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从思维的形式来看思维三种形式

从思维的形式来看,思维以下三种: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亦称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抽象性,抽象思维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提取其本质,因而具有抽象性的特征。
二是逻辑性,抽象思维的过程,是合理展开、科学抽取事物本质的过程,因而具有逻辑性。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具体形象来展开的思维过程,亦称直感思维。
由于艺术家、文学家在进行创造活动时较多地运用形象思维,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艺术思维。
形象思维有以下三个特征:(一)以具体形象为基础,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的。
(二)运用想象。
形象思维必须从客观世界获取材料并且运用想象。
(三)相似性。
形象思维不像抽象思维中的归纳和演绎那样直接,它的过程可能比较复杂。
灵感思维: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突然迅速发生的特殊思维形式,亦称顿悟思维或直觉思维。
灵感思维有以下两个征: (一)突发性。
灵感思维总是突然发生的,没有预感或预兆。
(二)与潜意识密切相关。
灵感突发之前有一个酝酿过程,往往要用艰苦的脑力劳动来孕育。
有的学者提出,灵感的孕育不在意识的范围内,而在意识之前的、可以称为潜意识的阶段。
灵感出现之前,先在潜意识范围内酝酿,一旦成熟,立即以灵感思维的形式涌现出来。
潜意识不仅能进行信息的存贮与提取,甚至能在意识之外进行信息处理和加工,似乎存在一个独立的系统。
这就是“多一个自我”学说。
总之,灵感思维比形象思维更复杂,是一种三维的“体型”思维。
思维分类和七种重要思维:1.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三、思维的分类• 1.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 2.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3.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4.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5.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6.再现思维和创造思维•相关资料:有关创造性思维•7.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活动:智力头脑风暴•思考与练习从主体意识产生的角度,思维可分为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两种类型:潜意识思维是主体不知觉的有思维意识指挥的思维方式。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在教育心理学中,研究儿童思维是经常可见的知识点。
那么,在了解儿童思维之前,我们需要先学普通心理学中的思维。
而在思维这一章内,思维的分类又是经常出现的题目,所以,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思维的分类中的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的凭借物不同,换言之,即思维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
一、直观动作思维别名叫做实践思维,它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以具体的、实际的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活动。
因此,这种思维不能脱离动作而存在。
就例如,幼儿时期,孩子计算时通常会用掰指头、数手指的方式来进行思维,而一旦制止住孩子的手部动作,孩子就无法继续进行计算活动。
因此,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直观动作思维。
但是,并非只有儿童才有这种思维,成年人也具有,例如修车工在修理汽车时,一定是一边拆解一边思考,两者无法脱离,这也是一种直观动作思维。
二、具体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支柱进行的思维活动。
那么,表象是什么?表象就是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因此,只要人们在进行思维之时,头脑中浮现的是一些事物的表象,通过表象的变化进行思维,这就是具体形象思维。
例如,二三年级的孩子在进行“3+4=?”的计算时,大部分已经不需要使用数手指的方法了,但是这时候的孩子却是头脑中用“手指”的表象,或者是其他“苹果”、“算珠”等表象来进行计算,并不能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计算数字。
成年人也有该思维,例如导演、画家等。
导演在拍摄一个镜头时,头脑中肯定想的是“这个人站在右边”、“这个月亮在人的背后”、“这个小船靠近镜头,应该位于画面的左下方”等等。
那这不就是一种具体形象思维吗。
三、抽象逻辑思维以抽象的概念为支柱的思维,通常有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大部分我们日常的思维都是抽象逻辑思维。
它以概念为支柱,因此与前面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生动不一样,抽象逻辑思维更加具有概括性。
简述常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形式:1、抽象思维:亦称逻辑思维。
是认识过程中用反映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的概念作为基本思维形式,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3、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
4、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
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5、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
6:收敛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7、分合思维:是一种把思考对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并,然后获得一种新的思维产物的思维方式。
8、逆向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9、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什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本特点

什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本特点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创造型人才,而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决定因素。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什么叫形象思维?简单地说,“形象思维是依靠形象材料的意识领会得到理解的思维。
”从信息加工角度说,可以理解为主体运用表象、直感、想象等形式,对研究对象的有关形象信息,以及贮存在大脑里的形象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比较、整合、转化等),从而从形象上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是两种基本的思维形态,过去人们曾把它们分别划归为不同的类别,认为“……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
”这是一种误解。
其实,形象思维并不仅仅属于艺术家,它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
例如,物理学中所有的形象模型,像电力线、磁力线、原子结构的汤姆生枣糕模型或卢瑟福小太阳系模型,都是物理学家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产物。
爱因斯坦是一个具有极其深刻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师,但他却反对把逻辑方法视为唯一的科学方法,他十分善于发挥形象思维的自由创造力,他所构思的种种理想化实验就是运用形象思维的典型范例。
这些理想化实验并不是对具体的事例运用抽象化的方法,舍弃现象,抽取本质,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将表现一般、本质的现象加以保留,并使之得到集中和强化。
例如,爱因斯坦著名的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实际上就是起源于一个自由的想象。
一天,爱因斯坦正坐在伯尔尼专利局的椅子上,突然想到,如果一个人自由下落,他是会感觉不到他的体重的。
爱因斯坦说,这个简单的理想实验“对我影响至深,竟把我引向引力理论”。
什么叫抽象思维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
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一)形象性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
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
幼儿思维发展的三种水平

幼儿思维发展的三种水平一、概述幼儿思维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阶段性的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渐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思维发展经历了三种水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二、直觉行动思维1.定义:直觉行动思维是指幼儿通过感知、动作和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是幼儿最早出现的思维形式,通常在0-2岁期间发展。
2.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依赖于外部环境的直接感知和操作,具有直观性和动作性。
幼儿通过摸索、尝试、操作物体来理解世界。
3.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直觉行动思维逐渐从简单的感知动作发展到更复杂的序列动作,如堆积木、拼图等。
4.局限性:直觉行动思维依赖于感知和动作,因此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抽象思考。
三、具体形象思维1.定义: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幼儿通过具体的形象或图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是幼儿在直觉行动思维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常在2-7岁期间出现。
2.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和可操作性。
幼儿能够将语言、符号与具体事物相联系,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解决问题。
3.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渐从简单的形象联想发展到更复杂的形象组合和操作,如绘画、搭积木等。
4.局限性:具体形象思维仍然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抽象思考,但相对于直觉行动思维,它已经有了更高的抽象性。
四、抽象逻辑思维1.定义: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幼儿通过概念、符号和逻辑推理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是幼儿思维发展的最高水平,通常在7岁以后开始出现。
2.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
幼儿能够理解和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通过语言和符号来进行思考。
3.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从简单的概念判断发展到复杂的推理和分析,如数学、语言理解和科学探究等。
4.局限性: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语言能力和符号理解能力,对于较复杂的概念和问题,幼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学习和理解。
儿童思维发展阶段

儿童思维发展阶段儿童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有着三个阶段。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儿童思维发展阶段1.直觉行动思维0~2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指主要利用直观的行动和动作解决问题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幼儿对客体的感知和动作,是幼儿早期出现的萌芽状态的思维。
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幼儿思维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一是幼儿有时不用明显的外部尝试动作就能解决问题;二是产生了延迟性模仿能力。
所谓延迟性模仿是指模仿的对象或动作在眼前消失一段时间后对行为或动作的模仿。
在皮亚杰看来,这一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获得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即幼儿明白了消失在眼前的物体仍将继续存在。
皮亚杰认为,幼儿在没有直接感知物体时却相信物体仍然存在是一个逐步学习的过程,贯穿整个感知运动阶段,其典型的表现就是婴儿出现藏猫猫的游戏行为。
直觉行动思维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思维方式。
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幼儿对实际物体的感知和动作,因而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为结果的预见性,思维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2. 具体形象思维2至6、7岁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事物的形象以及事物形象之间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
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摆脱了对动作同步性的依赖,但仍受到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动作的影响。
皮亚杰将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称为前运算阶段。
皮亚杰又进一步将这一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前概念阶段和直观阶段。
前概念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表现为幼儿普遍存在的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
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例如,幼儿认为在采摘植物时植物会受到伤害,植物也会感到疼痛。
‚自我中心主义的幼儿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可能与别人的思想不同,因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去认识事物。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具体形象性。
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尤其重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工具,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词语,训练儿童养成把话说完整的习惯,并培养孩子的朗读、默读和复述的能力。
③教给孩子科学正确的思维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
小学阶段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他最容易掌握的那些能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的特征。
十岁左右到十三四岁,孩子开始能理解自然现象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掌握没有直观形象作支柱的概念,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比如,一二年级在学习简单的词汇时,都要辅以形象直观的图片,到了五六年级,孩子不需要借助图片都理解诸如社会、制度、纪律等较为抽象的词汇了。
直观思维 形象思维的特点

直观思维形象思维的特点
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直观思维是一种直接、简明的思考方式,它强调直接感知和实
际经验。
直观思维的特点包括简洁、直接、快速和直观。
直观思维
能够快速地捕捉问题的本质,不受复杂的逻辑推理和分析的限制,
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和判断。
直观思维的特点使得人们在处理复杂问
题时能够快速找到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形象思维是通过形象、图像、符号等直观感知的方式进行思考。
形象思维的特点包括富有想象力、具体、生动和直观。
形象思维能
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思考更加具体化和生动化。
形象思维的特点使得人们在学习和记忆时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能
够更好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点使得它们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
用价值。
在科学研究中,直观思维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捕捉问题的
本质,形象思维能够帮助科学家构建形象化的模型。
在艺术创作中,形象思维能够帮助艺术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直观思维能够帮
助艺术家快速捕捉灵感。
在日常生活中,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够
帮助人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之,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两种
思维方式,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并且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优势,更好地
应用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教育基础知识——思维的概念及分类

教育基础知识——思维的概念及分类不管是在教师招聘还是教师资格考试中,思维这个知识点都是一个高频考点,并且主要是做客观题考察,作为考生需要理解思维的特性以及思维的分类;接下来中公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理解这一块知识点。
一、思维的概念(一)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点拨:要将思维与感觉、知觉加以区分,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而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性1.间接性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点拨:间接性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事物,例如医生通过看体检报告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诊断体现的是间接性。
2.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思维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2)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点拨:概括性是指反映本质属性或者内部联系,例如古人通过对每次看到“月晕”就要“刮风”,地板“潮湿”就要“下雨”,得出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种现象体现的就是概括性,体现的是发现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二、思维的分类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内容):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1)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总是直观的、具体的。
点拨:例如幼儿通过掰手指数数主要体现的就是直观动作思维,家电修理工人在修理电器时一边操作,一边思维,体现的也是直观动作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
表象是这类思维的支柱。
点拨: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字运算时通过头脑中一个梨子加两个梨子的形象进行运算体现了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
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
点拨:学生在学习有关的动物知识时,能够通过鹦鹉是卵生的,鸽子是卵生的,鹦鹉和鸽子属于鸟类,推理出鸟类是卵生动物体现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以下是对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不同水平的思维过程进行分析,对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获得进一步的了解。
一、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就是幼儿的思维活动是跟一定的动作连接在一起的。
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
例如,你问三四岁的孩子,今天妈妈买了几个苹果孩子会用小手指逐个点数后才回答:买了三个。
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用手指点数的动作。
(一)产生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儿童感知觉和有意动作,特别是一些概括化的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儿童摆弄一种东西的同一动作会产生同一结果,这样在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联系,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自然而然地使用这种动作,而这种动作已经可以说是具有概括化的有意动作。
例如,儿童经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玩具,下次看到在床单上的皮球,就会通过拉床单去拿皮球。
也就是说,这种概括性的动作就成为儿童解决同类问题的手段,即直觉行动思维的手段。
儿童有了这种能力,我们就称其有了直觉行动水平的思维。
(二)特点直觉行动性是是直觉行动思维的重要特征。
1.直观性与行动性。
儿童的思维与他的感知和动作密不可分,他不可能在动作之外思考,是在行动中利用动作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还没有分开来,因此,他不可能预见、计划自己的行动。
儿童的思想只能在活动本身展开,他们不是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是边做边想。
2.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直觉行动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动作之中,还表现在感知的概括性。
儿童常以事物的外部相似点为依据进行知觉判断。
虽然直觉行动思维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刺激物的复杂关系和反应动作之间形成联系,但由于缺乏词的中介,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只是简单运动性和直觉性质的,而不是概念的。
思维的划分

⒈以思维的凭借物维度划分,可以把思维把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1)动作思维动作思维是拌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3)抽象思维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利用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
概念是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因而抽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
它又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是无矛盾性的,具有确定、绝对、静止、单一的特性,而辩证逻辑中的概念是有矛盾的、具有变化、相对、运动、多样的特征。
辩证逻辑思维是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是以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2.以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1)聚合思维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辐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3.以思维的创造性维度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1)再造性思维再造性思维又称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4.以思维的目的维度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上升性思维、求解性思维和决策性思维(1)上升性思维上升性思维是从个别的事物的经验中,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出具有一般特征和普遍规律性的思维。
(2)求解性思维求解性思维是寻求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思维。
(3)决策性思维决策性思维是对未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予以估计并从中选择最理想解决方案的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在教育心理学中,研究儿童思维是经常可见的知识点。
那么,在了解儿童思维之前,我们需要先学普通心理学中的思维。
而在思维这一章内,思维的分类又是经常出现的题目,所以,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思维的分类中的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的凭借物不同,换言之,即思维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
一、直观动作思维别名叫做实践思维,它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以具体的、实际的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活动。
因此,这种思维不能脱离动作而存在。
就例如,幼儿时期,孩子计算时通常会用掰指头、数手指的方式来进行思维,而一旦制止住孩子的手部动作,孩子就无法继续进行计算活动。
因此,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直观动作思维。
但是,并非只有儿童才有这种思维,成年人也具有,例如修车工在修理汽车时,一定是一边拆解一边思考,两者无法脱离,这也是一种直观动作思维。
二、具体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支柱进行的思维活动。
那么,表象是什么?表象就是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因此,只要人们在进行思维之时,头脑中浮现的是一些事物的表象,通过表象的变化进行思维,这就是具体形象思维。
例如,二三年级的孩子在进行“3+4=?”的计算时,大部分已经不需要使用数手指的方法了,但是这时候的孩子却是头脑中用“手指”的表象,或者是其他“苹果”、“算珠”等表象来进行计算,并不能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计算数字。
成年人也有该思维,例如导演、画家等。
导演在拍摄一个镜头时,头脑中肯定想的是“这个人站在右边”、“这个月亮在人的背后”、“这个小船靠近镜头,应该位于画面的左下方”等等。
那这不就是一种具体形象思维吗。
三、抽象逻辑思维以抽象的概念为支柱的思维,通常有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大部分我们日常的思维都是抽象逻辑思维。
它以概念为支柱,因此与前面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生动不一样,抽象逻辑思维更加具有概括性。
幼儿期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特点在思维的个体发展过程中,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一种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动作来进行的思维,也就是说思维的问题是直观的,以具体形式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实际动作,思维受动作支配。
幼儿前期儿童的思维就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在操弄物体时才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和实物,思维也就停止了。
具体形象思维,是一种依靠事物的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思维的问题是具体的、形象的;能够脱离实际动作,借助于表象,即依据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解决问题。
具体形象思维已有一定的概括性,能够支配行动,开始具有比较独立的性质,但往往容易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进行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依靠词所标志的概念来进行的思维,思维的问题是以抽象的概念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
通过抽象逻辑思维能够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关系。
这是一种真正的人类思维方式。
儿童的思维在幼儿期继续发展,表现出下列特点。
一、具体形象思维明显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直觉行动思维逐渐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发展最主要的特点。
例如,幼儿虽能对5+2=7进行计算,但实际上,他们在进行计算时,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与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实物表象,如五个皮球加上两个皮球,或计数自己的手指才算出“7”来的。
幼儿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到幼儿晚期才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这时儿童能够凭借一些抽象概念进行思维,了解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
二、感知水平的抽象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而舍弃其非共同属性的过程。
概括则是在思想上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联合起来的过程。
人们通过抽象和概括,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幼儿初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往往只是对事物的某一属性或某些属性的概括;或者只顾把相同属性抽出而不顾不同属性的剔除。
直观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直观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数学思考”列入课程目标领域,它直接指向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认知发展有自己的特点,他们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累积,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做到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达到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通过实际操作,架起直观形象思维向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桥梁。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非常重视直观形象的教学,如: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积累出数学知识的一些表面的东西,为学生的抽象概括提供丰富的材料,帮助学生抽象出数学的知识。
如: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教学,体积和容积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
因此,我决定用试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我按照教材的编写,准备了一个红薯和一个跟红薯大小差不多的土豆,还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土豆和红薯哪个大?”然后进行演示试验,紧接着就带着学生总结出,红薯占空间的大小就是他的体积,然后将体积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进一步讲了容积的概念并板书出来。
紧接着是课堂练习,从学生的回答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尽然根本不理解物体在空间是要站大小的,当然,也就没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了。
下课后我进行反思,今天上课的纪律很好呀,学生怎么会不懂呢。
我又去问了几个学生。
终于我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我进行的是演示试验,虽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空间”太抽象了,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的确很难理解。
我又一想,我做的这个试验是最好理解体积概念的吗?我向同年级有丰富经验的周老师请教,他告诉我一个方法。
他说在某本数学杂志上曾看到有教师用乌鸦喝水的方法进行教学,他也尝试过,教学效果的确不错。
我决定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试一试,我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准备了一个大的量杯,一个量筒和一些小石子。
思维的种类

思维的分类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内容):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
动作思维幼儿园小朋友常见,例如用数手指的方法算加减法。
但成人也有,例如司机利用工具检查、修理出故障的车子。
具体形象思维——表象作为支柱。
例如,进入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在头脑中数手指计算加减法。
抽象逻辑思维——概念是作为支柱。
例如,学生可以由a>b, b>C,推理出a>C。
[提升]个体的思维发展是由直观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作出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提问小明后,小明马上讲出答案。
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
例如,小明在做数学证明题时利用的就是分析思维。
[提升]专家型的老师更倾向于直觉思维,因为他们有较多的知识经验。
与此相反,新手型的老师因为认识的局限性,通常更多采用分析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也称为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例如,警察通过犯罪现场的蛛丝马迹找出唯一正确的犯罪嫌疑人。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例如,一题多解、一物多用都属于发散思维。
[提升]条条大路通罗马”属于发散思维而非聚合思维。
“条条大路通罗马”强调的是通往罗马的方式有很多种,即"条条"故采用多种方法的思维方式即发散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新性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例如,小明在做数学题时用公式解决同一类数学题。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以及定义

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以及定义
孩子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到幼儿晚期才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儿童思维发展阶段有三个黄金期
第一阶段:0 3岁——直观动作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刚刚萌芽
第二阶段:3 7岁——具体形象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第三阶段:7 15岁——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即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
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形态,也是人与动物思维的根本不同之处。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
它是作为对认识者的思维及
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对事物的
认识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律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
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是指符合世间事物之间关系合乎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
常称它为“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观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数学思考”列入课程目标领域,它直接指向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认知发展有自己的特点,他们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累积,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做到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达到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通过实际操作,架起直观形象思维向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桥梁。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非常重视直观形象的教学,如: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积累出数学知识的一些表面的东西,为学生的抽象概括提供丰富的材料,帮助学生抽象出数学的知识。
如: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教学,体积和容积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
因此,我决定用试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我按照教材的编写,准备了一个红薯和一个跟红薯大小差不多的土豆,还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土豆和红薯哪个大?”然后进行演示试验,紧接着就带着学生总结出,红薯占空间的大小就是他的体积,然后将体积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进一步讲了容积的概念并板书出来。
紧接着是课堂练习,从学生的回答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尽然根本不理解物体在空间是要站大小的,当然,也就没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了。
下课后我进行反思,今天上课的纪律很好呀,学生怎么会不懂呢。
我又去问了几个学生。
终于我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我进行的是演示试验,虽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空间”太抽象了,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的确很难理解。
我又一想,我做的这个试验是最好理解体积概念的吗?我向同年
级有丰富经验的周老师请教,他告诉我一个方法。
他说在某本数学杂志上曾看到有教师用乌鸦喝水的方法进行教学,他也尝试过,教学效果的确不错。
我决定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试一试,我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准备了一个大的量杯,一个量筒和一些小石子。
我说:”今天上课咱们先做一个乌鸦喝水的试验,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来了,我提出试验要求,第一,用量筒装一定的水(不装满),放入量杯中,这样溢出的水就不会把桌面弄湿。
第二,石子儿要一颗一颗的放,边试验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然后学生开始试验。
在给了学生充分实验时间后我结束了试验。
然后请学生汇报从试验中发现的现象,学生说:“往量筒中一个一个放石子儿,水面就一点一点的上升,最后水溢出来。
”这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试验得到的一种知识表象,我进一步追问:“石子儿放进去为什么水会溢出来?”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石子儿占了水的空间,水只好溢出来了”这时学生头脑中出现“占有空间”又一个知识表象,我想,空间是最抽象的,学生有了这个感性认识后,就不会觉得空间是虚无缥缈的了,就可以抽象出概念了,于是我接着问道:“石子儿占得那部分空间,又可以叫什么?”“体积”学生脱口而出。
这时我反问道:“昨天,你们不是不清楚体积概念吗?那什么是体积呢?”我请了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他说:“石子儿在量筒中占空间的大小就是体积。
”我接着问:“你们现在很清楚石子儿的体积,那其他物体有体积吗?”通过寻找其他物体的体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具体到抽象。
学生马上开始举例子了,有的拿着文具盒边比划边说,这就是文具盒占得空间,就是他的体积,有的拿着书,有的拿着笔,还有的说他的身体也有体积。
我看学生已经将体积的概念都抽象在头脑中了,说:“你能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来总结出体积的概念吗?”学生呼之欲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这样,学生通过直观操
作,在头脑中形成数学知识的表象,最后再将表象抽象成数学知识的本质,达到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
具有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而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数学公式的推导等都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我在处理这些教材时,做到直观与抽象相结合,从直观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最后让学生自己抽象出概念或规律等。
通过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拼一拼,用手画一画,用眼睛观察,在大脑中分析比较,再进行抽象概括,做到既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又重视思维的结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将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从抽象思维还原到具体形象,将有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当学生已经在头脑中掌握了数学规律或者学习方法,是不是就说明,学生就不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了,当然不是这样的,这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高低,当学生的抽象能力很强时,他们拿到题目后,经过大脑的分析,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时,不管他们怎么想,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像这种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都是从抽象还原到直观,再到抽象。
如:在六年级下期教学了圆柱的表面积之后,在进行毕业复习时,我发现学生对于简单的求表面积的题目,像直接给圆柱的三视图,或者直接给出半径和高的应用题,学生几乎都可以做对,就算有错误也是计算的问题,说明他们对求圆柱的表面积的方法是都掌握了的。
有些稍微变化一点的题目,实际上还是和它的表面积有关,但成绩一般的学生就有一点困难了。
像:压路机的前轮宽5米,高1.6米,它转动1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首先,我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你见过的压路机的前轮是什么样,它的宽5米,高1.6
米分别表示什么。
通过想象,抽象出压路机的形状是圆柱形。
然后,再想象它是怎样压路的,帮助学生理解压路一周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没有关系,这时学生头脑中对压一周就是侧面积的理解还是很抽象。
最后,在想象的基础上回到直观形象,我说咱们做一个滚筒在桌子上滚一周,看看滚出的面积怎样求?学生拿出作业本卷起来,然后滚了一周,这时候,学生清楚的看到,压出的面积就是滚筒的侧面积,与底面无关,只求侧面积,学生找到了解题的方法,这样一个过程留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又会将它抽象概括在表面积的知识体系中,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像:“通风管所需材料,包装圆柱体的薯片盒子,侧面要多少包装纸?”等问题,从作业中反应出来错误率明显较低。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思维的发展也不一样,在教学中遇到一些较难的题目时,我都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然后再抽象出数学的解题方法,这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像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特别是单位“1”的量不知道的情况,做出线段图,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清题意。
求图形的面积和体积,也可以用画草图来帮助理解。
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二者的发展是不能分开的,在低段教学中,主要在直观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到了高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并不是不需要直观形象了。
直观和抽象,在教学中相辅相成,在课堂中做到了直观和抽象的有机接合,将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