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简案11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1、彩虹》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1、彩虹》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1、彩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彩虹》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小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旨在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同时激发学生对彩虹的探究与好奇。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的朗读课文内容,流畅地表达课文中的情感;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3.激发学生对彩虹的好奇和兴趣,能简单描述彩虹的形成原理;4.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情感;2.难点:对彩虹的形成原理有初步认识,能用简单语言描述。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描绘彩虹的图片,学生看图片,引出话题:“你们见过彩虹吗?它是怎样形成的呢?”2. 学习课文(15分钟)逐段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提问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发生的事情。

3. 情感表达(10分钟)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情感,利用肢体语言、语调等方式表达出课文中的感受。

4. 小结(5分钟)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做小结,引领学生进行简单复述。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等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讲解彩虹形成原理(10分钟)介绍彩虹的形成原理,简单易懂地给学生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彩虹的神奇之处。

3. 创作小作文(15分钟)要求学生以“彩虹”为话题进行小作文创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彩虹场景。

4. 朗读作文(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互相朗读自己的作文,展示所想象出的彩虹世界。

第三课时1. 游戏活动(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找色彩”游戏,锻炼学生用颜色单词的表达能力。

2. 朗读《11、彩虹》(10分钟)让学生展示在前两节课学到的朗读技巧,朗读《11、彩虹》课文。

3. 知识检测(15分钟)进行知识检测,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彩虹形成原理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生字词。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 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难点: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父亲》的音乐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讨论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对自己的启示。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像父亲一样的人。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父亲的人物形象。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学习了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1、项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1、项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105班周加祺课题:11、《项链》一、教学目标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教学难点:1.读准“蓝、金、活”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的、和”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策略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2、书写指导过程中,可通过师范写、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或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同异进行认字、写字,并关注学生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3、朗读指导中,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画面的欣赏。

4、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努力让学生体会大海的特点和小娃娃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老师给大家带了礼物,他们就藏在同学们的柜子里,请同学们把他找出来,告诉老师,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答:贝壳、海螺。

师:它们来自哪里?答:大海。

师:那好,请同学将海螺和贝壳藏回柜子里,坐端正之后,来看老师变一个小魔术:师:同学们,你们刚刚手里的海螺和贝壳,来到了老师这里,老师把它们穿一穿,成了这个(拿出海螺、贝壳穿成的项链),问:变成了什么?同学们:变成了项链。

师:那你们想不想拥有这样的项链?那就随着老师一起到海边,踩着柔软的沙子,捡起海螺和贝壳,我们也来穿一条项链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一课,请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获得关键物品:贝壳、海螺,让学生对实际物品进行观察、欣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并通过提问鼓励学生质疑,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二、扫清字音1、师:可是大海告诉我,你要得到海螺和贝壳,就要闯过一道道难关,每闯过一道难关,你就能得到大海送的礼物,有信心吗?师:人心齐,泰山移;人心齐,项链成。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彩虹》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彩虹》人教部编版
实践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环节。分组讨论时,大部分小组都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但在实验操作中,我发现有些小组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比如不知道如何正确摆放实验材料。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提供更具体的指导,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
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让我印象深刻。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比如彩虹在广告、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等。这表明他们在课堂上确实在思考和探索。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分享时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的主题还不够熟悉。我计划在未来的课堂上更多地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彩虹的成因、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彩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观察、欣赏大自然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对彩虹的成因、特点等抽象概念理解上存在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图示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用自己的话描述彩虹时,学生可能会遇到表达不清、逻辑不严密的问题,教师需指导学生如何组织语言,准确表达。
-实践活动的操作与观察:在制作彩虹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操作,或对观察到的现象难以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教师应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彩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彩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彩虹的奥秘。

汉语拼音11 教案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11 教案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11 教案教学设计汉语拼音11 教案教学设计汉语拼音11教学内容:汉语拼音ie üe er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ie üe er,学会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整体认读音节ye yue.2、正确拼读声母与复韵母ie üe组成的音节。

3、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体会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ie üe er的发音,声母与üe组成音节的拼读及认生字。

难点:er的发音。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38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黑板上出示“拼音王国“的画面(学过的声母、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2、谈话激趣:(复习字母)我们给他们打个招呼吧!(开火车读)3、导入:今天,老朋友们还要介绍新朋友给我们认识呢!4、请学生认读ye yue的四声,请小老师来带读。

5、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总第39课时)一、抓重点,学习er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韵母ie üe 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今天我们要认识第三位朋友,是谁呢?(出示文中的图“耳朵”)2、请大家试着发音er。

教师检查。

3、让学生交流发音体会:小朋友在试读时有什么困难?或感觉有什么不同?4、范读,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特殊韵母,发e时,把舌头卷起来对着硬腭,成了er。

让学生模仿发音,然后教师抽读。

5、请学生学习er的四声;先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再用er的四声分别组词或说话。

6、指导书写。

二、拼读练习,游戏激趣。

1、出示n l与üe相拼的音节,让学生分二人小组合作学习,“我是声母n,我是韵母üe,拉起手来就是音节nüe。

最后请学生汇报表演。

2、出示d t n l与ie相拼的音节,请学生分二人小组合作学习后自荐展示学习成果。

3、出示:j q x与üe相拼的音节,议论:为什么两点不见了?(复习j、q、x、y与ü相拼的规则。

部编版小学语文11《彩虹》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11《彩虹》教学设计

11 彩虹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

认识“衤”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3、感受纯真的想象境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1、课件出示彩虹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彩虹吗?瞧,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快跟它打个招呼!2、板书课题。

3、师:你们喜欢彩虹吗?你见过的彩虹一般是什么时候出现呢?(拓展知识)4、师:让我们跟着文中的小女孩,一起去欣赏彩虹吧。

二、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词。

指导学生注意“秋千”是个轻声词。

2、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完成学习单一)1、抓住关键字词,读出停顿(1)出示范例:水壶浇花用的水壶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师小结:像这种由很多复杂短语组成的句子,我们可以先从读好词语开始,再读好短语,最后读好句子,像滚雪球一般,在层层推进中将句子读好。

(2)学生完成学习单一(1)(3)指名展示朗读,师生相机指导。

2、分解连续动作,读出童趣(1)出示范例: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师:文中还有几句像这个句子一样,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的长句子,我们又该怎么读好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描写的是主人公的一连串动作)师:你们看,我把句子中的一些词语标红了,你发现了什么?没错,这个句子是通过三个分句描写的是主人公的一连串动作。

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表演,一边体会。

(2)学生完成学习单一(2)(3)指名展示朗读,师生相机指导。

(4)师:刚刚我们读的这三个句子虽然长,但是每个动作之间都有逗号,所以读的时候可以通过标点符号来读出停顿。

但是下面这几个描写动作的长句子就不好停顿了,因为它们的中间没有逗号。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简案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简案

九年级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简案江义中学初三历史备课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构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设置问题,激发思考,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作用。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的重大成就。

3.掌握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认识苏联模式的特点、分析苏联模式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难点:评价苏联模式的两面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预设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展示目标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作用。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的重大成就。

3.掌握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认识苏联模式的特点、分析苏联模式的利与弊。

学生齐读具体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具体的知识要点教师导学一、自主构建1.阅读课文,归纳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内容、作用?2.苏联的工业化的时间、过程、成果、特点、评价3.农业集体化的背景、实施时间、措施4.苏联模式的形成标志。

在课本找到自主学习问题的答案并做好标记。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本知识点。

二、启导精思根据材料分析苏联模式的利与弊。

1.思考设置的问题。

2.个别提问、展示结果。

让学生在练当中掌握有关知识点,突破重难点三、自主提升①从苏联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得到什么经验教训和启示?②小结。

1.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个别提问,展示结果让学生进一步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

课堂:基础达标题课后:材料分析题(培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答案。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学以致用。

检测。

水平一体育教学设计 第11课时

水平一体育教学设计    第11课时
水平一体育教学设计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1、韵律活动;2、走:各种姿势的走;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简单的韵律活动,发展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审美能力。
2、通过学习走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走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走的能力除尽下肢和内脏器官的发展。
知识重难点
重点:学生走的正确姿势。难点:掌握动作要领。
二、教师做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
三、教师给学生个别指导。
四、学生集体练习。
五、学生分组练习
六、找学生表演。
1、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
2、学生练习比赛。
3、教师做正确评定胜负。
10
5次
18
10次
调节与评

4
一、放松;
二、小结;
三、下课。
1、认真听讲,精神饱满。
2、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3、下课。
组织:
同上队列四列横队。
4、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
5、师生一同练习。
××××××
××××××
××××××
××××××

10
若干次
实践与ຫໍສະໝຸດ 提高28一、韵律活动节奏,游戏
形式:本律动练习是以踏步和走步与击掌动作相配合,按一定节奏的要求来进行游戏。
二、走:
各种姿势的走;
重点:下上肢的协凋,放松,自然。
难点:抬头,挺胸,自然大方。
一、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
4
若干次
预计
运动
负荷
练习密度:45+5
练习强度:中等
教学反思:
教学准备
安全措施
1场地平整2、活动充分
结构
学习内容
师生活动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1彩虹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1彩虹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1彩虹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1彩虹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说明本篇课文富有童真童趣,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联想。

教学中,教师应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

紧紧围绕学习生字、积累语言展开语文学习活动。

充分与文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我”的懂事。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仿写,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图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

”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彩虹)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彩虹。

(板书:彩虹)3.(课件出示漂亮的彩虹)导学:大家想和彩虹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课题)4.学习“虹”字。

(1)指生领读。

(2)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虹”字。

预设:加一加:虫+工=虹换一换:江—氵+虫=虹5.导入:多么漂亮的彩虹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分享《彩虹》的故事。

设计意图: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彩虹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读文识字1.朗读全文。

(1)导学: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提什么要求?(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方法:①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②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学生按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你们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吗?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1)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认识吗?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照”是翘舌音;“座、洒”是平舌音;“座、浇、千”是三拼音节。

)(2)你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样子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如:广+坐=座,合+手=拿,扌+ 是=提,扌+兆=挑,酒-一=洒。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完教案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完教案

11 项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蓝、又”等11 个生字和禾木旁1 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教学难点:读准“蓝、金、活”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的”等字。

一、感受美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二、领略美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三、集中识字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形声字:蓝、笑、和、活、金数笔画:又、向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减一减:又(叉)、白(的)形近字:娃——挂、贝——见换一换:着(看)反义词:笑——哭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师随机引导: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

(2)和:认识新偏旁“”。

(3)学生练写“的”“又”。

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数学一年级第十一课教学方案

数学一年级第十一课教学方案

数学一年级第十一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的前后关系,掌握数字的顺序排列。

2. 掌握数字的写法和读法,培养快速识数的能力。

3. 能够利用数字完成简单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的前后关系和顺序排列。

2. 数字的书写和读法。

3. 数字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数学教具或数码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复习前面的数字知识。

-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前后关系,并思考数字的顺序排列。

2. 学习数字的前后关系和顺序排列(15分钟)- 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观察并感知数字的前后关系,如找出比某个数字大或小的数。

- 以数轴为辅助,让学生将数字排列成正确的顺序。

-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数字的排列顺序。

3. 学习数字的书写和读法(20分钟)- 示范和解释数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包括数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

- 让学生跟随示范,练习写出数字,并纠正他们的书写错误。

- 引导学生从看到数字的形状,准确地读出数字的名称。

4. 进行数字的加法运算(25分钟)-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简单的加法例子,如一朵花加上两朵花等。

- 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尝试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

-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加法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5. 进行数字的减法运算(25分钟)-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简单的减法例子,如一串珠子减去两个珠子等。

- 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

-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尝试完成简单的减法计算。

-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减法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6. 巩固练习(15分钟)- 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字的排列图,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填写缺失的数字。

-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情况,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

一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1课 项链(第1课时)

一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1课 项链(第1课时)

第11课项链(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这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这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这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字。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项链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项链,可与平常我们见到的项链不一样,它是大海的项链。

你能猜一猜这条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吗?同学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探究新知一、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不会读或者读不准的字可以向同学请教,读的时候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课文一共几句话?学生:课文一共5句话。

教师: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生齐读。

)(1)教师点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纠正读错的字。

注意区别“蓝(lán)”和“男(nán)”,“金(jīn)”和“惊(jīn g)”的读音。

(2)一人一句开火车读。

2.整体感知,了解大海和小娃娃的项链。

(1)了解大海的项链。

教师:大海的项链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和小组的成员讨论一下。

①学生自读课文,在小组内讨论。

②班级内分享交流。

学生:大海的项链是小娃娃的脚印。

教师: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呢?学生:我是从“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这句话中发现的。

教师:原来大海的项链是小娃娃们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呀!这项链可真不一般呀!(2)了解小娃娃的项链。

教师:不仅大海有项链,小娃娃们也有。

小娃娃的项链是什么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学生:海螺和贝壳。

我是从“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这句话中发现的。

高中美术11《陶瓷工艺-泥条盘筑》简案

高中美术11《陶瓷工艺-泥条盘筑》简案

《陶瓷工艺-泥条盘筑》简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型方法种类和泥条盘筑艺术特色,运用泥条盘筑方法制作作品。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提高动手、制作能力。

3.感受陶瓷工艺的魅力,感悟手工匠人的创意,能够热爱手工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泥条盘筑的相关知识,制作陶艺作品。

【难点】运用泥条盘筑方法,制作出实用且美观的陶艺作品。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陶瓷艺术展览视频,提问:视频当中是什么内容?导出课题《陶瓷工艺-泥条盘筑》。

(二)新课讲授1.初步感知教师播放陶瓷工艺纪录片,提问:陶瓷工艺有哪些成型方法?教师小结:成型工艺是陶瓷创作设计中最重要的工艺流程,决定陶瓷作品的形态和质量。

陶瓷成型方法很多,主要有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拉坯成型法、模具成型法等。

2.深入探究(1)优势教师提问:泥条盘筑有怎样的优势?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泥条盘筑法是新石器时代沿用至今的成型方法,这种成型方法适应性强,能做出单纯整齐的造型,也能做出形体变化多样的造型。

(2)成型方法教师展示泥条盘筑成型方法视频,进行小组讨论:运用泥条盘筑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要将泥料搓成粗细均匀一致的泥条,一层层有计划地垒筑起来,构成各种形状的器物。

器壁的厚薄靠泥条的粗细来控制,泥条粗则器壁厚,泥条细则器壁薄。

形成富于韵律的艺术效果。

3.教师示范教师讲解创作过程:首先,拍泥片,刻圆形作为底部;然后,泥片边缘刻粗糙,涂泥浆;之后,由中心向两端揉搓泥条,注意粗细均匀;接着,顺时针方向从底部盘绕;最后,拍打调整,完成作品。

(三)课堂练习内容:运用泥条盘筑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要求:作品实用且美观。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

(四)展示评价举办“泥条盘筑作品展览会”,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五)小结拓展回顾本课,进行情感升华,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陶瓷工艺-泥条盘筑一、成型方法二、制作细节。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11.项链》》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11.项链》》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11.项链》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诗词《项链》的意义;
–认识诗词中的有关词汇;
–通过诗词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诗词《项链》的理解和朗读。

2.难点:运用简单语言表达诗词中的抽象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道具引入诗词《项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学习诗词(15分钟)
•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诗词《项链》,解释生字解词,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

3. 朗读练习(10分钟)
•分组进行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情感体验(10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培养审美情操。

5. 思维拓展(15分钟)
•引导学生围绕诗词展开自由讨论,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
•图片、道具、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本节优质课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班真棒简案

我们班真棒简案

粤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11 我们班真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产生班集体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愿意为争创最美班集体而努力。

情感与态度:反思集体生活,对自己作为班集体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行为与习惯:理解到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集体的荣誉需要每个同学用实际行动来争取。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产生班集体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愿意为争创最美班集体而努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照片,生欣赏。

2.说说班上同学做得怎么样?
3. 板书课题:11课我们班真棒。

活动二.寻找最美身影
1.课件出示“最美班级”评选标准。

2.根据评选标准,分组找一找、夸一夸身边最美的身影。

3.学生分组交流。

4.学生汇报,师适时评价。

活动三.寻找最美团队
1.生玩游戏,体会小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课件播放大雁群飞视频,生谈感受。

活动四.寻找最美心灵
1.播放教材中的故事
2.同桌交流讨论:小亮有水平争取当领读,但他却把时间精力花在为同学服务上,他这样做值得吗?
3.学生汇报交流。

4.学生说说班上像小亮这样心灵美的同学和事例。

活动五.分享最美收获
1.出示班级荣誉树
2.请班上获奖的同学展示才艺。

活动六.儿歌总结
生齐读儿歌:我们班真棒
课外延伸
为班级做好事,做最美的自己。

板书设计:
11 我们班真棒
守纪律爱学习有礼貌讲卫生。

11《论语》十二章(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11《论语》十二章(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11 《论语》十二章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不仅作为一种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流淌不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论语〉十二章》。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和《论语》。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了解人物,熟悉作品◎人物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倡导“仁”,主张“有教无类”,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

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其思想对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作品简介《论语》,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它是语录体著作,主要以语录和对话的形式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及道德观念等,共20篇。

宋代朱熹把它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目标任务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朗读指导。

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

读准字音:愠.(yùn)罔.(wǎnɡ)殆.(dài)逾.矩(yú)曲肱..(qūɡōnɡ)笃.志(dǔ)一箪.食(dān)一瓢.饮(piáo)把握节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海林市柴河镇中学牟振杰课题轴对称图形中的最值问题(1)教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运用“图形隔离法”进
行简化问题。

3、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从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在运
用过程中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单一图形,从而解决轴
对称图形中的路程和最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进行识图,转化思想和观察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生活中
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抓住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在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熟悉的单一图形,从而解决轴对称图形中的路程和最短的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如何运用“图形隔离法”来简化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观察法类比法问题转化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
问题引入探究
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
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
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道最短?
分析:该问题可抽象出几何图形,作出其中一
个点的对称点,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通过简单的知识回顾,
得到今天要运用的主
要知识点和基本图形。

通过此题的研究,
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
隔离法”的运用,以合
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
题。

B
C
B
A
积累一下自我挑战如图:已知边长为13㎝的正方形ABCD,
点E在AB上,且AE=8㎝。

在对角线BD
上求作一点P,使AP+EP最短,并求出它
的最小值。

变式: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
点D在⊙O上,在直径AB上找一点P,使
PC+PD最短?
由以上两个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

1、这两道题中的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
特点。

2、要求作的点在图形的什么位置。

3、解决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根据所给的图形,你能仿编一道类似的题
吗?
进一步巩固基本图形
的运用
通过对比,得到轴对称
图形中线段和的最小
值问题的求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

慧眼识图
经典再现
拓广空间
如图:直角三角形ABC,∠C=90°,
∠B=60°,BC=3,点E是斜边上中点。


AC边上求作一点P,使PE+PB最短?并
求出它的最小值。

分析:由轴对称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引出不是
轴对称图形中,也可以出现此类问题,这就需
要补全成轴对称图形来解决,(见图)
如图,A为马厩,B为帐篷,牧马人某一天
要从马厩牵出马,先到草地边某一处牧马,
再到河边饮马,然后回到帐篷。

请你帮助他
确定这一天的最短路线。

分析:本题的目的,是把三条线段构成的折
线转移到一条线段上,需要作出两个对称点,
方法可以类似的得到.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4),
点B(5,2),分别在x轴、y轴上求作点C、
D,使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短?并求出点
C、D的坐标和周长的最小值。

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分
解法”的运用
由课后习题引出下一
个要研究的对象
此问题由轴对称图形
扩展到平面直角坐标
系,根据上面的作图方
法,从而得到三条线段
和的最小值的作法
小结学无止境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这一基本图形可存在_________图形中。

2、构造对称的目的是将折线转移成
_________。

3、求作的点在轴对称图形的___________
上。

如图:点A、B在直线l 异侧,在直线l 确
定一点C使的值最
大,并加以证明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
主要内容
课下调动学生的逆向
思维让学生类比的进
行探究下一个问题
AC BC
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而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所以,学生的学习不能仅限于书本,要会运用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去开发学习资源,运用资源,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本节是以数学教材为基础的专题性的复习课。

初三学生正面临考,而系统的复习与归纳是至关重要的,本节是《轴对称图形中的最值问题》的第一课时,由简单的教材中例题和习题出发,让学生类比的学习这一基本图形在轴对称图形中运用,根据“图形隔离法”,归纳基本图形在几何图形中特点与作图的技巧,并给学生发挥潜能的机会,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思维。

最后的作业中,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感受数学教学中的逆向思维。

通过这节课,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类比图形中的共性特点,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从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在运用过程中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单一图形,从而解决轴对称图形中的路程和最短的问题。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

教学反思
海林市柴河镇中学牟振杰
本节以生活实例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是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本节课中教师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欣赏者而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数学美感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生活实际问题,感知数学的价值。

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我们只了解到它的对称美,但还没有认识到它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教者设计教材中最基本的问题作铺垫,来扩展出本节主要研究的内容。

二、动手实践,感受知识的来源。

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学具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促使学生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平面几何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在学生经历了生活化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操作,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

教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从生活中感知、在操作中研究、在合作中感悟,让学生实践操作,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继而将轴对称图形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这里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在大胆猜想、辨别争论、动手验证,充分提供给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自主探究者。

三、抓住内在规律,感悟对称的应用价值。

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基本对称图形。

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

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应用价值。

“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价值。

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她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实际运用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