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数字影像处理

合集下载

遥感图像处理色彩原理及数字影像基础

遥感图像处理色彩原理及数字影像基础
分别透过红、绿、蓝滤光 片的光学投影通道。
R

G
B
BIP(Band Interleaved by Pixel):将每个像元的n 个波段的亮度值按顺序排列在数据集中
二、光学处理原理
(一)、光学原理与光学处理
1. 色彩原理 2. 加色法与减色法
1 颜色概述
• 颜色的基本概念 • 颜色空间
1.1 颜色的基本概念
1.2 颜色的性质
——亮度、色调、饱和度
数值
地物辐射能量差 光电二极管
(模拟电信号)
(亮度值)
遥感图像数字化
• 连续的遥感图像变换 1. 采样 为离散的数字图像的 2. 量化 过程
传感器
采样 量化
g(x,y)
数字图像
地面站
I(x,y)
I(x,y)=f(g(x,y)) f:采样和量化函数
1 采样
• 按照一定的方法从连续的函数中提取离 散点数据的过程
为图像的应用提供必要的信息。
遥感数字图像的记录方式:
1. BSQ 2. BIL 3. BIP
BSQ(Band Sequential Format): 将每个波段的全部像元亮度值放在一个单独的文件中
BIL(Band Interleaved by Line): 将每行像元的n个波段的亮度值按顺序放置在数据集中
量化的级数2b常用b8光学影像的数字化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图像信息损失低?抽象性强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对一个物体的数字表示施加一系列的操作以得到所期望结果的过程?数字图像分析?将一幅图像转化为一种非图像的表示如一个测量数据集或一个决策等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图像中的象素进行系列操作的过程?主要内容?图像增强?图像校正?信息提取3遥感图像的存储?数据级别?元数据与数据格式1数据级别?0级产品

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方法的综述与比较

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方法的综述与比较

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方法的综述与比较引言: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观测方法,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遥感数据的处理与解译方法的研究和比较,旨在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促进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一、遥感数据处理方法1. 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是遥感数据处理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灰度拉伸、图像增强、滤波等处理,可以改善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提取出有用的地物信息。

常用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有ENVI、ERDAS等。

2. 特征提取与分类特征提取和分类是遥感数据处理中的关键环节。

特征提取通过采用不同的算法和方法,将地物进行几何、光谱、纹理等多个维度的描述,并将其转化为可用于分类的特征向量。

分类则是将提取的特征向量与事先定义好的地物类别进行匹配,以实现不同地物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3. 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是将多源数据进行集成和融合,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地物信息。

常见的数据融合方法包括像素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等。

数据融合能够充分利用不同源数据的优势,提高地物分类和解译的准确性。

二、遥感数据解译方法1. 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是一种基于已有样本训练的分类方法。

它通过使用事先标记好的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并根据样本数据的特征对整个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监督分类的精度较高,但需要大量的标记样本数据,且对选取的样本数据质量要求较高。

2. 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是一种无需事先标记样本的分类方法。

它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聚类分析,将图像中相似的像素聚在一起形成多个类别。

非监督分类的优势在于可以发现图像中的隐含信息和相似性,但分类结果的准确性较低。

3.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是遥感数据解译中的另一重要方法。

它通过对遥感影像中的特定地物目标进行识别和提取,比如建筑物、道路、植被等。

目标检测通常需要结合地物的形状、纹理等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方法的比较1. 精度比较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来看,数字图像处理是最基础的方法,可以对图像进行增强和滤波,但并不能提供地物的精确分类信息。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影像校正ppt课件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影像校正ppt课件
的纠正是通过纠正辐射亮度的办法实现的,因 此也称作辐射校正。
-1-
大气影响辐射纠正
精确的校正公式需要找出每个波段像元亮度值 与地物反射率的关系。为此需得到卫星飞行时 的大气参数,以求出透过率Tθ、Tφ等因子。如 果不通过特别的观测,一般很难得到这些数据, 所以,常常采用一些简化的处理方法,只去掉 主要的大气影响,使影像质量满足基本要求。
-1-
第二讲 影像校正
1 数字影像的性质和特点 2 影像校正
-1-
1 数字影像的性质与特点
1.1模拟影像与数字影像 1.2 数字影像的特点 1.3 多波段数字影像的数据格式
-1-
1 数字影像的性质与特点
1.1模拟影像与数字影像 – 模拟影像:普通像片那样的灰度级及颜色连续变化 的影像 – 数字影像:把模拟影像分割成同样形状的小单元, 以各个小单元的平均亮度值或中心部分的亮度值作 为该单元的亮度值进行数字化的影像。
-1-
2.2 大气校正
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会发生反射、折射、吸收、散 射和透射。其中对传感器接收影响较大的是吸收和散射。 为消除由大气的吸收、散射等引起失真的辐射校正,称 作大气校正。
-1-
2.2.1 影响遥感影像辐射失真的大气因素
(1)大气的消光(吸收和散射) (2)天空光(大气散射)照射 (3)路径辐射
-1-
大气影响的回归分析法纠正
假定某红外波段,存在程辐射为主的大气影响,且亮 度增值最小,接近于零,设为波段a。现需要找到其他 波段相应的最小值,这个值一定比a波段的最小值大一 些,设为波段b,分别以a,b波段的像元亮度值为坐标, 作二维光谱空间,两个波段中对应像元在坐标系内用 一个点表示。由于波段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 在众多点中一定能找到一条直线与波段b的亮度Lb轴相 交,且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ERDAS)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ERDAS)

• 色彩变换(RGB-IHS)
– 将图像从红绿蓝彩色空间转换到以亮度、色度、 饱和度为定位参数的彩色空间,以便使图像颜 色与人眼看到的更接近。
• 指数计算
– 应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将遥感图像中不同波段 的灰度值进行各种组合运算,计算反映矿物及 植被等的常用比率和指数(植被指数,裸露指 数等)
傅立叶变换
植被指数: 水体指数: 建筑指数:
专题制图输出
根据工作需要和制图区域的地别特点,进行地图四面的整体设计,设计内 容也括图幅大小尺寸、图面布置方式、地图比例尺、图名及图例说明等; 需要淮备专题制图输出的数据层,也就是要在窗口中打开有关的图像或图 形文件; 启动地图编辑器,正式开始制作专题地图; 确走地图的内图框,同时确定输出地图所也含的实际区域范围,生成基本 的的制图输出图面内容: 在主要图面内容周围,放置图廓线、格网线、坐标注记,以及图名、图例、 比例尺、指北针等图廓外要素; 设首打印机,打印输出地图。
20 20
250/500/1000
产品

绿

近红外
短波红外
中波红外
热红外
全色
Landsat-7
1
1
1
1
2
1
1
Landsat-5
1
1
1
1
2
1
Spot-4
1
1
1
1
1
Spot-5
1
1
1
1
1
QuickBird
1
1
1
1
1
Modis
36
产品
多光谱数据
PAN数据
备注
全景范围
SPOT-2/4

遥感卫星影像处理与遥感数据应用

遥感卫星影像处理与遥感数据应用

遥感卫星影像处理与遥感数据应用遥感卫星影像处理与遥感数据应用是一项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和处理卫星影像数据,并应用这些数据进行地理信息分析、资源评估、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任务。

遥感卫星是指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一种卫星,它搭载有遥感传感器,可以通过感应地球表面反射、辐射的电磁波,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数据。

这些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广覆盖率的地球表面信息,对于地理空间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是指基于遥感卫星获取的数字图像数据,通过一系列的图像预处理、影像纠正、特征提取、分类分类等一系列操作,将原始影像数据转化为可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的矢量或光栅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被用于生成地形图、土地利用分类图、植被盖度研究等目的。

首先,遥感卫星影像处理的第一步是图像预处理。

图像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以确保获取到的影像数据具备一致性和可比性。

通过辐射校正,可以将原始影像数据从数值上可比较,并将其转换为反射率或亮度值。

大气校正则移除了大气对影像的影响,减少由于大气散射和吸收而引起的信息噪声。

几何校正则纠正影像中的位置、角度等几何失真,以保证影像数据准确地反映地球表面的特征。

其次,遥感卫星影像处理的下一步是影像纠正。

影像纠正是指通过对影像进行投影变换、边缘匹配、波段匹配等处理,使得图像在空间尺度和角度上比较准确地与地理实体匹配。

通过影像纠正,可以使影像数据受到形变、旋转、尺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小,为后续的地理信息分析提供准确的基础。

第三,遥感卫星影像处理的关键步骤是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指从遥感卫星影像数据中提取出与地理实体相关的特征信息。

常见的特征包括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类型、水体信息等。

通过采用不同的光谱拓谱和纹理特征的计算方法,可以提取出不同类型地物的特征信息。

特征提取是遥感卫星影像处理的重要环节,为后续的分类和分析提供了基础。

最后,遥感卫星影像处理的最终目标是分类分析。

分类分析是利用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对地球表面的特征进行分割、分类和识别。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1. 概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各种遥感数据,如航空影像、卫星影像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在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提取出地表覆盖类型、地形和植被等丰富的地理信息,为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农业和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步骤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数据获取数据获取是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第一步,通过卫星、航拍等遥感设备获取地理信息数据。

这些数据以数字图像的形式存在,包括多光谱、高光谱、雷达和激光雷达等数据。

2.2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为了消除图像中的噪声和伪影,以及纠正图像的几何和辐射畸变。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

2.3 图像增强图像增强是为了使图像更加清晰,突出地物的特征。

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滤波、锐化等。

2.4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为了从图像中提取出具有区别性的特征,以便进行后续的分类和识别。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纹理特征、形状特征、频域特征等。

2.5 图像分类图像分类是将图像中的像素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用的图像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像元的分类、基于对象的分类、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等。

2.6 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或对象。

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阈值分割、边缘分割、区域生长等。

2.7 地物提取地物提取是从图像中提取出感兴趣的地物或地物属性。

常见的地物提取方法包括目标检测、目标识别、地物面积计算等。

2.8 结果评价结果评价是对处理结果进行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评估。

常用的结果评价方法包括混淆矩阵、精度评定、误差矩阵等。

3.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环境监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如水质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获取水体和土地的信息,分析水质和土壤的污染程度。

遥感技术中遥感影像的处理方法详解

遥感技术中遥感影像的处理方法详解

遥感技术中遥感影像的处理方法详解遥感技术是利用遥感设备获取地球上的图像和数据,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特征和现象。

遥感影像是遥感技术的核心输出,它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高分辨率的拍摄和记录,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

在遥感技术中,遥感影像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提取出影像中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遥感影像处理方法。

1.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遥感影像在传输和记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噪声和干扰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标是去除噪声、调整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使得影像更适合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数字滤波、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等。

2.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遥感影像获取时可能会受到地球表面形变、传感器姿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影像出现几何失真。

几何校正的目标是将影像的几何特征恢复到真实地面情况下的状态,使得影像能够准确地反映地面特征。

常见的几何校正方法包括地面控制点的定位和影像配准等。

3. 遥感影像的分类遥感影像的分类是将影像中的像素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划分和归类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遥感影像的分类可以包括地物类别的划分、植被覆盖度的估计、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等。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像素的分类、基于对象的分类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等。

4. 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是指比较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分析地表特征在时间上的变化情况。

变化检测可以用于监测自然灾害、城市扩张、森林砍伐等方面的变化。

常见的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像素级变化检测和基于对象的变化检测等。

5. 遥感影像的数据融合遥感影像的数据融合是将多源、多光谱或多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融合,以提高遥感影像的空间和光谱分辨率。

数据融合可以增强遥感影像的细节信息,改善遥感影像的可视化效果,提高遥感影像在各种应用中的精度和效果。

常见的数据融合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等。

6. 遥感影像的特征提取遥感影像的特征提取是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出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的过程。

测绘技术使用教程之遥感影像处理与解译方法

测绘技术使用教程之遥感影像处理与解译方法

测绘技术使用教程之遥感影像处理与解译方法遥感影像是一种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表面信息的图像数据,其广泛应用于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测绘技术使用教程中,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首先,遥感影像的处理包括预处理和后处理两个方面。

预处理主要包括影像的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两个步骤。

几何校正是将遥感影像与地面坐标系对应起来,使得影像上的每个像素点都能与地表上的一个实际位置相对应。

辐射校正是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将数字值转化为实际的辐射亮度值,以便后续的解译分析。

接下来是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

遥感影像的解译可以分为目视解译和机器解译两种方法。

目视解译是根据影像上的各种特征,如颜色、形状、纹理等,进行人工的目视判断。

机器解译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自动解译,通过像元分类的方法将影像中的不同地物类型进行识别。

目视解译适用于复杂地物类型和精细地物边界的识别,而机器解译适用于大范围的地物分类和统计分析。

在目视解译中,根据影像的不同波段和特征,可以采用不同的解译方法。

常用的解译方法包括目视解译、图象比对、化色解译、特征解译等。

目视解译是根据影像的直观特征,如颜色、亮度等进行人工判断的方法,可以快速识别出地物的大致分布状况。

图象比对是将不同波段的影像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来判断地物类型的方法。

化色解译则是将不同波段的影像按照一定的比例叠加在一起,形成彩色影像,利用颜色差异进行地物类型的识别。

特征解译是根据地物的形状、纹理等特征进行判断的方法,适用于复杂地物类型的解译。

机器解译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进行,包括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变化检测等方法。

图像分类是根据影像的统计特征和分类模型,将影像中的不同地物类型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的方法。

目标检测是在图像中寻找特定目标的方法,如建筑物、车辆等。

变化检测是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分析影像变化的方法,适用于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总之,遥感影像处理与解译方法是测绘技术中重要的内容。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62页)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62页)
■ 传感器的波段选择必须考虑目标的光谱特征值, 才能取得好效果。
不同波谱分辨率对水铝 反射光谱的获取
时间分辨率
■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来样的时间间隔, 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 遥感的时间分辨率范围较大。以卫星遥感来说,静止 气象卫星(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的时间分辨率为 1次 /0.5小时;太阳同步气象卫星的时间分辨率 2次/天; Landsat为1次/16天;中巴(西)合作的CBERS为1次 /26天等。还有更长周期甚至不定周期的。
微波遥感与成像
在电磁波谱中,波长在1mm~
1m的波段范围称微波。该 范围内又可再分为毫米波、 厘米波和分米波。在微波 技术上,还可将厘米波分 成更窄的波段范围,并用 特定的字母表示
谱带名称
Ka K
Ku X
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
C
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 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 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
几种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简介
■ PCI ■ ERDAS ■ ENVI
PCI简介
■ PCI是加拿大PCI公司的产品,可进行遥感图像的处 理,也可应用于地球物理数据图像、医学图像、雷 达数据图像、光学图像的处理,并能够进行分 析 、制图等工作。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 PCI拥有最齐全的功能模块:常规处理模块、几 何校正、大气校正、多光谱分析、高光谱分析、 摄影测量、雷达成像系统、雷达分析、极化雷达 分析、干涉雷达分析、地形地貌分析、矢量应用、 神经网络分析、区域分析、GIS联接、正射影像 图生成及DEM提取(航片、光学卫星、雷达卫 星)、三维图像生成、丰富的可供二次开发调用 的函数库、制图、数据输入/输出等四百多个软 件包。
多波段数字图像的数据格式
■BIP方式(band interleaved by pixel) 在一行中,每个像元按光谱波段次序进 行排列,然后对该行的全部像元进行这 种波段次序排列,最后对各行进行重复。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主要研究的内容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主要研究的内容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图像变换由于图像阵列很大,直接在空间域中进行处理,涉及计算量很大。

因此,往往采用各种图像变换的方法,如傅立叶变换、沃尔什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等间接处理技术,将空间域的处理转换为变换域处理,不仅可减少计算量,而且可获得更有效的处理(如傅立叶变换可在频域中进行数字滤波处理)。

目前新兴研究的小波变换在时域和频域中都具有良好的局部化特性,它在图像处理中也有着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2、图像编码压缩图像编码压缩技术可减少描述图像的数据量(即比特数),以便节省图像传输、处理时间和减少所占用的存储器容量。

压缩可以在不失真的前提下获得,也可以在允许的失真条件下进行。

编码是压缩技术中最重要的方法,它在图像处理技术中是发展最早且比较成熟的技术。

3、图像增强和复原图像增强和复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图像的质量,如去除噪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等。

图像增强不考虑图像降质的原因,突出图像中所感兴趣的部分。

如强化图像高频分量,可使图像中物体轮廓清晰,细节明显;如强化低频分量可减少图像中噪声影响。

图像复原要求对图像降质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一般讲应根据降质过程建立“降质模型”,再采用某种滤波方法,恢复或重建原来的图像。

4、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图像分割是将图像中有意义的特征部分提取出来,其有意义的特征有图像中的边缘、区域等,这是进一步进行图像识别、分析和理解的基础。

虽然目前已研究出不少边缘提取、区域分割的方法,但还没有一种普遍适用于各种图像的有效方法。

因此,对图像分割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之中,是目前图像处理中研究的热点之一。

5、图像描述图像描述是图像识别和理解的必要前提。

作为最简单的二值图像可采用其几何特性描述物体的特性,一般图像的描述方法采用二维形状描述,它有边界描述和区域描述两类方法。

对于特殊的纹理图像可采用二维纹理特征描述。

随着图像处理研究的深入发展,已经开始进行三维物体描述的研究,提出了体积描述、表面描述、广义圆柱体描述等方法。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介绍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介绍

ENVI介绍1.简介:ENVI——完整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ENVI(The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是美国Exelis Visual Information Solutions公司的旗舰产品。

它是由遥感领域的科学家采用交互式数据语言IDL(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开发的一套功能强大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它是快速、便捷、准确地从影像中提取信息的首屈一指的软件解决方案。

今天,众多的影像分析师和科学家选择ENVI来从遥感影像中提取信息。

ENVI已经广泛应用于科研、环境保护、气象、石油矿产勘探、农业、林业、医学、国防&安全、地球科学、公用设施管理、遥感工程、水利、海洋、测绘勘察和城市与区域规划等领域。

ENVI的背景创建于1977年的RSI(现为Exelis Visual Information Solutions公司)已经成功地为其用户提供了超过30年的科学可视化软件服务。

目前ITT Visual Information Solutions的用户数超过200,000,遍布于80个国家与地区。

2004年RSI公司并入上市公司ITT公司,并于2006年5月正式成立ITT Visual Information Solutions公司。

ENVI和IDL的发展步伐更加有利与快捷,更多的新功能与算法加进到新版本中。

2007年6月,ESRI公司和ITT Visual Information Solutions公司宣布两者的商务合作计划。

“与ITT Visual Information Solutions这样的行业领导者合作,对ArcGIS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功能拓展,可以大大地扩展和提高用户的影像处理能力。

”ENVI的优势ENVI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先进、可靠的影像分析工具——全套影像信息智能化提取工具,全面提升影像的价值。

2.专业的光谱分析——高光谱分析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遥感数字影像处理信息复合

遥感数字影像处理信息复合

信息复合的概念
信息复合的发展
信息复合的概念
信息复合的技术关键
信息复合的概念
充分认识研究对象的地学规律。 充分了解每种复合数据的特点和适用性。 充分考虑到不同遥感数据之间波谱信息的相关性引起的有用信息的增加以及噪声误差的增加,因此对多种遥感数据作出合理的选择。 几何配准,即解决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解决空间配准问题。 只有对地学规律、影象特征、成象机理这三者有深刻的认识,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信息复合才能达到更好地效果。
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的复合步骤如下: 地理数据的网格化 为了使非遥感的地理数据与遥感数据复合,前提条件是必须使地理数据可作为遥感数据的一个“波段”,这就是说通过一系列预处理,使地理数据①成为网格化的数据;②地面分辨率与遥感数据一致;③对应地面位置与遥感影像配准。 网格数据生成:原始采集的地理数据多种多样,其中以离散形式采样的数据居多,如高程点值、土壤酸碱度值与气温值等。这种数据不能以统一的数学模型生成网格,但在某一局部仍可用近似的数学函数来表达,因此常采用局部拟合法进行逐点内插。
1
总之,多源信息复合实现了遥感数据之间的优势互补,也实现了遥感数据与地理数据的有机结合。这种复合的意义决不仅仅提高了目视解译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定量分析中提高了精度,扩大了遥感数据的应用面,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2
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思考题
对以下数字图像,分别用罗伯特方法和索伯尔方法求出新的图像。(注意:计算前原图像的上下左右各加1行或1列,亮度与相邻像元相同) 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比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覆盖的原因。 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谈谈遥感与非遥感信息复合的重要意义。
不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复合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处理方法详解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处理方法详解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处理方法详解遥感技术是当今测绘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的地球表面影像,可以为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丰富、准确的地理信息数据。

遥感影像处理是遥感技术中的一种核心技术,本文将对其中的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进行详解。

1. 影像预处理遥感影像预处理是指在进行后续处理之前,对原始影像进行一系列的校正、增强等操作,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可用性。

其中包括几何纠正、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等步骤。

几何纠正主要是针对影像中的几何畸变问题进行校正,通常包括影像配准、去除地形效应以及去除大地畸变等处理。

影像配准是指将不同卫星或不同时间拍摄的影像进行精确对准,使得它们能够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比较和分析。

去除地形效应是为了消除由于地表起伏引起的影像变形,以确保影像中对地物的位置和形状描述准确。

去除大地畸变是为了消除地球曲面引起的影像形变,通常采用像点的投影转换和校正等方法。

辐射校正是为了将影像中的数字计数值转换为大气无影响的地表辐射亮度值,从而能够实现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之间的比较研究。

常用的辐射校正方法有分级灰度线性变换法、大气校正法和无标定性辐射校正法等。

大气校正是为了消除大气介质对遥感影像的影响,以准确获取地表反射率信息。

常用的大气校正方法有大气能见度法、基于粒子传输函数的大气校正法以及辐射传输模型法等。

2. 影像分类遥感影像分类是将影像中的像素分为不同的类别,以实现对地物类型的识别和区分。

常用的影像分类方法包括无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两种。

无监督分类是指在不需要先验知识的情况下,根据像素的相似性进行聚类分组,从而得到影像中各个类别的统计信息。

常用的无监督分类方法有K均值聚类法、高斯混合模型法以及自组织映射法等。

监督分类是在事先提供类别标记的训练样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从而对整个影像进行分类。

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有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法、人工神经网络法以及决策树法等。

遥感影像分类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

遥感影像分类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

遥感影像分类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农业资源管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影像分类技术是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两个方面介绍遥感影像分类技术的相关内容。

二、基本原理1. 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影像在获取过程中通常以数字形式保存,因此对其进行数字图像处理是分类技术的基础。

图像的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纠正等,以消除影像中的噪声和失真,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2. 特征提取在进行遥感影像分类之前,需要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常用的特征有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

光谱特征是指利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信息进行分类,纹理特征是指图像的纹理变化进行分类,形状特征是指目标的外形进行分类。

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分类结果至关重要。

3. 分类器设计分类器是遥感影像分类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常用的分类器有最大似然分类器、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

最大似然分类器是一种经验概率分类器,根据各个类别的似然概率进行分类;支持向量机是通过找到一个最佳的超平面对样本进行分类;决策树是通过对样本的分裂和合并来构建分类模型。

不同的分类器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类器对分类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三、应用方法1. 地物分类地物分类是遥感影像分类的主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遥感影像中各种地物(如建筑物、道路、植被等)进行分类,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地物分类需要考虑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等因素,并结合地物的特点进行分类器的选择和设计。

2. 环境监测遥感影像分类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也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污染源、水体变化等进行分类,可以帮助监测地表环境变化,提醒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质量。

环境监测中遥感影像分类需要考虑时间序列数据的特点,并结合相关指标进行分类器的选择和设计。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遥感第一章1遥感数字图像;遥感数字图像的分类方式和对应类别。

(1)定义:遥感数字图像是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2)可见图像和不可见图像单波段和多波段,超波段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2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三大种:摄影、扫描、雷达)。

(1)摄影,扫描属于被动遥感雷达属于主动遥感(2)摄影:根据芦化银物质在关照条件下回发生分解这一机制,将卤化银物质均匀涂在片基上,制成感光胶片扫描:扫描类遥感传感器逐点逐行地以时序方式获取的二维图像雷达:由发射机向侧面发射一束窄波段,地物反射的脉冲,由无线接收后被接收机接收3遥感图像的数字化(模数转换)过程——两大过程:采样、量化,名词解释。

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的操作称为采样,即:图像空间位置的数字化。

采样是空间离散。

量化:遥感模拟图像经离散采样后,可得到由M×N个像素点组合表示的图像,但其灰度(或彩色)仍是连续的,还不能用计算机处理。

它们还要进一步离散并归并到各个区间,分别用有限个整数来表示,这称之为量化,即:图像灰度的数字化。

量化属于亮度属性离散。

遥感图像数字化过程两个特点:亮度和空4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空间大小的计算。

图像的灰度级有:2,64,128,256存储一幅大小为M*N,灰度量化位数G的图像,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图像数据量)为M*N*G(bit)1B=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TM空间分辨:1,2,3,4,5,7为30米,6为120米5遥感数字图像的分辨率(时间、空间、光谱、辐射分辨率);(1)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空间分辨率:指图像像素所代表的相应地面范围的大小,空间分辨率愈高,像素所代表的范围愈小光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是指成像的波段范围,分得愈细,波段愈多,光谱分辨率愈高辐射分辨率:是传感器区分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差异的能力。

遥感影像处理的使用方法

遥感影像处理的使用方法

遥感影像处理的使用方法遥感影像处理是一种通过获取、处理和分析遥感图像数据来获取地球表面特征和变化的技术。

它涉及到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分类、监督分类、影像融合和影像解译等一系列操作。

本文将介绍遥感影像处理的使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

1. 数据预处理遥感图像在获取后需要进行一系列预处理,以消除噪声、增强图像质量并进行几何校正。

主要的预处理步骤包括:1.1 放射定标在进行任何图像处理之前,必须对遥感图像进行放射定标。

放射定标是将图像的原始数字值转换为辐射或反射性质的物理单位。

这个步骤通常需要使用图像的传感器参数、辐射校准目标和大气矫正来估算遥感图像的辐射或反射度量。

1.2 大气矫正大气矫正是从遥感图像中去除大气散射的过程。

大气矫正通常需要利用大气传输模型和辐射校准观测数据来估算图像中的大气散射量,并相应地调整图像的数字值。

1.3 几何校正几何校正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位置与地理位置对应起来,通常通过数字高程模型和地理参照系统来实现。

几何校正可消除由于传感器姿态和地形变形引起的图像形变,使图像能够正确地与现实世界对应。

2. 图像分类图像分类是将像素分配给具有不同类别的地物或地物类别的过程。

遥感影像处理中最常用的图像分类方法包括:2.1 基于像素的分类基于像素的分类是将每个像素根据特定属性进行分配到不同类别的方法。

这些属性可以包括反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空间特征等。

常见的基于像素的分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最大似然分类和支持向量机等。

2.2 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是在已知地物类别的训练样本的指导下进行的分类。

该方法通过构建分类器模型来将未知地物像素分类到已知类别中。

常见的监督分类算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等。

2.3 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从遥感图像中自动识别出一组地物类别。

这种方法不需要事先定义训练样本,而是根据像素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聚类。

常见的非监督分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和自组织映射等。

无人机遥感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无人机遥感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无人机遥感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无人机遥感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已成为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

无人机遥感技术通过先进的无人机平台,实现对地面的高分辨率、高精度的观测和测量,为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则通过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增强、分割等操作,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色彩与对比度等方面,为各类图像识别任务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

本文将从无人机遥感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

一、无人机遥感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无人机遥感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在无人机平台上进行地物探测和图像数据获取的一种技术方式。

它通过搭载多种传感器与仪器,实现对地物的高效率、高速度、高质量测量。

常见的传感器有多光谱相机、高光谱相机、雷达、激光扫描仪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对地面不同频段的辐射进行测量和记录,从而得到多种多样且精确的地理数据。

与传统人工测量相比,无人机遥感具有观测范围广、观测周期短、精度高等优点。

同时,无人机平台本身也具有灵活、可操控等优点,可以实现对难以到达或危险区域的观测和测量。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则主要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图像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读取、储存和操作的形式。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包括:图像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目标识别、分类和定量化等。

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特征提取,因为它是将图像从原始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更清晰、更简洁的数据的过程。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医学影像处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地学勘探等。

二、无人机遥感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领域1.地理信息系统(GIS)无人机遥感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GIS领域,为GIS数据的精度和速度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GIS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空间数据处理工具,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应用,为城市规划、地质勘探及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持。

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合同7篇

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合同7篇

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合同7篇篇1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服务方):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就乙方为甲方提供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服务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遥感影像数据处理。

2. 项目内容:乙方根据甲方需求,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等工作。

二、合同双方义务1. 甲方义务(1)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完整的遥感影像数据及相关资料。

(2)甲方应按时支付乙方服务费用。

(3)甲方有权监督乙方的服务质量,并提出改进意见。

2. 乙方义务(1)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提供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服务。

(2)乙方应保证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乙方应对甲方提供的资料予以保密。

(4)乙方应按时交付处理成果,并接受甲方的监督。

三、服务内容1. 遥感影像数据采集:乙方负责采集甲方指定的遥感影像数据。

2. 遥感影像数据处理:乙方负责对采集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正射校正、融合等操作。

3. 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乙方根据甲方需求,对处理后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面积量算、地貌分析等操作。

4. 成果交付:乙方按时向甲方交付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成果及相关报告。

四、服务期限本合同服务期限为____年,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

五、服务费用及支付方式1. 服务费用:____元人民币。

2. 支付方式:甲方应在合同签订后____日内支付____%的服务费用作为预付款,服务完成后支付剩余款项。

3. 乙方在收到款项后,应提供相应的发票。

六、违约责任1. 若甲方未按时支付服务费用,乙方有权终止服务,并追究甲方的违约责任。

2. 若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因此造成的损失。

3. 若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双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