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一种全面的能力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沟通能力、自我管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以下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事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的思考方式,它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富有创新精神等能力。

中国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各种学科知识,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本质和复杂性。

二、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发掘新想法,尝试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21世纪的中国,创新已经成为了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创业实践等活动,发掘自身的创新潜力,并且在实践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倾听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需要通过语文、英语、演讲等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模拟联合国、辩论赛、团队活动等,锻炼自己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主动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为,管理个人事务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学习期间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合理规划时间、把握自己的行为等,都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自律性和自控能力,增强自信心和事业心。

五、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感,以及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精神。

中国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上的存在问题并且激发他们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事务。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引言在当今世界中,中国正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全球力量。

中国学生的教育质量和素养水平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们个人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学术素养学术素养是中国学生重要的核心素质之一。

学术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学术方法和思维方式。

学术素养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还包括对学术规范和道德的理解和遵守。

一个具备优秀学术素养的学生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中国学生另一个重要的核心素养。

创新能力指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知识,并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能够不拘一格地思考问题,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能够适应和应对。

三、沟通和合作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是中国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沟通和合作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意思,并能在团队合作中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协作。

一个具备良好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交流,理解别人的观点和需求,并能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中国学生另一个重要的核心素养。

批判性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面对信息和观点时,能够客观分析和评价,并能够判断信息和观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质疑信息,不盲从地接受观点,有效地应对各种信息的挑战。

五、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中国学生的重要一环。

文化素养指的是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一个具备文化素养的学生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能够尊重和包容各种不同的文化,有能力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六、综合素养综合素养是中国学生的最高层次和综合能力。

综合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素养能够协调发展,并能够将各种素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具体内容?答:三大方面、六大要素(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十八要点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中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中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中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中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知识与学习、思维与创新、品德与情感、身心与健康。

一、知识与学习知识与学习是中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了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建立起坚实的学科基础。

同时,他们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积极的思考,中学生才能够获得广泛的知识储备。

二、思维与创新思维与创新是中学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

中学生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中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要能够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不盲从和从众。

创新性思维是指中学生要具备创新和创造的能力,要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新领域,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品德与情感品德与情感是中学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学生应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应该具备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团结合作等良好的品德品质。

同时,中学生还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如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等。

只有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中学生才能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才。

四、身心与健康身心与健康是中学核心素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维度。

中学生应该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同时,中学生还应该关注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管理情绪,处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只有身心健康的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中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包括知识与学习、思维与创新、品德与情感、身心与健康。

中学生应该全面发展这四个维度,才能够成为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只有通过全面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竞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
社会参与是人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为实现共同利益作出贡献,发展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公民素养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倡导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尊重规则、尊重他人、尊重环境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探究、创新、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探究创新、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等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将核心素养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为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做出贡献。

简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简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简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应用21世纪教育理念,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能力综合发展,提高其自身的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充分营养,每天争取坚持运动,加强体育锻炼;要认识自己的身心状况,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调节和修养;要十分注重环境保护意识,努力拒绝电子垃圾、有害物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会包容他人,做到无攻击性沟通,对自己的努力结果看法正确,避免自卑、焦虑情绪。

其次,要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习惯。

教育者应当鼓励学生学习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其学习的科学性,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依法办学,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其独立、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能力: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创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记忆、表达、思考、讲究、创新。

此外,要加强学生的能力综合发展。

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生理健康;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其社会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加强其思辨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增强其实践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让学生了解自身所处社会环境,加强语文、社会学和公民素质教育。

最后,立足于社会、服务社会就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应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责任观,加强实践和服务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参与社会进步、文明进步,在实践中完善自身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健康意识、学习习惯、思维能力、能力综合发展以及社会服务等内容。

只有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促进其综合发展,实现学习型、创新型、国际化的拔尖人才,实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 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 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 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 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十分关键的。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基本素质,它们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核心素养分为六大方面,包括思维品质、情感品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美育素质和实践素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六大核心素养。

首先是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这包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更加灵活和有效。

其次是情感品质。

情感品质是指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发展和素质培养。

这包括情绪管理、自我意识、社交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第三是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指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发展和素质培养。

在中国的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意识,为社会贡献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是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

在中国的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强调全面发展。

通过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魄和抵抗力,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五是美育素质。

美育素质是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在中国的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美育素质可以使他们在审美方面更加敏感和独立,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六大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思维品质、情感品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美育素质和实践素质这六个方面的发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作为中国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初中阶段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核心素养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本文将从知识、能力、品德和情感四个方面探讨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

一、知识素养知识是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其他素养的前提。

初中阶段的学生应通过学习各学科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形成扎实的知识基础。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能够主动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二、能力素养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和展现的一种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品德素养品德是指学生在思想、行为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素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学生还应具备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能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问题。

四、情感素养情感是指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素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应具备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的能力,能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情绪和压力。

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品德素养和情感素养。

学生应在学习和实践中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应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全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潜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从知识、能力、品德、潜力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知识方面知识是学生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根本。

中国学生在知识方面表现出色。

他们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们掌握了丰富的基础知识,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素养。

同时,中国学生对于综合学科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了较强的学科应用能力。

二、能力方面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中国学生在能力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们具备了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思维等能力。

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他们也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些能力的培养使中国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品德方面品德是学生的道德、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素养。

中国学生在品德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

他们注重道德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

他们以诚信、友善、勤奋、乐观为核心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中国学生的品德素养在国际交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四、潜力方面潜力是学生的发展潜力和个人特长等方面的素质。

中国学生在潜力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们具备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中国学生的潜力在不断地得到挖掘和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知识、能力、品德、潜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他们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素养。

他们还具备了较强的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他们还具备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标准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标准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标准
一、人文底蕴
中国学生应当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能够理解和尊重人类文明,关注人类价值,关注人文精神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具备开阔的视野和胸怀,了解和接纳多元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二、科学精神
中国学生应具备科学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学会学习
中国学生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方法。

学生应懂得如何有效地获取和整理信息,如何深入学习并不断自我提升,同时还应具备自我评估和反思的能力。

四、健康生活
中国学生应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良好的身心状况、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应懂得如何照顾自己,保持身心健康,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五、责任担当
中国学生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应理解并尊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六、实践创新
中国学生应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应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还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点,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三个基本素养,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这三个基本点是:思维素养、创新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第一个基本点是思维素养。

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正确、系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它包括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估和思考事物,并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解决问题。

第二个基本点是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它包括创造力、想象力、寻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个基本点是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具备关心他人和社会的意识和行为。

它包括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关心社会问题和追求社会公益的意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对于社会有所影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这三个基本点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互为支撑和促进。

思维素养是创新素养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为他们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创新素养又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通过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帮助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责任感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通过关注社会问题和参与社会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素养和创新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者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

首先,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

其次,教育者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要 点 。
2 .
科学 精 神 。
主要是学 生在学 习
、理解


用 科 学 知 识 和 技 能 等 方 面 所 形 成 的 价
值标 准 、 思维 方 式 和 行 为 表现 。 具 体 包 括理 性 思 维 、 批 判 质疑 、 勇 于 探 究等 基本 要 点 。
( 二 ) 自 主 发 展
主要 是学 生 在认 识 自 我 、发展 身心 、 规划 人 生 等方 面 的综 合表现。

体包 括 珍 爱 生 命 、 健全 人 格 、 自 我 管 理 等 基 本 要 点 。
( 三 ) 社 会 参 与
社会 性 是 人 的本 质 属 性 。
社 会 参 与 重 在 强 调 能 处 理 好 自 我 与社 会 的 关 系 养 成


现 代 公 民 所 必 须 遵 守和 履 行 的 道 德 准 则 和 行 为 规 范 增 强 社 会 责 任 感 提 升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促 进个 人 价 值 实 现 推 动 社 会发 展 进 步 发 展 成 为 有 理想 信 念 、 践创 新 。
主要 是

生在





问题 解 决


应挑

等 方面

形成的
实 践
能 力 创 、 新 意 识 和 行 为 表现 。 具 体包 括 劳 动 意 识 、 问 题 解 决 、 技 术 应 用 等 基 本 要 点 。
自 主 性 是人 作 为 主 体 的 根 本 属 性 。 自 主 发 展 重在 强 调 能 有 效 管 理 自 己 的 学 习 和 ,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

核心素养将为中学教育带来六大变化,包括,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

“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

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

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

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

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

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

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

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

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

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

重点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

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三、国际理解。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8.全球视野。

重点是具有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9.尊重差异。

重点是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等。

四、人文底蕴。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10.人文积淀。

重点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11.人文情怀。

重点是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五、科学精神。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12.崇尚真知。

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等。

13.理性思维。

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14.勇于探究。

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六、审美情趣。

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5.感悟鉴赏。

重点是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16.创意表达。

重点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

七、学会学习。

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

17.乐学善学。

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18.勤于反思。

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19.数字学习。

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八、身心健康。

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20.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1.健全人格。

重点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2.适性发展。

重点是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有计划、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九、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23.热爱劳动。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等。

24.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

25.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林崇德:如何理解核心素养概念的内涵?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1、在目标上,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的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由于它的范畴超越了行为主义层面的能力,涵盖态度、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因此体现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契合我国传统文化“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学”的特色育人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质量根本标准一致,有利于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务。

2、在性质上,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每个人在终生发展中都需要许多素养,以应对各种生活的需要,这些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其他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就称之为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代表了个体普遍应达到的共同必要素养,代表应该达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个个体都必须学会获得的不可或缺的素养。

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都十分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把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未来课程作为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建构来优化教育改革的质量。

3、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

“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而素养指向的则并不是某一学科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所涉及的内涵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元维度的。

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

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

4、在功能上,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素养”一词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核心素养的获得可以使学生升学或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但是素养的功能不仅仅包括升学和就业,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终生学习、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

因此,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素养。

5、在培养上,核心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综合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等把教育过程中的素养界定为通过学习而来,即使某些素养存在先天潜能的发展,这些素养也必须是可教、可学的,需要通过有意识的教育过程进行培养,经过学生的学习积累获得。

因此,核心素养主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加以培养。

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个体认知与元认知建构的过程,是在外界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6、在评估上,核心素养需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测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核心素养具有可教、可学的外显部分,同时也存在无声、无形但可感、可知的内隐部分。

前者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定量的测评;而后者则偏向于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渗透过程,需以定性、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估,强调对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高度关注,关注个体在此过程中的感受与体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