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 描述外貌特征:该方法通过对人物的身高、体型、面容、发型、穿着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
例如:“他身材高大,脸上布满沧桑的皱纹,头上戴着一顶古旧的帽子,穿着一件破旧的大衣。
”
2. 刻画性格特点: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表情动作、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她总是笑
容满面,善解人意,给人一种亲切友好的感觉。
”或者“他说话干练利落,不善言辞,总是带着一股丝丝不苟的严肃氛围。
”
3. 行为举止反映内心: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来透露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例如:“他看到一个流浪猫被车撞伤后,立
刻停下车来帮助它,展现出他善良、慈悲的一面。
”或者“她独来独往,总是低着头,似乎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不感兴趣,透露出她内心的孤独和冷漠。
”
4. 通过人物与他人的关系展示形象:人物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和价值观。
例如:“他总是
乐于帮助别人,和身边的同事以及家人之间保持着和谐融洽的关系,展现出他善于团结和社交的一面。
”
5. 内心独白或思考展示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思考,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贴近、了解人物。
例如:“她回忆起小时候的艰辛经历,决心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实力
改变命运。
”或者“他默默地思考着生活的意义,对人生有着深深的追问和思考。
”。
怎么分析人物形象

怎么分析人物形象1.最简单的是从人物的肖像描写着手。
肖像描写包括容貌、声音、表情、身材、神态、服饰以及风度、气派等。
通过肖像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德。
2.通过语言来分析人物的性格,揣摩人们心理。
通过人物的语言可以表现人物思想、精神境界,心理活动。
以刻画其性格特点。
例如在巴金的《家》中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
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这是他专横性格的形象表现,有这句简短的话就可以看出他是这个家庭的统治者,是封建道德的化身,他是独断专横,凶暴3.可以通过动作描写通过人物行为和行为方式来观察人物,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以茅盾《子夜》为例“他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来抢到书桌边,一手拉开了抽屉,抓住一枝手枪来,就把枪口对准了自己胸口。
……窗外是狂风怒吼,斜脚雨打那窗上的玻璃,达达达地。
可是那手枪没有放射。
吴荪甫长叹一声,身体落在那转轮持子里,手枪掉在地上。
”他的“狞笑”、“长叹”,他的歇斯底里的“拉”、“抓”、“对准”等动作,都有力地暗示着吴荪甫悲剧命运的认识意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难逃失败的结局,4.从心理描写,分析心里描写就是直接描写人物心里活动,能够把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心理描写需要一定的揣摩,只有更深的了解人物的心理所想,才能更好的了解人物的性格,所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是必要也是必须的。
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这是祥子的希望破灭了,同时他也绝望了。
如何感悟人物性格形象

如何感悟人物性格形象概要:在教学以人物描写为主题的文章时,我们可以运用上面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形象。
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这种阅读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鉴赏作品的能力,这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文中人物的形象。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尝试。
一、看清人物的外貌,引导多维解读,充实人物形象在以人物描写为主题的文章中,作者对人物外貌描写往往是轻描淡写,粗略几笔带过,很容易让人忽略。
然而这简单的外貌描写却隐藏很多深义,需要教师巧妙引导学生去逐一发掘和感悟。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老人与海鸥》时,执教的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文章里有一句话是描写他的,请你找出来。
生:是第二自然段里写的。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被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投影出示句子)这句话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你们留意到吗?生:褪色。
师:出现几次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1:褪色在这就回话中出现三次了,我觉得老人平时肯定十分节俭,自己的衣服褪色了、旧了,都舍不得买新的衣服。
生2:我从褪色这词中体会到,老人家里并不富裕,他用来买鸟食的钱一定是他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由此看出老人对海鸥充满了爱心。
生3:我读了这句子,觉得老人已经不关心自己的穿着打扮了,他宁愿省吃俭用,也要给海鸥买鸟食,他可能已经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儿女了。
师:嗯!你们发现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吗?生:应该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師:对!你们看,简单的一句外貌描写,里面隐含着不少的“秘密”啊!大家今后在遇到外貌描写的句子是,请多留神,里面有“秘密”呢!的确,文章对老人的外貌描写是寥寥几笔带过,不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小学语文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学语⽂分析⼈物形象的⽅法有哪些 语⽂教学中对作品中⼈物形象的准确分析,是学⽣领悟作品内涵、正确体验作品情境的主要⽅法,是提⾼学⽣阅读能⼒的有效途径。
今天⼩编给⼤家分享⼀些⼩学语⽂分析⼈物形象的⽅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学语⽂分析⼈物形象的⽅法 1、关注主⼈公语⾔,感知⼈物形象。
什么样的⼈说什么样的话。
⼈物所具有的⼈⽂思想感情是寓于语⾔之中的。
在写⼈类⽂章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关注⼈物语⾔,通过对⼈物的语⾔分析感受⼈物形象。
⾸先是抓住⼈物⾃⾝的语⾔。
如《狼和⼩⽺》这篇寓⾔故事主要是通过狼和⼩⽺的对话展开的。
我们可以就狼三次“故意找碴⼉”设问:狼三次提问说了什么话,进⾏简要概括;想想狼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学⽣第⼀次从“你安的什么⼼?”这句话可看出狼是装出很有理的样⼦,应该是“很⽣⽓”的。
第⼆次的语⾔中出现了“坏家伙”“背地⾥骂我”,这是狼别有⽤⼼的猜测,可以说是⽆中⽣有的;于是,它蛮横、凶恶的性格就显现出来。
最后说“你这个⼩坏蛋!”“反正都⼀样!”更是强词夺理。
于是,狼坏⼈的形象凸显出来。
⼀个为了达到不可告⼈⽬的⽽⼜掩饰⾃⼰的“坏⼈”形象就清晰起来。
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尝试着⾓⾊朗读,以粗⽽低沉的语调在读中感受狼的恶意,还可以在狼的语⾔和⼩⽺的语⾔对⽐中朗读感受狼的形象。
在⼈物语⾔赏析中,我们要让学⽣感受关键性词语,如《诚实与信任》这篇课⽂中出现⼈物的对话,可以引导学⽣感受两⼈在电话中的语⽓,想想这两⼈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质?其中“我打电话是向你表⽰感谢的”句中“感谢”就是⼀个关键性词语。
⾃⼰的车⼦被别⼈刮坏了,⾃⼰修好之后为什么还要打电话表⽰“感谢”呢?学⽣深⼊阅读,就能逐渐感悟这个⼩红车主⼈宽容⼤度,愿意与⼈为善,肯定诚实的品质。
2、抓住描写主⼈公语⾔,感知⼈物情感。
写⼈记事的⽂章中写⼈的形象是为了表现⼈物的精神⾯貌,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我们感受、理解⼈物形象,还要注意⽂中主⼈公语⾔之外表现⼈物的语⾔。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性格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要素之一,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对人性的思考和启示。
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探讨人物性格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描写1.通过外貌特征描写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来暗示或直接表达人物的性格。
比如,高大健壮的体型、短发和剪短胡子可能表现出一个勇敢坚毅的性格;柔和的面容、悲伤的眼神则可能暗示人物内心的脆弱和敏感。
2.通过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反映其性格的重要线索。
比如,一个口若悬河、细腻入微的人物可能是一个善于思考、机智灵活的角色;而一个沉默寡言、神秘莫测的人物可能有着内心的秘密和矛盾。
3.通过人物与其他角色的互动描写人物与其他角色之间的相处方式和互动关系也能够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一个和蔼可亲、乐于助人的人物常常能够赢得众人的好感;而一个冷漠无情、专横跋扈的人物则可能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憎恨。
二、1.性格特点的正面影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细致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品可以向读者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勇敢、正直、善良的主人公往往能够激发读者的勇气与正义感,使人们思考并追求自己内心最美好的一面。
2.性格特点的负面影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可能带有负面影响,通过塑造复杂多样的性格特点,作品可以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审视。
比如,一个阴险狡诈、善于算计的角色可能引起读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同时也提醒人们警惕内心的阴暗面。
3.性格转变与发展一些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人物性格的转变和成长,展示了人物在逆境中的奋斗和成长过程。
这种刻画不仅能够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也可以让读者在人物的成长历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启发人们积极面对困难,勇敢追求梦想。
三、人物性格分析的意义和影响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心理

◎ 课外中考经典语段演练
3. 选文两次写父亲的喘息声:第④段写父亲的
“喘气声越来越大”;第⑥段写父亲的“鼻息 变得忽粗忽细”。请结合语境揣摩父亲两次喘 息时的心情。 ◎父亲大清早挑着柴火挨家挨户找买主,既担 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心里 焦急。 ◎因为买主的做法使父亲感到气愤,他很想拒绝, 但是同时他又想到我急需用钱,心情复杂为接受 与拒绝而犹豫不决,感到伤心、屈辱、愤怒(意 对即可)
◎小说知识回顾
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 )为中心,通过完 整的( 故事情节 )的叙述和( 环境)描写来反 映社会生活。所以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 ( 情节 )、( 环境 )。 2、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 课内经典语段分析
◎ 课外中考经典语段演练
※阅读《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完成下面问题
1.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 文中写买柴者付钱时连用了“摸”“抓”“扔” 几个动词,这几个动作体现出了他人性中的哪些 特点? 3. 选文两次写父亲的喘息声:第④段写父亲的 “喘气声越来越大”;第⑥段写父亲的“鼻息 变得忽粗忽细”。请结合语境揣摩父亲两次喘 息时的心情。
◎总结归纳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找出文中对人物的描写。 2、抓住具体事件分析。 3、抓住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分析。 4、抓住对人物的抒情议论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 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憨厚,有维护人格尊严 向往的普通农民(的人)。
◆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身份(的人)
※ 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首先搜索上下文,看文中是否有直接描写 人物心情的语句,如没有,就要根据文中发 生的事件或者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设身处 地地思考,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文学的人物塑造形象与性格的塑造技巧

文学的人物塑造形象与性格的塑造技巧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灵魂,而人物的形象与性格则是赋予作品生命的关键。
通过巧妙的塑造,作家能够使人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本文将探讨文学中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塑造技巧。
一、形象的塑造1.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作家能够使读者对人物形象有直观的印象。
例如,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如眼神、身材、发型、肤色等,可以刻画人物的特色和氛围。
2. 行为举止人物的行为举止能够折射出其个性和特点。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
例如,通过人物的举止来展现其自信、自负、谨慎或懒散等特点。
3. 内心独白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读者可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作家可以利用直接的叙述或间接的暗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
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读者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人物,并与其产生共鸣。
二、性格的塑造1. 语言表达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展现其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
通过人物的言辞和口吻,读者可以了解其智慧、幽默、激情或冷漠等性格特点。
例如,直接的言语直接展现人物的性格,而幽默的对白则能够使人物更加生动有趣。
2. 行为反应人物的行为反应能够展现其性格特质和情感变化。
通过人物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行为和思考,读者能够揣摩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例如,一个活跃开朗的人物在面对困难时可能会勇敢面对,而一个胆怯内向的人物则可能会退缩或逃避。
3. 人物关系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与其他人物的互动,读者能够观察到人物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情感变化。
例如,人物之间的冲突、友谊、爱情等关系可以揭示人物的善良、狡猾、善变等品质。
三、塑造技巧的运用1. 互文性的运用作家可以通过引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为自己的人物增色。
通过与其他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对比或联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符号象征的运用作家可以通过运用符号象征来塑造人物形象与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技巧

人物形象分析技巧人物形象分析技巧一般说来,文章的情节往往围绕人物展开,结构根据人物性格和命运安排,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为人物性格服务.在现代文阅读当中,属于重要内容,查阅有关资料,主要从四个方面揣摩人物形象.一、从肖像描写上分析,肖像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外貌特征,包括容貌、声音、表情、身材、神态、服饰以及风度、气派等。
通过肖像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德。
请看《一面》,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肖像作了三次集中描写。
这三次集中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抓住“瘦”的特点,突出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同时也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彻怀念之情。
文章中心也因之而得以具体表现。
二、从行动描写上分析。
行动描写,就是通过人物行为和行为方式刻画人物形象。
《最后一课》中“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枝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从韩麦尔先生的行动上,我们深彻地感受到他对自己的祖国那种强烈的爱国和对国土沦亡的无比悲愤,体现了韩麦尔老师的爱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终将战胜敌人充满必胜的坚定信念。
《柳叶儿》第8自然段行动描写具体写出“我”上树爬高的本领最大,同时一个活泼淘气的儿童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低处柳叶儿已被大人们抢光,从而揭示了过去年月饥荒的严重,表现了主题。
三、从语言描写上分析。
语言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思想、精神境界,心理活动。
以刻画其性格特点。
如《羚羊木雕》当得知我把珍贵的羚羊送给好朋友万芳后,妈妈、爸爸、奶奶各说了一段话,我们先看妈妈的话,内容上,她认为羚羊木雕贵重,不该送人,要“我”讨回,一个重财轻义之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说话语气上看,她是非常严厉之人,“现在就把它要回来!”毫无商量的余地。
爸爸说话比较讲究技巧,他在说话的语气和方式上异于妈妈,但这也掩饰不了他轻义重财的性格,他同妈妈属于同一类型之人,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爸爸的话语之中透着冷酷的个性。
(完整版)记叙文阅读训练——人物形象分析

记叙文阅读训练—-人物形象分析基础知识:首先,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描写入手,人物在故事中重要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同时要注意故事中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来揣摩人物内心情感,感受人物思想性格。
其次,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可以和故事中其他人物对比分析,全面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最后,要注意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怎样评价,如果是我自己我会怎样做,但要从主流思想角度去把握。
家徽余华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
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
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
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
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
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
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
”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
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
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
”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
“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剖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剖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构建故事情节和传递主题的重要元素。
通过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探索其中的意义和情感。
下面将从几个角度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剖析。
一、外貌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外貌形象通常是作者用以展示其个性特点和情感状态的重要方式。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黛玉外貌的描写——黛玉的容貌好似“冰雪聪明”,黑发如云,眼若秋水——展现了她的聪明伶俐、善感柔情的一面。
二、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构建人物形象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比如,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性格是复杂、矛盾的。
他聪明、机智,但也忧郁、犹豫不决。
通过对哈姆雷特性格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冲突。
三、行为举止人物的行为举止是对性格特点的直接呈现。
通过观察人物的行为,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比如,在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中,主人公的行为举止充满了魅力和神秘感,不仅展示了她的个性特点,还引发了读者对她内心情感的思考。
四、言谈举止人物的言谈举止是通过对对话和独白的描写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与他人的交流方式。
比如,在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卡尔托ン律师的幽默风趣和智慧洞察力体现在他的演讲和与他人的对话中,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无数的快乐和智慧。
五、背景环境人物的背景环境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息息相关。
比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主人公罗迪昂·罗斯季科夫斯基的形象既受到了个人心理的影响,也受到了贫穷和社会不公的压力所引发的犯罪倾向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剖析涉及到外貌形象、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谈举止和背景环境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体会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者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也是读者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性格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塑造,作家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小说中的虚构世界。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来探讨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意义。
一、《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著,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于世。
其中的宝玉和黛玉是两个性格迥异但又相互关联的重要角色。
宝玉是一个纯真善良、心地善良的少年,他天真地追求着美好和完美,并且对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非常敏感。
他对待感情和友情都非常真挚,但有时也显得优柔寡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黛玉则是一个善良感性却又极度敏感的女子。
她对于世俗的不公和伤害充满了怨恨和愤怒,但内心深处又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她的性格更多地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和剥夺,这也使得她最终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通过对宝玉和黛玉的性格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性格塑造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社会的批判。
宝玉和黛玉都是时代的受害者,他们的纯真被现实磨灭,善良被伤害。
他们的性格表现了作家对于社会弊端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人性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无力与苍凉。
二、《骆驼祥子》中的祥子《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对于主人公祥子的塑造和刻画,展现了人物性格在现代社会中的矛盾和无奈。
祥子是一个生活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京的贩夫走卒,他拥有着强烈的执着和梦想,并且通过不懈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
他的性格特征主要体现在顽强、机智、智慧和奋斗精神等方面。
然而,祥子的性格特征也暴露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他在社会逐渐变得冷漠和利益至上的时代里,不断的妥协和选择,最终导致他在成功后仍然无法实现自我的完整。
对于祥子的性格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塑造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困境和无奈。
祥子的个体命运是一个缩影,他通过一次次的妥协和选择反映了现代人在社会大环境下的束缚和挣扎,同时也使得他的性格塑造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分析人物形象,从揣摩人物心理开始

分析人物形象,从揣摩人物心理开始作者:管树青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4年第01期摘要: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揣摩人物心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具体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直击心理描写,揣摩人物心理;紧扣神态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抓住动作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注重环境描写,揣摩人物心理。
关键词:人物形象;揣摩心理;神态;动作;环境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79-2阅读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分析人物形象。
其方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上也的确没有什么公式化的方法,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应该是因人而异吧。
揣摩人物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是一种比较常规的阅读与分析方法之一。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也一直非常注重这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那么,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呢?直击心理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有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有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描写。
遇到这样的文学作品,教师应该抓住这些描写,深入进去,引导学生向更深处剖析,掌握人物的心理轨迹,从而直面人物内心的真正想法,把握人物形象。
这样的分析方法由浅入深,符合文学作品情节发展的轨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操作,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得课堂教学轻松而高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窗》就属于这样的课文,在教学中,笔者有这样的一段教学对话:师:请同学们按照次序找出描写不靠窗病人心理的句子?生1:有三句话:①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②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③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师:同学们觉得不靠窗病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变化吗?生2:开始的想法挺正常的,后来好像不是了。
师:仅是好像吗?生3:后来就是不正常了!师:怎么不正常了?生3:越来越自私了,占有的欲望越来越强了!师:如果请你以不靠窗病人的口吻接着说一句,你会怎么说?注意,是接着前面的三句话!生4:我如何才能占据窗口的那张床位呢?生5:我怎样才能将他赶走呢?生6:唉,他什么时候才能断气呢?生7:他为什么还不死呢?师:想法虽可怖,但是很符合人物的性格啊!最后面对病友的痛苦挣扎他的确没有施以援手!那么,你怎么评价不靠窗病人呢?生7:自私又嫉妒!生8:见死不救,冷酷卑劣!这里的抓住人物的心理走向进行对话,可以说逐层剥掉了不靠窗病人冷酷的外衣,人物的分析可谓是有条不紊。
中考记叙文阅读抓住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ppt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措施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第15课时┃抓住人物描写,
琢磨人物性格
解 析 解答本题要概括人物行为,找到人物旳精神品格,阐 明修鞋人影响年轻人旳过程和原因。这道题有两个阅读回答要 点:①修鞋人能凭自己旳努力将修鞋摊儿变成了小屋,把修鞋 工作做得有模有样;②修鞋之余,他还在杂志上刊登小说。同 是大学毕业,和年轻人比较,修鞋人能面对现实,在生活中找 到自己旳位置,所以他才干这么体现,这也正是年轻人所缺乏 旳。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措施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第15课时┃抓住人物描写,
琢磨人物性格
2.正面描写体现法 在记叙文(含小说、散文)中要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旳正
面描写,正面描写涉及描写人物旳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 外貌描写(涉及神态等)可体现人物旳身份、地位、经历、遭
遇,从而揭示人物旳性格特征。当然没必要将外貌旳全部特征都 出来,而是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旳部分。例如都德旳《最终一 课》中韩麦尔先生在最终一节法语课时,“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旳 绿色礼服,打着皱边旳领结,戴着那顶绣边旳小黑丝帽”,这一身 装束写出韩麦尔先生对最终一节法语课旳注重及他旳悲痛心情。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措施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第15课时┃抓住人物描写,
琢磨人物性格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旳主要手段,“言为心声”就是明证。例 如 鲁迅先生旳《孔乙己》中孔乙己旳语言描写不多,但很精彩:“他 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多乎哉?不多 也。”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等性格特征。 动作描写,行动取决于性格,人物旳性格应该从行动中体现和流 露。例如朱自清旳《背影》,作者在写爸爸去买橘子时利用了“攀 ”“缩”“倾”三个动作,细腻而又简洁地写出了爬月台旳艰难, 体现 了爸爸旳年老体衰和爱子心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形象教案

第四课小说形象赏析●复习目标1. 掌握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途径和方法。
2. 把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和物象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人物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难点:揣摩人物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设计思想小说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
文学是人学,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因此,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重点,小说考查的重中之重。
感受、欣赏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感受、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感受形象,欣赏形象(“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环境描写,以及相互间的关联;要从细节、对话等方面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资源《小说形象赏析》教学PPT●教学设计考点解读一、掌握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途径和方法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
如何把握呢?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结合小说直接描写的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及间接描写的环境和与他人关系等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一种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
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从人物肖像描写切入分析,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等。
(2)语言描写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内心毒辣,或心细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知识链接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2.小说的情节结构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作家使用各种艺术手法,实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
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人物上的爱憎感情,同时要注意到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个角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实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是什么样人,该人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揭示了什么主旨。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五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分析人物时还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
第四、通过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来分析人物性格。
第五、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
文学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人物形象分析文学人物形象分析文学人物形象分析 [篇1]袭人,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人物,是金陵十二钗中“又副册”的女子,是服侍贾宝玉的四个大丫鬟之一袭人本姓花,原名珍珠。
袭人先是老祖宗贾母之婢。
“贾母因溺宝玉,恐宝玉之婢不中使,素日珍珠心地善良,遂与了宝玉”。
宝玉知其姓花,便从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中,有花气袭人之句,取“花袭人”三字作她之姓名。
心地纯良,克尽职任这八个字是曹雪芹给袭人最初的评语,然而,袭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性格和处世的方法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是随着袭人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袭人出身贫苦,家中艰难时曾一度揭不开锅,为了不“看着老子娘饿死”,她小小年纪就被卖到贾府当了丫头。
历来对她的评价贬多过褒。
我从她身上看到的更多的一种生存的无奈。
开始,贾府的主子们并不喜欢袭人。
贾府最高掌权者贾母认为宝玉的丫头中晴雯甚好,一般丫头“言谈针线都不及她”,王熙凤也曾说过:“若论这些丫头,共总比起来,都没有晴雯生的好。
”袭人在贾府的小姐丫头里,无论长相,女红,言谈都不出众。
不仅如此,贾政还特别不喜欢“袭人”这个刁钻的名字,甚至为此迁怒于宝玉。
从种种迹象看来,袭人最初的形势并不被看好。
她心思缜密,她清楚地意识到:宝玉至关重要的地位;贾母,王夫人,凤姐起着决定性作用,丫头平儿,丫头鸳鸯,都要深相结纳。
这就好像我们现代社会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对公司的形式做出的理性正确的分析,对未来规划。
没有一个好的起点就特别需要对自己的“出路”思考得很成熟。
她把她在这儿的一切当做的她的全部来努力做好,她觉得她在做的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追求。
她不梦想得到鸳鸯或平儿那样当权的地位,但她也不愿下降,她努力上升,想在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来。
性格上:克尽职任(奴性的一种表现)袭人应该算《红楼梦》里最敬业、最称职的丫环。
她的性格魅力,也体现在一个“忠”字。
对贾母,对王夫人,对贾宝玉,都是忠心耿耿。
虽是下人,但她心理上已与整个贾府荣辱与共。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怎样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记叙文是初中生最熟悉的一种文体,而编入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无论是叙事性散文,还是小说,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支撑。
那么,如何分析并把握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文中的人物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
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鲜活无比的,这种生命的活力源于各种生动的描写:外貌描写呈现的是人物的外在形象;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刻画的是人物的内在性格和思想。
只要牢牢抓住人物的各种描写,深入分析,揣摩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就定能把握住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1、抓住肖像描写进行评价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服饰、神情、姿态等特征的描写。
如《轮椅上的霍金》中“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马上就会出现‘龇牙咧嘴’的样子……”这段肖像描写反映出了。
2、抓住语言描写进行评价“言为心声”,语言通常是人物内心世界的表露。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从这段语言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是个。
3、抓住动作描写进行评【例】……最后,带着叹赏的舒心,他扔下刮刀,就象一个男士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样,温存关怀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
于是,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请简要分析上段中加点动词的作用:4、抓住心理描写进行评价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等思想活动的描写称作心理描写。
如《牛郎织女》中“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阅读练兵】父亲神情严肃地吹响了哨子,只见玛丽亚小姐神色慌张地躲到一边惶恐地望着楼上。
六个孩子从几个房间里夺门而出,行动迅捷如同听到了警报。
他们匆忙中排成一队,踏着父亲的哨声,挺胸抬头,甩臂踏足走下楼梯,俨然凯旋的士兵,在大厅站成整齐的一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探究
方法二:从正面描写,人物的角度(肖像、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入手,把握人物性
格。
例: ①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 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都德《最后一课》 ②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 偷”,“多乎哉?不多也。”—鲁迅《孔乙己》 ③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 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④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都德《最 后一课》
例: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 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 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 适《我的母亲》 从中我们可看出作者的母亲是一个好脾气、 待人接物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慈母。
实战演练
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见《全品》 听131页《洋葱》)
分析人物形象 揣摩人物性格
方法探究
方法一:从典型事例入手,揣摩人物性格。
例: ①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 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 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 ② 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头,“我”很失望,双喜 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表现了大哥 哥般的亲切体贴; ③ 他敢于负责,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 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 ④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劝止大家“再多 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又表现了他 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鲁迅《社戏
例: 《范进中举》(吴敬梓) ① 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
② 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 托范进飞跑的疯狂; ③ 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范进的那 股疯劲,一处处衬托都突现了中心人物。
方法探究 方法四:从作者评价入手,把握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