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中国民歌》教案1 人音版

合集下载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中国民歌》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音乐作品,它选自我国音乐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节课通过学习《中国民歌》,使学生对中国民歌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演唱技巧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说学情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民族音乐,对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有一定的掌握。

但针对《中国民歌》的特点和演唱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说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中国民歌》,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历史背景,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演唱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四、说教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积极性;分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五、说学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 新课教学:教师详细讲解《中国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曲式结构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演唱技巧指导:教师针对《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如呼吸、发音、节奏等,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4. 分组练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中国民歌》的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每个小组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演唱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共同进步。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案标准版(1)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案标准版(1)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案标准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章《民族音乐》,详细内容为第二节《民间歌曲》。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我国民间歌曲的特点和分类,掌握民间歌曲的演唱技巧,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歌曲的分类和特点,培养他们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2. 通过学唱民间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民间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

2. 教学重点:民间歌曲的特点、分类以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歌词单、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民间歌曲《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音乐的韵味,引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民间歌曲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和特点(旋律、节奏、歌词等),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丰富性。

3. 示范:教师演唱《小放牛》,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

4. 练习:学生分组学唱《小放牛》,教师逐个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间歌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6. 随堂练习:学生自由选择一首民间歌曲进行演唱,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民间歌曲》2. 内容:a. 民间歌曲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b. 民间歌曲特点:旋律、节奏、歌词等c. 演唱技巧: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针对学生的演唱和心得体会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民间歌曲的基本知识,提高了演唱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活动,如合唱团、民族乐队等,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组织学生参观民间音乐表演,深入了解民间音乐文化。

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中国民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历史渊源。

2.学习并演唱《茉莉花》、《映山红》这两首中国民歌。

3.感受民歌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茉莉花》、《映山红》的歌词、曲调和基本唱法。

2.感受民歌的情感表达,并从中体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民歌的情感理解和表达。

学生在集体中协同合作表演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中国民歌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中国民歌吗?可以举例说明。

第二节:学唱《茉莉花》1.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和歌词一起学唱《茉莉花》。

2.教师逐句解释歌词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3.分组合唱《茉莉花》并进行集体表演。

第三节:学唱《映山红》1.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和歌词一起学唱《映山红》。

2.教师逐句解释歌词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3.分组合唱《映山红》并进行集体表演。

第四节:学习民歌的伴奏1.教师演示如何用乐器伴奏民歌,引导学生参与合奏。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乐器进行伴奏练习。

3.小组间进行合奏比赛。

第五节:欣赏和评价1.教师播放其他中国民歌的版本,让学生进行欣赏。

2.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评价和表达。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民歌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并通过学唱、合唱、伴奏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

同时,通过音乐和歌词所蕴含的情感,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情感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民歌初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初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初二音乐教案课题:中国民歌课型:新授欣赏课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歌的有关知识,使他们热爱民族音乐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2、通过欣赏中国优秀民歌,使学生了解一些优秀民歌的音调和风格,初步了解民族音乐语言。

教学重点:欣赏优秀民歌选曲教学难点:民歌的基本体裁,音调和风格教学关键:了解民歌的体裁,音调和风格教学方法:讲述,听赏,视唱,讨论教具:风琴板书设计:中国民歌1、民歌的产生,体裁,特点2、平水号子3、脚夫调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颁布课布课题目标二、导课:我们的民族间音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通常分为五大类即民歌,民族乐器,说唱音乐,歌舞音乐。

民歌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感觉到需要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就彻起嗓子唱起来,这种有感而发的口头创作就是民歌。

民歌最初的作者往往是甲唱乙合,甲问乙达,甲起乙续,甲作乙改。

随者农民的流动,如走四口,跑关东,逃荒卖艺的生活口头传播到其它地方。

在传唱中,随着语言,劳动情绪的不同在曲调速度强弱繁简各方面都会起变化,可见,民歌不同于专业创造歌曲的是一人草就,集体完成。

阅读教材,概述民歌的产生,特点,体裁三、中国民歌选介与选听1、听唱《江船天号子》引言《江船天号子》是由八首不用的号联缀而成的大型号子联套。

其节奏和曲调配合劳动过程而赋于变化,概统一又有对比,有很高的艺术性,倾听其中的《平水号子》出听《平水号子》属体裁的民歌,演唱形式是。

《平水号子》是在行船时唱的,此时劳动强度,因而速度曲调赋于性,通过浩浩的唱来大家的动作,领唱部分的旋律、较多,常用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音部。

复听2、赏析《脚夫调》简介《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欢的一种歌唱形式它采用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单元结构上句欺负下句上旋律欺负较大,一般落在调式的注音的五音上。

下句常常是,一起即复,结束在注音上。

小结:高抗有力,昂首奔放的音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深刻的抒发了地主老财必出门处,有家难归的氛懑心情和对家乡妻儿的深切怀念。

八年级音乐《中国民歌》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中国民歌》教案人音版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2.学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3.加强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2.学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教学难点:1.加强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1.MP3播放器。

2.中国民歌的录音。

3.乐谱《茉莉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播放中国民歌的录音,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2.老师问学生对中国民歌有什么了解。

二、学习中国民歌(10分钟)1.介绍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分类:中国民歌以真实、朴实、复杂的曲调、深情而含蓄的歌词、大自然和农田的生活为主要题材。

2.老师播放不同风格的中国民歌,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中国民歌。

3.学生分组合唱中国民歌片段,体验民歌的曲调。

三、学唱《茉莉花》(30分钟)1.老师播放《茉莉花》的录音,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老师教唱《茉莉花》的前两个小节,学生跟唱。

3.再次播放《茉莉花》的录音,让学生模仿跟唱全曲。

4.学生分组合唱《茉莉花》的片段。

四、加强节奏感知能力(20分钟)1.老师给出不同的节奏,让学生跟着拍打节奏。

2.老师教唱《茉莉花》的歌曲,学生跟着歌曲进行节奏打击。

五、巩固与拓展(5分钟)1.学生分组互相演唱《茉莉花》。

2.学生分组创编新的民歌曲谱,展示给全班。

六、总结(5分钟)1.复习今天的内容。

2.让学生谈谈学习中国民歌的体会和感受。

板书设计:中国民歌-真实、朴实、复杂的曲调-深情而含蓄的歌词-大自然和农田的生活为主要题材茉莉花-学唱《茉莉花》的乐谱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学唱《茉莉花》提高了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中国民歌》是人音版音乐课程的一年级上册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唱并表演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中国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学唱并表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让学生了解民歌的魅力。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独特韵味。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学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5. 实践:学生分组演唱所学民歌,教师进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及重视。

7. 拓展:教师推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供学生课后学习与欣赏。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和演唱技能的提升。

教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准备1. 民歌教材和乐谱。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民歌。

3. 教学多媒体资料,如民歌视频、图片等。

4. 课堂活动所需的分组道具和乐器。

八、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第七章《中国民歌》部分,详细内容包括:中国民歌的起源、特点、分类;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和代表作;民歌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特点、分类,增强对我国民间音乐的认识。

2. 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民歌演唱技巧,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歌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起源、特点、分类;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和代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钢琴。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茉莉花》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歌,激发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特点、分类。

(2)讲解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和代表作。

3.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学生模仿不同地区的民歌演唱。

(2)分析民歌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1)以《茉莉花》为例,分析其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5. 随堂练习:(1)分组练习不同地区的民歌。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七、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的起源、特点、分类2. 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和代表作3. 民歌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分析其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包括歌曲背景、演唱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在民歌演唱技巧上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民歌比赛,提高演唱水平。

(2)推荐学生观看民歌演唱会,拓宽音乐视野。

(3)组织学生参观民间音乐展览,深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民歌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2. 实践情景引入:学生模仿不同地区的民歌演唱。

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设计理念】:1、本课内容是以中学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兴国山歌》为基础而创设的一节课。

2、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教学、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设计而成的。

重在培养学生对民歌的认识与了解。

【教材分析】:根据本册中《兴国山歌》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我所创设的《中国民歌》属于欣赏、赏析的领域,即通过欣赏、聆听、实践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的民间音乐。

让处于八年级阶段的学生深刻的了解中国民歌的要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聆听、概念认知、赏析几个环节来感受和辨别中国民歌的三个要义,即小调、山歌、号子。

并能通过拓展练习来体会和辨别中国民歌的三要义,培养学生细心搜集并发掘民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因为音乐是非物质文化,只能以口头、多媒体或文本记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了口头演唱,PPT图片渲染,概念定义,还有歌谱的展示,并要求学生自身模仿,聆听和实践性的劳作(劳动号子)来感受认识民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歌的热爱,从生活中体验中国民歌。

【学情分析】:突出重难点,针对八年级阶段学生的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遵循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学生主动探究,来体验学习过程,发挥自主探究的意识。

师生间相互配合体会民歌的美,发展学生的细心发掘能力与创编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民歌三要义,山歌、号子、小调。

提升学生对民歌的兴趣,积极地拓展视听并辨别和感受民歌的三要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音乐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班的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都听过唱过很多歌,那请同学们帮老师听听这首歌,它是一首什么类型的歌?(PPT)生:(民歌)回答正确。

那你们了解民歌吗?我国伟大音乐家冼星——曾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

通过他这句话我们可见中国民歌的艺术价值有多高。

民歌,可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民歌。

《中国民歌》优质教案

《中国民歌》优质教案

《中国民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六单元《中国民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中国民歌的定义、分类及其艺术特点。

将重点学习山歌、小调、号子三种类型的民歌,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各地民歌的风格与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各个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学习民歌,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民间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山歌、小调、号子三种类型民歌的特点及演唱技巧。

难点:各地民歌的风格差异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投影仪。

学具:歌谱、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茉莉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方式,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民歌。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结合各地民歌案例分析山歌、小调、号子三种类型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首山歌、一首小调和一首号子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学生学唱所选民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唱技巧。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模仿各地民歌的演唱风格,体验不同地域的音乐特色。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学唱本节课所学的三首民歌,录制音频或视频。

(2)分析这三首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2. 答案:(1)音频或视频提交至班级群。

(2)分析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民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民歌的知识,如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等,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同时,可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演唱比赛,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中国民歌”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民间歌曲的定义、分类及其艺术特点。

具体涉及的章节有:第一节“民歌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山歌与劳动号子”,第三节“民间小调”,第四节“中国民歌的区域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各个地区的特色;2. 通过对各类民歌的鉴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民间歌曲的分类、艺术特点及其区域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鉴赏各类民歌,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音乐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民间小调,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民间歌曲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以及中国民歌的区域特色。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模仿不同地区的民歌演唱风格,增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4. 例题讲解:以《茉莉花》为例,分析其所属分类、艺术特点及地域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分析其所属分类、艺术特点及地域特色。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2. 内容:(1)定义与分类(2)艺术特点(3)区域特色(4)例题:《茉莉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民间歌曲的定义、分类及其艺术特点。

(2)分析一首你喜欢的民歌,说明其所属分类、艺术特点及地域特色。

2. 答案:(1)定义:民间歌曲是指流传于民间的、以口头传唱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歌曲。

分类:山歌、劳动号子、民间小调等。

艺术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富有地方特色等。

(2)例:《月亮代表我的心》分类:流行歌曲艺术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抒情、富有时代感地域特色:港台地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艺术特点及地域特色。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2020-09-03中国民歌音乐教案民歌音乐教案篇一:中国民歌音乐教案_音乐课教学设计方案:中国民歌教学背景:本课淡化对识谱及演唱方法等音乐技能的学习,以欣赏为主,通过欣赏了解中国民歌的几个特点,以江南地区的民歌为例,找出几个特点,而不是所有民歌的特点。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讲解及表演等,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好的情绪中去探索、去学习、去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综合课,在人音版教材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到整个民歌的分类、民歌的特点等,是一节欣赏课,以民歌欣赏为主,通过欣赏几首民歌来发现民歌的几个常见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让学生喜爱中国民歌。

2、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又进入青春期,所以学生的表演部分是个难点,因此,我在课前给大家创设情境,让学生尽量能够自然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课题:中国民歌——长江两岸科目:音乐年级:七年学校:新台子中学姓名:张瑜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创编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对他们的创编做适当的指导,做出肯定性的评价。

本节课基本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但在时间控制方面还应更好一些,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分组合作及个别的演唱。

表演唱部分是整节课的高潮,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与合作精神,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中国民歌教学流程图:民歌音乐教案篇二: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模板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模板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简介中国民歌的分类,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风筝》三首民歌。

教学难点:听辨号子、山歌与小调教学过程:一、简介中国民歌的三大类的不同特点:劳动号子:音调铿锵有力、豪迈。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六单元《中国民歌》,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民歌的界定与分类”,第二节“劳动歌、山歌、小调的特点及鉴赏”;实践环节将重点学习劳动歌中的号子以及山歌中的信天游。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历史与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劳动歌、山歌、小调音乐风格的认识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

3. 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号子和信天游的基本演唱技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劳动歌、山歌、小调音乐特点的理解与区分;号子与信天游的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民歌的分类、特点及其在音乐文化中的作用;实践演唱过程中的气息控制与音准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PPT课件。

学具:歌谱、歌词、号子与信天游实践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茉莉花》民歌,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美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民歌。

2. 理论讲解:介绍民歌的界定、分类(劳动歌、山歌、小调)及特点,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劳动歌中的号子为例,邀请学生模仿搬运重物时的劳动场景,体验号子的韵律与节奏。

4. 例题讲解:分析《黄河船夫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号子的演唱技巧。

5. 随堂练习:分组练习演唱《黄河船夫曲》,注意气息控制与音准,教师巡回指导。

6. 山歌信天游学习:介绍山歌特点,播放信天游《王贵与李香香》,引导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

7. 实践演唱:分组学习信天游《十送哥哥》,注意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定义:民间口头传唱的音乐作品分类:劳动歌、山歌、小调2. 劳动歌号子:《黄河船夫曲》3. 山歌信天游:《王贵与李香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劳动歌、山歌、小调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差异。

答案示例:劳动歌以强烈的节奏、富有劳动气息的歌词为特点,如《黄河船夫曲》;山歌以悠扬的旋律、宽广的音域为特点,如信天游《王贵与李香香》;小调则以其抒情的旋律、曲折的故事情节为特点,如《月亮代表我的心》。

《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民歌》的第一节《中国民歌》。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具体涉及的章节有:民歌的界定、民歌的流传与演变、民歌的题材与形式、各地区民歌的特色及代表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各地区民歌的特色,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使学生掌握民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地区民歌特色的区分与理解。

教学重点:民歌的界定、发展、题材与形式、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茉莉花》,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并提出问题:“这首歌曲属于哪个地区的民歌?它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民歌的界定、发展、题材与形式。

(2)讲解各地区民歌的特色及代表作品。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小河淌水》,分析其音乐特点,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其他民歌,然后进行分享。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模仿不同地区的民歌演唱风格,感受民歌的魅力。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歌的界定、特点及各地区民歌的特色。

7. 课堂延伸(5分钟)推荐学生课后观看相关民歌表演视频,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歌。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2. 内容:(1)民歌的界定、发展、题材与形式(2)各地区民歌特色及代表作品(3)民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民歌,阐述其音乐特点及所在地区的特色。

2. 答案示例:(1)歌曲:《康定情歌》(2)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表现了川西高原的壮美景色。

(3)地区特色:四川民歌,以高亢激昂、旋律优美为特点。

《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第七章《中国民歌》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民歌的定义与分类,民间歌曲的旋律特点,各地区代表性民歌的鉴赏与学唱,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分类,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学唱各地区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和尊重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地区民歌的旋律特点及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民歌的分类、代表性民歌的鉴赏与学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歌词单、歌谱、乐器(如口琴、笛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茉莉花》歌曲,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歌,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民歌的定义、分类及各地区民歌的特点。

3. 例题讲解:以《康定情歌》为例,分析其旋律特点及演唱技巧。

4. 随堂练习:分组学唱《康定情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 情景实践: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进行演唱展示。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2. 内容:a. 民歌的定义与分类b. 各地区民歌特点c. 代表性民歌:《茉莉花》、《康定情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并分析其旋律特点。

2. 答案要求:正确演唱歌曲,准确描述旋律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民歌比赛,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国家的民间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程度与逻辑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与系统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与效果评估。

《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教案第一节中国民歌概述课时:两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征,知道民歌的体裁类别,熟悉中国民歌的色彩区划和民歌与其它民间音乐类别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歌的情感,学会歌唱具有代表性的山歌与小调各一首。

教学内容:1、民歌的特征(1)民歌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紧密的联系;(2)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3)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2、民歌的体裁类别(1)号子。

号子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民歌。

号子具有实用性和表演性两种功能。

号子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等五类。

(2)山歌。

山歌是产生在辽阔的大自然.环境之中,是人们在上山砍柴、田间劳作、野外放牧或者行脚小憩时,为了抒发内心的情感或向远处的人遥递情意、对答传语而即兴编唱成的。

山歌可进一步细分为: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三类。

山歌的音乐形态有4个特点:第一,声调高亢嘹亮;第二,节奏自由舒展;第三,常用自由延长音来抒发感情;第四,乐段结构较简单,乐句内部的结构变化手法较多。

(3)小调。

小调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的民间歌曲,它的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的表现特点。

小调的音乐特点主要有4点:第一,节拍规整,节奏型灵活多变;第二,旋律线较曲折,流利;第三,乐段结构形式变化较多;第四,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运用丰富。

小调还可以分为吟唱调、谣曲、小时调等三个小类。

3、中国民歌的色彩区划中国汉族民歌的的地方色彩大致可以分为北方与南方两大片:北方汉族民歌的色彩分布可以再细分为:东北色彩区、华北色彩区、西北色彩区。

南方汉族民歌的色彩分布可以再细分为:江南色彩区、闽粤台色彩区、湘鄂色彩区、西南色彩区。

4、民歌与其它民间音乐类别的关系(1)民歌是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基础;(2)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又给民歌以积极的影响。

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教案:初中音乐《中国民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能够辨别、欣赏和演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3.能够感受和表达中国民歌的情感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提高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民歌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通过学习民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商。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辨别、欣赏和演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三、教学内容1.中国民歌的特点与发展历程2.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四、教学过程1.引入与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准备一段民歌的录音,播放给学生听,引起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民歌的了解和感受。

2.新课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培养对民歌的兴趣。

3.欣赏与分析(20分钟)教师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播放给学生欣赏,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民歌的感受和理解。

可以从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4.学唱民歌(3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学唱选定的民歌,通过分段教唱、跟唱和齐唱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歌词、发音和旋律。

5.歌曲创编(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创编,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用一种新的旋律或歌词创作一首原创民歌。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力。

6.展示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创作的民歌,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中国民歌的感受和意见。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完整版(1)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完整版(1)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础知识:音高、音长、音色、节奏、拍子;2. 中国民族音乐:民歌、民族器乐、地方戏曲;3. 外国音乐:西方古典音乐、歌剧、交响乐、世界民族音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提高音乐素养;2. 欣赏我国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 了解外国音乐,拓展音乐视野,培养跨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的鉴赏能力。

重点:音高、音长、音色的识别,节奏、拍子的掌握,中国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PPT;学具:乐谱、五线谱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实践情景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2. 新课内容:讲解音乐基础知识,以例题形式引导学生掌握;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节奏、音高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欣赏环节:播放中国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鉴赏;5.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课堂讨论;六、板书设计1. 音乐基础知识框架;2. 中国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代表作品;3. 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从音高、音长、音色、节奏、拍子等方面进行描述;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学习等,提高音乐素养。

本教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衔接;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中国民族民歌欣赏》(教案)

《中国民族民歌欣赏》(教案)
3.分析各民族民歌的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元素;
4.了解各民族民歌背后的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
5.学唱一首民族民歌,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6.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提升文化自信;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民族民歌的兴趣被成功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认真聆听,表现出对民族音乐的尊重和热爱。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初衷得到了实现。
其次,通过对比不同民族民歌的旋律、节奏、调式等,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各自的特点。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他们脸上恍然大悟的表情,这表明他们已经逐步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民族民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音乐中融入民族元素”。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学唱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民歌的韵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学唱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民歌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民族民歌的魅力。从导入新课到实践活动,再到小组讨论,整个教学过程旨在让学生们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同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课后,我对这次教学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初中音乐人教版民歌欣赏教案

初中音乐人教版民歌欣赏教案

初中音乐人教版民歌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歌的概念和特点;2.学习不同地域的民歌代表作品;3.培养学生对民歌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认同。

二、教学重点1.理解民歌的文化内涵;2.学习不同地域的民歌曲调和歌词;3.培养学生对民歌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民歌的概念和特点;2.民歌作品欣赏。

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些农民工在田间劳作,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农民工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和生活会有什么特点和特殊情感?【教学活动二】讲解民歌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民歌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来源、主题、形式、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活动三】学习不同地域的民歌代表作品(30分钟)1.教师介绍几首不同地域的民歌,并带领学生一起欣赏。

2.教师分组安排学生合作研究其中一首民歌,了解其创作背景、歌曲结构和传唱情况。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所选民歌的研究成果。

【教学活动四】学生欣赏和表演民歌(30分钟)1.学生就近组成小合唱团,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进行学习和排练。

2.各小组轮流表演所学习的民歌,并互相欣赏。

【教学活动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五、课堂作业写一篇100字以上的文章,谈谈民歌对你的个人感受,并选择一首民歌,写出你对这首民歌的理解和喜爱之处。

初中音乐人教版民歌欣赏教案到此结束。

希望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民歌的魅力,培养对民歌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音乐的语言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民歌(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会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用具:录音机,电子琴,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思路与程序:总体思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生共同学习民歌的分类──学生活动展示自我。

教学过程:.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我在学生还没有进入教室的时候,就开始用录音机播放学生都很熟悉的河北民歌《小放牛》。

(学生听着歌曲《小放牛》的音乐走进教室,会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前就走进中国民歌的氛围中)。

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和整理的民歌资料,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

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熟悉课本,了解内容提问:什么是民歌?民歌的特点及分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本。

然后播放几首学生比较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片段,如《打夯号子》《放马山歌》《小白菜》。

让学生辨别区分。

师生在搜集的文字资料中,找出答案,共同学习。

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总结出: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头传唱,不断加工而成的集体创作。

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们短小,生动,淳朴。

具有即兴性,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一般我们按体裁把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首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分组做出抬重物的样子,老师喊一二,然后学生就一起和三。

使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发现,获取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会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录音机,电子琴,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思路与程序:
总体思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生共同学习民歌的分类──学生活动展示自我。

教学过程 :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在学生还没有进入教室的时候,就开始用录音机播放学生都很熟悉的河北民歌《小放牛》。

(学生听着歌曲《小放牛》的音乐走进教室,会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前就走进中国民歌的氛围中)。

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和整理的民歌资料,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

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2.熟悉课本,了解内容
提问:什么是民歌?民歌的特点及分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本。

然后播放几首学生比较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片段,如《打夯号子》《放马山歌》《小白菜》。

让学生辨别、区分。

师生在搜集的文字资料中,找出答案,共同学习。

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总结出: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头传唱,不断加工而成的集体创作。

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们短小,生动,淳朴。

具有即兴性, 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一般我们按体裁把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3.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1)首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分组做出抬重物的样子,老师喊“一二”,然后学生就一起和“三”。

使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发现,获取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并体会:号子的形式一般就是“一领众合”,当然还有“众人领众人合”。

教师补充:号子一般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四种。

它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

劳动号子是人们随着劳动节奏喊的一种口号,它具有协调紧张的劳动节奏,驱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

然后师生共同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中的《上滩号子》。

(2)播放电影《刘三姐》中对山歌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山歌的产生环境和山歌的形式。

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然后教师总结: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动时,为了抒发感情而唱的歌。

它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长期生活在山区的人们,由于交通不便,相互见面十分不易,于是在两山之间遥遥相望的人,用歌声传递信息和情意。

除此之外,山歌
还可以把我们带入莽莽草原,使人心胸开朗;或让我们置身崇山峻岭,领略祖国的壮丽河山。

汉族很多地区的山歌都有自己的民间称谓。

如陕北称山歌为“信天游”,山西称山歌为“山曲”,内蒙古称山歌为“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称山歌为“花儿”、“少年”,湖北称山歌为“赶五句”,四川称山歌为“晨歌”,安徽称山歌为“挣颈红”等等。

共同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3)让学生演唱歌曲《小白菜》,然后对学生讲解:小调又称小曲,小令等。

广泛的流传于市民、手工业者、商人和文人阶层。

首先,小调基本上离开了劳动现场,它主要流行于市井之酒肆茶楼,出现在节日庆典场合。

其次是传唱阶层,除了农民,它更多的是在市民商人、手工业者以及一部分职业、半职业的歌手中传唱。

小调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

演唱时还常有丝竹伴奏。

它表现的内容很广泛,有叙述人物故事的,有表现现实生活的,有赞颂自然景物和风光的。

对比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

让学生分辨南北民歌曲调的差异。

(4)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片段:《摇篮曲》、《弥渡山歌》、《打夯号子》等。

让学生分辨这些民歌的类别,感受不同类别民歌的特色。

4.学生活动
在学生活动中,让学生自愿结组,把他们搜集的民歌分类,并向全班展示本组的研讨结果,让知识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得到升华。

让学生用河北民歌《小放牛》或者电影《刘三姐》中《对山歌》的曲调,自己编上词来对唱。

在学生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课堂总结 :让学生简明扼要地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
布置作业 :让学生搜集和学唱更多的民歌
板书设计 :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情感的口头创作。

分类:号子山歌小调
特点:即兴性, 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