“责任”这两个字的真谛。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林县人民在修渠过程中孕育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了激励、教育当代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年轻人要紧紧围绕在党的领导下,刻苦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继承革命优秀主义传统,使我们的红旗渠精神代代发扬、创新!篇二: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二20世纪60年代末,地球上增添了一条蓝色飘带,太行山上出现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一如中国人的脊梁在苍茫大地上的浮雕,奇迹般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此,红旗渠,红旗渠精神,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7月24日,内科系统党总支党员一行在魏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河南林州市的红旗渠。
当我们看到红旗渠博物馆中那一幅幅真实的照片、一件件史料和依照当时艰苦劳动场面还原的浮雕,当我们行走在渠畔欣赏着那一个个巧夺天工的“艺术画卷”时,无不被林州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所折服,无不被林州人民当年艰苦奋斗,撼天动地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感动。
2024年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样本(三篇)
2024年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样本为深化“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谋发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品行素质以及执政能力,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能力,县委办公室思想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办公室成员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学习考察。
是年某月某日,考察团抵达林州市,参观学习了红旗渠展览馆。
馆内丰富的历史资料,包括历史照片、沙盘模型以及简陋的工具和旧棉衣等展品,生动展现了林州人民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十万林州人民经过十年艰苦努力,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修建了全长若干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成就了“世界第八大奇迹”。
这一壮举不仅结束了林州地区长期缺水的困境,更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为今日林州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林州领导者秉承“敬业、为民、踏实、奉献”的工作作风,深受人民敬仰。
“敬业、为民、踏实、奉献”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要求,更是行动指南。
当前,我们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奋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这一伟大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激励我们净化党性、纯洁品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
下面,我们就如何在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党员干部应当秉承爱岗敬业的态度,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工作,热爱职业,全心全意投入,这是林州领导者能够迎难而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
二、弘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倡导踏实的工作作风,以严谨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提前规划,高效执行,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以实际行动展现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四、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党员干部应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减少私心杂念,勇于担当,尽职尽责,以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人民服务。
红旗渠纪念馆的碑文激励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的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以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于2024年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5篇
关于2024年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关于2024年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一)2024年红旗渠精神是指中国红旗渠建设运输全军粮草的伟大壮举。
这一壮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和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下面是一些关于2024年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1. 工业的力量:红旗渠的建设充分展示了中国工业化的强大实力。
通过建设隧道、修筑道路等,中国军民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实现了高效的粮草输送。
这证明了中国工业能力的不可忽视。
2. 共产党的领导力:红旗渠的建设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党员干部的榜样作用,发动广大军民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
这一点让我深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不可替代性。
3. 无私奉献精神:红旗渠的建设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成千上万的建设者穿山越岭,冒着生命危险,为了保障前线部队的供应线畅通无阻。
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也感到自己应该对国家、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4. 团结合作:红旗渠的建设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
各级政府、军队和群众团体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才能顺利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这让我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取得伟大的胜利。
以上是从个人角度对2024年红旗渠精神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红旗渠的建设是中国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它激励和鞭策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和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2024年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二)在关于2024年红色引擎工程的内容中,我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红色引擎工程是一项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工程项目。
它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出一种能够实现高效低碳排放的引擎,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这意味着,它将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并有助于解决全球变暖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其次,红色引擎工程的实施需要跨学科的合作。
这个工程涉及到材料科学、机械工程、能源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精选10篇)
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精选10篇)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修建红旗渠时,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篇1)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短短几天的时间,通过现场实景教学、教授专家讲课、观看专题片等教学形式,零距离感受先辈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扁担精神,也为林州人民的这种精神所折服,应该说: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的每一天,我都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动着,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很受教育和启发。
林县有上千年的荒旱史,但这里的居民仍然坚守这块阵地,不畏艰苦、不畏苦难、勇于挑战,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历经10年多时间,绝壁穿石,劈山修渠,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改变现状,让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孕育形成了红旗渠精神,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
同时,刘书记也对我们这次专题培训提出了深刻的意义,就是为了通过学习教育增强历史自觉,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深入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刻感受林县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几十万人民,在极端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下,用一双双粗糙的手和简陋的工具建造出一条人工天河的伟大壮举,砥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在中心发展进程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扁担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时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对党忠诚,不仅要扎根于思想上,更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把握实践要求,勇于担当、有所作为,把党的历史学习教育同自己的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担当,更多的付出为推动新发展阶段中心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精)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5篇(最新)
(精)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5篇(最新)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1震撼心人――走进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黑白历史照片、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塑直击我的视觉,真实感迎面扑来,仿佛身临其境,让我零距离感受到“人工天河”的宏伟浩大,对创造“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林州人民不畏艰难、敢较天地的伟大气魄而肃然起敬。
在三年自然灾害生死攸关向威迫的形势下,在已故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建渠大军开赴太行山里、漳水河畔,从此揭开了红旗渠工程的序幕。
勤劳勇敢的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太行山峭壁之上的青年洞,此处为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在这坚硬的崖壁上用尽全力也只能凿出一个小洞,更何况是凿通一条高5米、宽6.2米的渠道,这是何等的意志与精神!历久弥新――红旗渠精神专题讲座、《红旗渠》纪实片和话剧生动再现了林州上下艰难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详细描述了工程背后的艰辛历程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深刻阐释了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让我更深切领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的字字凝重,这是林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鲜血和汗水的汇集,是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精神旗帜,历久弥新。
在学习期间,我们考察组先后深入林州市姚村镇史家河村、黄华镇庙黄村考察学习村级党组织建设管理和乡村旅游产业、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工作的先进经验;实地参观了林州重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林州凤宝管业有限公司、林州市汽配产业园、林州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逐步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双高”产业集群,林州人民与时俱进,发展现代产业,令人影响深刻。
深受启发――通过几天的实地考察学习,我感触颇多、深受启发,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红旗渠精神谱写了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与伟大的“延安精神”和“刘志丹革命精神”一脉相承,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通用7篇)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通用7篇)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10月17日凌晨6:30分,我和公司同事一起踏上了参观学习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征程。
乘着大巴,经过将近3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安阳地区林州市的红旗渠纪念馆。
一进大门,便看到一顶顶藤条编制的八斗帽、一把把磨毛钢钎、铁锤、一张张惊心动魄的画面及清晰石碑文字,还有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特别是任羊成同志的除险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我。
红旗渠不仅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溉工程、全长1500公里人工天河,更重要的是从此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在这里,我看到了勤劳的林州人民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上了红桥,一步一个台阶,向青年洞迈进。
经过1个半小时的艰辛路程,终于来到闻名遐迩的青年洞面前。
据导游讲,当时,这段隧道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当时称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
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但是,他们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
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
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
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
1973年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作为青年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林州人民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新的红旗渠精神,他们在那样艰苦的年代,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峭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最终引来生命之水,建成林州人自己的生命渠,创造了历史的新篇章。
2024年“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本红旗渠精神是以红旗渠修建者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勤劳和奋斗精神。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和深远影响,下面是我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
首先,红旗渠精神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坚定的信念和意志的重要性。
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修建者们面对的是艰苦的生活条件和艰巨的工作任务,但他们始终坚信只有付出努力和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他们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决心,从而战胜了重重困难,顺利地修建了红旗渠。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其次,红旗渠精神让我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红旗渠修建者们面对的任务非常艰巨,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在修建过程中,他们互相帮助,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
正是因为大家的团结合作,才使得红旗渠得以如期完成。
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团结合作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基础,只有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再次,红旗渠精神让我体会到了勤劳和毅力的重要性。
红旗渠的修建过程艰苦而且耗时很长,但修建者们从不畏惧困难,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换来了红旗渠的美丽,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懈,勤奋努力,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
勤劳和毅力是成功的基石,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最后,红旗渠精神让我明白了奉献和无私的重要性。
红旗渠的修建者们没有想到自己个人的得失,他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用自己的一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使我明白了个人的价值并不只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荣誉,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和人民作出贡献,为他人带来幸福和福祉。
学习红旗渠精神,让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明白了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带给人的力量,它让我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它让我体会到了勤劳和毅力的重要性,它更让我明白了奉献和无私的重要性。
红旗渠学习心得体会(摘选5篇)
红旗渠学习心得体会(摘选5篇)红旗渠学习心得体会(篇1)早先听到“红旗渠”这个名字,还是在中学的课本里。
贫瘠、荒芜是它的代名词,对水的渴求盘亘在每一个林县人的血脉之中,代代传递。
历的林县石厚土薄,十年九不收,解放后勤劳的林县人民不向命运低头,以“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的超然心态,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以大无畏的“红旗渠”精神,逢山凿洞、遇河架桥,改变了林县面貌,创造人间一大奇迹。
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照耀着我们不断前行!红旗渠学习心得体会(篇2)11月12日是一个大晴天,我们有幸在红旗渠干部培训学院度过了令人难忘的一天。
无论是参观红旗渠的主干渠,还是登上太行山参观青年洞,亦或是观看关于修建红旗渠的话剧,每一个行程都让我对于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人,这个地方的人曾经做过的事多增一分震撼。
中国建国后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另一个就是林县红旗渠。
此话绝不是妄言。
红旗渠完全能够担起这话里蕴含的沉重力量。
林县的县委书记杨贵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
我们这些平凡的大多数,大多只会在口头上抱怨老天的不公,社会的不公,即使我们都明白,怨天尤人往往是改变不了现状的。
可是我们在改变面前会丧失勇气,我们害怕改变,害怕承担改变的后果。
而这就是杨贵值得钦佩的地方,百年千年都没做到的事情,他决定做。
其实“做”并不难,难的是“决定”。
这个决定意味着担下一切后果的勇气,意味着他做好了被世人非议的准备,也意味着他愿意承担他人的生命的责任。
红旗渠学习心得体会(篇3)红旗渠,巍巍太行山中的一条游龙。
大自然造就的天堑,却被一群意志坚定的人所征服,这群无所畏惧的林县人民,创造了人定胜天的奇迹。
红旗,象征着奋斗的引领精神,主席思想所传递的不怕苦,不怕累,顽强奋斗;渠,传递着生命血液,给予林县人民生的希望。
红旗渠的造就,是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成功。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6篇
【一】部内利用上周五学习日的机会,组织全体部内干部集中观看了红色教育片《红旗渠》,《红旗渠》主要讲述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解决世代缺水的问题,修凿“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感人故事,生动再现了林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无私奉献、廉洁勤政的精神风貌,展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质朴伟大纯粹悲壮的情怀给予了我一次理想信念的洗礼,现谈以下四点体会:一是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学习他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
古人讲“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林县人是“十年修一渠、一举天下传”。
在资金短缺、自然条件恶劣,施工设备差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林县人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向大山屈服,凭着这种精神“十万大军战太行”,让红旗渠成为了“世界第八大奇迹。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韧劲去攻克工作中的问题、难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更好地完成领导和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二是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学习他们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拼劲。
红旗渠精神就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豪情壮志。
我们更要学习的,是林县人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三是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学习红旗渠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亲劲。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花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
自明朝正统元年起,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514年中,在林县这一小块土地上,曾发生过自然灾害100多次,因大旱绝收就有30多次,其中发生人吃人的惨境,就有5次。
民国初年,任村桑耳庄有位叫桑林茂的老汉,为了全家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顿饺子,天不亮就到离家十几里的黄崖去担水,由于人多、泉水小,等了一天才接满一担水。
而在腊月才刚娶进家门的新媳妇,在家等着老公公担水回来煮饺子,左等右等不回来。
等到天黑才终于在半路迎到了挑满水回家的老公公,天黑山路不好走,小脚一滑,一桶水全洒在了地上。
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发现了上吊自杀的新媳妇……这一桶水摧毁了这一家人对于生活的全部勇气和希望。
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担着被撤销职受处分的风险,排除万难,下定决心要修建红旗渠。
这次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当年红旗渠工地上的除险队长任羊成老人,为我们讲述了当年修渠的故事。
他在上工地之前,总要把自己的铺盖捆起来,他还有个小本子,把平时他借别人的东西都记在上面。
有次他的这个秘密被工地总指挥长马有金发现了,问他是不是想开小车当逃兵。
任羊成说:“咱干的是啥活,有多危险,万一哪一天粉身碎骨,我的东西也现成,把这四两套子,往棺材里一放就行了。
”
在林州,只要是65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修过红旗渠,大家不讲任何条件,不叫任何困难,一心一意修建红旗渠。
民工们住山崖、山洞、席棚,每逢下雨,外边大下,里边小下。
由于长期睡在石板上,地下潮湿而且又凉,很多人都得了关节炎,还仍然坚持在工地。
民工们从家带口粮,每人每天1斤多粮食,吃不饱肚子,很多人都得了浮肿病。
为了填饱肚子,只能靠上山采野菜,下河捞河草充饥。
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建党日当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红旗渠最险要的路段青年洞上高唱国际歌,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
红旗渠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
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需要抵御的诱惑也非常多,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
7月24日,内科系统党总支党员在魏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河南林州市参观了红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每个党员都被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
“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
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内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
每逢干旱,居民悬釜待水,有取水十余里外者。
老弱妇幼抱瓮提罐,远道取水,人畜疲极。
林县的史册中记录着漫长的岁月因干旱缺水而留给人们的灾难与贫穷。
旧中国的林县人民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历时数年,在太行山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壮志撼山岳,胆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两省的崇山峻岭,利用有限的生产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这一伟大壮举,要何等的勇气和胆识,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心系百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利。
带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
一群最朴实的人,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了世界奇迹。
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打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心灵倍受触动、情操倍受陶冶、斗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们将发扬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用信念和实干精神投入到争先创优活动中,为医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