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思维的神经-心理原理(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思维的心理原理(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一、情绪与思维的意向
首先,思维是一种思想行为。虽然思维是建立在神经的条件反射基础上的,但更首先的是要产生去思维的动机。在考场上解决问题是出于考出好成绩的动机,汽车抛锚了要把它修好是出于继续赶路的动机,这类动机显见而易于理解。但有些动机则比较潜隐,比如我们为何喜欢猜谜语?为何看到哪儿写着 “15+13=?”,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在心里默算出它=28?如果说我们从小就对语音敏感是因为有个“先天的语言装置”,那我们从小就喜欢猜谜语是否也因为有个“先天的解决问题的装置”或是那个“先天的对知识的好奇心”?当然,在科学面前根本就不该有这类幼稚的猜测。从爱因斯坦的那句话里我们该得到一些启发:“有许多人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们自己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对他们自己雄心壮志的满足”。是的,一切动机都遵循“避痛趋悦”的原则,思维也一样,不是为了避开某种不快就是为了获得某种快悦。看见那儿写的那个算术题我们毫无原由地私下去解它又是为何呢?我们很容易想到这是由于习得,因为以往解决问题后得到快乐的经验使我们产生了这个习惯。但还有另一条线索往往被人们忽视,即思维的过程本身的快悦体验对我们的吸引。显然,任何思考和分析都会伴随一系列脑内神经活动,这些活动会使当前神经兴奋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使脑内能量相对充分。即使我们还不能确定脑内神经兴奋水平的提高就是产生快悦情绪的根本原因,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当脑内神经兴奋水平超越于它的平衡状态时,我们从中获得的往往都是快悦性质的情绪性感受。而对这种从思维活动中直接获得的快悦情感的追求也会作为产生解决问题之意向的原因之一,尤其那些需要大量的联想、想象等来解决的问题的思维过程,它会使脑内神经兴奋程度达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智力上的快感”。这也就是所谓的“对知识的先天好奇心”的产生原因。这是情绪机制参与思维活动的一个方面。

二、形象想象与情节想象
格式塔学派认为思维非常类似于知觉。当然,思维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自然不会离知觉多远。不过,在知觉与思维之间看上去还隔着一个“想象”,想象比知觉更接近思维,或者说它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我们就先从了解想象开始。
显然,想象还分形象想象与情节想象两种。形象想象更为简单

,它是从记忆中抽取出所需的形象材料,经过取舍和配置,以新的组合构成新的形象。正如普通心理学教材上所说:“想象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构成想象的材料均来自记忆表象,想象是记忆表象的进一步加工”。那么,这种把记忆表象加工成当前新的神经机制是怎样的呢?根据巴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想象是大脑皮质中旧的暂时神经联系,经过加工、改组和配置构成新联系的过程。在客观事物或言语的作用下,按照新的联系和关系激活、调整大脑皮质上过去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重新结合构成新的联系,于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就产生了新的形象,这就是想象。” 这些说得已经很具体,但我还想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获得更具体的印象。比如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个没见过的绿色的方形玻璃杯子,即在脑内建立起它的视觉映象,这我们都能做到。而这一新的视觉映象在脑内建立的过程是怎样的呢?依据巴洛夫的理论就应该是:在“绿色的方形玻璃杯子”之语言刺激的作用下,脑内先一一激活了原有承载“绿色”、“方形”和“玻璃杯”三种映象的旧的暂时神经联系而产生它们的表象(拿“绿色”来说,它的表象也许取自一片绿色的树叶,也许是曾经见过的一张绿纸。),然后经过取舍和配置构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于是脑中就产生了“方形的绿色杯子”的视觉映象,完成了一次想象操作。这显得很简单,这个想象就是在言语的条件刺激作用下使几种旧的记忆表象被激活,然后构成新的组合。我们再试试,请你闭上眼睛,在脑中想象出一个一寸大小的三角形的玻璃片,然后你让它顺序变成七种颜色的。你是否发现,当你默念什么颜色的语言名称时,它就能立刻变成什么颜色的玻璃。看来借助语言符号提取颜色表象并对之进行新的配置是真实而容易的。再比如我们随着语言描述来想象一条在山石上流淌着的小溪,水面上还泛起白色的水花,它一路欢快地向下流淌着,然后拐进了树丛里......这些我们也可以借助语言描述激活的记忆表象轻易地想象出来,只是每个人想象出的具体景物肯定都不完全相同,因为各自的记忆材料不同。并且这已经是情节想象,它与基本静止的形象想象在内部过程上没有大的区别,只是增加了一些动态的映象或表象。可以想见,再复杂些的情节想象,包括作家创作的故事情节都是如此,它与我们想象一个伐木者在用斧子一下、一下地砍伐树干,然后直腰把树推倒,然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都是对相关系列表象的连续提取和配置,就象动漫一样,我们先通过提取记忆表象配置成伐木者抬起胳臂的映象

,再通过提取表象配置成斧子落在树干上的映象,这样,在感觉暂留机制的作用下就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动态映象。籍此我们看到,复杂的情节想象,包括作家创作的故事情节也都是记忆表象的重新配置而已,它的内部过程与前面看到的形象想象的内部过程是一样的。


作者:可泽


2007-1-4 17:18 回复此发言

2 思维的神经-心理原理(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并且从内部过程上来说,想象本身就有创造性,无论是无意想象还是有意想象,虽然自觉地去进行的有意想象才是通常意义上的创造性想象。正如教材上所说:“创造想象的加工过程也是词的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作用,是语言指导下的形象思维过程”原来作家们的工作也只是如此简单了。不过,为了细致起见,还是对所谓“原型启发”类型的创造性想象具体分析一下,也许从中还会发现新的东西。
我们直接来看一下鲁班是怎样因被丝茅草割破手指受到启发而发明出锯子的。从外在来看,他被丝茅草割破了手指,他先看看锯齿状的草叶,又看看被划破的手指,想象到草叶上的锯齿在手指上划过而割破手指的情节,并意识到锯齿状可以增强本不起眼的材料的威力,这使他联想到把某种更坚硬的材料做成锯齿的形状也可以用来割开比手指更结实的木料,因此,发明锯子的思想雉形产生了。我们再来看看伴随这一外在过程的脑内活动:首先,在鲁班的脑中分别建立了 “锯齿状草叶”和“割破的手指”两种视觉映象,并通过情节想象建立了“草叶上的锯齿在手指上划过”的动态映象。而要产生锯子的发明必须在脑中建立起锯齿状的物体在木头上划过的动态映象。从想象的功能上来看,首先把“齿状草叶在手指上划过”的动态表象经过取舍配置成“齿状草叶在木头上割动”的新的映象,并进一步把“齿状草叶”的表象替换成其它材料的齿状映象,这在神经联系制约反应的类比机制中都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当前先出现了木头的表象并以之来替换手指的表象,这里的关键是要先激活承载木头表象的旧的暂时神经联系。显然,鲁班此时做到了这点,但为何他此时提取出了木头的表象呢?是因为圆形的木头在外形上象圆形的手指而产生了类别相似效应?显然,即使类别相似效应是一种因素,它也不是关键性的,因为在脑内可以提取的比木头更象手指的潜在表象很多,它们的其中之一显然会优先蹦出甚至影响对其它相似表象的提取,而为何此时鲁班的脑中就蹦出了“圆形的木头”并被注意呢?是鲁班当时坐下来在脑中把所有类别相似表象都搜索了一遍并分别给予了注意?虽

然凭借想象功能可以做到,但一般谁也不会傻呼呼地有意那样去做。这里显然涉及到了“注意”问题,即为何他此时注意到了割木头的问题。为了认识这点,我们倒可以坐下来把一些与鲁班当前状态类似的有关灵感的事例在心中搜索一遍,以便从中找出这一看似偶然事件的必然性。显然,很多灵感的产生是因为当事者早就形成了一种注意的潜在指向,即当前灵感的产生与当事者对某一问题的长期或近期的关注有关,这意味着他们平时在这件事情上花费了很多工夫,投入了较多情感(情绪性感受),也积攒了很多相关知识和经验。这就是说,他们长期以来或者近期的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心理活动与此问题有更多的联系。那么,依据神经激活的强度与注意度的直接关系,由于承载重要的和有情感内涵的事物表象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激活性高(我们知道与情绪反应有关的脑组织本身对皮层的神经兴奋水平就有增强作用,那么与曾经发生过的很多情绪反应建立了直接条件关系的神经联系的激活性自然更会直接受到这种增强),那它的注意度也就会高,这可以称为“潜在注意指向”或“情绪对注意的引导机制”,包括母亲对幼儿的特别注意现象原因也仅于此。再回到鲁班这里,可以肯定的是,把木头割开是他经常遇到的问题,他在劳动实践中肯定会有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挫折和获得更好方法的愿望。当他手指被割破,他看看割破的手指,再看看锯齿状的草叶,这会激起一些类别相似联想(即一些承载类别相似表象的暂时神经联系会被自动激活)是自然的,但这些联想也许是潜意识的,也许是被轻微意识到也没较为注意。而当承载同样具有类别相似性的“割开圆形木料”动态表象的暂时神经联系稍被触及,由于它在“量”上的优势和与情绪机制的密切联系,被引起较高水平的激活和“注意”就是必然的了,即必然唤起“割开木料”的表象并使其在注意中停留。在这种注意的情况下,自然使这一表象在脑内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与“齿状草叶在手指上划过”表象重新配置而形成“齿状草叶在木料上划过”的新的映象,也有足够的时间再把硬度明显不够的齿状草叶的表象替换为有更强硬度的齿状金属的映象。


作者:可泽


2007-1-4 17:18 回复此发言

3 思维的神经-心理原理(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现在我们看到,锯子的发明就是在注意机制的参与下,运用由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制约机制而形成的想象功能对记忆表象的提取、取舍和配置的结果,是高级神经活动自然过程的必然产物,我们通过形象想象再加上些简单的情节想

象就可以产生杰出的发明。

三、形象推理
形象推理是最简单的思维方式。显然,小孩首先学会的是形象思维,一切借助实物形象进行的推理似乎都是形象思维,它们以脑内形成事物的具体表征为特征。其实,在我的那篇关于逻辑的帖子里对形象推理的具体内部过程已有分析和论述,在此就不再重复。

四、抽象推理
在我目前的认识中,问题解决就是推理和判断,推理和判断就是思维的主要内容,思维也只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认识了抽象思维的内部过程是否就是走完了认识思维的最后一步呢?
形象思维是靠具体表象之间的制约作用而实现的,脱离具体表象的推理就该是抽象推理。虽然在具体推理操作中形象和抽象有时是并用的,但这不影响对之分开进行分析。我们知道,儿童算出3+4=7大多“是靠头脑中的3个苹果和4个苹果,或3粒糖和4粒糖等实物表象相加算出来的”,这叫形象判断。其实,计算、推理和判断的基本内部过程是没有区别的,它们产生的结果或答案都是通过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应而形成的当前映象。而儿童的这种算术方法,从它的内部过程来看连形象推理或计算都算不上,而只能算是在数数,它是先在脑内建立起3个苹果和四个苹果的表象,然后照着数一遍就是算出了答案,也许形象推理本身就是如此简单。成人算出3+4=7显然是抽象的推理,它不需要借助事物表象来一、一默数,而是直接通过对抽象数字的操作得出答案。那么,这种操作是什么样的内部过程呢?首先,在我们会算出3+4=7之前我们都经过对之的学习,在我们学习抽象概念的3+4=7时,这意味着在脑内承载“3+4”和承载“=7” 文字和语音表象的暂时神经联系由于相继兴奋而建立了条件关系,当承载“3+4”表象的神经联系经由文字或语音刺激再次激活,自然会使承载“7”的神经联系被反射激活,而使“7”的表象重新蹦出,这就完成了一次抽象判断的操作。这与记忆过程完全一样。
我们再看个复杂一些的计算过程,比如在心里对163+125进行一下计算。当我在心里默算出答案以后再回忆一遍刚才的计算过程,我看到的是我要先在脑中建立起160的视觉表象,然后再把125的视觉表象放在它下面,然后开始按顺序竖着算出1+1=2、6+2=8、0+8=8,然后就在下面看见了288之答案,这与在纸上进行笔算的方式是一样的,只是它的算式和过程都是在记忆中停留和进行。这表明脑内过程是先由1+1的表象制约出2”的表象,又由“6+2”制约出“ 8”,再由“0+8”制约出“8”,只是在熟练的情况下这种制约是更快速、直接而来不及具体意识到的。我想,不管大家用何种

方式进行计算,基本过程也都只能是这种用文字表象之间的条件刺激激活来进行操作的。这又说明,虽然数字是抽象的,但我们在进行数字思维时的内部方式也是形象的,计算出的答案是一个或一组数字的文字表象制约出另一个或一组数字的文字表象的结果。原来,连如此抽象的以数字为材料进行的思维本质上都是形象的,那更证明所有抽象思维都是一个表象制约出另一个表象的结果,本质上也是具象的。
现在可以说,对于思维来说,脑内的事物表象与它们相互间的制约反应起着关键而唯一的作用,思维是脑内承载各种表征的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条件反射机制所产生的自然产物,不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至少在我现在的眼里,思维看起来已不再神秘,思维的本质就是皮层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条件反射的产物,它只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必然现象,遵循着普遍的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的自然规律。同时,思维是发生在神经联系层面以上的现实的神经—心理活动,而在神经细胞当中没有任何记忆或思维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