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人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人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人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里程碑;首先辛亥结束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宣告了封建君主专政不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第三,同时辛亥革命也是一声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最后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建立了中华民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迈向现代,实现了政治形式合法化、政治结构理性化、政治行为多元化。

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也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变革,需要立足现实实践,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完善。

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称为“世界风暴的新源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具有现代化特质的革命。

它建立中华民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赋予中国社会以新的现代性飞跃,对中国政治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造,中国政治从此开始迈进政治现代化的轨道。

一、辛亥革命的政治遗产:民主、共和与宪政辛亥革命完成了中国从王朝国家到民族、民主国家的历史跨越,建了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坚信,民主是西方崛起和强大的“奥秘”,是积贫积弱国家救国救民的“灵丹妙药”。

在其思想纲领“三民主义”中系统诠释了民主的精义,使民主成为自始至终贯穿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

民主思想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规定的建国方案中清晰可见:“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

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式规定了主权在民原则,即“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一切权力,主权在民成为“民国之通义”。

近代史论述题及重点(精)

近代史论述题及重点(精)

*1、论述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辛亥革命为什么引起中国历史性巨变?其失败说明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是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详细同上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

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3、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内涵(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

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2017肖八单选精选【电子版有答案】

2017肖八单选精选【电子版有答案】

1、(17肖1)从2016年10月1日起,全国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这是在去年全面实施“三证合一”改革基础上,针对百姓投资创业面临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

它也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重要措施。

作为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重要措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有利于A.去产能B.去库存C.降成本D.补短板2、(17肖1)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当前,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对人民政协理解正确的是A.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B.服从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C.受人大委托,向人大负责D.统一战线组织3、(17肖1)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毛泽东这里所说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指孙中山:A.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B.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C.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D.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4、(17肖1)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性质和情况”。

这里所说的“根本不同的性质”是指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5、(17肖2)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者:王进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年第09期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这一论断,不少学生难以理解,笔者在此试作粗浅解析,以供同行和学生们参考。

所谓民主革命,是指反封建专制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马克思把人类历史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按此划分,反封建的任务应由资产阶级来完成,因而一般又称之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也就是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封建,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还必然承担着反侵略的任务。

我们对“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解,就应该从其反封建反侵略的角度去思考,在此,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从组织上看,辛亥革命建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是一个统一的全国性政党,它与旧式民间反清复明的组织形式有着根本的不同。

旧式的组织多以歃血订盟、结拜兄弟等形式来组成,以天地会为例,其组织形式不过是“立一堂名,以兄弟相呼,聚则众数十或数百,合党竟至逾千逾万,散则如鸟兽”。

而中国同盟会它不仅在组织结构上完整,在东京设立总部,“支部于国内分五部,国外分四部,皆直接受本部之统辖”,更值得一提的是,同盟会章程规定,其领导人总理及议事部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这一规定带有明显的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第二,从革命纲领上看,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反封建反侵略、追求政治民主的愿望,特别是民权主义,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推翻已成为“洋人朝廷”的清朝统治固然重要,而“破旧”之后的“立新”更是关键,中国古代历次的农民战争都是要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而我们为什么不把它们都叫资产阶级革命呢?其核心就在于农民战争都没有、也不可能建立一种不同于封建专制的新型政权。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对当时社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思想观念、社会经济、社会风俗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亚洲大国,其政局变动和革命运动必然会影响周边国家。

在欧洲还保留着许多君主、亚洲还是君主制一统天下的时候,中国建立了共和制度,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列宁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为振兴中华奠定了基础。

这是中国划时代的功业,为以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革命力量的涌现创造了条件。

诸如:它首先将中国旧社会经营了千百年建立的统治秩序完全打乱。

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他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旧统治秩序赖以稳定的重心所在。

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旧秩序就乱了套,旧社会势力再也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比较稳定的传统秩序。

辛亥革命在这方面正给以后中国人民的胜利打开了道路。

此外,辛亥革命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

比如:一是通过政党来组织阶级队伍,建立起革命的领导核心;二是创造阶级的主义(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和制定革命纲领,以明确革命方向和指导革命斗争;三是引进西方革命学说,大造革命舆论,以宣传新制度的优越性,批判旧制度的落后性;四是坚持暴力斗争,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所有这些,不仅保证了革命的顺利发展,而且给中国人民和世界被压迫民族以巨大影响。

(二)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风俗的影响民众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从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内容摘要】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跨入现代社会过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尽管辛亥革命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民主共和的思想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从此流传广远,人们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辛亥革命社会转型民主共和现实意义辛亥革命引领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辛亥革命虽未能实现革命目标,其中的经验教训是值得总结的,也为认识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历史依据。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及进程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并在强迫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入不敷出,于是,各种新税层出不穷,各级官员中饱私囊,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了。

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不断,革命酝酿之际,正是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时,清末“新政”的破产致使革命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另外,中国和外国的交往和关系在进一步地扩大,留学生的思想当中要求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使这部分人成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开放的领先者,而后以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军事将领为首的新军成了辛亥革命的一个主要的军事力量。

于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由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近代史纲要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近代史纲要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天津条约》的签订C .《北京条约》的签订D .《辛丑条约》的签订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A .仿效欧美政体B .发展资本主义C .延续反动统治D .缓和阶级矛盾3。

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A。

陈天华 B.邹容C。

章炳麟 D.梁启超4。

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A。

《猛回头》B。

《警世钟》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A.强学会B。

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A。

驱除鞑虏B。

恢复中华C。

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8。

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A.浙皖起义B。

萍浏醴起义C。

镇南关起义D。

黄花岗起义9。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

《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中华民国约法》D.《试训政纲领》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A .资产阶级维新派B .资产阶级保皇派C .资产阶级立宪派D .资产阶级革命派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

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12。

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

A、1911年10月10日B、1912年1月1日C、1912年2月12日D、1912年4月1日13。

近现代史纲要——论辛亥革命成败之理性分析

近现代史纲要——论辛亥革命成败之理性分析

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理性分析刘子君一、内容摘要: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面前,仍以失败而告终。

二、关键字:辛亥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正文: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的君主专制制度,此次革命的产物是中华民国,在维新变法之后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促使更多人走向追求自由与民主的革命道路。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曲折和复杂的转变过程。

这个时期所发生的一切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变化,可以说,是为这次革命的导火索。

因为这个时期侵入中国的是来自外国的资本主义势力,大部分“开眼”人士认为中国必需经过必要的社会体制改革且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使自己资本主义化,才能救亡图存,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中国的资产阶级是一个新兴的阶级。

它的出现大约是明末苏杭一带的纺织主,成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到了二十世纪初叶,逐步形成形成一个阶级。

同时也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在1900—1910这11年间中,资产阶级虽然有了一定发展。

但是靠轻工业起家的中国资本主义的还处于一种起步状态。

此时的中国,赎回路权、矿权的民意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燃烧着。

处于对满清政府的严重失望,资产阶级对政治改革的渴望也更为迫切,他们选择了更加直接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以推动中国沿海的各色武装起义。

作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南洋华侨,他们多为工人出身,早年下南洋闯荡,和国内封建统治联系较少,在接触到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同时受到外国人的种族歧视,鸦片战争以来各色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让他们十分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产生强烈的革命情绪。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其背景上看,资产阶级的发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经济基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为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同时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是辛亥革命的思想基础,兴中会和同盟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是其有力的组织基础。

从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来看,它的领导阶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特别是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表达了中华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族权利的共同愿望。

所以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辛亥革命的目的上看,它是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而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就是封建地主阶级,且辛亥革命的最主要的成果就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的目的以及最终的成果与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辛亥革命是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对于辛亥革命,它是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同时它又存在着局限性,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它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但其积极性是不可否认的。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无法救中国?我们常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首先历史上那么多的改革或革命都失败了,最重要的一次革命就是辛亥革命,它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虽然最后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南京临时政府(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体现),但临时政府面临的重重危机,政府无权、社会混乱、国际不承认新生的政权等等。

以致最后为了清帝的退位,孙中山先生不得不把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

结果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_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_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_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_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其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列强的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反对封建的革命要求,但他们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异常软弱。

他们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独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必然失败的命运。

辛亥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

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

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

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辛亥革命爆发于哪一年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辛亥革命爆发。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辛亥革命失败问题的研究 近代史课程论文

辛亥革命失败问题的研究 近代史课程论文

辛亥革命失败问题的研究作者:***单位:****************摘要: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是有限的,它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关键词:辛亥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失败、教训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

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下面重点说明它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客观方面来说,辛亥革命发生在20世纪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为维护各自的既得利益,帝国主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势必互相勾结,共同镇压革命。

从主观方面来说,这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1、客观方面原因: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而帝国主义是绝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1/4的剥削、奴役的对象和市场的。

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1904年到1905年,在中国的领土上爆发了一场列强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交战的双方是(C )A、英俄B、英德C、日俄D、日美2、《猛回头》和《警世钟》两本书的作者是(B )A、邹容B、陈天华C、徐锡麟D、章炳麟3、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B )A、华兴会B、兴中会C、光复会D、同盟会4、中国第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D )A、华兴会B、兴中会C、光复会D、同盟会5、1911年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D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资产阶级D、新军中的革命分子6、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是:( A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黄花岗起义D、镇南关起义7、孙中山首次向中国人民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是在( A )A、兴中会的誓词中B、同盟会的纲领中C、《民报发刊词》中D、就职演说中8、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的人是(C )A、陈天华B、章炳麟C、邹容D、秋瑾9、在武昌起义中,革命党人把一个反对革命的清军协统推举出来当了都督,这人是(C )A、程德全B、汤化龙C、黎元洪D、袁世凯10、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谋杀国民党领导人是(C )A、黄兴B、孙中山C、宋教仁D、张振武11、迫使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的革命运动是(A )A、护国运动B、二次革命C、第一次护法运动D、第二次护法运动12、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辫子军进京,演出12天复辟丑剧的人是(C )A、冯国璋B、段祺瑞C、张勋D、孙传芳13、1918年孙中山发动的护法战争是反对(D )A、张作霖B、袁世凯C、张勋D、段祺瑞14、辛亥革命前夕,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A )A、四川B、湖南C、湖北D、广东15、1912年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与其他几个小党合并改组为( A )A、国民党B、民主党C、中华革命党D、民盟16、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严守中立”的真正动机是( D )A 、不干涉中国革命B、为南北议和创造机会C、充当和平使者 D 、寻找新的代理人17、辛亥革命后,当时在社会上并存的两大思潮是( D )A 、民主和科学B 、民主共和和统一C 、和平发展与实业救国D 、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18、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的标志是(A )A、临时政府正式迁北京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D、袁世凯改内阁制为总统制19、1915年,日本向北洋军阀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实质在于(A )A 、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的殖民地B 、与美国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C 、扶持袁世凯成为其侵华工具D、组织中国革命运动20、清末“预备立宪”的目的是(D )A 、改革官僚制度B、顺应舆论的要求 C 、引进西方政体 D 、维护专制皇权二、多项选择题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成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主要的有(ACDE)A、华兴会B、兴中会 C 、科学补习所D、光复会E、岳王会2、领导武昌起义的两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BD)A、华兴会B、文学社C、光复会D、共进会E、兴中会3、辛亥革命之所以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ABCD)A、有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B、有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C、通过暴力革命推翻了清王朝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E、结束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4、同盟会成立后,会员纷纷回国,组织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其中主要有(ABCD)A、萍浏醴起义B、广州黄花岗 C 、华南边六次起义D、浙江、安徽起义E、镇南关起义5、1903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蓬勃的一年,其显著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有(ABD)A、邹容B、章太炎C、梁启超D、陈天华E、宋教仁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指(BCD )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E、民本主义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列为三个主义派系是(ACD)A、奉系B、滇系C、皖系D、直系E、桂系8、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挽救革命进行的主要斗争有(ABC)A、发动“二次革命”B、进行护国战争C、反对“府院之争”C、进行护法运动E、发起新文化运动9、为了防范袁世凯的独裁野心,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在给临时参议院的辞职咨文中提出辞职的附加条件是(CDE)A、清帝退位B、袁世凯承认共和C、临时政府设在南京D、新总统到南京就职E、新总统必须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最根本原因(BCD)A、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B、小农经济为军阀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C、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E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分化1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因为(ABD)A、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B、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C、它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D、它是同盟会的最高纲领E、它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12、袁世凯独裁政权是代表(BC)A、清朝贵族利益B、中国地主买办阶级利益C、帝国主义利益D、立宪派利益E、民族资产阶级利益13、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文章和书籍有(ABDE)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庶民的胜利》D、《警世钟》E、《猛回头》14、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主要问题是(AC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E、要不要节制资本三、辨析题1、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A6.C7.C8.D9.D 10.C11.B 12.B 13.C 14.A 15.B16.B 17.B 18.B 19.D 20.C21.D 22. A 23. C 24. A 25.C26.D 27. D 28.C 29. A 30. B 31. A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CD3. AB4. ABD5.BCD6. ABCD7. ABD8.ABC9.CD 10. ABD11. ABC 12.BCD 13.BCD 14.ABC 15.ABCD16.ABCD 17.ABC 18.AC三、简答题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参考答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答:历史进入20 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创作了《革命军》,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创作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

从1904 年开始,出现了10 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

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辛亥革命总结

辛亥革命总结

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

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辛亥革命期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观念。

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制帝的复辟,如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但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做了思想的准备。

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自古以来,皇帝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连皇帝都可以被打到,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的呢?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悟,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二.辛亥革命在经济上的影响在经济上,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引向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兴中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指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进一步“民生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解决。

之后南京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工商业发展的规章制度,颁布了若干提倡和保护工商业的法令。

制定了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工业的热情,鼓励人民兴办实业,从事农垦;奖励华侨回国投资;要求各省成立实业公司,鼓励民间成立实业团体。

在革命政府的奖励、推动下,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来临。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法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一、从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从中国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从中国革命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首次把反帝反封建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20世纪中国革命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第四、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革命运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从此以后,如果有人要做皇帝,都会为人民所唾弃,都只能是短命的。

这场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在政治上、思想上解放了中国人民,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无论是对这即将过去的百年,还是对我们的当代,乃至正在来临的下一个百年,它都有着伟大的意义。

结束王权建立民主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国内外形势的共同促成之下,发动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结束了数千年的王权专制,在中国也是在亚洲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在广袤的中华大地树起了民主共和的大旗,建立了现代民主国家体制的框架,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的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史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经过艰苦的武装斗争,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反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临时约法。

这是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的首次腾飞。

一、在政治上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改用公历纪元,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他在誓词中说:“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新时代。

临时政府的内外大政方针,是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这一开国文献中拟定的。

其建国方针为:“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

[2]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胜利,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二、在思想上的影响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辛亥革命推翻的不仅仅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更是对传统思想的根本颠覆。

一是临时政府规定国家官员之间及官民之间一律平等,并且废除对官吏的跪拜礼,禁称“大人”、“老爷”;废止奴婢,解放“贱民”;男子剪辫,女子放足;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等等。

这些措施,使社会一时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对改变社会风气产生了长远影响。

在临时约法的第二章“人民”规定:全体国民无分阶级、种族、宗教信仰异同,一律平等,均享有人身、财产、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享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负有纳税及服兵役义务。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

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

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

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曲折。

模板-论述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模板-论述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论述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试题] 中华民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尽管历尽沧桑,却始终自强不息。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过程。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参考答案: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为尔后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的民主主义观念。

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帝制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

第三,辛亥革命猛烈冲击了封建传统的潜篱,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自点以来,皇帝被看作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连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思想进步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便奔胸向前,不可阻挡了。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在几年后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从而在客观上对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当年的辛亥革命,无疑是清末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之一。

不论它的结果如何,它对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以及全体国民的意识觉醒都是影响深远的。

那么,辛亥革命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呢?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希望你喜欢。

辛亥革命的性质介绍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辛亥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就其性质而言,辛亥革命是一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

后来革命派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

1911年5月,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

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

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

12月18日,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和革命军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和谈。

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会议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随即自武汉齐集南京。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文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里程碑;首先辛亥结束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宣告了封建君主专政不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第三,同时辛亥革命也是一声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最后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建立了中华民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迈向现代,实现了政治形式合法化、政治结构理性化、政治行为多元化。

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也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变革,需要立足现实实践,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完善。

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称为“世界风暴的新源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具有现代化特质的革命。

它建立中华民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赋予中国社会以新的现代性飞跃,对中国政治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造,中国政治从此开始迈进政治现代化的轨道。

一、辛亥革命的政治遗产:民主、共和与宪政辛亥革命完成了中国从王朝国家到民族、民主国家的历史跨越,建了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坚信,民主是西方崛起和强大的“奥秘”,是积贫积弱国家救国救民的“灵丹妙药”。

在其思想纲领“三民主义”中系统诠释了民主的精义,使民主成为自始至终贯穿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

民主思想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规定的建国方案中清晰可见:“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

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式规定了主权在民原则,即“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一切权力,主权在民成为“民国之通义”。

民主实践也是星星之火,燎原华夏,国人从封建专制压迫下解放,获得独立和自由的新起点。

从权利来看,《临时约法》规定,全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享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从制度来看,民主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法治机制相继展开运行;从选举来看,1912年的全国大选中,登记的选民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0%;[2]从竞争来看,民国初期,政党林立,大大小小312个。

[3]民国民主“初出茅庐”的实践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把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制度。

如果说民主的精髓是“主权在民”,那么共和的精神是“天下为公”。

中华民国,是国民革命建立的新的民族国家形态,师法欧美经验,选择典型共和制的政体形式,主张五族共和,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民国”共和是对中国“家天下”的君主王朝制度的超越。

1911年12月通过《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年1月1日革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国诞生,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

民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誓“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这在中国近代史上一扫专制时代以民为奴之旧俗,第一次树立了国家“服务人民”、政府“天下为公”的现代形象。

1912年1月28日,中国第一个国会——参议院正式成立,表明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权力分离和相互有效的制约,“希望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

”[4]《临时约法》3月颁布,基于预防和警惕袁世凯专权独裁的紧迫需要,修改总统共和为责任内阁制,形成代表制度、选举制度、分权制度、司法制度等国家制度。

从武昌起义到临时政府再到临时约法,分权制衡、共和政府的建立,天下为公政治理念的宣示,开创我国政治现代化革故鼎新的形态。

辛亥革命开创了“宪政之治”的新传统。

宪政意指宪法政治,“宪政即民主政治。

”[5]宪政精神在于法治,是一套确立和维持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活动的有效控制的技术。

近代宪政和民主几乎如影相随地被译介、传播并登陆中国。

清末君主立宪的失败成就了辛亥革命的革命建国选择。

尽管辛亥革命否定了君主立宪的方向,但是以民主共和的国家建构延续和继承了近代宪政治国的努力,把宪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和工具。

中国民国开启中国尝试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先河。

武昌起义后,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通过《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而建立南京临时政府。

《大纲》是一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兼有联邦色彩的总统制和共和政体的政府组织法,是民国宪政的开端。

中华民国制定并公布的《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宣告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正式确立,设计出“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从法律上限制了总统的专权和任期,实行责任内阁制。

与立宪相配合,南京临时参议院自开院到结束,发布了一系列法令:有保护私有财产、发展经济的法令;有保障人权、实行民主的律法;也有废除封建法制,推行司法改革的律令,形成颇具特色但又应景、应急的法律体系。

从清末“君主立宪”到民国“民主宪政”,辛亥革命开辟出一方立宪、行宪、宪政治国新的模式。

二、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政治现代化是政治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一种目标和过程,是多因素的交融的变迁,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维度:政治形式合法化、政治结构理性化、政治行为多元化。

辛亥革命是“对一个社会居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神话,及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体系、政治活动和政策,进行一场急速的、根本性的暴烈的国内变革”,[6]取代了千年“帝国”,抉破了王朝的循环更迭机制,终结了皇权专制,是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结果,使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走向合法化、合理化、多元化。

(一)民主共和的选择与中国政治统治合法性的革新。

政治合法性是任何统治者面临的首要和根本性问题。

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中华民国,标志着人民主权时代的开端,它不再是改朝换代的历史循环,用“人民民主”的现代合法性取代了“天命王道”的中国传统合法性,是对中国传统政治价值的一大突破。

中华民国是“普天之下,莫非民土”、“率土之滨,莫非国民”,从君之主到民之主,临时政府无疑确立了一个“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替代了传统王朝“更替宗教、宗族的政治权威”;[7]民主共和建构的法理型政治权威,它的正当性来自于人民的选择,来自于法律和章程的明文规定,是对中国政治文化的一大创新。

辛亥革命是“推陈出新”,民主共和是一条新与旧、古与今的分界线,是一种新的社会政治文化、社会心理和时代意识。

它不仅塑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形态,形成新的政治理念,而且把中国带进民主国家之列,是中国走向现代政治的新纪元。

(二)宪政共和的实施与中国政治结构合理性的重构。

政治结构功能合理化是政治现代化的主题。

辛亥革命结束了“朝代国家”形态,而代之以一个“共和国家”的形态,带来了国家政治结构千年未有之大变动。

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制度变革是政治现代化的根本。

皇权是传统中国社会的中心,专制是传统政治的基本特征,尽管社会结构有所分化,但政治角色混杂,社会职能混合,无法有效应对社会分化和变革的需要。

共和国的建立,宪政实施,中国出现了政党、国会、总统、司法等新的制度形态,形成了五权分立的政治架构;选择了总统制、选举制、任期制、多党制等现代政治形式;出现了专门化职能机构,法律、军事、行政和科学等具有特殊功能的领域从传统的政治领域中分离出来。

辛亥革命把政治革命和民主革命并举,共和、宪政的践行彰显中国社会结构与政治结构的理性化,国家的治理成为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事业,开拓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新天地。

(三)民主宪政的实行与中国政治行为多元化的开启。

政治行为的多元化是政治现代化的精髓,是区分现代国家和传统国家的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辛亥革命政治行为的多元化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民众现代政治观念的启蒙;二是民众政治参与的扩展。

中国人“向来多有不识为主人,不敢为主人,不能为主人者,而今皆为主人矣”。

[8]在民主政治的倡导下,民权弥张,民意弥达,平等自由之风涌起。

民国民主宪政的实践,致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民心,现代国家观念初步形成,自我政治实现意识开始萌生,就连君主立宪政体的固守者梁启超也不得不感叹:“共和之局既定矣。

”[9]共和体制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社会政治保守、封闭和被少数人控制的状况,权力逐渐从贵族扩大到上层资产阶级、下层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工人。

人民获得独立和自由的新起点,对公共事务参与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

不论从政治参与到政治沟通、从公共政策到公共管理,还是从政治精英到人民大众、从利益集团到政党,民国政治的多元化实践开启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时代。

三、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政治现代化启迪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宪政的理想绚丽多姿,实践惊心动魄,贡献功在千秋,但遗憾也如影相随。

辛亥革命无法超越历史的主客观局限,造成其后民国有名无实。

但作为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它时时给我们警醒和启迪。

第一,以民主、共和、宪政为目标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

一个拥有数千年专制传统的国度要过渡到民主社会,不是一场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方能完成。

历史证明,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革命”,这些典型的革命都是不彻底、不完整的一次性革命,而是反反复复,一波三折,才成正果。

民主宪政只有经历比暴力革命更为艰巨的深刻蜕变,方能化蛹为蝶。

自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权几经更迭,政治舞台的潮起潮落,无不体现着中国政治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历史震荡。

第二,以民主、共和、宪政为内容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

一个政治共同体的重建是何其错综复杂,如此毕其功于一役只能适得其反。

政治现代化不仅仅表现为一个革命的决策,一种崇高的追求,一项制度的架构,它取决于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

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民思想的启蒙,市民社会的成长,革命翻天覆地的政治理想会在实践中大打折扣、走样变形。

第三,以民主、共和、宪政为蓝图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多元的有机系统。

古今中外国家实践留下的经验教训是,没有共和的民主,革命失去执政的方向,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没有宪政的民主,政府将失去权力制衡,必然走向的腐败、堕落;没有共和的宪政,容易导致个体私权的“泛滥”和社会公德的流失;没有民主的共和缺失统治的合法性;而没有民主的宪政会沦为虚假的谎言和一纸空文。

百年辛亥革命,百年风风雨雨,百年政治现代化实践,反复证明,一个背负“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民族,一个直面“欧风美雨”浸融与挑战的社会,一个探索“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国家,政治现代化、政治文明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