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热力作用(精)
大气的热力作用
• 大气的温度结构 • 大气的热源和热量传输 • 大气的热力过程 • 大气的热力效应 • 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大气的温度结构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由于大气的密度和厚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 收和保温作用减弱。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率
在低纬度地区,由于大气较为稠密,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速度较快;而 在高纬度地区,大气较为稀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速度较慢。
04
大气的热力效应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温度变化
对流层温度变化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地面辐射的热量主要在对流层中传递。
平流层温度变化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能量。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定义
温室效应影响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能够让阳光透进 来照射地面,阻止地面热量散发出去 的自然现象。
湿度的过程。
当水蒸气凝结时,它会释放潜热, 使得温度升高;当水蒸气蒸发时, 它会吸收潜热,使得温度降低。
潜热交换对于云的形成、降水、 风和气候变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非感热交换
非感热交换是指通过分子扩散和湍流 扩散等方式,在大气中传递热量和动 量的过程。
非感热交换对于大气的稳定性和气候 变化也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影响大气 的温度和湿度分布。
臭氧层破坏原因
人类活动释放的含氯和含 氟物质是导致臭氧层破坏 的主要原因,这些物质在 大气中分解臭氧分子。
臭氧层破坏影响
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和生态 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如皮 肤癌、白内障、生态平衡 破坏等。
大气的受热过程(精)
举例:大气的削弱作用与自然现象
• 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处仍然明亮 • 日出之前天已亮,日落之后天不黑
(散射) (散射)
•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阴沉的天空呈灰白色 (散射)
• 空气质量较差时,明朗的天空也呈灰白色 (散射)
•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 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使 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月球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
很高
大气
上界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应, 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 骤降,温度很低
地球
下列各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
二、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我国北方不少地区的农民,冬季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花卉、 蔬菜等,为什么可以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花卉、蔬菜?
说一说:
这种大气现象叫什么?其能量来源来自哪里?
思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有哪些?
50km
12km
反射
太 阳 辐 射
O3吸收 紫外线
形式
特点
①吸收 吸收强烈,有选择性, 大部分可见光可穿透
②反射
无选择性
散射
0
CO2、H2O 吸收红外线
③散射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 容易被散射
思考:影响削弱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太 阳 辐 射
地 大气吸收
面
吸
大
收
气
增
温
大气
吸收
地面增温
地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大 气
大气的热力作用
吸收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反射 散射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大 气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地
面 吸
收
地面增温
大 气 逆 辐 射 地面
大 气 吸 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
1、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 (km) 50
高层大气
电离层
平流层
12
利于高空飞行; 臭氧层 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
0
-50℃ 0℃
天气现象复杂
温度oC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为什么称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由实验得知,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 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太阳辐射能 量最强部分是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因此太 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是以红 外线的形式向外传输能量的。
3、什么是大气逆辐射?它有什么作用?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 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量又被大气逆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辐射还给地面,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气温不会太高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使气温不致降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得过低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月球 地球
大气 上界
解释下列现象:①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 会太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 用(保温作用)强。
大气热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大气热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大气热力是指在大气层中由于温度差异而产生的热力作用。
大气热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风、气压、热浪等。
风是大气热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由于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空气会形成压力梯度,从而产生气流。
风的产生与地球自转、地形、日照等因素有关。
风的强度和风向都受到大气热力的影响。
例如,当一个地区的气温升高,空气会上升形成低压,周围的冷空气会向低压区流动,形成风。
气压是大气热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气体重量,也可以理解为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不同地区的气压也不同。
高温地区的空气密度较低,气压较低;低温地区的空气密度较高,气压较高。
气压梯度会导致空气的运动,形成风。
热浪也是大气热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热浪是指气温异常升高,持续时间较长的天气现象。
热浪的产生与高压系统、逆温层等因素有关。
在热浪天气中,地面的高温会导致空气上升,形成高压,进而影响天气系统的稳定性。
热浪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还可能对农作物生长、生态环境等产生影响。
大气热力还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大气热力的不均匀分布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例如,赤道地区的气温高,气压低,形成热带气候;极地地区的气温低,气压高,形成极地气候。
大气热力还会导致季风的形成,影响地区的降水分布。
大气热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风、气压、热浪等。
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大气层中温度差异所引起的。
大气热力不仅影响着天气变化,还对气候和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大气热力的表现形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天气变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热力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大气的热力作用
2.3 大气的热力作用与风
1 热力环流的形成
太阳辐射
地
区
间
冷
热
不
均
空气上
升或下
沉的垂
直运动
同一水
平面气
压的差
异
大
气
的
水
平
运
动造成
引起
导致形成
热力环流
2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海陆风
海风
陆风
冷暖暖暖
冷冷
谷风山风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理想状态下的风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
2 高空中的风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方向:平行于等压线
3 近地面的风
受力:水平气压梯地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方向:斜交于等压线
风
理想状态下的风近地面的风
高空中的风
受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垂直于等压线
斜交于等压线
平行于等压线
注:
1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
2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
3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大气环境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下垫面因素
太 阳 辐 射
84-95
50 29-35
20
22-32 26 10-15
14
耕地 新雪 冰
7(平均) 2(赤道)
海洋 海洋
地面性质
沙土
黏土 浅色土深色土草地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
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 吸收就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 吸收就越强。陆地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海洋。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7.某地昨天为晴朗的天气,今天为多云的天气,仅从大 气的热力作用分析,哪一个气温日较差小?为什么? (今天:多云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 强,气温不会太低)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具体 表现为( 吸收)、(反射 )、 ( 散射 ), A2更小的原因 是 ( 大气吸收有选择性,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
B1
吸收得很少
)
3、C1表示(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C1>A2说明了 ( 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 4 、B1称为( 大气逆辐射 ),有云的夜晚B1(强 )。
在寒冬,为什么人造 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 的作用?
3.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
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 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
减小了气温日较差。 (现在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5℃)
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 表面大?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量又被大气逆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辐射还给地面,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气温不会太高 使气温不致降 得过低
现 无选择性 形 反射作用: 式
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状况知识结构1.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大气的热力作用和全球热量平衡。
大气热力作用包括二方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即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贯穿这两个作用的线索是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以后在地面与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过程。
大气热力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吸收特性。
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中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的选择吸收,所以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
而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选择吸收特性和大气逆辐射,致使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效应。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增多,同时又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地面辐射。
大气在吸收小部分太阳辐射的同时,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以后的能量转换过程,可表现为: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是由太阳辐射转化而来,所以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则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知识结构紫外光区太阳辐射 可见光区 波长范围 红外光区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选择吸收大气 对可见光吸收很少对太 反射作用 云层和尘埃有反射作用。
云量愈多,云层愈厚,阳辐 反射愈强射的 散射作用 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对蓝色光散射削弱 最强作用 大气的 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力很差,使太辐射大气 选择吸 能通过大气射到地面的热 形式 收特性力作 大气对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很强,从而把地 用 地面的 面放出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保温作用 大气逆 将大部分热量又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 辐射 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减少气温的日较差意义提高地表平均温度意义 气温稳定热量平衡破坏 全球气温升高学生分析本节课涉及到物理学中热学的一些知识,初中物理中已学到一些简单的知识,在这节学习时应该运用,如。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辐射、对流。
大气的热力作用,就是通过热传递进行的。
大气的热力作用PPT教学课件
紫色光越(少)。
为什么?
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光线经过的大气 的路程越 长 ,被大气 吸收、反射、散射 而削弱的太阳辐射越 多 ,而且波长较
短的蓝色光更多地被散射掉,剩下较多
波长较长的红色、黄色光照在近地面的
云层上。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试从大气的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 不像月球那样剧烈?
(不是从聚落角度切入的)
(三)教材结结构
城 城市
市 与
群体 规模大小
城 市
等级体系
化
城市化
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共6课时
第一节 2课时 第二节 1课时 第三节 2课时 问题研究 1课时
参考书目: 《城市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生活•社会•地理》
1、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 (1)商业用地 (2)工业用地 (3)政府机关用地 (4)住宅用地 (5)休憩及绿化用地 (6)交通用地 (7)农业用地
[归纳乘转]:不同类型的 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 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2、城市功能分区: (1)住宅区 (2)商业区 (3)工业区 (4)行政区 (5)文化区
总结并拼装、呈现同学们作业图
承转:“不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 布与组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像什么? 为什么?
像什么? 为什么?
像什么? 为什么?
2、形成因素
经济因素
地租
交通便捷程度 距市中心远近
还有哪些因素呢? 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工资水平
3、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紫 外 线
外层
地理易错点8对大气热力作用理解不清
易错点八对大气热力作用理解不清易错分析:学生出错主要是因为不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各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不能准确判断图中序号的含义,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理解不清。
在复习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
2.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
(1)在对流层里,对太阳辐射起吸收作用的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在平流层里主要是臭氧。
吸收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通过大气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的部分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对可见光影响不大。
(2)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所以反射光呈白色。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能力愈强。
此外,大气中的杂质颗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强;颗粒越小,反射能力越差。
(3)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
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
散射作用的质点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等时,它们的散射无选择性,各种波长同样被散射。
3.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大气增温后又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给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从而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拓展提升】“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特别是我国有关专家长期以来对气溶胶的研究,更进一步说明气溶胶形成一定浓度后会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能量,而使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可能引起全球变暗的多种因素中,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A.太阳辐射能力减弱B.使用矿物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D.飞机飞行产生的飞行云迹2.全球变暗可能产生的后果还无定论,但下列可能产生的后果最不可信的是()A.全球蒸发量增加B.农作物产量变化不大C.葡萄甜度升高D.全球气温仍将上升【答案】1.B 2.C【解析】1.太阳处于衰老时期,太阳辐射可能会减弱,且目前太阳处于稳定期;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但这二者是自然原因,A、C选项错误。
人教版地理必修教学课件大气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逆辐射
大气反射
大气吸收和散射
(dàodá)
太阳 辐 射 (tài yán
到
ɡ达 fú s地hè)
面 的 太 阳 辐 射
大气的温室效应
大气发射
大气
宇宙空间 (yǔzhòu kōngjiān)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第十五页,共19页。
大气还大地
大气热力(rèlì)作用的意义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降低了白昼温度(wēndù),提高了夜间温度 (wēndù),减少了昼夜温差。
大气的热力(rèlì) 状况
第一页,共1iāotōng)红绿灯
雨后天空(tiānkōng)
第二页,共19页。
太阳(tàiyáng)表面温度: 6000 K 即:6000-273=5727℃
卢特沙漠(伊朗) 71 ℃ 世界(shìjiè)最高温之地
第三页,共19页。
Image
第十九页,共19页。
大气的热力状况。一 大气的热力作用。卢特沙漠(伊朗) 71 ℃。辐射 对流 热传导。O3——紫外线 (波长短)。水汽、CO2——红外线(波长长)。3.散射作用——有选择性。红、绿光波长长,穿透力强
No ,不容易散射。①太阳高度不同: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②太阳高度不同:阳光经历的大气路
程(lùchéng)不同,削弱程度不同。不同纬度因太阳高度不同而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大 气。谢谢
• 温室效应把地球平均温度(wēndù)提高到了 15℃,从而适宜地球生物的生存。
第十六页,共19页。
全球(quánqiú)的热量平衡
1.自然的平衡:收支平衡(地面和大气) 2.人为(rénwéi)的不平衡: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热力作用有关的自然现象
大气热力作用有关的自然现象
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
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大气增温后又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给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从而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的热力作用,
第二单元大气环境基础知识1.分层依据:大气的、和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对流层的水汽和主要吸收。
(2)反射:无选择性。
反射量的多少与云层厚度、云量多少有关。
(3)散射:有选择性。
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光最易被散射。
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部分。
2.大气的保温效应①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后,温度增高,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向外辐射。
②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对流层大气中的和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因此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被保留在大气中,使大气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辐射,其中的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称为,被地面吸收,补偿了地面的热量,起到保温作用。
3.意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得白天气温不至于过高;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夜晚地面散热不至于过多,从而使夜晚气温不至于过低,对形成适宜于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大气运动1.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由于各纬度获得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热力环流(1)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地面受热不均一→空气的运动一→同一水面的差一→空气的运动。
(3)常见的热力环流:、、城市风。
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①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于等压线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此力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原因;大小与成正比。
决定风向和风速大小,②地转偏向力: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
只影响,不影响。
③摩擦力:方向与风向,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大 家 动 手 画 画 大 气 垂 直 分 层 吧 !
50 温度/℃
课堂探究
结合P37“大气的保温示意图”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如何形成的?方向 指向哪? 2、什么是大气逆辐射?方向指向哪?它有什 么作用? 3、为何说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今天;多云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 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课堂练习 玻璃温室
大气作用----保温作用
地 面 辐 射
削弱作用
直接 地面辐射 热源
直接 太阳辐射 热源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
保温作用
逆温现象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 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 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 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 开始的逆温(见下图)。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 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 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 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 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电离层反射 无线电波
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利于飞行 流 层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50
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 乎所有的水汽与固体杂质 天气现象
平 流 层 12 对 流 层
0
对 复杂,与 流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人类关系 层 最密切 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50
0
50
温度/℃
高 度
高 层 大 气
50
平 流 12 层 对对 流流 层层
射向宇宙空间 太 阳 辐 射
到 达 地 面 的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 气 辐 射 大气上界
地
面
大 气 逆 辐 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昼
夜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强,气 温不会太高。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 作用(保温作用)强, 气温不会太低。
课堂练习
A、B两个地方白天气温较高的是( A 晚上气温较高的是( B ) )
(3)在商业区、居民区、工业近郊区、农田区域中, 烟雾浓度最大的是 工业近郊区 (4)若该城市众多工厂、汽车大量排放CO2、SO2、 NO2,产 生的大量环境污染主要有什么?(3分)
CO2;温室效应,气候变暖;SO2与NO2;产生酸雨.光化 学烟雾。
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氮气: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 氧气: 干洁空气源自低 层 大 气 的 组 成
二氧化碳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水汽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高 度
大气垂直分层
分层 高 层 大 气 高层 大气 主要特点 密度很小 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
(1)图中出现逆温现象的是①、②、③中的 ② 判断理由是 此处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 烟雾事件,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6分)
,
气象原因:下冷上热,不利于气流的对流与扩散,加重了大气污染。 地形原因:商业居民区地处洼地,不利于气流扩散、自净,加剧了污染 人为原因:工厂排放煤烟、粉尘,空气污染。(每个2分
T实际温度 ≥ T理论温度(即正常温度)时,出现逆温,
近地面空气运动受阻
-8℃
3000米
10 ℃ 地面温度至少上升到-------度以上时,逆温层才会消失
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出现逆温现象的是①、②、③中的 判断理由是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 烟雾事件,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6分) (3)在商业区、居民区、工业近郊区、农田区域中, 烟雾浓度最大的是 (4)若该城市众多工厂、汽车大量排放CO2、SO2、 NO2,产 生的大量环境污染主要有什么?(3分)
课堂练习
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 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 现霜冻。
冬季,为什么农民在田间燃烧秸秆来防御霜冻?
燃烧秸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 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可防御霜冻。 某地昨天为晴朗的天气,今天为多云的天气,仅从 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哪一个气温日较差小?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