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抗日战争爆发和国共合作抗日
八年级历史第八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八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d7cb0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1.png)
以下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总结: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1课抗日战争的爆发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发动军事进攻,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
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最终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22课血肉筑长城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地区与日军展开激战,取得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起大规模进攻,破坏交通线、拔除日军据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4.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第23课内战烽火(国共内战)1.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民主,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主要分为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四个阶段。
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国民党统治,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的历史。
其中抗日战争部分主要讲述了战争的爆发、国共合作、重要战役和胜利结束等内容;解放战争部分则重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重庆谈判、解放战争的进程和胜利的意义等。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英勇奋斗,认识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必然性。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8bab2ce87101f69e3195fc.png)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①1931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制造了什么事变?九一八事变(歌曲《松花江上》)占领了什么地方?沈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日寇之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②不朽的民族战歌是人民音乐家聂耳最杰出的是《义勇军进行曲》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是由哪两人发动的?张学良、杨虎城其目的是什么?逼迫蒋介石抗日中国共产党主张如何解决事变?主张和平解决事变派谁去谈判?派周恩来去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二、全民族抗战的兴起1、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什么?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2、1937年12月,日本在什么地方进行了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屠杀我居民和放下武器士兵多少人?30万人以上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什么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1、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是什么?李宗仁,台儿庄战役(以徐州为中心)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彭德怀,百团大战2、各界人士的抗日活动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徐悲鸿——擅长画马,将举办画展的钱资助抗日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1945年4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什么地方召开什么会议?延安、中共七大毛泽东做了什么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确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中共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的会议是?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中共七大(意义)2、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是在哪一天?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3、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图1卢沟桥事娈图2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1)图1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你知道该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吗?年7月7日(2)请你举出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抗击日军所进行的两次著名战役的名称?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3)图2所反映的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发生在1945年历史意义是什么?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0fdd0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a.png)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爆发。
教材通过详细描述事变的过程,以及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整体背景,对于国共两党的合作,以及一些重要的抗日战争战役有所了解。
但对于七七事变的细节,以及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事变的时间、地点、过程和影响。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细节过程。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PPT,展示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事变的发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事变的历史背景,掌握事变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材料,讨论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全民族抗战对于中国的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平,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初中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PPT课件 (6)
![初中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PPT课件 (6)](https://img.taocdn.com/s3/m/138c5813b4daa58da0114aee.png)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我们对卢沟桥事件的主张》
七七事变爆发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
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付国民党中央,并派周恩来与国民党谈判。
蒋 介 石 发 表 庐 山 讲 话
1937年八一三事变(第二次上海事变)的发生,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因而谈判中表现 出较多的合作愿望,被迫接受中共提出的条件。8月,国民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八路军,陕甘宁苏维埃政府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了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 谈话,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相互配合的方式合作抗日。
新 四 军 战 士 抗 击 敌 人
周恩来与新四军领导人的合影
新四军东江纵队在战斗中
抗战时期两个战场长期并存
由中日双方矛盾特点和国共合作方式决定的 1.中日国情,决定了日本在侵略中国时,只 能占领大中城市、交通要道及其周围地区。 敌占区会有很多统治薄弱的地区,可以开辟 2敌.国后共抗两日党根采据取地“,党进外行合游作击”战方争式;,都有自 己所领导的军队。国民党主要负责正面战场, 共3产.国党民开政辟府敌正后面战战场场;的抗战,粉碎日军迅速 灭亡中国的计划,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条 件;敌后战场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 的游击战争,不仅使抗日根据地存在和发展 壮大起来,而且牵制了大量日军,使正面战
晋绥抗日根据地革命纪念馆,即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
部旧址。1942年,晋绥军区司令部暨120师师部移驻此院,同时成立了中共中央晋绥分局。
从此,这里成为当时晋绥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知识: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知识: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https://img.taocdn.com/s3/m/ebf743d7192e45361166f5c3.png)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知识: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一、识记:⒈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全国抗战由此开始。
⒉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史称“八一三事变”。
⒊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史称“淞沪会战”。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会战结束。
⒋淞沪会战期间,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八路军115师奔赴前线,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⒌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南京三十多万人被害。
二、理解:洛川会议:1937年秋,中共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三、分析: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的背景和意义背景:①“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激化。
②中共的宣传推动(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
③“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过程:①1937年7月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
②“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③改编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八路军、新四军)。
④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知识: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一、识记:⒈1941年初,新四军在安徽茂林地区遭到预先埋伏的国民党军队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
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被扣留,副军长项英被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⒉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壮烈殉国,他是抗战中国民党内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
⒊1944年,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援救南洋的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
⒋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知识: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识记:⒈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8f9379d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3.png)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御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所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而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合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合作模式以及合作的影响等方面内容。
一、历史背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当时的中国正面临日本侵略的严峻形势。
而国共两党在抗击民族危机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和责任,这也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前提。
二、合作模式1. 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了各方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这包括与旧民主主义力量、各地方政权以及其他抗日团体的合作。
通过统一战线,国共两党有效地凝聚了抗战力量,形成了强大的统一战线合力。
2. 提供军事支援国共两党通过派出人员参加军事行动、组建军队以及提供物资等方式,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支援。
例如,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共同组成了中国军队的主力。
双方合作配合,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3. 政治协商国共两党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就国家前途、抗战方针等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统一。
例如,召开了重要的南京政治协商会议,就国共合作和共同抗战达成了重要共识。
这种政治协商为国共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三、合作的影响1. 构建了强大的抗战力量国共合作使得中国抗日战争有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指挥体系,形成了庞大的民族统一战线,有效地凝聚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力量,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促进了国共关系的改善国共合作使得两党之间的互信逐渐增强,通过共同的斗争,国共两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3. 形成了民族精神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成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中国人民以及各界人士共同抗击侵略者,形成了众志成城、团结抗战的强大力量,培育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和国共两党的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dfaeb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1.png)
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一次伟大斗争。
作为中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
一、抗战爆发背景1931年,日本为了扩张势力,制造了所谓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的沈阳。
接着,日军向华北、华中发动进攻,中国政府采取了“和平抗日”政策,但日本并不听从。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事变中发动进攻,抗战爆发。
二、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抗日战争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战初期,1937年7月至1938年底。
第二阶段为相持阶段,1939年至1941年。
第三阶段为反攻阶段,1942年至1945年,中国军队逐渐打垮了日军。
三、抗战胜利的决定性战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有许多决定性的战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华北决战、华东会战、长沙保卫战、珍宝山战役和彭德怀部的辽沈战役等。
四、中国军队的抗战策略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实行了不同的抗战策略。
初战失利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内战停止,城市抗战,游击战争”的策略。
另外,中国还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来团结各族群众,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五、抗战胜利的意义中国经历了8年的艰苦卓绝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在于:第一,保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领土完整;第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第三,促进了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总之,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爱国和报效祖国。
八年级历史抗日战争爆发和国共合作抗日
![八年级历史抗日战争爆发和国共合作抗日](https://img.taocdn.com/s3/m/37d72686d1f34693daef3e60.png)
(01全国春季35)试述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进行的努力。(13分)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抗日,反 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2分) ②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 停战协定》。(2分) 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 瓦窖堡会议上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分) ④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表明团结抗日的诚意,成 为扭转时局的关键。(3分) ⑤“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发表抗日通电,所领导的武 装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 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分)
一对矛盾: 两条路线:
中日民族矛盾
中 共——全面抗战路线 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两个战场
中 共:敌后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三个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5、8) 战略反攻阶段(1945、8——1945、9、2) 国民党政府 伪满洲国 三个政权 日扶植的傀儡政权 汪伪政权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9)抗日战争期间某 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 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 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 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 征的是 A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思考: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敌后持久抗战和人民战争最 典型、最突出的地区在哪里?
发动群众
都是着眼于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 壮大革命力量
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担当主要的抗战任务,多次组织大 规模会战,正面战场的抗战,歼灭了大量日军,粉碎了敌人三个月 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但由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导致丧师 失地,大片国土沦于敌手。正面战场在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展 开。没有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共产党开 辟的敌后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正面战场的 抗战。在正面战场节节溃败的形势下、敌后战场的抗战,极大地增 强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也使抗日战争很快进入战略相 持阶段。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共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82a54e3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6.png)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重要历程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共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同抵御和反击了侵略者。
通过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合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共双方紧密团结在一起,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双方的合作基础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27年成立,而国共合作则起源于1923年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协定”。
合作的基础是双方对于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共同目标。
国共合作形成了统一战线的局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抗日战争初期的合作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淞沪会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共同参与了这场战斗。
两支军队在作战中密切配合,共同抵御日军侵略。
同时,在政治层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保持了基本的政治合作,共同制定了对日作战的策略。
三、战略配合与地方武装合作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广泛而紧密的战略配合。
双方共同组建了联合指挥机构,合作指挥抗战行动。
在地方武装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加强了地方抗日武装的统一领导,共同组建了抗日游击队,实施游击战争,削弱了敌人的力量。
四、建立抗日根据地与兵力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一系列抗日根据地。
这些根据地成为抗日斗争的有效阵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此外,国共合作还实施了兵力支援,通过共同的动员组织和资源调配,支援前线、培训壮大中国人民解放军。
五、军事战略调整与延安整风运动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以游击战争形式展开抗日斗争。
然而,随着战局的变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中国人民解放军逐渐实行正规化的军事战略。
而国共合作也在战略层面进行了调整,共同研究制定新的战略方针。
同时,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也对军队的士气和纪律起到了重要的提升作用。
九一八事变与国共合作抗日有何关系
![九一八事变与国共合作抗日有何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0d7433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0.png)
九一八事变与国共合作抗日有何关系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炮轰沈阳北大营,侵占东北。
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也对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国共合作抗日方面。
九一八事变之前,国共两党正处于内战状态。
国民党政府致力于“围剿”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而共产党则在为建立人民政权而斗争。
然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日本的侵略行径,严重威胁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尊严。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对于国民党来说,九一八事变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日本的侵略直接损害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和利益;另一方面,面对民众强烈的抗日呼声,国民党不得不调整其政策。
然而,在初期,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仍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共产党的军事“围剿”上。
这种政策导致了国民党在民众中的声誉受损,也使得抗日形势更加严峻。
对于共产党而言,九一八事变后,立即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
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民族危机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在这一过程中,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国共两党停止内战,携手抗日。
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国民党内部也出现了分化。
一些爱国将领和有识之士,开始主张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同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东北等地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和力量。
在各方压力和形势的逼迫下,国民党政府逐渐意识到,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抵御日本的侵略,必须与共产党合作,才能实现抗日的目标。
于是,国共两党开始了接触和谈判。
1936 年 12 月 12 日,西安事变爆发。
张学良、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国共合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国共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a4419a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9.png)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国共合作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了尾声,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艰辛和牺牲的历史,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国共两党的合作。
本文将从背景、合作形势、合作模式和合作成果等方面探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国共合作。
一、背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爆发是基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残暴侵略和压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圈地行动越演越烈,到1937年发生的卢沟桥事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为国共两党合作提供了根本的动力和共同的目标。
二、合作形势国共两党合作的形势起初并不顺利。
在两党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念和分歧。
但是面对共同的敌人,国共两党逐渐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开始探索建立合作关系。
然而,在合作初期,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政治的不同,两党之间还存在矛盾和摩擦。
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两党逐渐加强了协商和合作,为接下来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模式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合作模式,即统一战线。
这个战线包括了所有愿意参与抗战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了这个统一战线,将国共合作扩大到了全民族范围。
民族团结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强大力量,这种合作模式在历史上赋予了深远的意义。
四、合作成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合作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他们通过团结全国人民,壮大军队,形成了强大的抗日力量。
在长征过程中,两党也加强了军事合作,保护了党的核心力量,为日后的战斗奠定了基础。
1941年的皖南事变,展示了两党合作军事行动的成功,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里程碑。
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继续合作,共同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国共合作不仅结束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也为中国近代史获得了崭新的面貌。
综上所述,国共两党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9e3f1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c.png)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感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的评述。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4.作业素材:准备相关作业素材,包括练习题和案例分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内政治国共合作与分歧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内政治国共合作与分歧](https://img.taocdn.com/s3/m/16e880c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6d.png)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内政治国共合作与分歧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内政治:国共合作与分歧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国内政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共两党在战争期间进行了长时间的合作,但也存在一些分歧。
本文将从国内政治的角度剖析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分歧。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共合作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残酷的侵略和统治,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独立和民族尊严。
面对外敌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因此,国共两党在国内政治上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二、合作中的分工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抵抗日本侵略。
国民党倡导团结抗战,发动全国人民参与战争,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军队和政权。
中国共产党则在农村地区发起游击战争,动员民众,建立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分歧与矛盾的产生尽管国共两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重大的分歧和矛盾。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政治权力竞争。
国共两党在抗战胜利后,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和政权掌握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这就导致了国共两党在战争结束后的政治斗争,最终走向了内战。
四、国共合作的局限性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合作过程中的分歧和矛盾逐渐累积,最终导致冲突和分裂。
这使得国共两党在战后无法继续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是走向了敌对对立的阶段。
五、对合作的评估与反思回顾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内政治,国共合作是中国战胜侵略者的重要因素,但也是导致国共分裂的重要原因。
我们应该对国共合作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合作与团结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内部矛盾和分歧则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在尊重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的利益点,并通过对话和妥协解决矛盾,才能使国内政治保持稳定和谐的状态。
结语: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内政治在国共合作与分歧中经历了许多曲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c13e3b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0.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指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开始,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共持续了八年之久。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主要源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抵抗。
1. 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自19世纪末以来,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战争和掠夺,逐渐获得了对中国的控制权。
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所谓的“伪满洲国”,并对中国各地进行了经济和军事上的侵略。
2. 中国人民的不屈抵抗: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扩大侵略的规模。
中国人民开始组织起来,积极抵抗日本军队的入侵。
一系列的抗日宣言和抗日游击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二、抗日战争的特点与进程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国以民族解放和抵抗侵略为目标的全面抗战。
战争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1. 游击战争阶段:从1937年开始,中国人民在国共合作下,组织起来展开了广泛而艰苦的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使日本军队陷入了长期的困扰,给中国人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 根据地战争阶段:在游击战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广大的根据地。
根据地成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重要后方,也是抗日战争的战略支点。
以延安为核心的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象征。
3. 正规战争阶段:随着抗日战争的进行,中国的正规军队日渐壮大,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正面战斗。
1944年,中国军队在百团大战中取得较大胜利,对于进一步扩大抗日战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解放战争的背景与进程解放战争,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政府,取得全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争。
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结束于1949年,持续了三年之久。
1. 国共内战: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内爆发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军事对抗。
八年级上册历史概括
![八年级上册历史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cd3ec2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8.png)
八年级上册历史概括
八年级上册历史概括:
本册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1.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讲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在这些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讲述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讲述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运动等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4.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讲述了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战争的胜利等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5.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讲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爆发、国共内战、新中国的成立等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图片和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ad89fe8d9b89680203d8257f.png)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为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这一时期通常也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
课节概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中国共产党等各方面经过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在顽强抵抗日军的侵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阶段特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2.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3.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4.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5.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争的抗战;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正面战场: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2.敌后战场: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的地区。
由于这些地区是在日本占领军所控制的后方,相对于抗日战争初期,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日本军队和国民党政府军队正面交锋的战场而言,叫敌后战场。
九一八国共合作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九一八国共合作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https://img.taocdn.com/s3/m/5e7467b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a.png)
九一八国共合作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也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开始。
在这场漫长而艰苦的斗争中,国共两党携手并肩,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国共两党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展开了合作,共同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方针。
这些方针包括:停止国内冲突,实现国共合作;形成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治;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等。
这些方针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共两党的合作不仅体现在政治上,还体现在军事上。
两党共同组建了中国人民抗日军队,统一指挥、协作作战。
国共两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保卫了国家的独立与领土的完整,也为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国共两党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军民团结。
党的组织深入到农村和城市,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日斗争。
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都团结在国共两党的旗帜下,共同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国共两党的引领下,中国人民形成了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抗日氛围,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架起了坚实的民族大义之桥。
值得一提的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中,国共两党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国家的抗战进程。
两党之间的合作关系从最初的合作派和抵抗派,逐渐演变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合作,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统一战线。
最终,中国抗日战争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带领下获得了胜利。
中共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成功解放了全中国。
这场胜利不仅彻底推翻了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也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未来。
总结起来,九一八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国共两党的合作不仅在政治上形成了联合战线,还在军事和军民团结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两党的共同合作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中国的独立和和平发展铺平了道路。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晶,也是全体中国人民抗战意志的胜利,它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中。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知识概括 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知识概括 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b32f427f915f804d2a16c141.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概括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1)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
(2)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一二·九运动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口号,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西安事变(1)发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七七事变(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向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影响:中华全民族抗战开始。
5.第二次国共合作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6.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7.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 (1)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防御阶段。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 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国抗战的开始。这一时 期,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出现两个战场抗战的局面,这是中国抗战的 重要特点之一。 (2)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初是相持阶段。1938年10月,日本占 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这一阶段,日本改变 了侵华策略;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消极 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克 服重重困难,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 要战场,对抗战胜利具有决定的意义。 (3)1945年8月至9月是反攻阶段。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美 国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中国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抗日战争进 入反攻阶段。8月15日,日本宜布五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 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一对矛盾: 两条路线:
中日民族矛盾 中 共——全面抗战路线
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中 共:敌后战场 两个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三个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5、8)
战略反攻阶段(1945、8——1945、9、2)
国民党政府 日扶植的傀儡政权 三个政权
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留下的教训
任何民族都是从吃人演变成文明人类的,南京大屠杀是极其丑恶的 返祖现象,它的警钟长鸣,警示人们永远不要忘记用于千百万死难 者用生命换来的教训:
1、民主和法治是一切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不二法门。不要以为日本 人、德国人残忍,任何人,任何国家的国民,本来都有野蛮和文明 两个方面。文明就是约定成俗或通过合法程序制定的规则和制度, 只有后天灌输的这些规则和制度才能约束,制止人类野蛮,民主和 法制是迄今为止人类逐步形成的最好的制度和公共生活规则,日本 人和德国人就是因为摆脱了民主和法制的约束才犯下大屠 杀的滔天 罪行的。
思考: “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
(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 基准”(课件打出“国策基准”的材 料)。 (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摆 脱经济危机。 (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 和国共内战。
(2009年江苏历史8)1937年7月7日,驻华北 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
『金雪扇精球杆耳』飘然一扫,只见一阵;家装公司排名 https:/// 家装公司排名;蓝色发光的疾风突然从女总裁腾霓玛娅婆婆的腿中窜出,直扑闪光体而去 ……只见闪光体立刻碎成数不清的秀雅变态的凸凹飘动的摇钱树飞向悬在空中的金砂地。随着全部的摇钱树进入金砂地,悬在考场上空闪着金光的亮黑色狗鬼形天光计量仪 ,立刻射出串串银橙色的脉冲光……瞬间,空中显示出缓缓旋转的亮紫色巨大数据,只见与摇钱树有关的数据全都优良,总分是92.81分!蘑菇王子:“哈哈!我觉得 这几个腕腕儿的技术不怎么样哦……”知知爵士:“嗯嗯,虽然这几个混混儿的招式没多少新意,但总法力却比咱们第一次见到的那几个混混儿高四十二倍呢!”蘑菇王子 :“这么说咱们的总法力也增加了四十二倍?”知知爵士:“嗯嗯,那当然了……”第二章喜形于色、和颜悦色的霜病鬼谷地酷似一团怪异的云朵。眺望远方,在霜病鬼谷 地的东南方,遮掩着隐隐约约的一片很像烟缸模样的珊瑚红色的狂野的峰峦,凝眸望去,那里特别像秀美的岗亭,那里的景象虽然不理想,但好像很有一些好玩的东西。在 霜病鬼谷地的后侧,曼舞着莫名其妙的一片很像滑板模样的浓黑色的漫舞的展览馆,张目前望,那里特别像长臂轻舒的白鹅,那里的景致有点怪怪的,真像一个好去处。在 霜病鬼谷地的西面,浮动着朦朦胧胧的一片很像鲇鱼模样的中灰色的忽明忽暗的停尸房,举目望远,那里的景象极像明亮的钉子,那里的怪景真的没什么吸引力,不过那里 也许会藏着什么稀奇的宝贝。在霜病鬼谷地的右面,悬浮着影影绰绰的一片很像火苗模样的暗白色的异形的废矿址,定眼细瞧,那里的景象多少有点像迎风挺立的烟花,那 里的风景真是不错,只是没有什么好玩的去处。在霜病鬼谷地上头,跳跃着影影绰绰的淡红色云霞,那模样好像漂浮着很多邮筒,凝目看去,天空的景象极似迎风挺立的熊 胆,样子十分的有趣。霜病鬼谷地周围跳动着一种空气中离奇的鲜味,这种味道出奇的浓烈,不用鼻子也能用手摸到……忽然,霜病鬼谷地后面遥远的天边摇摆过来怪怪的 果香,没多久,若有若无的芬芳渐渐远去,只留下一丝清凉晨风的余香……不一会儿,霜病鬼谷地朦胧处又吹来一丝涛声,声音是那样的美妙,很久很久都在耳边缭绕…… 进
2、任何民族都应摆脱民族主义煽情的欺骗。世界上只有劣等的制 度,没有劣等的民族。一切种族、民族优越论的叫嚣都是欺骗。
3、应该对人的价值的高度尊重,以现代人权已有的成就为标准, 彻底清算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盲目肯定本民族文化中的一切 都是可怕的。
(1)主要特征:掠夺为侵略战争服务;掠 夺的资源以煤、铁为主;主要运往日本和 东北;数量不断增加(4分,任答两点)。 严重后果:中国沦陷区的经济变成了日本 的附庸经济,阻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增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实力,有助于 其扩大侵略战争(4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1)野蛮的军事侵略。南京大屠杀潘家 峪惨案。七三一细菌部队。三光政策。 (2)疯狂的经济掠夺。 (3)阴险的奴化教育。 (4)狡诈的殖民统治。
从中国史角度
政治: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 盾;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进行全民族抗战;统一战 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
军事: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国民党反 共高潮;中共在军事上坚决回击。
外交:日本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发动侵 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兴起;国民政府收复部分 主权(治外法权)
两个战场的出现是由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这两个战 场相互依存,互相配合,贯穿始终,共同为抗日战争的 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战争策略发生了哪几次变化?原因 各是什么?
抗战初期,采取“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 原因:发达,现代武器装备,军事力量优。 相持阶段到来后,采取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 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 击为辅。 原因:日军迫于战线太长,人力、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 地的严重威胁,进入相持阶段,宣告日本“速战速决” 计划的破产。
思考: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敌后持久抗战和人民战争最 典型、最突出的地区在哪里?
在华北地区:①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最早、 最多,是八路军的抗日前线。②进行了抗战 以来的平型关大捷(首次大捷)和规模最大的 百团大战。③创造了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 有少数民族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④ 是反扫荡的重点地区⑤首先发动局部反攻, 后来是反攻的前沿阵地。这些特点和表现, 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
本对华北资源的掠夺更为迫切。煤、铁等资源 是日本掠夺的重点。以原煤为例,1936年,华 北向日本及东北输出原煤为100万吨。日军占领 华北后,输出量猛增至400万至600万吨。1941 年,日本军方进一步规定华北每年须向日本本 土输送原煤800万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华北资源掠夺的主要特 征;(4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对中国资 源的掠夺造成的严重后果。(4分)
相同点:(1)战略构想:都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 试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革命的 胜利。(2)发动群众:都是着眼于到农村发动和依靠群 众,壮大革命力量。(3)根据地建设:都是通过发展生 产、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
二、 农村革命根据地 敌后抗日根据地
指导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简述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点这两个 时期根据地武装斗争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不同点:(1)指导思想: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2)斗争对象:前者是国民党反 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者、顽固派、伪军等。(3)分布 地域: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殖民统治 有何特点,以史实说明之。
政治上,以华治华;扶植汪精卫建立南京反革 命傀儡政权; 经济上,以战养战;表现为农业、工业、金融 等方面; 文化上,民族同化;加大初等教育的年限比重, 进行奴化教育; 军事上,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 动。
(2009年重庆文综39题第(1)小题) 材料一 为了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日
伪满洲国 汪伪政权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神腰牌般的野影状的缕缕闪光体中,突然同时喷出七簇奇妙无比的青兰花色精灵,这些奇妙无比的青兰花色精灵被光一晃,立刻化作浓重的飘带,不一会儿这些飘带就一望 无际着跳向罕见异绳的上空,很快在四金砂地之上变成了闪烁怪异、质感华丽的凸凹飘动的摇钱树……这时女总裁腾霓玛娅婆婆发出最后的的狂吼,然后使出了独门绝技
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担当主要的抗战任务,多次组织大 规模会战,正面战场的抗战,歼灭了大量日军,粉碎了敌人三个月 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但由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导致丧师 失地,大片国土沦于敌手。正面战场在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展 开。没有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共产党开 辟的敌后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正面战场的 抗战。在正面战场节节溃败的形势下、敌后战场的抗战,极大地增 强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也使抗日战争很快进入战略相 持阶段。
全面抗战路线
分布地域 异 斗争对象
主要在江南 国民党反动派
主要在华北 日本侵略军、顽固 派、伪军等
战略构想
都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试图通过农村包 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同 根据地建设 都是通过发展生产、土地革命和政
权建设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
发动群众 都是着眼于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
壮大革命力量
马山中学:黄树勇
阶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