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与分类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
货物本体绑扎不牢固 货物长短不一
舌片 只有一根钢丝绳
禁 止 通 过
禁止在吊装物下工作
通用安全:
16、杂物阻塞消防通道 ; 17、杂物阻塞安全通道; 18、推车阻塞施工通道; 19、箱式消防栓不能落地,距地应1.1米,便于操作; 20、安全门应使用便于打开的门销装置; 21、非紧急情况,不要跑步; 22、堆放物品过高,不整齐,有倒塌风险;
不许放物
破
柜子过高
损
杂乱
灭火器移位
合理方式搬 运物品
盖 板 起 伏
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是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位置进行的作业。
29、高处作业现场缺少监护人,缺少安全警示标识;
30、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衣着要 灵便,禁止穿带钉易滑的鞋,安全带的各种部件不得任 意拆除。
筹办航空事宜
处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初办邮政: 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 邮传邮正传式部脱离海关。 (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2.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台设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 办电报的开端。
31、高处作业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 ;
32、安全平台没有护栏;
33、安全平台未安装防护网,
抛物
安全 带
护 栏
安全网 监护人
高处作业:
梯子使用的相关要求
I、直梯和延伸梯应伸出搭接点1米 ; II、直梯或延伸梯的立梯坡度以60-70度为宜。梯脚应有防滑套,并放置牢
固、水平,尤其是在地面较滑情况下 ; III、在梯子上工作且双手离梯、双脚距地面高度超过2米时,应系安全带; IV、在容易滑偏的构件上靠梯时,梯子上端应用绳绑在上方牢固构件上,如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是指任何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健康损害、环境破坏以及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保证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一个对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其所潜在的危险因素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识别出可能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等造成损害和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条件、方式、设备和环境。
辨识危险源可以采用专家评估、现场观察、资料查询、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二、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分类是指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特征和危害程度等因素将危险源进行归类的过程。
一般可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危害:如高温、高良、高压、电磁辐射等。
2、化学危害:如有毒气体、液体、物品、化学污染等。
3、生物危害:如细菌、病毒、微生物和昆虫等。
4、人为因素:如不安全操作、不正确的安全行为、管理不当等。
5、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涝、火山喷发、台风等。
6、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针对某一特定危险源,通过对其危害程度及可能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确定不同危险源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降低风险程度以及防范风险发生。
风险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形式。
四、危险源分级危险源分级是指根据对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的过程。
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和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常将危险源按照危险等级进行分类,用于指导安全管理,科学制定安全生产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保障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危险品运输中的危险源识别与分类
危险品运输中的危险源识别与分类危险品运输是指涉及到危险品或者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识别和分类危险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危险品运输中的危险源识别与分类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危险源识别的重要性在危险品运输中,准确识别和分类危险源对于安全运输至关重要。
危险源的不正确识别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通过识别和分类危险源,可以更好地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从而降低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二、危险源识别的方法1. 标签识别法危险品运输中,危险品通常会附带有标签或者标识。
通过识别和理解这些标志和标识,可以迅速确定危险源的种类和性质。
例如,危险品包装箱上的标签可以提供有关危险品的信息,如毒性、易燃性等。
2. 物理特性识别法危险品的物理特性也是识别危险源的重要依据。
通过观察和测量危险品的颜色、形状、气味、密度等物理特性,可以初步判断其危害性质。
3. 化学特性识别法对于化学性质较为复杂的危险品,可以通过化学测试来识别危险源。
例如,通过对危险品进行酸碱中和实验、氧化还原实验等,可以确定其具体的化学特征,从而判断其是否属于危险品范畴。
三、危险源的分类在危险品运输中,根据不同的危险源性质,通常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类:1. 爆炸品爆炸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爆炸的物质。
根据其爆炸性能,可以分为易爆、自燃和遇水自发燃烧等不同类别。
2. 易燃液体和固体易燃液体和固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易燃烧的物质。
根据其闪点和燃点,可以将其分类为不同的等级,如低闪点、中闪点和高闪点等。
3. 毒性物质毒性物质是指能够对人体或者环境产生毒害的物质。
按照其毒性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级别,如剧毒、高毒、中毒和低毒等。
4. 腐蚀品腐蚀品是指具有腐蚀性能的物质,能够对其他物体产生腐蚀作用。
按照其腐蚀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强腐蚀和弱腐蚀等级。
5.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的物质,能够发出辐射。
根据其放射性程度和辐射能量,可以将其分类为不同级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在生产、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
正确识别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是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分别介绍危险源分类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
一、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危险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划分:(1)物理性危险源: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
(2)化学性危险源:如有毒物质、可燃气体、爆炸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源: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4)心理性危险源:如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等。
2.根据危险源的存在形式划分:(1)固定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
(2)移动危险源:如车辆、船舶等。
(3)过程危险源: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噪音等。
3.根据危险源的触发条件划分:(1)正常状态下的危险源:如高温、高压设备等。
(2)异常状态下的危险源:如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等。
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不安全因素。
以下是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特征:4.机械伤害:由机械设备、工具等造成的割伤、划伤、砸伤等。
机械伤害的特点是速度快、力度大,容易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
5.坠落伤害:从高处跌落导致的人身伤害。
坠落伤害的特点是容易导致骨折、内脏损伤等。
6.电击伤害:由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
电击伤害的特点是电流会对人体产生烧灼伤、神经损伤等影响。
7.尘肺病: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的一种疾病。
尘肺病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8.中毒、窒息:吸入有毒物质或氧气不足导致的人体损伤。
中毒、窒息的特点是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生理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9.高温、低温:高温或低温对人体的影响,如中暑、冻伤等。
高温、低温的特点是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或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能源或设备等因素。
识别和分类危险源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和减少事故风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的识别和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危险源的识别原则1. 全面性:要对工作场所的所有设备、物质和过程进行全面的识别,包括常见的和非常见的危险源。
2. 阶段性:危险源的识别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和新危险源的出现,要及时进行识别和更新。
3. 共识性:识别危险源的过程应该是多方参与的,包括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不同角色的共同努力。
4. 结果可追溯:识别的结果应该能够被记录和追溯,方便后续的管理和控制。
二、危险源的分类方法1. 按物理性质分类:根据危险源的物理性质将其分类,如火灾、爆炸、辐射、噪声等。
2. 按化学性质分类:根据危险源的化学性质将其分类,如易燃物、易爆物、有毒物等。
3. 按来源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来源将其分类,如电器设备、化工厂、高空作业等。
4. 按作用路径分类:根据危险源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的危害路径将其分类,如直接接触、吸入、摄入等。
5. 按风险等级分类:根据危险源对人员安全和事故风险的大小将其分类,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
三、危险源的识别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对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和了解各种设备、物质和过程的情况,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参考文献: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资料,了解危险源的特性和控制要求,帮助识别危险源。
3. 经验总结:利用过往的工作经验和事故教训,总结和归纳危险源的特点和表现,引导识别工作。
4. 专家咨询:根据需要,可以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指导,提供专业的识别意见。
5. 协作互动:通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协作和互动,共同识别危险源,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四、危险源的管理控制危险源的识别只是管理控制的第一步,在识别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1.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安全和事故风险的等级,为后续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消防安全危险源识别与分类常识大全
消防安全危险源识别与分类常识大全消防安全是社会稳定和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必须准确识别和分类危险源。
以下是消防安全危险源的识别与分类常识大全。
一、危险源的概念及分类1. 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电击等消防安全事故的物质、设施、场所、活动或人员等。
2. 危险源的分类(1)自然危险源:如雷击、地震等自然现象;(2)物理危险源:如电流、高温等物理现象;(3)化学危险源:如易燃物、有毒物质等化学品;(4)生物危险源:如细菌、病毒等生物体;(5)人为危险源:如明火、违规操作等人为因素。
二、常见危险源的识别与分类1. 易燃物品的识别与分类(1)固体易燃物品:如纸张、布料等;(2)液体易燃物品:如汽油、酒精等;(3)气体易燃物品:如丙烷、乙炔等;(4)可燃粉尘:如木屑、煤尘等。
2. 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识别与分类(1)液化石油气:常见于居民区、商业建筑等;(2)天然气:常见于工业区、燃气管道等。
3. 电气设备的识别与分类(1)常见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机、冰箱等;(2)大型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等;(3)高压电缆:常见于电力供应系统;(4)充电器、电池:常见于移动电子设备。
4. 违章违法行为的识别与分类(1)乱扔烟蒂:易引发火灾;(2)违规使用明火:易引发明火燃烧;(3)违规操作电气设备:易引发电气火灾;(4)违反用电安全规定:易引发电气事故。
5. 交通工具火灾的识别与分类(1)汽车火灾:常见于机动车辆;(2)火车火灾:常见于铁路交通;(3)船舶火灾:常见于海上交通;(4)飞机火灾:常见于航空运输。
三、消防安全危险源的评估与控制1. 危险源评估的重要性危险源评估能帮助我们了解危险源的类型、规模和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 危险源控制的方法与措施(1)消除危险源:如及时修复电气设备故障、清理易燃物等;(2)隔离危险源:如设置隔离带、建立防护墙等;(3)减轻危险源:如减少易燃物存储数量、使用无毒替代品等;(4)警示标识和宣传教育:如设置消防标识、开展火灾预防宣传等。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危险源识别与分类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各种新的危险源也不断产生。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必须对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识别和分类。
本文将简要介绍危险源的识别与分类。
一、危险源的概念危险源是指不同因素造成的对人、财产、环境产生潜在危害、威胁和风险的各种物质和现象的总称。
危险源是一个包括了地震、火灾、溺水、气体中毒、交通事故等所有能够造成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危害的因素的集合体。
二、危险源的识别与分类1.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源的识别是指对某一个区域或某一工作环境的危险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具体的危险源。
危险源的识别包括对环境因素、设备设施、工艺条件、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事项进行调查,对危险源进行根本性的分析和评估,并有效地采取措施,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风险。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包括两种:一是专业性较强的逐步分析法和,二是以危险源整体性思维为基础的非逐步分析法,其中逐步分析法可以分为分析树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2.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分类是指对危险源根据其性质、来源、影响的范围等进行分类。
危险源的分类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方法如下:①按照危险源的性质进行分类:可分为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不安全因素等。
②按照危险源的来源进行分类:可分为自然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其中自然危险源包括地震、台风、洪涝、干旱等,人为危险源包括交通事故、火灾、爆炸、化学战争等。
③按照危险源的影响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局部危险源和全局危险源,其中局部危险源主要对周围环境或设备造成影响,全局危险源则会对广大范围的人员或环境造成威胁,如核辐射、大规模地质灾害等。
④按照危险源的等级进行分类:可分为高、中、低三级危险源,分别代表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性。
危险源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管和预防能力,以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结语危险源识别与分类是防范和减少人类生活、生产中各种潜在风险的重要手段。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方法
附件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一、危险源类别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二、名词解释(一)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四)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1 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者组织经营上的削弱和丢失等不利影响的物质、能量、设备、情况、活动、行为等总称。
危险源辨识是指确定、识别和分析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害,是进行风险评价以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危险源的辨识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估,对工程、设备、安全保障措施、作业过程等进行合理性判断和控制。
危险源辨识基本流程:1.定义危险源2.收集相关信息3.识别危险源4.评估危险源5.列出危险源清单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按照引起事故的本质及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人的行为类危险源:包括操作失误、疏忽大意、过度自信、粗暴、不听劝告等,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设备故障类危险源:包括设备失效、设备过期老化、操作不当损坏设备等,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环境因素类危险源:包括自然灾害、气象条件、地质条件、人为环境等因素,是引发事故的次要原因。
4.作业适应性与复杂度的危险源:包括人员素质、安全意识、作业类别、作业难度、作业条件等因素,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将危险源识别和分类后,对其可能导致的损失与概率进行量化及评估,以确定其对系统的影响及重要性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确定风险大小和影响重要性的基础,有助于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风险评价原则:1.确定评价对象2.识别和分类危险源3.估算危险源的可能性4.计算危险源的严重程度5.发现危险源的隐患6.定量风险,确定可能造成的危害性风险评价方法:1.事件树法:通过构建事件起始状态到终止状态的树形图来进行概率评估和风险分析。
2.故障树法:通过构建系统故障状态到组件故障状态的树形图来进行概率评估和风险分析。
3.风险矩阵法:将概率和影响程度以矩阵表格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可直观反映风险等级。
分级办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影响等级,本文提出以下分级办法:1.一级危险源:发生此类危险源必然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大面积环境破坏,如爆炸、火灾、气体泄漏等。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知识3、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
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
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因应安全风险的出现,预测和评估各种全面可能造成伤害或危害的因素,以便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危险源辨识的定义是指识别环境中存在的、对人员、财产和环境构成危险、风险的所有因素。
危险源分类是根据其特点将各种危险源区分出来,便于安全管理的科学实施。
常见的危险源分类有以下四种:一、来源性危险源来源性危险源是指来自特定设备或系统的一种稳定存在的危险因素。
通常,这类危险源是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过程中产生的。
来源性危险源的举例有:高速旋转的机械部件、高温高压的设备、有害气体的泄漏等。
二、人为危险源人为危险源是指由人员自己造成的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
这类危险源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安全隐患的忽视、安全意识不足、训练不足、意外错误操作、违规行为等。
三、自然危险源自然危险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作用于人类、财产和环境的自然灾害和气候条件等。
这类危险源通常包括地震、洪水、火山火山喷发、风暴、暴雨等。
四、特定环境危险源特定环境危险源是指某些工作场所或生产工艺中特定环境条件产生的危险因素。
这类危险源通常包括:电磁辐射、噪音、有害化学物质、针尘、高温等。
对于不同的危险源,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来源性危险源可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如安装机械保护装置、液位报警器等。
人为危险源则需通过培训、监管等人力管理控制措施。
自然危险源和特定环境危险源则需通过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等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和分类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并且也是安全管理的第一步,能够很好的保证企业生产的平稳进行,防止不幸发生。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一、引言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预防事故和保障员工安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危险源的辨识、分类以及风险评价和分级的方法和原则。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对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发现、识别和记录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危险源种类。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机械危险源等。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所涉及的危险源种类。
2. 辨识危险源。
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和辨识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如高温、高压、有害气体、毒性物质等。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可能的危险源组合作用。
3. 记录危险源信息。
对于每一个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危险源信息记录表,详细记录危险源的名称、特性、危险程度等信息。
三、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确定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将危险源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机械性质等进行分类。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威胁程度。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估方法和定量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是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对危险源进行主观评估,如利用风险矩阵、事件树等方法。
而定量评估方法则是基于数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借助风险模型和风险计算公式进行风险评估。
3.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危险源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级。
常用的分级方法有使用颜色、数字等符号来表示不同等级的风险,如红色表示高风险、黄色表示中风险、绿色表示低风险等。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范本(2篇)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范本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物质、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等。
在各个工业领域和生活场所,都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危险源。
为了有效地识别和管理这些危险源,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
以下是一个危险源识别与分类的范本,以供参考。
一、机械设备类危险源1. 旋转机械:如电动机、风扇、机械磨削设备等。
这类机械设备可能会导致机械伤害,如被卷入、碰撞等。
2. 高压设备:如蒸汽锅炉、高压气瓶等。
高压设备可能存在爆炸、泄漏等危险,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操作。
3. 高温设备:如熔炉、热处理设备等。
高温设备可能对人体造成灼伤、烫伤等危害,需注意热辐射和热传导。
4. 高空设备:如起重机、吊篮等。
高空设备存在坠落、倾倒等危险,需要勤检修、加强安全防护。
二、化学物品类危险源1. 有毒化学物品:如有机溶剂、化学农药等。
这些化学物品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中毒和污染,需严格控制使用和储存。
2. 易燃易爆物品:如油漆、汽油、煤气等。
易燃易爆物品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需要采取防火措施和安全操作。
3. 腐蚀性化学物品:如酸、碱等。
腐蚀性化学物品会对皮肤和呼吸道产生刺激和损伤,需注意防护和储存。
4. 放射性物质:如核燃料、医疗放射性同位素等。
放射性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辐射伤害,需要进行辐射防护和安全处理。
三、工作环境类危险源1. 噪声:工作场所的噪声可能会导致听力损伤和其他健康问题,需要采取噪声控制和防护措施。
2. 粉尘、烟雾:某些工作过程会产生粉尘、烟雾等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危害,需注意防护和通风。
3. 放电、静电: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放电和静电现象,引发火灾和爆炸,需要静电控制和防护措施。
4. 狭小空间:进入狭小空间可能存在缺氧、中毒、高温等情况,需采取安全措施和适当装备。
四、人员行为类危险源1. 不当操作:人员的不当操作可能导致设备故障、事故发生,需要加强培训和操作规范。
2. 不安全行为:如忽视安全警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行为,会提高事故发生的概率,需加强安全文化和监督。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各种事物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也意识到了自身与周围环境中危险源的存在。
因此,对危险源的分类与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显得越来越重要。
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是指导致事故、伤亡和损失的物质、设备、设施、场所或工作过程。
常见的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几类:机械危险源机械危险源通常指那些运动速度相对高,造成的损伤较为严重的危险源。
例如:传送带、缝纫机、钢筋切割机、风力发电机组等。
电气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是由电能造成的危险源。
例如:高压电线、电锤、电钻等。
电气危险源有时还会带来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是指那些物化性质稳定但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或可燃性的危险物质。
例如:氢气、氧气、液氨等。
物理危险源物理危险源通常指那些以物理方式造成危害的危险源,例如:辐射、声音、温度、压力等。
生物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是指那些能够传染疾病或带来其他健康危害的微生物、寄生虫或病媒生物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了解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后,进一步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也尤为重要。
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机体应力机体应力指的是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压力、疲劳等因素对人体的威胁。
机械振动机械振动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手臂震颤综合症、干眼病、手腕痛等。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包括导致基因突变、致癌以及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等。
噪声噪声会损伤听力,导致失效和其他健康问题。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暴雨等,它们可能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影响。
化学毒物化学毒物可由各种不同的化学品引起,从烟台、沙拉和石棉等普通物质到有机化合物或放射性物质。
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是由工厂和交通的二氧化氮、颗粒物质和臭氧等污染物造成的。
长时间暴露在空气污染中会导致呼吸道感染、癌症等。
通过对危险源的分类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潜在的风险和危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从而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1.职业健康及安全风险评估(OHSRA)方法:OHSRA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它旨在识别并评估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识别危险源:通过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方式,确定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评估危险:评估每个危险源的潜在影响和暴露风险。
这可以通过量化或定性方法来实现。
-风险控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识别的危险源。
2.HAZOP分析方法:HAZOP(危害和操作性研究)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识别和评估工业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和操作失误。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准备:确定要进行HAZOP分析的过程和目标。
-分析:通过分析每个过程步骤的参数和变量,识别潜在的危害和操作失误。
-评估:评估识别到的每个危害和操作失误的潜在风险和严重性。
-措施: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害和操作失误。
3.风险矩阵方法:风险矩阵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源分类方法,它将危险源按照概率和严重性来分类。
通常使用颜色来表示不同的风险级别。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识别危险源:通过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方式,确定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评估危险:评估每个危险源的概率和严重性,并将其绘制在风险矩阵上。
-分类:根据风险矩阵的颜色分类,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的风险级别。
-措施:根据风险级别,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识别的危险源。
4.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方法:FMEA是一种通过分析故障模式及其潜在影响来识别和分类潜在危险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识别故障:通过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方式,确定可能的故障模式。
-评估影响:评估每个故障模式的潜在影响和严重性。
-确定原因:确定故障模式发生的可能原因。
-推导措施:根据故障模式的潜在影响,决定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
组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安全评价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安全评价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概述在企业及工厂中,我们需要对各种设备和工艺进行安全评价,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对应的危险有害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防范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几类:•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人为因素危险源危险源的种类较多,本文主要就物理、化学、生物等三种危险源进行分类,同时列举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
物理危险源物理危险源是指在工作场所应用的物理过程、现象、物质或设备、结构等能造成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危险的因素。
常见的物理危险源有以下几类:1. 噪声噪声是人们耳朵不适宜的声音,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下会对人们的听力、心脏、血压等造成伤害。
因此,在工作场所,应该根据不同场所设置相应的噪声防护措施。
例如在工厂车间等噪声比较大的地方,应该戴上耳塞或戴上耳罩等。
2. 振动振动是由运动的物体引起的机械瞬时力的变化传导给工人身体的一种模式。
常见的振动有手臂振动、全身振动、车辆振动等。
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下,会导致手臂酸痛、腰椎病、结节性关节炎等疾病。
因此,在工作环境下应该加强振动防护,例如使用各种减振器、隔振措施、改进机具等。
3. 辐射辐射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辐射,包括电磁辐射、离子辐射、紫外线辐射等。
长期暴露在高剂量辐射下,会导致癌症、突变等严重后果。
在工作环境中应该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在医院工作的人员应该加强体射线防护,保护自己的健康。
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是指在工作场所存在的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各种化学物质。
常见的化学危险源有以下几类:1. 酸碱酸碱是生产工作中必须常用的化学物质,但是酸碱对于人体有较大的腐蚀作用。
在接触酸或碱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同时配备相应的盛装设备和防护装备。
2. 气体气体是生产工作中常使用的化学物质,有害气体暴露对人体损害较大。
工作环境应该进行气体检测,同时配备气体呼吸器等防护设备。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是指通过对各种可能造成伤害或危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类,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危险源主要分为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物危险和人为危险等四大类。
物理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机械设备与工具:如机床、起重机、割切设备等。
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摩擦、磨损、高温、高压等各种物理因素危害人员。
2. 电气设备:如电线、电缆、电动工具等。
这些设备可能存在电击、火灾等危险,需要合理使用和维护。
3. 建筑设施:如建筑物、桥梁、隧道等。
这些设施可能存在倒塌、坍塌等风险,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4. 环境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湿、低湿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化学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有毒物质:如化学药品、有毒气体等。
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安全手套等。
2. 可燃物质:如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等。
这些物质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并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
3. 腐蚀性物质:如酸、碱等。
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皮肤、眼睛等造成损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等。
生物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病毒、细菌:如流感病毒、肺结核杆菌等。
这些生物体可能引发传染病,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2. 寄生虫:如蚊子、跳蚤等。
这些生物体可能传播疾病,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驱虫剂、加强室内清洁等。
人为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人为疏忽:如使用不当、操作错误等。
这些因素可能引发事故,需要加强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2. 不安全行为:如不穿戴安全装备、违章操作等。
这些因素可能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需要加强监管和纪律教育。
3. 恶意破坏:如纵火、破坏设备等。
这些行为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和损失,需要加强安全保卫措施。
在进行危险源识别与分类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相应的危险源监测和控制措施。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doc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一、按直接原因分类(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防护缺陷(防护不当)电危害(漏电)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X射线)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作业环境不良(缺氧)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标志缺陷(无标志)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煤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里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作用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因素(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一)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三、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一)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二)厂区平面布局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距离等。
危险源辨识和分级方法
附件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一、危险源类别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二、名词解释(一)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四)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1 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围的积累作用).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一、按直接原因分类(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防护缺陷(防护不当)电危害(漏电)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X射线)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作业环境不良(缺氧)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标志缺陷(无标志)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煤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里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作用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因素(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一)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三、危害辨识的主要容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一)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二)厂区平面布局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距离等。
a.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b.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c.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湿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d.生产设备、装置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三)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四)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四、危害辨识方法(一)直观经验法该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害辨识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
该方法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缺点:受知识、经验、资料限制、易遗漏(如建筑行业的安全检查表)。
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通常的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三、物质及作业环境危害辨识(一)易燃易爆物质1、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1)火炸药:雷汞、叠氮化铅、三硝基间笨二酚铅、四氮烯、三硝基重氮酚、2,4,6——三硝基甲苯(TNT)、2,4,6——三硝基甲苯硝胺(特屈尔)、黑索金、奥克托金等各种火药,在受热、摩控、撞击、冲击波、电火花、激光甚至可见光的作用下,能发生爆炸,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2)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的物质:硝化棉、赛珞珞、黄磷、三乙基铅、某些氮化物、甲胺、丙烯腈等物品。
3)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映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金属钾、钠、碳化钙、一氯二乙基铝、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三氯氢硅等。
4)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氯酸钾、氯酸钠、双氧水、过氧化钠、过氯化钾、次氯酸钙、高锰酸钾、重铬酸纳、化烟硫酸、发烟硝酸、纯氧气等5)受到摩控、撞击或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硫磺、樟脑、松香、精萘等2、气相爆炸物质分三类: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又可分为:1)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闪点:接近火源、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燃点:空气中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爆炸权限:爆炸的可燃物浓度;密度:单位体积的浓度2)爆炸性粉尘:(二)腐蚀和腐蚀性物质物质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而受到破坏的现象称腐蚀。
1)电化学腐蚀:锅炉壁和管道受水的腐蚀,金属设备在大气中的腐蚀,其原理与电镀一样,腐蚀后可能发生事故,特别对易燃,有毒物质设备的腐蚀。
2)化学腐蚀:对人体皮肤、肺部、对设备等腐蚀性物质分类:无机酸性腐蚀物质:硝酸、硫酸等有机酸性腐蚀物质:如甲酸、HCOOH无机碱性腐蚀物质:NAOH、HCOOH有机碱性腐蚀物质:丙醇钠其它无机和有机腐蚀物质(三)生产性毒物毒物是指以较小剂量作用于生物体,能使生理功能或机体正常结构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
(生产性毒物是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的毒物)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GB5044-85《职业性接触物危害程度分级》共56种Ⅰ级(极度危害) 13种Ⅱ级(高度危害) 26种Ⅲ级(中度危害) 12种Ⅳ级(轻度危害) 5种2、毒物危害因素分析1)分析工艺过程,查明生产厂、处理、储存过程中存在的毒物名称和毒物危害程度等级;2)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类比;3)分析毒物传播的途径、产生危害的原因(四)、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
(五)、噪声:LD80-95《噪声作业分级》注:往往把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这些物质的装置视为重大危险因素。
四、危害辨识注意事项1、危险、危害因素分布: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宜按厂址——平面布局——建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危险几部分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
2、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1)伤害(危害)方式: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
2)伤害(危害)途径和围: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是通过与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测物体在一定空间围造成伤害。
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或一定区域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的空气损伤听觉的。
3)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对导致事故发生条件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基础。
4)重大危险、危害因素:不能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输,操作时的危险、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危害因素。
五、危险评价危险评价是指在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的危险、危害程度,以利于提出科学合理的和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介绍两种方法。
一、安全检查表(SCL)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这种表叫安全检查表1、优缺点能够事先编制,有充分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致于漏掉关健因素;可依据标准法规和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三)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如锅炉、受压容器(四)用电安全对策安全认证备用电源:停电能造成重大危险后果的场所防触电:接空、接地、保护;漏电保护;绝缘(工具等);电气隔离;安全电压;屏护和安全距离(不让接触)连锁保护电气防火防爆防静电措施(五)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六)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法(七)个人防护用品二、职业卫生的预防对策(一)防尘对策1、工艺和物料:选用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的工艺,采用无危害或危害较小的物料,如湿法生产工艺代替干法生产工艺等。
2、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采用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自动(机械)称量;降低物料落差等;对亲水性、弱粘性的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用增温、喷雾、喷蒸气等措施;减少二次尘源。
3、通风排尘(二)防毒、防窒息对策1、防毒对策a.物料和工艺:尽可能的无毒、低毒的工艺和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
b.工艺设备:防止泄漏c.通风净化: 对有毒物质泄漏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设备和工作场所必须设置可靠的事故处理装置和应急防护设施;大中型化工、石油企业及有毒全体危害严重的单位应有专门的气体防护机构,接触Ⅰ、Ⅱ级有毒物质的车间应设有急救室,配有抢救设施;d.其他措施: 防毒教育、定期检测、体检等;e.根据标准、采取其他措施2、防缺氧、窒息措施a.配备相应的检测和救护装置b.按先检测、通风、后作业的原则c.有警示、标志;d.有相应的措施(三)噪声和控制措施1、噪声控制措施1)工艺设计与设备选择;2)噪声源的平面布置---主要强噪声源应相对集中,低位布置;---主要噪声源周围宜布置对噪声较不敏感的辅助车间、仓库、料场;3)设置隔声屏障: 隔声、消声、吸声和隔振降噪。
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对策1)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2) 配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检查、事故调查分析、检测、检验室和设备设施。
3) 配备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教育设备设施。
4) 根据生产特点,适应事故应急计划措施的需要,配备必要的训练、急救、抢险、的设备、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