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第二章:市场经济和市场机制
(完整word版)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八版笔记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所有者、企业,事实上包括任何参与经济运行的个人和法人。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总量,诸如国民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
微观经济学就是关于有限性的,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
重要概念包括权衡取舍,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既关注实证问题,也关注规范问题.实证问题主要是解释和预测,而规范问题关注的是“应该如何"引号的问题。
独立的经济单位按功能可分为买者和卖者。
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的集合,通过他们实际或潜在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一种或多种商品的价格。
行业是指出售相同或紧密相关产品的厂商的集合。
套利是指在一个地方低价买进,然后在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的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即有许多买者和卖者的市场,没有任何买者和卖者能够影响价格。
卡特尔是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群体.市场价格,竞争性市场中通行的价格。
市场范围,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就产品范围而言的边界。
名义价格,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绝对价格.实际价格,一种按照总体价格指标衡量的价格,这是经过通胀调整后的价格。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衡量半成品和批发品的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供给曲线,描绘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的变动表示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示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替代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的两种商品。
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的两种商品。
均衡或市场出清价格,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市场机制,自由市场中价格不断变动直到市场出清的趋势。
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形.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形.弹性,某一变量变动1%所引起的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市场机制
一、什么是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供给与需求双方在市场交换 活动中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及其 方式。
供求机制反映着价格、利率、工资等市 场要素与供求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市 场(商品或要素),都存在供求机制及其作 用。
二、供求机制的特点
供求关系总是波动的。 供求平衡是偶然的,不平衡是经常的。
调节收入分配
第二节 市场价格机制
1. 什么是价格机制
2. 价格机制有什么功
能
3. 价格机制的作用形
式
4. 价格机制发挥作用
的条件
一、什么是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价格变动与市场供求变动之间的相 互联系和作用,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二、价格机制的功能
价格机制的功能1
信息传递功能
市场调节的最初表现就是信息传递,主要 是通过横向价格信号进行的信息传递,价格是 主要的市场信号。
市场机制就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要素的相 互作用,自动调节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市场 上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市场机制的特点
关联性 利益制约性 客观性 迂回性 动态性 微观性
价格机制
市场机制
供求机制 竞节资源配置 提高生产效率
提供经济信息
四、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总体而言就是建立市场化价格,使价格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
条件
1、调整价格,使各行各业能够得到大体相同的 资金利润率; 2、放开价格,使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3、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
第三节 市场供求机制
1. 什么是供求机制
2. 供求机制的特点
3. 供求机制的作用
一、市场机制的含义
机制: 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机器、机械的构造及 运行的原理。 后来,用之于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经 济学等领域,用以说明各种有机体在其运行过程 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关系及 其运行方式。
经济学中的市场机制
经济学中的市场机制在经济学中,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
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它能够有效地引导企业和个人行为,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将从市场机制的概念、构成要素、作用机制和政策启示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市场机制的概念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
市场机制是一种自发的、无形的经济制度,它依托市场交易所形成的价格体系,引导企业和个人行为,实现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目标。
二、市场机制的构成要素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构成要素: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机制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供求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价格水平和市场运行。
2.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它通过价格的变动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
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
3.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的发展。
4.风险机制:风险机制是指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等。
风险机制促使企业和个人在决策时充分考虑风险因素,降低资源浪费。
5.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是市场机制的保障,它通过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等手段,为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提供法治保障。
三、市场机制的作用机制市场机制通过以下四个作用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1.信号传递机制:市场价格是市场机制传递信息的载体。
价格的高低反映了商品和服务的供求状况,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决策依据。
2.激励机制: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波动和竞争,激发企业和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的积极性,从而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笔记(1)
第⼀篇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第⼀章稀缺性与选择 ⼀、经济领域的两个基本事实是什么? 1. 社会居民和组织的物质需要是⽆限的或永不满⾜的; 2. 经济资源,即⽣产商品和服务的⽣产要素是有限的或稀缺的。
经济学中所有问题都是建⽴在这两个基本事实基础之上。
⼆、马斯洛按照需要种类不同将需要划分为哪5个层次? 1. ⽣理需要——⾷物、空⽓、⽔、⾐服、住房、交通; 2. 安全需要——⾝体、财产、就业等各⽅⾯安全; 3. 社会需要——⼈际交往、精神健康、归属感; 4. 尊敬需要——⾃尊、受⼈尊敬; 5. ⾃我实现的需要——实现个⼈的各种合理欲望与事业⽬标。
物质需要——消费者为了获得快感与满⾜⽽拥有或使⽤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欲望。
三、不同国家经济发展⽔平以及需要的差别?P辅导2-3页 四、简述需要⽆限性的原因? 答:1、从需要的整体看是⽆限的; 2、需要相对于供给能⼒是⽆限的; 3、从⼼理上看,⼈的欲望是很难因简单的满⾜⽽消失的。
五、资源的类别——A ⾃由取⽤资源;B 经济资源(有限性、稀缺性)。
六、简述⽣产要素的种类有哪些?以及他们的所得到的报酬? 答:⽣产要素——是⽤来⽣产产品的必要元素,他们的作⽤就是投⼊⽣产过程中⽣产各种⽤于满⾜⼈们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包括: 1. ⼟地——地租; 2. 资本——利息; 3. 劳动⼒——⼯资、奖⾦、佣⾦; 4. 企业家才能(经营才能):组织其他要素进⾏⽣产、制定商业决策、决定采⽤新产品和新技术以及新组织形式、承担风险——利润。
七、简述供给的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 答:1、所有的经济资源或⽣产所需的各个要素都有⼀个共同的基本特性,稀缺性。
2、我们地球只能为⽣产商品与服务提供有限的资源,因⽽有效资源的稀缺及其引起的有效⽣产活动的稀缺,必然导致产出的有限,即供给的有限。
3、稀缺规律:相对于⼈类⽆穷欲望⽽⾔,产品和服务以及⽣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总是不⾜的。
其两重意义:A 这种稀缺是相对的,它不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绝对数量,⽽是相对于需要的⽆限性来说是稀缺的;B 这种稀缺⼜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任何时代和社会。
第二章 市场经济和市场机制
★价值规律的作用
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 自发地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 追 加 投 资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利润下降 减 少 投 资 利润增加 价格上涨 供不应求
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从而促进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 水平
先进
劳动生 产率 高
个别劳 动时间
少
商品 出售
等价
结果
多利
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决定价格,但并不是价格的每 一次变化都反映价值的变化,因为,价 格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1)商品价值;(2)货币价值; (3)纸币发行量;(4)供求关系; (5)市场垄断情况;(6)国家政策。
(1)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2)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3)纸币发行量超标——价格上涨; 发行量不足——价格下降; (4)商品供大于求——买方市场,价格下降; 供不应求——卖方市场,价格上涨; (5)市场垄断——低价进、高价卖; (6)国家政策——宏观把握市场价格,保持 市场稳定。(房价)
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1)价格机制 (2)供求机制 (3)竞争机制 (4)汇率机制 (5)工资机制
2. 市场是
(1) 一切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
(2) 商品生产者之间全部交换的总和
(3) 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调节机制和运行方式
(4) 市场机制运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5) 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
1、市场主体 指从事市场交换和为了进行交换而进行 生产的人和人的群体。
2、企业或居民要成为市场主体,必须具备一 定的条件 第一,居民和企业必须具有对交换客体的直接 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力。 第二,居民和企业必须有从事经济活动的自主 权。 第三,经济主体既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权 利,又要有对自己的经济行为承担风险的责任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解释下列概念1 商品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③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 商品经济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②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3 交换价值①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②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价值①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②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 抽象劳动①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③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劳动生产率①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②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 / 劳动时间③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8 价值规律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②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⑴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⑵刺激作用。
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⑶分化作用。
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③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 市场经济①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第一篇市场经济(d e)一般理论第一章市场经济(de)内涵与特征一、简答题1.什么是市场经济答: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或以市场为媒介(de)一种经济形式.在这种经济形式下,社会(de)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这个中介(de)联结才能进行.2.市场经济(de)特征有哪些答:特征:(1)市场经济是一种分工经济;(2)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3)市场经济是一种由市场联结起来运转(de)经济;(4)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5)市场经济是一种货币经济;(6)市场经济是一种追求价值(de)经济;(7)市场经济是一种具有自我利益(de)经济.(8)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9)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经济;(10)市场经济是以人对物(de)依赖关系为特征(de)经济;(11)市场经济是一种系统经济;(12)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经济;(13)市场经济是一种动态经济;(14)市场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de)关系如何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差异性.同一性表现在二者都有市场(de)存在,都有商品(de)存在;商品所有者或生产者都要生产对社会有用(de)物品,都要让渡对别人有使用价值(de)商品,都要获得自己所需要(de)使用价值或价值;都通行等价交换原则,都承认价值规律(de)调节作用;都有交换(de)媒介——货币.因此,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一个特定(de)历史发展阶段,是商品经济比较充分和典型(de)经济形态.从差异性看,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层次、不同序列(de)经济范畴,主要区别表现在:存在(de)前提不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de)地位不同;研究(de)角度不同;研究(de)侧重点不同.第二章市场经济(de)运行机制及其功能一、简答题1.市场机制(de)构成要素有哪些答:市场机制(de)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供求关系、价格、竞争、和风险.2.市场机制(de)作用形式有哪些答: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3.市场机制(de)基本运作原理是什么答: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依靠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de)经济运行方式.市场可以依据商品(de)供求关系决定它们(de)价格,而这样(de)价格同时也能够反映生产该种商品(de)要素(de)稀缺性.在价格(de)指导下,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流动,从经济效益低(de)部门流向经济效益高(de)部门,从供给过剩(de)部门流向供给不足(de)部门,从而使资源(de)利用效率和配置状况符合社会需求(de)变化.二、论述题1.试论述市场机制(de)主要功能.答:市场经济主要具备资源配置、信息反馈、调节供求、经济评价以及激励与择优等基本功能.2.试述市场经济(de)优势.答:(1)市场经济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2)市场经济有利于推动法制建设;(3)市场经济有利于加速政府职能转变;(4)市场经济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第三章市场经济运行(de)模式一、简答题1.美国混合市场经济体制(de)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答:(1)在微观经济领域实行自由企业制度;(2)遵循自由平等竞争原则;(3)大中小企业并行发展;(4)政府对经济(de)干预程度相对较低;(5)强调地方分权;(6)注重经济(de)开放性和国家化发展;(7)强调市场经济运行(de)法制化.2.德国(de)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一是认为市场经济(de)基础是私有制,因此必须保障私人经济(de)充分自主性;二是认为国家(de)作用是保护市场竞争、维护社会公平;三是提出了“社会市场经济”(de)概念,强调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并辅之以社会保障制度,把市场自由(de)原则与社会公平有机地结合起来.3.瑞典福利市场经济模式(de)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以政府干预为主导(de)社会保障机制;(2)以分配机制为导向(de)市场运行机制;(3)以效率为基础(de)平等分配原则.第二篇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第四章传统计划经济体制(de)历史命运一、简答题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de)特征有哪些答:(1)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2)国家对经济活动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3)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4)社会资源(de)计划配置;(5)交易活动(de)非价格特征;(6)分配方式上采取按劳分配;(7)经济结构呈现明显(de)城乡分化和二元结构;(8)属于对外封闭型经济.2.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优缺点答:优点:(1)有助于在短期内抑制旧中国遗留下来(de)经济恶性波动,从而顺利(de)度过经济困难时期;(2)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国力有限(de)条件下,运用这种行政集权(de)计划经济体制,保障吧有限(de)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奠定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de)物质基础.缺点:(1)这些高速发展以不均衡为代价,不仅造成巨大(de)资源浪费,而且导致社会矛盾非常尖锐;(2)经济低效率;(3)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de)快速发展和复杂性;(4)经济波动(de)破坏作用难以降低.第五章苏联东欧(de)经济转轨一、简答题1.高度集中(de)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主要特征答: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差,经济结构畸形.2.萨克斯休克疗法(de)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私有化;(2)自由化;(3)稳定化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de)建立和发展一、简答题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e)特质有哪些答: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de);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第三,在宏观调控上,坚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e)目标框架是什么答:(1)建立市场经济要求(de)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切实成为市场主体;(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de)市场体系;(3)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de)宏观调控体系;(4)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e)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de)社会保障制度.二、论述题论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de)兼容性答: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de)必然(de)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经济制度无关,它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也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de)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de)本质决定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de)本质之间存在兼容性.具体表现为:(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e)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同市场经济(de)兼容;(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e)社会主义根本要求同市场经济(de)兼容;(3)实现共同富裕(de)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同市场经济(de)兼容.第三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e)基础性制度第七章基本经济制度一.简答题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异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de)区别在于,前者是指社会主义性质(de)基本经济制度,后者是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时期(de)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既存在于初级阶段,也存在于中、高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间又是密切联系(de).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是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外,而是包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中(de).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其中(de)具体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本质(de)表现.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e)所有制结构答:(1)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de)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二.论述题1.为什么说公有制不等于公有制(de)实现形式答:从一般意义上讲,所有制和所有制(de)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de)概念,前者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de)占有关系,即生产资料归个人、某个阶段、社会集团或整个社会所以.后者是指在一定(de)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de)企业(de)资本组织形式.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所有制必须有具体(de)实现形式,这样才能在剩余产品和生产资料收益等生产成果方面体现出生产资料所有制(de)利益.所以,所以制实现形式为所有制服务,保证所有者权益(de)实现.这就决定了同一所有制在不同企业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可以采取同一种实现形式.具体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de)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de)一种所有制形式.只有在劳动者成为整个再生产过程(de)共同主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以平等(de)身份互相对待和发生经济往来时,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名副其实(de).而公有制(de)实现形式,实际上是指公有资产(de)运营方式或经济组织形式,它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de)天赋特权,而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de)产物,反映了市场经济(de)一般规律,其社会属性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它可以建立在私有制(de)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公有制(de)基础上;可以以社会股、个人股为主,也可以以公有股、法人股为主;可以是资本家控股,也可以是社会主义国家控股和社会集团控股.社会主义国家控股和社会集团控股,带有明显(de)公有性质,不仅不会动摇社会主义(de)根基,反而会提高公有资产(de)运作效率,进一步扩大公有资产(de)支配范围.2.如何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搞私有化答: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de)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e)必然选择.实践证明,这种选择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de)深刻把握,反映了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法则(de)创作性运用.事实上,满足十三亿人(de)消费需求,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创造更多(de)就业机会、引导国外先进技术,仅靠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是难以做到(de).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增加就业,有利于在不同所有制之间展开竞争和提高国民经济(de)运行效率,有利于一些竞争性强、规模小、资本有机构成低、市场风险大(de)企业和行业生存与发展,有利于发挥全社会(de)积极性,发展国民经济,更好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de)内在要求,绝不是权宜之计,必须长期坚持.第八章企业制度一、简答题1.简述企业(de)内涵与特征答:企业就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经济活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de)营利性经济组织.特征:第一,企业(de)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企业是具有行为能力(de)经济组织;第三,企业是生产要素(de)需求者和商品(de)供应者;第四,企业具有资源配置(de)功能.2.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答: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de)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de)企业制度.3.简述现代企业制度(de)治理结构.答:现代企业制度(de)最大特征就是法人治理制度,通过“三会一制”(de)法人治理结构,在现代企业内部形成了既相互激励又相互约束(de)法人治理制度.“三会一制”是指现代企业制度(de)治理结构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负责制组成.第九章收入分配制度一、简答题1.简述按劳分配(de)主要内容答:(1)按劳分配方式只能在生产资料公有制范围内实施;(2)按劳分配(de)对象是劳动者个人,分配(de)内容是个人生活消费品;(3)按劳分配(de)唯一尺度是劳动者提供(de)劳动;(4)劳动券是按劳分配(de)实现形式(5)按劳分配(de)劳动量直接以劳动时间或劳动强度来确定.(6)按劳分配(de)个人消费品,必须是合理积累和必要扣除之后(de)剩余,而不是全部社会总产品.2.简述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de)客观必然性.答:(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de)前提.(2)社会生产力(de)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de)物质条件.(3)旧(de)社会分工(de)存在和劳动还存在重大差别,劳动任是个人谋生(de)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de)直接原因.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de)特点有哪些答:(1)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方式(de)主体,但不是个人收入分配(de)唯一原则;(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de)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de)标准实现;(3)按劳分配不能以每个劳动者(de)劳动时间为直接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de)价值量所曲折反映(de)劳动量为尺度;(4)按劳分配借助商品货币形式而不是采用劳动券形式;(5)按劳分配原则和实践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矛盾.4.简述按生产要素分配(de)具体形式.答:(1)劳动力要素;(2)资本要素;(3)技术要素;(4)管理要素;(5)信息要素.5.收入差距过大(de)负面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第一,收入差距过大会挫伤一部分人(de)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效率;第二,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低收入者对人力资本(de)投资;第三,过大(de)收入差距会助长寻租,滋生腐败;第四,过大(de)收入差距会通过市场规模影响经济增长;第五,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实现社会福利(de)最大化.第十章社会保障制度一、简答题1.社会保障制度(de)主要特点和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答:特点:(1)强制性;(2)社会性;(3)福利性;(4)互济性;(5)保障性;(6)公平性.原则:第一,普通保障原则;第二,适度保障原则;第三,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第四,公平与效率统一(de)原则.2.社会保障(de)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一般来说,社会保障(de)主要内容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大部分构成.3.社会保障(de)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稳定社会;(2)调节经济;(3)促进发展;4.什么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de)社会保险制度答:(1)建立了统一(de)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建立了覆盖城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de)统一(de)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3)建立了城镇失业保险制度;(4)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工作稳步推进;(6)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较大(de)发展.。
(完整word版)自考07250投资学大纲重点内容(湖北省)
07250投资学大纲重点内容整理第一章投资概述投资:一定的经济主体为了获取预期不明确的效益而将现期一定收入转化为资本或资产。
投资主体:即投资者,投资主体可能是居民、企业或其他盈利性机构,也有可能是政府或其他非盈利性组织。
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投资需要花费现期的一定收入,同时又能在未来时期创造收入,因而可以看作是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一种抉择。
真实资产:是指能够直接创造收入的资产,包括土地、设备、房产、黄金、古董等。
金融资产:对社会的经济生产能力只能起到间接的作用,不能直接创造财富和收入的资产。
如定期存单、股票、债券。
投资的主要特征?1.投资是一定主体的经济行为2.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3.投资可能获取的效益具有不确定性4.投资必须放弃或延迟一定量的消费5.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有多种形态第二章市场经济与投资决定完善投资制度的主要内容?1.投资主体多元化2.建立健全的现代产权制度3.完善公司治理4.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质5.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6.转变政府只能7.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投资制度的意义?有利于1.完善投资制度的目标 2.完善投资制度与微观经济的效率 3.完善投资制度与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分析我国现有投资制度存在的问题?1.国有投资的比重仍然过高,而且产业分布不合理,不仅在非竞争性部门占有绝对支配地位,而且在竞争性部门还占有相当比重。
2.企业治理结构不尽合理,投资激励与风险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3.资本市场发展不足,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4.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资法律体系、监管体系以及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还不健全。
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投资制度?第三章证券投资概述资本证券:是能按期从发行者处领取收益的权益性证券,如股票、债券。
货币证券:是对货币享有请求权的证券,如本票、汇票等。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对公司资产所有权的凭证。
普通股:是股票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是股份公司必须发行的一种基本股票。
市场经济学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本章通过讨论市场经济涵义及本质,进一步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使读者初步掌握市场经济的概念与一般原理,为以后各章的学习与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2.1市场经济的一般含义、特征和功能2.1.1市场经济的含义(1)市场经济的内涵。
市场经济是随着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在19世纪末新古典经济学兴起后逐渐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
从一般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指一种经济资源配置就,或者说是以市场为导向或以市场为媒介的一种经济形式,其本身并不包含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内容。
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过程都要通过市场这个中介环节来进行,市场在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
在这种经济形式下,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这个中介来进行。
例如,在生产方面,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本、劳动力、生产资料、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要从市场上取得,劳动的结果——劳动产品的销售要在市场上进行;在消费方面,实现了市场化的消费,人们所需要的一切消费资料都是从市场上获取的;在分配方面,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合理分配人、财、物;在交换方面,人们之间的一切交换活动都表现为市场上的买卖活动,离开市场就不会有交换行为的存在。
所以,市场经济是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来说的。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方式,一种是计划方式。
市场方式是指资源的配置由市场机制来调节,突出效益和效率。
计划方式是按照行政命令,通过指标的分解、调拨,由政府直接来配置资源。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指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方式。
具体来说:①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以市场为中心;②社会总生产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过程都以市场为导向;③社会资源与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竞争来配置,市场决定它们的配置流向,并依靠市场供求力量形成均衡价格;④价值规律及其实现机制(即市场机制)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一章市场经济基本原理一、资源的稀缺性: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可分为两类自由物品(可以无代价地自由取得的物品)和经济物品(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物品)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是不足的(稀缺性)经济物品的稀缺性不是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
资源配置过程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德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
任何社会都必须对三大问题做出选择: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即在特定资源水平条件下,在可供选择的物品而后劳动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即使用何种资源,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这些产品。
3、为谁生产,即谁来享用或受益于所生产的商品,或社会总产品通过何种途径,按什么比例分配给不同的单位,家庭和个人。
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是指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
把机会成本的方法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分析中,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而后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三、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按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经济体制分为:1、自给经济,其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她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的是购买的。
2、计划配置和计划经济体制3、市场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在每天的购买中,对该商品的货币选票,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者需要采取效率最高而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
为谁生产。
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市场配置有其局限性(P20):4、混合经济体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国家都是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三大问题的决策基本都是在市场中由私人做出,政府则监督市场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第二章:市场经济和市场机制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主讲:许旭红一、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即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式。
不存在没有市场的商品经济,离开市场,商品经济无法运行。
但商品经济并不等同于市场经济。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但直到封建社会末期才有市场经济萌芽。
从最初的市场经济萌芽,经过发育、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才发展现代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一,生产要素市场化。
不仅产品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而且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也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
其二,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
不仅有商品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而且存在要素市场,通过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
由此可见,不是一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经济的,只有当商品经济关系发展到全社会,整个国家或整个地区的总体经济而不是局部经济受市场调节,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时,这种经济才能称为市场经济。
二、资源及其配置问题(一)资源的经济学定义资源是指人们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经济资源。
社会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而社会对资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
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一切时代和社会。
正是由于这种稀缺性,社会必须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根据资源的不同用途在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即资源配置。
(二)资源配置及其目标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使用。
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各种有限的资源,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问题,由此而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按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社会化生产的共有的规律。
马克思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机制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机制市场经济是指在供求关系的调节下,资源配置由市场价格自由决定的经济体制。
它以市场为主导,通过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实现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
本文将详细介绍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机制。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定价和私有产权等。
1. 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不受干预地进行竞争,通过竞争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市场经济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在市场经济中,国家之间和企业之间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进行自由贸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3. 自由定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生产者可以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自由定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购买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
4. 私有产权:私有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和企业拥有自己的财产,享有使用、支配和转让的权利。
私有产权的确立保护了个人和企业的创造性和投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和市场调节等。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
供给者通过生产和提供商品和服务,消费者通过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形成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商品价格和市场运行。
2. 价格决定: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通过供求关系自由决定的。
当供应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当供应不足需求时,价格上升。
通过价格的变动,市场能够自动调节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 市场调节:市场经济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上的竞争和交易可以促使资源从低效率领域流向高效率领域,使资源得到最优利用。
同时,市场也能够自动调整价格和分配资源,实现供需平衡。
三、市场经济的优势与不足市场经济具有许多优势,如高效性、创新性和激励性。
市场机制
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
01 涵义
03 实质分析 05 市场效率
目录
02 构成要素 04 经济功能 06 失效分析
07 政府作用
09 经济学
目录
08 比较
市场机制(market mechanism)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即资源在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 来实现配置的机制,也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具体来说,它是指市场机制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 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市场机制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一般市场机制是指在任何市场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市 场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具体市场机制是指各类市场上特定的并起独特作 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机制、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机制、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机制等。
实质分析
市场机制相关书籍朴素地讲,市场机制的实质和灵魂就是追求物美价廉。撇开市场的社会属性,一般意义上 的“市场机制”作为市场一种特有的自我调节方式,自市场产生以来,它始终存在并发生作用,只是由于市场性 质的变更及各种外在制约因素的不同,其作用的范围和程度在不同时期是有区别的。为了准确和全面地理解“市 场机制”的实质,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构成要素
价格决定机制市场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市场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 机制等构成。
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上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 联系的运动。它通过市场价格信息来反映供求关系,并通过这种市场价格信息来调节生产和流通,从而达到资源 配置。另外,价格机制还可以促进竞争和激励,决定和调节收入分配等。
1.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公用的消费性质,其产权无法清晰地界定,特定的个人和他人能够同时消费 (“消费的非排他性”),新增消费者不会减少既有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和效用,也不增公共产品的消费成本 (“消费的非对抗性”),并且不能把拒绝为公共产品付费的人排除在消费范围之外(“消费的非拒绝性”), 这就难以形成市场价格,以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必要数量和质量的社会资源配置于公共产品的供应上,如国防、治 安安全、防洪排涝设施等。
经济学基础2.2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机制
2、金融市场的作用:
“一个核心、三个有利于”即 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 1、能聚集社会上的各种资金,有利于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 2、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的市场主体; 3、有利于市场机制功能的发挥及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完善。
(二)劳动力市场
1、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是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场所及体现劳动
2、生产资料市场的地位作用:
生产资料市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并在市场体系 中处于支柱地位。
三、生产要素市场
(一)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含义:即资金融通的市场。 (1)金融市场
包括短期货币资金融通的货币市场、长期资本融通 的资本市场、黄金交易市场、外汇市场。
(2)融资活动的类型: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力供方和需方交换关系的总和。 2、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以劳动者的自由选择为基础,供求双方双向选择为原则,以社会化、市 场化形式安置劳动就业,交换劳动岗位,调节社会劳动力的分配与流动 劳动力市场交易的不是劳动力的所有权,而是劳动力的使用权。
2、劳动力市场的作用:
“四个可以、一个有利于”
可以实现双 向选择;
市场
(4)、价格机制
(一)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阶格机制在场机制中居于核心地位 (三)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机刺发挥作用
课
下
听
聆
谢
谢
Fresh business general template Applicable to enterprise introduction, summary report, sales marketing, chart dataa
02
01
可以适应产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1.定义: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如原始森林的树木、矿石、棉花、钢铁。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变革:(1)定义: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
(3)主要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
2.生产关系的变革(又称社会生产关系):(1)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4)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可以概括为: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变革考点3: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社会经济制度: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考点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
• 思考题: • 1、概念: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供求 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 2、市场体系有哪些市场? • 3、市场结构有哪些市场? • 4、应如何培育我国的市场体系? • 5、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是什么? • 6、如何认识价格机制的功能和作用? • 7、如何认识竞争机制的功能和作用?
• (4)发展和完善技术和信息市场。发展和完善技术和 信息市场,必须引入竞争机制,保护知识产权,实行技 术成果有偿转让,实现技术产品和信息商品化、产业化; 必须采取鼓励、扶植政策,吸引企业进入技术市场,完 善技术、信息交易法规,加强技术、信息市场的管理。 • (5)发展和完善产权市场。一是要使产权明晰化,明 确界定资产所有者、资产使用者的权益;二是要依法建 立资产评估机构,完善资产评估制度。三要建立健全社 会招标制度、经济契约制度,并制定有关产权交易的法 律,以使产权交易活动在法律的规范下有序地进行。
三、竞争机制
• 竞争机制,也叫竞争规律,就是指市场主体之 间经济利益相互对立的竞争关系。因一 • 竞争机制的功能可以从两个方面看: • 1、竞争对微观经济活动具有激励功能。 • 2、竞争对宏观经济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功能的发挥呈现 如下两个特点: • 第一,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与政府导向 结合在一起。 • 第二,在经济利益调节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与社 会协调结合在一起。
三、我国的市场体系的培育问题
• 1、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 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和信号灯,或晴雨表。作为市场信号 的价格必须真实,而不能失真。所谓真实,即价格既能反应 商品的价值,又能反映供求关系。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放开 价格,由市场决定价格,或者说要建立起市场形成价格的机 制。 • 2、着力培育要素市场,促进市场体系的全面协调发展 • (1)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必须转变观念,深化劳动人事 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特别是必须打破城乡 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的限制性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主讲:许旭红一、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即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式。
不存在没有市场的商品经济,离开市场,商品经济无法运行。
但商品经济并不等同于市场经济。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但直到封建社会末期才有市场经济萌芽。
从最初的市场经济萌芽,经过发育、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才发展现代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一,生产要素市场化。
不仅产品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而且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也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
其二,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
不仅有商品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而且存在要素市场,通过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
由此可见,不是一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经济的,只有当商品经济关系发展到全社会,整个国家或整个地区的总体经济而不是局部经济受市场调节,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时,这种经济才能称为市场经济。
二、资源及其配置问题(一)资源的经济学定义资源是指人们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经济资源。
社会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而社会对资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
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一切时代和社会。
正是由于这种稀缺性,社会必须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根据资源的不同用途在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即资源配置。
(二)资源配置及其目标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使用。
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各种有限的资源,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问题,由此而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按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社会化生产的共有的规律。
马克思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
这种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然性,绝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所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
……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
”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是一个客观规律,是自发地由市场调节来实现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还是自觉地通过计划调节来实现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不过是这一客观规律借以实现的不同形式。
马克思将经济资源资源配置包括宏观资源配置与微观资源配置两个层次。
宏观资源配置是指社会生产性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分配和使用;微观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在企业内部的配置。
资源配置具有明确的目标,这就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或最有效率,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用途间配置,求得最大的效益。
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便归结为在每个生产部门分配的劳动时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调节资源配置的目标便是要求各个部门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生产。
(三)资源配置方式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有计划配制和市场配置两种不同的方式。
两种不同的配置方式各有其特征。
它们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又都有各自的缺陷。
1、计划方式该方式是指计划机制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计划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的。
计划配置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中央计划机构是资源配置的直接决策者,不仅掌握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权,而且掌握微观企业经营活动决策权。
计划指标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信息传导是通过行政渠道纵向实现的,而不是通过供求关系横向实现。
企业的责任只是完成中央下达的计划指标,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外部。
计划配置资源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自觉运用,是主观见诸客观的过程,这是一种“看得见的手的调节”。
2、市场方式该方式是指市场机制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的。
市场配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是资源配置的直接决策者,因此经济决策是分散进行的,各个不同的市场主体的分散决策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联系起来,形成总体的经济活动。
生产要素在企业间自由流动,生产的规模和结构决定于市场需求。
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进行调控的,不仅对市场主体具有约束和刺激作用,而且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市场配置资源方式下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调节社会劳动分配比例的,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手的调节”。
3、两种配置方式的优劣势市场配置资源方式的明显优势在于:只要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通过市场主体依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市场交易活动,就能自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然而,市场配置也有力所不及的地方,它的主要局限性是:市场机制具有自发性,市场主体的分散决策,难以自动地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市场配置不能直接对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行调控,会造成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失衡。
市场配置对于外部不经济的调控显得乏力。
市场机制会刺激生产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衡和资源的浪费。
市场机制会引起诸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公共物品受损等外部不经济现象。
因此,现实的经济运行中资源配置的合理选择是:把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同政府的宏观调控(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市场机制及其功能(一)市场机制“机制”一词源于希腊文,英文为mechanism。
原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的基本要素,即供给、需求和价格之间相互制约的联系和运动。
价值规律就是通过价格的形成机制、供求关系的变动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或者说,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1、市场市场最初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随着交易手段的日益更新,交易无需在一定的场所进行。
这样,市场的含义也有了新的变化,被解释为商品交换的关系。
市场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经济范畴,价格、供求、竞争和风险等一系列范畴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市场不仅包括商品市场,也包括生产要素市场。
2、价格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价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价格既是市场机制运作的开始,又是市场机制运作的结果。
价格传递商品和要素稀缺性程度的信息,刺激人们采取最低成本的生产方法,把所占有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在这里,价格是重要的竞争手段。
价格还执行着分配的职能,价格的分配职能是相对于生产要素的价格而言的。
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取决于社会成员出售他们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时得到的报酬(工资、地租、利润)。
3、供求价格机制是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及其趋于一致的过程来发挥的,而价格相对于价值的波动是由供求决定的。
没有供求的作用,价格的作用是不可能发挥的。
而只有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形成的价格,才能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才能形成准确的价格体系。
4、竞争和风险竞争机制即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机制。
竞争机制为市场配置资源提供了高效率。
竞争机制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与供求关系、价格变动、资金和劳动力流动等市场活动是密切联系的。
竞争的前提条件是公平,只有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市场竞争才能产生高效率。
竞争与风险共存在,只有承担风险的竞争才是真正的竞争。
利益与风险相对称,风险是以利益和财产增加的诱力与破产的压力作用于商品生产者的。
正确利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机制,能够推动市场机制的深化效应。
(二)市场机制功能市场机制的功能,是指市场内在的各种机制所具有的调节、引导经济活动和运行,以实现经济运行目标的整体功能。
1、组织协调功能市场内部各种要素是自发地组合起来,自行运转的。
市场主体是以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生产经营者的根本目标和内在动力。
而优胜劣汰则是生产经营者的外在压力。
独立的市场主体在生产消费上的分散经济决策,是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互联成一体,并形成了复杂的商品交换关系。
市场内部商品交换关系的协调,不是通过外部,而是通过内部自动解决的。
2、信息传导功能市场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
市场机制使市场信息在市场主体间得以迅速地传递和及时地反馈,对价值的创造、利润的实现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灵敏、畅通的信息传导体系是市场机制有效运转的关键。
通过价格信息反映市场供求变化,自发引导生产和消费,对社会供求关系进行双向调节。
3、利益分配功能商品价格及其基础价值的高低,包含着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经营者利益的大小。
在竞争性市场上的初次收入分配遵循效率原则。
这样,才能推动生产经营者不断改进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利益分配功能客观上又对竞争参与者形成制约,阻止非效率收入的形成。
4、开拓创新功能市场机制驱动市场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相互竞争,竞争的压力迫使生产经营者不断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增加其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高额利润。
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商品获取优先利润的巨大刺激,激发了商品生产者进行技术创新的强烈欲望。
因此,开拓创新功能具体表现为提高经济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
四、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框架与早期和近代的市场经济不同,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形态。
它是以现代工业文明为基础的高度社会化、现代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市场经济。
概括说来,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有五个基本要素或环节:规范化的市场主体、现代化的市场体系、法制化的市场秩序和规则、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中,前三个要素或环节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后两个要素或环节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则为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体系的形成与运转,以及宏观调控系统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提供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安排。
1、规范化的市场主体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个人和群体就是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具有如下特征:(1)必须具有对交换客体的直接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
(2)必须具备自主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
(3)必须具有获取收益和承担风险的权利。
(4)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让渡对占有物的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是在等价交换原则下进行的。
应当说,无论在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都必须享有上述权利,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
2、现代化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各种市场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整体,它是在社会分工和大生产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其完善是一个历史过程。
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可从许多不同角度分析其构成,最主要的有四种:(1)从市场交易或流通的对象分析市场构成,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两大类。
商品市场是以生产出的产品或服务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从商品或服务的最终用途分类,可以进一步将商品市场区分为生产用商品或服务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用商品或服务市场(消费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