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

合集下载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城市: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

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及其群体的发生、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性质:是介于城市学与生态学之间的学科。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

对城市生态学的概括:1、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3、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和调控方法4、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5、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调节控制6、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应用。

分类: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

任务意义:为解决矛盾、实现协调发展、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

学科基础:城市学、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2、统计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的原则。

3、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数理模型分析(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方法)5、新技术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新技术的应用6、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

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可分为资源利用和生产条件生态位——生产。

环境质量和生产水平生态位——生活。

城市生态位分类:1、资源利用、生产条件生态位2、环境质量、生活水平生态位。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系统工程概述:工程学内容加入到系统中。

系统:有机整体。

特性:边界性、分层性、整体性、整合性、整体环境适应性。

组成:1、无生命类: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

2、生命类: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

根据物质和能量的活动性,分为贮存库和交换库。

能量的流动,是服从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

能量流动分析:物质能量流是研究生态系统的中心问题。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因子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所组成: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即对某一生物而言的其他生物。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说:每个 3 分,共 15 分。

1.城市化:乡村人口转变成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变成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区转变成城市地区,以及随之惹起的有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看法发生转变的过程。

2.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筑的社会环境系统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致体。

3.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期间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地区能相对连续容纳的拥有必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拥有必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目。

6.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地区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样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剖析、综合及评论的基础上,成立地区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构造和功能的生态地区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城市生态评论: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依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备、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论。

8. 城市生态建设:依据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举措成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构造,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使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令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登台系统优秀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经过有效的协调与实时的信息交流,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民众多元主体共同参加的城市管理模式。

12.整体性公义:13.生态踪迹: 1:保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许全世界的生计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拥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区面积。

是对必定地区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地区或资源花费单元所花费的资源和采取其产生的荒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1.城市生态学采纳生态思想方式,并试图应用整体、综合有机体等看法去研究和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城市生态学各章节习题汇总

城市生态学各章节习题汇总
和环境与生态效益的? 5、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和依据。 6、城市景观规划的城市环境质量最起码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2、城市环境宏观规划的内容与步骤是什么? 3、城市环境规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你是如何理解城市工业区布置与居住区的关系的? 5、论述城市生态建设的内容和保障措施。 6、城市自然保护规划的主要思路。 7、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比较。 8、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9、如何实现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第五章 习 题
1、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及其它生物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的? 2、按城市建设对地质过程的稳定程度,可划分为哪3种类型? 3、城市建设中必须考虑哪些地质因素?这些地质因素是如何
影响城市建设的? 4、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貌部位?请分别举例说明。 5、影响城市活动的主要地貌因素有哪些? 6、城市地貌图的作用和意义。 7、简述城市人工环境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8、简述我国酸雨的特征和危害。 9、简述酸雨的生态环境的影响。 10、中国城市水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11、简述过境河流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功能。 12、简述城市化对过境河流水文性质、地下水的影响。
同点。 3、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4、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 5、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习 题
1、中国城市人口有几种含义? 2、中国长期实施的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的政策,把中国的经济、社会划分为城市和农村 两大截然不同的板块,把国民划分为城市居民和 乡村农民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对人口城市化乃 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3、如何理解城市人口迁居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思考题
1. 什么是生态系统?它具有哪些特征?
2.生态系统的功能类群分为哪几类?各包括哪 些生物类群?它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联系成 为一个功能整体的?

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总分:12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8.00)1.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也是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生态学(ecology)的重要分支,又是人类学(anthropology)的下属学科,还是城市科学(urban science)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2.生态城(ecopolis)(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区域发展平衡、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生态城的“生态”,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及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两层含义。

生态城的“城”,指的是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共生系统。

)解析:3.城市生态系统(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解析:4.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就是指从发挥城市整体功能最大化出发,来协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运用综合对策和措施来整治、保护和塑造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城市生态学复习试题

城市生态学复习试题

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生物圈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为生物圈,由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组成。

生物群落:指一定空间内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同住结合,他们之间构成一定的相互关系。

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或者说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所取代的过程。

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种群: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城市生态学:市生态学是根据生态学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位:是指一种群在群落中与其他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对位置及其机能的关系。

植物区系: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全部植物的分类单位,包括所有的科、属、种的鉴定,并对他们的地理成分和历史成分进行分析。

归化植物:区内原无分布,而从另一地区移入的种,且在本区内正常繁育后代,并大量繁衍成野生状态的植物。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城市人口容量:一个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生态流:反映生态系统中生态关系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信息交流、价值增减以及生物迁徙等的功能流。

城市生态评价: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及法定的生态环境标准,对拟评价城市的生态与环境状况进行单要素与综合要素评价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影响的过程。

生态规划:指运用生态学原理,综合地、长远地评价、规划和协调人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转化的关系,提高生态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区域发展规划方法。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城市生态学的定义与特征
2.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3.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城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1.城市土地利用与覆盖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结构
-城市空间格局与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
2.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评估方法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
3.城市气候与气候变化
-城市气候特征与影响因素
-城市气候变化的影响及调控
-城市气候适应策略与技术手段
4.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
-城市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5.城市环境污染与废物管理
-城市环境污染形成机制与治理
-城市废物产生与管理
-城市环境风险评估与应对对策
三、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与样地分析
2.遥感与GIS技术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3.模型与模拟方法
4.空间统计与定量分析
5.案例研究与综合评价方法
四、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意义与应用
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支持城市规划与设计
3.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4.为城市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五、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1.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2.生态红线与生态保护优先
3.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转型
通过复习以上提纲,可以系统化地了解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与应用。

同时,也需要理解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以便对未来的城市生态学发展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见。

推荐-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精品

推荐-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精品

第一章绪论1.城市生态学(P1)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制;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2.环境承载力(P19)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3.人类生态学(P16)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关系。

4.生态位(P17)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一般说,生态位的宽度依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5.生态学(P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哪四个主要方面?(P3)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7.环境承载力都有哪些类型?请解释(P19)环境承载力包括: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如淡水、土地等,也包含社会资源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等。

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

3)污染承载力:是反映本地自然环境的资源能力大小的指标。

8.用伯吉斯的观点解释城市人口是如何迁移的?(P8)(自己发挥)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1.初级生产(P31)生态系统最初的能流来自太阳,它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

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就是初级生产。

2.次级生产(P35)次级生产是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城市生态学复习

城市生态学复习

城市生态学复习《城市生态学》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陆地生态系统中以(A )的初级生产力最高。

A 热带雨林B 季雨林C 常绿林D 落叶林2.组成生态系统的有生命的生物成分是指( C )。

A 生物种群B 植物C 生物群落D 动物3.生态系统的( B )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

A 组分B 结构C 生产力D 动态4. 初级生产是无机物转化为(D )的过程。

A 动物B 植物C 微生物D 有机物5.鸟类在繁殖季节时,常伴有鲜艳色彩的羽毛或美妙动听的鸣叫等,这属于( C )信息传递方式。

A 遗传B 生物C 物理D 化学6.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 C )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A 数量B 食物C 空间D 位置7.( D )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

A 直线型B 对角线型C 凸型D 凹型8.人口的自然结构包括年龄结构、(A )结构和人口增长速度等。

A 性别B 知识C 职业D 民族9.人口的社会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 A )结构、职业结构、民族构成和所有制成分等。

A 知识B 年龄C 性别D 自然15. 城市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明显的是( D )。

A 城市建筑B 城市噪音C 城市垃圾D 环境污染16.按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可将其大致分为( B )噪声、工厂噪声和生活噪声。

A 喇叭B 交通C 航空D 机械17.城市能源种类很多,天然气属于( A )能源。

A 矿物B 自然C 生物D 可再生18.城市生态系统的系统辨识包括系统结构组分辨识、功效辨识和( D )辨识。

A 结构B 边界C 环境D 过程1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 C )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A 生物B 动物C 食物网D 消费者20.城市中物质流动基本上是( A )的,物流链是很短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A 线形B 圆形C 复杂D 闭合21.城市生态系统的( A )模型是真实系统的放大或缩小,但却具有和原型系统相似的形状或具有某些相似的功能。

城市生态学复习材料(汇编)

城市生态学复习材料(汇编)

城市生态学复习材料(汇编)第一篇:城市生态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城市的概念: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和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

2.霍华德的“田原城市”理论:每个城市规模不宜过大,约3.2万人包括周围2000公顷土地的农田和绿地森林,城市中心是花园,工业区设在城市的边缘,有便利的交通,整个城市像一座大花园,居民生活在安排合理、优美舒适的环境之中。

而建设这样的城市必须统一开发、经营和管理才能达到。

3.同心圆理论:城市的自然发展将形成5-6个同心圆形式,它是竞争优势及侵入演替的自然生态的结果。

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4.城市生态位的概念: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水、食物、能源、土地、气候、建筑、交通等)和生态关系(生产力水平、环境容量、生活质量、与外部系统的关系)的集合。

5.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内容:6.食物链(网)原理(概念、原理内容)7.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内容:① 各个子系统功能的发挥影响了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② 各子系统功能的状态也取决于系统功能的状态③ 城市各个子系统具有自身的目标与发展趋势,作为个体存在,它们都有无限制地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顾其他个体的潜势存在④ 所以,城市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协调一致的,而是呈现出相生与相克的关系状态⑤ 因此,理顺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当服从于整体功能和效益8.第二篇:城市生态学复习《城市生态学》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陆地生态系统中以()的初级生产力最高。

A热带雨林B季雨林C常绿林D落叶林2.初级生产是无机物转化为()的过程。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有机物3.鸟类在繁殖季节时,常伴有鲜艳色彩的羽毛或美妙动听的鸣叫等,这属于()信息传递方式。

《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

《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

《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第一篇:《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城市生态学》提纲第一篇原理篇第一章生态学基础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1、生态学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E.Haeckel于1866年提出来的2、新定义的新含义:(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

生命系统(一种生命单元):就是自然界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通常把生命系统分为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以及群落和生态系统六个水平。

(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重要的部分,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生态学不仅要研究动特、植物、微生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更需要研究人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人类既是一种生特,必然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

(4)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阐述生物(包括人)与其环境间的一般相互关系,更要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生态学不能满足于描述自然,而要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第二节生态系统——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核心1、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1)物质生产:主要是由绿色植物担当(2)物质循环(一种传递和转化方式);指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特质通过食物链各营养级的传递和转化。

分室(compartment)或库(pool):物质循环过程中的环节储存库(reservoir pool,一个环节):容积大,特质流动缓慢,一般为非生物成分的环节交换库或循环库(exchang or cycling pool,一个环节):容积小、物质流动较为活跃的环节库量(pool magnitude,一种数量单元):环节中的物质数量(3)能量流动(energy flow):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两大特征是:能量守恒定律和单方向性(4)信息传递分类:物理信息(一种信息):以物理传递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如光、声、电等化学信息(一种信息):借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物质而传递的信息信息素(一种物质):传递化学信息过程中所借用的传递物质第二章城市化及其生态后果第一节城市化概念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1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2、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大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地3、城市通常是按照人口统计学的标准划分的,规定一个最低的居民数量作为划分城市的标准。

城市生态学重点要掌握的内容A2010.5.26

城市生态学重点要掌握的内容A2010.5.26

城市生态学——05风景园林一、名词解释1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特点规律及其调控机理的一门科学。

2 生态适应:指植物适应于变化了的环境,在形态构成上、生理生化特性上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这种变化现象叫“生态适应”。

3生态因子:是指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有作用的环境因子4生活因子:是指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境因子。

5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受到温室效应、建筑物的热效应以及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各种热量排放的影响,导致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且越中心温度越高的现象。

6 干岛效应:由于城市受到热岛效应及各种建筑物的水效应的影响,导致城市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失掉,使得城市空气湿度比郊区干燥,水分条件比郊区差,且越往市中心越干燥的现象,称之“干岛效应”。

7环境质量:指环境各要素的优劣程度。

8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环境各要素的优劣程度进行定量分析、鉴定和描绘的过程。

9 大气污染:由于人为地排放出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持续一段时间,破坏了大气中原有的物化平衡体系,导致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类和各种生物受到危害的条件。

10 生态系统:一定地段上,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群落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单位。

11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的各种绿化、建筑物、公共设施的空间排列方式。

12斑块:是指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

13 廊道(走廊):指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地表区域。

14 本底:(基质)范围最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是最显著的。

15干扰斑块:在一个本底里面由于受到局部干扰,就可能形成最大特点是消失快,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恢复为本底。

16 残余斑块:周围环境被破坏只保留下一块非线性的地表区域。

17 引入斑块:人们向一块地表或某一地域引入生物或各种非生物设施所形成的各种斑块。

18城市人文景观:指人类为了某一种目的而部分地或整体地改造自然景观,并建造人类所需要的自然与人造景观的综合体。

题集:《城市生态学》

题集:《城市生态学》

题集:《城市生态学》一、选择题1.城市生态学主要关注的是哪些方面的关系?o A. 城市与自然环境o B. 城市与社会经济o C. 城市居民与城市设施o D. 所有上述选项2.下列哪项不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o A. 高度人工化o B. 物种多样性丰富o C.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快速o D. 依赖外部资源输入3.城市热岛效应主要由什么引起?o A. 大量绿地o B. 高密度的建筑群和交通排放o C. 清洁能源使用o D. 高效的废物管理系统4.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o A. 增加城市不透水面积o B. 推广雨水收集和再利用o C. 减少城市绿化o D. 提高工业用水量5.下列哪项不是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o A. 土地利用规划o B. 绿地系统规划o C. 交通网络规划o D. 经济发展规划6.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通常比自然环境中更丰富还是更贫乏?o A. 更丰富o B. 更贫乏o C. 两者相同o D. 无法比较7.下列哪项不属于城市污染的主要类型?o A. 空气污染o B. 水污染o C. 土壤污染o D. 噪音污染8.下列哪项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o A. 不断扩大城市规模o B.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o C. 增加能源消耗o D. 减少绿地面积9.下列哪项不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o A. 实地考察o B. 遥感技术o C. 社会调查o D. 实验室实验10.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改善城市的微气候?o A. 增加高层建筑密度o B. 建设更多的城市公园和绿地o C. 减少城市植被覆盖o D. 提高城市人口密度二、填空题1.城市生态学是研究______与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2.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高度人工化、______、______和开放性。

3.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和______。

4.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是实现______、______和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

城市生态学重点思考题集

城市生态学重点思考题集
4 和林外相比,林内空气的温度有何不同?
5 旱生演替发展过程所经历的阶段。
第8章思考题:
1.为什么盛夏季节有行道树的街道上行 人感觉特别凉爽?
2.为什么林带具有防风效果?哪些因素 影响林带的防风效果? 3.消音防噪树种应具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近郊森林能对城市气候起调节 作用?
第四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声压、听阈声压、痛阈声压,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 2.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哪几类? 各有何特点? 3. 环境质量评价有哪些类型? 4. 简述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形 式。
第五章
思考题
1. 名词解释: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周 期现象,生物气候定律。 2. 如何提高植物的抗寒性? 3. 森林营养元素循环对保持森林土壤肥力 有何重要意义 4. 为什么城市树木长势不及森林树木?
城市生态学重点思考题集
第一章思考题:
1、什么叫生态因子?可分为哪几类? 2、简述耐性定律。 3、生物间的关系包括哪些方面? 4 、概念:生物,环境,生态平衡,生物群 落,竞争,互惠共生,附生,寄生,食 物链。 5、为什么生态系统中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 会逐渐减少?
第2章复习思考题:
1. 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
有何特点? 2. 简述信息的作用及城市的信息功能。 3. 基本概念:原生能源、次生能源、城 市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
第三章思考题
2、什么叫城市热岛?其强度如何表示? 3、很多城市报导城市降水量多于郊区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5、概念:街道风、乡村风、峡谷效应、热岛 环流。 6、城乡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简述城市地面风的总体特点。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 什么叫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 ?根据抗性原因可分 为几类 ? 确定抗性强弱有哪些方法 ? 常用的划分抗 性强弱的等级标准是几级? 2. 土壤中重金属是如何对植物产生危害的? 3. 如何防治土壤污染?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第一章绪论1.城市生态学(P1)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制;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2.环境承载力(P19)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3.人类生态学(P16)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关系。

4.生态位(P17)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一般说,生态位的宽度依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5.生态学(P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哪四个主要方面(P3)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7.环境承载力都有哪些类型?请解释(P19)环境承载力包括: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如淡水、土地等,也包含社会资源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等。

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

3)污染承载力:是反映本地自然环境的资源能力大小的指标。

8.用伯吉斯的观点解释城市人口是如何迁移的?(P8)(自己发挥)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1.初级生产(P31)生态系统最初的能流来自太阳,它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

城市生态学作业中的一些难题的答案

城市生态学作业中的一些难题的答案

城市生态学作业中的一些难题的答案第一章绪论4、简述黑箱理论和白箱理论。

(书上的叫黑箱研究思路不敢写书上的内容)答:黑箱研究思路、黑箱研究思路就是理论呀。

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2、如何理解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书上好像没找到这个原理)答:多样性和稳定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长期为生态学家所重视。

对稳定性可有不同层次的内含。

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大小和结构的动态平衡可称为生态稳定性。

生物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这种复杂性表现为特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同时也表现在他结构特征(如垂直层次、生活型结构、微生境的变化、食物链、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途径等)。

森林内生物的复杂关系,是在历史上协同进化的产物,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的稳定性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是更主要的是历史上形成的多物种共存的结果。

正因为如此,天然林特别是处于顶极群落阶段的天然林,稳定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对立地的适应性也强。

一旦将天然林破坏,用一两速生树种栽在天然林的迹地上,以图短期内获得更多的木材,则常常导致病虫害频繁发生,同时立地质量下降,最后木材产量也会下降。

森林群落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是靠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三种水平的机制来维持的。

个体水平是化学防御,这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种群和生态系统水平的防御,则主要靠物种的多样性、各种复杂的种间关系,各种天敌。

从遗传组成上,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在化学组成上、物候节律上等方面的差异也是造成森林群落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强的原因。

原始林比人工林防御能力强。

(此题考试不做要求)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种群生态学名词解释5、生态对策;6、种群;7、城市化答:生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其生存发展要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还要克服竞争者的损害。

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不同的抉择,这就是生态对策。

(种群有质量对策和数量对策之分)。

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内,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的、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个体的总和。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1、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通讯信息快捷,服务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2、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3、食物链:指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4、食物网:指一个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5、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质的自养生物,也包括一些光合细菌。

6、消费者: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质为食的动物。

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7、还原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性动物和腐生性动物。

8、次级生产:指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在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9、生态效率:就是输出和输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生产的物质或产量,与生产这些物质所消耗的物质量的比率,10、百分之十定律: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即生产效率顺着营养级逐级递减。

11、初级生产力:是能量被固定的速率,以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或干有机物来表示。

12、净初级生产力:在植物呼吸作用之后,剩余下来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或生产的有机物质。

13、生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

14、主导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有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发生变化。

15、拮抗作用:指各个因子在一起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因子起作用(两种以上化合物共同作用时,毒性低于各化合物毒性之和)。

16、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等于或超过单独作用时的毒性总和。

当某些化合物使机体对另一种化合物的吸收减少、排泄延缓、降解受阻或产生更大的代谢时,都可产生协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学》提纲第一篇原理篇第一章生态学基础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1、生态学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E.Haeckel于1866年提出来的2、新定义的新含义:(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

生命系统(一种生命单元):就是自然界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通常把生命系统分为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以及群落和生态系统六个水平。

(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重要的部分,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生态学不仅要研究动特、植物、微生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更需要研究人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人类既是一种生特,必然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

(4)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阐述生物(包括人)与其环境间的一般相互关系,更要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生态学不能满足于描述自然,而要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第二节生态系统——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核心1、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1)物质生产:主要是由绿色植物担当(2)物质循环(一种传递和转化方式);指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特质通过食物链各营养级的传递和转化。

分室(compartment)或库(pool):物质循环过程中的环节储存库(reservoir pool,一个环节):容积大,特质流动缓慢,一般为非生物成分的环节交换库或循环库(exchang or cycling pool,一个环节):容积小、物质流动较为活跃的环节库量(pool magnitude,一种数量单元):环节中的物质数量(3)能量流动(energy flow):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两大特征是:能量守恒定律和单方向性(4)信息传递分类:物理信息(一种信息):以物理传递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如光、声、电等化学信息(一种信息):借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物质而传递的信息信息素(一种物质):传递化学信息过程中所借用的传递物质第二章城市化及其生态后果第一节城市化概念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1、城市化(urbanization,一种过程):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2、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大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地3、城市通常是按照人口统计学的标准划分的,规定一个最低的居民数量作为划分城市的标准。

第二节城市化的发展现代城市化(或称狭义城市化,一种过程):主要指工业革命之后的城市发展和城市人口集聚的过程。

第三节城市化的生态后果1、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集中(2)产业集中(3)能源结构改变(4)需水量增加(5)交通便捷(6)信息传递(7)不透水地面增加(8)绿地减少(9)人们相应的生活习惯改变2、城市中那些环境污染问题的生态学实质是:(1)物流——城市中物质流动基本上是线形的,物流链是很短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2)能源——城市中的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需要大量的能源。

(3)部门分割——城市中各部门分割、行业间常常缺乏自觉的相互合作,各自为政,各行其事。

(4)局部效益——城市生产多着眼于局部产品,看重当前经济效益(5)系统比例失调——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常常失调。

(6)隔绝自然——城市中密集的人口,鳞次栉比的房屋,把人们集中在一个相对密闭的有限空间内,盛行的空调和人工照明,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以及各种高效方便的自动车辆使人陶醉在舒适和人造美中,这一切都是人类在进行着自我驯化,其结果是人和自然的隔绝,以有人际间关系的疏远和紧张课后思考题1、何谓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的标准是什么?答:城市化概念见同页上部我国城市化的标准是,市的人口一般应在10万人以上,镇的人口应2000人以上。

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20万至50万人口的城市为中等城市,10万至20万人口的城市为小城市,此外学术界习惯将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称为特大城市。

2、试述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答:(1)原始阶段(渔猎阶段):人们以渔猎和采集野生植物为生,过着筑巢穴居的生活,根本无城市可言(2)农业阶段:为了适应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原始群居的国定居民点(3)公元前3500至3000年:A、最早一批城市先是出现在尼罗河流域,然后是在两河流域B、城市数目少,规模不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很小C、城市多集中分布在灌溉发达、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便于产品交换的河流沿岩地带,但城镇中的建筑物密度及人口都非常高。

(4)中古和文艺复兴时期:A、仍然沿袭农业村舍的结构特征:沿一条街道,或十字交叉的两条街道,按环形向外延伸,其中街道只是供人们往来行走的小路,而不是供交通运输的大道。

B、当时的家庭不仅包括自家的共同居住的两三代人,而且还常常包括家仆和工匠,社会组织以家族为基础形成新的联系形式。

C、1784年发明的蒸汽机提供了集中动力,创造了工业在城市中集中的可能(5)19世纪:交通发展的直接结果是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弃,以及社会生产力的空前提高,而城市的发展又要求进一步发展交通(6)20世纪A、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科技革命,继工业化之后的现代化,不仅在生产的量和质上发生巨变,也为城市化发展带来新的内容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极快C、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经济上也有一定发展D、我国城市化水平总的来说提高的速度比较慢E、由于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中心人口过分集中和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原因,促使人口和企业逐渐向城市四周扩散,引起城市中心人口的减少和郊区城市化的新趋向3、为什么说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有哪些优点和缺陷?答:4、为什么说当前城市问题实质上是生态问题?答:见P1“城市中那些环境污染问题的生态学实质是”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学1、不同的角度定义“城市”(1)行政管理城市是一个人口集中,有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组织形式,并具有一定边界和管辖范围的行政单元;“城市”作为“乡材”的相对概念应该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区别于比较单一而分散的农村居民点的社会空间形式(2)经济学观点城市是一个经济单位,劳动分工就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3)社会学观点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仪习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是这些礼仪习俗中所包含并随传统而流传的那些统一思想和感情所构成的整体2、城市系统的七个要素经济、社会结构、交通信息、文化生态第一节城市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生态学的核心人为改变了结构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2、城市生态系统(一种陆生生态系统):是改造了物质循环的陆生生态系统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以人为中心简单地说是:以人群(居民)为核心,包括其他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和周围自然环境以及人工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人群”泛指人口结构、生活条件和身心状态等“生物”即通常所称的生特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环境”是指原先已经存在的或在原来基础上由于人类活动而改变了的物理、化学因素“人工环境”则包括建筑、道路、管线和其他生产、生活设施等综合地说:城市生态系统(一种陆生生态系统):是以人群(居民)为核心,人为改变了结构、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改造了物质循环、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包括其他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和周围自然环境以及人工环境相互作用的陆生生态系统3、城市生态系统和一般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等)或半自然生态系统(如农田等)的不同,主要表现在:(1)作为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既是调节者又是被调节者(2)消费者占优势(3)分解功能不充分(4)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薄弱(5)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第二节城市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一、城市生态学的概念1、两种理解(1)环境系统学派A、Sukopp定义:城市生态学是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城镇中生物圈B、学派观点: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城市乃是一种陆生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具有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即生物(包括人)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城市生态系统基本上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环境系统。

(2)复合系统学派A、F.di Castr认为:城市生态学是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城市系统B、学派观点:从生态学观点看,城市是一个人、景、特融为一体,生产和生活相辅相成的新陈代谢体,是在原来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和经济两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2、城市生态学(一门综合性学科):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经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有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先说明研究的内容,再说利用研究结果能做或需要做的事)二、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内容a、生态系统的结构:系统内各组成部分的配比以及空间格局b、它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A、结构方面环境(1)城市生态系统c、从城市化对几个方面的影响细分生物以及生物的反应与XXX的研究人群B、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主要是指城市生产和生活功能C、动态。

生态系统的动态研究:是指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变D、系统生态学E、与周围农村生态系统间关系(2)城市的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1)综合性(2)系统性2、研究特点(3)实用性(4)决策性第三节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联系性2、生态流。

物质再循环应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3、生态位4、限制因子5、生态演替6、生态平衡。

稳态机制(一种平衡倾向):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系统的组成成分和比量相对稳定,能量、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这样的生态系统具有抵抗胁迫保持平衡状态的倾向。

7、人和自然统一性第二篇原理篇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指城市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非生物环境则包括城市气候、城市水文、城市土壤以及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等。

第一节城市气候与空气污染一、城市的辐射与热量1、辐射平衡的方程式通常表示为:Q=(S+H)*(1-a)+(G-E)Q为辐射平衡,又称净辐射;S为太阳直接辐射;H为天空散射辐射;a为反射率;G为空气逆辐射;E为地面净辐射。

2、城市下垫面反射率比郊区小的主要原因(1)城区绿地面积比郊区小,街道、房屋等建筑材料的反射率比植被低,特别是深色屋顶和墙面等反射率更小(理解:城市比绿地反射率小的东西很多,而绿地面积比郊区少,则不少在城市中的热量反射不出去)(2)由于城市建筑物密度大,形成一个立体下垫面,在太阳照射下,墙壁、屋顶、路面组成级为复杂的反射面,太阳辐射经多次反射吸收,最终被反射的能量减少3、城市气温比郊区高的原因(1)城市下垫面的表面温度比郊区的高,而长波辐射的能量取决于辐射体的表面温度,则城市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比郊区大(2)由于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它对地面长波辐射中波长在13至17微米的波谱区有强烈吸收作用,因此,大气温度比郊区高,空气逆辐射必然大于郊区4、城市热岛现象描述(1)原因A、城市中由水泥、沥青、砖石等所构成的下垫面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导热率高,白天贮热多,日落后能够通过长波辐射提供较多的热量给地面的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