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上海高考真题语文(word解析)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资料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上海高考真题语文(word解析)
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家园城市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
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
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
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
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讲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赋诗”“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资料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含详解答案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一阅读 80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0分〕又见鹭鸶忠实⑴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黄昏,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意地悠步。
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
哦!鹭鸶又飞回来了!⑵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
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⑶于是,小河的这一方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辞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时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⑷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
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⑸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
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庆贺"指示"发表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贵族阶级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抑或是不屑于这一方地域上人类的愚蠢可笑拂尾而去"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⑹又见鹭鸶!又见鹭鸶!⑺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
2011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细解
2011年上海市(春季)语文卷细解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在人类产生之前,地球上的陆地都是莽莽荒原。
但人类一出现,即使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总是在不断地消灭..荒原。
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获得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食物、燃料和栖身的场所。
多数人类学家认为,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东非大裂谷,后来才迁移到世界各地。
促使早期人类迁移的因素不少,但最主要的还是生存的需要——随着人口的增长,总要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②农业和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两大进步,但随着大片农田和一座座城市的出现,荒原的面积不可避免地相应缩小。
无论是中国的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还是欧洲的清教徒远航新大陆,他们的目的都是将荒原变成家园。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开发荒原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特别是在工业化以后,在农田、牧地、居住区以外,工厂、矿山、油田、铁路、公路、港口等设施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城市占据的面积也越来越大。
一般认为,到了21 世纪,地大片的原始荒原、特别是人类尚未进入的荒原已经屈指可数。
③在人类进入荒原的过程中,总是先选择自然条件相对适宜的地方,例如,已经发现的先民聚落遗址,一般都在生活和生产用水便利却离河流有一定距离的台地。
正因为如此,平原、河谷、海拔不高的台地、土壤疏松的土地、气候温暖且水量充沛的区域往往先得到开发,并且基本不再留下荒原,然后再扩展到丘陵、较低的山地,最后留下的荒原都是人类目前还无法利用、或利用成本太高的沙漠、戈壁、干旱区、峻峭的山区、传染病流行区、地质灾害区、热带丛林、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以及多种不利因素兼而有之的地区。
也有些地方虽适宜开发,却因远离人类聚居区,或因交通闭塞,得以保持着原始状态。
④在人类基本定居,或有了一定的活动范围后,会尽可能避免进入荒原。
但是总有少数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穿越或深入荒原,如出使异域的外交官、负有军事任务的将士、长途贸易的商人、被流放或驱逐的犯人,还有人会由于偶然的原因误入荒原。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语文】2011年高考试题——(新课标卷)解析版
【语文】2011年高考试题——(新课标卷)解析版2011年普通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详解详析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上海语文高考试卷解析
2011年上海语文高考试卷解析(一)、(18分)1. (2分)A解析B项“答理”中“答”音dā;C项“膝盖”中“膝”音xī;D项“煽风点火”中“煽”音shān2. (2分)发展的历史解析“年轮”本是树木记录自身历史、时间的标志,这里形象的说明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
3. (2分)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对城市艺术品质的审美需求解析文章第七节,采用总分的顺序,先总说深层次的审美需求。
后分说:第一“把自然和城市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
接着又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审美对象”。
4. (4分)第4段的“空间”是指场所,作用是便于人与人面对面地近距离交流,减少城市人的心理疾病;第5段地“空间”是指空地,作用是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放松愉悦,而不敢到压抑与紧张。
(每个要点各1分)解析第4段的“空间”在后面有举例: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
第5段地“空间”是指建筑与建筑家之间,让人不压抑的“开阔”空地。
5. (3分)D解析A项中营造精神家园才是核心(第1节结尾处);B项城市雷同、文化缺失都是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C项中引用意大利建筑师的话是为了强调“传统”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
6. (5分)世博会会址选择在黄浦江两岸,黄浦江上蓝天白云,清风徐来,绿波荡漾,让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能够享受大自然的,体现家园城市能够满足居民对大自然审美的深层需求这一要素。
(其他如世博会主题等,举例2分,阐释3分)(二)、(20分)7. (2分)突出鹭鸶的美解析由第3段最后一句可以看出,上面令人陶醉的美景皆是为了鹭鸶做铺垫的。
8. (3分)“扑飞”一词充满动感,准确地写出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的形象,把记忆中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极具感染力。
(第1点1分,第2 点2分)解析从第4段结尾“从心里扑飞而出,化为鲜活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可以看出。
9. (3分)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的表达出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从回忆再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照应题目。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含答案-作文
2011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含答案)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阅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题。
(分)家园城市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世纪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
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
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
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
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人教课标卷)
(全国大纲版)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详解)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uî)栩栩..如生(xǔ)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ã)D.觊.觎(jì)攻讦.(jiã)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字音”能力,多涉及多音多义字、形声字、形似字、难读字、统读字、口语读音和书面语读音等。
A项中“一丘之貉”的“貉”读“hã”,不读“lu î”(没有这个读音);这个字是个多音多义字,也读“háo”(貉子,“貉”的统称),口语读音。
B项中“凹陷”的“凹”读“āo”,属书面语读音;这个字是多音多义字,也读“wā”(多用于地名、人名,如贾平凹),属于口语读音。
C项“咀嚼”的“咀”读“jǔ”,不读“z ǔ”(没有这个读音),这个字是多音多义字,也读“zuǐ”(义同“嘴”,如山咀、壶咀儿);“饕餮大餐”中的“餮”读“tiâ”,不读“tiã”(没有这个读音),属于难读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家园城市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
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
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
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
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⑥家园城市不可缺少城市传统。
城市传统以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读取城市“年轮”。
这些传统,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发展中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
有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说:“传统是城市的灵魂。
”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又怎能安放拥有灵魂的人类?人们对没有传统的城市必然会产生游离、漂泊、寄居的感觉,而拥有传统的城市才能让居住者有认同感、归属感,才是美好的家园。
⑦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也是家园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
我国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是从自然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苍松翠竹、鸟语花香,本来不应该与城市截然隔离。
大自然的地貌、江河、气候、动植物等应当成为城市特色的一部分,把自然和城市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
另外,城市的各种线条、块面、色彩,以及绘画、雕塑、园艺乃至城市整体的节奏韵律等,可以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审美对象。
⑧家园城市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们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由于因此B.由于才能C.因为所以D.因为而且2.第⑥段画线词语“年轮”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第⑦段论述的“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2分)4.分别写出第④⑤段中“空间”一词的含义,并从打造精神家园的角度概括两种空间的不同作用。
(4分)5.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造物质环境和营造精神家园是我国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B.由于文化缺失导致城市的雷同是当前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C.本文引用意大利建筑师的话是为了说明城市建设缺乏城市传统。
D.家园城市是在不断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终极目标。
6.2010年上海世博会多方面体现了“家园城市”的要素,试举一例加以阐述。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0分)又见鹭鸶陈忠实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
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
哦!鹭鸶又飞回来了!②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
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③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
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
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
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
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
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⑧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
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
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
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
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
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
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⑨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
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11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12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第③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8.简析第④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
(3分)9.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10.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1.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阔别多年又见鹭鸶,作者惊叹不已,不禁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B.不见鹭鸶二三十年,作者深深留恋,却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
C.鹭鸶朝北岸村庄飞去,作者苦苦守候,盼望鹭鸶倩影再次出现。
D.沿着河流上下寻觅鹭鸶,作者忐忑不安地想要知道鹭鸶的归宿。
E.重见鹭鸶,作者欣喜地感到,鸟类与人类的和谐可以重新建立。
F.悄然而坐,隔水远眺鹭鸶,作者思绪起伏,更崇拜这一对圣物。
12.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
(4分)(三)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
(荀子《劝学》)(2)痴儿了却公家事,__________。
(黄庭坚《登快阁》)(3)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5)欲投人处宿,__________。
(王维《终南山》)(6)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7)烟销日出不见人,__________。
(柳宗元《渔翁》)(8)__________?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
(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6分)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
”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
”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
”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