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1/3/21

何传添

得海权者兴,失海权者亡;得海洋者盛,失海洋者衰。这是历史揭示的一个鲜明的真理。1994年11 月16 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生效后,海洋自然再度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自1996 年7 月6 日正式加入《公约》,就有了国际法基础上拥有的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然而,与中国海上相邻的8 个国家,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都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之纠纷,中国至今尚未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成海上划界协议。人类已进入21 世纪,中国既要保卫自己的海洋国土、捍卫自身的海洋权益,又要和周边国家一起把和平和稳定带入新的世纪。这是一个既崭新又敏感、既对现实又对未来有深刻影响的课题。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从1958 年起,联合国陆续召开了3 次国际海洋公约会议。1958 年2 月至4 月,第一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就拟定海洋法草案进行了讨论,最后制定了四个公约。1960 年3月,第二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同样在日内瓦召开,专门讨论海洋宽度问题。今天的《公约》是历时9 年(1973 年12 月至1982 年12 月) 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1982年12月,经过160 多个国家的协商、妥协和斗争,终于通过了一部国际立法史上最广泛、最全面的海洋法典,即《公约》,并决定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1984年12 月,共有155个国家和4 个实体在《公约》上签了字。9 年后,即1993 年11 月16 日,《公约》得到了第60 个国家的批准,一年后,即1994 年11 月16 日,《公约》正式生效。

1、《公约》规定:《公约》涉及海洋法几乎所有方面的问题,由1 个序言和17 部分组成,共320条,另有9 个附件。其主要内容包括:领海和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领海、群岛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利和过境自由、"区域"、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争端的解决等。《公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所谓"一揽子"协议[1 ] 。

《公约》有了许多新的规定。主要有:一、首先规定了沿海国有权建立12 海里领海和24 海里毗连区,并规定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对毗连区行使必要的管制权,拥有海关、财税、移民和卫生等管辖权;二、规定沿海国可建立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在此区域内沿海国对生物及非生物资源拥有主权权利,对环保、科研、人工岛屿等有管辖权;三、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这一权利是专属的,即: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任何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而且,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也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四、规定公海自由,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五、规定占世界65 %以上的深海海洋底乃底土"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继承财产,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管理权。

《公约》实质上是对海洋的归属和管辖的一次重新调整,是海洋资源和权力的一次再分配。尽管《公约》中有不少条项是笼统的,但它仍称得上是当代国际社会关于海洋权益和海洋秩序的基本文件,标志着新的海洋国际秩序的建立。

2、《公约》生效后出现的新问题:

《公约》的生效,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全面开发、法制管理海洋的新阶段。《公约》的生效,并不意味着从此海洋会变得风平浪静。《公约》唤醒了沿海国家开发和维护海洋资源的意识,进而引发了争夺海洋岛屿、海洋国土、海洋资源和海洋通道的新的争斗,使世界热点集中到海洋上,不仅霸权主义继续谋求海洋霸权,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在海洋问题上日益觉醒,都在按照自己对《公约》的理解,尽可能大地圈占海域。然而,世界上海洋国家占全球国家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大多数国家彼此相邻或相向,沿海国家的利益往往与其相邻或相向国家的利益交织在一起。矛盾的焦点是主权的获得或享有以及相应资源的占有或分享。随着更多的国家批准加入《公约》,海洋权益面临一次全面再分配,海洋权益的斗争将越来越复杂。全世界有300 多处海域出现划界纠纷,有争议的岛屿达1000 多个。冷战结束后,仅1991 年至1995 年,世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次数就达181 起,其中80 %与海洋有关。

二、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

1、中国的海洋国土:

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洋面积达300 多万平方公里,约合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拥有312 万公里长的海岸线,面积500 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 多个。我国人均的陆地面积仅为01008 平方公里,远低于世界013 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用占7 %的世界耕地面积养活占世界22 %的人口。海洋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解决我国水资源、能源、食物和其它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的资源的重要来源的新领域,同时也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我国是海洋大国,同时也是海洋小国。我国的海岸线长度为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为世界第五,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从这些数据看,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然而,从人均海洋面积来看,就显得十分可怜了。按《公约》规定,中国的人均海域不到世界人均的1/10 ,人均占有面积排在世界第122 位,海洋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1/30 ,人均大陆架盆地的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1/40 ,大陆架油气资源人均不足世界的1/2[3 ] 。因此,中国应将十分重视这份海洋国土。

2、中国与海洋邻国海洋国土争端的现状:

就在这片应该十分珍惜的海洋国土上,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与我国海上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如果各国都把200 海里划入专属经济区,就会产生大范围的重复水线。据我国国家海洋局的粗略计算,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中有1/3是周边国家也声称拥有"主权"的水域。据《海洋国土》作者于焱平同志的调查,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共约150 万平方公里之多,其中绝大部分已被他国非法划入其版图,约占我国海洋辖区的二分之一。70 年代以来,我国的海洋国土在缩小,因为我们对一些属于我国的海洋国土,仅仅停留在"自古以来"的观念上,没能及时进行战略上的控制和事实上的开发,因此,中国面临着依法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