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事件

合集下载

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

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

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它通常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并不是每年都发生,而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以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的发生周期厄尔尼诺现象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出现,其发生的周期较为不规律。

一般来说,厄尔尼诺事件的周期为2-7年左右,但也存在更长或更短的情况。

科学家通过观测和记录发现,自20世纪以来,平均每隔3-5年就会出现一次厄尔尼诺现象。

二、下面列举了一些过去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年份:1. 1982-1983年:这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由于厄尔尼诺的影响,一些地区经历了严重的干旱、洪涝和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

2. 1997-1998年:这次厄尔尼诺事件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全球范围内的气温持续升高,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都经历了大规模的干旱和洪灾。

此外,印度尼西亚等地还发生了严重的森林火灾。

3. 2009-2010年: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气候影响较为显著,尤其是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影响最为明显。

南美洲的一些地区受到了干旱和洪涝的双重打击,对当地的农业和渔业造成了巨大影响。

4. 2015-2016年:这次厄尔尼诺事件是近年来较为显著的一次。

全球范围内的气温持续上升,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同时也出现了极端的降雨和风暴。

此外,厄尔尼诺还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重要影响。

三、厄尔尼诺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具体影响表现如下:1. 气温变化:厄尔尼诺事件通常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温上升,有些地区的气温甚至超过正常水平。

这种气温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降水异常: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一些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干旱,而其他地区则可能经历极端的降雨和洪涝。

厄尔尼诺现象历史记录

厄尔尼诺现象历史记录

厄尔尼诺现象历史记录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洋表层温度异常升高,常伴随着强风暴、降雨减少、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一种自然气候现象。

自20世纪初以来,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进行了广泛观测和研究,以深入了解其特征、原因和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厄尔尼诺现象的历史记录。

1. 早期观测与记录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开始注意到太平洋地区出现的异常气候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观测和记录。

然而,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对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认识还非常有限。

直到20世纪初期,随着现代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能够更准确地记录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和演变。

2. 厄尔尼诺现象命名及定义1914年,诺尔韦格(Gilbert Walker)对太平洋地区的气压和风速进行了详细观测,并发现了一种异常的大气环流现象,他将其命名为“厄尔尼诺”,取自博克斯尔半岛邻近地区的圣儿诺市。

随后,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的定义也逐渐形成,将其描述为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3. 厄尔尼诺现象的历史事件自20世纪初以来,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各地频繁发生,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厄尔尼诺事件:3.1 1918-1919年的“西班牙厄尔尼诺”这次厄尔尼诺事件是被正式记录和命名的第一次,同时也是有可靠数据支持的第一次研究。

其特征是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同时伴随着南美大陆风速减弱和降水增多。

由此引发的洪水、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对当地产生了严重影响。

3.2 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这是近年来最为著名和重要的厄尔尼诺事件之一。

在这一年期间,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异常上升,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气候异常现象。

洪水、干旱、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3 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这是近几十年来最为强烈、持久且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

它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现象,包括洪灾、干旱、飓风和森林火灾等。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现象或艾尔尼诺现象,是指发生在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暖流系统异常,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现象。

它是全球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自然事件之一,对人类生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在2到7年间循环一次,主要表现为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甚至可能高达正常水温的3-5摄氏度。

这种异常暖水向东扩散,导致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水变暖,与此同时,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水温度反而下降,形成所谓的“厄尔尼诺涛”(ElNiño Surge)。

这种温度变化会导致大气环流和气候系统的变化,对全球气候造成重大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密切相关。

ENSO是指赤道太平洋上气候和海洋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东太平洋上的高压系统和西太平洋上的低压系统形成了所谓的“厄尔尼诺风”(El Niño Trade Winds),维持着一个稳定的系统。

然而,当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升高时,这种稳定性被打破,导致ENSO 系统变得不稳定。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的影响非常复杂。

它可以引起地球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降水模式改变和风暴频率的增加。

在厄尔尼诺年份,南美洲沿海地区通常会出现异常降水,导致洪灾和土地崩塌。

而非洲、澳大利亚和东亚则可能会经历干旱和疾病爆发。

此外,厄尔尼诺也会影响全球温室气体的分布和交换,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

对于人类而言,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不仅限于气候方面。

农业、渔业、水资源管理、能源供应、自然灾害和公共健康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准确监测和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制定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一系列观测站和预测模型,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厄尔尼诺现象的机理和趋势,并提前采取相应措施。

总的来说,厄尔尼诺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厄尔尼诺现象的机理,不仅有助于预测气候变化,也有助于改善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2024年厄尔尼诺

2024年厄尔尼诺

2024年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热带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并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广泛影响的气候现象。

它作为地球大气-海洋系统耦合变化的重要标志,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预计在2024年,将会出现一次较为显著的厄尔尼诺事件,给全球带来一系列气候变化。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与太平洋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升高息息相关。

正常情况下,太平洋表层水温随着季节性变化,在东部远低于西部。

然而,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厄尔尼诺现象则反转了这一格局,导致东太平洋变得异常温暖。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由如下因素引起:大规模的风场变化、海洋主流异常、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面温度偏高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热带太平洋水温异常上升。

二、2024年厄尔尼诺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024年预计将出现一次较为显著的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气候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1. 亚洲地区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亚洲地区将面临干旱和降雨不足的挑战。

例如,东亚地区的降雨量可能减少,导致水源匮乏、农田干旱等。

另一方面,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可能出现异常的降雨,引发洪涝灾害和农作物减产。

2. 美洲地区厄尔尼诺对美洲地区同样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南美洲西部地区可能遭受严重的干旱,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和森林火灾增多。

而南美洲东部、中美洲和墨西哥地区则可能遭受暴雨和洪涝灾害。

3. 大洋洲地区大洋洲地区也会受到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

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国可能面临干旱和缺水问题,同时还可能引发热带风暴和海啸等灾害。

4. 非洲地区厄尔尼诺对非洲大陆的影响较为复杂。

一方面,南部非洲地区可能遭受干旱,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牲畜饲养。

另一方面,东非和赤道非洲地区可能会出现异常降雨,引发洪灾和洪水。

5. 其他地区除了上述地区,厄尔尼诺也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

比如,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增加大西洋飓风的频率和强度;北极地区可能出现更多的冰雪融化现象,加速北极海冰的消融。

三、对应应对措施面对2024年预计会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各国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减轻厄尔尼诺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记录

厄尔尼诺现象记录

厄尔尼诺现象记录厄尔尼诺现象,亦称“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它通常周期性地发生,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下面将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历史记录以及其对全球气候带来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一、历史厄尔尼诺事件长期以来,人类通过观测和记录海洋温度以及相关气象数据,逐渐发现了厄尔尼诺现象。

以下是一些历史上重要的厄尔尼诺事件:1. 1982-1983年厄尔尼诺事件这次事件被称为“厄尔尼诺之父”,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气候变化研究的起点。

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带来了全球性的异常干旱和洪涝灾害,对全球农业和渔业造成了巨大破坏。

2. 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这次厄尔尼诺事件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之王”。

全球多个地区出现了极端的天气变化,包括风暴、干旱和洪水等。

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了重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3. 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气候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许多国家遭受了持续干旱,农作物歉收,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同时,一些地区也遭受了强烈的降雨和洪涝灾害。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气候影响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全球气候出现显著变化。

以下是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主要影响:1. 气温异常厄尔尼诺事件通常导致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升高,使得全球气温上升。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其他地区的温度变化,包括极端高温和寒冷。

2. 降雨分布异常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导致全球降雨分布出现异常,一些地区遭受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则遭受洪涝。

这对农业和水资源管理造成了巨大挑战。

3. 风暴和飓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了全球风暴和飓风活动的增加。

特别是太平洋地区,飓风频率和强度都显著增加,给沿海地区带来了重大灾害风险。

4. 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影响。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珊瑚礁等生物受到了威胁,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

结论:厄尔尼诺现象是全球气候系统中重要的自然现象之一。

它周期性地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调整全球海洋温度、气压等要素,对全球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作为一个已知的周期事件,厄尔尼诺对我国夏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事件的定义与特点厄尔尼诺事件指的是东太平洋上的海水温度升高,并导致大气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通常伴随着反常的太平洋海洋温度异常增暖,并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对全球各地的气候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我国夏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二、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夏季降水量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夏季降水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时空分布上的变化。

一般来说,夏季降水量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

1. 时空分布的变化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我国东北、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减少,而黄淮、江淮、江南等地的降水量则有所增加。

这种时空分布的变化与厄尔尼诺事件引发的大气环流变动有关。

2. 降水量减少的原因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影响了我国夏季降雨带的位置和强度。

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副热带高压向东扩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降雨带向南移动,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的夏季降水减少。

3. 受影响区域的农业与生态环境夏季降水量的减少对我国东北和西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降雨减少会导致土壤湿度下降,增加旱情风险,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水资源供应。

三、我国应对厄尔尼诺事件的措施针对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夏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和缓解影响带来的负面效应。

1. 建立预警系统加强对厄尔尼诺事件的监测和预测工作,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2.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降水量减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提高抗旱能力,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可持续发展。

厄尔尼诺事件定义

厄尔尼诺事件定义

厄尔尼诺事件定义厄尔尼诺事件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并持续时间达数个月以上的一种气候现象。

该现象是由于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相互作用引起的,通常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变化。

厄尔尼诺事件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气候现象之一,影响着地球的气候模式和生态系统。

它的发生时间并不固定,一般在3至7年间发生一次。

厄尔尼诺事件和其对应的拉尼娜事件(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水温度偏冷现象)被认为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两个极端。

厄尔尼诺事件通常发生在南美洲的夏季,并影响着全球的天气。

其主要特征是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海水温度上升,通常会达到正常水平以上的1-3摄氏度。

此外,厄尔尼诺事件还伴随着大规模的气候异常,如区域性的干旱、洪涝、飓风频发以及农作物减产等。

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太平洋海洋环流的异常和大气环流的变化。

具体而言,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厄尔尼诺南方涌(ENSO)现象密切相关。

厄尔尼诺南方涌指的是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洋内部暖水向东面蔓延的现象,导致该地区海水温度升高。

同时,大气环流变化也会对厄尔尼诺事件产生影响,如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大气环流通常由东向西的东南风变为由西向东的西北风。

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气候产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它可以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变化,引发极端天气,包括洪涝和干旱。

此外,厄尔尼诺事件还可影响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如影响鱼类迁徙和繁殖季节,以及珊瑚礁生长的稳定性。

为了更好地应对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影响,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气象机构会定期发布关于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和报告,以帮助农民、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做好准备和应对。

总之,厄尔尼诺事件是一种重要的气候现象,其定义为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并伴随着大规模的气候异常。

了解和研究厄尔尼诺事件对于预测天气、保护生态系统以及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加强对厄尔尼诺事件的监测和研究,并探索应对策略,以减轻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是指厄尔尼诺现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出现的特别强烈的情况。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地区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天气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通常会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系统产生重大影响,而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则是对此现象的一种过度表达。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成因是赤道地区的海洋温度异常变化。

正常情况下,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比赤道西太平洋海表温度更低,由于水的密度与温度有关,这种温度差异会导致气候系统的水平气压差异。

而如果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上升,将会影响水的密度,使得原本西风带的东北贸易风变得更加显著,从而改变整个环流系统,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

二、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特点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相较于一般的厄尔尼诺现象而言,它具有更加强烈和持久的表现。

在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中,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异常升高程度会更高,温度升高的范围和时间也会更长久。

由于海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全球范围内的气候系统也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降雨量的异常分布,造成洪涝灾害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

此外,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还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冲击,破坏珊瑚礁和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三、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全球影响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全球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其影响范围远超过厄尔尼诺现象,几乎遍及全球各个地区。

在南美洲地区,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降雨量过多,引发洪水和土壤侵蚀问题。

在非洲地区,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则可能导致干旱和粮食短缺,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

在亚洲地区,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台风和暴雨的增加,加剧了风灾和洪灾的风险。

在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引发严重的森林火灾和降雨模式的改变。

四、应对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挑战面对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在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前及时发出预警,为有关地区做好应对准备。

历史上的厄尔尼诺现象

历史上的厄尔尼诺现象

历史上的厄尔尼诺现象自然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令人瞩目的现象,其中之一便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的气候现象。

它对全球气象系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影响着全世界的天气和气候,对社会经济活动以及自然环境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现象的起源、特征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一、起源与特征厄尔尼诺现象最早以其发现者、19世纪末期的秘鲁渔民弗迪南德·厄尔尼诺的名字命名。

正常情况下,东太平洋上的海洋水温较西太平洋要冷,热带海洋表面暖流赤道洋流(称为秘鲁洋流)将大量冷水从深层水域带到海表面。

然而,在某些时期,这种冷水流动会发生异常,导致海面温度升高,即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有以下特征:首先,厄尔尼诺事件通常会持续数个月至一年左右;其次,东太平洋上的海洋表面温度较正常时期升高,超过平均水温1℃以上;再次,与正常情况相比,厄尔尼诺期间的热带大气环流也发生变化,导致大气中的水汽分布异常。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表现形式。

二、环境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引起全球气温的升高,加速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进而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居住地。

其次,厄尔尼诺事件还直接导致了大规模的干旱和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此外,厄尔尼诺还可能引发疾病传播的增加,例如蚊虫传播的疟疾等。

三、人类社会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非常巨大。

首先,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给渔民和相关产业造成损失。

其次,厄尔尼诺还可能引发农作物减产和食品短缺,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给贫困地区居民生计带来困难。

此外,厄尔尼诺还可能导致疾病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在面对厄尔尼诺现象时,人类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适应和减轻其影响。

例如,加强气象预测与监测能力,使政府和民众能够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推动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强农业管理,提高作物抗灾能力和生产适应性等。

厄尔尼诺的案例

厄尔尼诺的案例

厄尔尼诺的案例厄尔尼诺是地球气候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

它通常指的是东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出现异常升高的一种气候现象。

下面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进一步说明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影响及应对措施。

1. 1982-1983年厄尔尼诺事件1982年末到1983年初,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历史上最强大的厄尔尼诺现象之一。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极端气候变化,包括强烈的暴雨、干旱、飓风等。

其对农业、渔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估计仅在全球范围内的农业损失就达100亿美元以上。

2. 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1997年到1998年期间,全球范围内再次出现了一次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

这次事件引发了全球规模的气候异常,包括干旱、洪灾、暴雨等。

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区都受到了严重影响,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

3. 南非干旱案例2015年到2017年期间,南非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干旱,该干旱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由于降雨量持续下降,导致南非多个地区的水库水位骤降,引发了严重的水源危机。

人们不得不面临用水严重缺乏的问题,农业和畜牧业遭受严重损失,生活质量下降。

4. 亚马逊雨林干旱案例2010年,厄尔尼诺现象引发了亚马逊雨林的严重干旱。

由于厄尔尼诺导致赤道太平洋区域降雨量减少,雨林面临水分供应不足的问题。

这导致了植被死亡、野生动物减少,以及对当地居民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针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应对措施:1. 监测和预测: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和预测系统,及时掌握厄尔尼诺的发展动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2. 应急响应:一旦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各国应建立起密切合作的机制,及时进行信息共享,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减轻厄尔尼诺带来的灾害影响。

3. 加强农业管理:改善农业耕作方式,提高耐旱作物的种植比例,加强土壤保水措施,以应对厄尔尼诺期间的干旱影响。

4. 气候变化应对:厄尔尼诺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因此应加大力度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2023年特大厄尔尼诺

2023年特大厄尔尼诺

2023年特大厄尔尼诺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显而易见,并对地球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中,厄尔尼诺现象被认为是导致极端气候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2023年,一个特大厄尔尼诺事件的到来将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的不稳定性,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挑战。

一、厄尔尼诺现象简介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上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并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的现象。

正常情况下,东太平洋海温较低,并形成强大的东风。

而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东风被急剧削弱或反转,导致海温升高,降雨模式发生变化,进而引发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

二、2023年特大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1. 气温异常:特大厄尔尼诺事件将导致全球范围内气温显著升高。

这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使原本已经面临升温困境的地区陷入更严重的气候风险。

2. 干旱与水资源危机: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干旱事件增多。

由于降雨模式发生改变,原本湿润的地区可能会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威胁,而干旱地区则可能进一步加剧旱情,对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重大损失。

3. 洪涝灾害:与干旱相反,厄尔尼诺事件还可能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某些地区可能会遭受异常强降雨的侵袭,导致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4. 生态系统失衡:特大厄尔尼诺事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可能遭受破坏,物种分布范围可能发生变化,甚至有些物种可能濒临灭绝。

这将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影响。

三、全球应对特大厄尔尼诺的措施面对2023年特大厄尔尼诺事件的到来,全球各国和国际社会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减轻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1. 加强气象监测:加强对厄尔尼诺事件的监测和预测,提前做好准备。

通过优化观测系统和加强数据共享,提高对厄尔尼诺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预测,为灾害防范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厄尔尼诺的案例

厄尔尼诺的案例

厄尔尼诺的案例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它对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个厄尔尼诺的案例,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这一气候现象。

案例一:强厄尔尼诺导致的洪灾1997年至1998年,发生了一个名为“超厄尔尼诺”的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太平洋赤道海域的表面水温异常升高,达到历史最高记录。

这个超级厄尔尼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极端天气事件,其中包括造成全球多地区洪灾的西南亚季风。

在这次厄尔尼诺事件中,西南亚季风异常加强,导致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遭受严重洪灾。

大量降雨超过了各地的排水系统容量,导致道路被淹没、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个案例表明,强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引发严重的洪灾,对当地民众的生活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案例二:厄尔尼诺引发的干旱在厄尔尼诺事件中,不仅可能发生严重的洪灾,还可能导致干旱。

2015年至2016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便给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干旱。

在南非,厄尔尼诺引发的干旱导致了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水危机。

干旱使得水资源严重短缺,农田无法种植,牲畜无法喂养,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巨大影响。

南非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干旱,包括限制用水、调配水资源等。

亚洲地区的厄尔尼诺干旱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菲律宾等地遭受严重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对当地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厄尔尼诺引发的干旱可能对农业、畜牧业和生活水资源造成重大威胁。

案例三:厄尔尼诺与珊瑚礁白化厄尔尼诺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遭受厄尔尼诺影响的海域,海水温度升高,导致珊瑚礁白化现象的发生。

白化是指珊瑚与共生藻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珊瑚丧失了藻类提供的营养和色素,并表现为变白。

大量共生藻的丧失导致珊瑚生命力衰弱,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甚至死亡。

厄尔尼诺引起的强烈海水温度变化,加剧了珊瑚礁白化现象的发生。

2016年至2017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中一些地区的珊瑚死亡率高达70%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西班牙语:El Niño),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

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因为这种气候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

而其中niño在西班牙语是“男孩”之意,El是定冠词。

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成因对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

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

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

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

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厄尔尼诺形成的前兆包括:∙印度洋、印尼与澳大利亚气压上升;∙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东面的海面气压下降;∙南太平洋的贸易风减弱或往东面吹;∙秘鲁附近的暖空气上升,令当地沙漠下雨;∙暖空气由太平洋西岸扩散至印度洋与太平洋东面。

同时它令东面较干燥和有干旱的地方降雨。

影响大型厄尔尼诺现象曾经在以下年份出现:1790-93、1828、1876-78、1891、1925-26、1982-83、1997-98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曾经在以下年份出现:1986-1987、1991-1994、1997-1998、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9-2010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并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自然现象。

而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是指厄尔尼诺现象发展到极端的情况,通常会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将对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特点、原因以及可能的影响进行探讨。

1.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特点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相较于一般的厄尔尼诺现象具有更加明显的特点:(1) 温度升高幅度大: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下,太平洋赤道海域的海水温度可能升高超过2摄氏度,相较于一般的厄尔尼诺现象升温更为显著。

(2) 持续时间长: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时间通常会延长,可能超过12个月甚至更长,导致全球气候系统受到更长时间的影响。

(3) 气候异常明显: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包括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加、降雨分布的改变等。

2.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原因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热带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厄尔尼诺事件通常伴随着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包括赤道东太平洋的气压升高和西太平洋的气压下降,这种异常环流有利于海水温度的升高。

(2) 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异常: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中,厄尔尼诺现象的海温升高会导致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发生异常变化,进一步加强了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

(3) 空气-海洋相互作用: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会与大气相互作用,形成正反馈机制,进一步增强了超强厄尔尼诺事件。

3.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可能的影响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的影响非常显著:(1) 气温异常: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导致的海水温度升高会引发广泛的气温异常,包括一些地区的高温极端天气,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2) 降水分布改变: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全球降水分布的改变,一些地区可能出现干旱,而其他地区可能会经历极端降雨和洪涝灾害。

(3) 气候波动增加: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还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气候波动,包括风暴频发、飓风活跃度增加等,给沿海地区的居民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威胁。

为什么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为什么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为什么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热带太平洋赤道海域出现异常温暖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每3-7年一次。

它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呢?一、海洋环流变化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海洋大规模环流变化引发的。

正常情况下,赤道东太平洋表面的海水较为寒冷,而西太平洋表面的海水相对较温暖。

由于地球自转和受地球引力影响,造成海水在赤道周围形成东风和西风两种不同风向的流动。

这种表面海洋环流现象称为“气旋”。

而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表面的东风减弱甚至逆转为西风,使得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暖的海水向东部移动,与本来较温暖的西太平洋海水相遇并混合。

这种异常现象使得原本热带西太平洋的表面温度显著上升,形成所谓的“厄尔尼诺事件”。

二、厄尔尼诺事件的气候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影响广泛而深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降雨模式的改变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了全球降雨模式的大规模调整。

通常情况下,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雨量较大,而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相对较干燥。

而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降雨增多,东太平洋地区则降雨减少。

这种变化对全球气候格局造成重大影响,引发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

2.全球气温的上升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大量热量从海洋传递到大气中,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厄尔尼诺事件时,热带太平洋海域的温度上升达数摄氏度,引发大气环流的改变,进而影响地球大气中的温度分布。

3.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会随着海水温度的改变而受到扰动,部分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迁移和繁殖方式会发生变化。

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导致珊瑚礁大面积白化现象和鱼类迁徙异常等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总结:厄尔尼诺现象是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变化所导致的,其对全球气候、降雨模式、气温和海洋生态系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和规律,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

98年厄尔尼诺现象

98年厄尔尼诺现象

98年厄尔尼诺现象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1998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次罕见且具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

本文将详细描述这一现象的起因及其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起因厄尔尼诺现象源自太平洋赤道地区的异常海洋温度变化。

通常情况下,太平洋赤道地区的海洋表面温度呈现出东西两侧温度差异明显的状态,被称为“东西相对温差”。

而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这种温度差异会显著减小,甚至逆转,引发一系列的环流系统变化。

具体来说,厄尔尼诺现象通常是由于热带中东太平洋的海洋环流发生异常而引发的。

正常情况下,热带东太平洋存在着东向的热带海洋表面水流,这被称为“赤道流”。

而在厄尔尼诺现象中,这种赤道流会减弱甚至逆转,导致热带东太平洋区域的暖水向东扩散,与南美洲沿海的寒冷海流相遇,形成热带东太平洋的异常暖池,即堪称“厄尔尼诺”。

二、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球气候系统影响巨大。

以下是一些明显的影响方面:1. 洪灾和旱灾: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降水分布发生剧烈变化。

在南美洲沿海地区,它会带来大量降水,导致洪灾的发生;而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则可能会经历干旱的困扰。

2. 热带气旋:厄尔尼诺现象会对热带气旋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年份热带气旋的数量较少。

然而,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大气环流变化,热带气旋可能会更频繁地形成,并且更有可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发展成为强烈的飓风。

3. 温度异常: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分布也会因厄尔尼诺现象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厄尔尼诺发生期间,原本寒冷的南美洲沿海地区会变得异常温暖,而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则会变得相对寒冷。

4. 生态系统影响: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广泛的影响。

一些海洋生物会受到海洋环境的变化而受损,造成渔业资源的减少。

并且,由于厄尔尼诺导致的干旱或洪水,地面植被和陆地生态系统也会遭受损失。

厄尔尼诺事件定义

厄尔尼诺事件定义

厄尔尼诺事件定义厄尔尼诺是指南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气候现象。

它是全球影响最大的气候事件之一,对于全球天气模式和气候变化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的定义是指南太平洋的海温增暖达到一定阈值,并持续至少数个月的现象。

尽管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与热带地区的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但其影响却可以延伸到全球范围。

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通常与热带东太平洋的温度异常升高有关。

正常情况下,热带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比西太平洋略高,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空气运动的循环,维持着正常的环流模式。

然而,在厄尔尼诺事件中,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升高,导致了大气压力分布和风向的异常变化,从而改变了大气环流。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首先是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明显升高,海域内的温暖水团向东扩展;其次是对流活动的增强,导致大量的降水出现在东太平洋地区;最后是南美沿海地区气候的改变,包括干旱和降雨模式的异常。

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对南美洲沿海国家的农业和渔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降雨模式的改变和干旱的出现,农作物的产量受到了严重损失,渔业资源也受到了冲击。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还对亚洲和非洲的气候产生了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导致了亚洲和非洲地区的降雨模式发生变化,可能引发洪灾和干旱,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困难。

此外,厄尔尼诺事件还对全球的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

海洋生物的分布和迁徙受到了扰动,可能导致物种数量的改变和损失。

为了更好地预测和监测厄尔尼诺事件,科学家们利用观测数据和气候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

这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机制,以及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总结起来,厄尔尼诺事件是指南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并对全球天气模式和气候变化产生广泛影响的气候现象。

其发生与热带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升高密切相关,通过改变大气环流模式引发多方面的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对南美洲沿海国家、亚洲和非洲以及全球海洋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定义

厄尔尼诺事件定义

厄尔尼诺事件定义厄尔尼诺事件是指太平洋赤道区海温异常升高,并伴随着大气运动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全球性影响的一种气候现象。

它以南美洲海岸的厄尔尼诺群岛得名,是全球气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自然现象之一。

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通常与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有关。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的水温会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特征,而厄尔尼诺事件中,海温异常升高,形成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这种异常升温是由于大气环流变化引起的。

在正常情况下,南半球的贸易风将热量带到西太平洋,导致东太平洋的深层冷水上升,而厄尔尼诺事件中,这种深层冷水上升被阻止了,导致东太平洋的海温升高。

厄尔尼诺事件不仅在太平洋地区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的影响。

首先,厄尔尼诺事件会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降雨量明显减少,而南美洲西部和中美洲地区的降雨量增加。

另外,由于大气锋面的变化,厄尔尼诺事件还会引发全球强风暴和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干旱和风暴潮等。

此外,厄尔尼诺事件还对全球的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于海温升高,珊瑚礁受到损害,导致大量珊瑚白化和死亡。

此外,厄尔尼诺事件还会改变海洋生物的分布和迁徙模式,对渔业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

例如,一些重要的渔场可能会因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而无法继续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

对于预测和应对厄尔尼诺事件,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利用气候模型、卫星观测和海洋浮标等技术手段来监测和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

此外,科学家还利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指导应对厄尔尼诺事件的政策和措施。

总之,厄尔尼诺事件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现象,它的发生对全球降水分布、大气环流、海洋生态系统等产生重大影响。

加强对厄尔尼诺事件的研究和预测,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挑战,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

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

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升高,并伴随着全球气候系统异常变化的现象。

它通常发生在几年一次的时间周期内,对全球的农业、水资源和气候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那么,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历史数据显示,自19世纪以来,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多次出现。

比较著名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1982-1983年、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

在这些年份,厄尔尼诺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带来了旱灾、洪灾和其他极端天气事件。

除了上述几次较为显著的厄尔尼诺事件外,还有一些较为轻微或者局部性的厄尔尼诺现象。

例如2002年、2009年、2010年等年份,也曾出现过轻度的厄尔尼诺影响,对当地气候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根据气象学家和气候学家的观测和预测,未来几年厄尔尼诺现象也可能会再次出现。

虽然具体的年份难以确定,但我们可以做好准备,及时应对可能带来的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

综上所述,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有的影响较为局部。

我们应该重视厄尔尼诺现象,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应对准备,以应对其可能带来的挑战。

希望未来出现的厄尔尼诺事件能够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

厄尔尼诺年份有哪些

厄尔尼诺年份有哪些

厄尔尼诺年份有哪些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洋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通常伴随着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历史上重要的厄尔尼诺年份。

厄尔尼诺现象较早被人类意识到并进行记录的历史追溯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然而由于当时尚未建立完善的观测体系,因此对于早期的厄尔尼诺年份了解较为有限。

以下是一些较为重要的厄尔尼诺年份和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 1891-1892年:这个厄尔尼诺事件被认为是最早被较为准确地记录的厄尔尼诺现象,对西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产生了严重的干旱和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影响。

2. 1918年:这一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引发了强烈的全球性干旱事件,尤其是东非和南亚地区,导致极端的旱灾和农作物减产。

3. 1982-1983年:这是近代以来最强烈的一个厄尔尼诺事件,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非常显著。

由于厄尔尼诺引发的气候变化,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包括洪涝、干旱和飓风等。

4. 1997-1998年:这一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一个,被称为“超级厄尔尼诺”。

该厄尔尼诺现象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气候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和热浪等,对全球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重要的厄尔尼诺年份,还有许多其他的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气候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每个厄尔尼诺事件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持续监测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起来,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每隔几年到几十年就会发生一次。

这些厄尔尼诺年份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气候和天气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和监测厄尔尼诺现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其带来的影响,为减轻其可能导致的灾害提供有效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尔尼诺年 水稻产量变率(%)
1965 1969 1972 1976 14 -26 -23 -15
拉尼娜年
1964 1968 1971 1975
水稻产量变率(%)
18 20 10 27
③ 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平均气温的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年全球平均气温偏高 拉尼娜事件年全球平均气温偏低
(2)厄尔尼诺事件对海洋水文环境和渔业生产的影响
1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反映了环流变异对气候的影响。
环流是重要的气候因子。当某些年份环流形势发生变化时,就会出 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过程和天气、气候的异常,即发生厄尔尼诺或 者拉尼娜事件。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ENSO)是指影响全球的连续但不规则的 大气循环(大气环流)和海洋循环(大洋环流)变化。 “厄尔尼诺”事 件大致每4~5年出现一次,可以持续12~ 18个月。拉尼娜事件紧随“厄尔 尼诺”事件之后,两者大致交替出现。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低纬度海气相互作用增强的信号。
(3)环流在赤道与极地间热量输送的结果
环流在赤道与极地间的热量输送使低纬度地区温 度降低了2~13℃,中高纬度地区温度升高了6~23℃。
(3)环流在赤道与极地间热量输送的结果 环流在赤道与极地间热量输送的结果在海洋上 比在大陆上更加显著。
大陆和大洋上赤道至北极圈气温(℃)的差别 经度 (地区) 1月 7月 0° (大西洋) 22℃ 16℃ 130°E (亚欧大陆) 74℃ 8℃ 170°E (太平洋) 47℃ 25℃ 90 °W (北美大陆) 58℃ 25℃
③ 洋流的变化:热带、副热带大陆西岸受信风强度变化的 影响,引起海水上翻(Upwelling)和海水下翻(Downwelling),进而引起气候变异。 洋流中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 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2)环流与热量输送
大气环流和大洋表层洋流系统对气候系统中热量的重新 分配起重要作用,能促进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输 送和热量平衡,改变天文气候的地带性分布。 ① 环流在赤道与极地间的热量输送形式 a 显热输送:从热赤道5°N分别向南、北输送。显热输送在 纬度上有两个高点:20°附近和50°~60°间;在垂向上有两 个高点:近地面层和200hPa等压面上。 b 潜热输送:集中在2~3km高度内的近地面层,从回归线附近 分别向高低纬输送,输送通量分别在10°和40°左右达到高 值。 c 洋流输送:自2°N 左右向南、北输送,在南、北纬20°左 右达到峰值。 赤道与极地间总的热量输送通量在40 °附近最大。
① 厄尔尼诺事件对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气候的影响
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中 孟加拉国遭受洪水的地区 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中 澳大利亚的灌木林火灾
厄尔尼诺事件对北半球夏季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对北半球冬季气候的影响
② 厄尔尼诺事件对较远地区陆地气候和农业的影响——
海—气作用的遥相关
许多观测事实证明,厄尔尼诺事件通过海——气作用的遥 相关,还对相当远的地区,甚至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变化 亦有一定的影响。
(4)环流与水循环 ① 海陆间循环
(4)环流与水循环
② 海陆间循环的水量平衡 全球水分循环各个分量的估计值如下: 全球平均年降水量为1040mm,以此值为100个单位,由 海洋蒸发的水汽相当于86个单位,降回到海洋的降水量约为 80个单位,海洋蒸发的水汽有6个单位由大气径流输送到大 陆上空。 陆地表面从河流湖泊、潮湿土壤和植物等蒸发、蒸腾出 来的水汽有14个单位,降落到陆地的降水约有20个单位,多 出的6个单位由地表和地下径流流到海洋,以保持各自的水 分平衡。
0 背景知识
(1)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
大气环流和大洋表层环流系统有密切的关联,2者共同 影响气候。
海洋与大气通过一定的物理过程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 杂的耦合系统。
海洋通过输送给大气热量和水汽,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 形成大气环流。大气通过动量输送(风应力)形成大洋环流, 风应力包括风作用于波浪迎风面的压应力和风的切应力。
与之相对应,自1985年起,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表异常变冷的 现象被称为“拉尼娜(小女孩)”事件。
2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形成机制
(1)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区的大气环流与洋面斜温层 在环流正常的年份,赤道以南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在盛行东南信 风平均风速作用下,表层暖水向西流动,并在赤道太平洋西部堆积, 赤道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呈西高东低的形势(赤道太平洋西岸海面高出 东岸约40cm)。赤道太平洋西部斜温层(表面暖水层)厚约200m, 赤道太平洋东部斜温层厚仅50m左右。
平均风 40cm 0 200m 0 50m
正常状态下的大气环流与斜温层状态
(2)东南信风增强(环流发生变异,出现拉尼娜现象)年 份的赤道太平洋海区的大气环流与洋面斜温层状态
东南信风增强的年份,赤道以南东南信风把表层暖水向赤道太平洋
西部输送,在赤道太平洋西部堆积,那里的海面就不断抬升(10cm), 积累大量位能,斜温层加厚到220m, 赤道太平洋东部表层暖海水向大 洋中部流动,引起海面下降(5cm),斜温层变薄到30m,赤道太平洋 西岸海面高出东岸海面约55cm。赤道太平洋东部冷水上翻增强,海洋表 层水温明显下降,沿岸气候变干。
弱风 40cm 15cm 0
赤道太平洋西 部斜温层变薄 到180m
20cm
赤道东部斜温层变 0 厚,赤道太平洋东、 50m 西部海面水位差减 小到5cm。
200m
20m
环流发生变异——东南信风减弱年份(厄尔尼诺事件年份) 的赤道太平洋大气环流与斜温层状态
3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环境效应
(1)厄尔尼诺事件对陆地气 候和农业的影响
3 海陆间的热量传输
从1月海平面等温线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愈靠近大西 洋海岸气温愈暖,这里的等温线向极地凸出,并几乎与海岸 线平行,愈向内陆,气温乃逐渐变低,到了东西伯利亚维尔 霍扬斯克附近,1月平均气温降到-50℃,成为世界“寒极”, 在鄂霍次克海,海面因位于亚欧大陆东侧,受西来大陆冷空 气的影响,温度甚低,成为世界“冰窖”; 北美大陆也有类似的西岸暖、东岸冷的现象,但海陆温 差不像亚欧大陆那样突出。
0.2 -1.6 -1.0 -1.6 -1.0 0.8 -0.1 -0.9 -0.1 -0.4 -0.9 0.6 -1.1 -2.0 0.3 -2.0 0.3 0.3 0.7 -1.7 -0.7
② 厄尔尼诺事件对较远地区陆地气候和农业的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与辽宁省水稻产量关系也很密切。统计表明, 厄尔尼诺年往往是辽宁省水稻减产年。 1964~1979年16年间,辽宁省水稻有3次大幅度减产年, 全部出现在厄尔尼诺事件年。拉尼娜事件年往往是辽宁省水稻 丰收年。其余为正常年景。 厄尔尼诺事件与辽宁省水稻产量变率的关系
(4)环流与水循环
① 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是通过蒸发、大气中的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输送(含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四者来实现的。
由于太阳能的输入,从海洋表面蒸发到空中的水汽, 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通过一定的过程凝结成云而降雨。 地面的雨水又通过地表江河和渗透到地下的水流,再回到 海洋,这称为水分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
(2) 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重要性
①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洋面反射率比陆面低,所 以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80%储存在大洋表层。大洋为大 气提供大约85%的水汽,决定着陆地上降水的空间分布。 ② 在全球CO2循环中,海洋是CO2的蓄库或碳汇(carbon sink),能调节大气中的CO2含量影响气温和大气环流。
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我国东部地区往往发生严 重的洪涝灾害,如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的大洪水。
Flooded area in Lakeport, California as a result of the 1998 El Nino event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的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盛行洋流为上升流。 冷水形成上升流的从海底带上来丰富的磷酸盐,使秘鲁沿海浮游生 物、鱼类大量繁殖,形成秘鲁渔场。
平均
19℃41℃3Fra bibliotek℃41℃
(3)海陆间的热量传输
大气环流和洋流对海陆间的热量传输有明显作用。冬季 海洋是热源,大陆是冷源,在中高纬度盛行西风,大陆西岸 是迎风海岸,又有暖洋流经过,故环流由海洋向大陆输送的 热量甚多,提高了大陆西岸的气温。
亚欧大陆自西向东沿53.3°N的气温变化
地点 1月月均温 都柏林(海岸) 5.0 巴尔瑙尔(内陆) -18.3
② 厄尔尼诺事件对较远地区的陆地气候和农业的影响
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无霜期短,低温对农 业有显著的限制作用。如果夏季气温偏低会造成农业的大 幅度减产。据统计,1955~1981年间,黑龙江省发生过5次 低温冷害,发生这些低温冷害的年份,恰好都是厄尔尼诺 事件年。
厄尔尼诺年与黑龙江省气温(低温冷害年)的关系 厄尔尼诺年 1957 1958 1965 1969 1972 1973 1978 前一年 当 年 翌 年
1 什么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什么是拉尼娜事件?
厄尔尼诺事件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洋表面与低层大气相互作 用形成的异常增温现象,它能产生较为显著的天气影响。厄尔尼诺事 件对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气候的影响最为显著。
厄尔尼诺一词源于西班牙文“El Nino”,原意是“圣婴”。最初 用来表示在有的年份圣诞节前后,沿南美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太平洋 海岸出现的一支暖洋流,后来科学上用此词表示在南美西海岸(秘鲁 和厄瓜多尔沿岸)延伸至赤道太平洋东部向西至日界线(180°)附 近的海面异常增温现象。
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使秘鲁、厄瓜多尔遭受到严 重的洪涝灾害,但美国却经历了一个暖冬,美国因此节省的能 源价值达5亿美元以上。印尼、澳大利亚、印度半岛则经历了 严重的干旱、非洲也经历了干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