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小学儿童思维特点和学习方法
小学儿童思维特点和学习方法小学儿童是指6-12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和学习方法与其他年龄段有一些差异。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开始进入正规学校教育,逐渐培养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技能。
首先,小学儿童的思维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感性思维转向逐渐形成的抽象思维:小学儿童逐渐从感性思维阶段转向抽象思维阶段,他们能够利用符号、图形和概念进行思考和表达。
2.思维逻辑性的发展:小学儿童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推理和解决简单的问题,逐渐建立起因果关系和推理能力。
3.狭隘的思维视角:小学儿童的思维还局限于他们直接的经验和观察,他们往往只能从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思考,缺乏整体的思考和深入的分析能力。
4.想象力的丰富:小学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能够通过想象和幻想来解决问题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基于以上的思维特点,我们可以给小学儿童提供以下的学习方法:1.实践与体验结合的学习方法:小学儿童对于学习更加感性,他们希望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亲身体验来深入了解事物。
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孩子提供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亲自动手来学习。
2.教学材料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小学儿童的思维还不够抽象和理论化,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形象的教学材料。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图片、图表、实物模型等具体的教学材料来辅助他们的学习。
3.逻辑性的教学方法:小学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逐渐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和启发式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逐步提供一些递进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起因果关系和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考能力。
4.启发式问题引导探索:小学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他们希望通过探索和发现来学习新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来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知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小学儿童的思维还局限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他们往往缺乏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
据布鲁纳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由三个阶段组成,即:行为把握、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
小学生的认识发展处于以图像把握为主并逐渐向以符号把握为主过渡的时期。
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大阶段,即感知一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小学时期相当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表象性智慧首先开始于儿童有组织地把自己的动作为中心,同时把与这动作有关的现实中所知觉到的形象为中心。
此后,进入以动作的一般协调为基础的脱离中心化,从而形成交换、常数或守恒的各种运算系统,使现实的表象从它易于被人迷惑的形象外貌中解放出来。
”这里的“脱离中心作用”(即脱离自我中心作用)将成为下一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的一个决定性特征。
埃里克森对其所分的人生八个阶段中相当于小学时期的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的描述有:“儿童必须忘掉过去的希望和愿望,而他丰富的想象得到了控制并被利用到非个人的事物——甚至‘读、写、算’之类的规则上。
……于是变得对致力于既定的技能和任务有所准备。
这些技能和任务,远远超过了仅仅玩弄他自己的器官或对他的四肢活动感到快乐。
他产生了一种勤奋感——即调节自己以适应这工具世界(the tool world)的人为规则。
”。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思维由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其实质是在协调自己与外界事物以“脱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其形象思维的逻辑性并最终过渡到铀象逻辑思维为主的阶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言语与思维》考点强化练习(二)8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言语与思维》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单选题 教鸟概念时,以麻雀、鸡、蝙蝠为例是为学生提供 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o 解析: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持征,是正例;用蝙蝠来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是反例。
2、判断题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答案】√o 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对同一个问题只有从多个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才可能发现新奇独特的内容,因此,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3、单选题 思维的过程不包括A:分析与综合B:判断与推理C:比较与抽象概括D:系统化与具体化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o 解析: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 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等。
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ABCD比变正概 较式例括4、单选题归结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称之为A:综合B:分析C:概括D:抽象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重述,使文章更简明,让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5、单选题思维的重要特征是—oA:抽象性和创造性B:深刻性和观念性C:上升性和决策性D:间接性和概括性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6、单选题教师提出“剪刀的用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是A:动作思维B:发散思维C:习惯思维D:形象思维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思维分类中的发散思维。
【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根据探索答案的指向性,思维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言语与思维》必考知识点(二)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言语与思维》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善于分析综合、善于迁移、善于举一反三,这属于思维品质的A:广阔性B:灵活性C:深刻性D:独创性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o解析: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随机应变的程度,指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机智灵活地考虑问题,应付变化2、单选题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思维缺乏—的表现。
A:深亥I性B:批判性C:广阔性D:灵活性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 o解析: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随机应变的程度,指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机智灵活地考虑问题,应付变化。
固执、爱钻牛角尖正是缺乏灵活性的表现。
3、单选题学生总结出鸽子,老鹰、鸡、鸭的共同特征是“有羽的”“是动物”而舍弃其“会不会飞”“大小”“颜色”等非本质特征,是思维过程的环节。
A:抽象B:概括C:具体化D:综合本题解释:【答案】A0解析:抽象是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4、单选题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病头的各种用途。
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
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0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这一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因为发散思维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个方法。
例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5、单选题沿着多方面去探寻方法和途径的思维称为—oA:分析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经验思维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o解析:本题考查了发散思维。
6、单选题以下属于关系概念的是A:皮衣B:艺术家C:高低D:铅笔室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o7、单选题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A:多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o解析: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辅导复习资料9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报考即将启动,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整理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资料,帮助广大考生备考。
希望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第二节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一、小学生即童年期儿童的主要特征(一)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
童年期的儿童骨骼增长较快,但骨化尚未完成,因此,小学生的骨骼富有弹性,但不坚硬,易弯曲变形。
尤其是脊椎的软骨成分丰富,骨盆骨化尚未完成。
童年期儿童肌肉含水分相对较多,含蛋白质、脂肪、糖和无机盐较少,富有弹性,而肌力较弱,容易疲劳,但恢复快。
大肌肉、上肢肌发育较早,小肌肉与下肢肌发育较迟。
小学生心肌纤维较细,心脏功能较差。
(二)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观察力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缺乏兴趣、缺乏系统性,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
教师应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儿童可以看到各对象之间能够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2)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儿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3)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儿童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
其中小学低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前两个阶段:小学中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小学高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2.注意力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3.记忆力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
对低年级儿童而言,直观形象记忆、逻辑记忆的发展占优势,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并使记忆系统化。
4.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思维缺乏自觉性、灵活性,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小学生在概念获得方面尚有困难,因为概念的形成需要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是什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特点是什么?下面为你整理小学生思维力的发展特点,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与特点1 .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他们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来理解抽象的字、词。
在数学的计算中,小学生往往需要实物或手指的帮助才能运算。
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和面前的具体事物及生动的记忆表象联系着。
小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他们思维发展“过渡”的实现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不断“消亡”及改造而实现的。
实现显著质变的决定因素是小学生的生理成熟、集体生活环境和教育作用的综合效应,而不是简单地由哪一个方面所决定的。
小学生思维发展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并不是说,他们的思维就不存在具体形象性了。
相反,小学生的思维必须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来实现抽象逻辑思维,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性成分占优势,而抽象逻辑思维居次要地位。
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才逐渐占主导地位。
2 .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
例如,语文阅读中,默读比朗读困难大,这是因为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育尚未成熟,而内部语言是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会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和阅读一些课外读物。
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小学生不会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就是常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习惯于自我检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应用题时,说出思考过程,检查一下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并注意及时准确地检查作业,将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的发展。
3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其表现是不相同的。
例如,在数学课学习中,尤其是经过系统的小学奥林匹克数学训练的学生,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考。
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趋势
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趋势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比如,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
如果教育得当,训练得法,这一转折期可以提前到三年级。
(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
例如,对于儿童熟悉的学科、难度小的任务,儿童思维中抽象的成分较多,抽象的水平较高;而对于儿童不熟悉的学科、难度大的任务,儿童思维中的具体成分就较多。
(三)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发展到自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
而中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这表明他们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
(四)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要经历初步逻辑思维、经验逻辑思维、理论逻辑思维(包括辩证逻辑思维)三个阶段。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逻辑思维,但却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并具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
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
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
立足学生基础找准契合点提升学生思维——“认识厘米”一课为例
立足学生基础找准契合点提升学生思维——“认识厘米”一课为例数学教学是以数学思维为核心的教学,这是由数学思维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为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找准知识的契合点,及时提升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眼界,促使他们个性化的发展,完善人格。
下面我就结合执教的《认识厘米》这节课,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思维的提升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
提升点一:认识1厘米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以形象、具体为主,所以我在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时,利用阿福做新衣的故事导入,激发矛盾冲突,凸显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然后通过问题“1厘米有得多长呢?”这个深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通过直观与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建构1厘米的概念。
采取的策略是:1.操作感知,提升思维本节课通过四次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概念模型。
先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在直尺上尝试找1厘米。
这是给学生提供标准的1厘米的长度模型,也是准确建立厘米的第一印象,即初步感知1厘米。
接着让学生在直尺上找不同的1厘米,然后通过和直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找到1厘米的小棒模型看看有多长,这是将直尺上的1厘米具体化。
借助小棒,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将1厘米长的小棒模型,在“比划——验证——调整”的过程中,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最后脱离小棒,再次比划1厘米。
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静下心来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通过学生想,引领学生从刚才的动作操作走到表象操作,在头脑中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
学生脱离小棒,用手指比划1厘米,又一次通过动作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把自己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感受,通过两根手指比划再表现出来,学生经历了从“物”到“形”的抽象过程,头脑中1厘米的长度表象就越来越清晰,从而初步建立1厘米的概念模型。
2.及时追问,深化思维当学生找到不同的1厘米时,老师及时追问:“你怎么这么快找到了1厘米?”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从个性中感受到共性的东西,那就是使学生明白“直尺上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言语与思维》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言语与思维》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判断题想象是一种超现实的自由精神的创造。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 。
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单选题小学生的思维_____。
A : 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 : 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 : 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 : 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3、单选题分析事物抓住本质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过程是_____A : 抽象B : 概括C : 分析D : 综合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抽象是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4、单选题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
这是思维的_____。
A : 概括性B : 间接性C : 合理性D : 整体性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发现地面全都湿了推测下雨了是一个间接的过程。
5、单选题学生总结出鸽子,老鹰、鸡、鸭的共同特征是“有羽的”“是动物”而舍弃其“会不会飞”“大小”“颜色”等非本质特征,是思维过程的_____环节。
A : 抽象B : 概括C : 具体化D : 综合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抽象是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6、多选题属于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有_____。
A : 流畅性B : 变通性C : 探究性D : 独创性参考答案: ABD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ABD【名师点睛】发散思维的特征包括: (1) 流畅性。
学具对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培养的价值
浅谈学具对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培养的价值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
皮亚杰说过:“操作实物具有决定性意义。
为了进行思维,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需要他们面前有容易处理的客体,……。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从数的方面进行抽象思维还是非常困难的,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
学具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可以进行具体操作的材料。
学具有别于教具之处就在于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在自己的活动中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
通过学具的操作,可通过形的方面的形象思维来促进数的方面抽象思维的形成。
本文仅就使用学具对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的价值,来浅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正确感知数学概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不仅符合这一规律,而且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10个红果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9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8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7个;一人得4个,另一人得6个;两个人各得5个。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五种分法与前四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五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
小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生思维发展比起感觉和知觉等,思维发生较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儿童的思维显示出不同的水平和特点。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
而小学阶段正处于皮亚杰所论述的具体运演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显示出如下一些特点:(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儿童思维的发展遵循着质量互变这一辩证规律。
在小学阶段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发展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是一个质变。
但思维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质变都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通过新质要素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逐渐衰亡和改造实现的。
小学儿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在教学条件的影响下实现的。
(二)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幼儿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某一点或某一个方面,不能同时注意和思考更多的方面。
这种倾向称之为思维的中心性。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试验:他给儿童看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玻璃杯,杯中装着一样多的水,让儿童确认两个杯子的水一样多之后,将其中之一倒在另一个扁平的杯子中。
他们让儿童判断此时两个杯子的水是否一样多,幼儿往往认为两杯水是不一样多的。
这说明幼儿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容易考虑事物的单一因素,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还很差。
而到了小学阶段(6岁半到8岁半),儿童已能同时考虑到液面降低了和杯子变宽了等多种因素,这种倾向称为思维的脱中心化。
这说明儿童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了。
小学低年级儿童还只能在直接观察事物的条件下进行分析综合,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积累,在教学条件的影响下,小学高年级儿童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更高水平的分析和综合了。
(三)逐步稳定地形成各种概念概念是思维的重要方面。
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只有形成了某种概念,才能用它进行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用它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找寻学生身边的数学
---------------------------------------------------------------最新资料推荐------------------------------------------------------找寻学生身边的数学找寻学生身边的数学学具小学数学学具的改进、创新的策略与研究一.提出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动一动、试一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学具的操作做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知识的首先选择。
但是21世纪是电脑时代,如今的课堂,多媒体技术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运用多媒体技术做的课件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倍感兴趣,一个个运动的镜头让原本难以形容的事物轻而易举的显现在学生的眼前。
它的出现为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效率起了重要作用。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运用动画技术把圆进行等分,在程序的控制下能无限的分割下去,让学生感受到化曲为直的过程。
这是人手及一般的数学学具所不能达到的。
不可否认,多媒体课件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
但在一系列优点的面前也让我们看到了存在的不足,一个课件几个动画,鼠标一点击,一个动画演示取代了学生的思考、想象,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那些后进生,对他们来说自身的想像能力就已经比较有限了,1 / 13要他去看懂那些电脑演示,似乎有些困难,更不用说让他掌握。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就得提高教学效率,应该让学生对知识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相信效果会比电脑演示好得多。
新课程的实施,把学具操作又放到了一个重要位置,所以每学期新的数学教材都配有一份本册教材的学习工具,这些学习工具在一定程度帮了我们很大的忙,但是仅靠这些是并不够的,更何况统一的配套学具不一定会被全部教师认可。
学具的选择与使用应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接受水平。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言语与思维》考点预测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言语与思维》考点预测最新版(二)1、单选题以下属于关系概念的是_____A : 皮衣B : 艺术家C : 高低D : 铅笔室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2、判断题想象是一种超现实的自由精神的创造。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 。
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3、单选题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_____A : 发散思维B : 推测与假设C : 好奇心D : 独立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发散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4、单选题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学生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方法是_____A : 变化B : 变式C : 比喻D : 比较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变式一是指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
二是指通过变更对象的本质特征以突出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从而显示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5、单选题小学生的思维_____。
A : 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 : 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 : 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 : 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6、单选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_____。
A : 直觉思维B : 聚合思维C : 抽象思维D : 发散思维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聚合思维是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和利用熟悉的规则产生逻辑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7、单选题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_____。
A : 具体化B : 形象化C : 系统化D : 抽象化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要研究的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对于学习比较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般都会借助于必要的直观操作活动。
在这里,直观操作除了起到丰富小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空间观念的建立一般是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
因此,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在实践中对几何形体亲自去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数一数,画一画,拼一拼或摆一摆等操作活动,以逐步形成几何体的空间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们教师要学会让学生注重联系日常生活,让经验变成知识。
小学数学几何初步知识是根据几何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编排的。
在教学时,要注重沟通几何形体的内在联系,以旧引新,适时归类,形成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比如在教完直线型平面图形后,可以以梯形为中心,采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沟通它与其它各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它们的求积公式的联系。
如:我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太阳从东方升起,清早带学生到操场,让学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指出这就是东方,接着认识其他三个方向。
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认识平移与旋转。
如:缆车的行进、升降旗等现象是平移,风车的转动、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是旋转,一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
在教学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让学生亲自把不规则的物体放入透明的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的玻璃水槽中,可以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这样把视野拓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样就在实际运用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们教师要学会在实际运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们应当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要充分挖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展开教学,使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空间观念得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