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极端情形:神化财政政策效果,凯恩斯极端
(一)条件:IS曲线陡峭至极——垂直 LM曲线平缓至极——水平
(二)结论: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 无效
局限性
遇到以下因素,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一)政治因素影响 大选、战争时期不能增税减支 (二)时滞的影响(Time Lag):使政策收到相反效果 1、认识时滞 2、行动时滞 3、影响时滞 (三)利益集团阻挠:来自于挤出效应 (四)居民预期 如果他预期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一、一般原理 (一)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IS陡峭,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大(Y0 Y2) 2、ISr平缓,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小(Y0 Y1)
E’ Y
Y0 Y1 Y2
(二)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财政政 r 策效果的影响
IS4 IS3
LM
1、LM陡峭(k大、h小),移动IS曲 线,政策效果小(Y3Y4)
1 1 t k Y e G T0 m
d
h
d
h
dY dG
1
1 (1 t)
dk
h
2、dY/dG与△Y/△G的差异:财政政策乘数考虑 了货币市场的因素
3、结论: (1)d小,财政政策效果大——IS陡峭 (2)d大,财政政策效果小——IS平缓 (3)k大、h小,财政政策效果小——LM陡峭 (4)k小、h大,财政政策效果大——LM平缓
• 三、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主动采取积极财政政策
措施以稳定需求水平,使之接近充分就业状态。
交替使用扩张(经济萧条时)和紧缩(经济 过热时)的补偿性财政政策。
四、一个关键概念——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即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私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降低的 效果。
(一)形成:
四、问题的延伸——IS曲线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IS曲线与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 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之所以如此, 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比较小,储蓄 水平相对较高(意味着MPC的下降)。
一、财政政策: 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
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 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 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1、扩张性政策:T↓→IS右移→Y↑,
G↑→IS右移→Y↑ 2、紧缩性政策:T↑、G↓,导致IS左移,Y
下降
二、自动稳定器
指一些具有自动调节国民经济功能的财政政策,在 经济繁荣时,能够抑制经济进一步扩张,在经济 衰退时,能够阻止经济进一步衰退,因此可以自 动地稳定经济,
1、自动变动的税收:个人与公司所得税 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 体自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下 降→消费↑、投资↑→AD↑
2、政府转移支付: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 ↑→TR↑→DPI↑→C↑→AD↑
《就业法》
(三)70年代初~1992年:第三阶段 理论依据:自由放任思想复兴,凯恩斯主义失宠 目标:四个
特征:经济政策自由化与多样化,如货币学派、供 给学派并存
典型:1978年美国《充分就业和平衡增长法》/里根 经济学
(四)1993年~2000年:克林顿经济学,凯恩斯主 义“疑似”复兴
第一节 政策简介
4、d:d大、r↑→I大幅度下降→挤出效应大
5、总结: KG、 k、 d与挤出效应成正向变动; h与挤 出效应成反向变动。
二、货币政策:
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利用货币供给 量的变动来调节总需求。
M→r→C、I→Y 1、扩张性政策:M↑→LM右移→Y↑、r↓ 2、紧缩性政策:M↓→LM左移→Y↓、r↑
4、d:d大、r↑→I大幅度下降→挤出效应大
5、总结: KG、 k、 d与挤出效应成正向变动; h与
(二)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1、KG:乘数的双刃剑作用 G↑、KG大→Y大幅度上升→ 利率大幅度提高→I大幅 度下降→挤出效应大
2、k:G↑→Y↑→L1↑、k大→L1大幅度↑→挤出效应大
3、h:G↑→Y↑→L1↑→L2↓、h小→r 必须大幅度上升 才能满足L2下降的要求→挤出效应大
kg
k
G
Y
wenku.baidu.comL1
I
Y
d
L2
h
(二)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1、KG:乘数的双刃剑作用 G↑、KG大→Y大幅度上升→ 利率大幅度提高→I大 幅度下降→挤出效应大
2、k:G↑→Y↑→L1↑、k大→L1大幅度↑→挤出效应 大
3、h:G↑→Y↑→L1↑→L2↓、h小→r 必须大幅度上 升,才能满足L2下降的要求→挤出效应大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阶段
(一)20世纪30年代~二次大战前夕:试验时期 理论依据:《通论》 目标:摆脱危机 最成功的例子:罗斯福新政(new deal) (二)二次大战后~20世纪60年代末:新时期 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官方经济学” 目标:充分就业与经济繁荣 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 案例:1944年英国《就业政策白皮书》/1946年美国
IS2 IS1
2、LM平缓(k小、h大),移动IS曲
线,政策效果大(Y1Y2)
从图上可以看出, Y1Y2>Y3Y4,而IS移动的距离是相同的。
Y1 Y2 Y3Y4 Y
我国的LM平缓,财政政策的效果大。
(三)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诠释 1、财政政策乘数
r e G T0 1 1 tY
d
d
rmkY hh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
I↑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
经济过热
(美国)牛奶和牛奶制品行业很大,而且在经济上和 政治上十分重要。政府要制定牛奶的健康标准,并 对牛奶及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必要的干预。 农业部的商品信贷公司是法律规定的购买多余奶制 品以保持政府控制的保护价格(价格下限)的单位, 它堆积了大量的黄油、奶酪以及无脂干牛奶----大 约是每年消费量10%。目前的价格下限是每磅13美 分。
意味着
G↑→Y↑→L1↑→L2↓ r↑→I↓、C↓,
假定政府购买性支出
增加了△g。
LM不变,右移IS,
r% IS1
均衡点利率上升、国
民收入增加不多。
△r
IS2 LM
扩张性财政政策, 通过出售公债,向私 人部门借钱,挤出私 人投资。
y1
y2 y3 y
财政政策的
挤出效应 △g /(1-b)
•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 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