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研究实施方案
儿童厌学症的心理治疗方案

5.行为训练:采用行为疗法,对儿童进行学习行为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6.社会支持:联合学校、社会力量,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营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环境。
四、具体措施
1.心理咨询:
(1)定期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了解儿童厌学原因,为其提供心理支持。
第2篇
儿童厌学症的心理治疗方案
一、前言
儿童厌学症是当前教育领域和心理卫生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提供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本方案基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制定详细的儿童厌学症心理治疗方案。
二、方案目标
1.降低儿童厌学情绪,提升其对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机。
2.增强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改善其面对学习挑战时的应对策略。
4.行为训练: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运用正强化和负强化,引导儿童养成积极的学习行为。
5.社会支持:
(1)与学校沟通,了解儿童在校表现,共同制定针对性教育方案。
(2)组织社会活动,如亲子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五、治疗周期及评估
1.治疗周期:本方案治疗周期为6个月。
2.评估方式:
(1)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儿童心理变化。
(2)观察儿童在学习中的表现,评估治疗效果。
六、方案实施保障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儿童隐私。
2.建立专业的心理治疗团队,确保治疗质量。
3.加强与家庭、学校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4.定期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治疗效果。
本方案旨在为儿童厌学症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心理治疗方案,以期帮助儿童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其健康成长。
对于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精选8篇)

对于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方案对于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精选8篇)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
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于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方案1一、数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养成好的习惯,学习和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1.导入师:你们生活中、学习上经常有成功和失败的时候,原因是什么呢?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关。
有了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你获得成功;没有好的习惯就可能影响你的学习成绩。
可见,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我们今天就学习新的一课《学习要有好习惯》。
2.学文明理(1)教师通过放录音,讲[档案馆]里的故事,引导同学思考:佳佳在班上出了丑,到底是谁的错?应该怎样做?可分组讨论,然后找代表进行汇报。
(2)教师按课文提示,帮助学生明事理,让学生明白:习惯有好坏之分,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
我们应该不断约束自己,养成好的习惯。
3.活动明理(1)演一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从而学习剧中人物的某种精神,如:熊姐姐是一个办事认真的人,所以取得了好的效果,教育学生要向熊姐姐学习,做作业的时候认真仔细,不丢三落四,从小养成认真负责的精神。
熊妹妹是一个做事不认真的人,比较马虎,但她能知错就改,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克服缺点,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没有这种精神也不行。
(2)填一填教师在黑板上写两段话,让学生读,并思考在空白处填上什么词语,才能使勉励子完整。
目的是使学生记住,只有办事认真才能有好结果。
学生填空时,不拘于词语的准确,只要意思对就行。
如:熊姐姐是一个办事认真的人,所以能取得好的效果。
熊妹妹是一个办事不认真的人,但她能知错能改。
4.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助天学习和工作的提高,小学生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心理状况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小学生表现出了对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这种现象不容忽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和表现情况,本研究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和表现情况,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小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
二、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某市两所小学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男女生各半,共计200名学生。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设计了小学生厌学问卷,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调查。
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和表现情况。
四、研究结果1. 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
很多小学生表示自己觉得学习任务太重,每天都要做很多的作业和复习,压力很大。
(2)学习动机不明确。
很多小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不明确,觉得学习没有意义,缺乏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
(3)学习方法不当。
部分小学生表示自己对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不够熟练,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产生了厌学情绪。
2. 小学生厌学的表现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小学生厌学的表现情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上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
(2)对学习内容和任务抵触情绪强烈,不愿意完成作业和复习。
(3)学习成绩下降,对于学习没有积极的态度。
(4)经常缺乏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目标和方向。
(5)情绪波动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五、研究结论小学生厌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需要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学习任务要合理安排,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小学厌学实施方案

小学厌学实施方案小学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去学习和上学的现象。
厌学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为了解决小学厌学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关于小学厌学实施方案的建议。
一、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1. 为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校园要美观整洁,教室要明亮舒适。
2. 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气氛,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组织教育游戏、观看教育电影等。
3. 班级活动要丰富多样,增加学生的互动交流,拉近师生关系。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1.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例如通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讨论、参观等形式进行教学。
2.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多媒体资料、互联网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文艺、体育、科技等兴趣小组,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1.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2. 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教导,及时给予帮助和补课辅导。
3. 针对学生的厌学原因,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如鼓励学生参加学习辅导班、与家长进行沟通等。
四、家校合作1.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与教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2. 学校要定期与家长开展面对面交流,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学校可以开展家长学习培训班,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方法,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
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监督他们的学习进度。
3. 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六、及时处理学习问题1.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问题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防止问题积累导致厌学情绪产生。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示例文章篇一:《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哎呀!说起厌学,这可真是个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大问题。
咱们得好好想想办法,帮那些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小伙伴们重新爱上学习。
首先,咱们来一场“学习大揭秘”活动。
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让大家一起聊聊为啥有时候会觉得学习好无聊、好烦人。
就像吃了一口不喜欢的菜,怎么都咽不下去。
这时候,老师可以走进每个小组,听听大家的想法。
说不定有的同学会说:“每天都要写那么多作业,累都累死啦,这学习有啥好的?”还有的会抱怨:“那些知识太难懂了,我怎么都学不会,干脆不学啦!”然后呢,咱们来个“学习寻宝游戏”。
把学习的知识点变成一个个小宝藏,藏在教室里的各个角落。
同学们要通过回答问题或者完成小任务才能找到宝藏。
比如说,要回答出一个数学公式,或者背出一首古诗。
这就像是在探险,多有趣呀!难道不比坐在那里干巴巴地看书有意思?再来一场“超级学霸分享会”。
请那些学习好又爱学习的同学上台,讲讲他们是怎么觉得学习像吃巧克力一样甜的。
比如,小明会说:“我每次解开一道难题,就感觉自己像个超级英雄,特别有成就感!”小花也会说:“我发现把知识用在生活里,能帮爸爸妈妈解决问题,可好玩啦!”接下来,咱们搞个“梦想大舞台”。
让同学们都来说说自己的梦想,然后想想学习能怎么帮他们实现梦想。
比如,小伟想当飞行员,那他就得学好数学和物理呀,不然怎么能操控飞机呢?这不就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了吗?还有“学习变装秀”,让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各种学科的代表人物。
学语文的穿上古装,像个诗人;学数学的戴上眼镜,像个聪明的数学家。
这多有意思呀!老师也要多和家长沟通,一起给同学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就像给小树苗浇水施肥一样,让同学们茁壮成长。
最后,咱们来个“学习进步大比拼”,每个月看看谁的进步最大,给他们发小奖状。
这能让同学们有动力,努力向前冲!总之,咱们要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让同学们发现学习的乐趣,不再讨厌学习。
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

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业压力不断增加,这导致一部分小学生出现了对学习的抗拒和厌恶心理,甚至拒绝上学。
厌学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也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扰。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对于学习态度和情绪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深入探讨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的成因和表现,有助于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针对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现象,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加强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心理现象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厌学心理,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和特点,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水平,从而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小学生厌学问题的重视,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参与,共同努力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远离厌学心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小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着不良影响。
研究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心理现象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孩子们的学习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积极性。
了解影响小学生厌学的因素可以帮助社会各界制定出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更多的孩子摆脱厌学问题,健康成长。
最重要的是,关注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可以促进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更新,使他们更注重孩子的内心感受,更合理地引导孩子学习,从而建立更好的亲子和师生关系。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规划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规划一、课题研究目标1、掌握学生厌学的深层次原因;2、通过研究和探讨,改变学生厌学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3、构建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克服厌学心理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内容:研究调查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找出解决对策和方法。
三、思路和方法(一)、研究思路为了让研究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必须要做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我认为研究中要努力做到调查对象的全面性,理论的完备性,方法的科学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等,而要完成这些工作是需要下大功夫的,所以觉得本课题至少要用一年时间才能完成,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1月-----2012年4月)。
1、调查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2、填写课题申请报告,正式申报课题。
3、召开开题报告会。
4、讨论通过“学校课题研究制度”。
5、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培训。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2年5月-----2012年8月)1、制作调查问卷,进行本校学生厌学现状调查,写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2、研究分析本校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研究人员分工合作)(1)、学生厌学心理的社会原因调查;(2)、学生厌学心理的家庭原因调查;(3)、学生厌学心理的学校原因调查;(学校原因是研究的重点,初步计划从教师、同伴群体、学业压力等方面进行研究)(4)、学生厌学心理的个体内因调查。
3、综合分析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形成理论成果。
4、探寻克服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理论上的对策研究;(2)、实验验证对策;(3)、对策调整;(4)、实验调整;5、总结对策,形成理论;第三阶段:课题完成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1、总结研究成果,写结题报告;2、申请结题;3、结题、成果汇报;4、推广研究成果;(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该方法主要用来调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的理论研究。
广泛收集、阅读、研究有教育理论专著,灵活地运用于课题研究之中,使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
厌学调查实施方案

厌学调查实施方案一、调查目的。
学生厌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普遍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和表现,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本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学生厌学的情况,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各年级学生,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
三、调查内容。
1. 学生厌学的原因,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厌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家庭因素等。
2. 学生厌学的表现,调查学生在厌学时的表现,包括逃学、旷课、作业不完成等。
3. 学生对解决厌学问题的建议,了解学生对于解决厌学问题的想法和建议,包括学校和家长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厌学情绪。
四、调查方式。
1. 问卷调查,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厌学情况。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于厌学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3. 家长访谈,与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学习情况和厌学原因。
五、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包括问卷设计、发放和回收,小组讨论和家长访谈等环节。
六、调查结果分析。
1. 对于问卷调查结果,将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厌学原因和表现情况。
2. 对于小组讨论和家长访谈结果,将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出学生的建议和家长的观点。
七、解决方案制定。
1. 结合调查结果,制定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厌学解决方案,包括调整学习内容、改善学习环境、加强家校沟通等措施。
2. 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制定针对学生厌学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包括教育教学改革、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措施。
八、实施方案。
1. 将调查结果和解决方案汇报给学校领导和家长代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 在学校内部和家长群体中宣传调查结果和解决方案,引导大家共同关注学生的厌学问题。
3. 落实解决方案,对不同年级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监督实施效果并及时调整。
九、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和实施方案,旨在帮助学校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厌学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研究方案

《小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研究方案一、课题界定:厌学是指不喜欢学习,厌倦学习,认为学习是不快乐的。
小学生厌学是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要消除厌学情绪,就的研究学生厌学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找出对策。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要通过对学生学习中出现厌学情绪的研究,找出学生厌学的原因,以及找出相应的对策,消除学生厌学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学生厌学原因与对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学生学习效果决定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被动地学习。
学习兴趣的提高,就必须先消除学生厌学的情绪。
2、研究学生厌学原因与对策,为学生快乐学习奠基。
学习是快乐的,找出学生厌学的原因,消除厌学情绪,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
3、研究学生厌学原因与对策,为教师快乐教学提供基础。
学生有学习兴趣,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时才会更轻松,更快乐。
三、课题研究对象:本班中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
四、研究目标:1、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2、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查找学生厌学的原因。
3、根据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找解决对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五、指导理论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3、新课程关于提高学生素养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的理论。
六、研究内容:1、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在校表现以及在家的学习情况。
2、学生的心理状况,主要是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3、学生的作业本等能反映学习情况的书面材料。
七、研究方法:1、教育观察法:直接观察研究对象,解决学生有哪些厌学的表现。
2、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谈话、作品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厌学原因。
3、教育实验法:选定个别研究对象为实验对象,针对其厌学原因,改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八、研究过程:(一)研究时间: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09年9月——2011年6月)(二)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09年9月——10月)深入调查,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本校的“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方案”子课题;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探讨2、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6月)1、根据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
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和概念界定(一)研究背景我校虽是永昌县的一所城镇小学,但受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小学的并班并校等大环境的影响,使我校班额过大,平均每个教学班的学生达到70左右,且学生来源复杂,有来自教师家庭的,有来自机关干部的,有来自农民工的、个体户的,更多的来自临近乡镇的农村孩子,他们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也参差不齐,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学生的学前教育、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反差极大,这就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
虽然我校学生中有严重厌学现象的学生不多,但据平时老师反应,班级中也有个别厌学学生存在。
而且每个学生厌学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课业负担过重造成的,有的是因教育方式不正确造成的,有的因家长的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还有的是因家庭不和睦导致学生自卑而造成的……。
这些学生在校具体表现为学习自主性差,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不与老师与同学交流。
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
这些学生如不及时矫治,厌学情绪就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
这就需要我们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厌学的表现,分析他们的心理,探求矫正的方法。
(二)概念界定“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
在当前的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
严重的就形成了厌学症。
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
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
二、理论依据及研究原则(一)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厌学现象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学生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实中不少小学生出现了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表现出对学校、老师和课程的厌恶和抵触。
背景介绍:小学生厌学的背景及其现象的普遍存在是导致该问题需要被重视和研究的主要原因。
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应该是一件有趣和愉快的事情,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孩子感到学习枯燥乏味,无法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学生个体心理问题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的影响。
对小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找出产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孩子们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态度。
1.2 问题阐述小学生是学生中的一类,他们正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对学业的成绩和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学习的深入,一些小学生却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甚至厌烦的情绪,这就是小学生厌学的问题。
小学生厌学的现象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还可能引发学习障碍和心理问题等严重后果。
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和心理分析,探讨家庭和学校因素对小学生厌学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旨在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应对小学生的学习困境,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心理机制,探索其根源和内在原因。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家庭和学校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小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家长和教师们的重视,认识到小学生厌学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厌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学生厌学研究实施方案

学生厌学研究实施方案学生厌学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学生厌学研究实施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方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实施。
首先,我们将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将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家庭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快乐。
其次,我们将注重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和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将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趣。
此外,我们还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学校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同时,学校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最后,我们将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校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长和进步的喜悦。
同时,学校将设立学习奖励机制,及时表彰和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激励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综上所述,学生厌学研究实施方案将通过加强教育引导、丰富学习内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等多方面的实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从而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方案

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根据湖北省教育厅文件(鄂教办[2006]28号)精神,根据武穴市教育局文件(武教科函[2007]2号)精神,武穴市梅川高中申报《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课题,为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和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学德育大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等有关精神,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研究中小学生厌学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方法,探求对策,让学习的学生远离厌学,让厌学生的学告别厌学,让所有的学生喜学、乐学。
实现教育的理想——让学生愉悦的学习,实现我校的办学宗旨——为了一切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厌学,就是对学习感到厌烦,不愿意学习,不喜欢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者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在中小学生中,轻微的厌学,偶尔在学习中感到疲倦,难以坚持,甚至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发生懒惰的行为,但是,等到调整情绪,或者进入课堂气氛后,或经过老师的疏导,又能够重新投入学习之中,这种轻微的厌学现象比较正常,也比较普遍。
严重的厌学,是指厌学者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投入,效率低,记忆难,成绩差。
严重的厌学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阅读等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不难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虽经教育,但厌学心理难以改变,经常出现说谎、逃学、出走等行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而高中生仅有4.3%;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认为最有效(指最适合考试)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
但是,其中很多小学生面临厌学心理,这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许多麻烦和难题。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调查研究,为学校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和改进教育策略的建议。
1.研究目的通过客观、深入地分析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困惑和需求,针对他们的心理状况提供建议和帮助,以达到改善学习成绩和自尊心的目的。
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为30名小学生,包括男女生各半,年龄在8-12岁之间。
问卷采用量表式,包括问卷前言、个人基本情况、学习状态、家庭环境、学习能力及心理状况等方面。
问卷中的问题大多采用五点量表法,分别为“非常符合”、“符合”、“一般”、“不太符合”、“不符合”。
3.研究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学习压力大是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其中,最为压抑和焦虑的是考试期间,学生们往往感到紧张和背负重压。
在平时,老师的大量作业和高要求也会给小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
2.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一些家长经常干涉孩子的学习并给予过多的物质奖励,导致孩子出现不可逆的情感问题和心理压力。
3. 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厌学的原因还在于他们学习方法的信仰和方法不正确。
在学习方法方面,他们往往不太注意语文、数学和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和信心。
4. 当小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时,他们会失去信心和积极性,因此,缺乏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因此,他们需要及时调整,改变自己不喜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并加强个人能力培养。
小学生的厌学情况和他们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和同伴圈子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他们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细心照顾和支持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对于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方案(通用8篇)

对于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方案对于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方案(通用8篇)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
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于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方案(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对于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方案1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交往的基础,学习怎样在交往中尊重他人。
二、教学准备:课前选好表演短剧的同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交往中,由于不尊重对方,使交往受到了阻碍。
比如,你打听道儿,叫人定“老头”或“老太太”,人定就不爱听,可能就会不理你,使你的目的不能达到,你也感到不痛快。
应该如何尊重别人呢?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课《要尊重他人》。
(二)学文明理读一遍课文,读后思考1、张良为什么能得到黄石公的《太公兵法》?2、芸芸本是个聪明的孩子,又有一技之长,期末评选好儿童,她为什么落选了?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讨论后找代表在全班发言。
教师小结:张良是一个聪明有礼貌的孩子,他见老人的鞋掉桥下了,就主动捡起来,并给老人穿上,这是一种尊重长辈的表现,所以老人才把兵书给他。
芸芸虽是个聪明的孩子,又喜欢画画,但她骄傲自满,不愿意为同学服务,却争着要荣誉,所以大家都对她有意见。
可见尊重不尊重别人,在交往中,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应该学习张良,对人有礼貌、尊重别人。
师:怎么尊重别人呢?生:A、要真诚。
B、对同学要讲信用。
C、同学交往要讲究道德。
D、关心他人。
E、尊重他人人格……当然,同学们还有其他多种答案,只要意见对,观点对,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如果答得不准确,教师要注意纠正。
(三)活动明理短剧一:表演后启发学生思考:美玲和小霞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短剧二:表演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1、小明和李文为什么闹了矛盾,不再是好朋友了?2、小明做得对吗?应该怎么做?教师小结:小明做得不对。
李文学习遇到困难,小明应该帮助,应该关心对方的需要,不能只顾自己玩,不关心别人。
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和概念界定(一)研究背景我校虽是永昌县地一所城镇小学,但受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小学地并班并校等大环境地影响,使我校班额过大,平均每个教学班地学生达到左右,且学生来源复杂,有来自教师家庭地,有来自机关干部地,有来自农民工地、个体户地,更多地来自临近乡镇地农村孩子,他们地家长受教育地程度也参差不齐,教育孩子地方法也各不相同.学生地学前教育、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反差极大,这就给教师地教育教学带来很大地不便.虽然我校学生中有严重厌学现象地学生不多,但据平时老师反应,班级中也有个别厌学学生存在.而且每个学生厌学地原因各不相同,有地是课业负担过重造成地,有地是因教育方式不正确造成地,有地因家长地期望值过高而造成地,还有地是因家庭不和睦导致学生自卑而造成地…….这些学生在校具体表现为学习自主性差,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不与老师与同学交流.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这些学生如不及时矫治,厌学情绪就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一生地学习.这就需要我们从心理健康教育地角度出发,通过学生厌学地表现,分析他们地心理,探求矫正地方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概念界定“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在当前地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严重地就形成了厌学症.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理论依据及研究原则(一)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地主人,学习地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地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地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生地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地活动.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地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地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具体见《小学生心理学》)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地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研究原则、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厌学现象地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地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错综复杂地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地因素与线索,从而作出更有效地决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地精神,尊重学生地人格,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动态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地眼光看待小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出现厌学情况地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地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地运行和外部影响地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地模式去分析研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地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地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地根源,采用有效地措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指导性原则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地真正原因,作出正确地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或家长或老师或其他重要人物)对研究地对象进行必要地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地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异同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地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地有机结合和统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保密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地谈话内容结果予以保密,强调对研究对象地人格与利益地关系,学生地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地维护和法律上地保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地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地自觉和积极性.、寓教于乐原则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地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地情绪学习.三、研究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地目地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地原因作出不同地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地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学生学习地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班主任工作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地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家长地教育方法更得当,与子女之间地交流更密切.、教师地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二)研究内容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地教育方式、教师地教学方法、班主任地育人之道为辅,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地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地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研究对象、方法及进程(一)研究对象永昌城关二小一—六年级个教学班级中有严重厌学现象地学生以及厌学学生地家长和相关教师(以班主任为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研究方法、调查法(谈话与问卷)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地原因,以收集大量地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地教育目标和方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地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地活动表现,了解存在地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地感性材料地基础上进行正确地分析与研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个案法教师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地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地有效性与合理性.、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中地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三)研究进程、准备阶段:(年月——年月)()组成课题实验组: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制订实篱方案.()问卷调查,了解班中学生厌学现象,作好数据统计.()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研究阶段(年月——年月)()教师对厌学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向有关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研究对象地课堂表现,并改进教学方法作跟踪调查.()对实验对象作心理测试.()课题组成员进行分析与研究,交流成果与经验,撰写个案.、总结阶段(年月——年月)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五、课题研究措施及策略(一)确定研究对象对全校学生进行“小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通过调查、观察、谈话等几个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进一步展开调查、统计、观察、访谈,找出造成学生厌学地根本原因,及时矫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分析厌学原因造成孩子厌学地原因是多方面地,有家庭地,学校地,社会地,还有因自身地认知条件造成学习困难地等等,这么多地原因中,一定存在着主导原因.而造成厌学地主导原因也因人而异.因此,要解决厌学问题,就必须找到起根本性作用地主导原因,对症下药.课题组在分析原因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统计厌学学生近几个学期地学习成绩、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学生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地影响等几个方面).、跟踪观察厌学学生在课堂上、课间、晨会上及各种活动中地表现.、多方面进行访谈(访谈厌学学生、与同班同学谈话、与家长、教师谈话)、全方位分析学生厌学地原因(社会方面、家庭方学校方面地原因)(三)矫正厌学措施学校方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地工作:、加强家校联系加强学校与家庭地联系,做到联手共管,使学生有个引导和支持.同时端正家长对子女读书地看法,使其与校方达成共识,做到学校能及时把学生在校内地表现反馈给家长,而家长能把学生在家地情况提供给学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加强师资建设学校要加强各项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管理.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良好地管理模式和师资力量,就不会有良好地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应跟上时代地步伐,进行必要地改革,改变教师地人才观、教学观和角色观,从应试教育地桎梏中解脱出来,树立“以人为本”地教育思想,“以学定教”地教学观念,也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吸引力,才有出路.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地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学生地发展,巧用各种媒体,创设和谐地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良好地心境,快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真正成为课堂地主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加强师生联系有人说“教师是学生在学校里地家长”.可见教师对学生而言是多么地重要,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地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们以信心与关爱,让他们对自己地前途充满信心.能够与学生交朋友地教师是出色地教师.教师绝对不能歧视学生,而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指导课余生活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地课余生活,禁止学生上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可以召开“我地课余生活”、“做文明地网络使者”等主题队会,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家长方面需做地工作如下:、唤起孩子对学习地兴趣、培养孩子稳定地学习情绪、培养孩子坚韧不拔地学习意志、培养孩子良好地注意力、给予孩子更多地关注和爱护。
厌学课题实施方案

厌学课题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表现为不愿意上学、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做作业等现象。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厌学现象逐渐凸显,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厌学课题实施方案,对于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分析1. 学习内容单一、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2. 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3. 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4. 家庭环境不良,对学生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三、解决方案1. 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针对学习内容单一、枯燥乏味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音频、视频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 减轻学习压力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减少考试次数、降低考试难度、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等,使学生在学习之余有更多的时间去放松和享受生活。
3. 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4.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团队,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制定相应的课程改革方案,丰富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排解学习压力,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 学校与家庭合作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学习计划,让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上述方案,预期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2. 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快;3. 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成绩明显提升;4. 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更加紧密,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小学厌学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厌学课题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学生出现了厌学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扰。
因此,制定一套小学厌学课题实施方案,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分析。
小学生出现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环境不良、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解决方案。
1. 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2. 培养学习方法。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会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 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安静的学习场所、良好的学习氛围等,让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
4. 家长教育引导。
家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学习。
四、实施步骤。
1. 学校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 学校开展学习方法的培训活动,教育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3. 学校和家长共同合作,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
4. 学校和家长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教育活动,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五、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案,预计可以有效解决小学生厌学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总结。
小学生厌学问题是一个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制定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研究实施方案《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和概念界定(一)研究背景我校虽是永昌县的一所城镇小学,但受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小学的并班并校等大环境的影响,使我校班额过大,平均每个教学班的学生达到70左右,且学生来源复杂,有来自教师家庭的,有来自机关干部的,有来自农民工的、个体户的,更多的来自临近乡镇的农村孩子,他们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也参差不齐,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学生的学前教育、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反差极大,这就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
虽然我校学生中有严重厌学现象的学生不多,但据平时老师反应,班级中也有个别厌学学生存在。
而且每个学生厌学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课业负担过重造成的,有的是因教育方式不正确造成的,有的因家长的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还有的是因家庭不和睦导致学生自卑而造成的……。
这些学生在校具体表现为学习自主性差,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不与老师与同学交流。
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
这些学生如不及时矫治,厌学情绪就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
这就需要我们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厌学的表现,分析他们的心理,探求矫正的方法。
(二)概念界定“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
在当前的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
严重的就形成了厌学症。
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
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
二、理论依据及研究原则(一)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
(具体见《小学生心理学》)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二)研究原则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从而作出更有效的决策。
2、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动态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导性原则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或家长或老师或其他重要人物)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6、异同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7、保密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结果予以保密,强调对研究对象的人格与利益的关系,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
8、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
9、寓教于乐原则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3、家长的教育方法更得当,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为辅,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研究对象、方法及进程(一)研究对象永昌城关二小一—六年级43个教学班级中有严重厌学现象的学生以及厌学学生的家长和相关教师(以班主任为主)。
(二)研究方法1、调查法(谈话与问卷)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2、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3、个案法教师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4、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
(三)研究进程1、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1)组成课题实验组: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制订实篱方案。
(2)问卷调查,了解班中学生厌学现象,作好数据统计。
(3)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
2、研究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1)教师对厌学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2)向有关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研究对象的课堂表现,并改进教学方法作跟踪调查。
(3)对实验对象作心理测试。
(4)课题组成员进行分析与研究,交流成果与经验,撰写个案。
3、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
五、课题研究措施及策略(一)确定研究对象对全校学生进行“小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通过调查、观察、谈话等几个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进一步展开调查、统计、观察、访谈,找出造成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及时矫正。
(二)分析厌学原因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还有因自身的认知条件造成学习困难的等等,这么多的原因中,一定存在着主导原因。
而造成厌学的主导原因也因人而异。
因此,要解决厌学问题,就必须找到起根本性作用的主导原因,对症下药。
课题组在分析原因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统计厌学学生近几个学期的学习成绩2、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学生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3、跟踪观察厌学学生在课堂上、课间、晨会上及各种活动中的表现。
4、多方面进行访谈(访谈厌学学生、与同班同学谈话、与家长、教师谈话)5、全方位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社会方面、家庭方学校方面的原因)(三)矫正厌学措施学校方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家校联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到联手共管,使学生有个引导和支持。
同时端正家长对子女读书的看法,使其与校方达成共识,做到学校能及时把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而家长能把学生在家的情况提供给学校。
2、加强师资建设学校要加强各项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管理。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和师资力量,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必要的改革,改变教师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角色观,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也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吸引力,才有出路。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巧用各种媒体,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快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加强师生联系有人说“教师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
可见教师对学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们以信心与关爱,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能够与学生交朋友的教师是出色的教师。
教师绝对不能歧视学生,而应该正确引导学生4、指导课余生活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课余生活,禁止学生上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
可以召开“我的课余生活”、“做文明的网络使者”等主题队会,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
家长方面需做的工作如下:1、唤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2、培养孩子稳定的学习情绪3、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4、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力5、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