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具有哪些方面的德育价值
德育原理 课后习题及答案
章节习题第一章1.如何看待德育的内涵综合考虑关于德育内涵和德育过程的讨论,我个人认为,不妨这样给德育下定义:德育是教育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2.试评价以下概念定义的合理性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妥.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遭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3.如何理解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中国德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努力方向应当是什么?1)古代德育:所谓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
这是一个具有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2)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相对应,现代德育则是存在于现代社会,以养现代人为目的的德育。
所谓德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指18世纪西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学校德育基本完成的任务。
与古代德育的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相反,德育的现代化最主要特征有四条:学校德育的民主化;第二,学校德育的世俗化;第三,学校德育的科学化;第四。
学校德育的组织化。
3)努力方向:德育的民主化和科学性的增强4.如何区别德育理论的几种形态?4)德育理论的形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有四种: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德育科学或德育学科群(德育原理)。
5)德育思想首先是一种关于德育的价值性哲学思考。
它主要反映人们对德育的应然与必需所产生的主观判断和选择,是德育力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6)德育论则是一个与德育经验、德育思想相对的范畴。
德育论原本是作为教育学、伦理学的组成部分存在的。
与作为前德育理论存在的德育思想相比,它具有一定的专门性、系统性。
论当今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
论当今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在当今社会的广阔天地中,高校德育就像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关乎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
这场变革,犹如一场春风,吹拂着高校的每一个角落,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然而,在这场春风吹拂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点。
今天,让我们共同探讨当今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思考如何让这场春风在高校的春天里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首先,让我们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当今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重要性。
它就像是给高校德育插上了一双翅膀,让高校德育能够飞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空,触摸到德育的巅峰。
这对翅膀就是当今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它们能够帮助高校德育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趋势,提升他们的德育素养和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当今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让它在高校德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接下来,我要运用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来表达当今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重要性。
可以说,当今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是德育教育的一场革命,它打破了传统德育教育的局限,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的大门。
这场革命不仅关乎学生的德育效果,更关乎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当今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向。
在观点分析和思考方面,我认为当今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在德育教育中平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两种能力。
其次,如何激发学生对当今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到德育的魅力。
最后,如何提高教师对当今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的理解和教学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在德育教育中注重平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能力。
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作者:欧文莹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5期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因素,这里就来谈谈社会因素对学校德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中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网络的渐渐普及,社会因素对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日益明显。
学校的青少年不可能与社会隔绝,他们在接受学校德育之前,总是通过各种渠道已经接受或正在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完全排除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根本不可能的,而我们控制它,抵制其消极因素,利用其积极因素,就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社会舆论、社会传媒等。
其中社会传媒主要指的是图书、电视和网络,而社会舆论则是一种社会风气、社会文化道德、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
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在此,主要就社会风气和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作分析。
就社会风气来讲,首先要指出的是:赌、毒、黄之风泛滥,特别是农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因此,就用农闲时间来进行赌博,不分男女老少,不管白天黑夜,大街小巷,赌博的摊点无处不在。
打麻将、六合彩、摇碗子等等,很多学生的家长本身就是赌棍,他们从小就耳濡目染。
毒、黄之风相对少一些,但也不容小觑,少年吸毒也屡见不鲜。
社会刺激因素增多,十分容易引起青少年情绪的波动。
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第二,奢侈浪费之风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的生活渐渐富足,铺张浪费之风也悄然兴起。
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甚至子女上学、修房上梁、参军、过生日等等都要请客,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上万,有的甚至为此负债累累。
第三,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社会风气的影响。
经常课堂或是在平时谈话中,一旦涉及个人前途和理想的话题,许多学生言语中都透露着“要当老板,要有很多钱”的想法,一些女生更公开宣称,她们的理想就是嫁个有钱的老公,有房有车,有很多漂亮的衣服。
第十二讲 德育的社会环境
言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 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 代。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 神、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各种观念和意识 形态交织在一起, 形态交织在一起,不断冲击我们的道德价 面对诸多的缺德现象, 值。面对诸多的缺德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发 挥德育环境的作用? 挥德育环境的作用?
3、中国社会的精神结构变化 、 (1)利益主体的多元导致价值体系的多元。 利益主体的多元导致价值体系的多元。 (2)价值体系的多元带来令人晕眩的价值冲 突和价值相对主义。 突和价值相对主义。 (3)冲突的多元价值观带给社会主体的是价 值选择的困难和无所适从。 值选择的困难和无所适从。
(三)构建优化的学校德育社会环境 当代中国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特征 在于社会环境的动态、 在于社会环境的动态、失范和价值观的现实 多元性。 多元性。而学校德育只有在同社会环境结成 统一整体时才能对德育对象发挥有效的作用。 统一整体时才能对德育对象发挥有效的作用。 因此构建优化的社会环境是学校德育必须选 择的出路,也是学校德育主体性的表现之一。 择的出路,也是学校德育主体性的表现之一。
二、德育社会环境的价值 (一)对个体道德成长的价值 1、提供成长基地 2、创造内在的需求 3、左右运做模式
(二)对学校德育的作用 1、决定作用 2、参与作用 3、补充作用 4、动力和导向作用
(三)社会环境德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1、社会制度 2、学校角色 3、活动贯通 4、传媒建设
主要努力应放在两个方面: 主要努力应放在两个方面: 第一, 第一,学校德育之社会环境影响的有序 要求社会主体有大德育的自觉意识。 化。要求社会主体有大德育的自觉意识。 第二, 第二,社会及学校德育对社会环境影响 的应变机制建设。 的应变机制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这些传统文化所内涵的德育价值,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在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更加需要借鉴传统文化的智慧,来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体现了对人的尊重、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孝道敬老、仁爱和谦虚等优秀品质,这些价值观念可以指导人们健康成长,培养健康心态,提升自我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也体现在社会和谐发展方面,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重视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让这些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为当代社会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在历史背景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植根于国人心中,成为文化的基因,传承了许多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强调孝顺尊长、顺应天命的思想。
这种传统价值观在历史中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石,人们遵从这些道德准则来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也重视个人修身养性,注重内心的思想修养和品德修养。
许多经典著作如《孟子》、《荀子》等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达出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在历史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得以传承和发展,为社会和个体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和道德指导。
这种价值观念贯穿于民众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个体的成长进步。
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哲学、伦理、礼仪和美学观念。
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
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李太平(1963—),男,湖北蕲春人,湖北大学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
人德性需要的满足,德育价值具有鲜明的主体性、为我性;德育目的是对德育内在价值的认识和追求。
三者之间又具有密切的联系,德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德育目的之实现上,而不能泛化到一切德育功能之实现上。
[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1999)06—0089—0092 一、关于德育功能功能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
功能是表示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它体现了系统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
功能侧重表示系统对环境产生的作用,但功能又依赖于环境而存在,它是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
如果离开了一定的环境及环境与系统的相互关系,抽象地谈论功能,那么,这种谈论没有意义。
功能不仅包括系统对环境的作用,而且包括环境对系统的作用。
这种功能是系统与边界之外的环境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结果。
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外部功能。
系统与环境的区分是相对的,在特定的系统域界内,一个系统可以分为A、B、C等各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对于大系统来说,是其组成的要素;而就各个子系统来说,则各有其功能。
就A系统来说,它以B系统、C系统为环境,并与它们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一定的功能。
我们把特定边界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称之为内部功能。
德育功能是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
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称为德育的内部功能。
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和方法等等。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即为德育内部功能,其中主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作用所导致的结果,表现为受教育者严格遵守、积极认同外在的道德规范和享用观念的形成,即表现为适应功能、认同功能和享用功能。
第五章 德育环境
构建学校、家庭与社区德育体系
德育目标的趋同性 德育理念的融通性 德育过程的互动性 德育内容的互补性 德育资源的共享性
家庭的经济环境 家庭的结构环境(核心家庭、离异家庭、非离异
单亲家庭、隔代家庭)
家长教育观念 家庭气氛
(三)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
电视 电脑
电视的不利影响
损害身心健康 智能上不利于儿童推理及判断能力的提高, 不利于阅读水平提高 直接导致道德水平低下
对策
政府行政干预 家长引导 媒体的自律
第五章 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
宏观系统:社会环境(社区) 微观系统:家庭环境 中介系统:(大众传媒 )
一、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
社会环境的特点: 普遍性与开放性 文化性与隐蔽性 互动性与创造性 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 提供成长基地 创造内在需求
二、影响学校德育的诸环境因素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2001年10月,《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指出:“学 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家庭、学校、 社会、企事业单位等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要各有 侧重、各有特点,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
宏观的社会环境 微观的家庭环境 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
(一)宏观的社会环境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影响德育 的内容、方法。 学生生活的具体社会环境——社区环境
社区环境对德育的影响
不同社区文化特征产生不同的德育对象 不同社区提供不同的学校德育文化环境
社会环境因素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一
、
社 会 环 境 因 素 对 高 校 德 育 课
世 界 观 、人 生 观 、 民 主 观 念 、法 制 观 念 、权 利 观 念 、义 务 观 念 、 国家 观念 、
会 ,信息来源 、传播 渠道 和 内容 多样 化 。互 联 网在 经济 、文化 、社会 生活 中的影响越来 越大 。互 联 网提供 的信 息多种 多样 ,有大量 进步 、健康 、有
校德 育教育 产生 冲击和影 响 ,使一 些
人 受 西 化 的 影 响 而 淡 忘 国 家 意 识 和 民
等 ,严重 地侵蚀 着人们 对社 会主 导价 值 观 的信 仰 。社 会价 值 观 的多 元 化 、
功 利 化 和 务 实 化 构 成 了 对 社 会 主 导 价
族 意识 ,失 去 对 民族 传统 的认 同感 。 因此 ,在经 济全球 化背 景下 ,加强 爱 国 主义 、集 体主 义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教育 ,弘扬 中华 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 , 使 大学 生 既有 世 界 眼光 、国际 意识 ,
的 驱 动 也 使 一 些 人 私 欲 膨 胀 ,增 加 了
益 的信 息 ,有 利于学 生对 知识信 息 的
获取 ,提高学 习乐趣 和效率 ,有利 于
知 识 面 的 拓 展 ,有 利 于 学 生 学 科 理 论
度地影 响着 高校德 育教育 。 面对二 十
一
的加强 ,有利 于学生 的科学 精神 和创 新能力 的培养 。但是在 网络 中也充 斥 着不少 黄色 、有害 、虚假 的信息 ,很 难管理 、控制 和引导 。所 以说 ,网络 和科学技 术 的发展 ,给德育课 带来 更 高的 和前 所未有 的新 问题 。一 是信 息 技术 的发 展对传 统 的教 育观念 、教 育 方法 、教育原理和教学过程形成冲击 。 二是 互联 网所提 供 的庞 大 的信 息 量 。 如何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筛选 、鉴别 、 吸收知识 信息 ,成为 大学德 育亟待 解
德育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德育教育的意义和目标2023年了,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社会人士认识到,在教育中注重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更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德育教育的意义德育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其意义在于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和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具备健康自律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精神风范。
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德育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更加注重培养其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首先,德育教育可以引领学生良好的人生轨迹。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良好的品德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我,坚定自信,不断进取,不断取得更高的成就。
良好的品德也可以帮助学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悲痛和困惑,更快地找到生活的目标和价值所在,从而更加坚定内心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性格优化。
现代社会高度物质化,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扭曲和人际关系纷争,总有一些不良的情感和心理如过度焦虑,成功欲和执拗,造成严重的身心负担。
此时,德育教育就起到很好的化解作用,通过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身心得到很好的舒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内在感受到了取得人生成功的最佳途径。
德育教育的目标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从心灵深处起着力,注重学生的性格塑造和思想引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我预期和自我实现的环境。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首先,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生命周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道德观念要求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概念和规范,把自己的行为与道德价值、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联系起来。
只有在这种价值观中,学生才能更好地面对事物的多样性和不可预知性,为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自信自主、勇于担当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学生的自主性显得尤为重要。
德育教育要求学生自觉实现自我需求,不断优化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自我形象,适应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发挥个人价值,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一、儒家文化中的德育理念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核心价值在于培育人格、塑造品德、弘扬仁爱精神。
儒家强调“仁”的重要性,认为仁是人之为德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在当代社会中,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一个竞争激烈、利益至上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容易迷失自我、忘记他人,而儒家文化中的“仁”正是弥补这一缺失的重要力量。
通过学习和传承儒家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仁爱精神,培养出更多的精神充实、道德高尚的公民,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共同进步。
儒家文化中还强调孝道和礼仪,这些传统道德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对父母的孝敬和敬老尊老的优良传统。
在当代社会,孝道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尤其是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年轻人因为工作的原因而远离父母,导致了家庭关系的淡化和孝道观念的薄弱。
学习和传承儒家文化中的孝道观念,对于当代社会培养出更多懂得孝敬父母、关心家庭的优秀公民具有积极的意义。
儒家文化中的礼仪观念也对当代社会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尊重他人、维护社会秩序是儒家文化中礼仪的核心内容,而在当代社会,礼仪观念的弱化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比如随意吐痰、交通乱象等。
通过学习和传承儒家文化中的礼仪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礼仪之风,构建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
道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另一重要部分,其核心价值在于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主张“无为而治”,重视心性修养和道德自律。
在当代社会,弘扬道家文化中的德育理念对于塑造优秀的人格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家文化主张“无为而治”,即“无为”不是尽量去不作为,而是在行为上矫枉过正,及时止于行而不是超过界限,所以不是真正不做事。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以繁忙、奋斗当作生活的主题,忽略了生命的本质和内心的修养。
而道家文化中的“无为而治”则强调平和、从容,重视内在的修养和心灵的宁静。
德育教育的基础
德育教育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德育教育的基础,以此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解析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家庭教育——德育教育的最初基础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最初基础。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们的榜样和引导者。
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注重言传身教,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通过故事、亲身示范等方式,启迪孩子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家庭教育也要注重情感培养。
家庭是孩子们最亲密的圈子,父母要倾听孩子们的思想感受,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同理心,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二、学校教育——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导师和引路人。
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责任。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融入,通过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此外,学校德育教育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实施,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等。
这些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感知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社会环境——德育教育的重要支持社会环境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向上、道德风尚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示范榜样。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营造出重视德育的社会氛围,倡导公德、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德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通过举办德育教育研讨会、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德育教育意识和能力。
只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够真正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
论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实证研究结果与讨论
研究结果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对高校德 育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如社会价值观多 元化、家庭教育缺失、网络环境复杂等 ,这些因素对高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 挑战。
VS
讨论
针对实证研究结果,讨论高校德育教育应 如何应对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提出 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和建议,如更新 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家校合作 等。
社会政治环境
政治制度、政策法规、社 会稳定状况等因素对高校 德育教育产生影响。
德育教育现状及问题
德育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德育教育内容相 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 效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实 际需求。
德育教育方法陈旧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以灌 输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德育教育效果不佳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 校德育教育效果不尽如人 意,存在学生道德素质不 高、行为失范等问题。
社会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途径
价值观的多元化
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导致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这 对高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业压力的增大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生更加注重实用技 能的培养,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详细描述
高校德育教育的师资队伍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德育 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应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教育榜样,做到言传身教。
04
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 法,对高校德育教育现状进行实证研 究。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德育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具 有重要意Βιβλιοθήκη 。社会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环境影响和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
环境影响和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一个人品德的好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和道德教育中形成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而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在于环境的影响和道德教育。
一、环境对品德形成的影响所谓环境,是“我”之外的一切,都是“我”的环境,“我” 是主体,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构成了这个主体的环境。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主体和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是环境的主体,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人则可以能动地改变和创造环境。
环境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清新典雅、风光旖旎的自然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也可以使人弃恶扬善,化庸俗为高尚。
吴均在《与陈伯之书》一文中,描述了自富阳至桐卢之间的奇山异水,并云:“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可见自然环境优美的确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改变人的思想。
但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产生更大影响的是社会环境。
家庭、学校、社会是构成社会环境的因素,各因素之间又彼此交叉渗透,共同决定着一个人的道德观念、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完善。
1.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应给子女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影响和教育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最小、最重要的社会环境。
家庭对人生的影响是根本的、持久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家庭教育,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我们知道,道德影响是一种自发的道德习染、模仿过程。
孩子最先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曾于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父亲干什么,儿子就跟着学什么。
父亲随地乱扔果皮,儿子也跟着扔,可见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颇大的。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唐朝的李袭誉,曾任江南道巡察大使,他性情严肃认真,在扬州做官时,引水筑塘,灌溉农田八百多顷,深得百姓爱戴。
德育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章节习题第一章1.如何看待德育的内涵综合考虑关于德育内涵和德育过程的讨论,我个人认为,不妨这样给德育下定义:德育是教育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2.试评价以下概念定义的合理性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妥.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遭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3.如何理解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中国德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努力方向应当是什么?1)古代德育:所谓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
这是一个具有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2)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相对应,现代德育则是存在于现代社会,以养现代人为目的的德育。
所谓德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指18世纪西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学校德育基本完成的任务。
与古代德育的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相反,德育的现代化最主要特征有四条:学校德育的民主化;第二,学校德育的世俗化;第三,学校德育的科学化;第四。
学校德育的组织化。
3)努力方向:德育的民主化和科学性的增强4.如何区别德育理论的几种形态?4)德育理论的形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有四种: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德育科学或德育学科群(德育原理)。
5)德育思想首先是一种关于德育的价值性哲学思考。
它主要反映人们对德育的应然与必需所产生的主观判断和选择,是德育力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6)德育论则是一个与德育经验、德育思想相对的范畴。
德育论原本是作为教育学、伦理学的组成部分存在的。
与作为前德育理论存在的德育思想相比,它具有一定的专门性、系统性。
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作用
整治 刻 不容缓 。
教 育 的成 功 率相 对较低 。 反之 环境 净齐 的班 级教育 的成 功 率就 比
较 突 出。由此看 出 ,要想 在学 校教 育上 走好 第一 步首 先要 从教 室
生 就是 因为 沉迷 于 网络 而辍学 , 至有 些还 养成 恶 习 , 上 了犯 甚 走 罪之路 。 因此 , 要净 化校 园周 边环 境 , 首先 就应从 清理 网吧人手 , 消灭 了 网吧 ,就可 以挽 救 回一 大批孩 子 。此 外 ,校 园周边 环境 的
环境对 未成 年人 的教 育 有着 不可低 估 的作用 。 对 未 成 年 人形 成 教 育 的环 境 从 小到 大 分 为 ,教 室 和家 庭 环 境 ,校 园和家族 环境 ,校 园周边 和家 庭周 边环 境 。 教室 环境 , 室是 未成 年人 学 习教育 的 主阵地 , 室 的环境 教 教
・
中外教 育研 宄 ・
21 0 0年 8月 N 8 O.
社会环境 对未成年 人的德育教育作用
袁培 军
【 摘
杨 丽萍
王银 山
要 】 会环 境对 未 成年 人德 育教 育工作 的开展有 着 重要 的意 义和作 用 ,在未 成年 人德 育 工作 的开展 过程 中应着力 抓好 由校 社
园环 境 、校 园周边 环境 、家庭 环境 、城 市环 境等 构成 的德 育环 境建 设 ,为未 成年人 构建 最 理想 的德 育教 育环境 。
【 关键词 】社会环境
未成年人
德育教育 学校
家庭
城市
小学教育中的德育价值
小学教育中的德育价值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不仅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更在塑造价值观、品德和社会行为习惯。
因此,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德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负面的、错误的观念。
通过德育,孩子们能够学会分辨是非善恶,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
比如,教导他们诚实是一种美德,让他们懂得在面对错误时要勇敢承认,而不是撒谎逃避;教育他们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使他们明白帮助他人能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
德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在小学教育中,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同情心、正义感等品质,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有担当、有爱心、有原则的人。
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从让孩子完成自己的作业、承担班级的小任务开始,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集体的影响;同情心的培养则可以通过组织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会他人的困难,从而激发内心的同情和关爱;正义感的培养需要让孩子们明白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在面对不公平的事情时敢于发声。
德育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往往拥有更积极、健康的心态。
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爱,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缺乏道德教育,可能会出现自私、孤僻、焦虑等心理问题。
例如,一个总是欺负同学的孩子,很可能会遭到同学们的排斥,从而感到孤独和失落,影响其心理健康。
德育能够促进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通过小学德育,孩子们能够提前了解并适应这些规范,更好地融入社会。
他们会懂得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这样,当他们走出校园,进入更广阔的社会环境时,能够迅速适应并成为有素质、有教养的社会成员。
大学德育在今天的意义与价值
大学德育在今天的意义与价值2023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德育在今天的意义与价值更加凸显出来。
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德育的指导下,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将得到更好的保障,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大学德育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宏观社会环境。
作为未来的栋梁之材,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大学德育的指导下,大学生们将深入了解社会责任和义务、法律法规等知识,形成合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在未来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学德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个人发展。
以德为先,注重德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作为成年人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
在大学德育将会通过精准的评估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提高自我意识与情商,进而促进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大学德育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除了传统道德观念的教育外,在大学德育中还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往往互相平衡,这使得学生们在就业时遇到了许多困难。
大学德育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
大学德育有助于推动高校资源优化和社会治理。
我们知道,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资源汇聚地,而这些资源的成长和发展将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大学德育强调服务社会,通过集体行动致力于社会治理,推动校内外社会合作,倡导社会责任,实现良性循环。
大学德育在今天的意义与价值可谓不可估量。
在2023年大学德育的推进下,大学生将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成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合格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它蕴含了丰富的德育价值,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进行分析。
一、家庭观念与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和家国情怀,强调亲情和家庭责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认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行为和道德的基础,注重孝道、忠诚和家庭教育。
家庭是“天下之本”,而孝道又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
“孝”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被视为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
而这种家庭观念对于培养孩子的德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尊敬父母、教育子女、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以及怎样勤奋、谦虚和诚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强调了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始终强调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认为个人应该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种家国情怀的培养,可以使每个人在日常行为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态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仁爱与礼仪之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和“礼仪之道”,这种德育观念在中国古代非常重要。
在儒家经典中,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他认为仁是“人之本,性之善”。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仁爱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它能够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和情感情操,更是因为它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通过仁爱教育,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善良心,提倡“以德服人”,推崇“和为贵”,培养出有着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的人才。
礼仪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强调了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行为规范、处世准则和品德要求,体现了人们对文明社会生活的追求和自身素质的修养。
通过礼仪之道的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教导他们尊敬师长、团结友爱、有礼貌、懂感恩。
这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也有利于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学校德 育的作用
课本:1激发学生德育动的动 机学校德育的指导思想, 目标原则的依据来源于
社会环境
引导学校德育的方向
社会环境的要求
2
3
提供学校德育的材料
学校德育课程中的绝大 部分课题内容都取自社
会环境,
与学校德育影响相一致 的社会环境强化德育的 效果,与德育影响不一 致甚至冲突的社会环境 会减弱甚至抵消德育的
01 03
02 04
学校自身
在现实生活中,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 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的反作用 于社会环境,对社会环境产生辐射功 能。
传媒建设
大众传媒作为学校德育外环境的中间系统 正在品种、数量规模和影响力上加速发展。 (1)现代文化具有 商业化、大众化的特征 (2)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带来个体独立判断 力的衰减。
效果
影响学校德育的 效果
4
05
社会环境德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实现途径
社会制度
任何社会的学校德育都不可能是在与社会
独立隔绝的情况下进行打通学校与社会的
联系,是社会环境,德育价值实现的一个
基本前提。
活动贯通
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知行统一的"四有"新人,特别是对改 变青少年脱离实际、脱离劳动、脱离社会的弊端,对克服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端正教育思想,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 , 社会文化的发展从经 济 、 政治、 文化、 心
内容 和手段 、 形式等方面的影 响 .
理诸方面 产生出对于学校 德育实现范式质变的社会
1
社 会 经 济 、 政 治 、 文化等 参
3
需求 , 其中包含着 对新的道 德体系 、 新的德育思想
与学 校 德育 目标 、 内 容等的确
和新的德育 体制的需求等等 。 其次 , 新的社会环 境
参考文献:檀传宝·论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J].教育研 究与实验 1 99 4年第 4 期:31-34
对个体道德成长的价值
课本中社会环境对个体到的成长的作用:
认识上的导向作用
个体 价值
情感上上的熏陶和感染 作用
行为举止上的约束和规 范作用
04
对学校德育的作用
对学校德 育的作用
参与作用指社会环境在德 育 目标 、
首先在校外 , 社会环境无 论 是整个社会文 化、 社会 风气 , 还是 某一 社 区 、 家庭 、 大众传媒 , 都对学校德育 的效果 起 强化或 弱化的作用 , 首先是 一 种对于 学 校德 育内容和
2 4 结果的“ 修正 ” 。 其次 , 在校 内 , 这 主 要 表现 为学 校同 社 区 、 家 庭 的联 系 日益 密切 不仅学 校 德育的空间 、 内容 、 活动 可能 向 社区 、 家庭乃至全社会延伸 , 家庭 、 社区 等 已 成为学校开 展 德育活 动的一 个新途径 . 而 R 社 区 、 家庭的德育影 响 , 学校可 以通过 一定形 式引入 学校 , 成为学校德育的一 部分
左右运作模式
德育对象的道德成长 在“ 运 作模式 ” 上可作两 重理解 . 一是德育者 和 德育对象的互 动模式 , 二是道 德学习个体 在道 德发展 中的认知操作或“ 运 算” 模式 。 对 于前者 , 不同社 会文化产生不同的师生关系 , 因而 个体在其道 德成长之中 作为矛盾一方必 然具有固定的角 色分工 , 社会对其角 色期待 也是先在的。 对 于后者 , 虽然认知学派对人类 道 德认知 的操作模式有较多的一 般研究 , 但 是跨文 化的人 类学 、 文化学和 社会学的研究都 已证明 , 不 同种族 , 不同文明的个 体 , 在思 维运作方式及发展速度上 是有 不同特 色的 , 而这一 不 同特色即使有遗传因 素也是微不足 道的 , 决定的因素在 于 社会文化的积 淀 。 也正 是因为这 一点 , 东方文 明下的个体与西方文 明中的德育对象原本就是在不同的外在内在 条 件下实现其社会化的 . 东西方人的道德观 念 、 体验、 实践迥异 , 这亦是其发端之一。
感谢观看 THANKS!
德育原理课程汇报
汇报人:李昊霖
ppt制作:李昊霖
社会环境具有哪些方面的德育价值
德育原理课程汇报
汇报人:李昊霖
PPT制作:李昊霖
目录标题
2
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 结构
1
社会环境的特 点
4 德育社会环境
的价值
社会环境德育价 值的实现途径
3
对学校德 育的作用
5
01
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结构
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 结构
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结构
1、宏观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 2、中观环境:社区 3、微观环境:家庭 4、中间系统:大众传媒
02
社会环境的特点
特点
社会环境 的特点
课本:1、多样性和开放性 2、系统性和复杂性
3、动态性 1、普遍性和开放性
2、文化性和隐蔽性
3、互动性与创造性
03
德育社会环境的价值
对个体道德成长的价值
提供成长的基地
个体在学校学习的期限虽随社会文明的进步 而趋于延长但是不管怎样正常的个体终究是 要从社会环境走进学校环境又从学校环境回 到社会环境中来的社会环境对某-具体德育对 象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以是反面 的消极的实际上现代教育理论对社会环境的 关注和研究倒是缘起于社会环境的德育负向 功能或社会环境的反德育效能
定 , 在当代集中表现 为政府对 学校
和 社会 文 化还 为学校德育的新范式创造实现 的条
德育的 领导 。
件.
决定作用
参与作用
补充作用
推进作用
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起 一 定意义 上 的决 定作 用 . 如社区 富裕程度影 响了不同地区德 育展 开 的条件 , 再如大众 传媒和家庭也往往 给一 些具 体学校的德育活 动提出必须解决的 具休课题等 .
个体 价值
创造内在的需求
对个体在道德上的内在需求社会与学校的作用是 各具特色的社会造就了这一内在需求而学校德育 则是力争发动和强化这一内在需求在社会文明发 展还没有提供一定条件时就个别的道德个体来说 可能有超:越社会现有文明水平的道德先驱者但就 一般学校德育 而言社会环境或文化没有产生出学 习个体内在的相关道德需要学校就不可能施行有 效的针对这-超越时代实际的德育这往往可说明为 什么左的道德教育失败的原因当然社会环境是复 杂的社会文化也并非主流文化-支,因此归根结蒂 最先进和最落后的道德个体的内在需求也是由同 一时代的不同社会环境和文化所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