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尔雅_在训诂学史上的开创意义
《尔雅》
六、《尔雅》的研究
• 对《尔雅》的研究,自西汉始。文帝时置《尔雅》博士。武帝时的犍 为文学首开为《尔雅》作注。此后有刘歆、樊光、李巡、孙炎等的注 本,但均已亡佚,仅在陆德明《经典释文· 尔雅音义》及马国翰《玉函 山房辑佚书》、黄奭的《汉学堂丛书》、臧庸堂《尔雅汉注》、余萧 客《尔雅古经解钩沉》等书中,可看到部分条目。但他们为《尔雅》 • 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注本是晋郭璞的《尔雅注》。郭注本阐 述了《尔雅》的体例,疏解了词义,注明了读音,区别了今语、古语、 方言,校勘了文字。郭注本资料丰富,疏解全面、系统。正如邢昺 《尔雅疏· 叙》所云:“东晋郭景纯用心几二十年注解方毕,甚得六经 之旨,颇详百物之形,学者祖焉。”(《十三经注疏· 尔雅注疏》,中 华书局1980年10月版。) • 魏晋以降,为《尔雅》作注的有沈旋、施干、谢峤、顾野王等人,其 著作皆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等 书中,收其辑本。多为音注本。 • 唐代研究《尔雅》的著作,以陆德明《经典释文· 尔雅音义》最为著 名。陆书在注音、校字上用力最勤,在释义上对郭注有补充、校正, 并对篇名作了说解。
三、《尔雅》的内容,释义条例、方式
《尔雅》的内容
《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三卷二 十篇。原有《序篇》,唐、宋间佚,今本 存十九篇。十九篇按其词语类别可分为两 大部分:
(一)一般词语类:
《释诂》、《释言》、《释训》三篇是古代 文献一般词语的训释汇编。《释诂》多为一词释 多词;《释言》多为一词释一词或二词。《释 诂》、《释言》多是以当代词解释古代词,或以 常用词解释难词、僻词。《释训》多为解释叠字 词或联绵词,道形貌或明喻义;亦有引用《诗经》 诗句,解其难词,释其意义者。
《尔雅》的释义条例
《尔雅》释义是有其规律的,这体现在后人研究时归类的 条例中。清人陈玉澍的《尔雅释例》,对其条例阐述的十 分详尽,共四十五条。胡朴安的《中国训诂学史》根据陈 说,综合为八条,即甲、文同训异。如:“幠,大也”; “幠,有也。”乙、文异训同。如皇、嘏、京、皆训大。 丙、训同义异。即“二义同条”或“一训兼两义”。如治、 肆、古,故也。“治、古为久故之故,肆为语词之故”。 丁、训异义同。如“烝,君也”。“烝,众也”。君亦释 众。《白虎通》及《广雅》并曰:“君,群也。”群即众 也,义仍同也。戊、相反为训。如“愉,乐也”。“愉, 劳也”。劳、乐,相反为义。己、同字为训。如“迺”, 古乃字。庚、同声为训。“锡,赐也”。读“锡”为 “赐”。辛、展转相序。如“永,悠、迥、遐,远也”。
河北自学考试训诂学名词解释6
名词解释1、训诂:就是对语言,主要是对古代语言的作解释。
用语言解释语言是训诂的一般含义,对古文献语言作解释是训诂的特定含义。
2、训诂学:以古代文献的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是语言学里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特征的人文性很强的技术科学。
3、疏(正义):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
这种注释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如现在最通行的《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4、史记三家注:给史记作注解的,包括刘宋裴胭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和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5、谓:使用这个术语的时候,被解释词放在前面。
它往往用来表示以一般释特殊或以具体释抽象。
“谓”相当于“指的是”或“说的是”。
6、某,某也:表示某一个词当解释为另一个词(解释的词在后,被解释的词在前)。
7、谓之:“谓之”和“曰”、“为”的作用一样,可以任用其一。
相当于现代的叫或叫做使用这些术语的时候,被解释的词在后面。
除一般释义外,它还特别用来分辨同义词和近义词。
8、当为(当做):凡遇原文有误字误读需更正的,就用“某当为某”或“某当做某”这个格式。
9、读为读曰:这个术语表示用本字说明假借字。
10、读若读如:这个术语多用来拟声注音。
段玉裁说读若、读如者,拟其音也古无反切,故为比方之词。
11、之言、之为言:使用这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与词义的推诿有关其格式为“某之言某也”“某之为言某也”。
12、浑言析言:浑言,笼统的说。
析言,分析的说。
这是指出近义词的共同义和区别义时所用的术语。
浑言也称统言、通言、散言、或散文,析言也叫对言或对文。
13、辞(词)这个术语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
14、破读:用本字去该读古书中的通假字,称为破,也叫破读、破字或易字。
15、读破:即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尔雅训诂内容
尔雅训诂内容
摘要:
1.尔雅训诂的定义与意义
2.尔雅训诂的内容分类
3.尔雅训诂的研究价值与影响
正文:
尔雅训诂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辞书,主要收集了古代汉语的词语解释和训诂,对后世的汉语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一、尔雅训诂的定义与意义
尔雅训诂,简称《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学著作,也是古代汉语研究的重要资料。
它收集了先秦至汉代的词语解释和训诂,是我国古代辞书和训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尔雅训诂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古代词汇和语言知识,而且对后世的汉语研究和辞书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尔雅训诂的内容分类
尔雅训诂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释诂:对古代词语的意义进行解释。
这些词语包括古代的专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释训:对古代的成语、谚语、惯用语等进行解释。
3.释义:对古代文献中的词语进行解释。
这些文献包括《诗经》、《尚书》、《春秋》等。
4.释音:对古代的音韵学知识进行整理和记录,包括古代的韵部、声母、
韵母等。
三、尔雅训诂的研究价值与影响
尔雅训诂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尔雅训诂提供了大量的古代词汇和语言知识,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资料。
2.对于辞书学的研究,尔雅训诂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学著作,对后世的辞书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对于文化史的研究,尔雅训诂收集了大量的古代成语、谚语、惯用语等,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21世纪以来《尔雅》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尔雅》研究综述摘要:《尔雅》作为古汉语训诂学的集大成之作,在我国学术史上有极大研究价值。
对21世纪初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对把握《尔雅》现阶段研究重点及方向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各大语料库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把21世纪国内《尔雅》研究分为六个方面,同时还简略概述了日本和欧美《尔雅》的研究状况,并对《尔雅》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指出了今后《尔雅》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尔雅》;21世纪;综述一、研究背景《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在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尔雅》研究,在历史上有三个高峰期。
第一个时期是汉代至魏晋。
这个时期对《尔雅》的研究,主要是用《尔雅》来解释古语,在疏通古今异语方面发挥作用。
第二个时期是清代。
清人研究《尔雅》涵盖多种方面:考释名物、校勘辑佚、引注作疏等。
此时期《尔雅》研究成为小学研究的主流,使《尔雅》的内容得到比较全面的阐释。
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
总论和汇释《尔雅》的文献,成为20世纪研究成就最大和最具特色的著作。
例如:黄侃《尔雅略说》、周祖谟《续雅学考拟目》和朱祖延的《尔雅诂林》。
这一时期,虽然部分学者仍以清人的考据方法研究《尔雅》,但朝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像考释名物、校勘辑录、音训补释等,研究范围更加深广。
此外,还出现了用现代科学知识解释《尔雅》的论著,而且开始用训诂学、词汇学、考释学、文化学理论阐释《尔雅》,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上世纪近百年发表的《尔雅》专著及相关论文,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关于《尔雅》的综述类文章也悉数可见。
但自21世纪以来,《尔雅》综述类文章寥寥无几,本文借此机会对新世纪近20年来的《尔雅》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助益。
二、国内《尔雅》研究(一)训诂学研究在传统的小学领域中,《尔雅》可以说是训诂学的始祖,所以《尔雅》的研究很多是在训诂学范畴内进行的。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篇: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
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
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
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
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
(3)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训诂学要籍
训诂要籍简介回顾两千多年的训诂学发展历程,几经周折,道路是很不平坦的。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便有了训诂的萌芽;汉代实现了全国统一以后,掀起了一个训诂学发展的空前高潮;魏晋南北朝时,一些训诂专家又有了新的成就;唐代训诂学的研究克服了六朝清谈所带来的轻浮之风,但训诂的成就似乎还不够突出;训诂学到了宋代,又遭受了一场沉重的灾难,元明两代的训诂造诣亦较为平淡;而清朝则是训诂学发展的集大成时期,我国传统语言学在清代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期间,各朝各代的训诂大师为我国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他们所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之多,实属历代所罕见。
一、历代训诂成就总览(一)两汉——训诂学的发展和兴盛时期训诂学在汉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奠定训诂基础的四大专书。
《尔雅》、许慎《说文解字》、扬雄《方言》、刘熙《释名》。
汉代训诂学的成就:郑玄遍注群经,保存至今的有《毛诗笺》、《仪礼注》、《周礼注》、《礼记注》,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赵岐《孟子章句》。
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王逸《楚辞章句》。
汉代产生了一批影响深远,贡献巨大的训诂学家,如西汉的孔安国、扬雄,东汉的郑玄、刘熙、马融、服虔、高诱、许慎等等。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训诂学成就曹操《孙子兵法注》、王肃《孔子家语注》、韦昭《国语注》、张湛《列子注》、李轨《法言注》、范望《太玄经集解》、郭璞《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尔雅注》、《方言注》,裴駰《史记集解》、裴松之《三国志注》、陶弘景《鬼谷子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
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义疏》、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字书、音义方面的训诂书:张揖《广雅》、吕忱《字林》、顾野王《玉篇》;陆德明《经典辞文》(三)唐代的训诂学成就孔颖达《五经正义》、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
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注》,章怀太子李贤《后汉书注》,托名房玄龄《管子注》,杨倞《荀子注》、成玄英《庄子疏》,李善《文选注》,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的《文选五臣注》。
《尔雅》同义词研究综述
《尔雅》同义词研究综述摘要:《尔雅》是我国的第一部训诂学的著作。
这本书以同义词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也就是通过同义类聚的形式对于词义进行训释。
今天的学者对于它在训诂学、词汇学、文献学等很多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本文将对于同义词的研究综述应是分为表达方式、通用义、义类特点研究进行研究。
关键词:尔雅训诂学同义类聚研究工作引言《尔雅》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
不过这本书不是简简单单的训诂资料。
相反的就是其通过词义的训释,对于词语的各项规律进行反应。
比如释义的对象、内容以及方法术语等。
这些很好的体现了训诂学研究的内容以及性质等等,其也标志着训诂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的诞生了。
《尔雅》在训诂学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历代对于《尔雅》的研究层出不穷,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本文将选取21世纪以后的研究成果尽心收集与整理,通过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以求对于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1《尔雅》同义词的表达方式研究王建莉对于《尔雅》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其中对于其同义词表达方式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展开:术语式、非术语式、同义字以及同义为训与声训。
其认为前人对于《尔雅》同义词表达方式的研究虽然有了很多的成果,但是还不够系统与全面,这样就会导致对于同义词的认识比较模糊,最后就会影响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还指出《尔雅》同义词表达方式涉及的术语具有科学性以及简明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有关的知识。
其着重讨论同义词的术语式、同义词的非术语式、“同义字”、同义为训与声训的关系。
其对于表达方式分析还是比较分类还是详细的,对于后人研究有很大的帮助[1]。
王超对于同义词类词语表现形式的表现形式也做了细致的研究,其研究将分为义同、同义以及同意三个部分展开,研究中作者做了大量的举例以及应用,分析的比较详细与到位,对于今后人们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与前人研究不同点在于研究的角度为郝懿行《尔雅义疏》,利用古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的展开自己的研究[2]。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训诂学研究的对象?A. 现代汉语语法B. 古代汉语词汇C. 古代汉语语音D. 古代汉语语法2.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著作中?A. 《说文解字》B. 《尔雅》C. 《礼记》D. 《周易》3.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4. 训诂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A. 了解古代文化B. 解释古代文献C. 学习古代哲学D. 掌握古代历史5.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词义B. 词源C. 词义变化D. 词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________,而“诂”指的是________。
7. 《说文解字》是东汉________所著,对后世训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 训诂学在研究古代文献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即通过比较不同文献中的用法来确定词语的原始意义。
9. 训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________的研究,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文献中的隐含意义。
10. 训诂学中的“词义演变”是指词语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意义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训诂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2. 举例说明训诂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3. 论述训诂学在古籍整理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训诂学自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B4. B5. D二、填空题6. 解释古代文献中的词语,解释古代文献中的词语7. 许慎8. 比较法9. 词义引申10. 变化三、简答题11. 训诂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帮助学习者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原始含义和演变过程。
- 增强学习者对古代文献的理解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 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加深对汉语发展的认识。
12. 训诂学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例子:- 通过训诂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_2
一、填空1、“声母”又称声又叫纽。
2、《切韵》的作者是陆法言《广韵》的作者是陈彭年和邱雍。
3、传统语言文字学分为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
4、古注的类型有(转注体)、(章句体)、(义疏体)、(集解体)、(补注体)、(音义体)等。
5、音义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
6、古注的体例: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又叫“疏”)。
7、高邮王氏四种: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8、汉语言文字学分为(古文文字学)和(现代文字学)。
9、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被汉朝人称之为(“三仓”)10、补注体注释有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等名称。
11、文字学应当是研究文字的(形体)以及(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12、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简称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简称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13、乾嘉学派中吴派的代表人物是惠栋 ,皖派的代表人物是戴震。
14、隶书是指古汉字在秦汉之际由小篆到隶书的改变,也叫“隶定”“隶古定”。
15、“吾誰欺?欺天乎?”属于宾语前置中的疑问代词做宾语这种情况。
16、《尔雅》:“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这种训释方式在训诂学上叫互训。
17、《楚辞·离骚》:“霑余露之浪浪。
”洪兴祖补注:“浪,音郎。
”这种注音方法叫直音法。
18、传是我国古书注解最早的名称。
19、汉代及魏晋时代学者对十三经所作的注和唐宋时代学者所作的疏,合称“十三经注疏”。
20、守温字母是唐末和尚守温创立的三十个声母的代表字。
21、声类是指对韵书中代表声母的反切上字所作的分类。
22、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为夺文(脱文)。
23、讹文是指讹误的文字。
训诂要籍简介
训诂要籍简介通释语义的专著通释语义的专著:是全面研究各个词语的含义,融汇贯通,给以准确的简明的解释的专门是释义的书。
1.单解语义的专著介绍《尔雅》中国最早的一部训解词义的书,《尔雅》是我国最古的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这部书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被称赞为“七经之检度,学问之阶路”;研究训诂,撰写注疏的,都以它为依据,因而有重要价值。
《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3 卷20篇。
今本有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19篇。
关于《尔雅》的创作时代和作者,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
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且作者非一人,当是学者采集训诂注释,递相增益而成。
“尔”是近正的意思。
“雅”专指“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
“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
一般词语之所以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陆德明认为“意义不同,故立号亦异”,但又说“释诂以下三篇,皆释古今之语、方俗之言。
”郝懿行则认为《释诂》为“举古言,释以今语”;《释言》“取常行之字,而以异义释之”;《释训》“多形容写貌之词,故重义叠字累载于篇”。
《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
”首先,它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尔雅》出现以前的训诂,有的不过是古人言谈或著述中对某些词语所作的简单的解说,有的也只是对前人某一篇或某几篇论著作些随文释义的注解。
到了《尔雅》,才把古今异言、方俗殊语以及各种名物加以全面研究、系统整理,汇成通释语义、粗具条理的汉语分类词典,使训诂学有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尔雅》保存了汉语词语的很多故训。
这些故训虽然主要是为了解经,但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先秦的其他作品。
因此,《尔雅》也就成了我们学习古代文献、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工具。
《尔雅》也存在不少缺点,比较严重的有以下三点:第一,所收词语及其义项都不够完备。
尔雅的内容释义条例方式
• 胡奇光、方环海的《尔雅译注》,亦是一部有注有译的好书,吸 收了先哲时贤、古今权威的解说,对学习、研究《尔雅》极有帮 助。此外顾廷龙、王世伟的《〈尔雅〉导读》、管锡华的《尔雅 研究》从《尔雅》的名义、撰者、著录、内容、性质、体例、价 值及古今研究概况,作了详尽的说明。朱祖延主纂的《尔雅诂 林》,仿《说文诂林》,集众注于一书,检阅方便。这些都是推 动《尔雅》研究的好书。当代还有一大批对《尔雅》进行专题研 究的论文,质量高,影响大。如周祖谟《尔雅之作者及其成书的 年代》、《郭璞尔雅注与尔雅音义》,杨树达《尔雅略例》,李 法白《尔雅释词撮例》,赵仲邑《尔雅管窥》,殷孟伦《从〈尔 雅〉看古汉语词汇研究》、《论〈尔雅〉简说》(上、中、下), 张清常《〈尔雅·释诂〉札记:论“姐”、“哥”词义的演变》、 《〈尔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赵振铎《郭璞〈尔雅注〉简 论》,何九盈《尔雅的年代和性质》,宛志文《〈尔雅〉的词典 属性》、《论〈尔雅〉的释义特色》,赵伯义《〈尔雅〉兽畜名 释例》、《论〈尔雅〉的学术成就》、《论〈尔雅〉的历史局限 性》,多洛肯《〈尔雅·释诂〉中词义内部联系现象探微》等等, 恕不一一列举。这些文章运用新视角、新方法,剖析《尔雅》, 体现出当代学术的水平。
三、《尔雅》的内容,释义条例、方式
《尔雅》的内容
《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三卷二 十篇。原有《序篇》,唐、宋间佚,今本 存十九篇。十九篇按其词语类别可分为两 大部分:
(一)一般词语类:
《释诂》、《释言》、《释训》三篇是古代 文献一般词语的训释汇编。《释诂》多为一词释 多词;《释言》多为一词释一词或二词。《释 诂》、《释言》多是以当代词解释古代词,或以 常用词解释难词、僻词。《释训》多为解释叠字 词或联绵词,道形貌或明喻义;亦有引用《诗经》 诗句,解其难词,释其意义者。
《尔雅》在训诂学史上的开创意义
《尔雅》在训诂学史上的开创意义
《尔雅》是古代中国最著名的语文教育思想书籍,也是中国语言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
著作。
它是古代文学家孔子在西周末期创编的世界上最早的文本之一,其训诂学的发展在
中国古代哲学的学科版图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有教化世人的重大贡献。
《尔雅》被誉为“中国最早的语言教科书”,它是中国古代训诂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在漫太古时期便曾被传播至西汉孝桓帝时代。
《尔雅》里收录了半数以上的中国课程,从
古代的各种文本中汲取了精英的思想,且着重于历史的实践,是一部集英才精华的文本。
《尔雅》的课程不但仅仅强调文章的技巧,也强调对文法的理解和运用,强调语文的重要性,如利用古文的精巧以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义等视角。
从中可以看到,古今中外,任何
一个地方文化发展的精髓,都根本上包含着语言文字。
训诂学史上,《尔雅》开创了一种崭新形式的训诂学,它引入了古文或古立字类,以阐述历史及文献,且着重对历史文化事件的叙述,使其在中国古代语文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现在,《尔雅》也被誉为“文化的起源”,在训诂学史上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训诂方式,在中国的文字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强调文本的结构与技巧,而且以古人的智
慧解说文本的意义,以古人的思想理论解说文章的内涵,使得后世的读者看到了文本中不
可告人的荣耀。
尔雅
类概念的形成,因此《尔雅》也只能产生在战国末年这一时期。
课文学习
• (二)社会的需求,文化的积淀,孕育了《尔雅》的产生
• 任何事物的出现,客观需要往往是催化剂。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历史经过 了“礼崩乐坏”的西周末年,到了大动荡的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三代文献, 已不能尽解,往往需要注释,才能沟通。早在传注产生之前《国语· 周语下》 中记载:“其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於,缉熙!亶厥心肆其靖之。’是道成王之德也。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 者也。夫道成命者,而称昊天,翼其上也。二后受之,让於德也。成王不敢 康,敬百姓也。夙夜,恭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宽也;密,宁也。 缉,明也;熙,广也。亶,厚也;肆,固也;靖,和也。其始也,翼上德让, 而敬百姓。其中也,恭俭信宽,帅归於宁。其终也,广厚其心,以固和之。 始於德让,中於信宽,终於固和,故曰成。” • 类似这类例子,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屡屡出现。如《吕氏春秋· 审应览· 不屈》:“《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恺者,大也;悌者,长也。 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孟子· 离娄下》:“《诗》云:‘天 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这说明解疑释难是社会的需要,是 时代使然。
课文学习
三.《尔雅》的内容,释义条例、方式
《汉书· 艺文志》著录《尔雅》三卷二十篇。原有《序篇》,唐、宋 间佚,今本存十九篇。十九篇按其词语类别可分为两大部分:
•
•
(一)一般词语类
《释诂》、《释言》、《释训》三篇是古代文献一般词语的训释汇 编。《释诂》多为一词释多词;《释言》多为一词释一词或二词。《释 诂》、《释言》多是以当代词解释古代词,或以常用词解释难词、僻词。 《释训》多为解释叠字词或联绵词,道形貌或明喻义;亦有引用《诗经 》诗句,解其难词,释其意义者
训诂学的发展历程
训诂学的发展历程训诂学的发展最早是从先秦就开始出现了。
春秋战国以前,一个字大都是一个词的意思。
春秋战国以后,字在增加,构词法有了发展,双音词慢慢地就多了起来,相应的,字义也有进一步的引申和变迁。
在阅读古书时,如果少了对字词的解释,就会很难理解书中的词义,就更加不能明白文章的意思,因此当时的书里就出现了不少解说词义的材料。
等发展到了汉朝时,已经基本形成训诂学这一门学问。
这时候已经出现主要的训诂书籍,其中有中国训诂学的四大基石:《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4本书,这些书籍在训诂学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很多从事训诂工作的人们。
从有关历史资料可以看到,训诂学发展到隋唐时期就有了一种新的改变:当时解词释义已经改变旧观念,由笼统的词义注释趋向于清晰明确的表述,同时也由平常注释的书面语进一步改变为注出当时口语使用的意义。
具体表现为:既有专门解释双音词的书,如《兼名苑》,又有专门解释日常应用的口语词的书,如《字宝碎金》和《俗务要名林》。
到了宋代,训诂学得到了很大的革新。
众所周知,汉字的形声字一般是用以表义的形旁在左,用以表音的声旁在右,所以声旁又被称为右文。
当时有个提倡“右文说”的学者叫作王子韶,他认为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表音,还能表义—凡是谐声声符相同的字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意义。
比如“戋”是小的意思。
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日“钱”,贝之小者曰“贱”。
如此之类,都以“戋”作为基本意义,在其基础之上构词成义。
王子韶所创的声旁有义学说,很大地促进了后代的训诂学研究中因声求义方法的提出。
到了南宋时期,学者们开始在训诂的同时注意到古韵问题。
训诂学在元明时期出现了停滞,甚至是衰退。
元代在字学上承接南宋时期的“六书”之学,并不注意研究训诂;明代学术不振,受宋代性理之学的影响,更是信口开河,毫无章法可言。
清代学者受提倡古学的影响,极力推崇汉代的经学和小学,重考据,求实证,并不推崇空谈宋代性理之学。
可以说,清朝是训诂学发展最辉煌的时候。
《尔雅》注本文献系列对训诂学形成产生的影响
作者: 杨薇
作者机构: 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武汉430062
出版物刊名: 江汉论坛
页码: 139-142页
主题词: 《尔雅》;注本文献;训诂学;影响
摘要:一种学科的形成,往往有赖于本学科长期的实践,以及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该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文献是记录一个学科的实践、方法和理论的载体,特别是关涉到某一学科的系列文献,更能清晰地展示一个学科由萌芽、发展到成熟的全过程.文献是某一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具体实践者,又是对具体实践进行总结的完成者.<尔雅>注本文献在<尔雅>的传承过程中,针对<尔雅>这部典籍的文词、体例、旧注等方面进行解释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文献系列.训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根据书面语的实际材料,随文逐字作出具体的语义分析;一种是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如果将历代<尔雅>注本文献串起来,会发现它们不仅呈现了一部<尔雅>文献的流传史,而且还粗略地勾画了训诂学学科的形成历史.。
论《尔雅》在训诂学方面的价值
《尔雅》在训诂学上的价值尔雅,也称《尔雅》,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著作,记载了许多古代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其中有许多经典训诂,是训诂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因此,尔雅在训诂学方面有其重要的价值。
首先,尔雅记载了许多古代训诂,可以作为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尔雅记载了许多古代贤人的语录,如孔子的“不犯错误,不负重托”,“言必信,行必果”等,以及孟子的“让而不强”,“礼乐不可穷也”等,都蕴含着深远的训诫意义,可以为训诂学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其次,尔雅把传统文化和思想融入训诂中,可以丰富训诂学的内容。
尔雅中记载的许多训诂,如孔子的“智者博学而无所成名”,“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忠孝两全”,“安乐窝棚”,都体现了古代传统文化和思想,可以丰富训诂学的内容,为训诂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此外,《尔雅》的训诂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可以激励人们更好地生活。
尔雅中记载的许多训诂,如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莫若爱惜”,“其身正,不令而行”,“不欲人之过闻”,“止于至善”,“知不足而不欲”,都可以激励人们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做人,也可以为训诂学的研究提供灵感。
最后,尔雅中记载的许多训诂,可以作为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尔雅记载了许多古代贤人的语录,如孔子的“不欲人之过闻”,“其身正,不令而行”,“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及孟子的“让而不强”,“礼乐不可穷也”等,都体现着古代贤人的智慧,可以为训诂学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尔雅在训诂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可以为训诂学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而且可以丰富训诂学的内容,激励人们更好地生活,也可以作为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因此,尔雅在训诂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参考。
《尔雅》的意义和性质
《尔雅》的意义和性质
斯英琦
【期刊名称】《辞书研究》
【年(卷),期】1981(000)001
【摘要】<正> 日本学者福田襄之助现任冈山大学法一文学部教授、法一文学部长,是一位专攻中国文学、哲学的学者。
他参与《汉和辞典》、《中国语学新辞典》的编纂。
在他所作的《中国字书史研究》(明治书院1979年2月出版)一书中,对《尔雅》作了比较详密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虽有可商榷之处,但不失为一篇较好的《尔雅》研究论文。
这里加以介绍,看看一位外国学者是怎样理解我国古辞书《尔雅》的。
【总页数】7页(P260-266)
【作者】斯英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尔雅》在训诂学史上的开创意义 [J], 郑杰文
2.论《尔雅》的同义词词典性质 [J], 王建莉
3.古代英雄的现代意义:叶芝戏剧《在巴尔雅海滩》中的情感与教诲 [J], 何林
4.从《尔雅》的多义项谈到辞书多义要的起源和性质 [J], 管锡华
5.论《尔雅》性质上的一大特点——比较——《尔雅》研究之一 [J], 管锡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二o o 八年第六期 1
中图分类号:H 13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84(2008)06-0001-02
收稿日期:2008-03-10
作者简介:郑杰文(1951-),男,山东临淄人,山东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华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东京大学高级
访问学者,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先秦诸子研究和先秦两汉文学史研究。
5尔雅6在训诂学史上的开创意义
郑杰文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摘 要:5尔雅6是我国最早的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沟通/正统语言0与其他语言系统间的词义关系的词学专著。
它在
语词训释实践中,反映了诸多训诂原则和训诂方法,开创了中国训诂中的/词义互释0方法和/义界释词0方法,为训诂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5尔雅6;/词义互释0法;/义界释词0法
5尔雅6是我国最早的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
类来沟通/正统语言0与其他语言系统间的词义关
系的词学专著。
/尔0通/迩0,/迩0者/近0也;/雅0者/正0也,在这里指/雅言0,即语音、语词、语法都合规范的/正统语言0,也就是标准语。
/迩雅0即/近乎正统的语言0。
5尔雅6一书,从作者意图讲,是一部标出/流行语0或方言语汇中哪些语词与作者所认定的/正统语言0中的某个语词间词义关系的词学著述;从其社会功用讲,是一部以解释词义为主,帮助人们阅读古籍的训诂之作。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但5汉书#艺文志6的/小学0类著录的10种古书都是带有识字课本性质的字书,而5尔雅6一书却不仅可当识字课本,还由于此书保存了不少先秦古词语的释义,对于人们了解汉字的形、音、义都有帮助,因而成为我国训诂学的开山作。
5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小学类序6谓书目编排/以5尔雅6以下编为训诂,5说文6以下编为字书,5广韵6以下编为韵书,庶体例谨严,
不失古义0¹
,强调的就是5尔雅6在中国训诂学史上的首创地位。
5尔雅6在训诂学史上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主要因为它在语词训释实践中,反映了诸多训诂原则和训诂方法,开创了中国训诂中的/词义互释0方法和/义界释词0方法,为训诂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词义互释0法
5尔雅6的/词义互释0方法有如下两种方式组成。
1.同义近义释词式。
即将古籍中的许多同义
词、近义词以一个通用词来解释。
这一方法在5尔雅6中用得最多。
如5释诂6/初、哉、首、基、肇、祖、
元、胎、俶、落、权舆,始也0º
,以通用词/始0来释/初、哉、首0等近义词。
又如5释训6/殷殷、惸惸、忉忉、慱慱、钦钦、京京、忡忡、惙惙、怲怲、弈弈,忧也0»
,以通用词/忧0来释/殷殷、惸惸、忉忉0等近义词。
5尔雅6中还有用两词对释者,如5释宫6/宫谓
之室,室谓之宫0¼
,如5释诂6/遐,远也0、/远,遐也0½等,亦以通用词来训释与之同义或近义的词,也应属于/同义近义释词0方式。
5尔雅6中还有以词递接相释者,如5释言6/流,覃也。
覃,延也0¾
、/煽,炽也。
炽,盛也0¿
等。
其可以递次相释的关键在于被释词与释词间存在着同义或近义关系,它也应属/同义近义释词0方式。
词语训释的原则是以今语释古语,以通用语言释方言,即以已知释未知。
5尔雅6成书前,先秦古籍中已多有随文释义的训诂现象存在,如5逸周书#谥法解6/勤,劳也。
遵,循也。
肇,始也。
怙,恃也。
锡,与也。
典,常也。
糠,虚也。
惠,爱也。
敏,疾也。
捷,克也。
载,事也0À
,如5尸子6卷下/人神曰鬼。
鬼者,归也0Á
等。
但这些著作所讲的多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具体词义,没能归纳和抽象出它们的共有意义,故使得某些语词离开了具体语言环境便难以理解。
而5尔雅6对众多语词进行了抽象、归纳,将众多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共性抽象出来,以当时通用语词加以解说,即用一个通用词揭示它们的共同意义,从而为训诂著作
25尔雅6在训诂学史上的开创意义郑杰文
的编写奠定了最为基本的训诂原则和训诂方法。
2.多义反义释词式。
即揭示古籍中一词多义或同词反义现象。
如5释诂6既言/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厖、墳、嘏、,,席,大也0Â,又言/幠、厖,有也0 l v。
郝懿行5尔雅义疏6指出:/-幠、厖.既训-大.,又训-有.者。
-有.、-大.义近,故复为-有.。
-有.之为言-又.也,亦言-富.也。
5易#杂卦6云:-大、有,众也。
.-有.与-大.皆丰厚之意,故其义相成矣。
0 l w 5尔雅6的这种释词方式,揭示了上古汉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又如5释诂6既言/治、肆、古,故也0 l x,又言/肆、故,今也0 l y,郭璞注此曰/-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0 l z。
5尔雅6的这种释词方式,揭示了上古汉语的同词反义现象。
由于古汉语词义的引申或字词的借用,故而形成了古汉语中的一字一词多义现象。
5尔雅6揭示了这种语言现象,并创造出多义反义释词这种训诂方式。
二、/义界释词0法
/义界释词0方法在5尔雅6中被广泛应用。
义界释词,即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去阐述字义、词义的界限。
这种义界,可以是界限和范围,如5释地6/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0 l{;也可以是量的差异或程度的不同,如5释天6/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0 l|;还可以是物产的种属、形制、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或是材料的用途、产地、质地等,或是人的情态、声音等。
5尔雅6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说被释词的义界,在训诂原则和训诂方法上为训诂学奠定了某些基础理论。
总之,5尔雅6尝试的诸多训诂方法,为训诂学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5尔雅6总结的训诂原则,为训诂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所以说,5尔雅6在我国/雅学0史上占据着开山作的地位。
注释:
¹永瑢等:5四库全书总目6,第338页,中华书局,1965年.º5尔雅6,5尔雅注疏6,第2页.»5尔雅6,5尔雅注疏6,第24页.¼5尔雅6,5尔雅注疏6,第31页.½5尔雅6,5尔雅注疏6,第4页.¾5尔雅6,5尔雅注疏6,第15页.¿5尔雅6,5尔雅注疏6,第17页.À5逸周书6,第73页,见皇甫谧5二十五别史6,齐鲁书社,2000年.Á尸佼:5尸子6,第10页,5百子全书6第三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Â5尔雅6,5尔雅注疏6,第2页. l v5尔雅6,5尔雅注疏6,第2页. l w郝懿行:5尔雅义疏6,第1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l x5尔雅6,5尔雅注疏6,第9页. l y5尔雅6, 5尔雅注疏6,第9页. l z5尔雅注疏6,第9页. l{5尔雅6,5尔雅注疏6,第48页. l|5尔雅6,5尔雅注疏6,第41页.
E r Ya p s C reati ng M ean i ng i n the H istory of H erm eneutics
Z H ENG Ji e-w en
(Co llege of L iterature,Ch i na W est N ormal University,N anc hong637009,China)
Abst ract:Er Ya is the earliest lex ica lm onog raphs i n Ch i n a,li n k i n g the wo r d m ean i n g relation of the/O rt h odox language0w it h o ther language syste m s in accordance w ith the w ord m ean i n g syste m and the thing p s classification. Er Ya reflectsm any her m eneutic princ i p les and m ethods i n experience of her m eneutics.It sets up the/W ordM ean-i n g M utua l I nter pretation0m ethod and t h e/W o r ds p Character H er m eneuti c0m ethod in Ch i n ese her m eneutics,and lays the theoretica l foundation for the for m ation o f her m eneutics.
K ey w ords:E r Ya;/W ordM eaning M utual Interpretation0m ethod;/W ords p Character H er m eneutic0m 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