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是到达95.2%,拉动GDP 8.7个百分点,而消费和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只占到45.4%和-40.9%,拉动GDP分别为4.1和-3.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增长的结构极不合理,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难以持久的,必须在消费和出口方面寻找突破口,尤其要注重扩大内需。

其次,GDP的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付出了极大的环境代价。在环境治理方面,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给城乡居民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不能只“重开发轻保护”,不能“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未来的发展中,不仅要注重GDP增长的速度,更要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使整个社会真正得益于经

济发展。

此外,经济增长方式迟迟得不到改变和分配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使城乡居民难以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产业结构的改善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市场物价

自2008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居高不下。从CPI来看,2011年1-8月,CPI仍始终维持4%以上,高于临界点3%,可以判断我国仍处于较严重的通

货膨胀期,居民生活压力较大。7月的CPI更是达到6.5%的峰值,为三年以来的新高点,虽八月出现了0.3个百分点的下滑,但预计我国的通货膨胀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虽然我国现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商品的价格上涨趋势并未得到完全的抑制。加上我国粮食,水电等受价格管制,且买房等重大消费项目不包括在CPI统计指标内,通货膨胀率极可能被低估,因此,我国面临较大通货膨胀压力。

相比较CPI的居高不下,PPI和购进价格指数环比增幅较小,在3月到5月甚至出现小幅下滑,之后两月出现反弹,8月又开始回落。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大约3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造成加工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下降,这给我国原本利润微薄的加工制造业带来了挑战。

三、就业

就业以及失业情况主要用于反映我国劳动经济的状况,我主要参考的衡量指标主要有经济活动人口就业率、城镇失业率(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准)、以及劳动力的就业结构。

我国统计的经济活动就业率基本上还是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2005年我国经济活动人口和就业人口分别为77877万人、75825万人,到2009年我国经济活动人口和就业人口分别为79812万人、77995万人。从2005年到2009年平均每年新增就业434万人,年就业人口平均增长率约为2.9%。

从我国的就业城乡结构来看,现在的主要就业群体仍然在乡村,但是呈现乡村就业人员逐年减少而城镇就业人员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一方面顺应了我国城市化的潮流,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城市问题;短期内,城市能够提供岗位有限,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务农荒。从产业的就业结构来看,主业的就业群体依然积聚在第一产业即从事农业生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人群最少;这一方面说明农业在我国的产业地位仍然很牢固,农业仍然是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但是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率仍然比较低下,农业产值低;工业和建筑业虽然GDP产值比重最大,但是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正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我国当前十分重视通过GDP的增长来增加就业,甚至不惜带来的通货膨胀,这也是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权衡与平衡问题;我国的第三产业整体发展还不足,第三产业本应该是吸纳就业人群最多的领域,但我国目前第三产业的GDP贡献率和吸纳就业的能力都还不够,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不断丰富的的阶段,一方面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完善产业内相关行业的行业制度,引进更多的人才投入到第三产业的建设中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给就业大军带来了较大冲击,失业率迅速上升,自2010以来,我国已经逐步摆脱了这种状态,经济的过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就业问题。然而,对于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就业情况还需要学校与社会的多方协调配合。

针对上述我国宏观经济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经济运行状况的原

因以及相关政策的分析如下:

一、流动性过剩

(一)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因素

从外因上来看,全球宽松的资金环境是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诱因。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一国流动性状况的变化会借助于各种渠道蔓延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在内因方面,持续的高增长率和高储蓄率是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GDP 以每年9.6%的速度高速持续增长,但是边际消费倾向却不断的下降,造成了持续的高储蓄率,导致了市场的流动性过剩。

(二)政府宏观调控对策

1.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防止投机资本流入首先在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的原则下,综合考虑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和经济社会承受能力的条件下,严格控制短期资本流入,拓宽外汇流出渠道。

其次在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等措施疏导国际流动性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截堵国际流动性,特别是投机性资本的进入,减少国际收支中非贸易下外汇结余过多的局面。

第三,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减少外汇干预,切断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的直接联系。

2.加强金融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继续完善金融调控,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发挥金融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可考虑将提高利率、法定准备金率与公开市场操作联动;继续加大定向央行票据的发行力度。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可以很好的消化掉一部分流动性,它可以改变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结构。

3.财政应进一步发挥收入再分配职能

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有效利用财政的再分配职能,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带动有效投资和最终消费率,化解流动性过剩。

二、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起因

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体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的普遍上涨,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国际因素来看,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推动我国价格上升。上半年国际市场石油和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了 30%以上中国国内消耗的原油近一半要从国际市场上购买,所以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高居不下必然会对国内价格的上涨造成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