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龙口市阎家店遗址发掘简报_李振光

合集下载

《大遗址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随笔

《大遗址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随笔

《大遗址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 (4)二、大遗址保护规划理论基础 (5)2.1 大遗址的定义与特点 (6)2.2 大遗址保护的历史沿革 (7)2.3 国内外大遗址保护理论研究现状 (8)三、大遗址保护规划方法与技术 (10)3.1 大遗址价值评估方法 (12)3.2 保护区划与景观设计 (13)3.3 遗址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 (14)3.4 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15)四、大遗址保护规划实践案例分析 (17)4.1 典型大遗址保护规划案例概述 (18)4.2 案例分析 (19)4.3 案例启示与借鉴意义 (21)五、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的挑战与对策 (22)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23)5.2 应对策略与措施 (24)5.3 政策建议与发展趋势 (25)六、结论与展望 (26)6.1 研究成果总结 (28)6.2 研究不足与局限 (29)6.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0)一、内容描述《大遗址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深入探讨了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旨在为我国大遗址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书中首先概述了大遗址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从理论层面对大遗址保护规划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其内涵、原则、目标等。

结合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和方法,包括现状评估、价值挖掘、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等环节。

本书还关注了新技术、新方法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的应用,如GIS技术、遥感技术等,为提高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大遗址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这本书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对于从事大遗址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认识到大遗址保护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工作方向和方法。

山东地区历年重大考古发现

山东地区历年重大考古发现

山东地区历年重大考古发现作者:来源:《大众考古》2018年第02期1 济南章丘西河遗址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西河遗址是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后李文化的典型遗址之一。

东距城子崖遗址约1600米,遗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

其主要文化遗存为后李文化时期,还有少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部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

考古学家在遗址发现大量后李文化时期的房址、灰坑和灰沟等,出土了大量完整的陶器。

房址30余处,采用大致平行的横行式布局,房内有居住、炊饮、活动的功能分区。

2 泰安大汶口遗址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1959年首次发掘,其后50多年间经过考古学家历次发掘和勘探,确定遗址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

遗址内涵丰富,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

流行枕骨人工变形、拔除上侧门齿及随葬獐牙和龟甲的习俗。

墓葬随葬品以陶质器皿为最多,随葬有精致的透雕象牙梳、筒、琮及镶嵌绿松石的骨雕筒。

这说明当时手工制作水平极高,氏族社会内部已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

3 济南章丘城子崖遗址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 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子崖遺址1928年由吴金鼎先生发现,1930—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了发掘,是中国第一个由中国考古学家发现、采用现代考古学方法发掘和出版考古报告的古城址,首次揭示出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龙山文化,是龙山文化命名地。

其后80多年间,经过数代考古学家的辛勤工作,确定遗址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3米,除了龙山文化遗存外,还有岳石文化等遗存及部分商代遗物。

4 邹平丁公遗址丁公遗址总面积近24万平方米,1985—1993年进行了6次发掘,以龙山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和重要。

龙山文化城址平面呈圆角方形,东西约310米,南北约350米,面积10.5万平方米。

城墙宽25米,城外有宽30—40米的壕沟。

遗址,承载千年历史

遗址,承载千年历史

遗址,承载千年历史作者:南窗来源:《走向世界》2021年第49期在中国考古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考古学家都把寻找史前文化的重心放在了中原地区,但一次偶然的发现,直接打破了学术界的这种成見。

1959年5月,在泰安市郊大汶口镇的京沪铁路施工现场,工人们挖出了大量陶器碎片,很明显,这是挖到文物了。

得知消息后,考古工作者立即奔赴现场。

在对出土文物作了初步鉴定后,专家们判断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当年6月,考古队进驻汶河南岸的宁阳县堡头村,正式开始了发掘工作。

在5000多平方米的区域内,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墓葬群、房址、窑址等多处遗址,出土了2000多件随葬品。

经过三次大规模发掘后,专家们一致认定,这是一个独具内涵的文化类型,并以其发现地将其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后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山东省以外的河南省东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及辽东半岛地区发现了与大汶口文化类型相同的遗址。

大汶口文化分布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深,令考古学家震惊不已。

说起大汶口文化,就不得不提另外两大文化类型——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20世纪20年代,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一直认为这两大文化类型是中国文明发展的两大源头。

而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则纠正了这种片面的看法。

作为中国史前文明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龙山文化找到了源头,把山东地区的史前文化一下提前了2000年。

大汶口文化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及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使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有了一个相当大的进步。

大汶口遗址是齐鲁大地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为更好地保护遗址,利用考古发掘的成果服务社会,让更多人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上日程。

作为中国首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之一,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主要规划建设了大汶口遗址核心展示区、大汶口文化博物馆、滨河观光大道、大汶口文化历史风情再现区,并辐射至大汶河、山西会馆、上泉古泉群等周边文化遗产。

平度历史及相关文物古迹

平度历史及相关文物古迹

一方土地一部史(四之一)(2010-03-27 07:59:13)一个声名显赫的历史学家,他可能对世界史、中国史烂熟于心,可以出口成章地历数几千年来,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和中华大地上发生的重要的历史事件,但,他不一定就能知道自己家乡的历史。

大概,这是搞历史研究的人的一根软肋。

为什么呢?窃以为,因为我们的教育至今还仍然是应试教育,考大学不考你的家乡、一个小小地方的历史啊!如此,便出现了这样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实——连历史学家对自己的家乡都知之甚少,那么,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真正了解家乡历史的人就更少了。

我是山东平度人,我想:我们平度137万人,如果能够粗略知道一点平度历史的可以达到1万人的话,我就惊叹不已了。

我武断地估计,可能是这样的。

在这里,我辑录了我们家乡的部分历史遗迹,目的就是历数家珍,一则为老家造一造声色,二则也可为家乡人提供一点家乡方面的历史知识。

果如是,我拉黑熬夜敲打这么多汉字,也就心安理得了。

平度,夏朝为莱夷地,地处古青州。

商朝为莱国地,地处古营州。

西周为莱国之棠邑,地处古幽州。

春秋,初为莱国。

周灵王五年(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属齐国。

战国为齐国即墨邑。

田齐时,即墨城(今古岘大朱毛村一带)为齐国东部之政治中心。

秦始设郡,以今胶东半岛地为胶东郡,古即墨城(非今即墨)为郡治。

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楚项羽分原齐国为三,以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六月,胶东国复并入齐。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灭齐,齐地尽归于汉,以胶东为郡,治即墨,并置即墨、郁秩、卢乡、平度、下密等县。

郁秩县治在今平度城,卢乡县治在今灰埠镇城子村,平度县治在今新河、灰埠以北。

汉文帝前元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胶东郡为胶东国,都即墨。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废胶东国,复改为郡。

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始正式重建胶东国,仍都即墨,食八邑,传至王莽代汉始绝。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封贾复为胶东侯,侯国都郁秩,食六邑。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1. 距今约5000年,都出土了精美玉器的文化遗址有()①大汶口文化②龙山文化③红山文化④良渚文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 西周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对宗族何进行训诰。

内容讲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在洛邑(今河南洛阳)营建东都成周之事,其中有“宅兹中或(国)”四字。

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判断()A.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B.成王实行分封制解决了西周的一切矛盾C.周王训诰宗族何在洛邑建国以控制天下一D.宗法制在营建东都洛邑之后就开始瓦解3. 战国初期韩国的铁农具制造技术在各国中最为发达。

结合所学我们可知最合理的说法是()A.韩国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B.其他六国阶级关系没有变化C.铁器先进导致韩国军力不振D.韩非主张变革刺激铁器改进4. 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得到秦孝公赞同,孟子主张仁政被各国摒弃。

这反映出()A.主张统治者爱惜民力的思想深入人心B.研究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学派已经消失C.主张统治者重用贤能的思想成为主流D.适应统治者争霸需要的主张得到推崇5. 秦朝采取的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①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②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不再管理地方③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向全国推广④郡县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考核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 里耶秦简记载;“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东成户人”指东成执掌户籍的官员B.“东成里”里正有权管理民众和治安C.“大女子”指有特权不服徭役的女性D.“小女子”指按秦律因伤免役的女性7. 下列有关汉初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经济凋敝——刘邦建立汉朝B.反击匈奴——汉初经济恢复C.与民休息——社会逐渐稳定D.分封诸侯——严厉打击豪强8. 观察《西汉形势图》(如图),判断以下历史情境真实性较大的是()A.汉武帝的属下主动请求出使西域B.匈奴与汉激烈争夺朝鲜半岛主权C.酷吏巡视长江流域导致政权动荡D.市舶司能有效管理海上丝绸之路9.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古村落调查报告

古村落调查报告

关于烟台市西河阳村传统建筑的保存状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当今中国大大小小城市被模式化的高楼大厦占据后,城市的风格已经统一化,地方个性已经扁平化,故乡留给新一代的人的印记越来越少。

中国建筑早已全盘西化,老祖宗的建筑智慧与建筑艺术几乎被中国子孙拆除一空、挥霍一空、取代一空。

现今中国的“西洋化”的建筑几乎随处可见,例如青岛市的社区名字及社区建筑风格万达维多利亚湾、保利海上罗兰、青特小镇等,这种名字、风格的小区随处可见,几乎没有一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子,给人的感觉是取一个洋名字,就会高档很多。

再加上近年来的农村改造,房屋拆迁,很多古建筑也变成了高楼大厦,如果现在不对中国传统建筑加以重视以后想看中国传统建筑只能去一些旅游景点。

二、调查目的中国,一个古老的国,她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风格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然而,在中国的这些古建和传统建筑它们的命运又是如何呢?见过以前由于战争有数不清的古建毁在了战火之中,和平年代一次“破四旧”,不知道又毁掉了多少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

著名的建筑大师就曾因古建的拆除而痛哭了好几天。

如今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发展速度的迅猛,我们的可用土地越来越少。

许多人把眼光再一次的瞄上了那些古建筑,那些占着黄金地段却又不能创造多少经济价值的古代建筑。

一点点的蚕食着那些本来就已经存数不多的古建筑群,肆意的破坏建筑的基础,完全意识不到保护古建和中国的传统建筑的真正意义。

三、调查地点、调查时间山东省烟台市西河阳村时间;2019年1月20日——2019年2月8日古建筑群落————山东省烟台市西河阳村1、建筑历史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西河阳本是明朝崇祯年间徐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因位于河阳村村西故取名西河阳村,村中现在保存完好的哈瓦房有200多处,最小历史也在100年以上,也是黄县房的典型代表。

武安念头遗址发掘简报

武安念头遗址发掘简报

一、概况念头遗址位于邯郸武安磁山镇念头村东侧,河南岸的高台地上。

坐标为东经114°07′30″,北纬36°34′50″,海拔267米。

四周邻山,北面为磁山,东望鼓山,地貌形态属于山间河谷地带。

遗址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面与著名的磁山遗址隔河相望(图一)。

2007年,青兰高速公路设计线路,由东向西穿越遗址北部区域。

为了保护文物和公路建设实施,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邯郸市文物研究所先期对公路占地范围内的遗址区进行了考古勘查和钻探。

2008年3—8月,对念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5×5米探方120个,另外扩方面积50余平方米,总计发掘面积3050余平方米。

发掘结果证实,念头遗址主要包含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和东周时期。

新石器时代遗存属于龙山文化,东周遗存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其中以龙山文化和春秋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

总计发现各类文化遗迹160余座,其中包括灰坑139座、墓葬3座、房址3座。

出土各类完整或可复原的器物200余件,陶片2万余片。

本简报重点报道龙山文化和春秋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二、地层堆积遗址的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堆积情况比较复杂,包括新石器、春秋、战国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龙山遗存的文化层堆积并不普遍,仅在发掘区中部一带的局部探方底部简报,发现各类文化遗迹图一遗址位置示意图有所发现,大多数的龙山灰坑发现于东周文化层之下的生土面上。

春秋时期的文化层遍布发掘区,而战国时期的文化层分布断断续续,大多为打破春秋文化层的灰坑,其上即为汉代以后堆积。

现以文化层堆积比较全面的发掘区中部的T61为例说明:第1层,表土,厚20~30厘米。

第2层,黄褐色土,厚80~100厘米,坚硬,较纯净,出土少量瓷片和灰陶板瓦残片,时代约为汉代至唐宋时期。

第3层,灰褐色土,厚30~40厘米,包含遗物丰富,有泥质灰陶盆、罐、豆等,属于东周时期遗存。

德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德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类型
古遗址 古遗址 古墓葬 古墓葬 古墓葬 古墓葬 古墓葬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类别
复查 复查 复查 复查 复查 复查 复查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新发现
明弘治八年 运河开发区运河街道办事处杨家圈村南 (1496 年) 明、清 唐 宋、元 运河开发区运河街道办事处杨家圈村东 德城区新华街道办事处大刘村东 德城区黄河涯镇三十里铺西街西 800 米
— 2 —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北宋大中祥符 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李明村西北约 500 米 八( 年 1016年 ) 宋 明、清 汉 明、清 宋-清 明、清 明、清 宋-清 宋-清 汉-元 宋、元 宋-清 清 清 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李明村西 1000 米 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乡刘千村北 300 米 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李明村 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镇孙良村东南 150 米 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赵虎村北 100 米 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岔河村西南 700 米 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仲家湾村西北 150 米 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大道孙村东南 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平福芦村西北 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小高家店村西北 800 米 经济技术开发区宋官屯乡前董村东 50 米 经济技术开发区宋官屯乡枣林齐村西北 150 米 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乡耿陈村东南 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乡沟李村西 运河技术开发区运河街道办事处金荷园社区 院内

文物201401期--山东聊城土桥闸调查发掘简报_李振光

文物201401期--山东聊城土桥闸调查发掘简报_李振光

船闸 大王庙
以铁锔扣相连而成, 其内为夯土。
迎水燕翅东、 西裹头横折处相距

36.8 米, 东侧裹头因民房占压,未
全部暴露,长度不明,西侧裹头长

1.2 米;分水燕尾东、西裹头横折处
相距 56.3 米,东侧裹头长 1.97、西

侧裹头长 1.38 米。
底板 指铺于闸内河底的石
道 图二 土闸村内遗迹分布示意图
图例 民房 路 桥 木桩
面。 用条石平铺,以铁锔扣互连,唯 南北部两端的边石侧立。 底板中间 由门槛石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 长 11.4、北部长 10 米。
闸墩 亦称墩台, 是两岸伸
底板、木桩、弧形石墙、荒石等组成(图三~五)。
入河道拦截水流的墩式水工建
迎水燕翅 位于闸南,是承受来水、呈扇形 筑,组成迎水燕翅、闸口、分水燕尾、裹头的闸
顶面平整,防止存物(图六)。


分水燕尾 位于闸北,是分导
河 关帝庙

泄水、呈扇形张开的“八”字折弯直

墙,有东、西之分。 其结构与迎水燕
翅相同,但明显加长。 崩塌损毁严
重, 东侧墙体原暴露部分外凸,东

侧长 31.3、西侧长 28.7、残存最高
6.8 米。
裹头 指迎水燕翅、分水燕尾
外端横折的石墙, 用条石垒砌,再
较高的木桩,共 18 根,直径 0.12~0.18、南北间 距 0.08~0.2 米。
弧形石墙 为闸墩下的护坡设施。 用条石 错缝砌筑,以铁锔扣固定连接。 墙内高度与底 板基本相平,其间夯砸的地钉木桩与闸墩地钉 相连,内有砖墙和木墙。 东侧石墙长 14.2、南距 分水燕尾 5.5~8 米。 西侧石墙塌落严重,仅存基 本形制。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鲁政字[2013]204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鲁政字[2013]204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正文:
----------------------------------------------------------------------------------------------------------------------------------------------------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鲁政字〔2013〕204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06处)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公布。

各地区、各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有关规定,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既要注重有效保护、夯实基础,又要注意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认真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推动我省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省文物局另行公布。

附件: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10日
——结束——。

于家官庄赵氏保存清道光至民国年间文书

于家官庄赵氏保存清道光至民国年间文书

于家官庄赵氏保存清道光至民国年间文书一、于家官庄赵氏来源于家官庄赵氏,源于昌乐县崖头村,清朝早期曾有兄弟四人分别移居安丘县汶河南、景芝和关王等地。

其中关王赵氏分为关王村、于家官庄村两支,因相距甚近,此两村赵氏共拥同一族长。

在后面所提民国三十二年过继契中出现的族长赵东阳,就来自关王村。

随着社会变迁,今天已经没有了族长的说法。

但每逢年节,本村还是有长辈去关王村拜望辈分更高的族人。

二、所保存文书概况所保存文书最早形成于道光十三年,最晚到民国三十三年,跨度一百一十多年,距今一百八十多年。

历经清末、民国战乱及文革破坏,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文书总数约20件,因有破损残片,不能确定所载契约的准确数量。

除了两份是过继契(一份草稿,一份正式稿),其余都是购置田产的地契。

在所有的地契文书中,仅有一份是非赵氏族人的买地契,但中人为赵氏族人,其他都是赵氏族人的买地契。

更准确的说,都是文书保存人(即赵玉璋,也是本文作者的父亲)的历代直系先辈作为买方的地契,因此,这些文书才得以被保存。

也可以推断,这些文书只是家族文书的一部分,其他分支的文书是否还有保存已不得而知。

三、文书具体内容下面按照文书形成时间先后逐一介绍。

第一份,道光十三年。

内容:立卖契人王良栋,因钱粮无凑,将自己家后南北地一段,大亩一亩五分八厘整,凭中说妥,情愿卖于赵锡荣永远为业。

言明价钱三十四千八百整,其钱当面交足不欠。

恐后无凭,立卖契存证。

计开四至:东至于子真,北至路,南至草岕,西至王济明中人阎士鲁,王良栋亲笔道光十三年二月初四日立该地契纸张边缘虽有破损,但所有文字保存完好。

买方赵锡荣,是赵氏迁移来于家官庄的第二代,因缺乏资料,第一代姓名已经无考。

根据学者对清代文书的研究分类,该地契属于民间白契。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有文书都没有标点符号,所有标点都是笔者添加,可能有断句不准确之处,读者需要甄别。

第二份,道光二十年内容:立卖契人于家官庄王廷,因无钱使用,将自己家后南北地一段,大亩一亩六分二厘,家西南北地一段,大分五分二厘,西北坡南北地一段,大亩一亩八分七厘,凭中(),()与赵家村赵锡荣永远为业。

“蒲公英”这样落地生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龙口路径”

“蒲公英”这样落地生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龙口路径”

“蒲公英”这样落地生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龙口路径”文/宋磊 图/龙宣曾经垃圾遍布的绛水河岸变身干净整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村里的“大槐树下”、“小马扎广场”已成为文明实践宣讲的主讲台……如今,文明实践在龙口大地蔚然成风,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基层治理井井有条、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10月11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龙口试点再次被点名肯定。

从作为三个全国文明实践试点典型之一亮相央视,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点刊发龙口试点经验,再到此次中宣部点名肯定,一条“构建红色殿堂 成就百姓之家”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龙口路径”已然展现出来。

龙口市委书记韩世军表示,龙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路径的核心就是“四个一”:抓住一条主线,构建红色殿堂;用好一个载体,升华志愿服务;规范一个体系,夯实实践基础;把握一个原则,成就百姓之家。

抓住构建“红色殿堂”主线,在市级层面成立主打“习语润心”的百人百姓宣讲团,培训各级宣讲骨干4000余名。

理论宣讲不是“填鸭”,在实践过程中,龙口注重发挥以文化人、实事感人作用,潜移默化影响群众。

“给百姓讲党的理论政策,不能教条刻板,要从他们感受最深,最能打动他们的身边人身边事说起,所以不论是诗歌朗诵,还是戏曲小品,都可以作为我们宣讲的形式。

”百人宣讲团成员、龙口道德模范张铁鹰感触颇深。

升级志愿服务载体,推进中心建设落实落细。

近日,龙口市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正在整理社会各界捐助的衣物,这些衣服除了满足本市一些贫困家庭需求外,剩余的还将被寄往四川、西藏等地区的贫困家庭中。

协会会长解云磊告诉记者,最初他们就是遇到困难户大家一起伸手帮一把,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052走向世界 仙境烟台0532019.11进入文明实践大队伍中后,不仅帮扶行动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且有了党的组织领导,发展前景也明晰了起来。

醉美烟台_红色龙口

醉美烟台_红色龙口

038在山东省的东北部,有着一座特别的城市——龙口。

与其他城市不同,龙口是“红色的”,这里是红色的沃土,这片土地承载了太多的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龙口正在以她独特的方式展现出自己的红色。

红色文化展览馆2014年7月1日,龙口市红色文化展馆正式开馆。

作为龙口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该展览馆以“重温红色印记、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系统展示了革命战争时期龙口地方党组织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真实再现了龙口的红色历史,成为了该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

今年以来,龙口市充分利用胶东红色文化丰富资源,打造市镇村三级红色文化体系,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拓展红色文化内涵,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阵地,取得良好成效:市级层面,龙口市红色文化展馆自7月1日开馆以来,已有近百个单位和社会团体3000多人参观学习;镇级层面,龙口根据各镇街区的资源分布,先后新建、整修了“下丁家精神”展厅和辛亥革命先驱徐镜心故居展馆两处镇级红色文化基地;村级层面,引导有“胶东小延安”之称的石良镇黄城阳村、二行署驻地芦头镇庵夼村、战斗英雄任常伦故居七甲镇常伦庄、“参军状元村”石良镇东营曹家村、兵工厂旧址兰高镇圈杨家等村庄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建起遍布全市的村级红色文化教育点。

三级撰文/王成刚 摄影/陈雷、李冬梅039Longkou, Yantai situated in northeast ofShandong Province is famous for its rich red culture. It has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t has attracted tourists home and abroad with its rich red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On July 1st, 2014, Longkou Red Culture Exhibition Hall was open to the public. Longkou as one of major bases of Jiaodong Revolution has rich red culture. Abund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richcultural relics give visitors a vivid presentation of Longkou’s red culture.Longkou Government assigned professional people to collect and sort related historical materials; besides, a book has been compiled to introduce Longkou’s rich historic culture. What’s more, the government is actively carrying out “Red T ourism”, combing its rich red culture with tourism. Former Residence of Xu Jingxin and Xia Ding Jia Villagehave been listed into its red tourism resorts.Xu Jingxi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volution of 1911. Touring his former residence and learning about his life and stories may give tourists a baptism of mind and soul. Xia Ding Jia Village is famous for its spirit of fighting against advers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striving hard for a better life. Knowing about their stories, tourists mayfeel motivated to learn from them.体系点面结合,层层覆盖,辐射全域,成为了当地和周边地区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据地”。

龙口市店子村:“镜海进士第,江北芙蓉乡”

龙口市店子村:“镜海进士第,江北芙蓉乡”

FOCUS聚焦龙口市店子村:“镜海进士第,江北芙蓉乡”文/刘颖 图/龙宣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82走向世界 仙境烟台832021.09夏日蝉鸣有了落寞的痕迹,秋日来访的脚步不急不躁。

在黄山馆镇店子村,初秋正给村庄镀上一层醉人的金色,这是一个既有文化内涵,又有颜值特色的村庄。

店子村位于黄山馆镇西部,南与馆前于家村、馆前邹家村相接,东与黄山三村、四村相邻,西至界河中心线,北邻渤海湾,地势南高北低,交通便利。

据《龙口市村庄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韩姓由四川迁来居住,以开店为业,取名韩家店,后来刘姓、王姓等其他姓氏陆续迁来,明永乐年间改为店子村。

走进店子村,街头巷尾种满了芙蓉树,有些芙蓉树的树龄已达数十年。

芙蓉飘香,皆因村内进士刘自清。

刘自清,字镜海,生于1796年,1845年考取进士,先后任江西省龙泉县和长宁县的知县。

他在任期间,立志当个为政清廉的好官、清官,但当时的历史背景却无情地挫败了他的雄心壮志。

当时统治腐败,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面对局势,刘自清想当个清官的愿望彻底破灭,遂产生了辞官念头。

正当此时,他接到山东老家报“丁忧”。

按照清朝官制,父母去世,官吏可以离职回祖籍守孝,刘自清借机辞官回乡。

回乡之际,刘自清行囊十分简单,除去盘缠,没有过多银两。

身在南方的他,想到了一个改变家乡环境、造福百姓的计划,随身携带了数包南方芙蓉树的种子。

他要让这些寓意“富和福”的树种栽种到家乡的土地上,给家乡的百姓带来幸福、富贵和繁荣。

从此,在店子村、黄山馆镇、黄县乃至整个胶东的土地上,都可以看到树美花香的芙蓉树。

由于该树易种易活,既能挡风遮荫,又能美化环境,深受老百姓喜爱。

乡亲们纷纷讨要树种,房前屋后都种上了芙蓉树。

不久,胶东半岛的蓬莱、招远、栖霞、莱州都到龙口取种购苗。

就这样,南方的芙蓉树迅速遍及了整个胶东半岛,又从胶东半岛传到东北。

刘自清的名字伴随着胶东的芙蓉树流传至今,也使得店子村有了“镜海进士第,江北芙蓉乡”的名句。

山东阳信县李屋遗址商代遗存发掘简报

山东阳信县李屋遗址商代遗存发掘简报

山东阳信县李屋遗址商代遗存发掘简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滨州市文物管理处关键词:山东李屋遗址盐工定居地盔形器制作殷墟时期KEYWO RDS :Shandon gLiwu Site Residence of Salt WorkersManufactor y of Helmet 2sha p edPotter yYinxu PeriodABSTRACT :In t he summer of 2003,t he j oint archaeolo g ical fieldwork team or g anized b y Shandon g Provincial Instit ute of Cult 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 gy and ot her instit utions conducted corin g and exca 2vation to Liwu Site at Yan g xin Count y .Liwu Site com p rised sout h and nort h settlement unit s ,t he nort h of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t hree subunit s.Each unit or subunit had it s own houses ,court y ards ,cemeteries ,workin g areas and dail y ref use dis p osal areas ,t he usa g es of which lasted f rom Phase Ⅰto Phase Ⅳof Yinxu Period ,im p l y in g t hat t hese unit s were stable p roduction and consum p tion communi 2ties.The feat ures of t he p otter y helmet 2sha p ed vessels and t he im p lement s made of stone ,bone and clamshells and t he sit uations of t he animal remains uneart hed f rom t his site all showed t hat Liwu Site was t he dwellin g area for t he salt workers and t heir families in t he seasons of summer ,aut umn and winter.李屋遗址位于山东阳信县水落坡乡李屋村东南1公里,地处阳信、沾化、滨城三县(区)交界处(图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遗址虽然包含春秋、战国及宋金时期 的文化遗存, 但文化堆积较为简单, 亦从一 个侧 面 反 映了 该 遗 址 的 形 成 状 况。现 以 T0903 西壁剖面为例加以说明。
第 1 层, 灰褐土。土质 疏松, 厚 20 厘 米。夹杂植物根系及现代砖瓦片。为现代耕 土层。
第 2 层, 黄褐沙 土。土 质较硬, 深 20 厘米, 厚 15 厘米~ 25 厘米。内含少量烧土 及陶、瓷片。为近代文化层。
F3, 平面 形状 为 长方 形, 长 3130 米, 宽 2110 米。房内堆积 为深灰褐土, 内夹烧 土粒及陶片。穴壁较直, 活动 面平整, 壁、 底均未经 加工。东 侧北端挖 烧灶, 由存灰 坑、投草间、火塘、烟道组成。存灰坑呈箕 形, 长 0170 米, 宽 0130 米~ 0166 米, 较活 动面低 0106 米, 内残 存大量草木灰; 长条 形投草 间, 与 火门 连为 一 体, 长 0170 米, 宽 0120 米; 圆形火塘, 直径 0130 米, 底部 有一 圆 柱 形 烧土 柱 直 径 0108 米, 高 0112 米; 烟道残深 0108 米, 烧灶周壁烧烤较好。 烧灶与房内活动面之间有一生土隔梁宽 0 至 0110 米, 长 0180 米。房门可能位于南侧的 东端。( 图五, 4)
31 32 @ 2160
01 22
较硬, 含烧土粒。
盂 3 春秋早中
F2 同上 F1 北 灰褐土
不规则长方形, 浅地穴。
南侧生 土挖 灶。东 南门 道一级 台阶。 活动 面平
东南
整。
21 35 @ 1190
F3 同上
F2 北
深 灰 褐 土, 含 长方 形, 浅 地穴。 东侧
烧 土 颗 粒、 陶 端挖 生土 灶。门 道。活 东南
H5, 椭圆形直壁平底灰坑。位于 T0703
一、周代文化遗存
的北部, 开口于第 2 层下。长径 2 米, 短径 0180 米, 深 0120 米, 坑 内填 土为 黑 褐土,
含烧土 粒, 内 出鬲 足、夹 砂 红 陶碎 片 等。
11 遗迹 该时期的文化遗迹有灰坑、房址及墓葬
( 图四, 3) H13, 长 方 形 直 壁 平 底 灰 坑。 位 于
第 3 层, 深灰褐 土, 土 质较硬。深 35 厘米~ 40 厘米, 厚 10 厘米~ 20 厘米。内含 少量烧土颗粒及盆、罐、盂等残片。为战国
14
田野考古报 告
图二 阎家店遗址发掘遗迹分布图 ( 1B1000)
时期文化层。
内含草木灰, 出有罐、豆、盆等残片。 ( 图
第 3 层以下为生土。( 图三)
华夏考古 2004 年 第 3 期
13
山东龙口市阎家店遗址发掘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 龙口市博物馆2
( 11 山东 济南市 250012; 21 山东 龙口市 251000)
关键词: 阎家店; 周代遗址; 宋金墓葬 摘 要: 1999 年,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龙口市博物馆对龙口市海岱镇阎家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清理出 灰坑、 墓葬、窑址及房基等遗迹, 出土了陶器、石器、铜器和瓷器等遗物, 年代分属周代及宋金。 Key words:Yanjiadian; site of the Zhou Dynasty; burials of the Song and Jin Dynasties Abstract: Yanjiadian site, located at Haidai township, Longk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was excavated jointly by Shandong Provincial Inst 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and Longkou Municipal Museum in 1999, unearthing ash pits, burials, kilns and house foundat ions with various stone tools, pottery and bronze vessels and porcelains belonging to the Zhou and the Song and Jing Dynast ies respect ively.
遗址位于村东河边台地上, 西、南有小 河流过, 北侧原有古河道。由于大量取土,
图一 山东龙口市阎家店遗址发掘位置示意图
春秋时期的文化遗存被破坏殆尽。本次发掘 共布探 方 15 个, 发 掘 灰坑 28 个, 墓葬 8 座。在发掘区西侧近取土洼地处, 揭露面积 800 余平方米, 清理房址 12 座, 窑址 1 座, 墓葬 6 座。在遗 址南侧, 清理 墓葬 14 座。 整个遗址共发现春秋时期房址 12 座, 战国 时期灰坑 28 个, 墓葬 1 座; 东汉时期窑址 1 座; 宋金时 期墓 葬 22 座; 清代 墓葬 5 座。 ( 图二) 出土了较为丰富的文化遗物, 有陶、 石、瓷、铜、玉器诸类。
片, 土质较硬。平整。
21 86~ 2130
0110~ 01 30
3
同上
F6 同上
F5 南
深 灰 褐 填 土, 含 烧 土 粒。 土
不规则椭圆形, 西侧挖灶。
浅地穴。 西南
东西 21 70
0126~ 01 40
, 碗
2
质紧密。
向上
深 灰 褐 土, 含 不规则长方形, 浅地穴。
F7 同上 F6 南 草 木 灰、 烧 土 西侧挖 灶。西 侧梯 形门 西南 21 70~ 2140
01 20
粒, 土质紧密。道。活动面平整。
深 灰 褐 填 土, 不规则长方形, 浅地穴。
F8 同上 F1 东 含 草 木 灰、 烧 东侧北 端挖 灶。东 南角 东南 2150@ 2
01 30
土。土质紧密。一生土台。活动面平整。
甑2
同上
3
同上
F9 同上
F7 南
深含烧灰土褐、填陶土片,。长 北 经方 端 烧挖 烤形灶 。, 。浅活地动穴面。平东整侧, 东南
土洼地东边, 上部因取土被破坏。南北成排 的平面布局及相 互之间的关系, 12 座房址
分布, 南北长 80 余米, 东西宽近 20 米。成 及西侧两个烧灶 可以分为 六组, 第一组仅
排房址的西侧近洼地处, 仅发现两组烧灶, F9 一 座, 位 于成 排房 址的 南端。第 二组,
可能另有 一排房 址。在成排 房的东 侧、南 位于 F9 的北侧, 由 F7、F6 两座房址组成,
等。
T1202 中 部, 开口 于 第 2 层下。残 长 1155
灰坑 共 28 个。平面形状可分为圆形、 米, 宽 1120 米, 深 1130 米。坑的底部有一
椭圆形、长方形, 有圜底灰坑、直壁平底及 斜壁内收平底灰坑等。
正方 形 斜 壁 平 底 小 坑, 边 长 0140 米, 深 0114 米。坑内 填土分 为两层, 第 1 层: 黑
侧, 经密孔钻探及大面积揭露, 没有发现房 二者南北相间 0150 米。第三组, 位于第二
址。据此推测, 该时期居址南北近百米, 分 组的北侧, 由 F1、F2、F5、F8 组成, F1 位
布于成排房址及其以西, 其西侧部分已被破 于中部, F2 在 F1 北侧, F5 在 F1 南, F8 位
坏。( 见图二)
阎家店遗址位于山东省龙口市海岱镇阎 家店村东南约 300 米, 莱州湾的东岸, 西距 206 国道约 1500 米, 其南 4000 米为狗山等 低山丘 陵。为 配合 大 莱 龙铁 路 工 程建 设, 1999 年 1 月及 7 月, 山东省文 物考古研究 所、烟台市博物馆及龙口市博物馆对该遗址 进行了联合调查、钻探; 是年 9 月、10 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龙口市博物馆对该 遗址进行了共同发掘。发掘工作得到了烟台 市、龙口市政府及文物管理部门各级领导的 大力支持。( 图一)
11 F1 21 F4 31F10 41F3 51 F12 61F9
组成。( 表一) 根据烧灶在地穴内的不同位置, 可分为
四种类型。 A 型: 烧灶 位于 地穴 的东侧 北 端。有
F1, 平 面形状 呈圆 角长方 形, 长 3132 米, 宽 2130 米~ 2170 米, 穴壁斜直, 穴深 0132 米。房内堆 积为灰褐土, 土 质 较 硬,
掏挖而成。房内活动面平整, 穴壁及底多数 成排房址的最 北端近断崖 处。由 F10、F11
没有经过加工。多在穴内东、西侧的一端挖 两座房址组成, F11 位于 F10 的东侧。二者
一烧灶, 个别的烧灶位于南侧。烧灶由投草 相距 0170 米。第六 组, 由西侧的两个烧灶
16
田野考古报 告
图五 阎家店遗址房址平、剖面图
31 10 @ 2144
01 24
1
同上
F10 同上
F11 西
灰 褐 土,
含草
长方 形, 浅 地穴。 西侧 北端挖 灶。西 南角 二竖
木灰、烧土粒。向柱洞。活动面平整。
西南
31 13 @ 1180
01 20
5
同上
F11 同上
F10 东
灰 褐 土, 含 烧 土 粒, 土 质 紧
梯形, 浅地 穴。西 侧北 端挖灶。活动面平整。

动面平整
31 30 @ 2110
01 10 01 15
3 陶片 4
同上 同上
深 灰 褐 土, 内 不规则长方形, 浅地穴。
F4 同上 F3 北 含 红 烧 土、 草 南侧东 端挖 灶。东 南门 东向 3 @ 21 20
01 20
木灰
道。活动面平整。
4
同上
F5 同上
F1 南
深 灰 褐 填 土, 不规则长方形, 浅地穴。 含 烧 土 粒、 陶 东侧生 土挖 灶。活 动面 西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