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项目一览表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览表

21项
总计
151项
182项
9项
10项
3
眼科
点眼法、滴眼法、涂眼法、浸眼法、洗眼法、熏眼法、敷眼法、针刺、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局部按摩、中药封包治疗、穴位注射、雾化吸入、眼部注射
15项
16项
4
耳鼻咽喉科
清创、吹药、中药滴剂、中药灌洗、中药含漱、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药雾化吸入、放血疗法、中药外敷、耳穴埋籽、烙治、割治、啄治、按摩导引、针刺、艾条灸
17项
17项
5
骨伤科
普通针刺、外固定、外固定调整术、牵引、穴位注射、拔罐、耳穴埋籽、艾条灸
6项
8项
6
肛肠科
针刺、艾条灸、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拔罐、耳穴埋籽
10项
13项
7
针灸科
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头皮针、拔罐、电针、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湿热敷、中药熏蒸、中药奄包、小针刀
18项
20项
14
感染性
疾病科
针刺、艾灸、拔罐、穴位贴敷、刮痧、穴位注射、雾化吸入、耳穴埋籽
7项
8项
15康复科ຫໍສະໝຸດ 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头皮针、拔罐、电针、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湿热敷、中药熏蒸、中药奄包、小针刀、推拿、中药内服、微波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超短波治疗、练功、刮痧、耳穴埋籽、康复养生
3灌肠耳穴埋籽中药熏洗足浴5项8项10脾胃病科中药外敷中药灌肠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拔罐中药熏洗足浴穴位按摩刮痧7项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一览表11心血管病科针刺艾灸拔罐中药灌肠耳穴埋籽穴位按摩养生保健5项7项12老年病科中药外敷中药灌肠针刺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拔罐穴位注射刮痧穴位按摩8项10项13外科贴敷切开引流药捻扩创结扎垫棉中药熏洗灌注灌肠涂擦针刺艾灸耳穴埋籽穴位贴敷外用中药临方调配拔罐雾化吸入穴位注射刮痧18项20项14感染性疾病科针刺艾灸拔罐穴位贴敷刮痧穴位注射雾化吸入耳穴埋籽7项8项15康复科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头皮针拔罐电针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湿热敷中药熏蒸中药奄包小针刀推拿中药内服微波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超短波治疗练功刮痧耳穴埋籽康复养生18项21项总计151项182项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目录技巧1 耳针法1技巧2 艾条灸5技巧3 拔罐法8技巧4 穴位按摩法11技巧5 刮痧法14技巧6 湿敷法17技巧7 涂药法19技巧8 熏洗法22技巧1 耳针法耳针是采取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响点,经由过程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标的一种操纵办法.1 评估1.1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及既往史.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形.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怀胎.1.4对痛苦悲伤的耐受程度.1.5心理状态.2 目标遵守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类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经由过程其疏浚经络,调剂脏腑气血功效,促进机体的阴阳均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标.3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妊妇禁用.4 告诉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5 物品预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子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纵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查对医嘱.6.2遵守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6.3体位合理舒适,严厉消毒,消毒规模视耳廓大小而定.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6.5为使局部达到中断刺激,临床多采取菜子.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时代,嘱患者用手准时按压,进行榨取刺激,以增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少焉,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沾染. 6.7操纵完毕,安插舒适体位,整顿床单位. 6.8清算用物,做好记载并签名. 7 护理及留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时代,患者觉得局部热.麻.胀.痛或感到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亲密不雅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形.7.2履行无菌操纵,预防沾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实时处理.7.3应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运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烧感到时,嘱患者恰当运动患部,并合营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进步疗效.科室姓名主考签名:检讨时光:年代日技巧2 艾条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参加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概况熏烤的一种技巧操纵.1 评估 1.1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及既往史.1.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形.1.3对痛苦悲伤的耐受程度.1.4心理状态. 2目标2.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类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2.2经由过程应用温通经络.折衷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标.3 禁忌证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3.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烧者,不宜施灸.3.2颜面部.大血管处.妊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4 告诉4.1治疗进程中局部皮肤可能消失烫伤等情形.4.2艾绒点燃后可消失较淡的中药燃烧气息.4.3治疗进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到,应立刻停滞治疗.4.4治疗进程中局部皮肤可能消失水疱.5 物品预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须要时备浴巾.屏风等.6 操纵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查对医嘱.6.2取合理体位,吐露施灸部位,留意保暖.6.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4遵医嘱在施灸进程中,随时讯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剂距离,防止烧伤.不雅察病情变更及有无不适.6.5施灸中应实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6.6施灸完毕,立刻将艾条拔出小口瓶,熄灭艾火.6.7干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顿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6.8清算用物,做好记载并签名.7 护理及留意事项7.1采取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销毁衣物.7.2施灸后局部皮肤消失微红炽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消失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接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打针器抽去疱内液体,笼罩消毒纱布,保持湿润,防止沾染.艾条灸法操纵流程图艾条灸法操纵评分尺度科室姓名注:1.艾条灸办法经常应用者有平和灸.雀啄灸.盘旋灸三种.2.如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主考签名:检讨时光:年代日技巧3 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对象,应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标的一种技巧操纵.1 评估1.1 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及既往史.1.2 患者体质及实行拔罐处的皮肤情形.1.3 心理状态.2 目标2.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3 禁忌证3.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3.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3 妊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4 告诉4.1 治疗进程中局部可能消失水疱.4.2 因为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感化,局部皮肤会消失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天然消掉.4.3 治疗进程中局部可能消失水疱或烫伤.5 物品预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6 操纵程序6.1 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查对医嘱.6.2 取合理体位,吐露拔罐部位,留意保暖.6.3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6.4 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迁移转变,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敏捷叩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固后方可分开,防止火罐脱落,合时留罐.6.5 拔罐进程中要随时不雅察火罐吸附情形和皮肤色彩.6.6 操纵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顿床单位,安插舒适体位.6.7 清算用物,做好记载并签名.7 护理及留意事项7.1 拔罐时应采纳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服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7.2 操纵前必定要检讨罐口四周是否滑腻,有无裂缝.7.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7.4 应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7.5 起罐后,如局部消失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接收.7.6 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打针器吸出液体,笼罩消毒敷料.拔火罐法操纵流程图拔火罐法操纵评分尺度科室姓名注:消失烫伤,或衣服被烧坏者,扣20分.技巧4 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是在中医根本理论指点下,应用手段感化于人体穴位.经由过程局部刺激,可疏浚经络,调念头体抗病才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标的一种技巧操纵. 1 评估1.2 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形. 1.3 心理状态. 2 目标 2.1 缓解各类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2 经由过程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标. 3 禁忌证 各类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妊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制止按摩. 4 告诉 按摩时局部消失酸胀的感到. 5 物品预备 治疗巾. 6 操纵程序 6.1 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6.2 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6.3 安插合理体位,须要时协助松开衣着,留意保暖. 6.4 依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纪及耐受性,选用合适的手段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6.5 操纵进程中不雅察患者敌手段的反响,如有不适,应实时调剂手段或停滞操纵,以防产生不测. 6.6 操纵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插舒适卧位,做好记载并签字. 7 护理及留意事项 7.1 操纵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毁伤患者皮肤. 7.2 操纵时用力要平均.严厉.持久,禁用暴力.穴位按摩法操纵流程图 穴位按摩法操纵评分尺度科室姓名主考签名:检讨时光:年代日技巧5 刮痧法刮痧法是应用边沿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必定部位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消失瘀斑,从而达到疏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标的一种技巧操纵.1 评估1.1 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及既往史.1.2 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情形.1.3 对痛苦悲伤的耐受程度.1.4 心理状态.2 目标2.1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吐逆.腹痛腹泻等症状.2.2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晓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标.3 禁忌证体形过于瘦削.有出血偏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4 告诉4.1 刮痧部位消失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掉.4.2 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痛苦悲伤.炽热的感到.5 物品预备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须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6 操纵程序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查对医嘱.6.2 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吐露刮痧部位,留意保暖.6.3 遵医嘱肯定刮痧部位.6.4 检讨刮具边沿是否滑腻.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6.5 刮治进程中,用力平均,蘸湿刮具在肯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偏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痧点为宜.6.6 讯问患者有无不适,不雅察病情及局部皮肤色彩变更,调节手段力度.6.7 刮痧完毕,干净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顿舒适卧位.6.8 清算用物,做好记载并签字.7 护理及留意事项7.1 保持空气新颖,以防复感风寒而加宿疾情.7.2 操纵顶用力要平均,勿毁伤皮肤.7.3 刮痧进程中要随时不雅察病情变更,发明平常,立刻停刮,陈述医师,合营处理.7.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感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7.5 应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刮痧法操纵流程图刮痧法操纵评分尺度科室姓名注:刮破皮肤,扣20分.主考签名:检讨时光:年代日技巧6 湿敷法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标的一种外治办法.1 评估1.1 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1.2 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形.1.3 心理状态.2 目标减轻局部肿胀.痛苦悲伤.瘙痒等症状.3 禁忌证疮疡脓肿敏捷集中者不宜湿敷.4 告诉留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5 物品预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6 操纵程序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查对医嘱.6.2 取合理体位,吐露湿敷部位,留意保暖.6.3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合适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6.4 准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潮湿及温度.6.5 操纵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顿床单位.6.6 整顿用物,做好记载.7 护理及留意事项7.1 操纵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留意保暖,防止受凉.7.2 留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沾染.7.3 治疗进程中不雅察局部皮肤反响,如消失惨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刻停滞治疗,陈述医师,合营处理.湿敷法操纵评分尺度科室姓名主考签名:检讨时光:年代日技巧7 涂药法涂药法是将各类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办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1 评估1.1 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1.2 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形.1.3 对痛苦悲伤的耐受程度.1.4 心理状态.2 目标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后果.3 告诉局部涂药后可消失药物色彩.油渍等污染衣物.4 物品预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5 禁忌证婴幼儿颜面部禁用.6 操纵程序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查对医嘱.6.2 依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吐露涂药部位,留意保暖,须要时屏风遮挡.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6.3 干净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平均地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合适,涂药厚薄平均.6.4 须要时用纱布笼罩,胶布固定.6.5 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插舒适体位,整顿床单位.6.6 清算物品,做好记载并签字.7 护理及留意事项7.1 涂药前需干净局部皮肤.7.2 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7.3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7.4 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7.5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7.6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成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7.7 涂药后不雅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滞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涂药法操纵流程图涂药法操纵评分尺度科室姓名主考签名:检讨时光:年代日技巧8 熏洗法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标的一种外治办法.1 评估1.1 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1.2 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形.1.3 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形.1.4 心理状态.2 目标2.1 缓解患者的关节痛苦悲伤.肿胀.屈伸晦气.皮肤瘙痒等症状.2.2 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腐烂等症状.2.3 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2.4 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3 禁忌证月经期.妊妇禁用坐浴.4 告诉留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5 物品预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依据熏洗部位的不合,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须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6 操纵程序6.1 遵医嘱配制药液.6.2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6.3 依据熏洗部位安插患者体位,吐露熏洗部位,须要时用屏风遮挡,留意保暖.6.4 熏洗进程中,不雅察患者的反响,懂得其心理和心理感触感染.若觉得不适,应立刻停滞,协助患者卧床歇息.6.5 熏洗完毕,干净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顿舒适卧位.6.6 清算用物,做好记载并签字.7 护理及留意事项7.1 冬季留意保暖,吐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7.2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合适,以防烫伤.7.3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巧操纵进行.7.4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改换消毒敷料.7.5 所用物品需干净消毒,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防止交叉沾染.窗体底端熏洗法操纵评分尺度科室姓名主考签名:考察时光:年代日。
中医操作(18项)科室

中医操作项目
负责科室
1.刮痧技术
ICU
2.拔罐技术
外二科
16.耳穴贴压技术
眼耳鼻喉科
17.经穴推拿技术
儿科
18.中药灌肠技术
妇科
骨二科
3.麦粒灸技术
肾病/风湿病科
4.隔物灸技术
肺病科
5.悬灸技术
心病科
6.蜡疗技术
脾胃病科
7.穴位敷贴疗法
内分泌科
8.中药泡洗技术
皮肤科
9.中药冷敷技术
骨一科
10.中药湿热敷技
12.中药熏蒸技术
脑病/针灸科
13.中药热熨敷技术
骨三科
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
外三科
15.穴位注射技术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汇总

镇江市中医院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汇总一、妇科:中药灌肠、中药熏洗、中药熏蒸、针灸、推拿、火罐、耳穴、中药外敷、艾灸、局部用药等10项。
二、儿科:雾化吸入、针灸、推拿、拔罐、穴位敷贴、耳压、熏洗、外敷、中药灌肠、刮痧等10项三、皮肤科:至少应开展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湿敷、清创、药膜、穴位贴敷、面膜、拔罐、针灸、熏洗、钩活术、蜂疗、火针、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放血、薰药、鲜药外治、临方调配等。
四、眼科:点眼法、浸眼法、洗眼法、熏眼法、敷眼法、眼部注射法,拔罐法、饲鼻法、发泡法、药枕法、摩顶法、穴位注射、针刺疗法、耳压、穴位敷贴(冬病夏治)联合针灸科开展、刮洗法等15种。
五、耳鼻咽喉科:至少应开展17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清创、吹药、中药滴剂、中药灌洗、中药含漱、中药离子导入、中药外敷、中药雾化吸入、针灸、放血、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压、烙治、割治、啄治、按摩导引、钩活术、平衡针、穴位埋线、浅针、火针、蜂疗、雷火灸等。
六、肿瘤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内服、外治、注射,针灸,穴位埋线,康复养生等。
七、骨伤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及外固定、牵引、手法、中药、功能康复、针刀、铍针、带刃针、钩活术、松解疏通术、理疗等。
八、肛肠科: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针灸、热敏灸、结扎、切开、挂线、枯痔、药物注射、挑治等12项。
九、针灸科:至少应开展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法(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耳针、头皮针、腕踝针、拔火罐法(包括留罐、闪罐、走罐等),及电针、腧穴药物贴敷、腧穴药物注射、平衡针、腹针、芒针、火针、浅针、皮内针、金针、铍针、针刀、微针疗法、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蜂疗、割治等。
十、推拿科:至少应开展7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推拿手法、膏摩、中药、穴位敷贴、湿热敷、理疗、练功、中药熏洗、拔罐、针灸、刮痧、穴位注射、浮针、浅针、穴位埋线、铍针、滞针、锋钩针、针刀等。
中医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

中医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
中医护理是传统医学技术的一种,注重平衡身体的能量和促进自愈能力。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中医护理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和新项目,以下是一些介绍:
1. 中草药疗法: 中医一直以来都注重使用草药治疗疾病,中草药疗法是其中的核心。
新的中草药疗法不断研发,如中草药提取物、中草药注射剂、中草药粉末等,通过现代技术加工提取草药有效成分,并应用于治疗。
2. 针灸: 针灸是中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在新的针灸技术中,出现了电针灸、激光针灸、耳针、针灸膏等,并且对特定疾病和症状有更加精确的针灸点位。
3. 中医推拿: 中医推拿是一种手法疗法,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式来调理身体。
新的中医推拿技术包括了脉反射推拿、经络推拿、足底按摩等,可以更加准确地刺激身体的穴位和经络,达到调理和治疗的效果。
4. 中医经络检测仪: 这是一种通过电子设备来检测身体经络的仪器。
经络是中医中所说的人体能量通道,通过经络检测仪可以准确检测经络的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5. 中医养生: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强调养生和保健。
新的中医养生项目包括了中草药汤剂、中医按摩、气功养生等,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总的来说,中医护理新技术和新项目不断涌现,不仅丰富了中医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也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中医护理的理念和方式。
它们的出现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并为更多人的健康带来福祉。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目录(一)技术1 耳针法1技术2 艾条灸5技术3 拔罐法8技术4 穴位按摩法11技术5 刮痧法14技术6 湿敷法17技术7 涂药法19技术8 熏洗法22技术1 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 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中医特色护理项目

科室
项目
功效和用途
内科
中药泡脚
辅助治疗风寒湿痹及糖尿病足
穴位贴敷
辅助治疗心悸及咳喘
中药灌肠
通里攻下,理气祛瘀;治疗便秘和肠梗阻
外科
中药保留灌肠
通里攻下,理气祛瘀;治疗肠梗阻和急性胰腺炎
中药湿敷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辅助治疗软组织肿胀疼痛
穴位按摩
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用于腹胀、腹胀、便秘、排尿困难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骨科
中药湿敷
活血逐瘀汤: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辅助治疗关节炎、骨关节病、四肢损伤。
连筋接骨汤:续筋接骨,舒筋通络,辅助治疗早期、中期骨折,肌腱损伤。
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按摩
活血化瘀,用于防止压疮的发生
肛肠科
中药熏洗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拔毒祛腐;用于肛肠疾患的辅助治疗。
穴位按摩
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用于腹胀、腹泻、便秘、排尿困难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中医医疗技术项目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中医医疗技术项目中医医疗技术目录一、针刺疗法技术目录(27种)1.毫针技术 2.头针技术3.耳针技术4.腹针技术5.眼针技术 6.手针技术 7. 腕踝针技术8.三棱针技术9.皮内针技术10.火针技术11.皮肤针(梅花针)12.芒针技术13.鍉针技术14.穴位注射疗法15.埋线疗法16.平衡针技术17.醒脑开窍技术18.靳三针疗技术19.贺氏三通技术20.子午流注技术21.灵龟八法技术22.飞腾八法技术23.电针技术24. 针刺麻醉技术25. 鼻针技术 26. 口唇针技术27. 浮针技术二、灸类疗法技术目录(7种)1. 直接灸技术2. 隔物灸技术3. 悬灸技术4. 天灸技术5.温针灸技术6.热敏灸技术7.雷火灸技术三、刮痧疗法技术目录(3种)1.刮痧技术 2. 撮痧技术 3. 放痧技术四、拔罐疗法技术目录(7种)1. 留罐技术2.闪罐技术3.走罐技术 4. 针罐技术5.刺络拔罐技术6.药物拔罐技术 7.刮痧拔罐技术五、中医微创类技术目录(8种)1.针刀技术 2.带刃针技术 3.刃针技术 4.水针刀技术5.钩针技术 6.长圆针技术 7.铍针技术 8.拨针技术六、推拿类疗法技术目录(9种)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2.脏腑推拿技术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4.关节调整推拿技术5.经穴推拿技术6.导引技术7.小儿推拿技术8. 器物辅助推拿技术9.耳鼻喉擒拿技术七、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目录(8种)1.穴位敷贴技术2.中药熨敷技术3.冷敷技术 4. 湿敷技术5.熏蒸技术6.泡洗技术 7.淋洗技术8.中药灌洗肠技术八、骨伤类疗法技术目录(8种)1.理筋技术2.复位技术3.正骨技术4.夹板固定技术5.石膏固定技术6.支架固定技术7.牵引技术8.练功康复技术九、肛肠类技术分类(5种)1.枯痔技术2.痔结扎技术3.挂线技术4.中药托管技术5.注射固脱技术十、其他类技术目录(14种)1.砭石治疗技术2.蜂针治疗技术3.中药点蚀技术4.经穴电疗技术5.经穴超声治疗技术6.经穴磁疗技术7.经穴光疗技术 8. 揉抓排乳技术9. 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技术10. 脐疗技术11. 药线(捻)引流技术12. 烙法技术 13.啄法技术共96种科2011(2012)年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统计报表请门诊科室妇科、针灸科、推拿科、骨科、儿科、骨科等将2011年度及2012年报表报到创甲办。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版

开展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目录1、艾灸——灸架灸的中医疗法操作2、中药灌肠的中医疗法操作3、热奄包的中医疗法操作4、穴位注射的中医疗法操作5、穴位贴敷的中医疗法操作6、耳穴压籽7、涂药法艾灸——灸架灸的中医疗法操作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
包括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
(一)评估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如胃脘痛、腹泻及风寒湿痹)。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症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灸盒、艾柱、姜片(厚0.3㎝)、打火机、弯盘、镊子、小口瓶、快速手消剂等。
(六)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做好评估。
2.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3.根据施灸部位协助患者安排舒适体位,冬季注意保暖。
4.根据医嘱选择施灸穴位,将鲜生姜片置于选择施灸穴位或部位上。
5.点燃艾炷放入艾灸盒内,放在施灸部位上。
6.施灸过程中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7.灸毕,取下艾盒及艾条、姜片,查看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
告知注意事项。
8.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七)注意事项1.多部位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时体位要平,注意弹去艾灰,防止艾柱倒伏或艾灰脱落致皮肤烧伤或烧坏衣被。
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瓶,防止复燃致火灾。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疗法

目录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疗法一、耳穴埋籽 (2)二、中药足浴 (3)三、中药化腐清创 (4)四、中药涂擦 (5)五、艾灸 (6)六、中药雾化吸入 (7)七、中药外敷 (8)八、穴位注射 (9)九、中药保留灌肠 (10)十、拔罐 (11)十一、经络导平 (12)十二、中药坐浴 (13)十三、经皮给药治疗 (14)十四、脑病生理治疗仪 (15)十五、关节功能恢复器 (16)十六、中药熏洗 (17)十七、振动排痰 (18)十八、气压泵治疗仪 (19)十九、神灯 (20)二十、短波治疗 (21)二十一、新生儿抚触 (21)二十二、刮痧法 (22)二十三、中药离子导入 (23)二十四、穴位按摩 (25)二十五、药熨 (26)二十六、中药湿敷 (27)二十七、捏脊 (28)二十八、雷火灸 (29)一、耳穴埋籽耳穴埋籽:选用质硬而光滑的小粒药物种子或者药丸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行气理气,通经活络的目的。
主要适应症:各种外感时邪、内伤所致疾病,如各种痛证、痹症、失眠、眩晕症、心悸,哮喘、月经不调等。
操作流程:目的(5分)选用质硬而光滑的小粒药物种子或者药丸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行气理气,通经活络,防治疾病的目的。
评估(10分)1.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病情、既往史、主证、发病部位、相关因素、治疗及合作程度。
2.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
3.耳廓皮肤情况:有无皮肤破溃、炎症、肿胀。
准备(5分)1.护士:洗手、戴口罩。
2.病人:取侧卧位或坐位。
3.用物:治疗盘、75%酒精、棉签、镊子、王不留行籽(或菜籽)、胶布、剪刀、弯盘、探棒流程(60分)1.核对床号、姓名。
2.暴露患者耳廓。
3.定穴,寻找敏感点:根据症状、辨证选穴。
术者一手持耳廓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
4.用75%酒精棉签消毒耳廓皮肤。
5.埋籽: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或菜籽),将其粘于7㎜×7㎜胶布中间,贴于选定的穴位上。
中医诊疗技术及特色疗法清单文档

康复科中医诊疗技术及特色疗法清单
1、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手法治疗
2、大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手法治疗
3、牵引疗法
4、中药熏洗治疗
5中药蒸汽浴治疗
6中药塌渍治疗
7、关节错缝术
8、普通针刺
9、温针
10、手指点穴
11、梅花针
12、针刺运动疗法
13、电针
14、穴位注射
15、拔罐疗法
16、落枕推拿治疗
17、颈椎病推拿治疗
18、肩周炎推拿治疗
19、网球肘推拿治疗
20、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
21、腰椎间盘脱出推拿治疗
2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推拿治疗
23、其他推拿治疗
24、小针刀治疗
25、穴位埋线治疗
26、中药外敷治疗
27、三氧疗法
28、射频治疗
. .。
中医技术操作项目及专病护理常规

中医技术操作项目一、小茴香热敷目的:小茴香热敷腹部促进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
方法:取小茴香300g,炒热,用布袋包裹,温度以使患者局部无灼痛感为度,将药袋放在患者上腹部(中脘)、脐部(神阙穴,天枢)进行热敷。
药袋紧贴患者皮肤,术后6 h即开始,2次/d,30 min/次。
肠鸣提前4小时(18—22),肛门排气提前6小时(33—39)。
优点:小茴香热敷腹部操作简单,方便易行,能促进肠蠕动,无副作用,无禁忌证,无插管的痛苦,是患者愿意接受的一种护理新方法。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肠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手术后腹胀是因为手术本身的创伤,多为元气大伤,气血双亏,致气不能推动肠蠕动所致。
小茴香,性温,味辛,有祛寒止痛,理气和胃作用。
上腹的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有健脾胃,助消化,补中气,安神对胃肠功能有调整作用,刺激之可促进胃肠功能运动。
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天枢位于脐旁2寸。
脐为经络三总枢,经气之汇海,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皆交汇于脐。
因脐部角质层薄,皮下无脂肪组织,屏障功能最差,脐下两侧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
热敷有利于药物渗透,加之小茴香有芳香走窜功效,使血管扩张有利于渗透至肠腔,刺激肠壁引起收缩,促进肠蠕动恢复。
结论:小茴香热敷上腹部,借助温热之药力,通过穴位作用于机体,行气活血,使药物由表及里,直达痛处,起到了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而消除腹胀的作用。
同时操作简便,清洁,安全可靠,经济有效,无禁忌证,无插管的痛苦,是患者乐于接受的治疗方法,提高了护理质量。
二、红花酒按摩红花酒精配制:红花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功用,到中药房购红花6克,浸入50%酒精500毫升中1—2天,即可搽用。
操作:1、全背部按摩手法协助病人俯卧或侧卧,露出背部,先以热水进行擦洗,再以两手或一手蘸少许红花酒作按摩。
按摩者斜站在病人的右侧,两手从病人双侧臀部开始,沿脊柱两面三刀旁向上按摩,至肩部时,手法稍轻,转向下至腰部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