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城市化(等级考试题)

合集下载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练习〔含答案〕地理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练习〔含答案〕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以下是地理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开展一般规律的是()【答案】 A【解析】 A图显示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最后出现卫星城甚至形成城市群,符合区域内城市开展的一般规律。

2.在城市化过程中()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答案】 A【解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2021山西太原高一期末检测)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3~4题。

3.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根底设施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本钱4.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B.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D.出现劳动力供给紧张的状况【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根底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故A、B选项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选项;由于城市就业时机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开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本钱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D选项正确。

第4题,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效劳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而且农民工回流与对劳动力需求大的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所以A、D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错;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正确。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城市化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城市化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城市化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

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D.呈减少趋势2.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3.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4~5题。

4.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B.12:00C.14:00D.18:005.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读图完成6~7题。

6.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 )。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逆城市化现象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D.生物多样性增多7.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 )。

A.埃及B.中国C.德国D.印度通常城市地域图层可分为老城区、近城区和远城区。

下图中三城市的人口均在500万人以上,老城区均指新中国成立前的城市区域范围。

读图完成8~9题。

我国三城市老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8.上图三城市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的是( )。

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甲城市和乙城市9.关于图中三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城市人口总数最多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数量有所下降C.乙城市人口总数明显减少D.人口密度变化最大的是乙城市城市化的进程大幅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

高二地理城市化进程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城市化进程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城市化进程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城市化是指()A. 农民进城务工B. 城市人口增长C. 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D. 都市化进程答案:C2. 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A. 高速公路建设B. 工业化进程C. 政府政策D. 土地资源利用答案:B3.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城市化的问题和挑战之一?()A.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B. 大量农民进城导致社会保障问题C. 城市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D. 城市治理的问题答案:A4. 下列哪个国家是目前全球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A. 美国B. 中国C. 德国D. 印度答案:B5.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的负面效应包括()A. 区域经济不平衡B. 城市负荷增加C. 社会矛盾加剧D. 环境污染增加E. 交通拥堵答案:A、B、C、D、E二、判断题1. 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

()答案:正确2. 城市化只是经济现代化的一个方面。

()答案:错误3. 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高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高度发达期三个阶段。

()答案:错误4. 农民进城务工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答案:正确5.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率越高,农业人口比例越低。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答: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城市化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 城市化提高了劳动力的流动性,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 城市化带来了城市人口的消费需求增加,推动了商品和服务市场的扩大。

- 城市化促进了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2.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答: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如土地利用不合理和环境污染。

- 大量农民进城导致的社会保障问题,如农民工福利和住房问题。

- 城市化加剧的社会矛盾,如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扩大等。

- 城市治理的问题,如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拥堵等。

高考地理《城镇化》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城镇化》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城镇化》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天津河西二模]随着城市空间加速扩张,远郊区得到快速发展,其功能的复合性、完善性使之具备城市特性,形成新城、新区等“类城市体”,学者将此现象称为后郊区化。

上海正逐步进入后郊区化阶段,下图为1949年至今上海市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模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上海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演变阶段三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政策来引导生产要素郊区化B.生活、消费要素开始在郊区集聚C.多区多园强化郊区空间生活属性D.产城融合使郊区空间更复合多元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工业搬迁至郊区,说明是通过政策来引导生产要素郊区化,发生在第一阶段,A不符合题意;工业生产等大量积聚在郊区,所以生活、消费要素开始在郊区集聚,发生在第二阶段,B不符合题意;多区多园强化郊区空间生产(而不是生活)属性,产城融合使郊区空间更复合多元,发生在第三阶段,C错误,D正确。

故选D。

2.与近郊区相比,上海市远郊区更易成为功能复合完善的“类城市体”,主要原因是()A.对周边城市辐射更强B.生产成本低廉C.受中心城区辐射较弱D.劳动力数量多答案:C解析:由已学可知,上海市远郊区由于受中心城区辐射较小,更多职能需要独立配套,形成功能更加完善的“类城市体”,而近郊区更多依附于中心城区,功能受到限制,不易形成功能复合完善的“类城市体”,C正确;与中心城市和近郊区相比,远郊区对周边辐射能力较弱,A错误;生产成本、劳动力数量在近郊、远郊差异不大,B、D错误。

故选C。

[2024·河南郑州市高三三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

下图为2009~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流动人口规模与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3~5题。

3.2009~2019年,我国()A.城镇化水平降低B.流动人口规模先增加后减少C.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D.农民工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答案:B解析:直接读取图中信息可知,2009~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A错误;流动人口的规模先增加后减小,B正确,C错误;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D错误。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文地理城市等级和城市化专项试题(16页)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文地理城市等级和城市化专项试题(16页)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文地理城市等级和城市化专项试题城市等级和城市化下图为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和商务楼相对高度(楼高)分布图。

完成1-2题。

1.与甲城市相比,乙城市( )A.等级较高B.服务范围较大C.规模较大D.职能种类较少2.关于甲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M处为中心商务区②N处中心商务区③P处为卫星城④Q处为卫星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较为典型。

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

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

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3-4题。

3.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 )A.服务门槛B.服务种类C.服务等级D.服务范围4.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A.空间结构B.规模结构C.产业协作D.城市化进程下图是“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医科大学毕业的小明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根据“中心地理论”他将选择在( )A.①B.②C.③D.④6.他选择该处的理由是( )A.该地卫生所集中,利于经营B.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C.靠近大医院,可获得其技术支持D.城市边缘有足够的土地发展空间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

下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

读图回答7-8题。

(双选)7.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A.环境恶化B.交通拥堵C.资源枯竭D.产业萎缩8.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A.优化产业结构B.加快工业化进程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耦合协调度是反映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的指标,耦合协调度越高,城市环境质量越好图1为大连市2000—2011年城市化率变化图,图2为大连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图。

第21课 城市化

第21课  城市化

第21课城市化普查讲21城市化1.根据城市化的标志判断城市化水平a.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判断(1)(2013安徽文综,4分)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读图,完成下题。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D)A.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解析:本题考查产业结构变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据图可知,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总体上升,但在1995—200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故A项错误。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最显著,1995年以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故B项错误。

从图中无法获取农村人口迁移的方向及数量,故C项错误。

1985—2010年安徽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总体上升,说明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故D项正确。

b.根据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判断(2)(2015安徽文综,4分)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题。

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D)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中用地规模的变化。

图中林地面积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故A项错误。

图中水域面积有增有减,而不是不断减少,故B项错误。

图中未利用地面积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故C项错误。

图中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耕地被占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D项正确。

2.城市化进程的判断(3)(2019新编,4分)下图为京、津、冀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题。

2017年河北省城市化处于(B)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一般情况下,城市人口比重低于30%为初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高于70%为后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处于30%~70%为中期阶段。

城市化 练习题

城市化 练习题

城市化练习题城市化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城市化的练习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城市化的问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城市化的推动力?A.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B.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C. 人口迁移的增加D. 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2. 城市化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生活质量的提高B. 精神压力的增加C. 就业机会的增加D. 邻里关系的疏远3. 下列哪个指标可以衡量城市化水平?A. 建设用地面积占比B. 人均GDP水平C. 人口密度D. 城市绿地覆盖率二、判断题1. 城市化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农业产出逐渐减少。

( )2.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同时增长。

( )3.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仅限于城市周边地区。

(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导致大量土地被开发和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

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处理成为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此外,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热岛效应和能源消耗等也是城市化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2. 城市化对农村的影响有哪些?城市化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出下降。

同时,城市化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如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和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

3.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是怎样的?城市化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教育和社交机会。

但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如失业率的上升、社会犯罪率的增加以及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等。

四、综合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实地观察,选取一座你身边的城市,分析其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略)。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21 含答案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21 含答案

微专题21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

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b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及解决措施2.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3。

城市化特点(1)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bb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d5。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c6。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我国城市发展趋势b城市区位7。

城市区位分析(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cb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1.城市化(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具体差异见下表: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及原因题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②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位)场紧张等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等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等(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2.城市区位因素b级方法技巧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的分析①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②根据城市面积、范围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③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④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⑤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专题21 城市化过程及进程 测试题

专题21 城市化过程及进程 测试题

专题21 城市化过程及进程测试题1.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单选题] *A. 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正确答案)C. 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 耕地越来越少,粮食产量下降答案解析: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

在此过程中,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必然导致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故B正确;绿化面积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化速度过快导致的,并非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所以A、C、D不是与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联系。

2.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9个城市、香港和澳门组成,人口超过6600万人。

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GDP约1.3万亿美元。

作为中国城市化的典范,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优化城市之间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加强整体规划B.加强户籍管理,限制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正确答案)C.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交通建设,形成“一小时生活圈”D.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创新,发展智能制造业答案解析: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说法,可以优化城市之间实现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加强整体规划;加强户籍管理,限制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交通建设,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创新,发展智能制造业。

3.下图为江苏省主要城市经济指标与城市化率指标。

由图可见,多数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单选题] *A. 城市化水平总体较低B. 城市化水平高低与人均GDP呈正比C. 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小D. 第二产业是城市化的主要促进因素(正确答案)答案解析::A、据图可知,江苏省各大城市城市人口比重均在65%以上,城市化水平总体较高,故不符合题意;B、据图可知,城市化水平高低与人均GDP不是呈正比关系,例如常州市,人均GDP较高,而城市人口比重下降,故不符合题意;C、最高达83%,最低为65%,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故不符合题意;D、江苏省各城市第二产业比重较高,因此城市化平均高,因此第二产业是城市化的主要促进因素,故正确。

地理中的城市化进程测试题

地理中的城市化进程测试题

地理中的城市化进程测试题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化进程及其相关问题,以下是一组关于地理中的城市化进程的测试题。

一、单选题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 城市人口增加B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 城市数量增加2、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B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慢C 城市化水平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D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3、世界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是()A 产业革命前B 产业革命后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 20 世纪 70 年代后4、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 农村劳动力过剩B 社会经济发展C 国家政策D 城市环境优美5、下列国家中,属于逆城市化现象明显的是()A 英国B 中国C 印度D 巴西二、多选题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 生物多样性减少B 改变下垫面性质C 产生“热岛”效应D 减少降水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A 城市发展不合理B 贫富差距加大C 出现“虚假城市化”D 出现“滞后城市化”3、以下属于城市化进程特点的是()A 大城市发展速度快B 中小城市发展缓慢C 城市群出现D 城市郊区化三、简答题1、简述城市化的含义及其表现。

2、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3、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探讨如何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C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和城市数量增加也是城市化的表现,但不是主要标志。

2、 D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快。

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

城市化练习题

城市化练习题

1.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特大城市数量2.城市化的意义有A、使城市乡差别逐渐扩大B、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C、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D 、有利于世界和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人口增长迅速B、世界城市化水平在不断下降C、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体现了其经济发展水平D、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多于发展中国家4.下面几组国家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A.阿根廷、墨西哥、法国B.英国、美国、中国C.日本、美国、英国D.阿根廷、日本、英国5.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城市化表现为A、高度城市化B、虚假城市化C、滞后城市化D、逆城市化6.下图为“某地城市城市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B.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城市化缩小了城乡差距D.城市郊区化又叫逆城市化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的小城市周围比较明显5.在城市化过程中A、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6.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7.四个地区中,农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的的两个地区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表为四个不同地区城乡人口的分布状况,读表完成 8、9 题。

8.城市化程度最高的是()A.甲地区 B.乙地区C.丙地区9.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的是()A.甲地区B.乙地区 C.丙地区下图某地区人口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10-11 题11.该图说明该地区A.人口密度大B.约 10%的人口在郊外C.城市人口为 2500 万D.城市化程度高12.此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D.丁地区D.丁地区A.英国B.印度 C.巴西 D.俄罗斯13.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A.A 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B.A 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C.B 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B 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2007 年6月9日,国务院批准成都、重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了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相呼应的成渝经济区的崛起。

2021年各地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城市与城市化

2021年各地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城市与城市化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题城市与城市化(2021年全国甲卷)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A.高密度居住区B.文教区C.低密度居住区D.工业区2.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A.冷锋过境日 B.低压控制期C.暖锋过境日 D.高压控制期【答案及解析】1.A 根据题干,“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屋顶面积越大,反射率越高,与文教区、低密度居住区和工业区相比,高密度居住区住房多,安装高反射率屋顶能最大限度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

BCD 错误,A正确。

故选A。

2.D 根据题意,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时间是气温最高、反射率最强的时候,冷锋、暖锋和低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反射率较低,高压控制期,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反射率高,对城市气温降低最明显,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21年山东卷)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

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

0,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

据此完成3—4题。

3.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C.提供生产生活用水D.应对城市内涝灾害4.0、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A.降低成本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D.生态环保【答案及解析】3.D 刚果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

在城区容易诱发城市内涝,在新城区修建“串珠状”湖泊,利用湖泊调蓄洪水的作用,在汛期自动蓄水,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D选项正确;城区靠近刚果河,便于取水,C选项错误;“串珠状”湖泊也可以提高周边地区土地的商业价值,改善用地的居住环境,但都不是首要的目的,A、B选项不符合题意。

《专题21 城市化》(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二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21 城市化》(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二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21 城市化》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标志之一?A、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D、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降低2、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下哪一个现象通常会伴随着人口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A、乡村人口素质普遍提高B、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减缓D、乡村人口性别结构失衡3、在城市化进程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城市化带来的正面影响?A. 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B. 加强了信息交流与技术创新C. 引发了严重的交通拥堵D. 扩大了就业机会4、关于逆城市化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大城市向郊区甚至乡村迁移的现象B. 这种现象通常伴随着大城市中心区的衰落C. 发达国家和地区较早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势D. 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环境恶化和生活质量下降,但与交通技术进步无关5、下列关于城市化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A.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比例下降B.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密度逐渐增加C.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城市功能逐渐完善D.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环境问题逐渐增多,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6、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A. 城市环境污染B. 城市交通拥堵C. 城市人口老龄化D. 农村人口过多7、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的增长。

假设一个大城市,初始居民数为100万,每年以2%的速度自然增长,那么10年后该城市的人口数大约为多少?A、122万B、180万C、200万D、120万8、对比东亚的大城市,西欧的大城市在中世纪主要以哪种类型的城市为主?A、贸易中心B、农业生产中心C、军事要塞D、手工业集中区9、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发展的正面影响?A. 提高了人口的总体素质B. 促进了经济增长C. 加剧了人口老龄化D. 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0、以下关于城市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城市化会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B. 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C. 城市化会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D.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环境污染问题11、下列关于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增加了地面硬化程度,减少了地下水补给B. 提高了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C. 减少了生物多样性,改变了自然景观D. 增加了绿地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12、在城市化过程中,以下哪种措施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A. 扩大私家车拥有量B. 发展公共交通系统C. 减少城市绿化带D. 增加商业区建设13、以下哪个因素不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A. 工业化B. 服务业发展C. 政府政策D. 农业发展14、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A. 城市交通拥堵B. 城市环境污染C. 城市基础设施不足D.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15、下列哪一项不是城市化对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A、绿地面积的扩大B、空气质量和水质的改善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16、以下哪种城市化发展模式强调合理规划,避免盲目建设,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A、郊区化B、逆城市化C、生态城市化D、卫星城模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小题狂做专练21城市化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小题狂做专练21城市化

F 图为“我国某城市 T1年与T2年地价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1〜2题。

1. 在T1年到T2年期间,该城市用地的扩展方向是( )A .向南、向西北B .向东南、向西C .向西北、向东D .向西南、向北2.影响该城市T1年与T2年地价最高值的因素分别是( )A •历史因素、经济因素B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C •社会因素、行政因素D •行政因素、环境因素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 3〜4题。

4•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疯狂专练21城市化3•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 A . abcB . caba 、b 、c 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C . cbaD . bac111 2k1人/A • a 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 • b 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 • c 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D • b —c 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西班牙巴塞罗那新城是城市建设中的奇迹, 下图为“巴塞罗那新城街区局部俯视图” 和“街区建筑平面图据此回答5〜6题。

D .改善建筑通风采光6•与多数普通街区相比,巴塞罗那新城这种方块街区可以更有效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内外城市部分建成区平均道路密度比较。

据此回答7〜8题。

国际城市路网密度(km/km 2)国内城市路网密度 (km/km 2)美国纽约13. 1 北京 6. 3芝加哥18. 6 上海 6. 75 •巴塞罗那新城的街道没有与经纬线保持平行,而是与其保持约45 °勺夹角,主要目的是( )A .方便居民出行B .减轻城市内涝C •减轻大气污染 A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C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B .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D •提升治安管理水平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 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下表示意国24P232J^N7•我国主要城市道路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道路网密度低的原因是()A .主干道路稀少B .人口密度低C •道路占地面积小D •长度短宽度大&推广街区制的意义()A .可以有效抑制地价,促使市中心房价下降B .减少小区围墙占地,提高小区备用地比重C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提高路网通达性D .使小区绿地成为公共绿地,扩大城市绿地面积“钟摆族”是指工作在城市中,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城市等级和城市化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城市等级和城市化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城市等级和城市化下图为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和商务楼相对高度(楼高)分布图。

完成1-2题。

1.与甲城市相比,乙城市( )A.等级较高B.服务范围较大C.规模较大D.职能种类较少2.关于甲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M处为中心商务区②N处中心商务区③P处为卫星城④Q处为卫星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较为典型。

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

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

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3-4题。

3.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 )A.服务门槛B.服务种类C.服务等级D.服务范围4.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A.空间结构B.规模结构C.产业协作D.城市化进程下图是“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医科大学毕业的小明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根据“中心地理论”他将选择在( )A.①B.②C.③D.④6.他选择该处的理由是( )A.该地卫生所集中,利于经营B.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C.靠近大医院,可获得其技术支持D.城市边缘有足够的土地发展空间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

下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

读图回答7-8题。

(双选)7.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A.环境恶化B.交通拥堵C.资源枯竭D.产业萎缩8.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A.优化产业结构B.加快工业化进程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耦合协调度是反映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的指标,耦合协调度越高,城市环境质量越好图1为大连市2000—2011年城市化率变化图,图2为大连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图。

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1 城市化(题型专练) 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1 城市化(题型专练) 含解析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1970~2007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的抑制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答案】1.A 2.B作为特征明显的组团式城市,山东省淄博市2012年度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4.84%,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以上(见下图),位列全省第三,而山东省的整体城镇化率却略低于全国水平。

按照“中心凸显、十字展开、组团发展”的总体思路,形成了“全域淄博”的城镇化理念,建制镇由74个调整为59个,街道办事处由24个增加至29个,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主城区、中心城区次城区、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主干的“四个层级”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据此回答3~5题。

3.图中a、b、c表示的城镇化率分别是()A.山东、淄博、中国 B.中国、淄博、山东C.淄博、中国、山东 D.淄博、山东、中国【答案】D4.组团式的城市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答案】B【解析】组团式的城市能延长居民出行距离;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会弱化各区之间联系;会增加基础设施投资。

5.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读“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示意图(下图)”,推断到2015年,淄博市处于()A.①阶段B.②阶段C.③阶段D.④阶段【答案】C【解析】房地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先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而升高,到了一定的城市化水平阶段,又会下降。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测试题一、选择题2021年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7 116万人,比2021年年末添加约2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 346万人,增加约152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为56.1%。

读1949—2021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表示图(图1),回答1~2题。

图1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革新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开展B.我国乡村人口数量远远多于城镇人口数量C.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处于逆城镇化阶段D.我国城镇化水平曾经到达大局部兴旺国度水平2.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途径是( )A.提高城镇房租水平,鼓舞农民回乡创业B.过度超前地推进城镇基础设备树立C.提高制造业、效劳业运输流通费用D.严厉限制制造业、效劳业等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图2是我国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增长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23.以下关于我国城市数量增长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2021—2021年城市数量增幅减慢,说明城市化速度减慢B.1987—2021年我国中小城市数量添减速度快C.2021—2021年,城市化开展以添加城市数量为主D.1981—2021年,产业大规模集聚推进了中小城市开展4.城市扩展强度是指某段时间内城市建成区添加面积占城市初始面积的百分比,是权衡城市扩张速度的目的之一。

以下关于城市扩展强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经济要素对城市扩展强度基本没有影响B.自然要素决议了城市扩展强度C.我国城市扩展强度1981—2021年比2021—2021年大D.城市扩展强度在一定水平上反映了城市经济开展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图3是甲、乙两类不同国度城市化开展状况图。

读图回答5~6题。

图35.关于甲、乙两类国度城市化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类国度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B.乙类国度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慢C.甲类国度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乙类国度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6.随着城市化开展出现的现象是(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时上升②城市用地规模不时扩展③吸纳乡村的剩余休息力,扩展城乡差异④城市成为区域的中心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开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拉链马路〞是指路途挖了填、填了挖,招致路途不时〝开膛破肚〞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1 城市化
一、选择题:
1.(2018·青浦、杨浦·一模)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通常是 C
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 .特大城市数量
2.(2018·徐汇·一模)中国城市化率将近60%。

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
A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B .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C .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 .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3.(2018·虹口·二模)右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

①与
②、③地区相比 A
A .城市化水平较高
B .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C .民营企业比重较低
D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下图是甲乙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发展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

4.(2017·崇明·二模)对甲、乙两类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 .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
B .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慢
C .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 .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
5.(2017·崇明·二模)随着城市化发展 B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②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④城市成为区域的中心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2017·黄浦·二模)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该地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D
A .自然条件优越
B .外来人口增多
C .农业产值的比重不断增长
D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并进
甲 乙
7.(2018·杨浦·二模)右图显示的是某城市五十年
来城乡人口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该市城市化进程停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该市城市化进程倒退,出现郊区化现象
C.该市城市化进程持续,出现郊区化现象
D.该市城市化进程加速,出现乡村化现象
8.(2018·浦东·一模)部分发达国家在进入逆城
市化后,为防止大城市中心区域的持续衰退,而实行
一系列的城市复兴措施,即“再城市化”。

“再城市化”可采取的措施是C
①进一步优化城市的功能分区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恢复城市人口数量
③改善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区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2017·黄浦·二模)摩拜单车在上海打出“让自行车回归城市”的口号,这种出行方式给城市带来的正面影响是B
①倡导绿色出行②造成交通拥堵③加快人口迁移速度④减轻碳排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0.(2018·松江·二模)“潮汐车道”是城市公路根据早晚交通流量的不同,将不同时段的行驶方向进行改变的车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有助于缩短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的距离
B.有助于增加城市道路面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C.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增加道路的通行效率
D.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增加道路安全
11.(2017·虹口·二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地区出现了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的现象,被形象地称为“鬼城”。

下列关于鬼城形成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B.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C.严重依赖资源开发D.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二、综合分析题:
12.(2018·普陀·二模)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农业区。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河西走廊背靠祁连山,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走廊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地。

其曾有“西北粮仓”之称,近年来农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减了种植史上有名的“乌江大米”等用水奢侈的作物,因地制宜发展种子繁育农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的产业基地,被誉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

随着河西走廊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该地区所面临的植被覆盖率和永久性雪盖面积减少等生态退化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有经济专家提出“在控制人口的前提下,城市化不会覆盖绿洲,反而会使绿洲更加富庶、繁荣。

”的观点,对此,从城市化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理由。

(4分)12.城市化过程是“农转非”的过程,是将区域内的农村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对于河西走廊来说,只有将大量散居在农村生态环境跪弱地区的农民转移到城市,实现异地城镇化和生态移民,才能真正减轻缺水的生态环境的压力;城市是二、三产业的聚集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转化的农村劳动力越多,城市化促进了地区的产业升级,经济的增长,地区的繁荣。

1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1)对生物: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2)对气温: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出现“城市热岛”效应
(3)对降水:烟尘排放量增多,城市多雨雾天气、多酸雨
(4)对地下水: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造成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14.(2017·嘉定·二模)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读长三角城市群的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计划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此次规划中首次将地处安徽省的合肥都市圈纳入了长三角城市群。

(1)读表1、表2,从城镇化率变化及与全国以及相邻省市城镇化率比较两方面,归纳安徽省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4分)
(1)2000年以来,安徽省城镇化率逐年上升,城镇化进程较快,但与全国平均和长三角部分经济相对发达省市相比,安徽省城镇化率略低,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2)区域的城镇化进程势必会改变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而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利的影响。

据此原理,说明安徽省的城镇化进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6分)
(2)城镇化进程加速会导致农业用地减少,工业和居住用地增加。

农业用地减少可能会导致植被和湿地面积减少,从而对一定范围的气温、降水及水环境等要素产生不利影响。

工业
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增加会对大气二氧化碳含量、透明度、微粒含量、水质自然要素等产生不利影响。

安徽省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农业用地的面积,防止植被、湿地等大面积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注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采用先进技术防止大气和水环境污染;使得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