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全稿2)

合集下载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关注学生,关注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和生本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然而,由于选课走班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冲击,我们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因此,我们学科的课改要有所突破,更需聚焦课堂,打磨课堂,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主导课堂,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下面是我们的一些探索和尝试,现不揣鄙陋,以求抛砖引玉。

一、从“说课”看“研、煮、论”功效“说课”是展现教师素养和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要充分利用好“研、煮、论”活动,加强交流和积累。

说课一要注意新课标的细化解读,要基于课标进行教学和评价。

课标不是摆设,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或者只是简单复述,要有自己对课标细化解读的思考,要有相应的策略和见解。

二要注意教材的深度挖掘和整合处理,把握贯穿说课的灵魂和主线。

要吃透教材,既要说出教什么,怎么教,又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教。

三要特别注意教学程序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

要切实发挥“研、煮、论”功效,必须找准落脚点。

不能简单的为了活动而活动,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倘若活动过后,我们的理念没有变化,我们的课堂仍是老样子,就背离了活动的初衷。

要基于研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

如怎样破解课堂教学目标虚化问题?怎样细化解读课标?怎样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等等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最后,要加强积累和反思,展现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形成学科特点鲜明的课堂模式。

二、从“问课”活动看常规教学的突破为适应新课改,我们继续开展“我的课堂我做主”和“问课”活动,有效利用“微课”,让老师跳出自己的课堂,以听课者的姿态去审视自己的课堂。

坚持将“展示课”上成“常态课”,力求每节课至少有一个亮点。

敢于突破常规,展现个性,争取上好每一堂课,打造一堂精品课。

利用研究课,开展教师“问课”活动,强化反思总结。

通过问自我、问学生、问同行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审视,真正反思教学策略、教学理念、学法指导、三维目标达成等,总结教学的得与失;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再反思”的过程反思,提升教学能力,增强教学的责任意识。

关于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感想

关于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感想

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感想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实践活动,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发展,并决定着师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和生存状态。

课堂教学改革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任务。

不可否认,教学改革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师生课堂生活质量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不难发现在实践中仍存在不足:1、改革主体缺乏文化变革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穿新鞋走老路”和“极端化现象”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停留在教师思想和观念上的转变,更为重要的应是培育新的“教师课堂文化”。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正因为缺乏深层次文化变革意识。

使得课堂教学改革仅停留于表面,止于教师思想观念之中,即使行为上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也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或出现“极端化现象”。

“穿新鞋走老路”主要指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那些拥有了新观念、新教学技能与技巧的教师无法摆脱传统教学价值取向的束缚,依然进行着传统教学,缺少对学生多方面发展需求的关注。

例如,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教师机械地、程式化地设置“三维目标”,而实际上能得到落实的往往只有“知识目标”;在教学形式上,盲目采用多种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有机关联和融合,出现“为了形式而形式”的趋向;教学内容处理上,“紧紧围绕考试转”,不能以“学生的理解和可接受”为基本出发点。

“极端化现象”表现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处理好“控”与“放”的关系。

其中一个极端是由过去的“满堂灌”转为“满堂放”,即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另一个极端则是“牵”着学生“不敢放”,教师时时处处体现出“控”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设计过分依赖(而教学设计中往往体现了较强的教师“控”的意识),不愿或者不敢“放”开学生,担心一旦“放”就“收”不回来。

2.改革主体缺乏问题意识及变革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消极应付变革。

课堂教学改革应以“问题”出发点。

正如富兰指出的,“问题是通向更加深入的变革和达到更为满意的途径”。

反观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可以发现,部分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缺乏明确的问题意识。

中小学课堂改革的认识体会

中小学课堂改革的认识体会

中小学课堂改革的认识体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革。

其中之一就是中小学课堂改革。

随着教育不断地发展,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

因此,中小学课堂改革其实意味着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一,中小学课堂改革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来考虑。

每个学生都不同,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同。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并且只有实现差异化及个性化教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出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学习氛围。

第二,中小学课堂改革要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进行教学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现代教育应该注重数字化、网络化、人性化教育的提高。

例如,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电子邮件、播客、视频网站等均可以与课程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

第三,中小学课堂改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这也可以作为教育的一部分。

学生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比如说,举办科技展览、创业大赛、美术大赛,参加志愿服务等都是非常好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最后,中小学课堂改革需要全社会、全社区、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深入的必须深耕细作的过程,不能单靠一、二个人的努力。

需要我们广泛号召各个领域的人士、政府机构、教育机构、企业以及媒体等协同合力,共同为中小学教育事业而努力。

总之,中小学课堂改革是一项长期和漫长的任务。

我们需要呼吁和鼓励更多的教育人士积极参与,提升研究和实践能力,共同努力推动中小学教育深入改革,为更好地满足学生未来与现实的需求,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年轻人做出贡献。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需要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一些反思,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首先,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上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因此,我们不能一刀切地对待所有学生。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对于喜欢思考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启发性问题和思考题;对于喜欢实践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案例分析。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与时俱进。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每天都有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出现。

因此,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例如,可以参加教育研讨会和培训班,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借鉴其他学校和教师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一、引言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对改革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的步伐。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几点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施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我们常常发现教学目标过于宏大,难以实现。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了解不足,或者是因为我们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状况。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并调整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施。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课前调查、学生自主学习档案和个别辅导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目标的设定。

其次,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手段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状况。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验外,我们还可以运用项目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观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能力发展,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

然而,我们常常发现教学方法单一、创新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并调整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视觉型学生,我们可以运用图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听觉型学生,我们可以运用讲解和讨论等方式;对于动手型学生,我们可以运用实践和实验等活动。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互动性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互动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育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改革。

而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其改革更是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教育改革的背景出发,探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

一、教育改革的背景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民族振兴的根本所在。

而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我们不得不正视教育体制的问题。

传统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知识传授单一、教学方式呆板、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更是无法绕过的一道难题。

二、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适应社会需求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这些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用。

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而这就需要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2. 提高学生参与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老师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

而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就需要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只有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激发,学习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如今社会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情感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审美素质等。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

1. 优化教学资源当今社会,教学资源已经非常丰富,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进行教学。

而这些资源的优化利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参与。

关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模板

关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模板

关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关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但是并不是任何什么教育都能提高国民素质、都能培养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

一百年前,面对内忧外患,志士仁人们喊出了”教育救国”的口号,呼唤新学堂、新教育问世。

因为腐败的科举教育非但救不了国,反而祸国殃民,误国害国,甚至亡国。

一百年后的今天,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

”他又指出:”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这是面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也就是说,只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才能兴国,而唯应试教育非但兴不了国,反而窒息人的创新精神,摧残人才,扼杀人才。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振兴中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培养一批又一批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推进素质教育,是新时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举措,其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而唯应试教育的着眼点只在少数学生的升学;只追求考试科目的高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只是为了被动地应付考试。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全方位地推进,才能奏效。

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使全体师生和家长乃至全社会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这是根本的前提;而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是核心;提高师资水平是关键;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是导向。

四者缺一不可。

加强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就是要解决好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思考实施新课改以来,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師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然而,课堂教学实际与新的教育理念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针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笔者现谈几点看法。

一、如何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如教学相长、因材施教、重视双基、注重诵读等,是富有生命力的,对今天的教学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同时又要认真学习、领会、掌握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等等,明确新课程要改变的是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怎样处理好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那么,如何落实三维目标呢?首先要明确课程改革绝不是要削弱、淡化“双基”,淡化知识,相反要加强“双基”。

因为新课改的目标是为学生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探索精神、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

其次要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能独立传授的,只有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

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空洞无力的,因此,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应该作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维目标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每位教师头脑中始终要有这个意识。

最后要学会分解目标。

三维目标不一定每节课都体现、都落实,教师可根据教学进程、学生实际,分解细化三维目标,然后逐步实施教学,逐步落实目标。

三、如何理解互动,克服“满堂问”现象新课改倡导课堂上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关注和重视。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涉及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更新和改进。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课堂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的角色逐渐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更多地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和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因此,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教师应关注学科前沿,整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三、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这忽视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学校应不断优化教学设施,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充满创新氛围的学习空间。

五、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帮助他们获取信息,拓展知识视野。

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他们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效果。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和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培训、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七、家校合作的加强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教育的合力。

八、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学改革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第一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校长龙赐福开学工作会上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每年要做好的头等大事加以强调。

学校教导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2009年我校数学课题《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获县一等奖,2012年《有效性学习策略研究》获市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我校被确定为邵东县课改实验学校。

学校明确了每年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制定了改革措施,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一、我们的举措(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质。

2011年11月,我们组织八年级教师到岳阳许市中学参观学习,对高效课堂改革的缘起、发展及现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回来后我们向全体教师印发了《农村中学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等学习资料,利用教师会、周二教研研讨等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理论,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进行研讨和反思。

2012年7月,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课改年级任课教师在县会议中心聆听了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两位老师的专题报告。

2012年10月,组织部分骨干老师到长沙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教学展示及杜郎口中学教育教学模式观摩会”。

回来后和所有教师进行了认真的交流。

2013年10月,校长、教导及部分课改老师到县会议中心聆听了山西张四保主任的专题报告。

在集体学习的同时,学校还要求每个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资源,积极自学、反思。

通过学习,大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强烈的认同感,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清晰的认识,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动力支持。

(二)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为主阵地。

今年上学期,我们牢牢抓住课堂这个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战场、主阵地,通过每周的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形式,就高效课堂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在培养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中小学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班级规模问题目前,中小学班级规模过大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

庞大的班级使得教师难以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并且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应该采取措施,逐步减小班级规模,提升教育质量。

二、师资队伍建设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必须要着重加强的方面。

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改革教师培训体制,加强教师培训。

三、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传统的中小学教育中,注重的是学生的学科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该重视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艺术、体育、道德等方面的培养。

四、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当前的中小学课程设置过于繁重,学生过多的时间都用于学科学习,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应该倡导灵活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和发展。

五、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如互联网、智能设备等,为教学增添更多元的元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学校管理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科学的学校管理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并且有助于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应该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形成良好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考试制度的改革当前的考试制度过于注重分数,导致教育过程中的其他重要方面被忽视。

应该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减少对分数的过度依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目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讲,缺乏互动和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而且,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方式僵化,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应试教育倾向,学生在追求分数的过程中可能忽视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

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探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多媒体、互联网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接触到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

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学习目标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通过对学习成果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和价值,从而激发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和尊重学生,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和教育部门也需要加大政策和资源的支持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支持。

还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有实际成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课件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课件
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应该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 践操作能力。
组织实践活动,促进能力提升
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提升学生的实践学生提出自己的
想法和问题,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组织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 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05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效 果评估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从多 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改革后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被鼓励分组合作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 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完成任 务或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 作和沟通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师素质
01
02
03
更新教育观念
引导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 的全面发展。
提高教学技能
培训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 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其教 学能力和水平。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 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结合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方式,利用科技工具如AI、VR等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能力培养:除了传授知识,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创新思维等。

4. 引导自主学习: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 评价体系的改革:改革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6. 提升教师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起着关键作用。

应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使其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7. 家校合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应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8. 持续改进: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思考,可以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课堂教学改革,既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

及时把课堂教学改革列为攻坚的重点,明确提出以创新为课堂教学改革攻坚的核心目标,就能使素质教育直奔主题,取得改革的主动权。

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校的校本发展紧密相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既要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组建攻坚队伍,加强课题研究。

以创新教育为战略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战是一次成功的系统工程。

一、教育观念再转变“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们当前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观念,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中,则应重视以下几个观念的再转变:1.课堂教学要从以书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

2.课堂教学要从传授书本知识向培养创新能力转变。

3.课堂教学要从追求整齐划一向因材施教、有利开发潜能转变。

二、课堂攻坚再定位课堂教学改革攻坚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我们认为重点要定位在以下3点:1.注重师生关系的研究课堂教学,说到底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所以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就不能不涉及师生关系。

以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师生是站在同一方向的探索者,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才能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2.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处理好基础知识,常规思维,创造思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要么是为打基础而打基础,认为有了知识,能力自然会提高;要么是一提创造就一味创造,忽视双基。

这就需要学生获取基础性学习能力的同时,坚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重点,找准教学中的结合点,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3.注重因材施教的探索加强对学生的分析研究是重要前提,而适当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教学措施,是在课堂内落实因材施教的重要内容。

三、课程教材的再整合1.从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功能的角度对现行的必修、选修活动课程予以全面整合,从培养总学力的角度充分发掘现有课程的功能。

2.从德智体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对现在的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考(3篇)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考(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考,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改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3. 优化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使课程内容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考1.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1)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改革教学模式(1)探究式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项目式学习。

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3. 优化课程内容(1)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应关注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整教学进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充分吸收知识。

4. 创新教学方法(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老 师 的 引 导 的 . 老 师 可 以 将同学们分成几个 小 组 ,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适 时 地 提 出 问 题, 引 导同学们合作探究 , 积极讨论 , 发表自 己 的 看 法 , 思想发生剧 烈的碰撞 , 在这里老 师 不 用 过 分 苛 求 答 案 的 正 确 与 否 , 只要 老师的引导 , 归根结 底 , 老师还是同学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 引导者 , 这就对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 了 很 高 的 要 求 . 老 师 与 同学的关系应该是 相 互 促 进 , 相 互 进 步, 而不仅仅是传统意 义上的尊卑有别 , 要促 进 同 学 们 与 老 师 积 极 地 沟 通, 沟通课 堂内容与课后思考 . 老师要坚守自己 的 道 德 和 职 业 底 线 , 以 平等的眼光去对待 每 一 个 学 生 , 有 教 无 类, 但是在教学方法 上要根据每个学生 的 基 础 情 况 与 学 习 进 度 来 进 行 调 整 . 不 仅如此 , 老师需要及 时 了 解 最 新 的 教 学 理 念 与 教 学 方 式 , 及 时学习与充电 , 专 业 知 识 上 更 是 不 能 懈 怠.时 代 在 进 步, 同 学们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不断地在变 强 , 因此老师的专业 能力也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 才能在同学 面 前 保 持 尊 重 感 与 威严感 . 老 师 在 教 学 中 要 引 导 学 生 做 好 课 前 预 习 , 课后复 习, 这些过程与课堂 学 习 的 重 要 性 是 旗 鼓 相 当 的 , 不能忽略 任何一个阶段的学 习 . 这 些 都 需 要 老 师 对 学 生 进 行 适 当 的 引导 . 把子女的教育当成 整 个 家 庭 的 重 中 之 重 . 作 为 学 校 方 面 人 员和老师 , 更要重 视 起 来 , 认 真 教 学, 构 建 高 效 教 学 课 堂, 强 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感悟 , 在教学中 给 予 学 生 充 分 的 自 主思考空间与时间 , 引 导 学 生 有 所 感, 有 所 思, 有 所 悟, 有所 得, 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 , 充分 利 用 多 媒 体 资 源 , 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 , 思考 与 表 达 , 这些对于中小学而言都是很重 要的技能与成长必修课 . 参考文献 :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国民思想的 转 变 , 很多家庭已经 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 养 . 以 上 两 点 , 都离不开 同学们认真思考过 , 一定会印象深刻 , 学习效果一定会很好 .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础,中小学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 passively instructed by teachers, 而现在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育者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针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本文将围绕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评价与考核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目标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根本。

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考试为中心,让学生追求高分和升学率,这种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应试上,而忽略了对知识深度的掌握和对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做出调整。

新时代的教学目标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注重融合现代科技、文化、艺术等多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为主、学生为被动接受者,以讲授和传授知识为主。

而现代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讨论、实践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也应该扮演起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引,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传统的教学评价和考核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而现代的教育理念则更注重以能力为导向。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全面、多元的评价,包括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也要减少对学生的升学率、考试分数等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内容进行评价,倡导以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为主要评价标准。

中小学教育改革思考

中小学教育改革思考

中小学教育改革思考近年来,中小学教育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小学教育进行深入思考,以寻求更好的改革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中小学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育的目标,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

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改变评价体系,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励优秀的教师留在教育岗位上,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他们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学校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加强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中小学教育的真正改革,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改革的立论点:
实现学生真实、真正 的发展
一、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视 角与研究问题的根本转换
从传统走向现代: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讨论“一堂好课的 标准” 90年代: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进入21世纪,研究主题:对课堂教学教与学 的行为分析,探讨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是 如何实现发展的
研究的问题:
数学课程文化的内涵、特征
审美体验
理性思考
实践创造 关键问题是:确定性与解释性关系
数学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
多元文化背景下数学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
(三)研究学生,实施有效的 发展性教学策略
一个案例:课上提问次数越多越好吗?



对一堂几何课的观察: 提问:105个问题 记忆性问题74.3% 推理性问题21.0% 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较低认知水平的“结构性 问题” 学生齐答 占41.9% 教师鼓励、赞赏 占74.3%, 打断学生或消极批评 占13.3% 提问无停顿86.7% 练习:由低到高,小步,多练,勤反馈 7道题 31分钟(67%左右) 语言互动分析: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方式
游长城 (第一稿)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我们来到了八达岭长城, 长城上真热闹! 有人吃力地上山, 有人轻松地下山, 还 有人在照相。 我爬了一半儿就累了, 于是坐在了大石头上休息。 忽然, 我看到一位叔叔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 买了一块 清爽糖, 但他打开包装却毫不在乎地顺手把包装纸扔 到地上。我马上严肃地走过去说:“叔叔, 您这样一来做 是不对的。一, 您这样一来做破坏了环境卫生, 大家应 该保护环境, 爱护着美丽的花园。二, 您这样一来做太 对不起清洁工人们了, 人家辛辛苦苦保持卫生, 到您这 里还破坏。所以您不应该这样做。” 那位叔叔说“对 不起, 我错了。” 于是叔叔把纸捡了起来, 扔进了果 箱。 我觉得知错就是好人。
验、解释和假设 3.学习情境、先前经验以及学习群体, 是促进学习的基本条件
学习的本质
第一,满足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 ⑴构建合理知识结构的需要 ⑵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需要 ⑶增强体魄及提高文化修养的需要 第二,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积极参与教学 实践活动主动构建的过程,能动的改造过程 第三,学习是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 改革的几点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 裴娣娜
引言一: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 面对的三个挑战性背景
1 .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城市化建设的 推进,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终身学 习以及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要求;
2.多元文化与多种价值取向并存化
价值选择;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立 现代教学的教学观
建构性学习过程
研究三个问题: (1) 学习的实质:经验系统的重新 组织、改造和转换 (2) 学习的过程 (3)促进学习的条件
学习情境
先前经验 学习群体 主动构建活动 经验系统变化
几个基本命题
1.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 2.教学的实质在于,创设一定的情境。 支撑、促进学习者主动生成自己的经
1.关于教学的基础性问题

一种看法:基础,就是知识基础,将知识 基础窄化为在各门学科中需要背诵与考核 的知识点。
另一种看法: 批判学科知识的预定性、封 闭性,认为应从文本学习转向体验学习。 争论的关键:要确立什么样的知识观。

2.关于课堂教学面向生活实际问题
争论点: 课堂教学面向生活实际的定位问题。
多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价值观并存

理想的价值取向与日常生活层次的价 值取向并存; 道德价值与功利价值并存;
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极端个人主义价

值取向并存。
3.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
计划的实施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
求。
引言二:
从学生的两篇作文所想到的
一个高二的学生对作文的评析
…… 以上是我对《人生境界》两篇文章的比较。但我 有一点想请教老师: 今天杨老师教我们写文章要真实,要站在自己的角 度去写,不要去胡编乱造。我理解就是不要为文章而 写文章。但我们真的能达到这一步吗?其实我们都愿 意写出我们的内心感受,写出我们真正的认识。但作 文的要求,批卷的要求,考试的要求却往往竭制了我 们。在作一篇文章前,我们必须看清要求,在我们准 备说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时又出于批卷的要求,分数 的高低打消了念头。 我们现在的学习说句实话就是为 了高考。
核心内涵 理解与交流 批判性思考 审美体验 关键的问题是:规范性与表述性关系 研究问题 (1)语文学科的文化学特征分析 (2)多元文化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3)理解与交流方式和途径 (4)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 (5)审美体验的方式与途径
数学学科课程文化研究
数学的文化性
(1)数学的科学、逻辑语言 (2)基本的思维方式,重要的思想方法 (作为一种计数文化以思维为特征) (3)理性的艺术和理性的精神 坚持探索、富于创新的独立人格 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的批判精神 富于灵感、敢于挑战权威的怀疑精神 (4)广泛的渗透性和无限的发展性,相对的独 立性和自律性
4.评课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
理想标准
目标:学生会学习、会创造
现实标准(基本
标准):
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
学科特色
四、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 基本思路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现代教学的 教学观 (二)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 科学性与人文性、社会性相结合 (三)研究学生,实施有效的发展性教学策略 (四)体现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五)研究课堂教学,进行教与学的行 为分析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1.理论基础考察——合作交往与学生发展 2. 合作学习的目标定位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 在合作交往中发展学生主体性 3.合作意识和合作的行为表现 集中表现为社会交往意识、社会角色规范和 社会交往技能 (1)倾听(尊重与信任) (2)交流(理解与沟通) (3)协作(互助与竞争) (4)分享(体验与反思)
1.“课程文化”核心概念的界定 2.课程文化的内涵(课程文化的存在形态) (1)多元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 (2)现代学校课程内容文化 “仁爱与情感” “和谐” “价值与信念” (3)以参与、合作、理解、体验等为标志的课 程实施文化 3.语文、数学学科课程文化研究(课堂教学,应 体现不同学科的文化性)
语文学科课程文化研究

正是将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
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 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个体与群体等诸 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从而使课堂教学成 为一个完整的认识与发展过程。
现代学习观:
学习的选择性 学习的实践性 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的社会性 学习的创新性
(二)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 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学习的基本结构要素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的反思与评价
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习条件
学生认识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
接受性学习:
(1)以掌握科学知识为基本任务 (2)认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学生认识活动的指导性、可控性 (4)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
探究性学习:
(1)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 为主要任务 (2)以解决问题为主题 (3)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的 非指导性 (4) 对探究性认识过程的关注

真实性的学习过程,是否只在与现实生活 联系中才存在?

学习文本教材,是否就是以学生在头脑中 “复制”教材为目标,只有面向生活实际 才是教学的起点?
3.关于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是传统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应被批判,还是学生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 探究性学习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还是 学习方式“之一”?

4.主体参与的基本形式及基本过程
(1)主体参与的基本形式:接受的与探 究的
(2)主体参与的基本过程
兴趣──分析──创意──操作──评价






5.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度分析 学生高的参与度,一是能动性,二是全面性 6.主体有效参与的基本条件 (1) 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形成相互尊 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 (2)创设问题的情境 (3)引导思路,展示思维过程,使学生有较高的 思维活动的质和量 (4)注意个别差异,尤其是对那些主体参与度低 的学生 (5)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和不断 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 7.课堂教学学生主动参与的现状调查
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接受性与探究性两种 学习方式,各有自身的基本特点,不能取 代。

三、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与 实践问题
理论探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
观点分歧: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特殊认识过程 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过程 是“对话”、“交流”、“沟通”,特殊的人际 交往活动过程
2.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基础知识的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 方法学习) 联系生活实际 科学与人文统一 知识的综合与整合
3.如何体现发展性教学策略



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与实践策略) 合作学习(交往意识、角色规范与交往 策略) 差异发展(理性分析与主动建构策略) 体验成功(反思、评价与创造策略)
2.体现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

基础性 发展性(建构性、生成性,差异性) 开放性 文化性
3.现代课堂教学构建的若干基本问题

(教师主导)学生有效参与问题 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群体与个体关系(差异发展) 课堂内容人文与科学结合问题 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动态的教育资源)
1.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价值取向
2.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1)教学面向生活实际,加强实 践性问题 (2)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问题 (3)学科内容的整合和综合问题
3.课堂教学策略、模式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