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机械专业发展历程

中国机械专业发展历程

中国机械专业发展历程
中国机械专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的新中国
成立之初。

当时,中国机械专业的起步较为艰难,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科技设备短缺以及战争的影响,机械专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发展,机械工程专业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大力发展重工业,这对于机械专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大批机械工程师从国内外学习归国,为中国机械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着力提高机械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和科研工作。

同时,中国还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推动了机械产业的发展。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对机械专
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外的机械设备和技术不断引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工程师的需求量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机械专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机械专业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果。

机械工
程师在高新技术领域有了更多的应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同时,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世界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的机械专业正致力于推动机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加强与国际机械领域的合作交流。

中国机械专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机械发展以及展望

中国机械发展以及展望

中国机械发展以及展望中国机械行业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机械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历经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之后,中国机械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前景备受瞩目。

本文将就中国机械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一、中国机械发展历程中国机械产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

当时,由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内工业基础薄弱,机械设备需求巨大,为此中国政府推行了全国性的机械工业化战略,鼓励国内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一大批机械制造企业相继兴起。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机械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国家持续加大了对机械行业的投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了中国机械产业的快速升级。

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接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机械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大潮中,机械行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中国机械产业在建设基础设施、制造电子产品、农业机械设备、汽车设备等领域表现出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械制造和出口国,其机械产品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涵盖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中国机械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中国机械产业整体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发展速度有所放缓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机械产业正在经历着结构性的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高端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机械行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机械产业的发展,通过加大投入、扶持龙头企业和加强技术创新等措施,积极推动机械产业的变革与升级。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提质增效,加速转型升级的进程将为机械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机械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全球机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电站计划2013年主体工程正式开工,2021年6月28日首批机组发电, 2022年工程完工。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将为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成为中 国第二大水电站。
谢谢观看
一、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是北宋时期苏颂、韩公 廉等人发明制造的以漏刻水力驱动的, 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 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
一、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中 国 高 速 铁 路
中国高速铁路---和谐号、复兴号
一、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白鹤滩水电站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 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境内, 水库正常蓄水位825米, 相应库 容206亿立方米,地下厂房装 有16台机组,初拟装机容量 16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 602.4亿千瓦时。
一、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机械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和发明的。
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 以石料和木料为主,也 有一些骨制工具。在工 艺方面以石器打制工具 为主,主要是经过敲击 和初步修整使石块成石 器。
一、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地动仪 (汉代科学家张衡)
地动仪由青铜铸成,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 龟、鸟、兽等图形。 仪器内部中央立着 一根铜质都柱;仪体外部周围铸着八条龙, 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 北八个方向布龙列头。和内部信道中的发动机关相 连,每个龙头嘴里衔有一粒小铜珠。地上对准 龙嘴处,蹲着八个铜蟾蜍,昂着头,张着嘴。 当某处发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触动牙 机,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张嘴吐出铜珠,落到 铜蟾蜍嘴里,发出“当啷”声响,人们就知道 哪个方向发生地震。
一、中国机械发展简史
中国机械发展大致分为以下6个时期:
1、形成和积累时期(远古到西周) 2、传统机械的迅速发展和成熟时期(从春秋时期——东汉末年) 3、传统机械的全面发展和鼎盛时期(从三国时期——元代中期) 4、传统机械的缓慢发展时期 (元代后期——清代中期) 5、中国机械发展的转变时期 (清代中后期——新中国成立) 6、中国机械发展的复兴时期(新中国成立——今)

中国机械发展史简述300字

中国机械发展史简述300字

中国机械发展史简述300字
中国机械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农民就开始使用简单的机械设备,如耒耜、犁等。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古代中国人逐渐发明了更复杂的机械,如鹿鞬、丝纺机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在中国古代的机械领域,最有名的应该是东汉时期的发明家张衡。

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浑天仪,以及水力驱动的丧钟。

这些发明给中国机械的历史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进入近代,中国机械的发展开始与西方世界接轨。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各种机械设备开始进入中国,推动了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开始兴办矿山、工矿企业和机器制造厂,这些机械设备的制造和改进,为中国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机械工业经历了迅速发展的阶段。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大力发展自主的机械制造业。

在国家的支持下,中国的机械工业越来越壮大,涵盖了农业机械、建筑机械、冶金机械、化工机械等各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的机械制造技术也不断提高。

从模仿到创新,中国机械产业正在逐渐走向全球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制造国家之一,许多中国的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中国机械发展史展示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中国机械工业将继续发展,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机械发展历程

中国机械发展历程

中国机械发展历程中国机械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的历史上,机械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人开始使用简单的机械设备,如凿岩机、编织机等。

这些机械设备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宋代,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时,中国人发明了许多精密的机械设备,如水力织机、水力锻造机等。

这些创新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清朝,中国机械制造业进一步发展。

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始传入中国,中国人开始学习和运用西方的机械制造技术。

清末的中国机械工业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生产了一些机械设备,如纺织机、印刷机等。

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

20世纪初,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需求不断增长,对机械设备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

为了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开始大量引进国外的机械设备和技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机械工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中国政府重视机械制造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机械工业的发展。

建立了一批机械制造企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加强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械制造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加大对机械制造业的投资力度。

中国的机械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机械制造国之一,涉及的领域也日益广泛,包括汽车、航空、能源、军事等多个领域。

当前,中国机械制造业正朝着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方向发展。

中国政府推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国际机械制造企业的合作,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

中国的机械制造业正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机械发展史可分为传统机械时期和现代机械时期。

(一)传统机械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

这是一个漫长的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用石料和木料制作,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工具。

这一阶段后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使工具的形状趋于合理。

弓箭的出现表明这时的机械技术已有了一定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都有了一定的要求。

这时还出现了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三个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西周时期。

从动力方面看,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使用畜力和风力作为原动力。

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多,还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

商代青铜工具和器械开始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到西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

青铜冶铸工艺在这一阶段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渐成熟的过程。

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

这一阶段后期,陶范熔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由只利用人力发展为人力、畜力等并用。

在材料方面由以石质材料为主发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

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

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

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

这些情况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完整word版)中国机械发展史

(完整word版)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在机械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动力的利用和机械结构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许多专用机械的设计和应用,如指南车、地动仪和被中香炉等,均有独到之处.而中国机械发展主要分成六个主要时期:形成和积累时期、传统机械的迅速发展和成熟时期、传统机械的全面发展和鼎盛时期、传统机械的缓慢发展时期、传统转变时期、复兴时期和振兴时期.形成和积累时期是远古到西周的这段时期,这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时期,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

第一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用石料和木料制作,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工具。

第二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在石器制造方面以磨制工艺为主,同时对石器的制造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艺过程.这时期出现了大量生产工具,如斧,铲,凿。

网坠,刀,犁,耕田器等.还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指套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

第三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到西周时期.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多,,还出现了橘槔,轱辘等复合机械工具.总的来看,在原理等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这些情况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传统机械的迅速发展和成熟时期主要是从春秋时期到东汉末年,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钢铁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制造高效生产工具提供了条件.随之铸造、锻造和热处理等机械热加工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在这一时期,生产过程中的机械系统有了很大的变化。

动力和运动的传输开始由机械本身来完成。

对机械的控制开始由人的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发展.水排、水碓和马排等机械具备了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都已具有原动机。

传动机构和工作机构三个组成部分.这一时期,我国的机械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铸造、锻造、热处理技术不断提高,逐渐趋于成熟。

各种农业机械大都出现并大致定型。

造船,纺织机械技术已经达到成熟阶段.从动力、材料、工艺和结构原理等方面来看,我国传统机械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历史回顾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历史回顾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历史回顾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来支持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

然而,由于国内工程机械产业的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中国只能依靠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机械制造业发展计划。

1953年,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和制造的履带式推土机诞生,标志着中国工程机械的独立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初步形成。

此后,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开始逐步发展壮大。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加快了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步伐。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中国建立了一批机械制造厂,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这些努力使得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工程机械产业的支持和投资。

中国政府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大力推动国内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工程机械制造技术水平。

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

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工程机械生产,并且开始向国际市场输出。

中国的工程机械产品逐渐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认可,出口量和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工程机械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开始注重研发创新和技术升级,大力推动工程机械产业的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相继推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产品,提升了中国工程机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中国的工程机械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许多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也成为全球领先的厂商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机械史

中国机械史

秦汉时期
反盗机械装置—机弩
反盗机械装置—机弩1980年出土的秦始皇陵铜车马代表了当时铸造技术、金属加工和组装工艺的水平。东汉 以后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记里鼓车有一套减速齿轮系,通过鼓镯的音响分段报知里程。三国马钧所造的指 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自动离合装置的发明,说明传动机构齿 轮系已发展到相当的程度。
1959年,北京第二通用机械厂(后改名北京重型机器厂)建成2500吨水压机。1971年,该厂制造出6000吨水 压机,这是当时北京最大的锻压设备。 1968~1979年,北京起重机器厂先后采用300吨油压机和2000吨油压机制 造出起重机吊臂和大型覆盖件。 80年代,北京市机电研究院和北京市模具中心研制出一系列高精度多工位冲裁 模具,接近或达到进口模具水平,改变了北京精密冲裁模具依赖进口的局面。
1984~1990年,北京市热处理研究所研究成功真空热处理、气体渗碳微机控制技术(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 作)、稀土软氮化、粉末冶金制品表面强化、煤油加甲醇小滴量法微机可控渗碳、固体渗硼、渗碳过程微机辅助工 艺设计及跟踪控制系统等热处理新技术,并应用于生产。焊接与切割 1949年,北京已有气焊、电弧焊及氧乙炔 火焰切割等手工作业。 1963年,北京金属结构厂与一机部机械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出钨极氩弧焊,并实现了氮 气等离子切割不锈钢。1964年,用直流钨极氩弧焊及焊丝合金化技术解决了核工业用倾斜式电解糟纯镍焊接。 1966年,北京金属结构厂开发出了使被焊球体旋转的埋弧自动焊。1968年,该厂开始以液化石油气代替乙炔切割。 80年代初,清华大学发明了新型MIG焊接电弧控制法,在控制电弧技术上取得突破。 80年代初,北京城建设计院 等完成液化石油气移动式气压焊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20100313 哈工程摘要: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阶梯,那么机械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前进的动力。

而机械设计则是机械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设计必须科学化,这意味着要科学的阐述客观设计过程及其本质,分析与设计有关的领域及其单位,在这些基础上,科学的安排设计过程,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及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关键字:机械设计、古代机械设计、近代机械设计、现代机械设计、展望“设计"的最初含义是将符号,记号的意思。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设计的内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设计的含义愈来愈深刻和愈来愈先进。

机械设计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的活动之一,是复杂的思维过程,过程中蕴含着创新和发明的机会。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按时间来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古代社会到17世纪为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阶段,由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近代机械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为现代设计阶段。

如果按其内容来分,可分为: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和理论设计阶段。

两种划分是一一对应的,是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机械设计的发展史。

每一个阶段在设计理论,方法和制造工艺方面都有明显的特色。

下面论述一下机械设计发展史的三个阶段及中国机械发展。

一、机械设计发展史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我国近代的考古发现了一些传说和记载,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郑裴李岗等遗址中都发现了七八千年以前制造相当精致的农具如石铲等。

我国古代经书中,对古代使用,制造机械的情况有许多记载。

《周易》“黄帝,尧,舜氏作,刳木为舟,服牛乘马,引以致远”。

可见,在4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已经发明了车,船,农具和许多生活用具。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随处可以看见机械产品和人民生活密切联系。

此外,我国古代在武器,纺织机械船舶等方面也有许多发明,到秦汉时期我国机械设计和制造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世界机械工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浅谈机械设计及其发展史

浅谈机械设计及其发展史

浅谈机械设计及其发展史
机械设计是一门多面设计学科,主要基于工程实践的要求,结合力学、材料学和制造工艺等科学原理,设计制作出符合使用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机
械设备。

机械设计随着文明发展的不断进步,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具有丰富
理论的科学学科,并且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机械设计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设计、制造工艺设计、机械能
源系统设计、机械控制设计等多项内容。

机械设计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古代的机械设计是从青铜器的制作开始的,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犁、锄、针等实用器具的制作,直到我们今天可以用的高精度机床、数控机床
的出现,机械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样性、复杂性、技术性。

早在古代,就有一些机械设计原则,比如古埃及的滑轮原理,古罗马
的六杆原理,古中国的蒸汽机械原理等等,这些设计原理在当今仍然具有
重要意义。

19世纪末,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设计也随之进入新阶段。

中国机械发展史————古代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古代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古代机械发展史2017-01-08工匠精神大美机械中国机械发展史-----——古代机械发展史古代机械(四千多年前~184年)★1.快速发展时期——夏至春秋战国时期(约四千多年前~约前~184年)⑴运输起重方面:商初时出现的桔棒,西周时出现滑轮和辘护;战国时又出现了绞车,古代使用这些简单的起重机械成功的解决了起重问题。

春秋战国时将悬棺升置悬崖具有神秘色彩。

在夏代已有水准很高的战车,促进了车的发展。

古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的标志。

绞车⑵其他方面:打仗、狩猎的炮(抛石机),侦察用的巢车以及灌溉用的桔梅等已诞生。

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亦在此时出现。

抛石机★2.成熟时期——秦至南北朝时期(前221~589年)古代机械在秦汉时已趋成熟,领先于当时世界各国。

这一时期以动力(弹力、畜力、风力、水力等)利用和机械结构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⑴运输机械方面:秦陵铜车马结构复杂,气派非凡,驰名中外,堪称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大奇迹。

水上运输方面,已能制造出高大的楼船,船舱最多有四层。

秦陵铜车⑵粮食机械加工方面:西汉晚期,已出现了利用扇轮回转产生定向风来清洗粮食的风扇车,还掌握了利用脚蹬碓、畜力碓、水碓加工粮食的方法。

嵇含的著作《八磨赋》还记述了一种奇巧独特的用一牛牵引、八磨同时转动的连转磨。

⑶日用机械方面:以西汉时的被中香炉最为复杂巧妙,“为机环转运四周,而体常平”,其中“机环”的原理同现代化陀螺仪中万向支架类似。

齿轮是组成机械的基础件,齿轮传动是最重要的机械传动。

从西汉初年至元末明初,古人对齿轮系传动等的研究与应用达到了很高水平,并发明了一系列高度精密复杂的古代机械,其中最典型的就应该是指南车。

指南车指南车是利用机械传动来指南的。

指南车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最高成就。

★3.古代机械持续发展时期——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年)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科技高度发展的时期,中国古代机械工程技术也在宋元时期进入又一发展高峰时期,其技术水平继续领先于世界,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杰出成果。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一、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机械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任务。

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政府大力推动了机械工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机械工业的主要任务是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提高自给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引进了苏联的技术和设备,建立了一批重要的机械制造企业,如一汽、二汽等。

二、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现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机械工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机械工业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国有企业开始面临竞争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更新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国机械工业开始进行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中国机械工业逐渐实现了技术的跨越发展,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一些老旧的企业也进行了改革和重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现代化发展阶段(现在-未来)当前,中国机械工业正处于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转型,中国机械工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现代化发展阶段,中国机械工业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力度。

通过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机械工业将加速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同时,中国机械工业还将加强与国际机械工业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国际竞争力。

为了推动中国机械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政府将继续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支持等。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对机械工业的监管和规范,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总结起来,中国机械工业经历了起步阶段、改革开放阶段和现代化发展阶段三个阶段的发展。

这一发展历程中,中国机械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国机械工业将继续迈向现代化,实现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机械发展史————近代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近代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近代机械发展史
2017-01-08工匠精神大美机械
中国机械发展史
————近代机械发展史
近代机械(1841~1949年)
鸦片战争彻底粉碎了清廷的闭关自守的政策,中国的科学技术也汇入了世界科学技术的洪流。

在此期间,清廷中的洋务派兴起了洋务运动,西方列强也对中国进行经济渗透。

因此,先后出现了清廷官办工业及外资兴办的工业,民办工业也在这一阶段诞生。

洋务运动时期的工厂
受西方机械及西方科技影响较大的设备有蒸汽机,大高炉,转炉,平炉,锻压、锻造、车削、钻削等设备。

装备了机械、兵器制造业及纺织、造纸、印刷、卷烟和食品加工等部门。

后来又进口了齿轮加机床等精密设备,地点地从沿海发展到内陆。

到20世纪,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及内战但机械工业及机械工程教育和科研继续有所发展。

这一时期的中国机械明显地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对西方诸国有着依赖性。

因此,近代机械工业以小型、修配为主,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教育、科研及设计能力都较为薄弱,这给以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这是一个大转变的时期。

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由古代机械时期发展为近代机械时期,由传统的生产技术发展为近代生产技术,由手工作坊发展为工厂,机械理论、设计、科研也渐渐多了起来。

中国机械史上的这一转折,其成败、得失、经验与教训很值得我们总结和研究。

中国机械发展以及展望

中国机械发展以及展望

中国机械发展以及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工业成为了国家战略性重要产业之一,也成为了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机械工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提升,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中国机械发展的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展望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机械发展的历程中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较为传奇的历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机械工业起步艰难,国内一直处于技术落后、产能不足的状态。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对机械工业进行了大力扶持和发展,开始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才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机械工业格局。

在这一时期,国家重点发展了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如重型机械厂、拖拉机厂、农机改制等,使得中国的机械行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机械工业迎来了飞速的发展期。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机械工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最初的小作坊式生产,到现在的自动化智能生产,中国机械工业已经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成为全球最大的机械生产和出口国。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传统机械到高端装备,中国机械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中国机械工业在取得辉煌成绩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虽然中国机械产业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较大,但从技术和品牌上看,依然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些差距。

由于长期以来对技术的依赖和模仿性发展,中国机械行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

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也成为了当前中国机械行业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战略规划,中国机械工业在转型升级方面也在不断努力。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产能转移和结构调整,减少产能过剩和低端产品的生产。

目前,中国机械工业正处在一个全面转型升级的阶段。

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

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摘要: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阶梯,那么机械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前进的动力。

作为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发展史、传统机械、近代机械、现代机械我国机械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早期的传统机械;中期的近代机械;发展至今的现代机械。

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

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

这样,中国机械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一、传统机械传统机械发展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然而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

青铜器的出现,铁器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唐宋时期我国传统机械发展进入一个高水平发展的时期。

石器时代:初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弓箭等一些简单的机械制造。

到新石器时代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和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这都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只有人力、畜力等并用。

在材料方面多以石质材料为主发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

商周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

到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体现出机械工程的不断进步。

并且这一时期机械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

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

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

【精品毕设】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

【精品毕设】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摘要:设计必须科学化,这意味着要科学的阐述客观设计过程及其本质,分析与设计有关的领域及其单位,在这些基础上,科学的安排设计过程,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

同时也要求设计人员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先进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科学的进行设计工作,这样才能及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关键词:机械设计、古代机械设计、近代机械设计、现代机械设计主要内容:1 机械设计发展的三个阶段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按时间来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古代社会到17世纪为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阶段,由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近代机械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为现代设计阶段。

如果按其内容来分,可分为: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和理论设计阶段。

两种划分是一一对应的,是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机械设计的发展史。

每一个阶段在设计理论,方法和制造工艺方面都有明显的特色。

下面就按时间来划分,把机械设计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论述。

1.1 第一阶段: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我国近代的考古发现了一些传说和记载,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郑裴李岗等遗址中都发现了七八千年以前制造相当精致的农具如石铲等。

我国古代经书中,对古代使用,制造机械的情况有许多记载。

《周易》“黄帝,尧,舜氏作,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剡楫之力以济不通”,“断木为杵,掘地为舀”。

可见,在4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已经发明了车,船,农具和许多生活用具。

在《周易》第47卦“困”的卦辞中有“困于金车”,金车指用铜装饰起来的豪华马车。

清代学者章诚说“六经皆史”,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随处可以见机械产品与人民生活密切的联系,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著作《道德经》中有“三十辐共一毂,像日月也”的说法,而在秦陵发掘出来的二号铜车马,车融会贯通就有30个车辐。

虽然据统计,当时的车每个车轮用30个轮辐,但是对轮辐的数目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

此外,我国古代在武器,纺织机械船舶等方面也有许多发明,到秦汉时期我国机械设计和制造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世界机械工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的地位。

机械的发展历程

机械的发展历程

中国机械的发展历程——中国机械发展史浅述。

引文机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机械的发明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一项主要标志,机械技术在整个技术体系中占有基础和核心地位。

机械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是源远流长,它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史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发展也不平衡。

微观研究方面的工作较多,而宏观研究方面的成果较少。

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的探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也亟待加强。

本文主要探讨古今的机械概念及其演变、中国机械工程机械史的范畴与方法、中国古代机械史的分期与研究现状等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1什么是机械1.1关于机械什么是机械呢?其实机械就是及其与机构的总称。

英文中机械(machine),源自于希腊语之mechine及拉丁文mecina,原指“巧妙的设计”,作为一般性的机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主要是为了区别与手工工具。

在中文中“机械”词语由“机”与“械”两个汉字组成。

“机”——原指局部的关键机件;“械”——在中国古代原指某一整体器械或器具。

这两字连在一起,组成“机械”一词,便构成一般性的机械概念。

1.2机械的特征由此即可得出普遍机械特征。

第一机械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第二机械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第三机器具备机构的特征外,还必须具备的特征即能代替人类的劳动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故机器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的机构。

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1.3机械的定义机械工程就是在各方面不断提高的需求的压力下获得发展动力,同时又从各个学科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改进和创新的能力。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

形成和积累时期:
1旧石器时代 2新石器时代 3新石器时代到西周末期
新石器时代到西 周末
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使用畜力 和风力作为机械原动力,古 车和风帆出现。到商代,犁 已广泛被用来耕地,农业机 械的种类开始增多,还出现 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在旧 石器时代就已出现铜器,但 没有大量使用。商代青铜工 具盒机械开始得到较广泛的 应用。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 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 艺的诞生。
观测天象的天 文仪
家庭纺织 机
轧棉机是利用惯性力 工作的事例,脚踏板 的摆动转化为飞轮的 转动,飞轮的惯性克 服了机构的死点位置, 手柄的转动和惯性飞 轮的转动可带动两个 有较小缝隙的滚珠转 动实现轧棉的目的。
我国对热力的利用,发明也
较早。这是宋代以后广泛使用的 走马灯。蜡烛燃烧时热气上升, 推动叶轮转动,固接在叶轮轴上 的纸剪人随之转动。
确实的方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 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民间流传的人各种版本的 木牛流马
宋元时期
传统机械发展的高峰,农业机械方面有很大进步, 纺织机械有新的发展,水力大纺车、脚踏棉纺车已达 到很高的机械水平,还产生了一些重大发明,如活字 印刷术,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机械制造家。
企业或公司名称
脚踏棉纺车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大致分为以下6个时期:
1形成和积累时期(远古到西周) 2传统机械的迅速发展和成熟时期(从春秋时期——东汉末年) 3传统机械的全面发展和鼎盛时期(从三国时期——元代中期) 4传统机械的缓慢发展时期(元代后期——清代中期) 5中国机械发展的转变时期(清代中后期——新中国成立) 6中国机械发展的复兴时期(新中国成立——今)
活塞风箱图片
活字印刷术图片
管艺复兴和清政府闭关锁国,中国机械发展 停滞不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机械发展史摘要: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阶梯,那么机械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前进的动力。

作为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发展史、传统机械、近代机械、现代机械我国机械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早期的传统机械;中期的近代机械;发展至今的现代机械。

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

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

这样,中国机械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一、传统机械传统机械发展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然而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

青铜器的出现,铁器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唐宋时期我国传统机械发展进入一个高水平发展的时期。

石器时代:初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弓箭等一些简单的机械制造。

到新石器时代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和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这都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只有人力、畜力等并用。

在材料方面多以石质材料为主发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

商周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

到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体现出机械工程的不断进步。

并且这一时期机械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

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

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

这充分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春秋战国之汉代时期: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普遍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另外钢铁技术的产生、铸造、锻造和柔化处理等机械热加工技术在这时期都有很大的发展。

标志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农业机械发展也很快,出现了三脚楼这样的重要播种机械。

出现了高效粮食加工机械—风扇车。

磨、碓等谷物加工机械也都已出现,并有了很大的发展。

东汉时期还出现了用了齿轮传动的连磨和用水力推动的槽碓和水碓。

西汉时期已有犁壁出现,到东汉时期犁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

在纺织机械方面出现了手摇纺车、布机和提花机等重要机械。

这一时期的水上机械也开始发展,如造船技术已较发达,橹、舵、帆等部件逐渐完善了起来,并且能够制造大型的楼船和战船。

在动力方面开始利用水力为机械的原动力,出现了一些水力机械。

在结构原理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在不少机械上出现了齿轮机构、凸轮机构和曲柄连杆机构等复杂的传动机构。

水排、水碓、指南车以及浑天仪、地动仪等机械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机械在结构原理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唐宋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机械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水利机械有了新的发展,水动力方面应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造船方面有,南朝齐祖冲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谓千里船和南朝粱侯景军中的160桨快艇,都是人力推进的快速舰艇,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车船。

唐代的李皋对车船的改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另外计时仪的发展也有很大发展,北宋苏颂和韩公廉等制成的木构水运仪象台,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天体时空的运行。

它由水力驱动,其中有一套擒纵机构。

水运仪象台代表了当时机械制造的高度水平,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钟。

元代的滚柱轴承也属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机械装置。

明清时期:出现了技术含量高的机械制造,如郑和所乘宝船是古代最大的远洋船舶,活塞风箱,风箱靠活塞推动和空气压力自动启闭活门,成为金属冶铸的有效的鼓风设备。

千钧锚,制针用的冷拔钢丝等手工的高技术制作等。

《天工开物》就是当时机械技术的见证。

其记载了不少有关机械制造和产品性能的情况。

内容涉及泥型铸釜、失蜡法铸造以及铸钱等铸造技术,还记述了千钧锚和软硬绣花针的制造方法、提花机和其他纺织机械以及车船等各种交通工具的性能和规格等。

在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

这也是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值得骄傲的。

只是随后,受社会的风气和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国机械逐渐落后。

二、近代机械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

近代机械发展这一时期主要开始标志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开始开设机械制造学校,及机械制造工厂。

1866 年, 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在福州马尾设立船政局, 并附设船政学堂, 亦名“求是堂艺局”, 次年1月开学。

它是中国最早的海军制造学校。

1895 年在天津创办中西学堂, 又称北洋西学堂 (1902 年改称北洋大学堂, 1924 年易名为国立北洋大学, 1929年又改称国立北洋工学院, 1951 年定名为天津大学) 。

这些学校打开了中国机械教育的先河。

从1840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近代时期,这期间中国的机械工业逐步由手工业作坊式小生产,向使用动力机器的生产方式转变。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由封建统治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

这个时期诞生的机械工业,从一开始就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中国最早使用动力的机械厂是外商办的;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机械厂是清政府经营的军火企业;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企业,一直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的压迫之下。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取得了在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行权。

为了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外商首先在中国建立了船舶修造厂。

1845年英国人柯拜在广州黄埔设立的柯拜船舶厂,是中国领土内最早的一家外资机械厂。

185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外商在黄埔经营的船坞船厂增至5、6家。

英美商人并纷纷在华东设立船舶修造厂,其中较大的有英商办的上海祥生船厂、耶松船厂和和丰船厂。

至19世纪60年代末,外商在广州、上海、厦门、福州等沿海口岸建立的大小船舶修理厂已达22家,雇用的中国工人达九千多人。

外商在中国经营的机械工业除船舶修造厂外,还有铁路车辆修理厂,如1880年英国人在唐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铁路车辆修理厂,1901年德国人在青岛四方村建立的青岛铁路工厂,都是当时规模较大的企业。

据1908年统计,外资经营的34个主要机器厂中,船舶修造厂28个;铁路车辆工厂3个。

这些厂以英商经营的最多,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20世纪初,日本在东北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日俄战争后,在南满地区,开办了一批机械工厂。

到20年代已有较大的铁路、造船、矿山机器等机械制造厂20多家。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于1906年扩建了接收帝俄的大连铁路工厂、抚顺煤矿机械厂。

1907年新建了沙河口铁路工厂。

1908年,川崎造船所扩建了接收帝俄在大连的船坞和工场,设大连分厂,至1914年已发展成为拥有日籍职工2800余人、中国工人1万余人的大型修造船厂,能修造5000吨级轮船。

1919年,美商在上海曾建立专为装配机器的慎昌工厂。

美商对中国主要是输出机器设备,长时期占中国进口机器设备总额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所办机器厂较少。

到民国时期中国的机械发展又有了新的进展,1931年南京政府开始筹备中央机械厂,其设备状况较强。

另外当时中国也能仿制一些进度较高的机器,如自动缫丝机、钨丝拉细机等。

民营机械厂也迅速发展,如新中工程公司、永利化学公司机器厂、大隆机械厂、顺昌机械产等等。

都体现了中国机械工程的发展计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但由于战争的关系这时代的机械工程发展受到了种种的阻碍。

三、现代机械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我国的机械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很快。

经过中国不懈的努力,中国机械工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制造业,初步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向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成套化的趋势发展。

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总的来说,就目前而言中国机械科学技术的成就是巨大的,发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

“八五”期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明确提出要把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按照这一战略要求,原机械工业部会同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了《机械工业振兴纲要》,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要求用15年时间,到2010年基本实现机械工业的振兴,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九五”期间,机械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突出表现在机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超过25%,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大量可靠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得到大量采用,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制、制造重大、精密、成套装备的能力显著提高;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机械产品出口的迅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机械工业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机制已在机械工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民营企业、乡镇企业成为机械工业发展的新兴力量。

“十五”期间是机械工业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迅速的时期。

整个行业发展成绩喜人,亮点频现:产出规模增长迅猛、发展环境显著改善、产业结构变化喜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多年来中国机械工业的高位运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因此,大力发展机械工业,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去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7年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增长形势较好,投资继续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以及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都对机械制造行业产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为机械设备制造业的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十一五”将为机械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众所周知,国家的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涉及到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而每项工程都将率先拿出接近10%的总投资额做设备投资,其中机械设备就是最为重要的设备投资之一。

按照五年计划的一般规律,重大工程在2007年、2008年投资将会达到高潮。

由于设备投资提前进行,因此机械行业就在固定投资增长高潮到来前提前进入辉煌期,即未来若干年将是传统机械行业高速发展期。

两大行业拉动机械产品需求。

从行业关联性来看,由于汽车和航天产业是与传统机械保持最为紧密的两大行业,这两大行业的高速发展必然直接带动传统机械的大幅增长。

面对新的发展契机,中国机械企业应把握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抢占先机,制订未来的发展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