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发展与首都经济建设 3
对“三个北京”建设的看法
对“三个北京”建设的看法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目标。
作为一名身处在首都的大学生,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将从对“三个北京”的理解和首都大学生的责任谈谈自己的想法。
就人文北京而言,主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北京现行的公交低票价政策,为什么定这么低,因为公共交通是公益性的,所以财政给予补贴完全必要。
人文奥运是08年奥运的核心理念,奥运结束后人文北京的建设就很好的继承了这份奥运遗产。
北京人口众多,不仅本地人口多,外来务工人员也很多,再加上大学生群体,北京的人口组成是很复杂的。
就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而言,建设人文北京是一个很有必要的策略。
建设科技北京,就是充分发挥首都的科技智力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北京有着丰富的高校资源,各种高科技人才层出不穷,建设科技北京就是要将这些丰富的资源利用起来。
以首都的科技发展去带动全国的科技发展,提高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建设绿色北京,就是要把城市的发展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加快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不断提升首都的环境质量,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环境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都的环境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
只有首都做好了,给全国一个榜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在全国遍地开花。
以上是我对“三个北京”的一些理解,下面是作为一名首都大学生的一些责任,或者说是我们能做的一点贡献。
首都大学生是首都北京最富有活力,最富有激情的组成部分,面对首都的发展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散布在首都的各个角落,我们广泛接触着首都北京各个阶层的人,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将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北京的研究报告
北京的研究报告北京的研究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市的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得出了一些结论和观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面临诸多挑战,如交通拥堵、污染等。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北京的经济主要由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驱动,特别是金融、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够优化、企业竞争力不强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城市建设:北京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国家大剧院等重大工程。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拥堵、土地紧张、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应加大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交通建设的力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三、环境保护:北京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如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等。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监测和治理,提高大气和水质量。
四、文化传承: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文化面临濒危的境地。
因此,应加强文化教育,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五、社会问题:北京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六、未来展望: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上,北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需要加强统筹规划,科学决策,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经济形势
北京市经济形势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其经济形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现状和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1. 经济概况北京市作为国家级特大城市,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科技人才资源。
截至目前,北京市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城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包括金融、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等行业。
同时,北京市也是全国最重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城市发展对比然而,尽管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亮眼,但也面临一些难题。
首先,城市人口规模庞大,导致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
其次,土地利用率偏低,房地产市场的高房价限制了城市发展的潜力。
再者,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等问题对市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北京市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采取更加科学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3. 未来发展方向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北京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通过改善交通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以缓解拥堵问题。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积极引导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4. 深化改革与开放在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北京市需要深化改革与开放。
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促进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打破行政区划壁垒,鼓励跨行业、跨地域合作。
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扩大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5. 融入国家战略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市政府应加强与国家政策的对接,积极参与和推动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北京市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合作,打造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经济发展格局。
6. 结束语总之,北京市的经济形势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也存在一些困扰和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北京市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推进改革开放,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不断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首都北京经济发展历程与趋势
北京有 800 多年建都史,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帝都。1911 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但 很快于 1912 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直至 1927 年北洋政府垮台。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从此成为新中国的首都。作为中国首都,北京在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2010 全球城市排名北京跻身全球大城市第 15 位,居内地之首。
3、首都北京的旅游资源
北京的旅游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 200 多处,全市共有文物古迹 7309 项,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42 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22 个。 北京历来以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这里有天下奇观的 万里长城,世界之最的皇宫建筑群,美不胜收的古典园林,以及宏伟壮观的坛庙、帝陵、古塔、石刻等。 而且十 渡、 松山、龙庆峡、石花洞等自然景观,均是让人大饱眼福,乐而忘返的旅游胜地。北京的故宫、长城、周口店 猿人遗址和天坛、颐和园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yhwz/postdoc/index.shtml
5
首都北京经济发展历程与趋势
图:北京市行政区图
西城区
东城区
表:2010 年北京市各区县主要指标情况比较
常住人口 (万人) 1961.2 91.9 124.3 354.5 211.2 61.6 328.1 94.5 118.4 87.7 166.1 136.5 29 37.3 41.6 46.8 31.7 土地面积(平 方公里) 16410.54 41.86 50.53 455.08 305.8 84.32 430.73 1989.54 906.28 1019.89 1343.54 1036.32 1450.7 2122.62 950.13 2229.45 1993.75 常住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1195 21960 24605 7790 6907 7306 7617 475 1307 860 1236 1317 200 176 438 210 159 户籍人口 (2010 年) 1257.8 95.6 134.5 188.6 106.3 36.2 219.6 76.8 66.3 58.2 53.3 59.9 24.6 27.7 39.5 42.8 27.9 地区生产总 值(亿元) 14113.6 1223.6 2057.7 2804.2 734.8 295.5 2771.6 371.5 344.8 867.9 399.9 311.9 86.4 148 117.9 141.5 67.7 生产总值增 长速度(%) 10.3 9 13.3 17.8 17.1 18.8 13.3 26.6 23.6 25.7 16.8 15 15.6 12.6 10.2 18.3 10.1
关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升首都软实力的分析与思考
பைடு நூலகம்
关 于 北 京 建 设 世 界 城 市 、 升 首 都 提 软 实 力 的分 析 与 思 考
陈 剑
( 京社会 主 义 学院 , 京 10 2 ) 北 北 0 0 9
【 摘
要】 世界 城 市是对 全球 的 经济 、 治 、 政 文化 具有 引领 、 影响 和控制 力 的城 市。北 京建 设世
收 稿 日期 :2 1 — O — 3 OO 5 O
作 者简 介 : 剑 ( 9 7 ) 男 , 苏 省人 , 究 员 , 京 社会 主 义 学 院 副 院 长 , 京 改 革 和 发 展 研 究 会 执 行 会 长 。 陈 15 一 , 江 研 北 北
一
3 一
第2卷 期 第8期 0 年6 . 5 第2 总 9 2 0 月 一 1 -
了较 为 详 细 的 分 析 。
【 键 词 】 北 京 ; 世 界 城 市 ; 软 实 力 ; 制 度 建 设 ; 创 新 文 化 关
【 图分 类号1F 9 . 7 【 中 2 9 2 1 文献标识 码】A 【 章编 号11 0 —7 2 ( 0 0 0 —0 0 —0 文 08 22 2 1)2 03 6
领、 影响和控制力 的城市 。所谓 引领 、 影响 , 是对 全球 的经 济 、 治 、 化具有 示 范 、 就 政 文 幅射 、 推进 和带 动的作 用; 所谓控制 , 就是 对全球战 略性 资源 ( 包括 物质 资源 、 能源 、 资金 、 政策 、 人才 、 价值理 念 、 息等 ) 战 略性产 信 、
一
、
北 京 要 建 设 什 么 样 的 世 界 城 市
.
我国的规划体系与北京的城市基本概况
我国的规划体系与北京的城市基本概况一、判断题(每题 8 分,共 6 题,总分 48 分)•1、国际城市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已经从生产性空间转向生活性空间,城市宜居品质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A、正确B、错误正确•2、创新引领型、服务主导型、协同发展型、全面开放型是当前北京构建特色与活力兼备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A、正确B、错误正确•3、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跨界融合等加速了要素重组、资源整合、集成创新、产品迭代、服务升级、生态演化,催生出新产品、新场景、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A、正确B、错误正确•4、北京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城镇化快速扩张和工业化加速演进的阶段A、正确B、错误正确•5、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或者制造业提升战略,主要目的是减少贸易赤字,回流就业岗位A、正确B、错误正确•6、北京市属国企主业定位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整体布局发展上与全市产业发展体系关联性不大A、正确B、错误正确二、单选题(每题 8 分,共 6 题,总分 48 分)•7、”首次不再提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工业基地“的是哪版城市总体规划A、1953-1957版B、1982-2000版C、1991-2010版D、2004-2020版正确•8、建国后,北京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到“三二一”转变,即三次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二次产业增加值是哪一年A、1990年B、1994年C、2000年D、2005年正确•9、在哪次党代会上,北京市提出“首都经济”的概念,发展符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其本质是知识经济,核心是发展高技术产业A、第六次党代会B、第七次党代会C、第八次党代会D、第九次党代会正确•10、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将催生哪种经济形态快速发展A、服务经济B、手工经济C、工业经济D、数字经济正确•11、工业革命的4.0时代的经济形态是A、数字经济B、人工智能C、工业互联网D、万物物联正确•12、首都高质量发展要打造“六个一批”,具体是一批产业集群、一批企业梯队、一批重大项目、一批公共平台和活动、一批创新政策和工具还有一批A、工业园区B、产业园区C、生态园区D、智慧园区正确三、多选题(每题 8 分,共 3 题,总分 24 分)•13、建国以来,北京城市功能发展演变与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为A、首都建设B、首都经济C、首都发展D、首都开放正确•14、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中提出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包括以下A、全国政治中心B、全国文化中心C、国际交往中心D、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确•15、“五子联动”是北京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是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北京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建设与首都经济优化发展研究
指 , 较 高 的国际知 名度 , 中国最大 的国际跨 国 有 是 数研究 报 告 已将 北 京 列 为 国际 级 金 融 中心 进 行 研
究。
第一 、 中国作 为迅 速发 展 的世 界大 国正 在崛起 , 在 十二五 期 间得 力 于 北 京 建 设 世 界 城 市 的 总体 进 展, 有利 于北京 加快 建设 国际金融 中心城市 。 第二 、 随着 天 津滨 海 新 区 和环 渤 海 区域 开 发 的 积 极推进 及高 铁 的快 速 发展 , 以北 京 为 中心 的京 津 晋 冀蒙 大首都 经济 圈正 在迅 速 形 成 , 京 的地 方 类 北
王华 民 : 北京 国际金融 中心城市建 没与首都经济优化发展研究
2 7
方经 济 中心相 适应 的现代 金融 体 系和全 国金融 改革 创新 基地 , 必形 成对 北 京 的分流 效应 。 势
的 区域性 国际金融 中心。
2 3 北 京构 建 国际金 融 中心的 区 内定 位 .
2 北京 建设国 际金融 中心 的定位选 择
13 两大发 展机 会 .
地, 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 的国内金融决策 、 管理、 信
息、 服务 四大 中心 。金 融 机构 高 度 聚 集是 国 际金 融 中心建设 的必 备条 件 。北 京 的金融资 产 总量 占全 国 金 融资产 总量 4 % 以上 。 0
第二、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 , 国际交往在国内首屈
北京 构建 国际金 融 中心是 为 了满足 国内外 经济 发展 需求 , 这也 就决 定 了北京 作 为 国际金 融 中心应 该具 备 多重 功 能 , 仅 要 满 足 国际 经 济 合作 和金 融 不 交 流 的需要 , 要考 虑 与 国 内其 他 金 融 中心 城 市之 还
北京市经济发展分析
北京市经济发展分析近年来,北京市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总体概况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政治优势。
其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前列,GDP规模持续增长。
以2019年为例,北京市的GDP达到了3.6万亿元,增长率为6.1%。
同时,城市的人均GDP 也在稳步增长,超过了十万元人民币。
二、产业结构分析1.第一产业:农业尽管北京市面积有限,农业发展相对较弱,但农业生产仍然发挥着一定作用。
北京市政府通过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收入提升,逐渐实现了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2.第二产业:工业北京市的工业部门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了较大的力量。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3.第三产业:服务业北京市的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强,主要涵盖金融、房地产、科技、教育等领域。
特别是金融行业,北京作为国家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优势分析1.政治、文化优势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享有独特的政治优势。
政府部门和政策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此外,北京还具备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世界级的博物馆、艺术剧院和文化遗址,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旅游资源。
2.科技创新优势北京拥有全国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高校集聚,科技人才辈出。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而北京正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引领者,注重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挑战分析1.人口和城市规模问题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人口和城市规模不断增长,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亟待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2.资源与环境压力北京市的自然资源有限,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全面提升服务首都发展能级 总结
全面提升服务首都发展能级近年来,我国首都北京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加大对全面提升服务首都发展能级的投入和力度。
各级各部门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面提升服务首都发展能级的目标和任务,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就全面提升服务首都发展能级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服务首都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政策支持1. 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首都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首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 通过政策支持,加大对各个产业的扶持和引导,促进了首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了服务首都经济发展的能级。
3.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首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基础设施建设1. 针对首都发展的需求,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基础设施的质量水平,为全面提升服务首都发展能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政府加强了对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了城市运行效率,为首都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 积极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提升首都城市管理水平,推动了首都向智慧城市转型发展。
三、产业发展1. 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首都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撑。
2. 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3. 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为首都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动能。
四、城市环境优化1.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优化了首都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
2. 推动了城市绿化,提升了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为全面提升服务首都发展能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加强了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和管理,提高了城市规划水平,打造了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五、人民生活改善1. 政府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北京五子是哪五子
北京五子是哪五子
北京五子是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建设、数字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一“子”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这是国家交给北京的重要任务,是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四个中心”之一。
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更应该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创新发展中做开路先锋。
第二“子”是“两区”建设。
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北京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机遇,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双翼。
北京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向“深水区”迈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使“两区”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第三“子”是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传统经济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产物,是拉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北京要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城市,使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增长新动能,赋能城市治理、为高品质城市生活服务。
第四“子”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线,紧紧扭住这一主线,以优质供给带动消费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双升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第五“子”是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通过减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城市病”治理道路。
同时,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构建创新型区域经济体,建设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特质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
北京城市的变迁
04
北京的文化与教育发展
北京的文化遗产
01
北京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故宫、天坛、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京剧 、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北京历史与文化的珍贵载体,也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北京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例如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其建筑布局和空间 规划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水污染
北京的水资源匮乏,加之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不 合理排放,导致水污染问题严重。
土壤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逐渐 凸显,主要由于工矿企业废弃物排放和农药 化肥的过度使用。
北京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空气质量改善
土壤修复与治理
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推动工业污染 治理和交通方式优化,如推广新能源 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进入市区等。
北京的教育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 早期的京师大学堂到现代的综合性大 也在不断 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以满足社会发 展的需求。
北京的教育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 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公平等问题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 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 平,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发展提供更多 优秀人才。
总结词
注重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理念,国际化大都市
详细描述
现代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 色生态理念。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建设了大量 的公园和绿地。同时,城市交通系统也得到了进一步 的完善,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发达。北京还积 极推进城市更新和改造,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发展 现代化商业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 ,吸引了众多外国投资和国际机构入驻,展现了其国 际化的风貌。
北京的现代建筑见证中国的经济崛起与城市变迁
北京的现代建筑见证中国的经济崛起与城市变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而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现代建筑及其发展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崛起和城市变迁的见证者。
本文将通过对北京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建筑的介绍,探讨北京现代建筑如何见证中国的经济崛起与城市变迁。
一、北京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现代建筑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和技术,北京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是高层办公楼和商业建筑,如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友谊商城等。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快速增长,北京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
90年代初,中国政府决定将北京作为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并在此期间投资了大量资金来建设奥运场馆和相关设施。
这些奥运场馆成为了北京现代建筑的标志性建筑,如鸟巢、水立方等。
在新世纪的头10年,北京的现代建筑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许多国际知名建筑师和设计机构被邀请来到北京进行建筑设计,以展示中国的现代化形象。
例如,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金茂大厦等建筑成为了北京现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二、北京现代建筑代表作品介绍1. 鸟巢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瑞士建筑师雅各布·赫兹设计。
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结构成为了北京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鸟巢不仅成为了奥运会的象征,也成为了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俗称“水立方”,是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艺术建筑。
它座落在北京市中心的长安街附近,其外形如同一个巨大的水泡,给人以独特和奇幻的感觉。
大剧院是一座集表演、展览、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成为了北京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
3. 北京金茂大厦北京金茂大厦是一座摩天大楼,也是一座多功能建筑,位于北京金融街。
它由美国建筑师宋冬设计,以其高度和独特的外形成为了北京现代建筑的代表。
金茂大厦不仅是商业办公楼,还包含了豪华酒店和高端购物中心等多个功能。
剖析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地理教案指导学生了解物流与工商业的发展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其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高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旨在通过地理教案,指导学生了解物流与工商业的发展,剖析北京市的经济发展。
一、北京市的地理特点我们需要了解北京市的地理特点。
北京市位于中国北方平原腹地,东临渤海,西依燕山,地势平坦,形成了以东西向的山脉和南北向的平原为主的地形。
北京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紧邻天津、河北等经济发达地区,占据了中国北方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成为了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二、物流业的发展随着北京市的城市化程度不断提升,物流行业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
北京市是我国最大的铁路、公路、航空、邮政枢纽之一,同时还是中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
在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市积极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优化了物流服务系统,提高了物流运输效率。
目前,北京市物流业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越来越显著,已成为中国物流产业的三大区域之一。
三、工商业的发展另外,北京市的工商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发展,工商业蓬勃发展。
北京市的工商业各个领域的企业呈现出多元化、高精尖化的特色,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特别是,在高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成为了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代表。
众多高科技企业如百度,京东,小米等在北京市落户并发展壮大,使得北京市成为了高科技领域的国际标杆城市。
四、未来趋势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同时,应对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也是未来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北京市已经提出,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拓展空间,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发展创新型产业,以建设全球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未来,北京市还将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呈现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市更加宜居的美好前景。
抓好“三件大事”,建设“四个中心”
北京遴选考点:抓好“三件大事”,建设“四个中心”1.北京提出明确一个奋斗目标、抓好“三件大事”,有哪些具体安排?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落实到北京,就是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北京要着力抓好的“三件大事”:一是组织实施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规,是首都发展的法定蓝图。
我们将严格实施“双控”、严守“三条红线”,落实好“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空间布局,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坚决维护总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我们将持续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以此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突出矛盾,提升首都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推进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三是全力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这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
现在冬奥会已经进入“北京周期”,我们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扎实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广泛推广冰雪运动,要确保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2.进入新时代,首都将如何进一步建设好“四个中心”?可以这么说,首都发展的全部要义,就是牢固确立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这也是首都职责所在。
北京的发展就寓于“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四个服务”之中。
政治中心建设方面,主要是做好服务保障,创造安全优良的政务环境。
文化中心建设方面,要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建设好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个文化带,在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方面,将前瞻性地谋划并加强国际交往设施和能力建设。
中国首都的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首都的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全国著名的国际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北京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也不断加快,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中心。
一、城市化进程的历程北京市的城市化进程起步早,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北京以其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
这段时间的城市化过程也给北京带来了短暂的繁荣。
但是,在这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发展中,北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极限,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压力不断增大,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
二、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北京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促进了北京市的经济发展。
北京市以其先进的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来扎根,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更迅速的发展。
三、社会发展的创新增长点城市化未仅仅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它还在不断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
由于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北京市的社会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化、国际化的特征。
城市化过程中不少社会问题也逐渐浮现,如低地价、缺乏土地资源等。
然而,在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具有潜力的社会发展机遇,如婚姻产业、互联网等各个方向的新兴产业。
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大量的知识、人才等人力资源的聚集,广泛培育了各领域的新人才。
这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对北京市的经济、社会机构和社会文化的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北京市在经济和城市化方面的重心将逐渐转向标志性的创新和城市功能的升级。
城市化进程对于北京市的发展已经成为了重要的驱动力,未来,呈现出的美好前景也应该在城市更新、改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要考虑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生长的问题,通见一些主张,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变得更加相得益彰。
北京城市化发展规律
北京城市化发展规律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城市化进程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
在过去几十年里,北京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城市逐渐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这种城市化进程不仅对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其他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1. 经济驱动力北京的城市化发展主要受到经济驱动力的推动。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经济中心,北京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成为了国内外企业和机构的首选目的地。
这种经济驱动力促使了北京的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北京的城市化发展规律中,经济驱动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北京的城市化发展规律中,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是关键因素。
北京市政府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有效控制城市扩张的速度和规模。
例如,北京市实行了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限制了城市扩张的范围,保护了农田和生态环境。
同时,北京市还加大了城市更新和改造的力度,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功能。
3. 人口流动与城市扩张人口流动是城市化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
这种人口流动促使了城市的扩张和建设。
北京市政府通过控制人口规模和引导人口流动,合理调控城市的人口密度和结构,实现了城市化进程的有序发展。
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北京市政府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
例如,北京市实施了大规模的地铁建设,不断扩大城市的交通网络,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同时,北京市还加大了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 城市环境保护与绿化城市环境保护和绿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北京市政府注重城市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加大了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处理等问题的治理力度。
同时,北京市还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工程,增加了城市的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中国2023城市报告
中国2023城市报告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城市的大国,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发展特点和经济特色。
本报告将对中国2023年的城市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揭示各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
一、北京市1. 概述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北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北京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金融、科技和创新领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2. 经济发展北京的经济总量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一,2023年预计将实现更快速的增长。
北京在金融、科技和文化产业方面具备优势,未来有望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之一。
3. 人口和城市规划北京人口数量庞大,城市承载压力较大。
为了减轻城市压力,北京市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城市规划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3年的北京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上海市1. 概述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枢纽。
上海近年来在金融、贸易和航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端人才。
2. 经济发展上海的经济发展迅猛,预计在2023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上海在金融、贸易和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城市之一。
3. 人口和城市规划上海是中国人口密集的城市之一,城市规划和资源配置一直是上海市政府的重点关注领域。
2023年,上海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并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深圳市1. 概述深圳是中国的创新之城,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
深圳以其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创业环境而闻名于世。
2. 经济发展深圳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位居中国城市之首,2023年预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深圳在高科技、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方面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3. 人口和城市规划深圳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划和资源配套建设面临较大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圳市政府将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加强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
北京市发展现状分析
北京市发展现状分析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国家政治、文化、科技和经济中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前,北京市的发展现状可从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北京市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其经济总量居全国之首,市场规模庞大,拥有众多优势产业。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区域发展的推进,北京逐渐形成了以金融、科技、文化、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北京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其次,从文化方面来看,北京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北京拥有世界级的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坛等,这些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此外,北京还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使得北京成为一个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从科技方面来看,北京市是中国的高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全球顶级的科学家和科研人才。
北京市还积极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建设了一批科技园区和创新基地,为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台。
这些举措使得北京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推动了科技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最后,从城市规划方面来看,北京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北京市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和美丽城市建设,加大了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力度,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示范区和公共空间。
此外,北京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朝阳、海淀等核心区建设了大量的地铁线路和公交站点,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综上所述,北京市的发展现状在经济、文化、科技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随着发展的不断推进,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因此,北京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目标。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一、经济驱动型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发展经济来推动城镇化进程。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具备了发展经济驱动型城镇化的条件。
在这种模式下,北京市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为重点,吸引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进驻,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
同时,该模式还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的商业、金融、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在经济驱动型模式下,北京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将以经济增长为核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
二、生态环境保护型模式该模式主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位于华北地区,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
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能源节约和清洁能源利用,并鼓励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该模式还注重生态农业和宜居环境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北京市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型模式的推动,旨在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社会公平与公共服务型模式该模式主要关注社会公平与公共服务的提供。
北京市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加居民福利水平,减少城乡差距。
在这种模式下,北京市注重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改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促进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该模式旨在实现社会公平,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型模式该模式主要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北京市注重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该模式还鼓励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型模式的推动,北京市旨在打造有鲜明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五、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型模式该模式主要关注城市社区建设和城市治理的提升。
北京市致力于打造和谐、宜居的城市社区,注重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覆盖的社区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4-09-17[作者简介] 肖金成(1955—),男,河北邯郸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张景秋(1967—),女,甘肃兰州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理学博士,从事城市地理、城市规划教学与科研。
3 本文是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产业布局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有:肖金成、王小广、杨小兵、汪阳红、孙久文、张景秋、孟延春、郑国等。
北京城市发展与首都经济建设3肖金成1,张景秋2(1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36;21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01)[摘 要] 紧密结合新时期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从战略高度审视首都经济建设,特别是产业布局问题,力求从北京市城市定位的特殊要求出发,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就业和环境要求,提出产业布局合理化、科学化的规划建议。
通过研究对首都经济发展的方向、重点进行重新认识,为北京市城市规划修编提供参考性依据。
[关键词] 城市发展;首都经济;产业布局[中图分类号] F 2991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4917(2005)022*******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性大都市,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这既是北京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条件,也使北京面临前所未有的城市发展压力。
在一个国际化程度更高、市场化程度更深、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下,迅速提升北京城市在国际、国内和大区域范围内的持久的竞争力是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目标。
1 首都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北京城市发展以及首都经济建设伴随着城市性质和功能的变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首先是由解放前以商业为主的消费性城市向解放后以发展工业为主的生产性城市转变;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形成北京市工业布局基本框架的重要时期,北京市目前的一些特大型企业如首钢和燕山石化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在中心城区不断集聚,工业布局开始进行空间上的调整;90年代随着各类开发区在空间上的拓展,工业布局逐步在郊区县展开,中心城区工业加大了搬迁改造的力度,第三产业则在中心城区加速发展,形成了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并存的格局。
111 产业布局现状11111 第三产业在中心城区快速发展和升级随着北京市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2003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6114%,比1990年的3819%提高了2215个百分点。
与此相应,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布局也不断向中心城区集聚,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向外推进,目前正在向三环、四环线扩展。
与此同时,以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向中心城区集聚的倾向更加明显。
11112 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一区七园”的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经历了“试验区”———“一区三园”———“一区五园”———“一区七园”的演变历程,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海淀园为主体,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德胜和健翔科技园相呼应的高新技术产业新格局,这些科技园区主要分布在四环周围和通往八达岭高速路的周边区域。
11113 制造业加快向东部、东南部聚集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北京市工业实现了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3年北京市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1713亿元,对全市G 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12%。
工业结构长期以来电子信息一枝独秀的局面得到较大的改变,已2005年6月第3卷第2期总8期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Jun.2005V ol.3N o.2Sum N o.8经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光机电、生物工程与医药、都市型工业、石化新材料为重点的六大支柱产业。
围绕这六大产业,北京市的工业布局在已有开发区的基础上,正在向东部、东南部加快聚集步伐,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相对专业化的产业集中区域。
11114 都市型农业珠嵌郊区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演变,北京市的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下降,2003年北京市第一产业的比重已下降为2164%,比1990年的8176%又下降了6112个百分点。
农业的经济功能不断向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转变,即农业为居民提供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功能已经居于次要地位,而满足广大市民到郊区观光、休闲、娱乐和保护生态的功能逐渐上升为主导地位。
如郊区旅游观光农业的比重占了农业总产值1113%。
112 存在的主要问题11211 中心城区功能叠加,核心产业发展不突出北京虽然是国家的首都,但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功能定位的摇摆不定,导致北京核心区内多种功能叠加,而核心产业却发展不突出。
目前北京中心城区不但集中了大量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还有众多的事业单位以及大型文化设施,还有教育、文化等相关产业;聚集了王府井、西单、前门等传统商业服务和众多的各类高层次的大医院及其研究院所。
另外中心城区中仍有6129%的工业用地,一些污染扰民、能耗高、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等不符合首都特点的工业企业仍留在中心城区,严重影响了城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如此众多的城市功能,导致中心城区内人口高度集中,2002年城四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5871人,“城市病”越来越严重。
11212 产业布局分散,开发区零乱北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布局分散的现象十分突出,不管是高新技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不管是已有产业还是新发展起来的产业,产业分布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表现都很不足。
一方面,以发展高新技术为主的科技园区盲目扩大规模,土地利用效益不高的倾向比较严重。
另一方面,以发展工业为主的开发区更是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从近郊区向远郊区不断铺开,遍布各个区县和乡镇,这与全国性的乡镇企业布局遍地开花的格局几乎相同。
开发区布局的零乱极大地制约了北京城市产业规模效益的发挥,并对北京市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对未来北京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1213 产业布局与卫星城建设未能有效衔接为改变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在市区的状况,北京市在1993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从现在起城市建设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远郊区作战略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大力发展远郊城镇,实现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
”但时至今日,当时规划的卫星城的建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发展规模都不足20万人。
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就在于卫星城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的产业布局导向,产业集中发展的方向也不明确,造成力量分散难以起到吸纳人口不断聚集的作用,使城镇规模提高缓慢,城镇基础设施及其他城镇功能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依靠卫星城疏解城市人口的目标远没有达到。
11214 区县产业高度同构,分工不明显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北京市近郊区和远郊区的经济也在迅速发展,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各区县对经济增长尤其是对产业发展都有很强的动力。
由于缺乏对各区县在城市总体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产业布局规划导向,重复建设和结构雷同的现象比较严重。
目前北京市各区县都争相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光机电一体化、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争相建设总部经济、会展中心、物流基地,投资房地产项目等。
11215 与周边地区尚未建立起合理有效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一个区域的产业布局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条件,还必须考虑与周边地区的合理分工与协作。
尽管北京市与天津市和河北省在经济发展中的互补性很强,但较长时间以来北京市的产业布局一直仅限于在仅有的11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考虑自己的事情,产业布局规划和调整始终走不出内部循环的路子,使得北京与天津和河北一直没有建立起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产业链条断裂,水平分工更难以实现。
2 影响首都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影响首都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包括城市性质、职能定位、与周边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自然资源禀赋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对于北京市产业布局形成、发展和调整均产生重大影响。
其中,有些因素总体来看是有利的,如区域经济定位及与周边的关系、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人力资源状况、文化教育和信息资源以及资金资源状况。
有51第3卷第2期肖金成等:北京城市发展与首都经济建设些因素总体来看是不利的,特别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条件。
211 城市性质与功能定位对首都经济发展的影响北京自其成为新中国的首都起,就已同时肩负起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经济管理中心等多重功能。
这种城市性质、职能的多重性和首都功能定位,是调整北京产业布局不能回避的、首要的前提。
便捷的城市间和国际间交通系统,发达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集聚了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以及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中心、金融监管和金融决策中心对首都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与此同时,国家政治中心地位对北京产业布局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北京作为首都的国家政治行政中心的功能,在布局上集中在城八区,与历史名城、世界性古都的城市文化、旅游功能,以及北方国际性大都市的金融商务功能重叠交叉,造成了人口过于集聚于城区,交通堵塞,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激烈冲突。
212 经济中心功能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从地理位置上看,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缘,西北依靠太行山、燕山山脉,东南面向华北平原和滨海低地,东望浩瀚的渤海和黄海,这种联结东北、华北、西北乃至全国的枢纽性区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保证了北京作为一个经济中心的地位在今天仍然得以延续。
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还是从区位条件来分析,未来20年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经济重心有向北转移的趋势。
我国北部需要一个类似香港、上海这样的具有极强的金融等高端商务功能的世界级城市,作为区域增长极,带动整个北方区域的发展。
北京有足够的理由成为北部沿海地带的经济增长核心区。
213 城市资源条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21311 水资源状况严重短缺、利用效率低下北京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
北京目前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3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缺水下限1000立方米的1/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世界平均水平的1Π30。
既要维持各行各业的需要,又要满足上千万市民及300多万外来人口的生活用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21312 土地资源有限、土地集约利用不够北京人口密集,土地资源有限,人地关系十分紧张。
随着人口继续增长,城市建设不断发展,非农建设用地将进一步增加,导致耕地面积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