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概念

合集下载

法律的含义是什么

法律的含义是什么

法律的含义是什么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规范,它是国家或政府制定并具有强制力的规则和准则的总称。

它是一种通过立法、行政命令和司法裁定等方式来限制和规范个人和集体行为的工具。

法律旨在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保护公民的权益,并确保公平、公正和秩序的维持。

法律的含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

首先,从概念上来说,法律是一系列经过公正的程序制定并由统治者或机构强制实施的规则和规范。

这些规则旨在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确保社会安宁、公正和秩序的维持。

其次,法律是一种政治工具。

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旨在实现政府的治理和管理。

法律限制政府的权力,确保政府在行使职权时遵循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以及人们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此外,法律也是一种道德约束力量。

它提供了一种道德的标准,使个人和群体能够辨识什么是对的和错的。

法律通过制定和强制执行一系列行为规范,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正和道德法则。

法律还是一种用于解决争议和纠纷的工具。

通过司法系统,人们可以通过审判和裁决来解决各种争议。

法律为公正的司法程序提供了可行的路径,确保纠纷能够公平和公正地解决。

同时,法律还具有规范和调整社会秩序的作用。

通过法律的执行,社会能够实现各种规则的有效实施,防止人们违反基本准则,确保公民的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的规范性和约束性,使得社会能够和谐地运作。

总之,法律是一系列由国家或政府机构制定并具有强制力的规则和准则。

它是一种社会规范的体现,通过限制和规范个人和集体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保护公民的权益,并确保公平、公正和秩序的维持。

同时,法律还是一种政治工具、道德约束力量、纠纷解决机制和社会秩序的调整器。

法律的含义在不同的角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影响个人和集体的行为,也决定了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法律的定义名词解释与出处

法律的定义名词解释与出处

法律的定义名词解释与出处引言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平正义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法律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相关名词的解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本文将着重对法律的定义进行解释,并参考相关权威文献,简单分析当前对于法律概念的不同理解。

法律的定义解释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它是由国家或其他政治实体制定、颁布和执行的一系列规则。

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在社会中明确和保护个体的权利和责任,以及解决纠纷和冲突。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通常由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共同完成。

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学科领域,对法律的定义和解释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定义:自然法学派的定义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是一种超越人类创造的普世道德原则。

法律的存在是基于人类的本性和人之间的普遍关系,超越了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这一观点认为,法律应该符合普遍的伦理原则和道德准则,反映了普遍的正义和公平。

法律实证主义的定义法律实证主义强调法律的存在是基于实际的事实和权力。

根据这一观点,法律是由政府或其他有权机构制定和执行的规则,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力的稳定。

法律实证主义认为,法律并不一定符合某种道德或伦理准则,而是通过实际的权力运作产生效力。

社会构造主义的定义社会构造主义认为,法律是社会共同构建的产物,是一种社会规范和权力关系的产物。

根据这一观点,法律的定义和效力是因为社会的共识和认同,而不仅仅是政府或其他有权机构的权力行使结果。

法律的存在和作用是基于多个社会因素和力量的综合作用。

法律的出处和权威文献法律的概念和解释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学术研究。

对于法律的定义和解释,有许多著名的学者和学术机构提供了权威的见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权威文献和出处:1.罗尔斯《正义论》:罗尔斯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他在《正义论》一书中探讨了公正和法律的关系,对于法律的定义和目的提供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2.奥斯汀《法律的划界》:奥斯汀是一位英国法学家,他的著作《法律的划界》系统地阐述了法律的定义和划分,提出了“法律是命令”的观点,并对法律的实施和效力进行了详细研究。

简述法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简述法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简述法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法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法律是指一种由国家或组织制定并具备强制力的规则和原则,旨在调整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平正义。

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和制度,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权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文将简述法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社会管理中的基本规则和制度。

它通过国家的权威机构制定和制定,具有普遍和强制的特征。

法律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律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的规范。

而狭义的法律特指以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为基础的法规。

二、法律的基本特征1. 法律的强制力:法律是国家的行政及司法机构依法执行,具有强制力的特征。

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对违法者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制裁,以维护社会秩序。

2. 法律的一般适用性:法律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普遍规则,即使是国家元首和政府官员也必须遵守。

法律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普遍适用的,不存在特权和豁免权。

3. 法律的公正性与公平性:法律的制定追求公正和公平的原则,旨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要求在行使权力和处理纠纷时公正、公平、无私心和歧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 法律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程序,保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

法律制度的变动需要遵循特定程序,确保法律的平稳过渡和合法性。

5. 法律的相对稳定性和适应性:法律制度具有相对稳定和适应性的特点。

虽然法律需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但变动频繁的法律制度容易带来不确定性和混乱。

因此,法律的变动需要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谨慎进行。

6. 法律的宪法性原则:法律需要与宪法保持一致,也就是法律的内容和目的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制度和权力范围,法律必须与宪法保持一致。

三、法律的重要性法律在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秩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

法律的存在使人民能够有序地生活和工作,减少纠纷和冲突的发生。

法律基本原理

法律基本原理

二、法律渊源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 (五)自治法规 (六)行政规章 (七)司法解释 (八)国际条约、协定
三、法律体系
(一)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二)刑法 (三)民商法 (四)行政法 (五)经济法 (六)社会法 (七)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③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 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是法律允许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可 以作为或不作为,或者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并有他人的法律 义务作保证的资格。义务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要求为一定行 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权利与义务具有密切的关系:①没 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② 权利人行使权利依赖于义务人承 担义务;③权利的行使有一定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而损害义务人的利益。
第二节 法 律 关 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内容表现的社
会关系。 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一)法律关系是一种意志关系,属上层建筑范畴 (二)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并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三)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三、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法律关系产生、变更 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根据不同的标准,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类: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但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 观情况。
能够导致一定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件有以下几项: ①人的出生与死亡。人的出生与死亡能够引起民事主体资格的产生和消灭,也

概括法律的概念

概括法律的概念

概括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指对社会、个人、组织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时所要遵守的规则、标准、原则和程序的总称,是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一般而言,法律是由国家、政府或其他组织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是针对社会行为的一套规范性制度。

法律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景下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则,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人身安全、财产和自由等重要权益的问题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是社会秩序的保障,是促进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法律的存在,使得社会成员有了行为准则,也为各种纠纷和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同时,法律还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普遍适用性。

法律的规定适用于所有人,无论该人在社会地位、个人能力、种族、性别或宗教信仰上是否有差异,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

2、具有强制性和法律约束力。

法律不是建议或劝告,而是强制性的规定。

违反法律者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

3、具有秩序性。

法律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只有依法行事才能使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与稳定。

4、具有相对稳定性。

法律是制定与执行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因此其内容不会轻易改变,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

总之,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重大的社会意义,在社会秩序的建设和维护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概念

法律概念

法律(Law)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规章)。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中国的十类主要部门法为: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劳动法、自然资源与环境法、军事法、科教文卫法。

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系统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系统,具有如下两个法律教育网原创基本特征(易出多选题):第一,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一般的、抽象的行为规则,不针对具体事或具体人,而是为人们规定一种行为模式或行为方案,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

(易出单选)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规范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社会全体成员有效,人人必须遵守。

第二,具有严格的结构和层次。

法律教育网原创每个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都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部分组成;不同规范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不同法律部门和法律制度构成紧密联系的整体。

法律有法定的创制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同等级的规范文件之间有严格的效力从属关系。

2.法律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教育网原创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系统。

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制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易出多选)。

制定,是指由国家机关在某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创制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一般是指成文法创制的过程。

认可,是指国家承认某些社会上已有的行为规则具有法律效力。

国家认可的法律主要有判例法、习惯法或其他不成文法(易出多选)。

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均具有法律效力,共同组成了一个国家统一的法律体系法律教育网原创。

不论制定还是认可的法律,都与国家权力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的属性(易出单选)。

这是其他社会规范所不具有的特征。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系统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国家暴力机关,这些机关的执法活动使法律实施得到直接保障。

法律的概念及特征

法律的概念及特征

法律的概念及特征法律是指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用以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一套法规体系。

它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法律的概念、特征和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法律的概念法律是一种规范社会行为的制度。

它是由国家根据一定的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种行为规则。

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限制和规范,并为争议的解决提供了依据。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经过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环节的共同配合。

二、法律的特征1. 法定性:法律的制定必须依据国家的法定程序,具有明确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法律的制定权归属于国家,不能由个人或组织单独制定。

2. 强制性:法律是国家权力的一种表现,具有强制执行的特点。

一旦法律生效,个人和组织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行事,否则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平等性:法律面向所有的社会成员,不论其身份、地位、财富等因素,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约束。

法律在适用上要做到公正、公平,保护个人的权益。

4. 可变性:法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法律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调整。

法律的可变性保证了其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能力。

5. 实施性:法律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性的行为准则,还需要通过相关机构和部门进行实施。

执法机关和司法机构对法律的具体适用和解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法律的重要性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它通过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限制权力的滥用,保护公民的权益。

法律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公平、秩序、稳定的环境,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通过其约束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法律是国家权力的一种体现,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

它的特征包括法定性、强制性、平等性、可变性和实施性。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正义的重要手段,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

法律的定义名词解释是什么

法律的定义名词解释是什么

法律的定义名词解释是什么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机构制定、颁布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用以管理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公共利益。

法律的定义名词解释主要是对法律的相关术语和概念进行解释和阐述。

1.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立法者制定并由法院解释和执行的一套强制性规则。

它主要通过规范社会行为和制定相应的责任和处罚来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的目的是保护公民的权益,确保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2. 法律的种类•刑法:刑法是一种公共法律,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责任和处罚。

它用于保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安全和惩罚犯罪者。

•民法:民法是一种私法律,涉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如合同、财产、家庭关系等。

它规定了公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提供了民事纠纷解决的法律依据。

•行政法:行政法是一种规范行政机关行为的法律。

它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权限和职责,并确保其行为合法、公平和透明。

•经济法:经济法是一种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

它涉及到商业、劳动、税收、竞争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市场秩序。

3. 法律的特点•强制性: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对于个人和组织具有强制力。

违反法律规定会导致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公正性:法律是公正的,它应当对所有人平等适用,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和权力。

•稳定性: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机构,保证了法律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适应性:法律应当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需求。

4. 法律解释的方法•文本解释:对法律文字及其背后的含义进行解释和理解。

这种方法通常通过分析法律条文的语言、句法和逻辑来确定其具体含义。

•历史解释:通过考察相关背景资料和历史文献,了解立法时的意图和目的,以推测和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

•制度解释:从法律整体制度或政策体系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法律条文,以保持法律的内在一致性和连贯性。

•比较解释:通过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法律差异,进行解释和借鉴,以确定最合适的解释方法。

基本法律知识和常识

基本法律知识和常识

基本法律知识和常识
一、法律知识
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是一系列规定社会规范行为,用来
保护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的规章和活动的总称。

2、法律来源:法律来源分为宪法法律、民法、行政法律、经济法律、刑法等,是
法国宪法最高法律,民法则涉及民间之间的权利义务。

3、法律分类:民法法规统一定义为制定市民关系的代表,主要包括房产法、劳动法、合同法、破产法等;行政法是政府行政机关依照宪法赋予的权力,实施行政管理时根据法律规定;《刑法》,是指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开展正确处置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公民和公民之间合法权利的法律法规。

二、法律常识
1、法律的认知:要了解法律,首先得先从法律的认知开始,关于法律的认知,即
从历史文化、思想哲学、辩证法等方面理解法律的实质,理清法律的客观地位。

2、法律结构:法律结构上可以分为原始法,也就是法国宪法,是最高法律,如民法、刑法等,就是原始法之下的细分法规,主要是制定行政法规、经济法规等。

3、法律的内涵:法律的内涵,指的是法律所拥有的思想和价值,有些法律具有很
强的人文精神,但又有些法律具有很强的权利性,以此判断社会成员的惩罚制度等。

法学知识点高中总结大全

法学知识点高中总结大全

法学知识点高中总结大全一、法律的概念和作用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权力机关,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2.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是限制国家权力和保护人权,规范社会和经济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法律的种类和层级法律的种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

层级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

二、法律的主体和客体1.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包括国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是法律关系的参与者。

2.法律客体法律客体包括人身、财产、合同、侵权等,是法律关系的对象。

三、法律的适用1.法律的适用范围法律的适用范围包括时间、地域和人群,根据法律规定进行适用。

2.法律的适用方式法律的适用方式包括普通适用和特别适用,根据法律规定进行适用。

四、法律的责任1.法律的责任种类法律的责任种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2.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犯罪行为产生的法律责任,依法对犯罪人进行处罚和制裁。

3.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侵权行为产生的法律责任,依法对侵权人进行补偿和赔偿。

4.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行政行为产生的法律责任,依法对行政机关进行追责和处理。

五、法律的保障1.法律的保障方式法律的保障方式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和宣传,保障法律的实施和执行。

2.法律的保障措施法律的保障措施包括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宣传机关,保障法律的实施和执行。

六、法律的改革1.法律的改革目的法律的改革目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法治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

2.法律的改革内容法律的改革内容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和宣传,推进法律体系和法治建设。

七、法治国家1.法治国家的概念法治国家是以法律为根基、以法治为基本原则、以依法治国为核心内容的国家。

2.法治国家的特征法治国家的特征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公务员平等、法律面前依法执政、法律面前依法行政。

八、法治建设1.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正、国家和谐、国家安定、国家繁荣。

法律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顾名思义,是指法律规范的整体,是社会公认并由国家制定的规则和准则。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

它不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且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力。

本章将详细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特点以及法律的分类。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规则和准则,其目的是保护个人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并规范公民的行为。

2. 法律的特点(1)强制性:法律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力,无论是否知晓规定,个人都需遵守。

(2)平等性:法律面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特殊待遇或歧视。

(3)权威性:法律由国家制定和实施,享有国家的权威和力量。

(4)稳定性:法律是相对固定和稳定的,不会随意变动。

(5)可追溯性:法律的依据和来源可以被追溯到一定的历史和根源。

二、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法律分类:1.宪法法律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和权力运行机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刑法刑法是国家规定的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

其目的是惩罚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3.民法民法是调整个人和私人关系的法律。

它规定了财产权利和义务、民事责任、家庭、婚姻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则。

4.劳动法劳动法是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

5.商法和经济法商法和经济法主要规范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交易和经济活动。

其主要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和商标法等。

6.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行为和保护个人权利的法律。

它规定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行政程序以及行政行为等。

7.国际法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它规定了国家主权、国际合作、国际争端解决等方面的法律规则。

8.判例法判例法是以法院判决为依据的法律体系。

在判例法中,判决案例对类似案件的判决具有指导性作用。

总结:法律作为社会管理和规范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概述法律是指由国家或地区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旨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

它是社会的基本公共规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对社会发展和个体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社会组织和管理的基础,它设定了人们在社会中应遵守的准则和规则。

法律的概念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1.一般定义:法律是一套权威的规则和准则,由政府或相关机构制定,以规范社会公民的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

2.历史定义:法律源于古代社会的习俗和规范,并经过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体系。

3.功能定义:法律的存在和应用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法律的作用法律作为社会管理和治理的工具,具有多重作用:1.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限制了可能导致混乱和犯罪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秩序。

2.保护个人权益:法律确保公民享有一系列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例如言论自由、人身安全、财产权等。

3.促进社会公平:法律通过建立公正的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确保所有人在面对争议和冲突时都能公平地获得解决。

4.规范经济活动:法律对商业和经济领域有专门的规定,保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公平竞争。

5.保护环境和生态:法律规范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滥用。

6.建立信任和预测性:法律的存在和遵守建立了人们对社会和法律秩序的信任,使得人们能够预测和计划自己的行为。

7.制定社会政策和规划:法律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规划,引导社会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目标。

法律的适用和改革法律的适用和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法律需要不断地跟进和调整。

法律的适用需要考虑社会和经济背景、文化差异、公众意愿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解释和调整。

法律的改革可以通过修改现有法律、制定新的法律和政策,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结论法律是社会管理和治理的基石,它的概念和作用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法律知识大全常识

法律知识大全常识

法律知识大全常识一、法律概述法律是一套社会规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确保公正公平。

它是由国家制定和执行的,以法律文本的形式存在。

法律的核心原则是平等、公正、法治和尊重人权。

二、法律分类1.刑法刑法是指规范犯罪行为和对犯罪者进行惩罚的法律。

它包括各种犯罪行为的定义、犯罪构成要件、刑罚种类和量刑原则等内容。

2.民法民法是指规范私人关系和权益的法律。

它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各个方面的法律规定,用于维护个人财产权、人格权和家庭关系等。

3.行政法行政法是指规范行政机关行为和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

它涉及政府的权力行使、行政程序和行政责任等方面,旨在保证行政机关的合法性和行政过程的公正性。

4.国际法国际法是指规范国家间关系和国际组织行为的法律。

它包括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两个领域,主要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安全、外交关系等问题。

三、常见法律概念解释1.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组织或机构,可以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包括国家、企业、社会团体等。

2.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民事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当个人或组织违反民事法律义务,导致他人权益受损时,应承担民事责任,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刑法规定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当个人犯罪时,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并受到刑罚处罚。

4.合同合同是指自愿订立的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法律协议。

它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约束力。

四、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指依法处理法律事项的一系列程序和步骤。

1.起诉与答辩当一方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被告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答辩意见,以回应诉讼请求。

2.证据收集和调查法院会根据双方的诉辩意见进行证据收集和调查。

它可以包括书面证据、证人证言、物证等。

3.庭审和辩论法院会组织针对诉讼案件的庭审和辩论。

原告和被告可以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证据,并进行辩论。

4.判决和执行法院会根据收集到的证据、法律规定和程序规则,作出判决决定。

法律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法律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法律的基本概念一、法律的基本概念(一)法或法律的定义: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法律”,通常那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以上使用。

广义的“法律”通“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法律。

(二)法的特征法的特征:指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所持有的属性。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造法的两种形式。

2、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法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法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三)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指法的质的规定性,是法的内在、基本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

要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二、法律价值和法律理念(一)法律的价值首先:法具有服务性价值,它确认和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确立规则,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其次:法本身还具有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相对稳定相的价值、是国家权力运用公开化的价值等。

只有当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法律才有价值可言。

(二)法律的理念法律的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精神、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意识形态,它基于某种基本的法律制度而产生。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三、法律的形式和体系(一)法律的形式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范性文件: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含有一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文件。

形式:1、宪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法律。

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其他法律。

法律 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 法律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法律的基本概念一、法律的基本概念(一)法或法律的定义: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法律”,通常那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以上使用。

广义的“法律”通“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法律。

(二)法的特征法的特征:指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所持有的属性。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造法的两种形式。

2、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法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法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三)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指法的质的规定性,是法的内在、基本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

要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二、法律价值和法律理念(一)法律的价值首先:法具有服务性价值,它确认和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确立规则,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其次:法本身还具有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相对稳定相的价值、是国家权力运用公开化的价值等。

只有当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法律才有价值可言。

(二)法律的理念法律的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精神、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意识形态,它基于某种基本的法律制度而产生。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三、法律的形式和体系(一)法律的形式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范性文件: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含有一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文件。

形式:1、宪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法律。

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其他法律。

法律的概念

法律的概念

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

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

法律可以划分为: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也可以划分为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截至2019年11月,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有275部。

法律常识——法律概念、基本常识、原则

法律常识——法律概念、基本常识、原则

法律常识——法律概念、基本常识、原则法律的概念: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明确行为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和。

其特征有四方面:(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即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4)、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5)、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我国刑法的任务是(1)、保卫国家政权;(2)、保护合法财产;(3)、保护公民权利;(4)、维护社会秩序。

3、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法律的基本常识4、犯罪的特征有(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5、构成犯罪的条件有(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例如,盗窃罪是对国家、集体、公民个人财产权利的侵犯;(2)、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其中包含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3)、犯罪的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4)、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6、犯罪的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

作为是指以积极的活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人的积极行为,如故意伤害行为、盗窃行为都属于作为的形式;而不作为是指应当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行为而不实施的消极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的含义法律(Law)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法律首先是指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

规范性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

法律同时还具有概括性,它是人们从大量实际、具体的行为中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复适用多次的。

法律还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为标准是按照法律规定所有公民一概适用的,不允许有法律规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规范不同于其他规范的男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严谨性。

它有特殊的逻辑构成。

构成一个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

每一个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行为模式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所提供的标准和方向。

其中行为模式一般有三种情况:(1)可以这样行为,称为授权性规范;(2)必须这样行为,称为命令性规范;(3)不许这样行为,称为禁止性规范。

其中(2)和(3)又称为义务性规范。

法律后果是指行为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在法律上所应承受的结果。

法律后果分为两种:一个是肯定性法律后果,指行为人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从而导致的一种积极的结果,包括国家承认行为合法、有效、应予保护甚至奖励。

另一个是否定性法律后果,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规定而行为,从而导致的一种消极的结果,包括国家不承认行为合法、行为无效或者受到法律的制裁。

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这是法律来源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谓国家制定和认可是指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

国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国家认可形成的通常是习惯法。

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权利和义务,它是由国家确认或认可和保障的一种关系,这是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

4,法律是以国家强制为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它的实施就由国家来保障。

我国法律的类别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制定的法律和法规;(7)经济特区制定的法规;(8)军事法规。

1、法律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对人的行为的指引有两种形式: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

2、法律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

3、法律对人的行为具有教育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实景作用和示范作用。

4、通过法律,人们可以事前预计到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在法律上是有效还是无效,会有什么法律后果等。

5、法律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6、法律的社会作用,是执法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为实现阶级统治的社会目的而发挥的作用。

法律的社会作用大致包括两个方面:意识政治职能,即维护阶级统治;二是社会职能,即履行社会公共事物。

法律制定,又称法律创制,法律创立,最通常的称之为“立法”。

它是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法律制定特征:1、法律制定即是国家的一项专有活动,也是国家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之一;2、法律制定既包括有创制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的活动,也包括经授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制定活动;3、法律制定既包括法律制定活动,也包括法律修改、补充、废止以及认可活动;4、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定活动是一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法律制定立法体制法律制定的体制,即立法体制,是指有关法的创制的权限划分所形成的制度和结构,它既包括中央和地方关于法的创制权限的划分制度和结构,也包括中央各国家机关之间及地方各国家机关之间关于法的创制权限的划分制度和结构。

法的实施(法律实施)是法的运行的一个环节。

法的运行是一个从生成、创制到实施的过程。

法的创制就是立法。

法的实施则包括法的遵守(守法)、法的执行(制法)、法的适用(司法)、法律监督等主要环节。

法的实施是将以国家意志为代表的人民意志落到实处,把以观念形态存在的法律规范转换为现实的法律生活,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变为现实的权利义务的过程。

法律执行,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狭义上,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法律适用就是指在具体的法律事实出现后,通过将其归入相应的抽象法律事实,然后根据该法律规范关于抽象法律关系之规定,进而形成具体的法律关系和法律秩序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的规定,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法律解释指由一定的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为适用和遵守法律,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政策、公平正义观念、法学理论和惯例对现行的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含义、内容、概念、术语以及适用的条件等所做的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1、宪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宪法是国家颁布的法律中的一种,它和普通法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但是,宪法和普通法律又有所不同,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指宪法在法律方面的特有属性,也就是它同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宪法的内容是关于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所规定的是一个国家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权的组织形式、经济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体系及组织活动原则等等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制度。

其它普通法律所涉及的内容仅是国家和社会中某一特定方面的问题,属于局部性的社会现象和法律关系,如教育法只解决教育方面的问题;刑法解决犯罪与刑罚问题;继承法解决财产继承问题。

由此可见,在内容上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它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地位。

(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国家的一切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都必须服从宪法,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无效。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精神相违背。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然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

任何一部宪法都不可能凭空产生,都必须反映一国当时的政治指导思想、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宪法基本原则是对这些方面的集中反映。

而认真、全面地分析和归纳宪法的基本原则,对于了解宪法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资本主义类型宪法与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间的历史联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世界各国宪法与宪政理论和实践的考察表明,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宪法监督是“宪法实施的监督保障制度”的简称。

宪法实施监督制度是保证宪法正确实施而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制度。

它是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宪法监督是指国家为了监控、督促宪法实施而建立的各项制度的总称,包括特定国家机关的监督和各种社会力量如政党、舆论、公民等的监督;广义的宪法监督,是指对有关涉宪活动实行的全面监督。

就监督主体来说,除了宪法监督的专职机关以外,还包括其他国家机关、政党、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以及公民。

就监督对象来说,既包括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行政活动、司法活动,也包括公民个人的活动以及政党、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的活动。

狭义的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审理违宪事件的制度。

狭义的宪法监督,是指依法负有宪法监督职能的机关对立法活动和行政活动所实施的监督。

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及其授权机构和组织。

同时根据宪法第99条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因此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也是重要的宪法监督机关。

而宪法保障是指国家应当保障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其他法律不得与其抵触和冲突,对宪法中确立的权利义务应当进行保护,对立法、司法行政活动中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审查和禁止。

违宪审查是最好的宪法保障手段,不过我国还没有建立相应制度,对于宪法的保障只有立法时的一定审核程序,法出台后是否违宪就无法制约了国体:通常把国家的性质称为国体,具体的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是中国现阶段的国体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尽管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作为国家权力集体所有者,不可能人人都直接行使权力,而必须选举代表;由他们代表人民,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因此人民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力的中国的选举制度 选举是指公民按照特定的方式选择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

选举制度是规定公民与国家政权之间关系的、由公民通过选择国家公职人员的方式,而赋予国家政权合法性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选举制度是指各级人民代表的选举、选择制度。

各级人民代表的选举、选择制度,包括普通地方选举和军队人民代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选择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