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大家好!我叫李俊英,来自西青区王稳庄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等腰三角形的特征),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三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设计,说课简述,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第十三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的内容有: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对称性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腰三角形》这一节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等腰三角形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促进我们对轴对称图形的探究,它的特殊性质将是后面的几何证明常用的理论依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
2、数学思考
(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实践、观察、猜想、归纳、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1)通过实践、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观察、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4、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2)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二、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教学方法得当,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收效。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初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要求学生自制等腰三角形的模型,并在教学中采取教具直观教学法和探究法,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运用旧知识的钥匙打开新知识的大门。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猜想、归纳等方法,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
动手实践,导入新课—>实验观察,总结归纳—>自主探究,形成理论—>巩固新知,拓广升华—>课堂反馈—>小结与作业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动手实践,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录像完成活动: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用剪刀剪下一角并展开,得到三角形,然后学生观察所得三角形的特点;然后观察等腰三角形图片,导入本节课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教师依次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角、顶角。
活动二:实验观察,总结归纳
再次观察剪下的三角形讨论问题: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将说出它的对称轴。
(2)再将等腰三角形标出各顶点,沿折痕对折,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完成下表: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3)学生动手画一个等腰三角形:(与教师共同分析完成)
步骤:先画出线段BC ,做BC 的垂直平分线l,在l 上任取一点A ,连接AB 、AC , △ABC 即为所求等腰三角形
(4)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A
B C
D
活动三:自主探究,形成理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论证明。尤其要讲解辅助线的添加方法,提高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数学符号表示:
在△ ABC 中,
∵AB=AC
∴∠B= ∠C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重合。
数学符号表示:
在△ ABC 中,
① ∵ AB=AC ∠ADB= ∠ ADC
∴BD=DC AD ⊥BC
② ∵ AB=AC BD=DC
∴ ∠ADB= ∠ ADC AD ⊥BC
③ ∵ AB=AC AD ⊥BC 于D
∴ BD=DC ∠ADB= ∠ ADC
活动四:巩固新知,拓广升华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例题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一:已知: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 的立柱AD ⊥BC ,屋椽
AB=AC ,求顶架上∠B, ∠C, ∠BAD, ∠CAD 的度数。
A
B C A
B C D
例二:已知:如图,△ABC 中, AB =AC ,点 D 在AD .
1、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2、求△ABC 各内角的度数.
活动五:课堂反馈
练习一:在△ABC 中,AB=AC ,则:
(1)若∠A=50°,则∠B= °,∠C= °
(2)若∠B=70°,则∠A= °,∠C= °
练习二:已知:AB =AC ,DB =DC,
问:AD 与BC 有什么关系?
猜想:AD 垂直平分BC.
活动六:小结与作业
小结: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适时进行强调,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总结知识;第二部分由学生谈学习本节的体会与感受。
作业:采取分组作业的形式,分为A 、B 、C 三个组,A 组基本知识与拓
展;B 组基础知识与考察;C 组简单题的巩固。
五、说课概述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使学生学会学习,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注A
B C
D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