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抗衰落
近代中国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灭种之灾,曾经有哪些苦难留在我们心中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复习课教案一、复习目标1、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2、区别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3、初步掌握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区别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难点:复习方法的指导三、教学方法:表格法四、教学准备:制作课件,练习设计五、教学过程:近代中国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灭种之灾,曾经有很多的苦难留在我们心中?面对这些苦难,我们选择抗争,还开始探索民族自强、救亡图存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志士仁人们做出了哪些探索?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考点27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 b ) 八下P68-73导引P29-30复习目标1、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2、区别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3、初步掌握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考点面对鸦片战争的失败,最早开始自救的是哪个阶级?掀起了什么运动?生答(略)板书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民族当自强—洋务运动(一)接下来就用接龙游戏复习洋务运动的部分内容。
哪组同学愿意挑战?准备好了,就请第一位同学举手。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口号(目的):“自强”、“求富”主要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变革领域:谁能说出洋务运动措施的具体内容?下面老师就用看图说事考考大家。
洋务运动内容之(军事)领域1、军事上: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积极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
洋务运动内容之(经济)领域2、经济上: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内容之(文化教育)领域3、文化教育上: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
洋务运动采取了三大措施,到底成效影响如何?洋务运动三十余载,是非成败一言难尽还是看看下面一场辩论中的对话。
下面是两位同学学完本课后的对话:甲同学:“我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它使中国成功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分段内容概括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分段内容概括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段落内容概括:第一段:中华民族的辉煌古代文明这一段主要介绍中华民族在古代的辉煌文明。
包括介绍中华民族在夏、商、周等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繁荣、科技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重点强调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如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价值、对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等重要科技的发明等。
第二段:列强入侵与国家危局这一段主要介绍中华民族在近代遭遇列强入侵和国家危局的历史。
包括介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指出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受到列强掠夺、国家疆土沦丧的深重打击。
重点指出这一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的痛苦和危机,以及对于民族复兴的迫切需求。
第三段:近代启蒙运动与思想觉醒这一段主要介绍中华民族在近代启蒙运动与思想觉醒中取得的重要成就。
包括介绍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学者、运动家,如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思想觉醒和倡导改革的精神风貌。
重点指出他们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贡献,以及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第四段: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段主要介绍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包括介绍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领导者孙中山的思想、革命目标和实践成果。
同时,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胜利,指出中华民族在这一革命斗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成功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重点强调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奋斗精神。
第五段: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这一段主要介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
包括介绍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全民抗战的浩大场面,指出中华民族在这一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取得的伟大胜利。
同时,介绍解放战争的发展和胜利,指出中华民族在这一战争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重点强调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的团结一致、英勇奋斗的精神。
第六段: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这一段主要介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包括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政策的实施和取得的成就。
第3章第4讲 扩频通信、抗衰落技术分析

图3-42 利用波束赋形技术实现SDMA
6.混合多址接入方式
在实际中通常是将CDMA与FDMA、 TDMA结合在一起来使用,如图3-43所示。
图3-43 混合多址接入方式示意图
3.3 抗衰落技术 3.1.1 分集
分集(Diversity)就是在独立的衰 落路径上发送相同的数据,由于独立路 径在同一时刻同时经历深衰落的概率很 小,因此经过适当的合并后,接收信号 的衰落程度就会被减小。
空间分集(Space Diversity) 空间分集在发端采用一副天线发射,而在接收端采用多副间隔 距离d≥λ /2(λ 为工作波长)的天线接收,以保证接收天线输出信 号的衰落特性是相互独立的。经相应的合并电路从中选出信号幅度较 大、信噪比最佳的一路,得到一个总的接收天线输出信号,从而降低 了信道衰落的影响,改善了传输的可靠性。该技术在FDMA、TDMA及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都有应用。
(2)CDMA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的特性
① 多址干扰 ② 远近效应 ③ 边缘问题 ④ CDMA系统接收的特点 ⑤ CDMA系统软容量的特点 ⑥ CDMA系统的小区呼吸Fra bibliotek应 ⑦ 软切换
图3-41 软容量示意图
当相邻小区的负荷不相同时,负荷重的小区降低发射 功率,使本小区边缘的用户切换到临近小区,从而实 现负载控制
采用分集技术便可在接收终端上大大降低深衰落的影响,从 而改善传输的可靠性。对于阴影衰落造成的宏观信号衰落可 使用宏观分集;对于多径传播造成微观衰落可使用微观分集。 宏分集(也叫多基站分集):为了消除阴影区域产生的 信号衰落,将多个基站设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方 向上同时和小区内的一个移动台进行通信。 微分集:在一个局部区域接收到无线信号在空间、角度、 频率、时间等方面呈现出独立性,因此对应的分集方法有 空间分集、极化分集、角度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和 分量分集等多种。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勤记、勤听、勤看、勤问、 勤记、勤听、勤看、勤问、勤讲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三个不同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 而非历史学科的专业课。 课,而非历史学科的专业课。学习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史纲要,必须牢牢掌握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根本 方法。 方法。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1、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举例:印度传统与中国传统之比较。 举例:印度传统与中国传统之比较。
身为中华儿女, 身为中华儿女,应不应继承中华民族重 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2、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 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 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 。
毛泽东:“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他指出,“ 毛泽东: 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他指出,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 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把握正确 的前进方向。 青年人不了解历史, 的前进方向。 “青年人不了解历史,我们要用 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W1H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学习哪些基本内容? 二、 学习哪些基本内容?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第3章第4讲 扩频通信、抗衰落技术

——空间分集的两种变化形式:极化分集和角度分集
59
频率分集(Frequency Diversity)
频率分集是将待发送的信息分别调制到频率不相关的载 波上发送,只要载频间隔大于相干带宽,则接收端所接 收到信号的衰落是相互独立的。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可采用信号载波频率跳变扩展频 谱技术来达到频率分集的目的。和空间分集相比,频 率分集的优点是减少了天线数目,缺点是要占用更多 的频谱资源,在发端需要多部发射机。
CDMA网络与GSM网络完全不同,由于不再把信道和用户分开考 虑,也就没有了传统的覆盖和容量之间的区别。一个小区的业务 量越大,小区面积就越小。因为在CDMA 网络中业务量增多就意 味着干扰的增大。这种小区面积动态变化的效应称为小区呼吸。 “小区呼吸”动态分配小区负荷,改善网络覆盖,增加系统容量
5.空分多址
2.CDMA系统地址码和扩频码的应用
主要可以分为3类: (1)用户地址码。 (2)信道地址码。 (3)小区地址码。
3 扩频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
(1).扩频处理增益
处理增益G定义为频谱扩展后的信号带 宽B2与频谱扩展前的信号带宽B1之比,即
B2 R2 T1 G B1 R1 T2
(4-23)
(3).频带利用率
频带利用率就是传输的数据率(bit/s) 与数字信号所占的频带(Hz)之比单位为 bit/s/Hz。
3.2.4 多址接入技术
1.多址接入技术简介
多址技术主要是解决如何使多用户共享系统无线资源的问题。 必须对不同移动台和基站发出的信号赋予不同的特征,使基 站能从众多移动台的信号中区分出哪一个移动台发出来的信 号,而各移动台又能识别出基站发出的信号中哪个是发给自 己的信号。
显分集
微分集
移动通信第2讲调制

MSK也是一类特殊形式的OQPSK,用半正弦脉冲取代 OQPSK的基带矩形脉冲
图
信号表达式: S (t ) cos ct ak t xk 2Tb
2PSK
Eb 4N0
Eb 2N0
2FSK
BER
-6 -7 -8 -9 -10 -11
2PSK
-12 0
1
1 P 3 5 6erfc9 10 2b 4 7 8 Eb/N0 (dB) 2
Eb 11 12 13 N0
14
移动通信中常用的调制技术
2.数字调制方法的分类
3. 基本调制方法原理及性能简要分析
2ASK、2FSK、2PSK和2DPSK调制原理波形如下图所示。
基带信号 1 0 1 1 0 0 1
2ASK
2FSK
2PSK
2DPSK
性能简要分析
欧式空间距离法 将二进制的已调信号矢量表达为二维欧式空间的距离,显 然距离越大,抗干扰性就越强。 2ASK 当基带信号为“0”时,不发送载波,记A0=0V; 当基带信号为“1”时,发送归一化载波,记A1=1V; 则可用下列图型表示
高斯滤波器满足以上要求
输入数据 预调制滤波器 FM 调制器 调制指数为0.5
不归零(NRZ)
图 2 - 11 GMSK信号的产生原理
1. 高斯低通滤波器
冲击响应为:
g(t) 1.0
h(t ) exp( a t )
2 2 2
BT = bb 0.7 0.4 0.3
2 Bb 1n 2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十一集:周王室衰落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十一集:周王室衰落周穆王是西周的第五位商王,经过数代的经营,西周王朝在周穆王时期达到了鼎盛,东到大海、北到辽宁,西到甘肃、南到江汉流域,都处在西周的控制之下,国家的各项礼仪制度已然定型,整个社会秩序稳定、国力强大,作为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周穆王四处征讨、巡游,肆意炫耀着王朝的武功与实力,然而王朝的危机正是在这强盛繁华之下渐渐生成,其起源显然与周穆王征讨西北部落戎狄有重要的关联。
在商周时期,中国西北地区,尤其在贺兰山这个地方也基本上是西戎,各个民族都在这繁衍生息过,他们最主要的一个生活的一个场景就是狩猎,在西方的戎部落与北方的狄部落一样都被西周王朝视为最落后的民族,在古文献的一些记载中,戎狄部落世代居住在周朝九州之外的荒远地区。
西周时期见诸史籍的蛮、夷、戎、狄诸族有不下数十种,这些中原地区的周边族群与华夏族群的关系简称为夷夏关系。
西周国力强大、威震四裔,许多周边族群臣服周朝,他们按照周王朝的规定需要定期向周王室上贡,然而,这种关系在周穆王时正面临着巨大的破坏,周穆王好大喜功,打算进一步控制戎狄,他以犬戎首领不按时朝见上贡为名征讨犬戎、炫耀兵威,这种事不仅引起戎狄部落的普通抵抗,也引起周朝内部有识之士的担忧。
结果破坏了周德,后来远方就不再来了,觉得他没有德了,这实际是周人一直宣传的一个德治思想,就认为周穆王的这种彰显武功的行为破坏了他们这种德治的思想。
周穆王死后,依次即位了是共王、懿王、孝王、夷王,他们被称为中期四王,中期四王仅能守成,然而,周穆王西征后,戎狄部落反而更加强大,反过来不断侵扰周朝,出现了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以为苦,更要命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外部祸患更具杀伤力的隐患正在不断加强,周朝的内部出现了危机。
通分封制和宗法制度,西周王朝建立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格局,依靠着地方诸侯的辅助,周王室实现了对一个领土广大的王朝的掌控,然而,西周分封制度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赋予诸侯高度自治权力,诸侯在诸侯国内有其独立的行政和军事权力,很容易发展自己的实力,诸侯实力的增强,一方面能够给西周王室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增强,它们的离心力也日益加强。
温铁军十次危机系列讲座-笔记

第一次危机:挑战权威在温铁军的第一次危机系列讲座中,他提到了挑战权威这一主题。
温铁军认为,在面对权威时,我们应该保持怀疑和质疑的态度,而不是盲目地接受。
他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不断地怀疑和审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这不仅是对权威的挑战,更是对自己思维能力的挑战。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需要更多地借鉴温铁军的这种批判性思维,不轻易相信表面的权威,而是要通过思考和探索,找到事物的本质。
第二次危机:伦理道德在第二次危机系列讲座中,温铁军探讨了伦理道德这一主题。
他认为,伦理道德是现代社会和职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他指出,一个人的伦理道德水平直接反映了其素质和品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伦理道德,尊重他人,恪守承诺,做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人。
温铁军的这一观点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伦理道德水平,希望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提升。
第三次危机:日常修养温铁军的第三次危机系列讲座着重强调了日常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决定了他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
温铁军教导我们要注重日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这一观点让我深感启发,我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修养,希望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第四次危机:社会责任在温铁军的第四次危机系列讲座中,他着重谈到了社会责任这一主题。
他认为,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我们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这一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开始思考自己在社会责任方面是否做得足够。
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能够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第五次危机:变革思维温铁军在第五次危机系列讲座中提到了变革思维这一主题。
他认为,人们应该拥有变革思维,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认知,勇于接受新事物,不断地变革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这一观点让我深感启发,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变革思维,希望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B.《南京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C.《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四、义和团运动
1、背景: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 教案频发,反洋教斗争,中外矛盾激化。
巨野教案
• 1897年11月1日夜,十多个手拿匕首,短刀的人, 闯进磨盘张庄教堂,杀死了德国神甫能方济和韩理 迦略。神甫薛田资仓惶逃往济宁,电告德国驻华大 使并转德国政府。
• 1897年11月13日,即教案发生后的第12天,德政 府派军舰多艘,强行占领胶州湾,迫使清政府签订 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惩办了山东 巡抚李秉衡近十名地方官;赔银20万两,并在巨野 、济宁、曹州等地建造教堂及传教士防护住所。
•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先。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球俱发蓝。
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真言。 折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思考:如何评价 “扶清灭洋”的 口号?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推动思想解放。 • 一定程度冲击旧官僚体制。 •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创办。 • 推动了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 推动了近代传媒的发展(时务报、国闻报) • 戒缠足、兴女学,社会生活进步。
• 一旦怯弱温和的中国人的热情被激发,也可能变成世 上最轻率的赌徒。
——罗素
图7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图8 五台山佛光寺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 山川形便,就是根据山川的分布、河流的走势,划分行 政区域界限,尽量避免同一个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山川河 流阻隔,行政区与自然区重合,有利于农业生产、抵御 自然灾害以及交通、经济交流、文化认同都有所裨益。
苦难辉煌讲稿

苦难辉煌教案第一张幻灯片:《苦难辉煌》讲述20世纪在世界东方,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
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
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
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叱诧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之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遗产,完整无损地留给了我们。
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
联系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活动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兴起等国际背景,从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建立红色政权、率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伟大壮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
对于加深人们对中国革命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激励党员干部牢记革命先驱的不朽功绩和崇高精神,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张幻灯片:开始动笔前,金一南将军整理资料就用了两三年的时间,研读500多本书,整理200多万字笔记。
为了能够对一次会议、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作出准确、客观的见解,金一南对影响中国政治走向的中国共产党、国民党、苏联和共产国际、日本军阀等政治力量,分别整理出长达30年的大事年表。
按照这张表,他对同一时期这几大力量作出的战略决策、指示和行动,进行反复的比较。
破冰第一集解说

第一集《走向开放》十年内乱和闭关自守,导致中国的经济接近崩溃的边缘,1978年为了迅速摆脱落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一批高层领导排除"左"的影响,大胆迈出国门考察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寻找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差距,这次破冰之旅对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带来深远影响,使改革开放成为举国上下的愿望和共识。
1979年深圳特区建立,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将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向纵深。
破冰一—中国如何迈出改革开放第一步记者:这里是上海外滩17号,上个世界30年代,美国的友邦保险公司就诞生在这里,当时的上海已经成了冒险家的乐园,1948年友邦保险等外国公司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撤离了上海,1978年,中国第一次主动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友邦保险的母公司再次回到了上海,回到了它当时的诞生地,外滩17号,如今上海重新成为了东方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走在外滩,黄浦江两岸像一轴画卷一样铺陈开来,展现出许多重要的历史节点,那么30年前中国是如何迈开开放的步伐?厚重的国门又是如何打开的呢?解说:1978年,无论是在中国的当代史上,还是在民间记忆里,都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转折点,这一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
1978年1月1日,当时著名的“两报一刊”联合发表元旦社论,题为《光明的中国》。
社论说: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我们的一些朋友和同志,也包括我们的敌人,都在密切注视着中国。
在失去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失去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以后,在粉碎了“四人帮”以后,中国会向何处去?1978年5月2日,一支特殊的中国代表团从北京首都机场破空起飞,这架飞机穿越亚欧大陆,飞向五个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和联邦德国,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向西欧资本主义国家首次正式派出的高层代表团,他们在长达36天的时间里,考察了欧洲五国的25个城市,80多个工厂、矿山、农场、港口码头、大学和科研单位。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精品课件

上层的改良——维新变法 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
运动为何失败?
维举行新太派大缺。乏当可此,靠排的者社、会忌基者、础挤,者也、没谤有者, 严盈街密塞的巷组,织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慈禧太后嗜权如命,通过“事后报告
——康广仁《致易一书》
制度”“事前请示制度“,仍牢牢掌 在变法的100多天时间里,光绪帝和康有为、
见洋字洋式而不怒者,惟洋钱而已”。这表明( )
A.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势力 B.义和团运动思想上的落后性 C.义和团具有强大的反帝爱国力量
B
D.中西方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
东南互保事件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 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 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 线策划,由上海道台余联沅出面,于光绪二十六 年(1900年)6月,与清朝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 南互保”协议,中东央南权督威抚式与微各,国地驻方沪势领力事扩商张定,,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 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慈禧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 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 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 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 称东南互保。
——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
下层的革命: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是清末民间武术团体与秘密教门的混合 组织,它形成于1899年,由大刀会、义和拳、 神拳和梅花拳等民间秘密结社互相组合、发展 而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基干力量。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 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 “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在文 化上他们通过教会深入中国城市和乡村进行侵 略活动,使民族危机愈加严重,最终爆发了义 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有多种多样的 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 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
05第五讲:分集接收和香农公式

二、随机噪声的分类
1 单频噪声: 单频噪声: 单频噪声是一种连续波的干扰(如外台信号), ),可 单频噪声是一种连续波的干扰(如外台信号),可 视为一个已调正弦波,但其幅度、 视为一个已调正弦波,但其幅度、频率或相位是事 先不能预知的。 先不能预知的。 主要特点是占有极窄的频带, 主要特点是占有极窄的频带,但在频率轴上的位置 可以实测。 可以实测。 单频噪声并不是在所有通信系统中都存在。 单频噪声并不是在所有通信系统中都存在。
[例3.9-1] 设某接收天线的等效电阻为 例 设某接收天线的等效电阻为400 ,接收机的 通频带为4kHz,环境温度为 通频带为 , ,试求该天线产生的 热噪声电压的有效值。 热噪声电压的有效值。 解:因为 等效噪声带宽 ,绝对温度为 为4kHz,则: , ,
3.9.2散弹噪声 散弹噪声
一、产生原因:真空电子管和半导体器件中电子发射 产生原因: 的不均匀性 二、散弹噪声的特点:服从高斯分布 散弹噪声的特点:
三、电阻中热噪声的两种表示方法: 电阻中热噪声的两种表示方法: (一)、无噪声电导 一、 和功率谱密度为 电源 并联 (二)、无噪声电阻和噪声电压源 二、
的噪声 的串联。 的串联。
四、电阻中热噪声的数字特征 的功率谱密度 1. 关系是: 关系是: 和 的功率谱密度 的
2.噪声电流源及电压源的均方根值 : 噪声电流源及电压源的均方根值 若电路的频率范围B为赫,则噪声电流源实际提供的 若电路的频率范围 为赫, 为赫 噪声功率为 ,而噪声电压源实际提供的噪声功 率为 噪声电流源 噪声电压源 的均方根值: 的均方根值 的均方根值: 的均方根值
• 最大比值合并的性能最好,选择式合并的性能最差。 最大比值合并的性能最好,选择式合并的性能最差。 • 当N较大时, 等增益合并的合并增益接近于最大比值 较大时, 较大时 合并的合并增益
中国以前的衰败演讲稿

中国以前的衰败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
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一切探
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演讲人:xx
20xx年x月x日。
教学设计1:(陈述型)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材分析】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统编新教材,由专题史体例回归通史体例,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务实求真。
同时在历史教学功能定位、学生的培养目标、教材内容的编写等方面呈现出新变化、新体系、新内容,必然对教师教学提出新要求。
如何解决新的教学情境中面临的新问题,是每位中学历史教师无可回避的新挑战。
通史体例必然要求教师从更广阔的视角把握历史进程,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明确阶段性的特征,然后再具体到历史史实中。
本单元的内容,讲述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十八课《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主要内容是甲午战败,日本从《马关条约》中获取了大量利权,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内部展开了不同的方式来挽救民族危亡。
一种是以精英集团内部的激进派为代表,展开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但最终被当权的守旧势力镇压;一种是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提出,带有明显的指向性,却失败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再次联合。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东南互保”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使其面对困局,开始“新政”。
【课程标准】通过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史实,认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以及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认识八国联军侵华等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难点】1、义和团运动2、东南互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农民阶级也组织起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下面我们来详细学习这部分内容。
师:展示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一、戊戌维新运动师:出示图片师:简介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康有为、梁启超联合一千三百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
课件6: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评价
性质 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 起的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意义 ①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败因 ①守旧势力强大 ②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③没有严密的组织 ④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道路行不通
——引自1900年10月22日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 ——《辛丑条约》的签订
签订 1901年9月,清政府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荷、比3国(共11国)
内容
项目
主要内容
主要危害
惩办
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 大臣百余人
清政府受制于列强,变成洋人的朝廷
赔款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年息4厘 ,本息共计约9.82亿两
内容: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 维新”
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9月21日,慈禧太后 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 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 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于 北京菜市口,这就是“戊戌六君子”)
▲ 康有为、梁启超的合照
史料阅读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 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 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 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 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 业已照允。仍电饬(chì)该全权大臣 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上谕》,故宫博物院明 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
C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Fra bibliotek谢谢观看!
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艰难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
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苦难与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些事件可能还不太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感受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专业术语和历史人物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艰难事件,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中所描述的中国近代史上的艰难事件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某些专业术语和历史人物的解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教育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引导,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相关事件,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基本知识,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规定(在华洋人)上海 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 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 省督抚保护。
它标志着在封建帝国内具有近代政 治意识的官员第一次在国家政治事 务中显示出鲜明的独立性和抗争性。
3.评价:P103
义和团对清政府和西方的事物态度如何?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大清来练拳。爱国 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反帝 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盲目排外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法哭连连。 ——义和团揭帖
(1)反帝爱国思想,盲目排外思想和行为 (2)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3)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瓜 分一事,实为下策”。
列强侵华的实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
——破坏性和建设性
清政府重拾改良手段 革命党高举反清义旗
失败
借口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间 侵华战争条约
影响
侵华方式
政治 经济 军事
18401842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程度加深
-
商品
输出
军事 侵略
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间 侵华战争条约
影响
侵华方式
政治 经济 军事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
1894- 《马关条约》 程度大大 中国 资本 军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衰落有什么影响?
衰落影响之一:接收电平降低,无法保证正 常通信。 衰落影响之二:接收波形畸变,产生严重的 误码。 衰落影响之三:传播延时变化,破坏与时延 有关的同步。 衰落影响之四:在快衰落情况下,由于电平 变化迅速,影响某些跟踪过程。 所以,对抗衰落是无线通信必需认真解决的 问题。
第九讲
无线通信的抗衰落技术
内容提要
概述 非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对抗技术 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对抗技术
均衡技术 分集技术 瑞克技术
联合编码技术
概述
什么叫衰落?
在无线通信的信道传输过程中,由于大 气及地面的影响而发生传播损耗及传播 延时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叫做衰落。 衰落根据其频率特性可以分为二类:非 频率选择性衰落(又称平衰落)和频率 选择性衰落。 衰落根据其时间特性可以分为二类:快 衰落和慢衰落。
衰落储备法
令平均接收电平和门限接收电平之比值为: R=Pr,平均/Pr0 就有: 2
R
G A Pt
Eb F kT0 f b L2 A LS ,平均 N0
称R为衰落储备。 对抗非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主要方法是衰落储备法,即通过选 择足够的衰落储备来保证接收电平降低到门限以下(这种事 件可以称为中断)的概率小于某个值。
分集方式
采用什么途径接收分集信号? 空间分集:不同天线的接收信号相互独立; 极化分集: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的信号相互独立; 频率分集:不同频率的接收信号相互独立; 时间分集:不同时间的接收信号相互独立。
合并方式
从分集信号中以什么方式作为输出? 选择式合并:选择最好的支路作为输出,其它支 路丢弃。 最大增益合并:调整各个支路主径的相位,使之 同相,然后进行等增益相加。 最小色散合并:调整各个支路次径的相位及幅度, 使之反相抵销。 最大比合并:调整各个支路的相位,使之同相, 然后按照各个支路的信噪比数值进行加权相加。
传播统计
注意:LS是一个随机变量,存在平均传播损耗LS,平均及传播损 耗大于某个值的概率P(LSa)。 如果信道没有衰落,传播损耗取平均传播损耗,就有:
Pr ,平均
2 GA Pt 2 LA Ls ,平均
令:Pr,平均=Pro,即平均接收电平等于门限接收电平,无线 通信系统就能正常工作。 实际无线传播信道是有衰落的,因此在没有衰落时的平均接 收电平必需大于门限接收电平,才能保证可靠通信。
分集举例
S1(t) 相加 S2(t) 相位 幅度 检测
空间分集及其合并
分集后的接收信号
S1(t)
S2(t)
控制
最大增益合并
最小色散合并
瑞克技术
一种时间分集:瑞克接收
• 对时间上扩散的信号进行分集,尽可能多 的获取信号能量。 • 对多径信号进行分离,根据信道估计的结 果来进行多径信号合并。 • 对于CDMA系统,当多径延时大于一个码 片时,多径信号可以看成是不相关的。
如何对抗衰落?
减少通信距离;增加发送功率;调整 天线高度;选择合适路由; 在移动通信中采用微蜂窝、直放站; 采用分集技术、均衡技术、瑞克技术、 纠错技术等。
非频率选择性衰落的 对抗技术
对抗原理
非频率选择性衰落主要体现为接收电平的降 低。 统计特性:平均接收电平及接收电平降低到 某个门限值以下的概率。 抗衰落的原理:衰落储备法。
衰落储备法(续)
接收电平比平均接收电平下降Fd(dB)的概率(或称为中断 概率)为:
U中断 A f d 10
m n
Fd /10
其中A为和地形、气候有关的系数,m为频率因子,n为距离因 子。若选择衰落储备量RFd,就可以保证通信中断率的要求。 衰落储备的实现方法:增加发送功率、提高天线增益、减少 通信距离、降低噪声系数及对归一化信噪比的要求等。
瑞克接收的基本原理-多径
• 传输环境时变: 频率、相位、时间的变化
时延扩展
t0 t1 t1 t1
t0
t2
t2
t2
频率扩展
t0
t3
t3
t3
瑞克接收机原理
接收机框图
相关1 a1
a2
相关2
+
CDMA 多径信号相关M来自积分 判决判决输出
aM
瑞克接收机工作过程
假设接收信号中可以分离出M个不同延时的多径 分量,每个分量用不同的相关器进行相关运算。 相关器1和支路1同步,相关器2和支路2同步, 等等,这样不同相关器就可以检测出各个支路的 CDMA信号能量。 对各个相关器的输出进行加权,然后相加,就得 到发送信号的最大可能的能量输出,对此输出进 行判决再生,就可以恢复出数字信息。 加权系数可以根据不同的准则,如:最大功率准 则、最大信噪比准则,等。
另一种时间分集:交织技术
原理:在无线通信中由于发生深衰落或遇到突发 干扰,误码的分布就不是平稳、纯随机的,而是 存在随机误码和突发误码。采用交织可以减少突 发误码的影响。 交织不增加额外开销。 交织可以保护信源编码中的特殊比特。 交织与纠错编码同时使用,进一步提高传输质量。 交织器二种类型:分组交织、卷积交织。 交织器会引入时延(对语音不能超过40ms)。
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主要方法: -分集技术; -瑞克技术; -均衡技术; -纠错技术。
分集技术
分集原理
原理:利用无线传播环境中来自不同途径 的多径信号的统计独立性进行合并,从而 实现分集。 首先要找出来自不同途径的多径信号,这 些途径可以是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极化、 不同的频率、不同的时间。 其次要以某种方法进行合并。 应该指出:分集技术不仅能改善频率选择 性衰落,同时也能改善非频率选择性衰落。
频率选择性衰落的 对抗技术
对抗原理
频率选择性衰落主要是由于多径效应引 起的。 多径效应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在信道传 递函数中引入一个非理想的Hc(f),破坏 奈奎斯特准则和匹配滤波准则,从而产 生码间串扰,使有效的Eb/No恶化。 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就是要消除非理想 Hc(f)的影响。
对抗原理(续)
无线传播方程
门限接收电平
Eb Pr 0 F kT0 f b N0
其中:Eb/N0为归一化门限信噪比的实际值,F为接收机噪声系 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T0为绝对温度,fb为传输比特率。 接收电平
2 GA Pr Pt 2 LA Ls
其中:Pt为发送功率,GA为收发天线增益,LA为收发天馈系统 的损耗,LS为传播路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