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模拟实验]说课稿
小学数学小实验教案
小学数学小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三角形的性质,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
2.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归纳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三角形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导入新课。
2. 学习三角形稳定性概念: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含义。
3. 设计实验: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4.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5.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三角形稳定性特点,归纳总结。
6.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桥梁、房屋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稳定性。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 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资源:1. 三角形模型、拼图道具等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实验报告单等教学资料。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教学资料。
2. 课堂纪律: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安全,注意课堂纪律。
3. 教学反馈:课后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
通过本节课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对数学的热爱。
小学数学六年级说课稿
⼩学数学六年级说课稿⼩学数学六年级说课稿范⽂(通⽤5篇) 作为⼀名教职⼯,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教师的语⾔表达能⼒。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学数学六年级说课稿范⽂(通⽤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学数学六年级说课稿1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节实践课,内容选取与学⽣⽣活实际相联系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付邮资等活动,⼀⽅⾯巩固所学的集合、组合知识,另⼀⽅⾯培养学⽣归纳、推理的能⼒。
2、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熟悉、了解、巩固所学的邮票组合知识,并通过探究,知道如何确定邮资,会寄信。
过程与⽅法: 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付邮资等活动,培养学⽣调查能⼒、搜集处理信息能⼒和归纳、推理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感受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
3、本节课的重难点: 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付邮资。
⼆、说教法学法 1)以学⽣已有经验导⼊,提⾼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呈现⼀些不同的邮票,让学⽣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为后⾯探索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通过邮票上的图案了解我国的⼤好河⼭,对学⽣进⾏爱国主义教育。
2)充分发挥⼩组合作的作⽤,凸现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组合作的作⽤,让学⽣在⼩组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先,出⽰国家邮局关于新含邮资的规定,使学⽣了解信函邮资的⼀些常识,并说明确定信函资费的两⼤要素:第⼀,信函的⽬的地是本埠还是外埠。
第⼆,信函质量。
充分发挥⼩组合作的作⽤,引导学⽣填写1克——100克的资费表格,确定100克以内的信函所⽀付的费⽤,再确定哪些资费可以仅⽤0.8元和1.2元的邮票⽀付,那些不能。
然后再⼩组合作,设计出⼀张符合要求的邮票⾯值。
以此来培养学⽣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5篇)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5篇)初中数学模板篇1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我是来自广东省惠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我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说明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
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____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_____的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_____的基础上,对______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为_______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教学中有着呈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哎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 ,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备:(1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通用8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
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
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及说课稿范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及说课稿范文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观念.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及说课稿范文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及说课稿范文5篇1一、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体会基础之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换的进程中真正知道和掌控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体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此,我在本课教学中提出了“引导探索学习,增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探干脆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回想---情形导入 ---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提高------交换评判”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一)关于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用替换物模拟实验”本课例基于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摇奖动身:激趣引探,明确规则,举行摇奖,缺少工具?探究替换,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实践操作,进一步营建和激发学习进程积极的心理氛围。
例题选取,基于教材,而又超出教材,着以生活色彩,附以社会背景。
德育渗透,丝丝缕缕,潜移默化,不失时机。
全部教学活动:面向全部,重视差异,小组合作,活动开放,成果共享。
旨在让学生放飞思维,寻觅替换物的乐趣,感受数学之美,切身体会,了解替换物的意义,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中,应以合作探索为主,利用集体的气力,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换,从而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知道和认识。
(二)关于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可以用替换物模拟实验的意义与方法。
初中数学实验课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实验课——“探索三角形的全等条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三角形全等的概念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三角板、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2. 教学课件: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条件、判定方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如三角形的定义、性质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全等吗?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分发实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 实验要求:每组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工具,制作两个三角形,使它们全等。
3.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成果展示(5分钟)1. 每组派代表展示制作的全等三角形,并介绍制作过程。
2. 教师点评,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制作方法。
四、理论学习(15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条件。
2. 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
3. 举例说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练习巩固(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讲解答案,解析解题思路。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在实验课中的收获,总结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方法。
2. 教师点评,强调三角形全等在数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课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实验初中数学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如飞机模型、建筑物的外观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强调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的特点。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面积比、周长比等。
教师给予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3)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说明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缩放、建筑设计等。
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3. 练习巩固: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鼓励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相似三角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相似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练习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 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定义、性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模拟实验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模拟实验教案模板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多边形的概念,掌握多边形的性质;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3. 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多边形的定义及性质;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3. 多边形的不稳定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多边形,如足球、自行车轮子等;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多边形,教师总结多边形的定义。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多边形的性质;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多边形的边数、内角和、外角和等性质;3. 教师总结多边形的性质,并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的不稳定性。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多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自行车轮子、足球等;2. 学生分析案例中多边形的不稳定性,并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复习成果,教师总结。
二、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剪刀、彩纸等工具,制作多边形模型;2. 学生操作模型,观察多边形的性质,如边数、内角和、外角和等;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多边形的定义及性质;2. 学生能运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初中数学实验课教案
初中数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2.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定义2. 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3. 实验操作:用剪刀剪出多边形,测量内角和外角的大小4. 结果分析:总结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特点和规律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多边形图片,如足球、自行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用剪刀剪出一个多边形,如五边形、六边形等。
学生用量角器测量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大小,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3. 结果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内角和外角的特点和规律。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
4. 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有这样的关系?学生通过推理、证明,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并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认真程度和参与度。
2. 学生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实验课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实验操作是否顺利,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次实验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资源1. 剪刀、量角器、实验表格等实验器材。
2. 多边形的图片和生活实例。
3. 数学教材和参考资料。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活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完整的说课稿
完整的说课稿完整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个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3、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4、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5、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用替代物做模拟实验
26.2.1 用替代物做模拟实验教学目标1.学会应用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感受其应用内涵.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随机事件中的实验思想.重难点、关键1.重点:认识用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的本质.2.难点:怎样选择替代物,怎样进行实验并得出估计值.3.关键:通过具体实验领会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揭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围棋子、布袋、硬币等.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问题提出:(1)在一个摸球实验中,假设没有白球和黑球,该怎么办?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可以用围棋中白子和黑子,还可以用……(2)在“投掷一颗均匀的骰子”的实验中,如果没有骰子,又该怎么办?学生活动:想出多种替代方法.(3)在“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硬币,怎么办?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可以用两张扑克牌或瓶子盖等.(4)抽屉里有尺码相同的3双黑袜子和1双白袜子,混放在一起,•在夜晚不开灯的情况下,你随意拿出2只,如何用实验估计它们恰好是一双的概率.•你打算怎样实验?如果手边没有袜子应该怎么办?学生活动:填写课本P118表26.2.1.2.教师模拟实验点拨讲解.二、实验操作探究1.自主探究:一个口袋中有8个黑色的球和若干个白色的球,若不许将球倒出来,•则应如何估计出其中的白球数呢?实验替代物:白色、黑色围棋子.教师活动: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设计一个方案,并开展活动.评析:教学中给予学生较大的空间,采用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而后再小组汇报的教学活动方式,让学生上讲台陈述自己的方案.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方案结果只是一个估计值,比较粗略,不要过多苛求,只是让学生知道这些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估计方法.2.教师点拨:(1)思路1: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其颜色,再把它放回袋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共摸了200次,其中有57次摸到黑球,因此我们估计口袋中大约有20•个白球.建构方法:假设口袋中有x个白球,通过多次实验,•可估计出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它为黑球的概率;另一方面这个概率又应等于8,据此可估计出白球数x.8x+(2)思路2:利用抽样调查方法,从口袋中一次摸出10个球,•求出其中黑球数与10的比值,再把球放回口袋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总共摸了20次,黑球数与10的比值的平均数为0.25,因此,估计口袋中大约有24个白球.建构方法:假设口袋中有x个白球,通过多次抽样调查,求出样本中黑球数与总球数的比值的“平均水平”,这个“平均水平”应.据此,可以估计出x的值.近似于88x+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1.自主活动:在每个小组的口袋中放入已知个数的黑球和若干个白球.(1)分别利用上述两种方法估计口袋中所放的白球数.(2)打开口袋,数一数口袋中白球的个数,你们的估计值和实际情况一致吗?•为什么?(3)全班交流,看看各组的估计结果是否一致,•各组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别有多大?(4)将各组的数据汇总,并根据这个数估计一个口袋中的白球数,•看一看估计结果又如何?(5)为了使估计结果较为准确,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活动:提出方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巡视,关注学生的思维.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进行实验活动,记录数据,小组汇报交流.评析:在实验的具体操作中,学生的实验结果与实验数据会存在偏差,个别小组的结果还可能差异较大,但是将各组数据汇总,由于实验的次数累加后增大,此时估计值和实际情况差别较小.在具体操作中,可以用大小相似的不同颜色的豆子代替白球和黑球,也可用围棋代替.2.反思、点拨: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点拨:上述的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从理论上讲,如果实际实验次数是够多,那么思路1的方法应当是比较准确的,但这种方法的现实意义一般不大.而思路2的方法具有现实意义,若总数较小时,用思路2的方法估计,精确度较差,但是,•对于许多实际问题(其总数往往较大),这种精确度是允许的,而且方便可行.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交流本节课学习的收获五、课堂检测1.口袋里有10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球,其中5个红球,3个黑球,2个白球,•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A.拿出一个球是红球 B.拿出2个球是白球C.拿出5个球是2个白球,3个红球 D.拿出6个球总有一个是红球2.掷一枚均匀的骰子,1朝上的概率为()A.0.25 B.0.2 C.16 D.133.一副扑克牌(54张),去掉大、小王,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3”的概率为()A.1135...13265254B C D4.从一黑色箱子内,摸出红球的概率为15,已知箱子里的红球个数为2,则箱子里共有球().A.15个 B.10个 C.8个 D.5个5.甲、乙两种饮料在一次抽样检查中,乙的合格率为85%,乙的合格率为92%,•你认为买哪一种对人体健康更好?说一说你的想法.6.有十张形状相同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写有1,2,3,4,5,6,7,8,9,10,从中任意抽取一张,问抽到数字5的卡片的概率是多少?抽到数字是2的倍数的卡片的概率是多少?是3的倍数的卡片概率是多少?是5的倍数的卡片的概率是多少?7.法国巴黎是欧洲一个美丽的城市,•某研究员为了估计巴黎这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古城中的鸽子的数量,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方法,你能设计一个方案吗?六、课后反思。
怎么写数学实验课教案初中
怎么写数学实验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2.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多边形物体,如足球、篮球、自行车轮胎等,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15分钟)(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多边形,并数一数它的内角和。
(2)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并总结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3)让学生用剪刀将多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观察分割后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等于多边形的内角和。
3. 实践操作(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硬纸板剪出不同边数的多边形,测量每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验证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课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并提出疑问。
5.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多边形,使其内角和等于某个特定的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2. 学生能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强。
4. 学生对数学实验课有兴趣,能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2. 硬纸板3. 剪刀4. 量角器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2. 教师在实践操作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教师要注重课堂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说课教案 初中数学说课稿(优秀5篇)
初中数学说课教案初中数学说课稿(优秀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这5篇初中数学说课稿是来自于作者的初中数学说课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初中数学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
2.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能力训练点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画,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动脑概括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师生同步画,学生概括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出示投影1)三个温度计。
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生:2℃,-5℃,0℃.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来研究。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数学10分钟左右说课稿(精选11篇)
小学数学10分钟左右说课稿小学数学10分钟左右说课稿(精选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10分钟左右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10分钟左右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及学情《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在这一单元中,《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编排情况,我确立该课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的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初中数学说课稿(精选9篇)
初中数学说课稿(精选9篇)初中数学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画两个角的差,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的方法.2.掌握用量角器画两个角的和差,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的画法.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的画法.(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画角的和、差、倍、分,三角板和量角器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利用三角板画特殊角的方法,说明几何知识常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几何学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到简单几何图形组合的多样性,领会几何图形美.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尝试指导,以学生操作为主.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动手参与,认真思考领会归纳.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用量角器画角的和、差、倍、分及用三角板画特殊角.(二)难点准确使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的几分之一.(三)疑点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四)解决办法通过正确指导,规范操作,使学生掌握画法要领,并以练习加以巩固,从而解决重难点及疑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教师设,学生动手及思考创设出情境,引出课题.2.通过学生尝试解决、教师把握几何语言美的方法,放手由学生自己解决有关角的画法.3.通过提问的形式完成小结.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角及角的和、差、倍、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二)整体感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对画图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掌握.图1(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1).师:现有工具量角器和三角板,谁到黑板上画一个角等于呢?请同学们观察他的操作,老师要找同学说明他的画法.【教法说明】有上节课的基础,学生会先用量角器测量的度数,再画一个度数等于这个度数的角,学生也会叙述其画法.提出问题:若老师想画的余角、补角呢?学生会想到画、减去的度数后的角,即为的余角、补角.师:是否还有别的方法?这时学生一定会积极思考,立刻回答还有困难.教师抓住时机点明课题:同学们不用着急,今天我们就研究角的画法,学习用三角板、量角器画角的和、差、倍、分以及一些特殊角.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们会解决的.另外,角的画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板书课题……)[板书]1.7角的画法探究新知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找学生再次叙述方法: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再画一个等于这个度数的角.操作:略.注意:量角器使用三要素:对中、重合、读数.2.用三角板画特殊角师:请同学们准备好练习本和一副三角板,再找同学说出一副三角板中各角度数.学生活动: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直角、角、角、角.提出问题:你能利用一副三角板画出、的角吗?学生活动:讨论画、的角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同桌可相互交换检查,找学生到黑板上画.【教法说明】有前一节角的和、差的理解和、、角的。
初中数学说课稿(11篇)
初中数学说课稿(11篇)初中数学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2、教学目的要求:(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二次函数的概念(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难点: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二.教法、学法分析: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1、教法研究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案带说课稿
小学数学教案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数字0-10。
2. 能够用手指表示出数字0-10。
3. 能够简单地进行数字的加减运算。
4. 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点:1. 认识数字0-10。
2. 用手指表示出数字0-10。
三、教学难点:1. 进行数字的加减运算。
2. 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0-10。
2. 手指模型。
3. 实物小玩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0-10,并请学生按序数从小到大排列数字卡片。
2. 学习数字0-10: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字0-10,并向学生讲解其中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然后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数字0-10。
3. 进行数字的加减运算:教师拿出实物小玩具,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数字,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练习。
4. 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教师拿出不同数量的实物小玩具,让学生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如哪个数字比较大,哪个数字比较小。
5. 课堂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数字0-10的认识和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六、教学说课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数字0-10》,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数字0-10,并能够用手指表示出这些数字。
通过实物小玩具进行加减运算,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在教学中,我会采取导入、学习、练习、总结等环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0-10,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
谢谢!。
数学说课稿范文5分钟教案
数学说课稿范文5分钟教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一节关于“分数的加减法”的数学课说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加减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特别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深化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分数的加减法。
比如,小明有1/2个苹果,小红有1/3个苹果,他们想要交换苹果,问他们各自最后会有多少苹果。
这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自然过渡到分数的加减法。
2. 探索新知接着,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或画图的方式,自主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3. 总结归纳在学生探索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计算方法。
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并板书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4. 巩固练习为了巩固新知识,我会设计一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相互检查答案,并解释计算过程。
5. 应用拓展最后,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分数加减法知识来解决。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6篇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6篇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数学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包括定义域、正负符号判断);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函数的定义.2.经历从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过度到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推广过程,体验三角函数概念的产生、发展过程.领悟直角坐标系的工具功能,丰富数形结合的经验.3.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渗透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4.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定义域、(正负)符号判断法.难点:把三角函数理解为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关键:如何想到建立直角坐标系;六个比值的确定性(α确定,比值也随之确定)与依赖性(比值随着α的变化而变化).三、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传统教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且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和我自己的教学风格,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四、教学过程[执教线索:回想再认:函数的概念、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三角形边角关系)--问题情境:能推广到任意角吗?--它山之石:建立直角坐标系(为何?)--优化认知:用直角坐标系研究锐角三角函数--探索发展:对任意角研究六个比值(与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性、依赖性,满足函数定义吗?)--自主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登高望远:三角函数的要素分析(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与正负符号判定)--例题与练习--回顾小结--布置作业](一)复习引入、回想再认开门见山,面对全体学生提问:在初中我们初步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前几节课,我们把锐角推广到了任意角,学习了角度制和弧度制,这节课该研究什么呢?探索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想,再明确一下:(情景1)什么叫函数?或者说函数是怎样定义的?让学生回想后再点名回答,投影显示规范的定义,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进行修正、强调:传统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现代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映射?: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设计意图:函数和三角函数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因此对三角函数的学习就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的过程,也是以具体函数丰富函数概念的过程.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对函数两种定义的记忆是有一定困难的,容易遗忘,此处让学生对函数概念进行回想再认,目的在于明确函数概念的本质,为演绎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作好知识和认知准备.(情景2)我们在初中通过锐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学习了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等三个三角函数.请回想:这三个三角函数分别是怎样规定的?学生口述后再投影展示,教师再根据投影进行强调: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学习了锐角的三角函数概念,现在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又是一种推广和拓展的过程(类似于从有理数到实数的扩展).温故知新,要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就要从源头上开始,从学生现有认知状况开始,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复习就必不可少.(二)引伸铺垫、创设情景(情景3)我们已经把锐角推广到了任意角,锐角的三角函数概念也能推广到任意角吗?试试看,可以独立思考和探索,也可以互相讨论!留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或巡回对学困生作启发引导.能推广吗?怎样推广?针对刚才的问题点名让学生回答.用角的对边、临边、斜边比值的说法显然是受到阻碍了,由于4.1节已经以直角坐标系为工具来研究任意角了,学生一般会想到(否则教师进行提示)继续用直角坐标系来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设计意图: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行必要的启发,将学生思维引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再创造"征程.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后布置任务情景:请同学们用直角坐标系重新研究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师生共做(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图形和比值):把锐角α安装(如何安装?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在直角坐标系中,在角α终边上任取一点P,作Pm⊥x轴于m,构造一个RtΔomP,则∠moP=α(锐角),设P(x,y)(x>0、y>0),α的临边om=x、对边mP=y,斜边长|oP∣=r.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用x、y、r列出锐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三个比值,并补充对应列出三个倒数比值:设计意图:此处做法简单,思想重要.为了顺利实现推广,可以构建中间桥梁或公共载体,使之既与初中的定义一致,又能自然地迁移到任意角的情形.由于前一节已经以直角坐标系为工具来研究任意角了,学生自然能想到仍然以直角坐标系为工具来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初中以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来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现在要用坐标系来研究,探索的结论既要满足任意角的情形,又要包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这是一个认识的飞跃,是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关键之一,也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属于策略性知识,能够形成迁移能力,为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对某些知识进行推广拓展奠定了基础(譬如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的扩展,从实数到复数的扩展等).(情景4)各个比值与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比值是角的函数吗?追问:锐角α大小发生变化时,比值会改变吗?先让学生想象思考,作出主观判断,再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同时作好解释说明:保持r不变,让P绕原点o旋转即α在锐角范围内变化,六个比值随之变化的直观形象。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通用6篇)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通用6篇)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幼儿有主动性和竞争意识。
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在我选择的"玩骰子"这个数学活动时,我考虑到教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数学,单一的合成、分解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教学概念,而实际,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地参与,了解活动过程,孩子们在先前已学习了10以内的组成,进一步学习数的加法运算,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在"玩骰子"时,我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
,再加以引导,一步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玩耍过程中发现数的合成的乐趣。
因为从中班下学期开始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各类棋子,尤其是男孩子他们竞争意识强,好争不怕输得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但有一部分孩子对书的概念薄弱,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让我好感动。
他们互相交流、互相配合,这次我们大班提倡了学习合作化精神,使我们班合作氛围日日俱增。
如:户外跳长绳(孩子们排队有序,不推不挤。
)、玩贴大饼游戏(互相协作,3~4人共同努力,获得快乐。
)、钻圈游戏(上下共同配合,又序入圈。
)。
现在孩子们口说出了:大班真好,玩的东西真多、幼儿园真好,朋友真多,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叫着跑着,仿佛我们老师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家长们也共同参与,我们大(一)班就象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案-[模拟实验]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讲的课题是: 模拟实验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此,我在本课教学中提出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回顾---情景导入---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用替代物模拟实验”本课例基于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摇奖出发:激趣引探,明确规则,举行摇奖,缺少工具?探究替代,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实践操作,进一步营造和激发学习过程积极的心理氛围。
例题选取,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着以生活色彩,附以社会背景。
德育渗透,丝丝缕缕,潜移默化,不失时机。
整个教学活动: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小组合作,活动开放,成果共享。
旨在让学生放飞思维,寻找替代物的乐趣,感受数学之美,切身体会,了解替代物的意义,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中,应以合作探索为主,利用集体的力量,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从而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可以用替代物模拟实验的意义与方法。
2、会选用适当的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
3|、培养实验习惯,掌握实验方法,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理解合作共享和支援帮助等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养成观察,探究事物的习惯。
(三)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过程。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回顾-------情景引入---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提高---交流评价”。
1、回顾:对前几节知识的复习与辨析。
2、情景导入: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摇奖出发:激趣引探,明确规则,举行摇奖,缺少工具?探究替代,导入新课。
3、引导探索。
: 注重对学生合作交流过程的指导帮助,养成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不制约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解决问题:通过实验以后,学生心中一定还会有很多疑问和困惑,如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尽相同?任何图钉的钉尖触地的机会都是一样吗?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寻找到答案,给出圆满的解释。
5、总结提高:教会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会总结一节课的要点并随堂巩固,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数学习惯。
6、交流评价:要求学生课外交流实验结果和实验方法,相互借鉴补充,进行课外拓展,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以上是我的简要思路,由于水平局限,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