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1劝学
《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劝学》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荀子的《劝学》,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劝学》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开启智慧之门,都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指导学习方法为目的,语言浅易,内涵丰富,对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劝学》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更是如此。
二,教学目标:依据大纲要求和高一新生实际水平,我制订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加强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掌握有关文言实虚词和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合理论证的能力;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本文说理性很强,但不枯燥、单调,而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通过比喻的方式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鉴于此,我把重点放在理解文章的三个分论点和比喻论证的方法上,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这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文言文。
在初中,学生对文言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相对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上有所欠缺,所以,根据大纲要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安排了三组活动,并采用让学生朗读勾画圈点的方式,领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首先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让学生列举已知的劝学格言和好的学习方法态度等,由浅显的问题导入,能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发言奠定基础。
接下来我将以三个活动贯穿本堂课,用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对文本基本内容的掌握和深入学习。
活动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解决重要实虚词,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如下: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读。
并强调易错的字词,如槁暴,輮以为轮的輮,金石可镂的镂等,并趁机让学生释义和整理在笔记本上。
高中语文1.1劝学课件鲁人版必修
木直中绳,譸.以为轮(使……弯曲) (4)数词用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5.分古今
(1)学不可.以.已 古义,两个单音节词,可以、用来,文中“可”指可以,能够,“以”失去介词的作 用,起协调音节的作用;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
智慧是庄周逍遥超脱的嬉笑,智慧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计谋,智慧是泰戈尔 短笺的轻盈隽永,智慧是罗丹的雕塑冥想千年……智慧如此令人着迷,智者永远 令人敬仰。那么,什么才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呢?读书、从师和兴趣。本单元 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学习以后各单元的基础。它高屋建瓴地介绍了学习 的方法和读书的技巧,从理论的高度提出了学习的必备要素。《劝学》先提出“学 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接着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又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最后论述 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善用比喻是本文的突出特点。《师 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 敢于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谈读书》论述了读书之功、读书之难、读 书之法,推导严密,结构严整。文章运用了例证法、喻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多种论证方法,让读者体会到多方面的美的享受。
6.明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句)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3)木直中绳,譸以为轮(省略句) (4)用心躁也(判断句)
7.积名句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10·江苏高考)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课标定位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归纳总结文言词句,能针对文章的主要 观点展开讨论,提高概括能力和分析能 力 通过反复诵读文本,感受文本的丰富内 涵,掌握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 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
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 开启智慧之门劝学课件3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专一
对比
知识积累
1、通假字: 輮 有 暴 知 生 2、古今异义 假 用心 博学 爪牙 3、词类活用 輮 日 利 水 上,下 4、文言句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重点实词
学不可以已 木直中绳 金就砺则利 声非加疾也 而致千里 用心一也 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使之然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而闻者彰 无以至千里
A.介词结构后置 B.定语后置 C.判断句式 D.定语前置
选出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音、义判断正确的一 项( D ) A.故不积跬步(jí ,积累)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nǔ,低劣) C.锲而不舍(shě,遗弃) D.金石可镂(lòu,雕刻)
选出对下面句中加点字“十”和“一”判断正 确的一项( ) D ①骐骥一跃 ②用心一也 ③不能十步 ④驽马十驾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对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运用及词义判断正确的 一项是( C ) 1.取之于蓝 2.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1、2相同,3、4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不同,3、4不同 D.1、2相同,3、4相同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 也”属于什么句式?(C )
重点虚词: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并列连词
递进连词
而
登高而招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吾尝终日而思矣
輮以为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顺承连词
转折连词 修饰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 风雨兴焉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正面设喻 正反设喻 反复设喻
高中语文1.1劝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果的不同进行对比,突出学习方法的重要
性。的确,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会
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当探索好的学习
方法,改进自己的学习。
第3页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作者介绍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时人尊称为“荀
卿”,汉代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
利 父利其然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锋利)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是”,在那里)
焉 圣心备焉(语气助词,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疑问代词,怎么)
第10页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
刀具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尖锐了。金,指金属制刀剑等。就,靠近,
靠近。砺,磨刀石。利,锐利,尖锐。参(cān)省(xǐnɡ)乎己:对自己检
验、省察。参,验,检验。省,省察,反省。乎,相当于“于”。则知
(zhì)明而行无过矣:就智慧明
达,行为没有过失
了。知,通“智”。
第25页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琢磨
善成德”,成为君子。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原文较长,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
部分,叙述学习主要性;后一部分,叙述学习步骤、内容、路径等问
题。全文中心思想是“学不能够已”。本文四段,选自原文前一部
分,它们在原文中是不连贯,但各段内容是基本完整。
第5页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三、相关常识
诸子散文指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著作,反应着不一样学派思想倾
(鲁人)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第1课劝学课件必修1
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 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而是无 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
荀子墓位于兰陵镇东南两千米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 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 是先生在时那个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 个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 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
答案
④假舆马者 古义:_借__助__。_ 今义:_与__“__真__”__相__对__。_ ⑤而绝江河 古义:_特__指__长__江__与__黄__河__。__ 今义:_泛__指__河__流__。__ ⑥下饮黄泉 古义:_地__下__的__泉__水__。__ 今义:_阴__间__。__
答案
⑦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_爪__子__和__牙__齿__。__ 今义:_比__喻__坏__人__的__党__羽__或__帮__凶__。__ ⑧用心一也 古义:_因__为__,__心__思__。__ 今义:_读__书__用__功__或__注__意__力__集__中__。__ ⑨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_藏__身__。_ 今义:_托__付__。_
答案
3.古今异义
① 以为轮 古义:_把__…__…__做__成__。_ 今义:_认__为__。_
②金就砺则利 古义:_金__属__的__刀__剑__类__。_ 今义:_金__钱__,__黄__金__。_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_广__泛__地__学__习__。_ 今义:_学__识__渊__博__。_
三 基础梳理
1.给加颜色的字注音 ①靛青( diàn) ②蓼蓝( liǎo ) ③槁暴( ɡǎo pù ) ④参省( xǐnɡ) ⑤舟楫( jí )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劝学》课件 鲁人版必修1
7 .而
③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 _____________ . ④君子博学而 连词,表递进 日参省乎己 ______________ . ⑤吾尝跂而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 致千里 ____________ . ②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 连词,表因果 _____________ .
【思考】
理? 【提示】
作者在诗中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
画线句子为思考答案。
课前预习夯基固本
基础梳理
一、字音 槁暴 (ɡǎo pù) .. 舆 马 (yú ) . 骐骥 (qí jì ) .. 镂 (lò u) . 跂 (qபைடு நூலகம் ) . 舟楫 (jí ) . 驽 马 (nú ) . 螯 (á o) . 臾 (yú ) . 跬 步 (kuǐ) . 锲 (qiè ) . 鳝 (shà n) .
3.强
形容词,强壮,强健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有力的弓 ,用箭当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挽弓当挽强 .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动词,有余 ____________ .
而见者远 ;顺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__________ 而闻者彰 。假舆马 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______ 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 者,非利足也, ____________
而绝江河 。 君子生非异也 非能水也,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善假于物也 。 _______________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语文:1.1《劝学》第1课时课件(1)(鲁人版必修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土成山, 正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水成渊, 积善成德, 积善成德,圣心备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跬步, 正反对比 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注意积累 不积小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驽马十驾, 坚持不懈 锲而舍之,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三组对比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不舍, 蚓 用心一 专心致志 蟹 用心躁
2.作者的哪些观点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 .作者的哪些观点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
答案 荀子强调学习的作用,提倡虚心求教,学无止 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等,都是学习经 验的总结,值得我们借鉴。荀子在本文中勉励人们学 习, 认为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改变先天所具有的 “人 性恶”的本质,从而具备“圣心” ,成为君子。虽然这 是按封建上层阶级的道德标准来要求的,有其一定的 局限性,但他所说的有关学习的意义、规律、态度和 其他一些道理,对我们仍有借鉴作用。
3.古今异义词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古义: 广泛地学习。 古义: 广泛地学习。 今义: 知识、学识渊博。 今义: 知识、学识渊博。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古义: 爪子和牙齿。 古义: 爪子和牙齿。 今义: 坏人的党羽、帮凶。 今义: 坏人的党羽、帮凶。
2.中心主旨 .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 量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 量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 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 的问题。 的问题。 3.写作特色 . 本文重点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博喻的论证手法。 本文重点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博喻的论证手法。 (1)比喻论证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即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 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 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恰当的比喻可使文章形象 生动,深入浅出。毕竟是一种修辞方法,它和例证法、 生动,深入浅出。毕竟是一种修辞方法,它和例证法、 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完整、 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 问题。 问题。
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 开启智慧之门劝学课件6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乐府诗《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劝学》
•背诵全文
《劝学》背诵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君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 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
名句填空
2009、2010、2011年高考中各省市涉及到的默写题:
1、故木受绳则直, 日参省乎己, 2、吾尝终日而思矣,
然后回忆其他课文中是否出现过同样的意思
最后归纳一下他都有哪些意思
1.望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远看 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希望 C.先达德隆望尊 声望 D.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农历十五日
2.绝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止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隔绝 C.以为妙绝 极点 D.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E.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F.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2、归纳总结本课中的“而”:
A.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表转折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B.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并列 C.蟹六跪而二螯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表承接 E.而神明自得 表假设 F.锲而不舍
本课中出现的其它常用虚词: 2.之: A.锲而舍之:代词,代朽木。 B.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代词,代青 C.青,取之于蓝 : D.蚓无爪牙之利 :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E.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结构助词,的 F.輮使之然也 :代词,木
金版 鲁人语文 必修一 第1单元 第1课 劝学 精品课件
4.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从开篇到结尾 始终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论述,“人”实质上是反复咏唱
第 的主旋律,透过文字,我们可以发现写了哪些人呢?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 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 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理解课文内容之后,你能探究一
第 一 单 元 开 启 智 慧 之 门
下本文在设喻方面的特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的设喻特点:(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 答案】 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 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 分说明了“学不可以已”才能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 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车柔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
第 一 单 元 开 启 智 慧 之 门
一个人智慧的获取需要不断地学习、丰富、提升, 一个人智慧的获取需要不断地学习、丰富、提升,方法不外乎读 书、思考、阅历和直观。本单元的阅读和学习活动向我们展示了 思考、阅历和直观。 一条开启智慧之门的途径:学习、从师、读书、思考…… 一条开启智慧之门的途径:学习、从师、读书、思考……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第1课劝学课件鲁人版必修1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答案
①而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表转折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 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并列 终日而思 表修饰 而神明自得 表因果 锲而舍之表承接
答案
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意为在那里 圣心备焉 语气词 ②焉 且焉置土石 哪里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词,相当于“之” 割鸡焉用宰牛刀 怎么
答案
考点链接 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 道理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 理。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 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守株待 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使用比喻论证要注意这样几个问 题:①要学会联想和想象,要注意从一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②找到不 同事物的相似性;③要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现本体; ④注意无论怎样比喻都要扣紧主题。
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 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而是无 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
荀子墓位于兰陵镇东南两千米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 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 是先生在时那个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 个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 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
金属的刀剑类。 金钱,黄金。
广泛地学习。 学识渊博。
答案
④假舆马者 古义:_借__助__。_ 今义:_与__“__真__”__相__对__。_ ⑤而绝江河 古义:_特__指__长__江__与__黄__河__。__ 今义:_泛__指__河__流__。__ ⑥下饮黄泉 古义:_地__下__的__泉__水__。__ 今义:_阴__间__。__
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 开启智慧之门劝学课件5
•承接上节课实词 •看虚词复习
文言文阅读、翻译
• 常见文言虚词:
而、焉、于、之。
1、归纳总结本课中的“而”:
A.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表转折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B.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 C.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递进 表因果\表承接 E.而神明自得 表假设 F.锲而不舍
归纳:
一.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学 不 可 二.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善假于物) 以 积累 已 三.学习方法和态度:用心 坚持
(中心论点)
专一
想一想
作品论证手法?
本文写作最大特点:
大量运用比喻
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 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 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这些比喻 从各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解释,因而使 这一论点既明确又生动。
跂而望 登高招 顺风呼 假舟楫 登高博见 见者远 问者彰 绝江河
学习的作用:
假舆马
致千里
善 弥补不足 假 于 物 达到目的
第四段
积 累
学习 的方 法和 态度
10喻
4 喻 坚 持 4 喻
专 心 2 喻
结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正面 论 : 设喻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对比 积 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反面 成 德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设喻 , 而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神 对比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明 自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得 对比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圣 心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对比 备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焉 。
(2)设喻方式多样:
鲁教版高中语文电子版下册目录表
鲁教版高中语文电子版下册目录表•7 李商隐诗二首•7.1 无题(一)•7.2 无题(二)•第三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 柳永词二首•8.1 雨霖铃(寒蝉凄切)•8.2 望海潮(东南形胜)•9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10 苏轼词二首•10.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2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1 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12 李清照词二首•12.1 声声慢(寻寻觅觅)•12.2 水遇乐(落日熔金)•13 辛弃疾词三首•13.1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13.2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13.3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10 荆轲•“语法的脖子”扭得断吗——语言的规范•第四单元你是谁我是谁——言语行为中的称呼•你是谁我是谁——言语行为中的称呼•第五单元优先回答什么——言语行为中的会话•优先回答什么——言语行为中的会话•第六单元“读书破万卷”怎么解释——言语行为中的歧义•“读书破万卷”怎么解释——言语行为中的歧义•第七单元语言创造的“笑”——言语行为中的幽默•语言创造的“笑”——言•第1单元青春岁月• 1 家(节选)• 2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节选)•第2单元思想之光• 3 狂人日记• 4 命若琴弦•第3单元英雄世界• 5 红旗谱(节选)• 6 红高粱(节选)•第4单元情感天地•7 边城(节选)•8 受戒•《十九世纪欧美经典小说》选读•第1单元体味人性之美• 1 爱丁堡监狱(节选)• 2 智利地震•第2单元个人奋斗的咏叹调• 3 红与黑(节选)• 4 简·爱(节选)•第3单元直面惨淡人生• 5 包法利夫人(节选)• 6 复活(节选)•第4单元生命是美丽的•7 热爱生命•8 道连·葛雷的画像(节选)•《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1单元写景抒情散文• 1 后赤壁赋• 2 秋声赋•第2单元记人叙事散文• 3 张中丞传后叙• 4 段太尉逸事状•第3单元政论散文• 5 伶官传序• 6 留侯论•第4单元小品散文•7 毛颖传•8 木假山记。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1劝学课件鲁人版必修1
二、知识积累 1.通假字 (1) 使之然也( (2)虽有槁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 )
) )
答案:(1)“ ”通“煣” (2)“有”通“又” (3)“知”通“智” (4)“生”通“性”
2.一词多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5)而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答案:(3)凭借,利用 假装 (4)介词,从 介词,比 介词,向 (5)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递进
3.词类活用
第一单元 开启智慧之门
单元学习导引
内容概述
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智慧是命运的一部 分”。歌德说:“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 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们自己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 们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我们说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有三:学习、从师、 读书。 《劝学》运用大量比喻,进行形象化论证,告诉我们“学不可以已”,这样 才能“知明而行无过矣”,才能“圣心备焉”。 《师说》针砭时弊,说理透辟,笔锋犀利,告诉我们“从师”是得“道”、 受“业”、解“惑”的需要,择师的标准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谈读书》举例论述,正反论述,比喻论述,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从个人感 受角度阐释了读书的目的、关键、方法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木直中绳, 以为轮(
(3)登高而招(
)
必修一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1劝学90
必修一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1劝学测试题 2019.91,1.第一段第一句话包含哪两方面的意思?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3.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4.《劝学》是古代作品,为什么至今还有生命力?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3)虽有槁暴(4)金就砺则利(5)而闻者彰(6)假舆马者(7)善假于物也(8)用心躁也3,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
4,23.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针对显示器、鼠标、键盘、主机的话,从积极的角度各写一句话进行劝说。
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
某君出差在外,家里的电脑满腹牢骚。
首先叹息的是显示器:“哎,瞧我多可怜,天天被那个人盯着看。
”鼠标一听不乐意了,说:“看算什么?我还天天被人攥在手里挪来挪去呢!”键盘接过话茬,委屈地说:“他天天都打我。
”这时,机箱开口说话了:“哥几个都别说了,你们哪有我惨,天天被人按肚脐眼……”对显示器:对鼠标:对键盘:对主机:5,5.古今异义词辨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古义:今义:(2)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3)假舆马者古义:今义:(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5)用心一也古义:今义:(6)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7)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6,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7,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8,8.文言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8)无以至千里9,9.翻译重点句子(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1劝学测试题 2019.9
1,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zhòng)参省(cān)锲(qì)跬步(guǐ)
B.輮(róu)槁(gǎo)暴(pù)螯(áo)骐骥(jì)
C.虽有槁暴(yǒu)砺(lì)驽马(nǔ)蚯蚓(yǐn)
D.生非异(shēng)须臾(yú)镂刻(lóu)闻者彰(zhāng)
2,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B.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C.声非加疾也(快) D.非能水也,则绝江河(渡)
3,3.下列各项全都有通假字的是()
①虽有槁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金石可镂④金就砺则利⑤君子生
非异也⑥徐公来,孰视之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A.①②③⑤⑦ B.②⑤⑥⑦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⑥
4,4.下列各项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輮以为轮 B.上食埃土
C.既来之,则安之 D.然而不王者
5,5.下列各项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輮使之然也②有志矣,不能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③
石之铿然有声者④以须炉火之然也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6.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是()
①而绝江河③用心一也
②老子犹堪绝大漠④一死生为虚诞
A.①②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同
C.①②同,③④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7,7.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石子铿然有声者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8.《劝学》的中心论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学不可以已。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第9--13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闻者彰(显现) B.而致千里(达到)
C.善假于物也(借助) D.故不积跬步(半步)
10.下列各项中“而”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蟹六跪而二螯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1.对第二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2.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这四个比喻说明学习贵在_____(两个字);骐骥、驽马、朽木、金石这四个比喻说明学习贵在_____(两个字);蚓、蟹对照说明学习要___(两个字)
13.下列各项翻译正确的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蚯蚓没有爪牙却很敏捷,没有筋骨却很强健。
B.蚯蚓没有爪牙却很锋利,没有筋骨却很强健。
C.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D.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没有筋骨的强健。
10,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第14-20题。
谋攻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
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14.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停顿) B.是谓縻军(溃败)
C.以虞待不虞(预料) D.不知三军之权(权利)而同三军之任
15.下列各项加点词古今义不同的是()
A.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
B.杀士三分之一
C.下政攻城
D.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全军为上,破军攻之
B.不战而屈人之兵
C.外边衡而斗诸侯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17.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是()
例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范增数目项王。
C.君为我呼入,臣得兄事之。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
18.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
①则诸侯之难至矣③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②君知其难也④故上兵伐谋
A.①②同,③④不同 B.①②同,③④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19. 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A. 必定要完全夺得天下,所以士兵不休息就可以获取全胜。
B.必定要完全夺得天下,所以军队不受损失而胜利可以完全取得。
C.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来夺取天下,所以军队(可以)不受损失而胜利完全可能取得。
D.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来夺取天下,所以士兵不休息就可以获取全胜。
20.下列各项表述或理解有误的是()
A.“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说明要根据自身以及敌方兵力的多少来谋划进攻的策略,否则只会招致失败。
B.“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说明将领对整个军队情况的了解是很重要的,了解全面,透彻,那么他指定的策略就会完备周到,那么在交战中就会不断取胜,国家也就会不断强大。
C.《谋攻》选自《孙子兵法》,这是春秋时齐国著名军事家苏武所著,它是我国古代一步有名的军事著作。
D.《谋攻》一文通过对谋划进攻各方面问题的阐述,最终说明了“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的道理。
测试题答案
1, B
2, C
3, C
4, D
5, A
6, A
7, D
8, C
9, 9.A 10.D 11.D 12.积累;坚持;专心 13.C 10, 14.C 15.A 16.D 17.B 18.D 19.C 2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