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小说的童话色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狄更斯小说的童话色彩

摘要

狄更斯作为英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出身卑微,深刻理解贫苦人民的悲哀,他笔下的小说真实反映了英国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勇于批判现实,哪怕他的小说仍残留有浪漫主义的痕迹,但是仍旧掩盖不了他的光辉,他的作品无论是对英国还是对世界都有深刻影响,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与此同时,他也是一名儿童文学家。狄更斯看透资本主义的罪恶丑陋,仍旧保留有赤子之心,面对黑暗的现实,内心仍存有一丝希望,并通过文学将希望传播给同样深处黑暗的人们。他笔下的主人公同大多数人们一样面临困境,无论多么困难,无论多么艰辛,经历风雨后,主人公总会迎来一个美好的结局,这也是狄更斯的私心,他希望人们能像笔下的主人公一样,只要坚持,风雨过后便会出现彩虹。不同的生活经历铸就不一样的人生,狄更斯出身寒微,努力追求美好生活,并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他相信未来,也相信明天会更好。他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同时也是儿童文学家,他把尖刀对准资本主义的丑恶,把美好与希望留给困境中的人们,他批判现实,又保留童话色彩,他身处黑暗,又传播光明。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不一样的狄更斯,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狄更斯,小说,童话

目录

目录 (2)

1.绪论 (3)

1.1 研究背景 (3)

1.2 研究意义 (3)

2.狄更斯与批判主义 (3)

2.1狄更斯创作历程 (4)

2.2批判主义 (4)

3.狄更斯小说的童话色彩 (5)

3.1人物塑造 (5)

3.2情节设置 (6)

4.童话色彩的形成因素 (8)

4.1政治原因 (8)

4.1.1国内政治原因 (8)

4.1.2国外政治原因 (8)

4.2经济原因 (8)

4.2.1国内经济原因 (8)

4.2.2国外经济原因 (9)

4.3家庭原因 (9)

5.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2)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上升,物质的丰满带来的是精神上的贫瘠。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监管不严苛,让人们找到了发泄口,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尽情宣泄。人们忙着在键盘上敲打,却很少有人愿意静一静,停一停,休息一下看一本书。在这个和平安盛的年代,人们更希望可以慰藉精神上的寂寥,填补心灵上的空缺。

1.2 研究意义

当和平时代发展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人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所以才有了艺术才解决人们的困恼。文学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份子,它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尽管文学不能帮我们建造高楼大厦,也不能帮我们铸造飞机大炮,但不能否认它的光辉。文学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历史的记录者,是精神上的食粮;仁者用它传递仁爱,智者用它传递智慧,能者用它传递技能,没有人可以忽略它做出的贡献。

古往今来,为了迎合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创造出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文学不再是贵族的专属,平凡老百姓也有了阅读的权利。只要是家里有点条件的人都有资格让孩子学习,读书成了平民日常消遣。狄更斯出生在十九世纪的英国,他出身贫穷人家,每每想要追求美好的生活,现实总会给他一记痛击,他渴望光明,却只能在黑暗中挣扎,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看到的不是未来的希望,而是资本主义社会背后潜藏的罪恶。他批判现实,内心仍存有一丝希望,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历经千难万难总会迎来一个美好的结局,这寄托了他的信仰,他通过文笔希望来一场改革,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人们。

如今的我们比起狄更斯时代的人们幸福千倍万倍,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狄更斯受尽挫折还不忘把希望带给人们,我们更应该振作起来,寻求自我,返璞归真。

2.狄更斯与批判主义

2.1狄更斯创作历程

狄更斯创作生涯长达四十年,四十年间他写过散文,写过诗歌,也写过剧本,但人们最为熟知的还是他的小说。小说记录了他的心理历程,从《匹克林外传》的乐观到《大卫科波菲尔》的迷茫,最后只剩下《荒凉山庄》的幻灭。

早期的狄更斯是天真热血的,他凭着一腔激情,妄想用文笔撼动政府,无异于以卵击石。他笔下的故事中,作为积极地道德力量,中产阶级在狄更斯小说中都发挥了有效的作用[1],除此之外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儿童形象,透过孩子的眼睛来观看这世界的丑恶,在《匹克林外传》中他描绘出一个聋子法官,讽刺法律杀人。他的匹克林外传开创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先河,但这是的狄更斯还是心存希冀的,对未来存有幻想的。狄更斯是英国小资产阶级的痛苦、爱好和仇恨的伟大表现者,他是一个温和的诗人,善于缓和、平衡他的创作里的尖锐刺人的因素。

[2]他同情弱者,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他厌恶压迫者。这时候的他还是愿意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只是小部分人是罪恶的。他看到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却没有能力和方法去改变,只能寄希望于传播善念去改造和拯救罪恶者。

褪去年少的青涩,狄更斯对待事物的看法更加理智和深刻。他游历美国,看到美国社会农奴制的残酷,他悲观又乐观地想到“这个古老的国家又坏又错,千千万万国民悲惨不堪,对比起来,也要好得多”[3],他发现国内的社会矛盾激烈却想不出解决办法,想要去别的国家探取经验,却悲哀地发现更糟的局面。面对社会矛盾冲突,他把这一切都归为利益问题。他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看做金钱关系,在他中期的作品中,金钱对家庭对社会侵蚀的危害令人惊悚,金钱使得父不父,子不子,金钱离间人们的感情,从身体到心灵逐渐侵蚀他们,使人们心甘情愿地成为金钱的奴隶,让人们抛弃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尊严,为金钱疯魔。

现实给予他沉重的打击,让他再也不复年轻时的乐观。他是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家,他讽刺商人,讽刺政府,讽刺成为伪君子保护伞的法律。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后期小说的基调更加阴沉,压抑,甚至有些绝望,但到最后,他留给我们的,仍旧是一个大团圆结局,这也是他最后的希望了。现实中不能实现的,为什么不能在虚构世界中实现,狄更斯的希望,激情,理想,最终只能在虚构世界中实现何其悲哀。

2.2批判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