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语文
2011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评分细则
2011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评分细则7、翻译:(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5分)参考答案: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3分;“诵叹”“劳”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补充意见:A.“诵叹”可译为:赞叹、称赞、惊叹、赞扬、赞赏、称许、赞许、叹服等;但译为“表扬”不对,“表扬”多用于上对下,尊对卑。
B.“劳”可译为:犒劳、奖励、奖赏、慰劳、犒赏等。
但译为“谓劳”“靠劳”不对,错别字。
C.“复中之”中的“之”可译为:箭靶、靶心、它;否则在大意上扣1分。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5分)参考答案: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乞”“控守”“隅”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补充意见:A.“乞”:请求、乞求、恳求、恳请。
B.“控守”:把守、镇守、扼守、防守、守卫、护卫、坚守等;但“守候”不对。
C.“隅”:角、边、边角;本句中译为“城西边”也对。
D.关键词和全句大意的翻译不重复扣分。
如:“皇上亲自赐酒给他,”“劳”字没有译出,只扣关键词1分;“命令他占领西部边城”,扣“占领”1分。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评分参考:答出怀古伤今之情的,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补充意见:A.概括情感,只答出“怀古”或“伤今”给1分;答出哀愁、哀伤、忧伤给1分。
B.没有对诗人感情的概括,但后边的分析正确,第一问扣1分。
C.第二问对“怀古”的分析占1分;对“伤今”的分析占1分;句子通顺与否,与诗句联系是否紧密占1分。
有的考生分析中没有“怀古”“伤今”的字眼,但是有这个意思,不影响得分,也可酌情扣1分。
D.分析的过于简略,酌情扣1分。
2011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答案)
2011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语文试题答案详解2011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语文试题答案详解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î)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答案】C【解析】A秣(mî)、B倾轧(yà)、D解剖(pōu)【考点】语音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答案】B【解析】A、始作俑者:贬义词。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使用对象错误。
D、附庸风雅:贬义词。
2011年语文全国新课标考纲解读
2011年全国新课标考纲解读考纲整体分析2011年全国新课标考纲和2010年考纲一脉相承,表述上没有变化,体现了稳定性和承继性,这是基于社会大背景和新课标考试省份逐年增多需要阶段性稳定的考虑。
备考要点指要一、现代文阅读近几年全国课标卷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文的突出特点是兼顾文章的知识性和文艺性。
文章兼有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特征,注重传统文化精髓的育人功能。
题料长度为800——1000字左右。
设题中规中矩,难度适中。
此考点的备考要注意选材的精当性。
要注意传统文化领域的材料,并关注在新型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被忽视的领域,无须求新求异。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选材侧重史传文,选材为24史中的篇目,非常正统。
选文长度为600字左右。
题型固定:文言实词、信息筛选、文意概括、文言文翻译。
此考点的备考要关注史传文,尤其是24史中的篇目。
要注重对课内文言文的把握,因为文言文不比其他文章,更体现知识的积累性,要立足课内,联想拓展。
文言实词要结合语境合理判断;信息筛选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有效排除;文章分析概括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文言文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
(二)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不拘一格,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可涉及。
但考查点相对固定,突出考查形象和思想感情,也就是情和景的关系。
此考点的备考需要立足感悟诗歌形象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
如借景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等。
注意描写的手法,如衬托、对比、白描、工笔、多角度写景等。
还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炼字技巧。
(三)名句名篇默写名句名篇默写诗文结合,注重经典篇目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和富有哲理、启迪智慧的句子。
不偏不怪。
此考点的备考依据考纲说明要求背诵的篇目重点突破,要有计划、有周期的进行。
要注意名句中音同意近的字、难写的字,容易顺序颠倒的句子等,字字落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选材中外小说并重是全国新课标卷的突出特色。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ùo)栩栩如生(xǚ)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è)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011高考大纲(新课标)
高考考试大纲语文(新课标)2011年3月7日13:24源文档<http://g源文档</201103/125172_2.shtml> aokao.tl100.co源文档</201103/125172_3.shtml> m/201103/12517源文档</201103/125172_4.shtml> 2.shtml>源文档</201103/125172_5.shtml>源文档</201103/125172_6.shtml>高考考试大纲英语(新课标)2011年3月7日13:29源文档<http://g源文档</201103/125173.shtml>源文档</201103/125173.shtml> /201103/125173.shtml>高考考试大纲文科数学(课标版)2011年3月7日13:31源文档</201103/125169.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9_2.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9_3.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9_4.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9_5.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9_6.shtml>源文档<http://gaoka源文档</201103/125169_8.shtml> /2011源文档</201103/125169_9.shtml> 03/125169_7.shtml>源文档<http://gaokao.tl1源文档</201103/125169_11.shtml> /201103/125169_10.shtm源文档<http://gaokao.tl100.c源文档</201103/125169_13.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9_14.shtml>om/201103/125169_12.shtml>l>l>源文档</源文档</源文档</201103/125169_16.shtml> 201103/125169_15.shtml>源文档<http://gaokao.tl1源文档</201103/125169_18.shtml> /201103/125169_17.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9_19.shtml>高考考试大纲政治(新课标版)2011年3月7日19:34源文档</201103/125167.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7_2.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7_3.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7_4.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7_5.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7_6.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7_7.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7_7.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7_8.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7_9.shtml>源文档<http://gaokao.tl100源文档</201103/125167_11.shtml> .com/201103/125167_10.shtml>源文档</201103/125167_12.shtml>。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陕西 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陕西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高三2011-06-10 11:13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陕西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大纲考点解说
2011高考大纲考点解说语言文字运用1.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1)字音的考查只要求辨认正误而不要求拼写。
(2)考查的重点不在声调上,而在认读上。
(3)以“常用字”为主,主要体现在“三常”(常见、常用、常读错)上。
复习重点放在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上。
这种变化要求复习时不要追求偏难怪僻的字,多关注常用字,注重语言文字的实用性。
这应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4)历年高考试卷中已考过的字音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每年试卷中都有考查字音重叠、撞车的现象。
1.(2010山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饯.别(jiàn)晦.涩(huì)铁栅.栏(zhà)浑身解.数(xiâ)B.扒.手(pá)吱.声(zī)和.稀泥(hã)步履蹒.跚(pán)C.蓄.养(xù)寒噤.(jìn)露.马脚(lîu)扪.心自问(mân)D.顺遂.(suí)什.锦(shǐ)蒸馏.水(liú)兵不血.刃(xuâ)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一是识记并正确书写,二是常用(偏僻的汉字不在考查范围之内),三是规范(两可的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2.(2010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依稀澎涨戈壁滩云蒸霞蔚B.涵盖阴霾捉谜藏烘云托月C.贻误甬道交际舞寥若晨星D.吆喝绪论擦边球名门旺族3.关于标点符号的问题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山东卷都考过了。
2011年可能性小了。
3.(2010山东卷)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
“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想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2011年高考语文福建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做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匪来贸丝,。
(《诗经·氓》)(2),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3)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4)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6)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元] 虞集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
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
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
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
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
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
”乃相与怃.然而去。
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
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漱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
2011年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新课标卷作文题
新课标卷(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一切大国的兴衰,皆有其内在的逻辑。它需要这个国家的国民予以更多的检视、思索,懂得一些基本的规律和命运。培养这样的国民,是教育的当然之责。高考命题中,排除过于“突然袭击”的震荡,如果能关心一些现实中的社会改革和动向、以及历史的演进规律的考生,得到了高分。我们应当乐见其成。
点评:相对于往年的高考作文题,今年的作文题变化很大,题目偏重理性思维,要有一定的社会关怀。首先是材料主题比较集中;其次,今年高考作文题的选题更加贴近生活,考察的主要方面为学生对社会的思考。这是关注社会现实的作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没有难为考生,立意的角度还是材料限定的范围,根据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我们可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中国崛起、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是材料的“切入点”。作文只要围绕“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个中心结合“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来写作都是符合题意的。但立意的角度还是材料限定的范围,这是对中学生思维认识的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辩证地看问题,学会理性思考。主题比较明确,便于学生审题,作文导向性明确,思路开阔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让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写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冠华作文网)
2011年高考试题——语文(辽宁卷)解析版
(辽宁卷解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
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
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现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
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
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
春秋战图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
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
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詹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
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1.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2011新课标卷高考语文优秀作文及赏析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作文优秀文章选录(共11篇)河南省杞县高中语文组刘海鹏第一篇一朵花的绽放河南一考生拍卖师轻轻揭开盖子。
她睁开双眼,激起一片惊艳的涟漪。
素胚上的青色牡丹一如美人的初妆,她笑了,扬起如远山的眉。
脑中飞快的掠过几个画面。
画面一:劫难一片混乱。
她惊恐的望着这群不速之客,望着他们的金发碧眼折射出的贪婪。
一只大手粗暴地抓住她的脖颈,把她关进了黑暗但塞满珍宝的狭小空间。
她感到头痛,感到窒息。
再次醒来,却已不再是熟悉的圆明园,西欧风格的浮雕,告诉她,这里,和家已有千里之远。
画面二:痛她,仍然是人们眼中的珍品,但她的眼神已从和善变成了冷艳。
她看过无数的人,无数的人在她身边流连。
那些眼神,有惊叹,有欣然,还有……她忘不了身着唐装的老人眼角的泪光。
她感到痛了。
画面三:希望在依依惜别和美好祝愿之后,她发现那些兽首依然在她身边。
她知道了许多,什么叫勇敢,什么叫流拍,什么叫气节。
她仿佛听到说着乡音的老人拒绝付款的誓言,仿佛看到沉睡中巨人缓缓睁开双眼。
画面四:蜕变她在梦中仍然不忘的,是那片中国红。
红色像一把火炬照亮亚洲,照到她的心田。
于是,她听到二泉映月的婉转,品到香茗沁入舌尖的甘甜。
她看到东方红,即使身在大洋彼岸。
画面五:决心又是难以遗忘的双眼。
小男孩睁大双眼,贪心地捕获展现在他面前的惊艳。
他指着她,充满斗志的对身旁的父亲说:“青花瓷一定会回到祖国的!”父亲笑笑,赞许的说:“那就靠你了,爸爸教你唱一首《青花瓷》吧。
”她沉浸在旋律的回转中,正如此刻,千年之后的人们沉浸在她那如月的眼波中。
年轻的声音喊出难以置信的数字,她绽放出花一样惊喜的笑,再次夺走众人的呼吸。
而她的眼中,只有那年轻人黄皮肤,黑眼睛,是那熟悉的模样。
评:本文构思精巧,独辟蹊径。
以青花瓷瓶的前世今生为线索贯穿全文。
从惊艳之美到被掠夺处于茫茫黑夜,从国难家仇到翘首企盼,从风雨蹉跎到继往开来,将大的民族兴衰演变依托在青花瓷瓶的流离变迁,体现了高超的驾驭能力。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及答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语文
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语文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高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的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更是备受关注,不仅涉及语文知识的考察,还涉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估。
本文将对2011年全国卷语文试题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准确的答案。
1. 阅读下面这篇那文,按照叙述的先后,然后的顺序编号: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国是拥有汉字的唯一一个国家。
起初,汉字是用来表达人们对事物的愿望和希望的。
但由于当时的汉字并不规范,所以发生了一些混淆和产生错误的现象。
为了使汉字更加规范,秦始皇下令由李斯等人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制定了统一的汉字书写规则,这个过程就是著名的“坑害盗窃培训笔者怎么找个坑害骗人分析大业”。
此后的汉字用法和书写规则较为统一,成为了我国历朝历代的正式文字。
然而,汉字的书写方法依然存在缺陷,因为它难以表达抽象概念和外来词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先后采用了拼音和注音符号来拓宽汉字的表达范围。
注音符号是世界上最科学、最方便的音文字母,它能够精确地表示每一个汉字的发音。
拼音则是一种注音符号,能够将汉字的发音转化为拉丁字母,方便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字。
这两种方法的采用,使得汉字这一古老的文字更加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不规范应用,到秦始皇的整理工作,再到拼音和注音符号的引入。
这个过程不仅反映了我国语文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按照叙述的先后,以上段落的顺序编号应为:③①④②⑤。
2.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文章主要观点是汉字的发展经历和演变过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适应性。
3. 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并简要解释理由。
判断:文中提到汉字的发展始于中国。
理由:文章开头明确指出汉字是中国拥有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同时强调中国是拥有汉字的唯一一个国家。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A解析:“《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
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
”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义的。
2.C解析:“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有误。
原文中说:“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你晋侯有理由,但是大家不清楚,都就把他当做是叛臣了。
3.B解析:“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有误。
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解析:本文的“敛”是“退却”的意思。
5.D解析:①说的是何灌的行动,而不是“有成”。
②说的是何灌箭法高超④说的是何灌关于运输改良的想法。
6.D解析:“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有误。
原文中说:“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意思是皇帝没有给他命令,给他的命令是去守西边,而不是守京城。
7. (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帝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011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解读
2011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版)解读暨2012高考备考方案2012年6月,我省将迎来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河北省新课程改革2012年进入首届新课标高考,考卷采取全国卷宁夏卷模式。
相比以前,语文学科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体现在:考查内容的顺序和结构有所调整;增加了古代诗歌阅读的分值,由原来的8分增加的11分,注重学生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增加了名篇名句默写的分值,高中14篇,初中50篇;范围扩大。
现代文大阅读采用二选一式的选考题模式,兼顾到考生的个人爱好,给考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选考文本阅读中增加了探究性试题;作文要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还要注意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
(一)现代文阅读:紧扣文化内涵,概括能力要强宁海卷的现代文小阅读部分以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承载了比较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今年"诗歌"、"诗经"的用途都具有了浓郁的文化色彩,社科类文章答题技巧就在于抓住主要问题,回到文中找寻答案。
大阅读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体阅读中,采用二选一的考题模式,出现了多项选择题。
中间两题答法不变,回文中找寻具体位置,概括后得出最终结论。
而开放性试题,是课堂上我们反复强调的"内引外联"型,先给出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文章内容论述,做到万无一失。
(二)文言阅读:传记依然是重点宁海卷中,命题人依然青睐"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今年的文言选段同样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宋史》。
采用主客观结合的考法,全面考察阅读理解能力。
今年对实词的考察难度略有增加,更多的是需要考生将平时课本所学和文章中的语境相结合,判断出词语的正确意思。
在对文章理解不够深入的基础上,能够运用"以题解题"的方法加深了解。
而翻译题的难度明显降低,没有太难理解的实词解释,句式也比较单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