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剂的选择原则
引发剂的选择原则
引发剂的选择原则引发剂是指将化学反应引发起来的物质,可以用于催化剂、起始剂、氧化剂等多个方面。
在众多化学反应中,引发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反应的速率、选择性和效果等方面。
因此,在选择引发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选择引发剂要符合反应性质。
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特点,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所以选择引发剂的首要原则就是符合反应性质。
比如,在酸碱反应中,可以选择具有酸或碱性的引发剂来催化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以选择具有氧化或还原能力的引发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其次,考虑选择引发剂要适用于反应条件。
不同的化学反应可能需要不同的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溶剂等,所以在选择引发剂时要充分考虑反应条件。
比如,在高温反应中,可以选择高温稳定的引发剂,而在低温反应中,可以选择低温稳定的引发剂。
此外,还需考虑引发剂是否可溶于反应体系中,是否能在不同溶剂中发挥相同的催化效果等。
第三,选择引发剂要安全环保。
引发剂作为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引发剂时应优先考虑环境友好、无毒、无害的物质,避免使用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引发剂。
此外,还需考虑引发剂的易用性和稳定性,防止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最后,选择引发剂要经济可行。
引发剂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优先选择价格合理、供应稳定的引发剂,避免使用昂贵的引发剂;同时还需考虑引发剂的使用寿命和效率,尽量减少引发剂的使用量,提高经济性。
此外,在工业生产中,还需要考虑引发剂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确保反应能够稳定进行。
综上所述,选择引发剂的原则主要包括符合反应性质、适用于反应条件、安全环保和经济可行。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不同的化学反应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个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引发剂。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引发剂的研发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更优异的引发剂供我们选择。
引发剂的分类及比较
引发剂的分类及比较引发剂就是乳液聚合的重要组分之一,其种类与用量等影响产品的性能质量。
常用的引发剂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阴离子聚合引发剂与配位聚合引发剂。
乳液聚合中常用的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它可分为不同种类。
1乳液聚合引发剂的种类1、1偶氮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就是指分子中含有偶氮基的一类化合物,有偶氮二异丁睛引发剂与偶氮二异庚睛引发剂。
偶氮二异丁睛就是常用的引发剂,一般在45 9C-- 65℃使用,热分解只产生一种自由基,该引发剂分解为一级反应,比较稳定。
一般在低于80℃条件下使用较好,因为超过80℃就会激烈分解。
偶氮类化合物作引发剂与过氧化物相比有很多优点,它氧化能力小,在50℃一80℃能以适宜的速度分解,其分解速度受溶剂影响较小,无诱导分解,碰撞时也不会爆炸,产品易提纯,价格便宜。
1、2有机过氧类引发剂有机过氧化物分子中存在过氧弱键,可理解为过氧化氢的衍生物。
其中一个氢原子被取代的称氢过氧化物,两个氢被取代的称过氧化物。
该类引发剂按结构与性能特点常分成以下几类。
1. 2. 1氢过氧化物引发剂常见的有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两种,过氧化氢就是过氧化物的母体。
过氧化物分解后,形成两个氢自由基。
该类过氧化物活化能都很高,可用于高温体系中,一般很少单独使用,可与还原剂配合使用构成氧化一还原引发体系,用于室温或低温聚合体系,该类引发剂可按不同方式分解。
1.2.2过氧化二酰类二酰基过氧化物分解时,一般按两步进行,首先分解成酰氧白由基,若单独存在则引发反应,若不单独存在则进一步分解,生成稳定的碳自由基。
苯甲酰(BPO)就是常见的过氧化引发剂,分子中0-0键的电子云密度大而相互排斥,容易断裂,一般在60- 80℃分解。
它第一步均裂成苯甲酰自由基,第二步分解成苯自由基,并放出CO2,但分解不完全。
二酰基过氧化物引发剂活性较高,活性与其结构关系很大。
芳酰类比较稳定,酯酰类活性较大,其a一H越少活性越大,不对称二酰过氧化物的活性更高,一般不单独使用。
引发剂介绍
引发剂介绍简介:自由基引发剂,简称引发剂。
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自由基(即初级自由基)的化合物,可用于引发烯类、双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也可用于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固化和高分子交联反应。
引发剂一般是带有弱键、易分解成活性种的化合物,其中共价键有均裂和异裂两种形式,又称启动剂。
引发剂能引发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的物质。
不饱和单体聚合活性中心有自由基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配位化合物等,目前在胶黏剂工业中应用最多的是自由基型,它表现出独特的化学活性,在热或光的作用下发生共价键均裂而生成两个自由基,能够引发聚合反应。
引发剂在胶黏剂和密封剂的研究和生产中作用很大,丙烯酸酯溶剂聚合制备压敏胶,醋酸乙烯溶剂聚合制造建筑胶和建筑密封胶,合成苯丙乳液、乙丙乳液、VAE乳液、丁苯胶乳、氯丁胶乳、白乳胶等,接枝氯丁胶黏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固化,厌氧胶固化,快固丙烯酸酯结构胶黏剂固化等都必须使用引发剂。
引发剂可以直接影响聚合反应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也会影响聚合反应速率,还会影响产品的储存期。
分类:Ø 偶氮类引发剂偶氮化合物是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并与两个烷基(R,R')相连的化合物。
通式为R—N=N—R',它可在光和热作用下分解而放出氮气、同时生成自由基。
因此它是一类重要的聚合引发剂和发泡剂。
许多偶氮化合物还是某些染料的中间体。
一般可由重氮盐和酚或芳香胺偶合而制得。
常用的有油溶性的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和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引发剂等,带羧基、磺酸基等亲水基团的偶氮化合物适用于水溶液聚合,水溶性的有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V-50引发剂),适用于中温引发分解反应。
1. 偶氮二异丁腈(ABIN)物化性质:①白色柱状结晶,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室温下比较稳定,可在纯粹状态贮存;②在80-90 ℃急剧分解,100 ℃有爆炸着火的危险;③有一定的毒性,属于溶剂型引发剂;特点:分解均匀,只产生一种自由基,无其它副反应,分解速率较低,属于低活性引发剂。
引发剂及其引发作用
c(I)1 -ln c(I) 0
t2 c(I)2
c(I) 2 -ln c(I) 0
-ln c(I) 0
2.0
t/h
图 2.4 -ln c(I) ~t 关系曲线 0
2.4 引发剂(initiator)及其引发作用
② 求引发剂半衰期 引发剂半衰期 t1/2 (initiator half-life)是指引发剂分解至起 始浓度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h)。
c(I) ln = -k d · t c(I) 0
1 c(I) 0 ln 2 = -kd • t1 / 2 c(I) 0
2.4 引发剂(initiator)及其引发作用
•
二、 引发剂分解动力学(dynamics) ⒈ 引发剂的浓度和时间的定量关系 ⑴ 关系式推导 引发剂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
I
kd
2R
(2.1)
式中,I 代表引发剂分子;R · 代表初级自由基;kd代表 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 s-1、min-1、h-1。
2.4 引发剂(initiator)及其引发作用
1. 偶氮类引发剂(azo initiators) 偶氮类引发剂中主要是偶氮二异丁腈和偶氮二异庚腈。 ⑴ 偶氮二异丁腈(ABIN)
CH3 CH3 CH3 C N N C CH3 CN CN 2 CH3 CH3 C + N2 CN
物理化学性质:白色柱状结晶,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室温下比较稳定,可在纯粹状态贮存。
c (I) -kd · t =e c (I) 0
乳液聚合引发剂选择问题
乳液聚合引发剂选择问题引发剂是乳液聚合的重要组分之一,其种类和用量等影响产品的性能质量。
常用的引发剂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和配位聚合引发剂。
乳液聚合中常用的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它可分为不同种类。
1乳液聚合引发剂的种类1. 1偶氮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是指分子中含有偶氮基的一类化合物,有偶氮二异丁睛引发剂和偶氮二异庚睛引发剂。
偶氮二异丁睛是常用的引发剂,一般在459C-- 65℃使用,热分解只产生一种自由基,该引发剂分解为一级反应,比较稳定。
一般在低于80℃条件下使用较好,因为超过80℃就会激烈分解。
偶氮类化合物作引发剂与过氧化物相比有很多优点,它氧化能力小,在50℃一80℃能以适宜的速度分解,其分解速度受溶剂影响较小,无诱导分解,碰撞时也不会爆炸,产品易提纯,价格便宜。
1. 2有机过氧类引发剂有机过氧化物分子中存在过氧弱键,可理解为过氧化氢的衍生物。
其中一个氢原子被取代的称氢过氧化物,两个氢被取代的称过氧化物。
该类引发剂按结构与性能特点常分成以下几类。
1. 2. 1氢过氧化物引发剂常见的有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两种,过氧化氢是过氧化物的母体。
过氧化物分解后,形成两个氢自由基。
该类过氧化物活化能都很高,可用于高温体系中,一般很少单独使用,可与还原剂配合使用构成氧化一还原引发体系,用于室温或低温聚合体系,该类引发剂可按不同方式分解。
1.2.2过氧化二酰类二酰基过氧化物分解时,一般按两步进行,首先分解成酰氧白由基,若单独存在则引发反应,若不单独存在则进一步分解,生成稳定的碳自由基。
苯甲酰(BPO)是常见的过氧化引发剂,分子中0-0键的电子云密度大而相互排斥,容易断裂,一般在60-80℃分解。
它第一步均裂成苯甲酰自由基,第二步分解成苯自由基,并放出CO2,但分解不完全。
二酰基过氧化物引发剂活性较高,活性与其结构关系很大。
芳酰类比较稳定,酯酰类活性较大,其a一H越少活性越大,不对称二酰过氧化物的活性更高,一般不单独使用。
丙烯酸树脂合成时引发剂的变化
丙烯酸树脂合成时引发剂的变化丙烯酸树脂合成时引发剂的变化一、引言在丙烯酸树脂的合成过程中,引发剂的选择和变化对于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丙烯酸树脂合成中引发剂的变化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关键环节。
二、引发剂的作用及种类引发剂是丙烯酸树脂聚合反应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够启动聚合反应,并决定聚合的速率和程度。
通常情况下,引发剂可分为热引发剂和光引发剂两大类,它们在不同的条件下能够起到启动聚合反应的作用。
1. 热引发剂热引发剂是利用温度来引发聚合反应的物质,它通常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作用。
常见的热引发剂有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丙二酮等。
它们对于丙烯酸树脂的聚合反应能够提供稳定的热量,使得聚合反应能够在恒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从而得到理想的产物。
2. 光引发剂光引发剂是利用光能来引发聚合反应的物质,它们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够引发丙烯酸树脂的聚合反应。
常见的光引发剂有联苯偶啉、三乙酰基芳香胺等。
光引发剂在紫外光条件下能够快速引发丙烯酸树脂的聚合反应,因此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被广泛应用。
三、引发剂的变化对丙烯酸树脂性能的影响不同的引发剂选择和使用方式会对最终丙烯酸树脂产品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引发剂,以实现所需的产品性能。
1. 引发剂类型的选择热引发剂和光引发剂各自具有特定的特性,对于丙烯酸树脂的聚合反应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热引发剂适用于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情况,而光引发剂则适用于需要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情况。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条件和产品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引发剂类型。
2. 引发剂浓度的控制引发剂的浓度会直接影响丙烯酸树脂的聚合速率和程度。
一般来说,增加引发剂的浓度会加快聚合反应的速率,从而缩短生产周期;而降低引发剂的浓度则会减缓聚合反应的速率,有利于控制产品的质量。
在生产中需要精确控制引发剂的浓度,以实现最佳的产品性能。
纯丙烯酸酯在聚合反应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引发剂
纯丙烯酸酯在聚合反应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引发剂纯丙烯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单体,广泛应用于聚合反应中。
在聚合反应中,引发剂的选择非常重要。
这篇文章将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引发剂来促进纯丙烯酸酯的聚合反应。
引发剂的基本原理引发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加速聚合反应。
在聚合反应中,引发剂通常通过引发自由基、阴离子或阳离子反应来引发聚合反应的启动。
引发剂常用于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腈等单体的聚合反应中。
引发剂的选择原则引发剂的选择应该根据单体的性质来考虑。
通常,引发剂应该具有以下特性:1. 引发剂的活化能应该低于单体的活化能。
这可以确保引发剂可以引发反应,同时不会过早分解,产生不良反应。
2. 引发剂在反应温度下应易于分解。
这可以保证反应能够持续进行,而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3. 引发剂对聚合反应的选择性好。
这可以确保只有目标单体可以和引发剂反应。
4. 引发剂应当稳定,不应该过于敏感。
5. 引发剂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环境、健康和安全因素。
不同类型的引发剂引发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自由基引发剂、阴离子引发剂和阳离子引发剂。
自由基引发剂自由基引发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引发剂类型。
自由基引发剂可以通过引发自由基反应来促进聚合反应。
自由基引发剂通常有以下特性:1. 非常灵活,可以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单体。
2. 不太敏感,不太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3. 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成本较低。
自由基引发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辐射引发剂辐射引发剂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由基引发剂。
它们通过吸收电离辐射能量来生成自由基,从而促进聚合反应。
辐射引发剂通常包括光敏剂、电离剂和热敏剂等。
2. 热敏引发剂热敏引发剂是一种利用热能激活的自由基引发剂。
这种引发剂通常在高温下才能分解,并产生自由基,从而促进聚合反应。
常见的热敏引发剂包括遇热类过氧化物和过氧化二甲苯等。
3. 其他自由基引发剂除了上述两种自由基引发剂之外,还有其他自由基引发剂。
例如,有机过氧化物、硝酸酯和酰代硫酸酯等。
光引发剂介绍、选择及发展方向
分子式:C23H30N2O2
结构式
分子量:366.5
CAS编号:119313-12-1
外观:淡黄色粉末 熔点:110-119℃ 吸收波长:232, 323nm
产品简介:369是一种感光范围高,UV吸收性好的高效光引发剂,具有迁移性 小,低气味的特点,特别适于深色体系的快速固化。 缺点:辐照后黄变较严重;有氧阻聚倾向,需与1173等配合。
2.5 夺氢型光引发剂分类
1、活性胺
2、二苯甲酮类/叔胺体系
3、硫杂蒽酮类/叔胺体系
4、蒽醌/叔胺体系
5、樟脑醌/叔胺体系
2.6 阳离子光引发剂
阳离子光引发剂是另一类非常重要的光引发剂,包括重氮盐、二芳基碘鎓盐、 三芳基硫鎓盐、烷基硫鎓盐、铁芳烃盐、磺酰氧基酮及三芳基硅氧醚。它的基 本作用特点是光活化使分子到激发态,分子发生系列分解反应,最终产生超强 质子酸(也叫布朗斯特酸),作为阳离子聚合的活性种而引发环氧化合物、乙 烯基醚,内酯、缩醛、环醚等聚合。
3.5 TPO-L
中文名称: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膦酸乙酯
结构式
英文名称:2,4,6-TrimethylbenzoyldiPhenylphosphinate
分子式:C18H21O3P
分子量:316
CAS编号:84434-11-7
外观:黄色液体
熔点:吸收波长:299, 366nm
产品简介: TPO-L是一种液体的光引发剂,适宜用于低黄变性、低气味的配方 体系。光引发活性略逊于TPO。因为TPO-L具有较为广泛的吸收范围也可用于 固化含有的白色涂料的固化。 TPO-L经常与其它光引发剂共同使用,例如: 184, 1173以及二苯甲酮等。TPO-L的建议使用浓度0.3-5%。
高分子聚合反应中引发剂的选择与设计
高分子聚合反应中引发剂的选择与设计引发剂是高分子聚合反应中起到引发聚合的作用的物质。
在高分子聚合反应中,引发剂的选择和设计对于聚合反应的效率和产物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分子聚合反应中引发剂的选择与设计的相关因素。
一、引发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引发剂是高分子聚合反应中的关键一步。
引发剂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反应类型:根据聚合反应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引发剂。
例如,自由基聚合反应常用的引发剂有过硫酸铵、过硫酸钾等;阴离子聚合反应常用的引发剂有氯化苄基三甲基铵等。
2. 反应温度:反应温度是选择引发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引发剂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不同的活性。
因此,需要根据反应温度选择合适的引发剂。
3. 反应速度:引发剂的反应速度直接影响聚合反应的速率。
一般来说,引发剂的活性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因此,在需要快速聚合的情况下,选择具有高活性的引发剂是必要的。
4. 引发剂的稳定性:引发剂的稳定性对于聚合反应的持续性和产物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稳定性较好的引发剂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活性,从而实现长时间的聚合反应。
二、引发剂的设计除了选择合适的引发剂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引发剂的结构和性质来实现更好的聚合反应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引发剂设计策略:1. 引发剂的活性调控:通过调整引发剂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可以实现对引发剂活性的调控。
例如,引发剂的取代基、官能团等可以影响其活性。
通过合理设计引发剂的结构,可以实现对聚合反应速率和产物性质的调控。
2. 引发剂的可控性:引发剂的可控性是指引发剂在聚合反应过程中的控制能力。
例如,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中,通过引发剂的设计,可以实现聚合反应的起始和终止控制,从而得到具有特定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
3. 引发剂的多功能性:引发剂的多功能性是指引发剂具有多种功能的能力。
通过引发剂的设计,可以实现多功能引发剂的合成,从而在聚合反应中实现多种功能的引发剂作用,如引发剂的自修复性、自组装性等。
聚合物多元醇合成过程中聚合引发剂的选择
聚合物多元醇合成过程中聚合引发剂的选择聚合物多元醇是一类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聚氨酯、聚酯等领域。
在聚合物多元醇的合成过程中,聚合引发剂的选择对于产物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聚合引发剂的种类、选择原则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聚合引发剂的种类聚合引发剂主要可分为自由基引发剂和阴离子引发剂两大类。
1. 自由基引发剂:自由基引发剂是一类能够产生自由基的化合物,常见的有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二异丙苯(DiBP)等。
这类引发剂在聚合过程中,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使聚合物的分子链逐渐增长。
2. 阴离子引发剂:阴离子引发剂是一类能够产生阴离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氧化钠(NaOH)、氯化铁(FeCl3)等。
这类引发剂在聚合过程中,通过阴离子引发聚合反应,使聚合物的分子链逐渐增长。
二、聚合引发剂的选择原则选择合适的聚合引发剂是确保聚合物多元醇合成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选择聚合引发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可控性:聚合引发剂应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引发聚合反应,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窄,分子量均一。
2. 活性:聚合引发剂应具有较高的活性,能够有效地引发聚合反应,使聚合速率适中,避免剧烈反应导致产物质量下降。
3. 安全性:聚合引发剂应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腐蚀性,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4. 可溶性:聚合引发剂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以便在聚合反应中均匀地分散在反应体系中,实现高效的引发反应。
三、影响聚合引发剂选择的因素在选择聚合引发剂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聚合物种类: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多元醇对聚合引发剂的选择有所差异。
例如,对于聚氨酯的合成,常使用BPO作为自由基引发剂。
2. 聚合条件:聚合引发剂的选择还需考虑聚合的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
不同的反应条件可能对引发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有不同的要求。
3. 产物要求:聚合引发剂的选择还需考虑产物的要求,如分子量分布、稳定性等。
不同的产物要求可能需要不同的引发剂。
聚合物引发剂
聚合物引发剂、选择及影响因素引发剂是乳液聚合的重要组分之一,其种类和用量等影响产品的性能质量。
常用的引发剂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和配位聚合引发剂。
乳液聚合中常用的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它可分为不同种类。
1乳液聚合引发剂的种类1. 1偶氮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是指分子中含有偶氮基的一类化合物,有偶氮二异丁睛引发剂和偶氮二异庚睛引发剂。
偶氮二异丁睛是常用的引发剂,一般在45 9C-- 65℃使用,热分解只产生一种自由基,该引发剂分解为一级反应,比较稳定。
一般在低于80℃条件下使用较好,因为超过80℃就会激烈分解。
偶氮类化合物作引发剂与过氧化物相比有很多优点,它氧化能力小,在50℃一80℃能以适宜的速度分解,其分解速度受溶剂影响较小,无诱导分解,碰撞时也不会爆炸,产品易提纯,价格便宜。
1. 2有机过氧类引发剂有机过氧化物分子中存在过氧弱键,可理解为过氧化氢的衍生物。
其中一个氢原子被取代的称氢过氧化物,两个氢被取代的称过氧化物。
该类引发剂按结构与性能特点常分成以下几类。
1. 2. 1氢过氧化物引发剂常见的有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两种,过氧化氢是过氧化物的母体。
过氧化物分解后,形成两个氢自由基。
该类过氧化物活化能都很高,可用于高温体系中,一般很少单独使用,可与还原剂配合使用构成氧化一还原引发体系,用于室温或低温聚合体系,该类引发剂可按不同方式分解。
1.2.2过氧化二酰类二酰基过氧化物分解时,一般按两步进行,首先分解成酰氧白由基,若单独存在则引发反应,若不单独存在则进一步分解,生成稳定的碳自由基。
苯甲酰(BPO)是常见的过氧化引发剂,分子中0-0键的电子云密度大而相互排斥,容易断裂,一般在60- 80℃分解。
它第一步均裂成苯甲酰自由基,第二步分解成苯自由基,并放出CO2,但分解不完全。
二酰基过氧化物引发剂活性较高,活性与其结构关系很大。
芳酰类比较稳定,酯酰类活性较大,其a一H越少活性越大,不对称二酰过氧化物的活性更高,一般不单独使用。
引发剂的分类及比较
引发剂的分类及比较引发剂是乳液聚合的重要组分之一,其种类和用量等影响产品的性能质量。
常用的引发剂有白由基聚合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和配位聚合引发剂。
乳液聚合中常用的为白由基聚合引发剂,它可分为不同种类。
1乳液聚合引发剂的种类1. 1偶氮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是指分子中含有偶氮基的一类化合物,有偶氮二异丁睛引发剂和偶氮二异庚睛引发剂。
偶氮二异丁睛是常用的引发剂,一般在45 9C-- 65C使用,热分解只产生一种白由基,该引发剂分解为一级反应,比较稳定。
一般在低于80C条件下使用较好,因为超过80C就会激烈分解。
偶氮类化合物作引发剂与过氧化物相比有很多优点,它氧化能力小,在50C — 80C能以适宜的速度分解,其分解速度受溶剂影响较小,无诱导分解,碰撞时也不会爆炸,产品易提纯,价格便宜。
1.2有机过氧类引发剂有机过氧化物分子中存在过氧弱键,可理解为过氧化氢的衍生物。
其中一个氢原子被取代的称氢过氧化物,两个氢被取代的称过氧化物。
该类引发剂按结构与性能特点常分成以下几类。
1. 2. 1氢过氧化物引发剂常见的有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两种,过氧化氢是过氧化物的母体。
过氧化物分解后,形成两个氢白由基。
该类过氧化物活化能都很高,可用于高温体系中,一般很少单独使用,可与还原剂配合使用构成氧化一还原引发体系,用于室温或低温聚合体系,该类引发剂可按不同方式分解。
1.2.2过氧化二酰类二酰基过氧化物分解时,一般按两步进行,首先分解成酰氧白由基,若单独存在则引发反应,若不单独存在则进一步分解,生成稳定的碳白由基。
苯甲酰(BPO是常见的过氧化引发剂,分子中0-0键的电子云密度大而相互排斥,容易断裂,一般在60- 80C分解。
它第一步均裂成苯甲酰白由基,第二步分解成苯白由基,并放出CO2,但分解不完全。
二酰基过氧化物引发剂活性较高,活性与其结构关系很大。
芳酰类比较稳定,酯酰类活性较大,其 a 一H越少活性越大,不对称二酰过氧化物的活性更高,一般不单独使用。
的
t1/2 与kd的关系:
[I ] kd t ln ln 2 [ I ]0
t1 / 2
ln 2 0.693 kd kd
19
引发剂的活性的表示: t1/2 、kd
四. 链引发反应
——控制聚合速率的关键
主要内容: 引发剂的类型及其活性; 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引发剂的选用原则;
其它引发作用(热、光、辐射)。
1
引发剂(initiator)
定义:
分子结构上具有弱键、易分解产生自由基、而后引发单 体聚合的物质
引发剂(initiator)
在聚合过程中逐渐被消耗、残基成为大分子末端、不能再 还原成原来的物质。
聚合后期
C在70%以上,最后可达90~95%。 R较慢,最后接近零,也称减速阶段。
匀速
加速
减速
33
2. 聚合速率的测定方法
直接法:
1)直接测未反应单体量。如溴量法测烯类单体双键的变化量。 2)直接测生成聚合物量——沉淀法:聚合时定期取样,加沉 淀剂沉淀、分离、干燥并称重,求得聚合物量。
间接法:
利用物理常数的变化间接求得聚合物的生成量,如比容、粘度、 吸收光谱等。
在聚合体系中,引发剂的浓度相对很低,引发剂分子处于单 体或溶剂的笼子包围中,初级自由基形成后,像处在笼子中 一样,而自由基在笼子内的平均寿命约为10-11~10-9s,若 不能及时扩散出来,就可能发生副反应而形成稳定分子,使 引发剂效率降低。把这一现象称之为笼蔽效应。 大多数引发剂均可观察到这些现象,偶氮类引发剂易发生。
过氧化二烷基(alkyl peroxide):
光引发剂选择
蓝色UV油墨中光引发剂复配问题探讨1、实验部分1.1原料改性多元醇丙烯酸酯(HF416)由东莞森田印刷材料公司提供;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EM211)由台湾长兴公司提供;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由江苏三木集团提供;引发剂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磷(819)由上海宝润公司提供;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a,a,-二甲基苯偶酰缩酮(651)、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184)、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907)、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乙氧基苯基氧化磷(TPO)、异丙基硫杂蒽酮(ITX)、4-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DAB)由常州华钛公司提供;2-苯基苄-2-二甲基胺-4-吗啉代丙基苯基酮(369)由汽巴公司提供;活性叔胺(P115)由美国氢特公司提供;二苯甲酮(BP)由北京英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蓝色颜料A由广州格诚公司提供。
光固化蓝色油墨配方样品质量分散%EM211 25TPGDA 25.6TMPTA 30HF416 13蓝色颜料A 4.5引发剂 2注明:1、活性胺助引发剂(EDAB或P115)的量不计入引发剂总量;2、引发剂与助引发剂的比例为:1:12结果与讨论光引发剂只有在吸收了足够的能量之后,才可能跃迁到激发态,进而发生光化学和光物理过程,产生可引发聚合的活性碎片,如自由基、阳离子等。
因此,除了要保证光源的发射光谱与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相匹配外,还必须考虑油墨中的颜料与光引发剂的吸光竞争。
由于颜料存在着对紫外光的吸收、反射、散射等作用,使照射到膜层中的紫外光强度发生变化,影响光引发剂的效率,从而影响到油墨的固化速度。
所以,对于有色体系,由于颜料的加入,在紫外区都有不同的吸收,因此,必须要选用受颜料紫外吸收影响最小的引发剂,也就是说选择光引发剂时,我们希望颜料对紫外光吸收弱的波段恰好是引发剂的强吸收波段,即具有“透过窗口”。
光引发剂2959用量
光引发剂2959用量1. 引言光引发剂2959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和聚合反应中的化学物质。
它能够通过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引发反应的进行。
本文将对光引发剂2959的用量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包括用量的确定方法、影响用量的因素以及正确的用量选择等。
2. 用量的确定方法确定光引发剂2959的用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1 反应体系不同的反应体系对光引发剂2959的用量有不同的要求。
在选择用量时,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种类、浓度、光源的强度以及反应的速率等因素。
一般来说,反应物浓度越高,光源强度越强,需要的光引发剂2959用量就越大。
2.2 光引发剂2959的活性光引发剂2959的活性直接影响其用量的确定。
一般来说,活性越高的光引发剂2959,用量就越小。
因此,在选择光引发剂2959时,应优先考虑具有高活性的品种。
2.3 反应条件反应条件对光引发剂2959的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温度的升高可以提高光引发剂2959的活性,从而降低其用量。
因此,在确定用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反应的温度、压力等条件因素。
3. 影响用量的因素除了上述确定用量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光引发剂2959的用量:3.1 反应的目的不同的反应目的对光引发剂2959的用量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于一些需要高效反应的反应体系,需要使用较高的光引发剂2959用量以提高反应速率。
而对于一些需要选择性反应的反应体系,需要使用较低的光引发剂2959用量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3.2 光源的特性光源的特性也会影响光引发剂2959的用量。
例如,不同波长的光源对光引发剂2959的激活效果不同,有些光源可能需要较高的用量才能达到预期的反应效果。
3.3 安全性考虑在确定光引发剂2959的用量时,还需要考虑其安全性。
光引发剂2959的过量使用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在使用光引发剂2959时,需要遵循相关的安全规范,并谨慎选择用量。
4. 正确的用量选择在确定光引发剂2959的用量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进行适当的实验验证。
光引发剂的作用原理及选用原则
光引发剂的作用原理及选用原则
光引发剂是一种能够在光照下引发或促进化学反应的物质。
其作用原理基于光能的吸收和能量转移。
光引发剂通常包含具有长寿命的激发态或活化态分子。
在光照下,光引发剂会吸收光能,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或活化态。
然后,这些激发态或活化态分子会与反应物发生相互作用,引发化学反应的进行。
选择合适的光引发剂要根据具体的化学反应类型和条件。
以下是一些选用原则:
1. 吸收光谱范围: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范围应与光源的光谱范围相匹配,以确保光引发剂能够有效地吸收到光能。
2. 激发态寿命:光引发剂的激发态寿命应适中,既不能过短以至于无法与反应物反应,也不能过长以至于光能转移效率低下。
3. 化学稳定性:光引发剂应在化学反应条件下稳定性高,不易分解或发生其他副反应。
4. 活化能:光引发剂的活化能应足够低,以便在吸收光能后能够引发反应。
5. 反应速率:光引发剂的引发反应速率应与所需的反应速率相匹配,避免过快或过慢的反应速率。
总之,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适合使用光引发剂,具体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同时,不同的光引发剂也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领域,需要通过实验验证确定最合适的选择。
乳液聚合引发剂选择问题
乳液聚合引发剂选择问题引发剂是乳液聚合的重要组分之一,其种类和用量等影响产品的性能质量。
常用的引发剂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和配位聚合引发剂。
乳液聚合中常用的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它可分为不同种类。
1乳液聚合引发剂的种类1. 1偶氮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是指分子中含有偶氮基的一类化合物,有偶氮二异丁睛引发剂和偶氮二异庚睛引发剂。
偶氮二异丁睛是常用的引发剂,一般在459C-- 65℃使用,热分解只产生一种自由基,该引发剂分解为一级反应,比较稳定。
一般在低于80℃条件下使用较好,因为超过80℃就会激烈分解。
偶氮类化合物作引发剂与过氧化物相比有很多优点,它氧化能力小,在50℃一80℃能以适宜的速度分解,其分解速度受溶剂影响较小,无诱导分解,碰撞时也不会爆炸,产品易提纯,价格便宜。
1. 2有机过氧类引发剂有机过氧化物分子中存在过氧弱键,可理解为过氧化氢的衍生物。
其中一个氢原子被取代的称氢过氧化物,两个氢被取代的称过氧化物。
该类引发剂按结构与性能特点常分成以下几类。
1. 2. 1氢过氧化物引发剂常见的有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两种,过氧化氢是过氧化物的母体。
过氧化物分解后,形成两个氢自由基。
该类过氧化物活化能都很高,可用于高温体系中,一般很少单独使用,可与还原剂配合使用构成氧化一还原引发体系,用于室温或低温聚合体系,该类引发剂可按不同方式分解。
1.2.2过氧化二酰类二酰基过氧化物分解时,一般按两步进行,首先分解成酰氧白由基,若单独存在则引发反应,若不单独存在则进一步分解,生成稳定的碳自由基。
苯甲酰(BPO)是常见的过氧化引发剂,分子中0-0键的电子云密度大而相互排斥,容易断裂,一般在60-80℃分解。
它第一步均裂成苯甲酰自由基,第二步分解成苯自由基,并放出CO2,但分解不完全。
二酰基过氧化物引发剂活性较高,活性与其结构关系很大。
芳酰类比较稳定,酯酰类活性较大,其a一H越少活性越大,不对称二酰过氧化物的活性更高,一般不单独使用。
乳化反应的引发剂与乳化剂的种类与选择原则
引发剂:引发剂,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自由基(即初级自由基)的化合物,可用于引发烯类、双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也可用于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固化和高分子交联反应。
引发剂一般是带有弱键、易分解成活性种的化合物,其中共价键有均裂和异裂两种形式。
又称启动剂。
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显性肿瘤细胞的化学致癌物。
引发剂具有下述特点:本身有致癌性,必须在促长剂之前给予,单次接触或染毒即可产生作用,其作用可累加,而不可逆,不存在阈量;可产生亲电子物质与细胞大分子(DNA)共价结合,绝大多数为致突变物。
例如,反-4-乙酰氨基茋为引发剂。
引发剂能引发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的物质。
不饱和单体聚合活性中心有自由基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配位化合物等,目前在胶黏剂工业中应用最多的是自由基型,它表现出独特的化学活性,在热或光的作用下发生共价键均裂而生成两个自由基,能够引发聚合反应。
引发剂在胶黏剂和密封剂的研究和生产中作用很大,丙烯酸酯溶剂聚合制备压敏胶,醋酸乙烯溶剂聚合制造建筑胶和建筑密封胶,合成苯丙乳液、乙丙乳液、VAE乳液、丁苯胶乳、氯丁胶乳、白乳胶等,接枝氯丁胶黏剂,sBs接枝胶黏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固化,厌氧胶固化,快固丙烯酸酯结构胶黏剂固化等,都必须璃用引发剂。
引发剂可以直接影响聚合反应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也会影响聚合反应速率,还会影响产品的储存期。
编辑本段分类引发剂种类很多,在胶黏剂中常用的是自由基型引发剂,包括过氧化合物引发剂和偶氮类引发剂及氧化还原引发剂等,过氧化物引发剂又分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和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
[2]1、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有机过氧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R—O—O—H或R—O—O—R,R为烷基、酰基、碳酸酯基等。
.有机过氧化合物分为如下6类(1)酰类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
(2)氢过氧化物(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
(3)二烷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
(4)酯类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戊酸叔丁基酯).(5)酮类过氧化物(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K + 2 NH3
2 KNH2 + H2
KNH2
K
+ NH2
H2N
形成自由阴离子
CH2 CH
NH2 + CH2 CH
单阴离子
这类引发剂的活性太大,聚合不易控制,故目前 已不使用。
19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金属与碳的 电负性相差越大,越容易形成离子。
金属的电负性
K
电负性 金属-碳键 键的极性 引发作用 0.8 K-C
o o
CH3 HOO C CH3
HO +
CH3 C O CH3
氢过氧化特(叔)丁基的结构式与分解反应式 CH3 CH3 HOO C CH3 HO + O C CH3 CH3 CH3 氢过氧化对孟烷的结构式与分解反应式 CH3 CH2 CH2 HOO C CH CH CH3 CH3 CH2 CH2
CH3 CH2 CH2 HO + O C CH CH CH3 CH3 CH2 CH2
在 80℃~90℃急剧分解,100℃有爆炸着火的危险, 有一定的毒性。属于油溶性引发剂。 油溶性引发剂,适用于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 特点:分解均匀,只产生一种自由基,无其它副反应,分解速 率较低,属于低活性引发剂。
(2) 偶氮二异庚腈(ABVN)
CH3 CH3 CH3 CH3 CH3 CH CH2 C N N C CH2 CH CH3 CN CN CH3 CH3 2CH3 CH CH2 C + N2 CN
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IPP)的结构式与分解反应式 CH3 CH3 O O CH3 CH O C O O C O CH CH3 CH3 2CH3 CH O + 2CO2
属于油溶性高活性引发剂。 适用于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
高活性引发剂,分解速率快,可提高聚合速率,缩短聚合 周期。 但贮存和精制时需注意安全,使用时避光、不能加热, 贮存时需配成溶液,贮存于10℃以下的电冰箱中。 实验室中一般不用。
根据引发机理可分为:
电子转移引发和阴离子引发两类。
16
碱金属—电子转移引发
Li、Na、K等碱金属原子最外层仅一个价电子,容 易转移给单体或其他化合物,生成单体自由基-阴 离子,并进而形成双阴离子引发聚合。
电子直接转移引发
CH X Na CH2 CH X
CH2
Na + CH2
Na
CH X
CH2
单体自由基-阴离子
3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与单体的匹配
阴离子聚合的单体和引发剂的活性各不相同,并具 有选择性。只有某些引发剂才能引发某些单体。
22
基本原则为:活性大的引发剂可引发活性活从小至大的 种单体;而引发活性小的引发剂,只能引发活性大的单 体,见图5-2。
图5-2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和单体的匹配
23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相对分子质量248.36,分解活化能Ed =121.3 kJ/mol。 物理化学性质:易燃、易爆,在室温30℃中15天即可分解失 效,因此必须贮存于10℃以下的电冰箱中,不便运输,不便在实 验室中应用。属于油溶性引发剂。 偶氮类引发剂适用于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 特点:分解速率高,属于高活性引发剂。
⒊ 无机过氧类引发剂(inorganic initiator) 过氧化氢HOOH是无机过氧类引发剂中最简单的一种,但 其分解活化能较高Ed =220kJ/mol,分解温度高于100℃,很少 单独使用。 一般要和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剂。 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 过硫酸钾的结构式和分解反应式为 O O O KO S O O S OK 热分解 2KO S O (2KSO4 ) O O O
过氧化二特丁基的结构式与分解反应式
CH3 CH3 CH3 C O O C CH3 CH3 CH3 CH3 2CH3 C O CH3
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结构式与分解反应式
CH3 CH3 C OO C CH3 CH3
属于油溶性、低活性引发剂。
2
CH3 C O CH3
适用于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
⑷ 过氧化二酯类引发剂
使引发剂半衰期 t1/ 2 t
图2.6 引发剂残留分率与时间的关系 ⒋ 根据聚合物的使用场合选择引发剂 引发剂是否有毒;对聚合物的质量有无影响; 引发剂使用和贮存是否安全。
阴离子聚合的引发剂和引发反应
阴离子聚合的引发剂是电子给体(亲核试 剂),属碱类物质(碱金属,有机金属化合物 以及三级胺等)。
二、 引发剂的选用原则
⒈ 根据聚合实施方法选择引发剂种类 ⒉ 根据聚合温度选择分解活化能适当的引发剂 ⒊ 根据聚合周期选择半衰期适当的引发剂 ⒋ 根据聚合物的使用场合选择引发剂
自由基 引发剂(initiator)及其引发作用
引发剂是产生自由基聚合反应活性中心的物质。 它不仅是影响聚合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影响聚 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引发剂的种类、引发剂分解动力学、引发剂的引 发效率和引发剂的选用原则等问题应作深入了解。 一、 引发剂(initiator)及其种类 含有弱键的化合物,它们在热的作用下,共价键均裂而产 生自由基的物质,称为引发剂。 在一般自由基聚合体系中,聚合温度为40℃~100℃。 作为引发剂的物质,其键能(分解活化能E d )必须在 105~190 (kJ/mol),多以125~150 (kJ/mol)。 因此,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主要是偶氮类化合物和过氧 类化合物。 引发剂可以分为四类。
高温引发剂
高温>100 表2.6 138~188 氢过氧化异丙苯 引发剂使用温度范围 30~100 110~138 中温引发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10~30 63~110 氧化-还原引发剂 低温引发剂 过氧化物-烷基金属化合物 <-10 <63 极低温引发剂
⒊ 根据聚合周期选择半衰期适当的引发剂
1. 偶氮类引发剂(azo initiators) 偶氮类引发剂中主要是偶氮二异丁腈和偶氮二异庚腈。 ⑴ 偶氮二异丁腈(ABIN)
CH3 CH3 CH3 C N N C CH3 CN CN 2 CH3 CH3 C + N2 CN
物理化学性质:白色柱状结晶,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室温下比较稳定,可在纯粹状态贮存。
• •
氢过氧类引发剂溶于水,属于水溶性引发剂, 一般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
⑵ 过氧化二酰类引发剂 该类引发剂有过氧化二苯甲酰和过氧化十二酰等。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的结构式与分解反应式
O O C O O C
2
O C O 2 + 2CO2
相对分子质量242,分解活化能Ed =124.3 kJ/mol。 物理化学性质:白色粉末,干品极不稳定,加热时易引起 爆炸,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属于油溶性引发剂。 贮存时加20%~30%的水。 特点:分解速率较慢,属于低活性引发剂,
CH3 Fe2+ + HOO C CH3
Fe+3 + HO +
CH3 C O CH3
水体系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
二、引发剂的选用原则
⒈ 根据聚合实施方法选择引发剂种类 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选择油溶性引 发剂; 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选择水溶性引发剂。 ⒉ 根据聚合温度选择分解活化能适当的引发剂 根据引发剂的使用温度范围,将引发剂分为四 Ed /kJ· (mol)-1 使用温度/℃ 引发剂举例 类: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H+,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A
Hபைடு நூலகம்A + CH2 CH X
H A
CH3 CH A X
条件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H+,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 心结合成共价键而终止,如HCl
2. 有机过氧类引发剂(peroxide initiator) o 把过氧化氢HOOH看作是有机过氧类引发剂的母体,其中一 个H原子被有机基团取代:R-OOH 称为氢过氧类引发剂。 o 若其中两个H原子都被有机基团取代:R-OO-R o 过氧化二酰类、过氧化二烷基类和过氧化二酯类引发剂。 o ⑴ 氢过氧类引发剂 o 氢过氧类引发剂中主要有 o 氢过氧化异丙苯、氢过氧化特丁基和氢过氧化对孟烷。 o 氢过氧化异丙苯的结构式与分解反应式
氧化-还原引发剂根据其是否溶于水,分为水溶性氧化-还 原引发剂和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剂。 ⑴ 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剂(水体系) 溶于水的氧化-还原引发剂称为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剂。 其中氧化剂一般选用无机过氧类引发剂和氢过氧类引发剂, 还原剂一般选用二价铁盐、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醇和多 元胺等,如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1)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2)电荷转移引发: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
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常用的引发剂:质子酸、 Lewis酸
24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CCl3COOH
Na +
CH2 CH
+
(绿色)
2 Na CH CH2
Na
(红色)
CH CH2 CH2 CH Na
(红色)
双阴离子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18
有机金属化合物-阴离子引发
金属胺基化合物、金属烷基化合物和格利雅试剂等。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液氨、KNH2 -液氨体系可以自由 阴离子形式引发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