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必须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考题及解析二

合集下载

高考常考的120个文言实词集释

高考常考的120个文言实词集释

知识清单四高考常考的120个文言实词集释一、解释下列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1.爱通“2.安3.被4.倍5.本二、根据意思举一个你学过的例句6.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7.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8.病.矣(《捕蛇者说》) 9.察.臣孝廉(《陈情表》)10.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4)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三、指出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并修改11.曾⎩⎪⎨⎪⎧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 副词,曾经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积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副词,竟然[答案] ②通“增”,增加 12.乘⎩⎪⎨⎪⎧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冒着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介词,趁着,凭借③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同“盛”④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凭恃、依仗⑤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交加、连接[答案] ③量词,一车四马的总称 13.诚⎩⎪⎨⎪⎧①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副词,确实③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真诚[答案] ③连词,表示假设,果真 14.除⎩⎪⎨⎪⎧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除地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被授职③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去掉,除去[答案] ①台阶 15.辞⎩⎪⎨⎪⎧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告别,辞别②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告别③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 推辞,不接受④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 口实⑤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托词,借口[答案] ②计较;讲究四、例句与字意连线配对16.从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a 依傍,紧挨着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 跟随 ③弟走从.军阿姨死 c 通“纵”,特指合纵的盟约 ④樊哙从.良坐 d 参与,参加 ⑤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e 介词,由,自 ⑥于是从.散约败 f 依顺,听从 [答案] ①—b ;②—f ;③—d ;④—a ;⑤—e ;⑥—c 17.殆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③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④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a 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 b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c 表猜测或不肯定,大概,恐怕d 危险[答案] ①—b ;②—c ;③—a ;④—d18.当①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⑤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⑥当.是时也,商君佐之⑦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⑧今当.远离,临表涕零a表时间,值,在,正在b占据,把守c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d判决,判罪e两者相抵f表必然,必定,一定g抵御,抵挡h表处所,对着,面对[答案]①—e;②—g;③—b;④—d;⑤—h;⑥—a;⑦—f;⑧—c19.道①有狼当道.,人立而啼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臣之所好者,道.也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⑥何可胜道.也哉?⑦策之不以其道.a道路b取道c说,讲d风尚e思想,学说f道理,规律g途径,方法[答案]①—a;②—d;③—e;④—f;⑤—b;⑥—c;⑦—g 20.得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②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④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⑤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⑥此言得.之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a通“德”,感恩b具备c心得,体会d副词,必须、应该e对,正确f取得,获得g能够[答案]①—c;②—f;③—b;④—g;⑤—a;⑥—e;⑦—d五、把相关意思填到对应的例句上(只填序号)21.度A.过;B.气度,常态;C.制度,法度;D.推测,估计;E.计量长短的标准;F.量词,次,回;G.谱写①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②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③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④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⑤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⑥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⑦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答案]①E;②C;③B;④A;⑤D;⑥F;⑦G22.非A.没有;B.不对的,错误的;C.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D.讥讽,责难;E.不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④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⑤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赤壁之战》)()[答案]①B;②C;③A;④D;⑤E23.复A.恢复;B.繁复,重复;C.夹层的,双层的;D.副词,再,又,还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②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④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答案]①A;②C;③B;④D24.负A.使……承担;B.以背载物;C.辜负,对不起;D.仗恃;E.背弃,违背;F.覆盖;G.享有①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⑦久负.盛名()[答案]①B;②A;③D;④C;⑤E;⑥F;⑦G25.盖.②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张衡传》)()③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⑤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⑥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⑦未几,敌兵果舁(yú,抬)炮至,盖.五六百人也(《冯婉贞》)()⑧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答司马谏议书》)()[答案]①B;②E;③C;④A;⑤D;⑥F;⑦G;⑧H六、解释下列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26.故27.固28.顾(6)顾虑,考虑29.归30.国七、根据意思举一个你学过的例句31.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32.何.操(《鸿门宴》)33.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34.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35.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36.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37.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8.及[答案](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其贤不及.孔子(《师说》)39.即.入见沛公(《鸿门宴》)40.既.尽,杯盘狼籍(《赤壁赋》)八、指出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并改正41.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借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凭借,借助③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假装④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报任安书》) 如果,假如⑤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与“真”相对[答案] ⑤宽容 42.间错误![答案] ④参与 43.见⎩⎪⎪⎨⎪⎪⎧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看见②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拜见,会见③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见,接见④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看见的景象⑤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叩见,朝见⑥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能够⑦有不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 见面,相见⑧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被动,相当于“被”⑨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滕王阁序》) 观察[答案] ⑥代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有所动作,相当于前置的“我”44.解⎩⎪⎨⎪⎧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解释,解答③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解决④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荆轲刺秦王》) 解开⑤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缓和,消减[答案] ④解救,消除 45.就⎩⎪⎨⎪⎧①臣之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趋、赴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靠近,接近③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登上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完成⑤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担任[答案] ④赴任九、例句与字意连线配对46.举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戍卒叫,函谷举.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⑤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⑥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⑦举.类迩而见义远a攻克,占领b尽c升起,挂起d推荐,选拔e举行,施行f举出,列出g拿[答案]①—e;②—a;③—d;④—c;⑤—b;⑥—g;⑦—f 47.绝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⑤佛印绝.类弥勒a断绝b很,非常c横渡d隔绝的e停,止[答案]①—a;②—c;③—e;④—d;⑤—b 48.堪①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②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③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a胜任b能够c经得起,受得住[答案]①—a;②—b;③—c 49.克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②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③克.己复礼a能够b克制,约束c战胜,攻下[答案]①—c;②—a;③—b50.类①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②举类.迩而见义远③中绘殿阁,类.兰若④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a事例b类似,相似c种类d类推[答案]①—c;②—a;③—b;④—d十、把相关意思填到对应的例句上(只填序号)51.怜A.爱戴;B.哀怜,同情;C.疼爱,疼惜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②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③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答案]①B;②A;③C52.弥A.副词,更加,越发;B.动词,满,遍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②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扬州慢》)()[答案]①A;②B53.莫A.表否定,不;B.没有谁;C.表禁止,不要;D.没有什么①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③仓猝莫.知所救(《促织》)()④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答案]①B;②D;③A;④C54.乃.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④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记》)()⑤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配套练习,附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配套练习,附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配套练习,附详细答案120文言文实词1、爱: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答案:?吝惜,舍不得,吝啬;?喜爱,爱护;?喜爱;?喜爱;?爱护;?喜爱。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例句: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⑷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答案:??使……安定;?疑问副词,怎么;?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代词,哪里,哪儿;?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使……安定;?疑问代词,哪里,哪儿;?疑问副词,怎么/安稳,安定,安全;⑴安逸,安乐;⑵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⑶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⑷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突破(120个高频文言实词教材经典例句)(81-120)(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突破(120个高频文言实词教材经典例句)(81-120)(含答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助记120个高频考查文言实词(81-120)教材经典例句+关联成语助记+高考对应真题81.素【答案】(1)白色的绢(2)一向,平素(3)质朴,朴素【成语助记】①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

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②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形容面对困境毫不在意,心情平静。

③素不相识:素,平素,向来。

向来不认识。

④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以书写的绢帛,通常长一尺,因此代指书信。

指传递书信。

【高考链接】[2020·新高考全国Ⅱ卷]此人素.有痴名()【答案】一向,平素82.汤【词义推导.教材经典例句】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虽蒙斧钺汤.镬(班固《苏武传》)(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3)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4)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氓》)【答案】(1)热水,开水(2)同“烫”,用热水焐(3)中药汤剂(4)水流盛大的样子【成语助记】①固若金汤: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

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②金城汤池:金属造的城,滚水的护城河。

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

83.涕【词义推导.教材经典例句】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儿涕.而出(蒲松龄《促织》)(2)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司马迁《屈原列传》)【答案】(1)哭泣(2)眼泪【成语助记】①涕泗滂沱:涕,眼泪;泗,鼻涕;滂沱,雨下得很大。

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像下雨一样。

②感激涕零:涕,眼泪;零,落。

因感激而流泪。

形容极度感激。

【高考链接】[2020·江苏卷]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答案】落泪84.徒【答案】(1)同伙,一类的人(2)徒然,白白地(3)只,仅仅(4)刑徒此处指被征发的人【成语助记】①市井之徒:徒,人。

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喜爱)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2 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 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 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 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 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 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 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 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朋(精明)10 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 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 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13 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 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台阶)15 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6 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重点考点精练: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重点考点精练: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Word版含解析.doc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爱(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梁惠王上》)2.安(1)形容词①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②抚慰,安抚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赤壁之战》)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并序》)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2)动词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②遭受被箠楚受辱。

(《报任安书》)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 ②披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倍动词①背向,背对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通“背”,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③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韩非子·五蠹》)5.本(1)名词①草木的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②根本,基础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③本业,常代指农业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天论》)④书本,稿本,版本今存其本不忍废。

(《<指南录>后序》)⑤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

(《狱中杂记》)(2)动词,推究本源,考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6.鄙(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及解释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及解释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及解释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安然后得一夕安寝(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4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5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6衣食所安(养生)7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10、朝1朝服衣冠(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13、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
4
译文: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③连词,表示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译文: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雄霸天下的伟业就能够完成,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14、除,chú ①授职,任命 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译文: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②清除,去掉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译文:(周瑜劝孙权)应当率领部队在天下范围内出击,为东汉皇室去除残秽势力(曹操)。 ③台阶 黎 明 即 起 , 洒 扫 庭 除 。《 治 家 格 言 》 译文:天 刚 亮 就 起 来 , 打 扫 庭 堂 院 落 。 指 治 家 过 日 子 很 勤 谨 。 ④过去,流逝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元 日 》 翻 译 : 在 噼 噼 啪 啪 的 爆 竹 声 中 , 送 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15、辞,cí ①讼词,口供 狱辞无谋、故者。《狱中杂记》 译文:如果审判的供词中没有预谋、故意杀人罪名的。 ②借口,理由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翻译: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自己辩解的作法。 ③古代的一种文体。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④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 ⑤推辞,辞去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译文: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⑥讲究,计较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译文:干大事的人,不拘小节;行大礼的人,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⑦告诉,解说 无伤也,请辞于军。《段太尉逸事状》 译文:不要紧,请让我到军营中去解说。 16、从,cóng ①跟随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译文:有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就真成为疑惑了,到最后也不会理解。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

高考120 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3. 被(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司马迁《屈原列传》)4.答案: 1.(1) 疼爱,爱护(2) 喜欢,爱好(3) 吝啬、吝惜(4) 同情,怜惜(5) 羡慕,欣赏(6) 通“”,隐蔽,躲藏(7) 可爱2 .(1) 安全,安稳,安定(2) 安抚,抚慰(3) 哪里,什么地方(4) 养(5) 安置,安放(6) 舒服,安逸(7) 习惯于,安于3 . (1) 遭 受 (2) 表 示 被 动 (3) 通 “披”,穿 在 身 上 或 披 在 身 上 (4) 覆 盖 , 遮 盖 (5) 通 “披”,披 散4 . (1) 通 “背”,背 叛 , 违 背 (2) 越 发 , 更 加 (3) 倍 数更加5.(1) 推究 (2) 本来 (3) 本来的,原来的 (4) 根本, 东 西 (5) 草 木的 根6. (1) 边 邑 , 当 作 边 邑 (2) 庸 俗 , 浅 陋 , 鄙 俗 , 鄙贱(4) 加 倍 , 愈 加 ,主要的、基础的(3) 轻 贱时之士也8. 病9.(2) 忽 复 乘 舟 梦 日 边 (李 白《行路难》)(3) 乘 彼 垝垣( 《 氓 》 )(4) 若 夫 乘 天 地 之正 ( 《 逍 遥 游 》 )(5) 车 六 七 百 乘 ( 司 马 迁《陈涉世家》)答 案 : 7.(1) 兵 器 (2) 军 队 (3) 战 争 , 战 事 (4) 兵 法8 . (1) 有 疾 病 (2) 困 苦 , 困 乏 (3) 担 心 , 忧 虑 (4) 毛 病 , 缺 点 9. (1) 考察 ,调查 (2) 考 察 和 推 举 (3) 了 解,弄清楚,明 察 (4) 观 察(5) 洁净的样子 (6) 明 智 ,精明10.(1) 朝 见 ,朝拜(2) 使 ⋯ ⋯ 朝 见 、 朝 拜 (3) 朝 代(4) 朝 廷 (5) 早晨11.(1) 曾 经(2) 增 加 (3) 表 示 出 乎 意料 ,相 当 于 “竟”“却”“简直 ”12.(1) 趁 着 ,凭借 (2) 驾 , 坐 (3) 登 上(4) 顺 应 (5) 一车四马感 慨 古 代 帝 王 虽 善 因 利 乘 ( 凭借 ) 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察其言,观其行(仔细观察、审查)2.察其所以,观其所由(察看、观察)3.察微知著(观察细微之处,可以看出大体)4.察其人而知其国(观察一个人,可以了解他所在的国家)5.察今之俗,明古之变(观察当今社会的风俗,可以认识历史的变迁)10常1.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将无时比今日(经常,常常)2.常山之富,岂独草木之华哉(常年的、长期的)3.常人岂无忧患,聪明智者常思无穷(平常、普通)4.常使英雄泪满襟(经常、常常)5.常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长久、永远)6.治大国若烹小鲜,以常民之道来烹调(常规、正常)11称1.言必称人物之美(称赞、表扬)2.以礼称物,不可弃也(尊敬、敬称)3.人称其能,实不足以当其任(称号、头衔)4.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多言多称,其于道也亟(称呼、称谓)5.女子无才便是德,才不称才德不建(相称、相当)12出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征、出发)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名、出人头地)3.事无巨细出于谋(处理、处理好)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身、身份)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显露、表现)6.出入无常,事业难成(出现、发生)13处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处于)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处置、处分)3.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地方、位置)4.事之无范,虑之无常(处理、处置)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经历、遭遇)14传1.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传播、传承)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传统、传承)3.人之初,性本善(传说、传闻)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流传、传递)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授、传承)15春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季节、春天)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天、春季)3.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春季、春天)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春季)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春季)6.春雨如油,润物无声(春季、春天)7.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天、春季)16此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这些)2.此间乐,不思蜀(这里、这儿)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这些)4.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里、这个)5.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这时)6.此时此刻,心中万千思绪(这个、这时)17从1.夫人之从政也,如之奈何(跟随、追随)2.从善如流,从恶如崩(跟随、追随)3.从容说,不必慌张(跟随、追随)4.从容所及,不劳烦扰(跟随、追随)5.从一而终,不偏不倚(始终如一、坚定不移)6.从容就义,义无反顾(勇敢、果敢)18错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过失)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错误、失误)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错误、过失)4.听取他人言,错失自己事(错误、失误)5.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错误、过失)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错误、失误)19达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达到、实现)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达成、完成)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达成、完成)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达到、到达)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达到、实现)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达到、实现)20当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应该、该当)2.既来之,则安之(应该、该当)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应该、该当)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该、该当)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应该、该当)6.一日不练,十日生草(应该、该当)7.顺其自然,不强求也不放纵(应该、该当)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应该、该当)8.放纵自己的欲望是不可取的。

120个高考语文常考文言实词总结(解释 例句 译文)

120个高考语文常考文言实词总结(解释 例句 译文)

120个高考语文必备文言实词【电子版获取办法: 后台回复“ 120 ”即可 】★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 《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 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 《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高中文言实词120个详例及答案

高中文言实词120个详例及答案

一、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贪)二、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三、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披”穿、披)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四、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叛,违背)2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五、本1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4存其本不忍废,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奏章)6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贫(农业)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根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六、鄙1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浅陋)3鄙人?(自称的谦词)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七、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连祸结(战争)八、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君子病无能焉。

(担心,忧虑)5病国殃民(使…遭受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九、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观察)2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3虽不能察,必以情(考核,调查)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十、朝chao1朝服衣冠(zha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耆老皆朝于庠。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答案:1.(1)疼爱,爱护(2)喜欢,爱好(3)吝啬、吝惜(4)同情,怜惜(5)羡慕,欣赏(6)通“”,隐蔽,躲藏(7)可爱2.(1)安全,安稳,安定(2)安抚,抚慰(3)哪里,什么地方(4)养(5)安置,安放(6)舒服,安逸(7)习惯于,安于3.(1)遭受(2)表示被动(3)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覆盖,遮盖(5)通“披”,披散4.(1)通“背”,背叛,违背(2)越发,更加(3)倍数(4)加倍,愈加,更加5.(1)推究(2)本来(3)本来的,原来的(4)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5)草木的根6.(1)边邑,当作边邑(2)庸俗,浅陋,鄙俗,鄙贱(3)轻贱(4)看不起,轻视答案:7.(1)兵器 (2)军队 (3)战争,战事 (4)兵法8.(1)有疾病 (2)困苦,困乏 (3)担心,忧虑 (4)毛病,缺点 9.(1)考察,调查 (2)考察和推举 (3)了解,弄清楚,明察(4)观察 (5)洁净的样子 (6)明智,精明10.(1)朝见,朝拜 (2)使……朝见、朝拜 (3)朝代 (4)朝廷 (5)早晨 11.(1)曾经 (2)增加 (3)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简直” 12.(1)趁着,凭借 (2)驾,坐 (3)登上 (4)顺应 (5)一车四马18.当成语助记:锐不可当当仁不让首当其冲安步当车答案:13.(1)诚心,诚意(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14.(1)殿阶(2)清除,去掉(3)拜官,任职(4)除了,除非15.(1)言词,言语(2)告别,离开(3)推辞(4)告别,辞别(5)古代的一种文体(6)辞谢,婉言道歉16.(1)跟随,跟从(2)依顺,听从(3)参加(4)旧读zòng,堂房亲属(5)读zòng,通“纵”,合纵(6)靠着,挨着(7)介词,自,由17.(1)危险(2)疑惑不解(3)近于,几乎(4)大概,恐怕18.(1)对着,面对(2)担当,担任(3)通“倘”,假使,如果(4)对等,比得上(5)遮挡,遮蔽(6)占据,把守(7)值,在,正在(8)将(9)应当,理当(10)掌握,主持答案:19.(1)道路(2)方法,策略(3)道义(4)道理,规律(5)志趣(6)说,讲(7)风尚(8)主张,学说20.(1)取得,获得(2)获得(3)通“德”,感激(4)能够,可以(5)得当,正确(6)得意,满足(7)收获(8)应该21.(1)通“渡”,渡过,越过(2)制度,法度(3)过(4)创作(5)常态(6)推测,估计(7)衡量22.(1)不,没有(2)不是(3)不对的,错误的(4)责难,认为不对23.(1)恢复(2)双层(3)重复,重叠(4)又,再(5)答复(6)继续24.(1)背东西,以背载物(2)担负,使……承担(3)依仗,凭借(4)对不起,辜负(5)违背,背弃(6)失败答案:25.(1)遮盖,掩盖,覆盖(2)器物上的盖子(3)压倒,胜过(4)通“盍”,何,怎样(5)古称“伞”(6)副词,大概,一般26.(1)死亡(2)旧,与“新”相对(3)衰老(4)交情(5)原因,缘故(6)故意,特意(7)过去,从前(8)仍旧,仍然27.(1)巩固,安定(2)险要的地势(3)坚持,坚决(4)顽固,固执(5)本来,确实28.(1)回头看,回头(2)看(3)探问,拜访(4)顾惜,顾念(5)考虑(6)只是,不过29.(1)女子出嫁(2)返回,回来(3)归还(4)送回(5)归附,归向30.(1)国家(2)国都,京城(3)国事答案:31.(1)经过,通过(2)超过(3)时间过去(4)错误,过失(5)责备(6)探望(7)过分,过于(8)探访,拜访32.(1)哪里(2)什么(3)多么(4)怎么样33.(1)遗憾,后悔(2)仇恨,怨恨34.(1)什么,怎么(2)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35.(1)忧虑,担心(2)祸患(3)忌讳,顾忌(4)毛病,弊端36.(1)有的(2)或许(3)倘若(4)通“惑”,迷惑(5)有时答案:37.(1)疾病(2)痛心(3)强,这里指声音宏大(4)快(5)痛苦(6)痛恨,厌恶(7)通“嫉”,嫉妒,妒忌38.(1)到(2)等到(3)比得上(4)连词,和(5)趁,趁着39.(1)则,就(2)立即,马上(3)当(4)登上(5)走近,靠近(6)就是,便是40.(1)既然是(2)过了(3)已经(4)不久,一会儿(5)既然41.(1)假期(2)凭借,借助(3)假设,假使(4)假的,假装42.(1)中间,期间(2)离间(3)参与(4)一会儿(5)间或,断断续续地(6)从小路(7)隔离(8)间隙,缝隙答案:43.(1)看见 (2)拜见,会见 (3)召见,接见 (4)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5)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6)看见的东西 (7)通“现”,出现 (8)见面 (9)知道44.(1)解剖 (2)解释,解答 (3)理解,懂得 (4)解除,免除 45.(1)接近,靠近 (2)赴任,就职 (3)接近,这里是“受、接受”的意思 (4)前往,赴,到 (5)归于,趋向 (6)踏上,登上(7)成功46.(1)攻取,占领 (2)举出,提出 (3)发动,举行 (4)推荐,推举 (5)拿 (6)尽 (7)行为,行动 (8)成功 (9)举起,抬起47.(1)隔绝的 (2)停止,断绝 (3)直上穿过 (4)横渡 (5)停止 (6)停止,气绝 (7)超过 (8)极,非常48.(1)经得起,忍受 (2)能够,可以 (3)胜任答案:49.(1)能够(2)战胜(3)克制,约束50.(1)事例(2)类推(3)像,类似(4)种类,类别51.(1)可爱(2)同情,怜悯52.(1)满,遍(2)越,更加(3)久长53.(1)没有谁,没有什么(2)不,不能(3)没有谁(4)通“暮”,晚54.(1)明亮,光明(2)贤明,明智(3)照明(4)明确,阐明(5)今之次,第二55.内答案:55.(1)里面,跟“外”相对(2)内部,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3)通“纳”,接纳(4)内心,心里56.(1)日期,期限(2)及,至(3)约定,约会(4)一周年(5)穿一周年孝服的人(6)期望,期待57.(1)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2)以……为奇,惊异(3)适宜,适合(4)零数,余数58.(1)贬谪,放逐(2)改变(3)晋升或调动官职59.(1)请求(2)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3)请教,请示60.(1)困窘,处境困难(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3)穷尽答案:61.(1)离开(2)过去的(3)距,距离(4)表示动作的趋势(5)前往(6)除去,去掉62.(1)勉励,鼓励(2)劝说63.(1)退,退回,这里指后退几步(2)使……退,击退(3)还,再(4)拒绝,推辞(5)反,反而(6)回,回头64.(1)像,如同(2)及,比得上(3)到……去,往(4)遵从,依照(5)连词,假如,如果(6)连词,或者。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吝惜)B.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静女》(隐蔽,躲藏)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爱慕、欣赏)D.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爱护)1.【答案】B(A.爱护、C.爱惜,吝惜、D.喜爱、喜欢)2.【安】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B.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定)C.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

《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形容词,安适、安逸2.【答案】C(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安定的生活环境。

)3.【被】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动词,覆盖,蒙上)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动词,披散、散开)C.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

《柳毅传》(动词,同"披")D.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段太尉逸事状》(表被动)3.【答案】D.(遭受)4.【倍】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与"事倍功半"中的"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通"背",背叛)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鸿门宴》(一倍)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副词,越发,更加,倍加)D.丧主即位,周室父兄子孙倍之。

《穆天子传》(督péi,陪伴,伴随。

)4.【答案】B.一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A.通"背",背叛;C.副词,越发,更加,倍加;D.读péi,陪伴,伴随。

5.【本】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名词,根本、基础。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二):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二):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二):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二):词义推导+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30、国【词义推导】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

“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词义例释】名词①国家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论积贮疏》)——如果不幸出现方圆两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济他们?②诸侯国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毛病出在贿赂秦国上。

③国都,京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远离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满眼萧条,感伤到了极点而悲愤的情绪。

④地区,地域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硕鼠》)——我发誓要离开你,去到那欢乐的地方。

⑤国事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成语助记】倾国倾城:原指因女色而亡国。

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其他如:安邦定国国破家亡国泰民安经国之才共商国是【迁移练习】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

筑堤浚池,于国()于民有大利,其之于国(),亦足尽心耳也矣。

【练习答案】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国都)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地方)。

筑堤浚池,于国(国家)于民有大利,其之于国(国事),亦足尽心耳也矣。

【高考链接】(2019·全国卷Ⅲ)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国:国家(国人)(2018·北京卷)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国:国家(2016·山东卷)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国:国家31、过【词义推导】“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

“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必须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考题及解析二37.及(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_(《过秦论》)(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________(《荆轲刺秦王》)[来源:学科网](5)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6)方急时,不及召下兵________(《荆轲刺秦王》)(7)其贤不及孔子________(《师说》)(8)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__________(《离骚》)(9)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1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11)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________[《马嵬(二)》]答案:(1)达到(2)等到(3)到了(4)和(5)等到(6)不及:来不及(7)比得上(8)趁着(9)及时:不耽搁(10)和,以及(11)不及:不如38.即(1)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__________(《苏武传》)(2)项伯即入见沛公________(《鸿门宴》)(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________(《鸿门宴》)(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陈涉世家》)(5)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6)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_______(《诗经》)答案:(1)登上(帝位) (2)立即,马上(3)当,当时(4)相当于“就”的意思(5)依照,就(6)却(7)就39.既(1)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________(《六国论》)(2)将军既帝室之胄________(《隆中对》)(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________(《五人墓碑记》)(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________(《赤壁赋》)(5)既来之,则安之________(《论语》)(6)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离骚》)(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答案:(1)已经(2)既然(3)不久(4)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5)既然(6)连词,表并列(7)连词,表并列40.假(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劝学》)(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_______(《狼》)(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________(《报任安书》)(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_________(《劝学》)答案:(1)借(2)凭借,借助(3)假装(4)如果,假如(5)借助,利用五组41.间(1)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出师表》)(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赤壁赋》)(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曹刿论战》)(5)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琵琶行》)(6)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________(《鸿门宴》)(8)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1)中间,期间(2)量词,房屋的间数(3)区间,两者或几者之间的地方(4)参与(5)间关:形容鸟声婉转(6)表时间,有时,偶然(7)从小路(8)其间,同时42.见(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_______(《劝学》)(2)项伯即入见沛公________(《鸿门宴》)(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________(《师说》)(7)有不见者,三十六年________(《阿房宫赋》)(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来源:](9)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答案:(1)看见(2)拜见,会见(3)召见,接见(4)看见的东西(5)叩见,朝见(6)看得出(7)见面,相见(8)(自己)被……(9)观察43.解(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______________(《满井游记》)(2)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__________(《公输》)(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师说》)(4)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__________(《师说》)(5)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__________(《隆中对》)(6)好读书,不求甚解________(《五柳先生传》)(7)解衣欲睡,月色入户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答案:(1)融解,融化(2)把系着的东西解开(3)解答(4)理解,懂得(5)解析(6)理解(7)解开(衣服)44.就(1)金就砺则利________(《劝学》)(2)连辟公府不就________(《张衡传》)(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轲自知事不就________(《荆轲刺秦王》)(5)荆轲遂就车而去________(《荆轲刺秦王》)(6)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________(《隆中对》)(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__________(《过故人庄》)(8)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________(《陈情表》)答案:(1)靠近,引申为“磨”(2)赴任,就职(3)靠近,接受(4)完成,达到目的,成功(5)登上,走上(6)前往(7)欣赏(8)就职:接受职位,上任45.举(1)举类迩而见义远________(《屈原列传》)(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________(《陈涉世家》)(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________(《张衡传》)(4)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________(《庄暴见孟子》)(5)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鸿门宴》)(6)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________(《孔雀东南飞》)(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________(《过秦论》)(8)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阿房宫赋》)答案:(1)举出,提出(2)发动,举行(3)推荐,推举(4)全,皆(5)尽(6)发言(7)并吞(8)被攻占,被占领46.绝(1)而绝秦、赵之欢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桃花源记》)(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劝学》)(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赤壁赋》)(6)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公输》)(7)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________(《口技》)(8)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____(《蜀道难》)(9)口占一绝,为君送行________(《长亭送别》)(10)绝云气,负青天________(《逍遥游》)(11)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__________(《口技》)答案:(1)断绝(2)消除(3)隔绝,阻绝(4)横渡(5)断,消失(6)穷尽(7)消失(8)翻越,跨越(9)绝句,格律诗的一种体式(10)直上穿过(11)到极点47.堪(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雨霖铃》)(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________(《蜀相》)(4)众不能堪,抶而仆之________(《五人墓碑记》)(5)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________(《虞美人》)(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________(《声声慢》)答案:(1)经得起,忍受(2)能够,可以(3)能够,可以(4)忍受(5)经得起,承受(6)能够,可以48.克(1)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__________(《祭十二郎文》)(2)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论语》)(3)彼竭我盈,故克之________(《曹刿论战》)(4)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________(《隆中对》)答案:(1)能够(2)克制(3)战胜(4)战胜49.类(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兰亭集序》)(2)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________(《项脊轩志》)(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____________(《公输》)(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________(《核舟记》)答案:(1)种类(2)像(3)类推(4)像50.怜(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阿房宫赋》)(2)小姐之意差,张珙更敢怜谁________(《长亭送别》)(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________(《渡荆门送别》)(4)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________(《陈涉世家》)(6)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________(《长恨歌》)答案:(1)复合词,可惜(2)爱恋(3)爱(4)复合词,可叹(5)爱戴(6)复合词,可爱六组51.弥(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________(《六国论》)(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__________(《离骚》)答案:(1)愈加(2)更加52.莫(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赤壁赋》)(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蜀道难》)(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__________(《赤壁赋》)(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游褒禅山记》)(5)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________(《〈琵琶行〉并序》)答案:(1)没有(2)不能(3)不要(4)没有谁(5)不要53.乃(1)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2)今君乃亡赵走燕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________(《师说》)(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5)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6)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鸿门宴》)(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________(《陈涉世家》)(8)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示儿》)答案:(1)才(2)却(3)竟然(4)于是,就(5)才(6)才(7)是,表判断(8)你的54.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________(《兰亭集序》)(2)未登程先问归期________(《长亭送别》)(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陈情表》)(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陈太丘与友期》)(5)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________(《陈涉世家》)答案:(1)至,及(2)日期(3)(jī)期服,穿一周年的丧服(4)约定(5)期限55.内(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__________(《鸿门宴》)(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兰亭集序》)(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离骚》)(5)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________(《阿房宫赋》)(6)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__________(《过秦论》)答案:(1)通“纳”,接纳,使进入(2)与“外”相对(3)里面(4)内心(5)时间的范围内(6)空间的范围内(7)在内部,对内,常指国内、朝廷内56.奇(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________(《游褒禅山记》)(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________(《张衡传》)(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____________(《六国论》)(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_______(《与朱元思书》)(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伤仲永》)(6)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________(《孔雀东南飞》)(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核舟记》)答案:(1)罕见的(2)以……为奇,惊异(3)优异的,卓越的,不平常的(4)奇异的,奇特的(5)以……为奇,认为……很奇异(6)好、佳、宜(7)零数,多一点57.迁(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__________(《〈琵琶行〉并序》)(2)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________(《张衡传》)(3)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__________(《〈琵琶行〉并序》)(4)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5)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六国论》)答案:(1)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贬官(2)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3)调动官职,也指降职(4)变更,变易(5)复合词,迁灭,灭亡58.请(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子犯请击之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__________(《五人墓碑记》)(4)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5)请辞决矣________(《荆轲刺秦王》)答案:(1)请求,请求别人做某事(2)请求(3)请示(4)请求(5)请允许我59.穷(1)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_______(《逍遥游》)(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赤壁赋》)(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4)复前行,欲穷其林________(《桃花源记》)(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______________(《逍遥游》)(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8)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__________(《祭十二郎文》)(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答案:(1)穷尽(2)穷尽,枯竭(3)穷尽,走到尽头(4)极尽,走到尽头(5)不得志,困顿(6)偏僻,荒凉(7)消失(8)完,结束(9)穷尽,极尽,走到尽头60.去(1)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________(《项脊轩志》)(2)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__________(《鸿门宴》)(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4)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________(《琵琶行》)(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________(《琵琶行》)(6)吾其还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