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2016重点考试必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作品小说
一、鲁迅《阿Q正传》
二、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三、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四、沈从文《萧萧》
五、茅盾《春蚕》
六、吴组缃《蓑竹山房》
七、林徽因<九十九度中》
八、老舍《断魂枪》
九、萧红《小城三月》
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十一、张爱玲<金锁记》
十二、孙犁<荷花淀》
精读作品诗歌
一、、郭沫若《凤凰涅檠》
二、闻一多《死水》
三、戴望舒<雨巷》
徐志摩《再别康桥》
一、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二、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
三、鲁迅《死火》
四、周作人《苍蝇》
五、胡适《追悼志摩》
六、巴金《灵魂的呼号》
七、郁达夫《钓台的春昼》
八、何其芳《雨前》
九、林语堂《言志篇》
十、夏衍《包身工》
十一、陆蠡《囚绿记》
十二、聂绀弩《蛇与塔》
十三、萧乾《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精读作品戏剧
十四、曹禺《雷雨》
十五、夏衍<上海屋檐下》
十六、郭沫若《屈原》
十七、贺敬之丁毅<白毛女》
十八、凌叔华《绣枕>
十九、鲁迅《铸剑>
二十、台静农《拜堂>
二十一、废名《桃园>
二二、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二三、杨逵,胡风译《送报夫》
二四、茅盾<子夜》
二五、艾芜《山峡中》
二六、《春桃》许地山,
二七、老舍《骆驼祥子》
二八、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二九、路翎《蜗牛在荆棘上》
三十、钱钟书《围城》
三十一、巴金《寒夜》
泛读作品诗歌
冰心《小诗四酋》
三十二、徐志摩<毒药·白旗·婴儿》
朱湘《采莲曲》
三六、臧克家《老马》
三七、辛笛《航》
三八、田间《给战斗者》
三九、未然<黄河大合唱》
四十、艾青<我爱这土地》
四一、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四二、鲁藜《泥土》
四三、杜运燮《山》
泛读作品散文
四四、鲁迅《春末闲谈》
四五、梁遇春《谈“流浪汉”》
四六、夏丐尊《白马湖之冬》
四七、丰子恺<吃瓜子》
四八、丽尼《鹰之歌》
四九、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五十、李广田《山之子》
五一、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五二、梁实秋《雅舍》
泛读作品戏剧
一、田汉《南归》
精读作品小说
一、鲁迅《阿Q正传》
鲁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
阿Q是生活于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农村(未庄)的一个普通雇农。阿Q的性格中有农民的质朴、愚蠢和狡猾,他主要的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表现为不敢正视现实、盲目自尊、自轻自贱、欺软怕硬、
Q这一形象具有深广的内涵:首先,鲁迅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
,表达了鲁迅以改造国民性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文学主张。其次,小说通过对阿Q“大团圆”结局的描写,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即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仅仅推翻了封建王朝,但没有改变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
Q最终还是成为“革命”的牺牲品。
Q正传》是现代小说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第一,小说以精
Q这一艺术典型。阿Q生活的未庄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缩影,阿Q 身上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性格与思想是中国人身上封建专制压抑下国民劣根性的集中表现-也是人类在艰难的生存困境中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战胜环境时的普遍性的精神特质。第二,小说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而是采取了漫画式的、边议论边叙述的叙事方式,将一些生活片断的场面相衔接,既完整
地描写人物命运,又能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第三,小说采取悲喜交融的手法,阿Q每一个看似可笑的行为与观念,结果都带来了悲剧性的遭遇与结局,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浑然一体。第四,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性,用夸张、怪诞的艺术手法,集中描写了社会上种种可笑而荒诞的现象,并通过阿Q这一艺术典型,对社会现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二、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新文学社精读作品小说团“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1921年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集。他把小说当作作家的“自叙传”,主人公往往是作者的化身,生活的“零余者”;他喜欢采用第一人称叙
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男女主人公都因为经济拮据而住在贫民窟中,身份不同,趣味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却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相互了解与同情,给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叹。小说很注重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刻画。“我”住过的几处住房都是矮小、狭窄、暗淡的,再加上电车机器手(司机)粗鲁的怒骂、估衣铺里店员的嘲弄,以及洋楼里红绿的灯光,简略地勾勒了上海这个贫富悬殊巨大、人情冷漠的世界,反衬了女主人公热情的可贵。小说结尾处对天空的描写,与人物黯淡的心境非常吻合。
三、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叶圣陶,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和童话集《稻草人》等。他的小说叙事冷静客观,描写准确细致,语言贴切精练。
《潘先生在难中》写于1924年年底,小说的背景是1924年爆发的江浙军阀混战。小说主人公潘先生
态度,表现了他全部心思只在“四条性命,一个皮包”的庸俗卑琐的信念。作者以冷静的笔墨刻画潘
而细腻地描写了社会现实和人物内心的波折,揭示了人物的灰色人生。茅盾曾称赞叶圣陶:“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借助人物自身的动作和心理过程,在冷静的描写中寄寓着讽刺、批判的含义,这是小说的另一艺术特色。此外,小说的语言简洁、流畅、准确,为现代汉语的规范起了开拓的作用。
四、沈从文《萧萧》沈从文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短篇小说《丈夫》和《萧萧》,散文集
《湘行散记》和《湘西》等。
《萧萧》的思想内容。<萧萧》写于1929年,表现的是湘西农村的生活场景。小说塑造了萧萧这一悲剧的形象。她十二岁被当作童养媳出嫁,后被花大狗诱惑而怀了身孕,面临着“沉潭”或者“发卖”的命运,最后因生下儿子而得以继续在婆家生活。她曾经与花大狗商量逃到城市获取自由,可是这种意识非常艨胧,只是昙花一现。她的一生是被动的一生,自己没有一点儿选择的权利,小说结尾处写她看着自己的儿子娶童养媳时那么平静自然,其麻木让人痛心。小说一方面表现了童养媳制度的不合理,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湘西世界拒绝新事物、落后于时代的封闭局面。
五、茅盾《春蚕》茅盾,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积极提倡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
1932年,作家通过描写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民老通宝一家养蚕
蚕事、自然景物的描写融会交织,歌颂了农民的农业劳动,寓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的波澜。
六、吴组缃《蓑竹山房》写于1932年11月。小说以现代文明青年的视角叙述二姑姑的悲惨故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