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学实训大纲

合集下载

实训报告航海技术实操

实训报告航海技术实操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航海技术实操实训,使学生了解航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航海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航海作业中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某航海实训基地四、实训内容1. 航海基本知识(1)海洋地理知识:了解世界主要海域、海峡、岛屿的分布,以及我国沿海地理特点。

(2)天文导航:掌握天体定位、恒星导航、太阳高度角、方位角等基本概念。

(3)无线电导航:熟悉无线电导航设备的使用,如雷达、GPS、VHF等。

2. 船舶操纵(1)船舶操纵原理:了解船舶操纵的基本原理,如舵的作用、舵效、舵角等。

(2)船舶操纵方法:掌握船舶在狭水道、浅水区、复杂水域等不同情况下的操纵方法。

(3)锚泊操作:学习锚泊的基本原理,掌握锚泊操作技巧。

3. 船舶安全与应急处理(1)船舶安全知识:了解船舶安全的基本要求,如船员职责、救生设备、消防设备等。

(2)应急处理:掌握船舶火灾、碰撞、搁浅、触礁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

(3)救生与逃生:熟悉救生衣、救生筏、救生艇等救生设备的使用,掌握逃生技巧。

4. 航海日志填写学习填写航海日志,了解航海日志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五、实训过程1. 航海基本知识学习在实训基地,我们首先学习了海洋地理知识、天文导航、无线电导航等基本知识。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我们对航海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2. 船舶操纵实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船舶操纵实操。

我们学习了船舶操纵原理、船舶操纵方法,并在模拟舱内进行了实际操作。

通过实操,我们掌握了船舶在不同情况下的操纵技巧。

3. 船舶安全与应急处理学习在船舶安全与应急处理方面,我们学习了船舶安全知识、应急处理方法、救生与逃生技巧。

通过模拟演练,我们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4. 航海日志填写实操我们学习了航海日志的填写要求,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了填写。

通过填写航海日志,我们了解了航海日志的重要性和规范性。

航海技术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航海技术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2) 实操:选择一个航区,对上述工作做出评价,记入实习报告。
3) 方法:航行班期间在驾驶员指导下见习、实践,收集相关资料。
5.陀螺罗经使用
1) 内容:(1)熟悉各主要部件的分布位置及本罗经所属系列。(2)熟悉各开关旋钮的作用及开关步骤。(3)熟悉并掌握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参数值。(4)了解不同纬度和不同航行条件下速度、纬度、冲击等误差的数量及符号。(5)掌握罗经的固定误差及主要分罗经读数误差。
3) 方法:随三副进行各项职务要求工作。
3.医疗急救
1) 内容:(1)急救箱配备器械,药品及其正确使用方法。(2)抢救的基本知识。(3)紧急情况下请求无线电咨询医疗的方法。
2) 实操:自学及参与船上救生演习,将心得体会记入实习报告。
3) 方法:自习,并在驾驶员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4.船舶熟知
1) 内容:船舶主尺度,船体线型图,总布置图,驾驶台设备及其布置图,主机类别,额定功率,转速——航速对照表,船舶证书等。
3.起货设备与舱盖的结构及操作
1) 内容:起货设备的类型、配置、性能。装卸工具的使用保养。
2) 实操:参加开、关舱和起货机操作。
3) 方法:自学、将有关起货设备和舱盖设备的资料,数据及图写入实习报告。
4.舵设备及操作
1) 内容:舵的类型与主要参数,舵机类型,功率,操舵装置(包括自动化舵)的型号,使用方法,中英文舵令。
4.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船上生产组织和船员职责,锻炼逐步适应船上生活的能力,学习船员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锻炼坚定,果断,勇敢,机智顽强的海员性格,使自己真正成为具高素质的航海高级人才。
二、实习内容
(一)对安全熟知和船舶熟知的强制性要求(这些项目在上船后尽快完成)

航海学实验指导书

航海学实验指导书

航海学实验指导书第一章航线设计总论航线设计(passage planning)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细致的工作,涉及知识面广,选择性和多变性强。

船舶在海上航行,与陆地上汽车和火车沿固定路线行驶是大不一样的。

由于海区广、活动余地大、气象条件多变,各种船舶情况差异不同,选择航线上就各有千秋。

那么,如何确定出一条最佳航线,怎样去拟定航线是本书所讨论的问题。

为了提高航线设计质量,增加航行安全度,在选择航线时,一般主要依靠中、英版航海资料中给出的推荐航线(recommended rout e)o除此之外,一定要阅读大量的相关航海图书资料,才能对航线的全貌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从中选出适合本船条件和航行季节水文气象条件要求的安全、经济航线。

另一方面,通过大量丰富的实航经验的积累,也可逐步掌握某些航线的规律。

两方面相加,才能在任何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独立果断地选择航线,确定航线。

否则,画出的航线没把握,不安全因素多,航行起来将是盲目的,甚至是危险的。

航线设计概括起来,可以归纳如下途径:坚持原则、了解气象、阅读资料、研究海区、拟定航线。

本书编写顺序也是按这几个方面分别阐述和展开的,其目的在于充分了解航线设计所涉及的知识面。

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提高航线设计的能力。

使航线设计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最终确保航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

第一节航线设计原则航线设计的原则是:安全、经济。

首先在确保船舶安全顺利地抵达目的港的前提下,再考虑经济效益,如航时的缩短,争取吃到顺流、顺风等。

即在安全的前提下达到经济,经济必须安全,这才符合航线设计的原则。

安全和经济应是统一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最佳航线(optimum route)应是在变化着的海洋水文、气象条件下,避开灾害性天气,获得航行安全、航时最省、人员舒适、货损最小的一条理想的航线。

在远洋航行中,航线的优劣对提高经济效益有重大的影响。

为此,设计出一条理想的航线是至关重要的,它往往是在对各种大量因素的全面、综合、周密思考基础之上作出的选择,也包括扎实的航海基础知识和多次实航经验,不断丰富、不断提炼得以提高和完善。

大副航海学新大纲

大副航海学新大纲
大副 11 规则大证考试《航海学》大纲
9203:无限航区 500 总吨及以上船舶大副 9204:沿海航区 500 总吨及以上船舶大副
考试大纲
适用对象
9203 9204
1 航海基础知识
1.1 地球形状、地理坐标与大地坐标系
1.1.3 大地坐标系与坐标系误差的基本概念;卫星坐标系与海图坐标系不同而引起的船位误差的修正 ●
15.3 VDR 和 LRIT 简介 17 气象学基础知识
17.3 气压 17.3.4.海平面气压场基本型式 17.3.5.气压梯度 17.3.6.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
17.4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17.4.1 风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17.4.2 作用于大气微团的力 17.4.3 地转风 17.4.4 梯度风 17.4.5 海面上的风 17.4.6.局地地形的动力作用对风的影响

7.1.3.3 任意时潮高和任意高潮时的计算方法;潮汐推算在航海上的应用


7.2 潮流
7.2.1 英版潮流海图图式;英版《潮汐表》中潮流预报表内容和潮流推算方法

7.2.2 中版潮流海图图式;中版《潮汐表》中潮流预报表内容和潮流推算方法

7.2.3 往复流每日最大流速和半日潮海区每小时平均流速的确定方法;利用回转流表或回转流海图图 ◎ 式预报潮流的方法
17.7 大气垂直运动和稳定度 17.7.1 垂直运动 17.7.2 稳定度定义 17.7.3.稳定度判定
17.9 雾与能见度 17.9.1.雾的概念及对航海的影响 17.9.2.平流雾、辐射雾、锋面雾和蒸汽雾定义、成因及消散条件 17.9.3.世界海洋雾的分布 17.9.4.中国近海雾的分布 17.9.5.船舶测算海雾的方法 17.9.6.海面能见度

《航海学》课程教学大纲(青岛船员)

《航海学》课程教学大纲(青岛船员)

《航海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航海学》是海洋船舶驾驶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可使学生获得从事与海洋船舶驾驶有关工作所必需具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

通过在校学习、培训和上船实习,学生完全能够胜任操作级驾驶员的工作,能够基本履行远洋船舶管理级驾驶员职责。

在毕业前参加海事局统考,取得海船驾驶员适任证书。

基本要求:通过对《航海学》的学习,学生可熟练掌握:在航用海图上进行船舶航迹推算的方法;远洋船舶导航技术;正确引导船舶从始发港安全、经济的到达目的港;主要航海仪器的正确操作与使用等内容;基本掌握地文航海、天文航海、电子航海和航线与航行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等内容。

了解:航海专业数学;基本误差理论;太阳特大高度定位、太阳金星联合定位、三星定位;船舶组合导航;电子海图、导航仪器、电航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特殊环境中的航行;当前航海技术的新发展等内容。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常规课堂教学为主,适当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教学时尽量采用现场课,有关实训在适任评估集中训练时进行。

3.每次课布置作业,作业量1~2道题,主要针对基本概念、计算、理论等内容。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主要内容:航海一(112学时)(一)航海专业数学基础1.球面三角2.观测误差(二)坐标与时间1.地理坐标2.天球坐标3.时间(三)航向、方位和距离1.航海上常用的度量单位2.能见地平距离与物标地理能见距离3.向位与舷角4.向位的测定与换算5.航速和航程(四)海图1.地图投影与分类2.墨卡托海图3.大圆海图4.其他航用海图5.海图识读、管理与使用(五)航迹推算1.航迹绘算2.航迹计算(六)陆标定位1.航海上常用的位置线2.方位定位3.距离定位4.移线定位(七)天文定位1.天体视位置2.天体高度的测定3.高度差法求船位线4.观测太阳定位5.晨昏测星定位(八)船位误差1.评定船位误差的基本方法2.推算船位误差3.陆标定位误差4.天文定位误差航海二(56学时)(九)电航仪器1.磁罗经2.陀螺罗经3.回声测深仪4.计程仪(十)无线电仪器定位1.无线电测向定位2.雷达定位3.罗兰C定位4.GPS定位(十一)船舶组合导航1.船舶组合导航2.船舶组合导航系统3.利用天体测罗经差航海三(55学时)(十二)航标1.航标的作用与分类2.海上浮标制度(十三)航海图书资料1.航海图书目录2.《世界大洋航路》与每月《航路设计图》3.《航路指南》4.英版《进港指南》5.航标表6.英版《无线电信号表》7.中、英版《航海通告》及海图改正8.其他资料(十四)航线与航行方法1.大洋航行2.沿岸航行3.狭水道航行4.特殊环境中航行5.船舶交通管理(十五)航行计划与记录1.航行计划的拟定2.燃料消耗与船舶航速的关系3.航海日志4.航行数据记录仪5.电子海图课时分配四、考试方式及要求采用日常考核与结束课程考核相结合,各占一定的比例(具体比例按学院有关条例执行)。

航海学最新大纲(11规则)

航海学最新大纲(11规则)

航海学9201:无限航区 500 总吨及以上船长9202:沿海航区 500 总吨及以上船长9203:无限航区 500 总吨及以上大副9204:沿海航区 500 总吨及以上大副9205:无限航区 500 总吨及以上二/三副9206:沿海航区 500 总吨及以上二/三副9207:未满 500 总吨船长9208:未满 500 总吨大副9209:未满 500 总吨二/三副考试大纲适用对象9201 9202 9203 9204 9205 9206 9207 9208 9209 1 航海基础知识1.1 地球形状、地理坐标与大地坐标系1.1.1 平均海面、大地水准面及大○ ○ ○地球体;地球圆球体和地球椭圆体的概念1.1.2 地理坐标的定义和度量方○ ○ ○ ○ ○法;经差、纬差的定义、方向性及其计算1.1.3 大地坐标系与坐标系误差的● ● ○ ○基本概念;卫星坐标系与海图坐标系不同而引起的船位误差的修正1.2 航向和方位1.2.1 方向的确定与划分;航海上○ ○ ○ ○ ○划分方向的三种方法及其换算1.2.2 航向、方位和舷角的概念、○ ○ ○ ○ ○度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1.2.3 向位的测定和换算1.2.3.1 陀罗向位的概念○ ○和度量;陀螺罗经差的概念和特点;陀罗向位和真向位间的换算1.2.3.2 磁差、自差和罗经◎ ◎ ○ ○ ○差的概念、成因、特点和确定方法;磁向位、罗向位的概念、度量和特点;磁向位、罗向位和真向位之间的换算1.3 能见地平距离、物标能见距离和灯标射程1.3.1 海里的定义和特点、标准海◎ ◎ ○ ○ ○里及应用场合1.3.2 测者能见地平距离、物标能○ ○见地平距离和物标地理能见距离的概念和计考试大纲算1.3.3 灯标射程1.3.3.1 料中灯标射程定义1.3.3.2 料中灯标射程定义1.3.3.3 见距离的判断英版航海图书资中版航海图书资英版灯标实际能1.4 航速与航程1.4.1对水航程(航速)、对地航程(航速)、计程仪航程(航速)、船速和主机航速的概念1.4.2对水航程(航速)、对地航程(航速)和流程(流速)之间的关系1.4.3 计程仪种类、特点和计程仪航程的计算2 海图2.1 比例尺与投影变形2.1.1 局部比例尺、普通比例尺(基准比例尺)的概念和取值方法以及表示法2.1.2 海图比例尺与海图极限精度的关系2.2 恒向线与墨卡托投影海图2.2.1 恒向线的定义和特点;航用海图应满足的条件9201●●9202●●9203○○适用对象9204○○925○○○○○○○○926○○○○○9207○○○9208○○○929○○○2.2.2 纬度渐长率概念;墨卡托海图及图网的特点2.3 高斯投影方法、图网特点及其在航海上的应用2.4 大圆海图投影方法、图网特点和大圆海图使用注意事项2.5 海图基准面、海图标题栏和图廓注记2.5.1 英版航海资料中高程基准面与深度基准面概念2.5.2 中版航海资料中高程基准面与深度基准面概念2.5.3 英版海图标题栏与图廓注记的主要内容2.5.4 中版海图标题栏与图廓注记的主要内容2.6 高程、水深和底质○○○○○○○○○○○○○○○○○○○考试大纲2.6.1 英版海图高程概念、单位、海图标注精度及几种常见的高程海图图式2.6.2 中版海图高程概念、单位、海图标注精度及几种常见的高程海图图式2.6.3 英版海图水深概念、单位、海图标注精度及重要的水深海图图式2.6.4 中版海图水深概念、单位、海图标注精度及重要的水深海图图式2.6.5 常见的英版底质图式及含义2.6.6 常见的中版底质图式及含义2.7 航行障碍物2.7.1 英版礁石、沉船种类及重要的海图图式2.7.2 中版礁石、沉船种类及重要的海图图式2.7.3 其它重要的英版障碍物海图图式2.7.4 其它重要的中版障碍物海图图式2.8 助航标志2.8.1 基本灯质、常见灯质的图式和含义2.8.2 重要的英版灯标和无线电航标的海图图式2.8.3 重要的中版灯标和无线电9201○○○○○○○○○○○9202○○○○○○适用对象9203 92049205○○○○○○○○○○○○○9206○○○○○○○9207○○○○○○○9208○○○○○○○929○○○○○○○航标的海图图式2.9 其它重要的海图图式2.9.1 英版海图海上平台、推荐航路(航道)、深水航路、分隔带(线)、禁航区、警戒区、无线电报告点、叠标、导标、灯船、大型助航浮标和光弧灯标等海图图式2.9.2 中版海图海上平台、推荐航路(航道)、深水航路、分隔带(线)、禁航区、警戒区、无线电报告点、叠标、导标、灯船、大型助航浮标和光弧灯标等海图图式2.10 海图分类和使用2.10.1 海图按作用、比例尺和载体的分类方法;海图使用注意事项3 船舶定位3.1 海图作业的规定与要求3.1.1 海图作业基本要求○○○○○○○○○○○○○○○○考试大纲3.1.2 确定推算船位和观测船位的时间间隔要求;应记入航海日志的重要数据3.2 风流对船舶航迹的影响3.2.1 风流压差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2.2 连续定位法、叠标导航法、雷达观测法测定风流压差3.3 航迹计算3.3.1 航迹计算法适用时机3.3.2 平均纬度航法与墨卡托航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3.3.3 单航向航迹计算(平均纬度法)3.4 陆标定位方法3.4.1 陆标的识别方法3.4.2 方位、距离的测定方法3.4.3 两方位、三方位定位的特点、定位方法及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3.4.4 两距离、三距离定位的特点、定位方法及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3.4.5 单标方位、距离定位的特点和定位方法4 天球坐标系与时间系统4.1 天球坐标系4.2 时间系统4.2.1 视时4.2.2 平时4.2.3 区时4.2.4 世界时4.2.5 时间系统的正确使用4.2.5.1 拨钟、船过日界线的日期调整与记录4.2.5.2 法定时、标准时的概念;世界各国或地区执行的法定时资料的查询5 天文船位误差5.1 天文船位线误差5.2 两天体定位的船位误差5.3 三天体定位的船位误差6 罗经差6.1 利用天体求罗经差适用对象9201 9202 9203 9204 9205 9206 9207 9208 920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试大纲6.1.1 利用天体求罗经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6.1.2 利用低高度太阳方位或太阳真出没求罗经差6.1.3 利用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6.2 利用陆标测定罗经差(包括使用GPS测定罗经差)7 潮汐与潮流7.1 潮汐7.1.1 潮汐基本成因;潮汐周日不等、半月不等、视差不等的成因和现象7.1.2 潮汐类型;潮汐术语7.1.3 《潮汐表》与潮汐推算7.1.3.1 中版《潮汐表》出版方式、各卷主要内容和使用注意事项;主、附港潮汐推算方法7.1.3.2 英版《潮汐表》出版方式、各卷主要内容和《潮汐表》改正资料来源;主、附港潮汐推算方法7.1.3.3 任意时潮高和任意高潮时的计算方法;潮汐推算在航海上的应用7.2 潮流7.2.1 英版潮流海图图式;英版《潮汐表》中潮流预报表内容和潮流推算方法920192029203○○○◎◎◎◎适用对象9204◎◎925○○○○○○○○◎926○○○○◎9207○○9208○○9297.2.2 中版潮流海图图式;中版《潮汐表》中潮流预报表内容和潮流推算方法7.2.3 往复流每日最大流速和半日潮海区每小时平均流速的确定方法;利用回转流表或回转流海图图式预报潮流的方法8 航标8.1 航标的种类与作用8.2 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标志类型、特征及作用;新危险物的概念及其标示特点8.3 国际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区域划分、标志类型、特征及作用;新危险物的概念及其标示特点8.4 国际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适用范围、标志类型、各类标志特征及相应的航行方○○○○◎◎○○○○○○○○○○○○○○○○○○◎◎考试大纲法9 航线与航行方法9.1 大洋航行9.1.1 大洋航线种类、特点和适用时机9.1.2 利用大圆海图设计大圆航线和混合航线的方法9.1.3 空白定位图的结构、特点、作用、适用时机及使用方法9.1.4 大洋航线设计原则与航行注意事项9.2 冰区航行:接近浮冰和冰山的预兆;冰区航线选择;冰情资料9.3 沿岸航行9.3.1 沿岸水域航线设计9.3.1.1 航线设计应考虑的因素;确定离岸距离应考虑的因素及一般原则9.3.1.2 确定离危险物距离应考虑的因素及一般原则;转向点的确定9.3.1.3 船舶定线制区域的航线选择9.3.2 沿岸航行特点和航行注意事项;转向时机确定;观测船位可靠性判断9.4 狭水道航行9201●●◎9202◎适用对象9203 92049205◎○◎○○◎◎◎◎926○◎◎◎9207○9208○○○○929○○○9.4.1 过浅滩航行注意事项9.4.2 浮标导航、叠标导航、导标方位导航、平行线导航方法9.4.3 正横转向、逐渐转向、导标方位转向、平行线转向、平行方位线转向方法9.4.4 方位避险、距离避险、平行方位线避险方法适用时机和避险方法9.5 岛礁区航行:航行特点;航线选择原则;物标串视、“开门/关门”导航和避险方法9.6 雾中航行:雾航特点、准备工作、航行注意事项10 船舶交通管理10.1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考试大纲10.1.1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概况、功能;船舶交通管理的方法和内容10.1.2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船舶应提供的信息10.1.3 船舶交通管理区域的航行注意事项10.2 船舶定线:船舶定线的作用;常见的航路指定方式; 各种指定航路的利用和航行方法、使用定线制与船舶避碰的关系10.3 船舶报告系统: 船舶报告系统的目的;船舶报告的种类、程序、主要内容和常见 格式11 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11.1电子海图与电子海图系统 11.1.1 电子海图定义与种类11.1.2 电子海图系统 11.1.3 电子海图系统有关国际11.1.4 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规定统硬件要求11.1.4.111.1.4.2系 统 组 成及系 统 海 图及9201◎◎◎◎◎9202◎◎◎◎◎适用对象9203 9204 9205◎◎◎◎◎◎ ○ ○○◎◎9206◎◎◎◎◎◎ ○ ○○◎◎9207○○○○○○ ○○9208 9209○○○ ○○○ ○○○功能图的条件11.211.1.4.3替代纸质海ECDIS 数据11.2.1 数据种类与结构11.2.2 数据显示11.2.3 数据可信程度与更新 ECDIS 功能和应用11.3.1 与其他导航系统与设备11.3.2 海图外其他航海信息的11.3.3 导航与监控参数的设定11.3.4 船舶、航线、航迹的显示11.3.6 航线设计与航次计划11.3.7 航行监控11.3.8 航行记录11.3 的集成使用◎◎◎◎○○○◎◎◎◎◎◎◎◎○○○◎◎◎◎○○○○○○○○○○○○○○○○11.3.5 系统警示与报警考试大纲11.4 使用 ECDIS 的风险11.4.1 海图数据的误差11.4.2 船位的准确性11.4.3 硬件故障与数据误差11.4.4 系统的可靠性11.4.5 系统操作误差11.4.6 备用系统12 电子定位和导航系统12.1 船载 GPS/DGPS 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基本原理12.2 影响船载 GPS/DGPS 船位精度的主要因素13 回声测深仪13.1 回声测深仪工作原理13.2 回声测深仪误差及影响测量的主要因素13.2.1 声速误差及其修正计算方法13.2.2 测量时的估读误差;零点误差13.2.3 其他影响因素:船舶摇摆;水中混响;换能器表面附着物及安装位置14 磁罗经和陀螺罗经14.1 磁罗经14.1.1 磁罗经的结构与寻北原理14.1.2 磁罗经自差校正方法14.1.2.1 永久船磁对罗经的作用力14.1.2.2 感应船磁对罗经的作用力及软铁系数14.1.2.3自差类型及特性14.1.2.4自差计算、自差系数计算及自差表制作14.2陀螺罗经14.2.1陀螺罗经基本工作原理14.2.2陀螺罗经误差及其修正14.2.2.1陀螺罗经误差定义、产生原因,特性14.2.2.2陀螺罗经误9201◎○○○9202◎○○○9203○○○○适用对象9204 9205◎◎◎◎◎◎○○○○○○○○○○○○○○○9206 ◎◎◎◎◎◎○○○○○○○○○○○92079208○○○○9209○○考试大纲差修正方法14.2.3 主要类型陀螺罗经的结构与保养15 使用来自导航设备的信息保持安全航行值班15.1 船载 AIS15.1.1 船载 AIS 组成、基本工作原理与应用15.1.2 船载 AIS 信息优势与局限性15.2 船用计程仪15.2.1 船用计程仪的测速原理及使用15.2.1.1 电磁计程仪工作原理15.2.1.2 多普勒计程仪工作原理15.2.1.3 声相关计程仪工作原理15.2.2 船用计程仪的信息显示15.3 VDR 和 LRIT 简介16 使用雷达和自动雷达标绘仪保持航行安全16.1 雷达目标探测与显示基本原理16.1.1 雷达测距测方位基本原理16.1.2 雷达图像要素和显示方式及其应用16.2 雷达观测性能16.2.1 雷达目标观测范围 (最大观测距离、最小观测距离)16.2.2 雷达目标分辨能力 (距离分辨力、方位分辨力)16.2.3 雷达目标测量精度 (距离测量精度、方位测量精度)16.3 目标观测特性16.3.1 目标的雷达反射特性 (目标材质、尺寸、表面结构、雷达视角)16.3.2 典型目标的雷达观测特性(陆地、导航设施、船舶、冰山等)16.3.3 雷达假回波适用对象9201 9202 9203 9204 9205 9206 9207 9208 9209○ ○○○○○○○○○○○○○○○○○○○○○○○ ○○○○○○○○○○◎○○○◎○○○○○○○○○○○考试大纲适用对象9201 9202 9203 9204 9205 92069207 9208 920916.4 影响雷达观测的因素16.4.1 雷达地平○ ○16.4.2 海况与海浪干扰○ ○ ○ ○ ○16.4.3 气象与雨雪干扰○ ○ ○ ○ ○16.4.4 非同步雷达干扰○ ○ ○ ○ ○16.5 雷达航标16.5.1 无源雷达航标○ ○○ ○ ○16.5.2 有源雷达航标○ ○ ○ ○ ○16.6 雷达跟踪目标16.6.1 目标录取16.6.1.1 手动录取在○ ○ ○ ○不同航行环境中的应用16.6.1.2 自动录取的○ ○ ○ ○局限性16.6.2 目标跟踪16.6.2.1 目标稳定跟○ ○ ○ ○踪条件16.6.2.2 目标丢失的○ ○ ○ ○各种可能性16.6.2.3 目标交换的○ ○各种情况16.6.2.4 本船机动和○ ○目标机动的影响16.6.2.5 目标跟踪最○ ○大距离16.7 AIS 报告目标16.7.1 AIS 目标信息16.7.2 雷达跟踪目标与AIS报告目标融合16.8影响目标跟踪精度的因素16.8.1雷达跟踪的局限性16.8.2 传感器误差及其局限性16.8.3 正确解读雷达跟踪信息16.9符合IMO性能标准的雷达(ARPA)的使用性能17气象学基础知识17.1大气概况17.1.1 大气成分17.1.2 大气垂直结构17.2 气温17.2. 1 气温定义和温标◎◎◎○◎◎◎○◎◎○○○○○○○◎◎○○○○○○○○○○○○○○○○○○○考试大纲17.2. 2.空气增热和冷却方式17.2. 3.气温随时间的变化17.2. 4.气温的空间分布17.3 气压17.3.1.气压定义和单位17.3.2.气压随高度变化17.3.3.气压的日年变化17.3.4.海平面气压场基本型式17.3.5.气压梯度17.3.6.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17.4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17.4.1 风的定义及表示方法17.4.2 作用于大气微团的力17.4.3 地转风17.4.4 梯度风17.4.5 海面上的风17.4.6.局地地形的动力作用对风的影响17. 5 大气环流17.5.1 大气环流的形成17.5.2 气压带和行星风带17.5.3 海平面平均气压场的基本特征17.5.4.季风的概念、成因及分布17.5.5.东亚季风17.5.6.南亚季风17.5.7.其他地区季风17.5.8.局地环流17.6 大气湿度17.6.1.湿度的定义和表示9201 92029203◎○○◎◎◎○○○○○◎9204◎○○◎◎◎○○○○○◎适用对象9205○○○○○○○○○○◎◎◎○○○○◎◎◎9206○○○○○○○○○○◎◎◎○○○○○◎9207○○○○○○○○○○○○○○○○○○○92089209○○○○○○○○○○○○○○○○○○○方法17.6.2.湿度的日年变化17.6.3.大气中水汽的凝结17.7 大气垂直运动和稳定度17.7.1 垂直运动17.7.2 稳定度定义17.7.3.稳定度判定17.8 云和降水17.8.1 云17.8.2 降水17.9 雾与能见度17.9.1.雾的概念及对航海的影响◎○○○○○○○○○○○○○○○○○○○○○○○○○○○○○○○○○○○○○○○○○○○○○○考试大纲17.9.2.平流雾、辐射雾、锋面雾和蒸汽雾定义、成因及消散条件17.9.3.世界海洋雾的分布17.9.4.中国近海雾的分布17.9.5.船舶测算海雾的方法17.9.6.海面能见度18 海洋学基础知识18.1 海流18.1.1 海流基本知识18.1.1.1 海流的定义及分类18.1.1.2 表层风海流特征18.1.2 世界海洋表层海流18.1.2.1 世界大洋海流分布概况18.1.2.2 中国近海主要海流分布概况18.2 海浪18.2.1 波浪概述18.2.1.1 波浪要素18.2.1.2 波浪的分类18.2.2 风浪、涌浪和近岸浪18.2.2.1 风浪18.2.2.2 涌浪18.2.2.3 近岸浪18.2.2.4 波高的测算及常用的统计波高18.2.3 世界大洋主要大风浪区及其成因18.2.4 中国近海风浪分布特征18.2.5 海啸和风暴潮9201 92029203◎○◎○○○○○○○○○9204◎◎○○○○○○○○适用对象9205○○○○○○○○○○○○○○○9206○○○○○○○○○○○○9207○○○○○○○○○○○○9208○○○○○○○○○○○○9209○18.3 海冰18.3.1 海冰的定义和分类18.3.2 冰山18.3.2.1 冰山的分类18.3.2.2 冰山和浮冰的漂移规律18.3.3 世界大洋的冰况18.3.4 中国沿海的冰况18.3.5 船体积冰的条件及船体积冰的预防19 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要素观测和记录○○○○○○○○○○○○○○○○○○○○○○○考试大纲20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20.1 气团和锋20.1.1 气团20.1.1.1 气团的定义、形成、源地及变性20.1.1.2 气团的地理分类及主要天气特征20.1.1.3 冷、暖气团的定义及主要天气特征20.1.1.4 影响我国沿海的主要气团20.1.2 锋20.1.2.1 锋的定义和空间结构20.1.2.2 锋的特征和分类20.1.2.3 锋面天气20.1.2.4 锋的移动规律20.2 锋面气旋20.2.1 气旋概述20.2.1.1 气旋的定义及流场特征20.2.1.2 气旋的范围和强度20.2.1.3 气旋的分类20.2.1.4 气旋的一般天气特征20.2.2 锋面气旋20.2.2.1 锋面气旋形成及发展20.2.2.2 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9201◎○○◎◎○9202◎○○◎◎○9203○○◎○○◎◎○○○○○9204○○◎○○◎◎○○○○○适用对象9205○○○○○◎◎○○○○926○○○○○◎◎○○○○9207○○○○○○○○○○○9208○○○○○○○○○○○92920.2.2.3 锋面气旋中风浪的分布20.2.3 爆发性温带气旋20.2.4 锋面气旋的生成源地和移动规律20.2.4.1 东亚气旋生成源地和移动规律20.2.4.2 太平洋中部和东部锋面气旋移动规律20.2.4.3 北大西洋锋面气旋移动规律○◎○◎○○○○◎○○○◎○◎○○○○◎○○◎○◎○○○○○○考试大纲20.2.5 影响中国海域的锋面气旋20.3 冷高压20.3.1 反气旋概述20.2.1.1 反气旋的定义及流场20.2.1.2 反气旋的范围和强度20.2.1.3 反气旋的分类20.2.1.4 反气旋的一般天气特征20.3.2 冷高压天气模式20.3.3 东亚冷空气的源地和活动规律20.3.4 寒潮20.3.4.1 寒潮的概念和警报20.3.4.2 寒潮活动的一般天气特征20.4 副热带高压20.4.1 副热带高压概述20.4.1.1 副热带高压的定义、形成及天气特征20.4.1.2 副热带高压的活动规律20.4.2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20.4.2.1 西太平洋高压的活动概况20.4.2.2 表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征指数20.4.2.3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活动规律9201○◎○○○○○○9202○◎○○○○○○9203○○◎○○○○○○9204○○◎○○○○○○适用对象9205○○○○○○○9206○○○○○○○9207○○○○○○9208○○○○○○929○○○20.4.3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天气模式20.4.4 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对中国东部沿海天气的影响20.5 热带气旋20.5.1 热带气旋概述20.5.1.1 热带气旋的定义20.5.1.2 热带气旋的名称和强度等级标准20.5.1.3 热带气旋警报20.5.2 热带气旋的发生源地、季节○○◎◎○○◎◎○○◎◎○○○○◎◎○○○○○○○○○○○○○○○○○考试大纲及生命史20.5.2.1 全球热带气旋发生的源地及季节20.5.2.2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的源地20.5.2.3 热带气旋的生命史20.5.3 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天气海况特征20.5.3.1 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20.5.3.2 热带气旋的天气海况特征20.5.4 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20.5.5 热带气旋的移动20.5.5.1 世界大洋热带气旋的典型移动路径20.5.5.2 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移动路径20.5.5.3 影响台风移动的因子20.5.5.4 影响台风移动的天气系统20.5.6 南海热带气旋20.5.6.1 南海热带气旋的活动概况20.5.6.2 南海热带气旋的特点3.5.6.3 南海热带气旋的路径20.5.7 船舶测算台风和避离台风20.5.7.1 台风来临前的征兆20.5.7.2 台风中心方位判定法2.5.7.4台风部位的划分20.5.7.5 船舶所处的台风部位及其判定法20.5.7.6 船舶避离热带气旋的常用方法21天气图21.1天气图基本知识9201○○○○◎◎○◎○◎○○◎○○○◎◎9202○○○○◎◎○◎○◎○○◎○○○◎◎9203○○○○◎◎◎◎○○○○○○○○○○适用对象920492059206920792089209○○○○○○○○○○◎○○◎◎◎○○○○○○○○○○考试大纲21.1.1 天气图定义、投影方式21.1.2 天气图种类21.2 地面天气图21.2.1 地面天气图填图格式21.2.2 地面天气图分析项目21.3 高空天气图21.3.1 高空等压面与等高线21.3.2 高空天气图填图格式21.3.3 高空天气图分析项目22 船舶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应用22.1 气象信息的获取22.2 气象报告的识读22.3 传真图的识读22.3.1 地面图、热带气旋警报图22.3.2 高空图22.3.3 海浪图22.3.4 海流图和海冰图22.3.5 卫星云图23 船舶气象导航适用对象9205○○○○9201○○○○○9203○○◎◎○○○○○◎○◎9204○○◎◎○○○○○9206○○○○9202○9207 9208 9209。

教学大纲模板(OBE)(航海概论)

教学大纲模板(OBE)(航海概论)

《船舶值班与避碰》教学大纲1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素养与能力: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初步了解船舶船员职责和船舶基本原理及运营知识;2.课程目标通过对航海技术初步了解,加强对航海的认识,提高对轮机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3.课程目标加强对海事领域的有关公约标准、技术规范研究,提高跟踪和研究该领域的新技术发展方向,具有创新能力;4.课程目标具有全面的航海专业知识,掌握丰富的航海专业技能,成为具有国际综合竞争能力的高级航海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2三、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内容一、船员(2个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1船员组织2.船员职责3.船员的职业职格内容二、船舶(2个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1.船舶常识2.船舶设备3.船舶航行性能内容三、航海基础知识(6个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4]1.地理坐标2.航向与方位3.能见距离34.航速与航程5.时间系统6.航标7.航海图书资料8.气象与海况内容四、船舶航行(4个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4]1.航行计划2.航行值班3.船舶通信4.船舶定位5.船舶操纵与避碰6.特殊航行方法内容五、海上运输业务(3个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4]1.海上运输和船舶的营运方式2.海上主要货运单证3.货物配载与装卸4.航行途中的货物保管四、课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等。

五、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总评成绩构成(100%)=评价方式1(**%)+评价方式2(**%)+评价方式3(**%)4注:分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为:分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100%课程总体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为:学生平均成绩/总分*100%六、课程学习资源1.选用教材52.主要参考书目[1] 《船舶结构与设备》李伟,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2] 《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译IMO主编2010年。

[3] 《船舶操纵》洪碧光,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4]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张永宁,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5] 船员相关法律法规七、课程学习建议1.充分做好《航海概论》课程的预习。

航海技术理论课实训报告

航海技术理论课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航海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使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航海技术理论课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航海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训目的1. 加深对航海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三、实训内容1. 船舶操纵实训(1)船舶操纵基本原理:讲解船舶操纵的基本原理,包括船舶的推进、转向、制动等;(2)船舶操纵实训:学生分组进行船舶操纵实训,包括船舶靠泊、离泊、过航等;(3)船舶操纵模拟器操作: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模拟操作,提高学生对船舶操纵的掌握程度。

2. 航海仪器实训(1)雷达操作:讲解雷达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2)测深仪操作:讲解测深仪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3)计程仪操作:讲解计程仪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4)自动舵操作:讲解自动舵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 航海气象实训(1)气象预报:讲解气象预报的基本方法,包括气象图分析、气象要素计算等;(2)气象传真图分析:讲解气象传真图的分析方法,包括天气系统、气象要素分布等;(3)气象观测:讲解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4)气象应急处理:讲解气象应急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气象灾害的预防、应对措施等。

4. 航海安全实训(1)船舶安全规则:讲解船舶安全规则,包括船舶航行规则、船舶载重线规则等;(2)船舶消防:讲解船舶消防的基本知识,包括火灾原因、灭火方法等;(3)船舶救生:讲解船舶救生知识,包括救生设备的使用、救生艇筏操作等;(4)船舶事故处理:讲解船舶事故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措施等。

四、实训过程1.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实训工作;2. 实训讲解:由专业教师对实训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3. 实训操作:学生按照讲解内容进行实际操作,教师现场指导;4. 实训总结:每组完成实训后,进行总结交流,分享实训心得。

船舶航行实习大纲、报告及日记簿

船舶航行实习大纲、报告及日记簿
作,并适当在现场为学生答疑解惑;在特殊情况下,当轮机员需要从事日常的 维护修理工作而不能授课时,指导教师应能够承担一定的授课任务。 5、 实习结束前,实习指导人员需在“实习报告成绩表”中按评分要求给出得分, 指导教师计算出实习报告平均总成绩。 6、 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在“船舶教学实习总结和成绩报告单”中根据实习报告、 实习日记、实践考核成绩和平时表现给出总成绩,并由轮机长签字确认。 7、 指导教师根据“总成绩”填写“集美大学考试成绩单”,成绩按“优秀”、“良 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计算。成绩单需经轮机长签字。成绩单一 式 3 份,实习船舶存 1 份;交学院教学办公室 2 份(一份转交教务科,一份学 院留存)。 8、 “船舶认识实习大纲、报告及日记簿”由班长带回,交学院教学秘书保存。 9、 船舶认识实习纳入集美大学学籍管理。
通过船舶航行教学实习,达到如下目的: 1.“三认识”:认识海洋与海员生活,了解海员应具备的素质;认识船舶与海运事业,促进对 本专业的理解;认识轮机与轮机员的职责,体验一个合格轮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2.“一训练”:接受船舶轮机值班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要求 根据“面要宽,点要浅,由点到面,逐步深入”的基本原则,以符合“STCW 马尼拉公约”支 持级船员最低适任标准为根本依据,掌握船舶机电设备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
2
集美大学
船舶教学实习
油的贮存与调驳、净化处理、使用计量);换气系统及其设备;润滑系统及其附属设备(机器内部 润滑部位与润滑孔道、滑油的冷却与净化处理);冷却水系统,包括淡水和海水冷却系统及其附属 设备(冷却方式、冷却器的作用、暖缸工作的进行及暖缸的作用);操纵系统(起动、换向、调速 机构作用简介);压缩空气系统(气瓶、净化装置及其附属设备)。 教学的组织与施行:由指导教师或轮机员主讲,并进行现场教学和示范操作,现场教学主要任务是 现场认识主机(打开曲柄箱道门)、副机的主要部件(或通过备件介绍);换气机构的组成及其润滑、 冷却、气阀间隙调整及作用;燃油系统简介(驳油操作演示,燃油分油机操作演示,滤器的拆装、 清洗要领,重油、轻油的切换简介,喷油器的雾化试验演示);滑油系统简介(各种油品的贮存情 况、值班检查要点);冷却系统简介(水温调节演示;主机暖缸操作演示)。

《航海学》教学大纲上海海事职院

《航海学》教学大纲上海海事职院

教学内容我院是中国海运(集团)公司所属高校,以航海类专业为主,立足海运、面向社会,培养船舶生产、航运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航海学》是航海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可使学生获得从事与船舶驾驶岗位工作所必需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在校学习、实训和出海实习,学生具备操作级船舶驾驶员工作的资格和能力。

学生毕业时,在《航海学》知识和能力方面为履行远洋船舶管理级驾驶员职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课程目标是:(一)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航海基础知识,会使用航海图书资料。

2) 掌握航迹推算方法及各种定位方法。

3) 理解测定罗经差的原理并掌握其方法4) 掌握适应不同航行条件的各种导航方法。

5) 掌握拟定航线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具有利用常用定位方法确定船舶位置的能力;2. 具有使用海图及值班驾驶员常用航海图书资料的能力;3. 具有测定罗经差的能力;4. 初步具有运用基本航行方法的能力;5. 具有航线设计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2. 具有良好的航海计算习惯;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条件教材使用与建设方面:本课程负责人钱立胜、主讲教师顾惠民多次参加编写《航海学》高职高专统编教材,钱立胜还主编过《英版航海图书资料》,曾获得学院优秀自编教材奖。

在早期自编、自印教材的基础上,航海教研室常抓教材建设不懈。

a) 我院课程《航海学》均采用现有高职院校适用教材。

b) “实训”课均采用自编实验指导书,以适应课程大纲的要求和我院现有的实验设备。

c)为配合港监评估考试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船舶定位”、“测罗经差”、“航线设计”、“海图作业”四门评估项目的复习资料,本复习资料不仅可用于实践教学,也是学生扩充知识、主动学习的工具。

d)因自编实验指导书和评估项目的复习资料是根据我院现有设备编写的,使用效果较好。

但随着教改的深入,现行教材和实验内容将作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航海模拟实训课程大纲

航海模拟实训课程大纲

熟悉海上求救信号的种类和发送方式,以便 在需要时及时发出求救信号。
03
航海气象与海况分析
气象要素对航海影响

风向和风力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如何调整航 向和航速以适应不同风况。

浪高、浪向对船舶稳性的影响,以及如何避 免横浪和迎浪航行。

雾天能见度不良时的航行注意事项,如何保 持安全航距和进行雾中避碰。
气温和气压
气温和气压变化对船舶设备和人员的影响, 以及如何应对。
常见海况类型及特点
01
平静海况
海面平静,波浪小,对航行影响较 小。
狂风巨浪海况
海面狂风巨浪,船舶面临稳性挑战 ,需采取应对措施。
03
02
涌浪海况
海面出现涌浪,船舶摇摆增加,需 注意调整航速和航向。
极端海况
海面极端恶劣,如台风、海啸等, 需紧急采取避风、避浪措施。
经济性原则
选择最短、最经济的航线,减少航行时间和 成本。
法规与国际公约遵守
遵守国际海上航行法规和公约,确保合规性 。
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应用
电子海图显示
利用电子海图显示设备展示航线、海图信息 、航行标志等。
航线监控与报警
实时监控船舶位置、航速、航向等参数,偏 离航线时及时报警。
信息系统集成
将雷达、AIS、GPS等导航设备与电子海图 系统集成,实现信息共享。
性影响。
风流影响
熟悉风流对船舶操纵的影响, 正确判断风流合力作用下的船
舶动态。
锚泊操作
掌握锚泊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 意事项,确保锚泊安全。
航海仪器使用与保养
雷达
熟悉雷达的基本操作、显示方式及回波识别 方法,定期进行保养和校准。

十门航海轮机课程编写大纲

十门航海轮机课程编写大纲

十门航海、轮机精品课程编写大纲一、《船舶操纵与避碰》课程教学实施标准适用专业:航海技术教学时数:110学时(其中含理论课64学时,实训课46学时)先行课程:《船舶结构与货运》、《航海学》(一)课程描述《船舶操纵与避碰》是航海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国家海事主管部门规定的海船操作级驾驶员适任考试与技能评估课程之一。

通过船舶操纵性能、操纵设备、避碰规则、驾驶台资源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必需的船舶操纵、船舶值班以及船舶避碰要领,具备一定的船舶操纵与避碰能力,达到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附则A-II/1表中“航行”职能中适任项“保持安全的航行值班”和适任项“操纵船舶”中规定的适任标准要求。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船舶操纵性能、船舶操纵设备及外界因素对船舶操纵性能的影响。

2)掌握船舶在大风浪、受限水域、台风、海上救助等困难条件下的操纵要点及冰区航行中的操纵特点;3)具有碰撞、搁浅、火灾、海上救人、搜索等海难救助中操船的基本知识;4)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操作原则。

5)熟悉《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适用范围以及各条款的适用条件及对象、基本精神与意图;6)掌握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有关航行值班原则的内容、应用和意图;7)熟悉驾驶台资源管理的基本要素;8)掌握用视觉信号发出和接收信息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1)具备船舶航向稳定性的判别能力;2)具备螺旋桨、舵、锚、缆、拖船等船舶操纵设备的使用能力。

3)具备在港内、靠离泊、特殊水域、大风浪中和各种紧急情况下正确操纵船舶的能力;4)具备大型船舶的操纵能力;5)具备正确操纵船舶进行搜寻和救助行动的能力;6)具备正确运用避碰规则内容操纵船舶,避免船舶发生碰撞事故的能力;7)具备驾驶台资源管理能力;8)具备正确使用视觉信号发出和接收信息的能力;9)具备正确履行驾驶台航行值班职能的能力;(三)项目化课程设计按项目化课程设计思路,《船舶操纵与避碰》课程内容项目化设计如图所示。

航行试验大纲

航行试验大纲

根据船东及船检意见修改2003/3/281 / 10PAGEWEIGHTSCALE底 图 总 号旧 底 图 总 号DETAIL DESIGNSHIP NO. SHANGHAI MERCHANT SHIPDESIGN & RESEARCHINSTITUTESCHEDULE FOR MOORING TEST AND SEA TRAIL OFHULL PART船体部分系泊及试航试验大纲SDARIDATESIGNCOR. MARKS DATEDESIGNED CHECKEDVERIFIEDAPPROVED CHECKED OF STA.REVISION NO. DESCRIPTIONBYDATE旧底图总号CONTENTI SEA TRIAL OF HULL PART (3)I-1GENERAL (3)I-2T EST C ONDITION AND P LACE (3)I-3P ROGRESSIVE S PEED T RIAL (S EE T ABLE H-1) (3)I-4I NERTIA T EST(O NLY H1008),C RASH S TOP A STERN T EST AND C RASH S TOP A HEAD T EST(O NLY H1008) 4I-5T URNING C IRCLE T EST (O NLY H1008)(S EE T ABLE H-5) (5)I-6Z IGZAG M ANEUVERING T EST (S EE T ABLE H-6) (5)I-7C OURSE K EEPING T EST (S EE T ABLE H-7) (5)I-8S TEERING G EAR T EST (S EE T ABLE H-8) (6)I-9W INDLASS AND A NCHORING T EST (S EE T ABLE H-9) (6)I-10S TRUCTRURE TEST (7)I-11M EASUREMENT OF V IBRATION (S EE T ABLE H-10) (7)I-12N OISE M EASUREMENT (S EE T ABLE H-11) (7)I-13W ILLIAMSON T URN T EST(O NLY H1008) (8)I-14R ESCUE BOAT AND LIFE BOAT LAUNCHING TEST (S EE T ABLE H-12) (8)II SEA TRIAL OF MACHINERY PART (9)II-1.M/E STARTING TEST AND AUXILIARY BLOWER AUTO-STARTING / STOPPING TEST(MOORING TEST IF POSSIBLE) (9)II-2.M/E LOAD TEST AND F.O. CONSUMPTION MEASUREMENT (9)II-3.M/E M.D.O.&H.F.O. CHANGEOVER TEST (10)II-4.M EASUREMENT OF M/E LOWEST STEADY REVOLUTION(S EE T ABLE M-7) (10)II-5.M/E REVERSING TEST(S EE T ABLE M-8) (10)II-6.T EST FOR COMPOSITE BOILER (EXHAUST GAS SECTION)(S EE T ABLE M-9) (10)II-7. F.W. GENERATOR TEST (S EE T ABLE M-10) (11)II-8.S HAFTING TORSIONAL VIBRATION MEASUREMENT (11)II-9.A/E OPERATION TEST BY H.F.O. AND M.D.O.&H.F.O. CHANGEOVER TEST (11)II-10.R EMOTE CONTROL OF M AIN E NGINE TEST. (11)II-11.E NGINE SIDE EMERGENCY MANEUVERING (14)II-12.A UTOMATIC UNMANNED ENGINE ROOM’S FUNCTION TEST (14)II-13. B ALLAST PUMPING TEST TO PROVE PUMPING VAPACITY AND EFFICIENCY DURING TRANFERING BALLAST WATER (15)II-14.O VERHAULING FOR M/E (15)III.SE A TRIALS OF ELECTRIC PART (16)III-1R ADIO &N AVIGATION AND I NTERIOR C OMMUNICATION E QUIPMENT(S EE T ABLE E-1) (16)III-2M AIN P OWER S TATION B LACK-O UT T EST(S EE T ABLE E-2). (17)III-3T HE PUBLIC ADDRESS, GENERAL ALARM & FIRE ALARM SOUND TEST (S EE T ABLE E-3). (17)III-4M.G.P.S T EST(S EE T ABLE E-4) (17)III-5I.C.C.P T EST (S EE T ABLE E-4) (17)III-6I NTERN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EE T ABLE E-5) (17)III-7A LL ANGLES OF VISIBILITY FOR SIGNAL AND NAVIGATIONAL LIGHTS AS REQUIRED IN COLREGS ARE TO BE VERIFIED. (17)Ⅲ-8D EAD SHIP START(O NLY H1008)(S EE T ABLE E-6) (18)Ⅲ-9E LECTRIC LOAD MEASUREMENT (SEE T ABLE E-8) (18)底图总号旧底图总号main engine has run at stable outputs before the speed measurement commences. During speed measuring within test section course deviation shall be not more than 2 degrees, steering angle shall be not more than ±5 degrees.(4)Speed-measuring methodThe trial speed is to be measured by DGPS. The output shaft power and revolution of main engine to be measured by torsion meter. The instruments which used in the test should have the certification of verification before speed trials.(5)Measurement recorda.Test time and water depth of every trip.b.Wind velocity and direction, weather condition.c.Ship’s speed, revolutions, power of M/E (rpm) and indicator horsepower of every trip.(6)Ship’s speed calculationShip’s speed at design dra ft (16.5m) to be obtained from the following formula:V TD = V TB * V MD / V MBin the formula:V TD –actual speed at design draft.V TB –actual speed at ballast draft.V MD –model test speed at design draft inV MB –model test speed at ballast draft.I-4 Inertia Test, Crash Stop Astern Test and Crash Stop Ahead Test(1)Inertia Test (Only H1008) (See Table H-2)When ship is going full ahead at normal rpm (86.2 r/min), give an order to stop main engine. When ship’s speed reduces to the speed abt. 5kn the test is finished. During the test the course heading should be kept by changing the rudder angle. Measure and record the distance and time from the order of stop M/E to the ship’s speed reduce to 5kn.(2)Crash stop astern test (See Table H-3)When ship is going full ahead at normal rpm (86.2 r/min), give an order to make main engine run astern (63r/min). When ship’s speed reduces to the speed abt. 0kn the test is finished. During the test keep rudder angle at 0 degree. Measure and record the distance and time from command full astern to the ship’s speed reduce to 0kn.(3)Crash stop ahead test (Only H1008) (See Table H-4)When ship is going astern with 63r/min of main engine, give an order to make main engine run ahead(86.2 r/min). When ship’s speed reduces to the spe ed abt. 0kn, the test is finished. During the test keeprudder angle at 0 degree. Measure and record the distance and time from command full ahead to the ship’s speed reduce to about 0kn.底图总号旧底图总号I-5 Turning Circle Test(Only H1008) (See Table H-5)(1)Test methodWhen the steering gear is in the condition of double pump working, the test should be done at full speed (91r/min), harbor full speed (68r/min)and harbor half speed(55r/min)respectively:a.The rudder angle is turned to hard starboard (35degree) and held until t he ship’s heading anglechanges to 540 degree, the test is finished.b. Resume the straight course until the speed recovery.c. The rudder angle is turned to hard portside (35degree) and held until the ship’s heading anglechanges to 540 degree, the test is finished.d. Resume the straight course until the speed recovery.(2)Measurement record the transfer distance, advance distance, turning diameter and maximum heelingangle.I-6 Zigzag Maneuvering Test (See Table H-6)(1)Test methodWhen the vessel is running ahead (91r/min), the test is to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following steps:a.The rudder angle is turned from its zero position to 10︒ starboard and held until the course of thevessel changes to an angle of 10︒ starboard to the original course;b.The rudder angle is turned from 10︒ starboard to 10︒ port and held until the course of the vesselchanges to an angle of 10︒ port to original course;c.The rudder angle is turned from 10︒ port to 10︒ starboard and held until the course of the vesselchanges to an angle of 10︒ starboard to original course:d.The rudder angle is turned from 10︒ starboard to its zero position and held until the vessel runs inoriginal course.(2)Measurement recorda.M/E revolution.b.Initial vessel speed.c.Time of every stage and course angle.I-7 Course Keeping Test (See Table H-7)During sea trail, check the course stability:(1)Keep the steering tiller unchanged while the vessel is sailing full ahead (91r/min) with steering by hand.Record the reading of GYROCOMPASS with the interval of 30 seconds. Measurement will be continued for 3 minutes, one time for fair and counter current respectively.(2)The vessel is sailing full ahead (91r/min) and to be ensured to keep the course. Measure the times ofsteering for keeping the course and the max. Rudder angle. Measurement will be continued for 3 minutes, one time for fair and counter current respectively.底图总号旧底图总号I-8 Steering Gear Test (See Table H-8)(1)Main engine is controlled in wheelhouse, and maneuver handle to be put in the position of ahead andfull speed (91r/min). Steering test to be done in wheelhouse. Operate the hydraulic pump No.1 or No.2 respectively, do the test by putting the rudder angle from 0︒to 35︒starboard/from 35︒starboard to 35︒port/form 35︒port to 0︒/from 0︒to 35︒port/from 35︒port to35︒starboard/from 35︒starboard to 0︒. Measure ship’s heeling angle. The time required to put the rudder from 35︒of one side to 30︒of another side shall not exceed 28 second.(2)Main engine to be put on the status of ahead and full speed, running two hydraulic pumps, test thecapability of putting the rudder from 0︒to 35︒starboard/from 35︒starboard to 35︒port/form 35︒port to 35︒starboard/ from 35︒starboard to 0︒.Following data to be recordeda.Weather, sea condition.b.Time required for each moving rudder.c.Maximum oil pressure in hydraulic cylindersd.Maximum current of motor.(3)Emergency steering gear testTo test the emergency steering effectiveness in stee ring gear room with ship’s running at half speed (M/E abt 76r/min) but not less than 7Kn.By turning the pump control handle make the rudder angle changed from 0︒ - 15︒ starboard - 15︒ port - 0︒one time. Measure the time of steering from 15︒ starboard to 15︒ port. It should not exceed 60 second.(4)Auto pilot effectiveness testDuring the main engine endurance test, do the test with No.1&No2 steering system respectively.--NFU (manual) steering--HAND (following) steering--AUTO (automatic) steeringSet up a heading course, navigate with auto pilot, and observe the keeping course capacity with course recorder. Then do the test of changing heading course.I-9 Windlass and Anchoring Test (See Table H-9)(1)An anchor-ground with more than 82.5 meter depth shall be selected under a calm sea condition and thebow in the upwind.(2)Each anchor is to be let go down gradually to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3)Five shots of chains of one side anchor is to be let go down freely. During this process manually brake.Check the reliability of the brake system.(4)One side anchor is to be hoisted. During hoisting process, average speed of hoisting anchor to bemeasured and recorded. (by measuring No.2 and No.3 shot of chain ) , The average speed is not less than 9m/min. Then hoist the anchor up to bell mouth with windlass.底图总号旧底图总号2.3.2 The report on chemical analysis and low calorific value to be submitted before this test.2.3.3 The ship should go straightly as possible during the F.O. consumption measurement.2.3.4 The measured F.O. consumption should be correc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alorificvalue and ambient conditions, then be offered to owner for reference. (See Table M-6)2.4 M/E shaft power to be measured when F.O. consumption is measuring.II-3.M/E M.D.O. & H.F.O. changeover testM/E M.D.O. & H.F.O. changeover test to be executed as follows:M.D.O. --- H.F.O.(before M/E operating test for adjustment)H.F.O. --- M.D.O.(after M/E load test)II-4.Measurement of M/E lowest steady revolution(See Table M-7)M/E is adjusted to the lowest steady revolution by reducing revolution progressively atwhich the engine keep running for 5 minutes. Record the revolution of M/E andturbocharger, the graduation of the maneuvering handle and M/E fuel oil pump.Turnrudder angle to hard portside (35degree), observe change of the course.II-5.M/E reversing test(See Table M-8)M/E reversing test should be carried out while the engine running at the lowest steadyrevolution. The time for reversing should not be more than 15 seconds. The testincluding ‘ ahead –astern’ and ‘astern –ahead’ is not less than 3 times.II-6.Test for composite boiler (exhaust gas section) (See Table M-9)6.1 During M/E load test at NC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evaporation of the compositeboiler (exhaust air section) to be conducted for one hour by flowmeter arranged at thedelivery side of the feed water pump. During evaporation test, composite boiler(oil-fired section) should not operate and the feed water to be kept stable.6.2 The soot blower of boiler to be tested.6.3 the safety valve popping test: Opening pressure of safety valve: 0.8 MPa6.4 Pressure accumulation test(The items tested at the mooring test stage will not be triedagain)The boiler pressure is not to rise more than 0.954 Mpa (6% above the maximum allowable working pressure) when the steam stop valve is closed under full firing condition for duration of 15 minutes. During this test no more feed water is to be supplied than that necessary to maintain a safe working water level.底图总号旧底图总号II-7.F.W. generator test (See Table M-10)7.1 During M/E NCR condition, F.W. generator to be running for one hour utilizing thewaste heat in the jacket cooling fresh water from M/E. Record the parameters asfollows:a)Vacuum and temperature of evaporation chamberb)Temperatures of cooling fresh water inlet and outletc)Temperatures of sea water inlet and outletd)Salinity in the distilled watere)Capacity(not less than 25 m3/24h,at NCR)f)Delivery pressure of sea water ejector pumpg)Delivery pressure of ejector7.2 In condition of voyage at low speed, F.W. generator to be running for function test withsteam(if some F.W. in outlet the test finished ).II-8.Shafting torsional vibration measurementThe test to be carried out from M/E lowest steady revolution to 91.0 r/min at intervals of5 r/min, and from 91.0 r/min to M/E lowest steady revolution at intervals of 5 r/min.Example: lowest steady revolution→30→35→40→45→55→60→65→70→75→80→85→91 r/min→lowest steady revolution。

航海学教学大纲

航海学教学大纲

航海学教学大纲航海学教学大纲航海学是一门涉及海洋、船舶和导航等领域的学科,它对于培养具备航海技能和知识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航海学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深度的航海学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一、导论航海学导论部分主要介绍航海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通过导论,学生可以了解航海学的范围和学科内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海洋科学基础海洋科学基础包括海洋地理、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学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海洋的地理特征、海洋环境对航海活动的影响以及海洋生物对航海的重要性。

这些基础知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航海学的实践应用。

三、船舶结构与原理船舶结构与原理是航海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船舶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了解船舶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素。

此外,还需要了解船舶的稳性、浮力和推进原理等,以便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

四、导航与航海仪器导航与航海仪器是航海学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使用各种导航工具,如罗盘、测深仪和雷达等,以确保船舶的安全航行。

此外,还需要了解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以及如何使用星历、电子地图和GPS等现代导航技术。

五、海事法律与安全在航海学教学中,海事法律与安全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国际海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以及各种海上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此外,还需要学习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和灾难,以保障船舶和船员的安全。

六、航海实习航海实习是航海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参加一定的实习活动,亲身体验航海工作的实际操作。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自己的航海技能和实践能力。

七、航海文化与人文素养航海学教学中,航海文化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样重要。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航海文化,包括航海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等。

此外,还需要培养船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以及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八、航海技能培训航海技能培训是航海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海学》实训大纲
项目一《海图作业》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E3013课内总学时:40学时
开课对象:航海技术专业课程类别:单列实践教学
课程英文名称:Chart
work
一、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学生达到国家海事局及STCW78/95公约对甲类一等三副适任证书评估规定的要求并通过海事局组织的评估考核。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有关说明
1、任课教师资格:具有航海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持有大副及以上证书并具有实验员或讲师及以上职称。

2、学生资格:高职三年级学生。

3、设备条件:中英版海图、中英版《航海通告》、作图工具、海图室等。

4、前、后续课程:本课程应在《航海学》之后开设。

5、保障措施:具有本课程任课资格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提供能满足训练所需的课时及《海图作业》实训所需的设备、设施、场地、相应的配套教材和资料。

6、本课程素质教育内容:结合航海实际,了解海运事业的发展前景。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适任评估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00年
2、方银龙.《海图作业》实训指导书.自编,2000年
(执笔:方银龙审核:李德雄)
项目二《船舶定位》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E3012 课内总学时:32学时
开课对象:航海技术专业课程类别:单列实践教学
课程英文名称:Ship positioning
一、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学生达到国家海事局及STCW78/95公约对甲类一等三副适任证书评估规定的要求并通过海事局组织的评估考核。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有关说明
1、任课教师资格:具有航海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持有大副及以上证书并具有实验员或讲师及以上职称。

2、学生资格:高职三年级学生。

3、设备条件:中英版海图、作图工具、海图室、《航海天文历》、《天体高度方位表》、《太阳方位表》、航海雷达、磁罗经、陀螺罗经等。

4、前、后续课程:本课程应在《航海学》之后开设。

5、保障措施:具有本课程任课资格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提供能满足训练所需的课时及《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实训所需的设备、设施、场地、相应的配套教材和资料。

6、本课程素质教育内容:结合航海实际,了解海运事业的发展前景。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适任评估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00
2.方银龙.《船舶定位实训指导书》.自编,2000年
(执笔:方银龙审核:李德雄)
项目三《航线设计》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E3011 课内总学时:40学时
开课对象:航海技术专业课程类别:单列实践教学
课程英文名称:Passage
planning
一、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学生达到国家海事局及STCW78/95公约对甲类一等三副适任证书评估规定的要求并通过海事局组织的评估考核。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有关说明
1、任课教师资格:具有航海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持有大副及以上证书并具有实验员或讲师及以上职称。

2、学生资格:高职三年级学生。

3、设备条件:中英版海图、中版《航海图书目录》、中英版《航路指南》、中版《航标表》、中版《中国沿海港口资料》、中英版《航海通告》、英版《海图及其它水道图书总目录》、英版《世界大洋航线》、中英版《无线电信号表》、英版《灯标与雾号表》、作图工具、海图室。

4、前、后续课程:本课程应在《航海学》之后开设。

5、保障措施:具有本课程任课资格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提供能满足训练所需的课时及《航线设计》实训所需的设备、设施、场地、相应的配套教材和资料。

6、本课程素质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适任评估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00
2、方银龙.《航线设计实训指导书》.自编,2000
(执笔:方银龙审核:李德雄)
醒目四《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E3015 课内总学时:24学时
开课对象:航海技术专业课程类别:单列实践教学
课程英文名称:Navigational Aids Training
一、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学生达到国家海事局及STCW78/95公约对甲类一等三副适任证书评估规定的要求并通过海事局组织的评估考核。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有关说明
1、任课教师资格:具有航海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持有大副及以上证书并具有实验员或讲师及以上职称。

2、学生资格:高职三年级学生
3、设备条件:磁罗经、安许茨系列陀螺罗经、阿玛—勃朗系列陀螺罗经、斯伯利系列陀螺罗经、GPS卫星导航仪
4、前、后续课程:本课程应在《航海学》、《航海仪器》之后开设。

5、保障措施:提供能满足训练所需的课时及《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实训所需的设备、设施、场地、相应的配套教材和资料。

6、本课程素质教育内容:结合航海实际,了解海运事业的发展前景。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适任评估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00年
2、任松涛.《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实训指导书》.自编,2000年
(执笔:任松涛审核:戴耀存)
项目五《测罗经差》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E3014 课内总学时:24学时
开课对象:航海技术专业课程类别:单列实践教学
课程英文名称:Applicable Duty Training
一、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学生达到国家海事局及STCW78/95公约对甲类一等三副适任证书评估规定的要求并通过海事局组织的评估考核。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有关说明
1、指导教师资格:具有航海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持有大副及以上证书或持有罗经差校正师证书并具有实验员或讲师及以上职称。

2、学生资格:高职三年级学生。

3、设备条件:具有《航海天文历》、《天体高度方位表》、《太阳方位表》、磁罗经、陀螺罗经、方位圈或方位镜等。

4、前、后续课程:本课程应在《航海学》、《航海仪器》之后开设。

5、保障措施:具有本课程任课资格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提供能满足训练所需的课时及《测罗经差》实训所需的设备、设施、场地、相应的配套教材和资料。

6、本课程素质教育内容:结合航海实际,了解海运事业的发展前景。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适任评估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00
2、任松涛.《测罗经差》实训指导书.自编,2000
(执笔:任松涛审核:戴耀存)
三、航行毕业实习大纲
课程编号:E3018 学时:512
开课对象:航海技术专业类别:单列实践教学
课程英文名称:Navigation Graduation Practice & Discussion
一、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航行毕业实习与答辩,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工作岗位,达到STCW78/95公约的要求。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有关说明
1.指导教师资格:具有海船驾驶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并持有二副及以上适任证书。

2.学生资格:高职三年级学生。

3.设备条件:具备绘图工具、航海图书资料、GPS、六分仪、天文钟、航海仪器、各种航海记录簿等设备及资料。

4.前、后续课程:所有专业培训及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
5.保障措施:毕业实习是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应根据实习船的特点,讲授“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保证实践环节的完成。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海运学院,航行实习指导书,自编,2004
(执笔:戴跃存审核:李德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