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要总结
(整理)临床医学概论总结
![(整理)临床医学概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8e40b589eb172dec63b712.png)
(三)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收缩性心力衰竭:因心脏收缩功能障碍致收缩期排空能力减弱而引起的心力衰竭,临床以心脏扩大、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和射血分数降低为特点;绝大多数心衰有收缩功能障碍。
舒张性心力衰竭:分为两类:(1)主动舒张功能障碍:舒张期心室主动松弛的能力受损,如心肌缺血;(2)舒张功能不全:心室的顺应性减退及充盈障碍,主要见于心室肥厚。
5.快速强心:西地兰、毒毛旋花子苷K
心律失常
掌握: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能识别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常见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制剂选择及注意事项。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食道心房调搏
心内电生理检查
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
Ⅰ类:阻滞Na+通道
Ⅰa:奎尼丁(APD?)
Ⅰb:利多卡因、慢心律(APD?)
1.睡梦中出血
2.显性出血,出血量与贫血程度成正比
3.常伴随胎动异常,甚至胎动消失
体征:视出血量而定
1.与出血量成正比的失血体征
2.产科体征:
a子宫增大符合停经时间
b胎先露高浮
c胎心改变,甚至消失
3.阴道检查:仅适用于终止妊娠前、具备立即输血及手术条件、严格消毒、操作轻柔
a胎先露与手指间触及海绵样组织
处理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
重点
临床类型、表现及特征
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及措施
无排卵性功血
⑴症状
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因人而异:
医学临床概要期末总结
![医学临床概要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4a279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d.png)
医学临床概要期末总结一、引言医学临床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践操作,医学生可以将在理论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临床工作中,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和医疗水平。
本次医学临床概要期末总结将介绍我所参与的临床实习项目,总结我从中获取的经验和教训,并对未来的临床工作提出展望。
二、实习项目介绍在本学期的临床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科室的实习工作。
在内科实习中,我学习了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疾病等。
在外科实习中,我学习了手术的准备和操作技巧,更加熟悉了外科手术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妇产科实习中,我了解了常见的妇科疾病和孕产期的护理常识。
在儿科实习中,我学习了儿童常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三、经验总结1. 学习方法通过本次临床实习,我认识到学习方法对于医学临床的提高至关重要。
在实习中,我发现系统地学习病历资料、查阅相关医学文献和参加讨论小组对于提高诊疗能力有很大帮助。
此外,通过向经验丰富的医生请教,我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医疗技巧。
2. 沟通能力作为医生,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患者交流时,我发现通过耐心倾听和言语表达,可以更好地传递医学知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同时,在与医院其他科室的医生和护士沟通时,良好的沟通能力也能帮助解决医疗事务和提升工作效率。
3. 团队合作医疗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能够更好地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
在实习中,我与护士、其他医生和实习生一起工作,共同解决了许多医疗难题,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能力。
四、展望本次实习经历使我对医学临床工作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我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能力和工作效率。
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
同时,我也会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与其他医务人员共同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临床医学概要
![临床医学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62cb22c96137ee06eff918d6.png)
第一课一.区别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
体征(Sign):医师客观查体到的改变。
二.消化系统大体解剖学消化系统大体解剖示意图三.消化系统主要症状恶心与呕吐、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及便秘、黄疸第一节恶心与呕吐恶心(nausea):上腹不适,紧迫欲呕的感觉。
可伴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血压下降、心率过缓、流涎、出汗、皮肤苍白)。
呕吐(vomiting):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经口腔而排出体外。
病因1:反射性呕吐(1)吸烟、剧咳、鼻咽部炎症;(2)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4)心血管系统;(5)肠道梗阻。
病因2:中枢性呕吐(1)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脑出血,脑外伤--颅内高压(2)全身性疾病: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药物:抗癌药;(4)中毒:乙醇、一氧化碳(5)精神因素:癔症、神经性厌食病因3:前庭障碍性呕吐(1)迷路炎;(2)梅尼埃病;(3)晕动病(如:晕车、晕船)一、临床表现1. 呕吐的时间:晨起呕吐、夜间呕吐2. 呕吐与进食的关系:餐后即刻呕吐;数餐后呕吐3. 呕吐的特点:颅内高压多为喷射性呕吐4. 呕吐物的性质和量、诱因:a)发酵、腐臭味;b)粪臭味;c)是否含胆汁;d)大量酸性液体;e)咖啡色内容物二、伴随症状1. 伴腹痛、腹泻: 急性胃肠炎2. 右上腹痛、发热、黄疸:胆囊炎;胆管炎3. 伴头痛、喷射性呕吐:颅内高压4. 伴眩晕、眼球震颤:前庭器官疾病5. 与治疗用药有关:化疗药物6. 停经:早孕第二节消化不良(1)上腹痛:烧灼样(2)早饱,餐后上腹胀,可有恶心及嗳气(餐后不适)(3)可为器质性(胃癌,消化性溃疡)(4)可为功能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识别报警症状!年龄>40岁;消化道出血;贫血;体重下降规律性腹痛;黄疸——胃镜检查有无器质性病因】第三节消化道出血(GI-Bleeding)1.消化道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2.呕血: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经胃从口腔呕出3.黑便:消化道出血经过细菌分解形成,位置靠上4.便血: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
临床医学概要重点笔记
![临床医学概要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bc282f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5.png)
临床医学概要重点笔记
临床医学概要是一门涵盖医疗、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也是医学学士学位课程中的一部分。
以下是临床医学概要的重点笔记:
1. 疾病诊断
- 诊断过程:确定疾病的原因和类型,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 常见症状:了解常见症状的意义和可能的原因。
- 常见体征:了解常见体征的意义和可能的诊断。
- 辅助检查:根据病史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以确定疾病的诊断。
2. 治疗
- 药物治疗: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根据疾病的性质和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治疗。
- 非手术治疗: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症状和非手术治疗适应症选择非手术治疗。
- 康复治疗:提供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
3. 疾病预防
- 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如饮食、锻炼、健康生活方式等。
- 疾病检测:应用新方法和技术进行疾病的检测和监测。
- 疾病预测:研究疾病的风险因素和预测模型,以提高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4. 临床医学实践
- 实践课程:让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实践技能,包括疾病诊断和治
疗的基本技能。
- 实践教学:采用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临床医学实
践的重要性。
- 实践案例:通过实践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上是临床医学概要的重点笔记,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课程,掌握临床医学概要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临床医学概论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9fb2f49b6648d7c1c746e5.png)
主诉:是病人对最主要的症状和/或体征的叙述, 也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症状、部位、时间三要素。现病史: 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主要症状的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诊治经过、病程中的一般情况。既往史: 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患过的疾病、手术外伤输血史、预防接种、药物及其他过敏史, 特别是与现病史有密切的关系的疾病。症状: 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体征: 医生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的发热。发热分期: 体温上升期、高热期和体温下降期热型: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咳嗽: 由延髓的咳嗽中枢受刺激引起, 各种传入的刺激导致咳嗽中枢将冲动传向运动神经, 从而导致咽肌、膈肌等运动完成咳嗽动作, 剧烈的呼气冲出狭窄的声门裂隙发出声音。胸痛病因: 胸壁疾病; 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纵隔疾病; 其他疾病。咯血: 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 经口腔咯出。病因: 支气管及肺部疾病; 心血管疾病; 其他疾病。呕血: 患者呕吐血液, 由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便血: 血液由肛门排出, 粪便带血或全为血液, 色鲜红、暗红或黑色。隐血: 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 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呼吸困难:呼吸费力, 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异常改变。头痛: 系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病因: 颅脑病变, 颅外病变, 全身性疾病, 神经症腹痛病因: 腹部疾患; 胸部疾患; 全身性疾患水肿分类: 全身性水肿; 局部性水肿; 积液恶心: 指上腹部不适和紧迫欲吐的感觉。呕吐: 指通过胃的强烈收缩导致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过食管、口腔排出体外。呕吐分类:反射性呕吐; 中枢性呕吐; 前庭障碍呕吐腹泻: 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并带有粘液、脓血或末消化的食物。腹泻分类: 急性腹泻; 慢性腹泻黄疸: 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黄疸分类: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尿频、尿急与尿痛三者合称膀胱刺激征。尿频: 排尿次数增多。尿急: 病人一旦有尿意即要排尿, 难以控制。尿痛: 排尿时感觉耻骨上区、会阴部及尿道疼痛或烧灼感。意识障碍: 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心悸: 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病因: 心脏搏动增强; 心律失常; 心脏神经官能症。体格检查: 指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简便的工具对病人身体状况进行检查的过程。生命征: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营养: 良好; 中等; 不良意识障碍程度: 嗜睡; 意识模糊; 昏睡; 昏迷; 谵妄体位: 自动体位; 被动体位; 强迫体位基本检查法: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①一般检查; ②头部检查; ②颈部检查; ③胸部检查; ④腹部检查; ⑤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检查; ⑥脊柱及四肢检查; ⑦神经系统检查精神医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发展规律、病程经过、预后转归、治疗措施、预防和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们的健康和疾病作用和影响的一门医学科学。精神是生物—心理—社会统一的表现。精神活动如发生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量和质的改变时, 就能患精神疾病。精神医学特点:①患者特点: 精神疾病者中除神经症外, 精神病者否认自己患有精神异常, 即自知力缺乏。因而病人拒诊、拒药。如强制诊治往往发生暴怒、兴奋等。②病程特点: 对精神病者的检查和观察应以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观点进行, 作为诊治的参考。要了解病人自出生后各个年龄阶段发育史、生长过程和家庭教养, 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对其影响。在心理学上要了解心理活动状态、性格特点、智力发育、学习成绩、爱好和能力等等。③治疗特点: 精神疾病的病因迄今还未完全阐明, 因此对因治疗是不适宜的。一般强调心理学治疗和环境治疗, 药物治疗也是重要不可缺的。需要医院、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进行预防、医疗的康复构成防治网的一种完整医疗体系。精神医学和神经病学的关系:①精神医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机理、症状、诊断、防治和健康者心理保健的医学。②神经医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机理、症状、诊断和治疗的医学。③两种都是研究神经系统病变的医学。两种疾病的区别: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和症状表现不同。①精神疾病的病变主要在脑部, 其病变性质除脑器质性病变外, 其它疾病大都属于机能性病变, 找不出明显结构的改变。症状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障碍。②神经病的病变不仅是脑部, 而是所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是属于器质性病变。有神经组织结构的病变, 症状表现为感觉、运动、反射和自主神经系统的障碍。③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既有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 也有各种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等只有精神症状, 而无神经系统体征或症状。④因而精神疾病和神经病, 有的两者难以严格区分, 有的彼此分离, 也有相互关联。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 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因:1. 生物学因素: ①遗传; ②性格特征; ③其它: 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多发生于青壮年。2. 心理社会因素: ①环境因素; ②心理因素: 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 心理因素仅属诱发因素。发病机理:1. 生化代谢障碍①多巴胺假说: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脑内某些部位内多巴胺能活动过度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尾状核、壳核及伏隔核内有多巴胺受体密度增多;②五羟色胺(5-HT)传递障碍假说: 精神分裂症可能与患者脑内5-HT能活性降低有关。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发生可能与脑内多巴胺系统(活性过强)与5-HT系统(活性过低)之间的不平衡有关。2. 高级神经活动症理生理学假说3. 免疫学假说4. 心理学发病机理5. 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平衡学说临床表现:1. 早期症状: 初期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或有强迫症状2. 发展期①思维障碍: 联想障碍, 思维障碍多为各种妄想;②感知障碍:以幻听最多见,如评论性、争议性、或命令性幻听。其他幻觉(视、嗅、触等)次之。③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易引人注意的症状, 情感表现与思维活动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 与周围环境也不相协调, 是本症特征;④意志行为障碍:呈精神运动性抑制, 分为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⑤智力障碍: 智力减退和人格改变。⑥意识清晰, 自知力不良。2. 后期: 人格幼稚化及精神活动减退。临床类型:1. 偏执型又称妄想型, 症状以妄想为主;2. 单纯型, 症状以精神活动逐渐减退为主要表现;3. 青春型, 症状以精神活动活跃且杂乱多变为主。4. 紧张型: ①紧张性木僵, 以运动抑制为突出表现; ②紧张性兴奋, 以运动兴奋为突出表现。诊断:①精神症状以思维障碍为主, 同时有情感、认知和意志行为异常;②青中年发病;③病期长, 在三个月以上;④若既往有类似发病, 间歇期遗留某些精神缺陷或性格改变;⑤类似的精神疾病家族史可供参考;⑥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的证据。精神疾病的治疗分为:①主要治疗: 精神治疗和躯体治疗;②辅助治疗: 康复治疗。精神疾病治疗的特点:①精神疾病治疗是把有精神障碍的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疗;②由于患者的自知力丧失、否认有病、甚至拒绝治疗, 因此精神疾病的治疗需靠医务人员的说服, 有时要进行强制性治疗。③精神治疗占重要地位, 对于心因性精神障碍来说, 精神治疗可作为病因治疗而首选; 其它精神疾病治疗也要在适当时机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④病因未明, 对因疗法少, 而对症治疗居多;⑤治疗效果的判断采用的症状量表记点的方法评定;⑥重返社会是精神疾病治疗的目标: 需要药物的维持治疗及有助于康复的社会防治制度。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①综合治疗原则: 患者自身具有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特征, 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又与具体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上也要综合考虑, 给与生物学治疗措施、心理学治疗措施、社会学治疗措施才符合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②持续治疗原则: 精神疾病多系慢性疾病, 其治疗与康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因此应有长期治疗计划。即使是急性或亚急性精神障碍, 在症状缓解后的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等, 都需要持续的医疗帮助。③治疗个体化原则: 每个患者的生理情况、心理素质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 即使诊断相同, 也要因人而异, 为每一具体患者制订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并根据治疗中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①药物治疗; ②电休克治疗; ③胰岛素治疗; ④精神外科治疗; ⑤心理治疗; ⑥工娱疗法。情感性(心境)障碍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 以情感或心境显著而持久的高扬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 伴有相应的思维与行为改变。病因:1. 生物学因素: ①遗传因素; ②病前性格特征: 患者性格特征是发病的基础, 分三类素质: 忧郁素质; 躁狂素质; 双性素质。2. 心理社会因素: 作为促发因素。发病机制:1. 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假说:①儿茶酚胺假说: 抑郁症CA↓;躁狂症CA↑。②5-羟色胺假说: 抑郁症5-HT↑;躁狂症5-HT↓。③胆碱能/去甲肾上腺素能活性平衡失调假说: 抑郁症Ach ↑,NE ↓; 躁狂症Ach ↓,NE↑2. 神经内分泌失调假说:①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激素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增高;②促甲状腺素对于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的反应迟缓或消失。③推测这些内分泌反应异常可能与间脑、下丘脑生物胺的功能障碍有关。临床表现: 产生情感的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症状, 可表现为躁狂与抑郁两种:1. 躁狂症(型或期)特点: 情感高涨、思维迅速、言语与动作增多, 但不荒谬也不脱离现实。2. 抑郁症(型或期)特点: 情感低落、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 有的自杀意念强烈。临床类型:单相型发作; 双相型发作。病程与预后: ①躁狂症起病较急, 抑郁症起病多缓慢; ②有反复发作倾向。诊断依据:①青壮年期起病, 起病较急;②精神症状特点: 以情感高涨或抑郁为主, 情感、思维和意志行为三者协调, 无脱离现实表现;③病程呈周期性, 多数病人有既往类似发作史, 间歇期精神状态完全正常;④排除器质性疾患;⑤有阳性家属史者,可作参考。鉴别诊断:①精神分裂症: 青春型时有表现情感、言语、行为的兴奋或抑制, 易误诊为躁郁症, 但精神分裂症发生情感、思维与意志行为不协调, 脱离现实, 后者协调而无脱离现实表现。此外, 起病方式、病期、以往发作后有无残留症状、家族史及治疗反应等, 均有助于鉴别。②反应性精神病: 起病前有强烈精神因素, 症状表现反映内心体验, 持续时间短, 经休息或适当治疗后可迅速好转, 既往无类似发作史, 也不复发。治疗: ①精神药物治疗; ②电抽搐治疗; ③胰岛素昏迷治疗; ④精神治疗; ⑤预防复发。肿瘤: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 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 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常以局部肿块表现。肿瘤的特征:1. 基本特征①组织块呈过度而不协调的生长;②即便诱发刺激因素停止后, 这种组织块仍不断生长。2. 一般形态①肉眼: a.数目和大小: 体积差别大;b.形态多种多样, 与发生部位、组织起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恶性有关;c.颜色: 灰白色, 灰红色, 少数有特定颜色。②组织结构: a.肿瘤的实质: 肿瘤细胞的总称, 根据实质进行分类, 分期等。b.肿瘤的间质: 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 有时还有淋巴管, 支持营养肿瘤实质。肿瘤的同型性和异型性:1. 同型性: 不论良性或恶性肿瘤, 与发生该肿瘤的正常组织相比较, 总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之处。常作为诊断其组织起源的依据。2. 异型性: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 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异型性大小是确定肿瘤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恶性肿瘤常有明显的异型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①细胞的多型性: 形态不一;②细胞核的多型性: 细胞核体积大, 多形核;③细胞浆的改变: 胞浆内核蛋白体增多, 呈嗜碱性。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病变, 如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非典型性增生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 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原位癌指黏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生长分数GF: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阶段细胞的比例。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称为演进。异质化: 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 生长速度, 对激素的反应, 对抗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肿瘤的生长方式:①膨胀性生长: 多数良性瘤的生长方式; ②外生性生长: 良、恶性肿瘤; ③浸润性生长: 恶性肿瘤。肿瘤的扩散: 浸润(直接蔓延); 转移: ①淋巴道转移; ②血道转移; ③种植性转移某些物质或细胞在质或量方面异常地分布于组织间隙的现象称为浸润。肿瘤浸润是恶性实体瘤的生长特征之一, 是肿瘤转移的前奏。肿瘤转移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其原发部位, 通过各种渠道的转运, 到不连续的组织增殖生长, 形成同样性质肿瘤的过程。肿瘤转移包含脱离、转运和生长三个主要环节。肿瘤转移的特点:1. 不同肿瘤的转移情况①肿瘤转移与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②癌多发生淋巴道转移, 肉瘤多循血道转移;③有些肿瘤尚有一定的器官转移倾向;④肿瘤的器官转移倾向性其机理尚不太清楚, 可能与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 器官组织结构、血流、生化环境(氧化、营养)、受压及损伤情况以及宿主局部防御功能有关。2. 转移性肿瘤的一般特征①转移瘤与原发瘤相隔一段距离,即不具连续性, 藉此可与肿瘤浸润导致的直接蔓延相区别;②多数转移瘤保留其原发瘤的生物学特性(同型性), 藉此可对其进行追索;③肿瘤浸润和肿瘤转移是互有关系的不同病理过程;④肿瘤浸润是肿瘤转移的前提, 但不等于一定发生转移, 然而肿瘤转移必定包含一个浸润的过程。肿瘤转移的类型:①淋巴道转移: 癌的常见转移途径。②血道转移: 血道转移也可由淋巴道转移发展而来;③种植性转移: 以腹膜为最常见, 腹膜的种植性转移灶位于下垂部位。肿瘤的分级与分期:1. 分级: 根据其分化程度的高低、异型性的大小及核分裂数的多少等确定。Ⅰ级: 分化良好, 低度恶性Ⅱ级: 分化中等, 中度恶性Ⅲ级: 分化低下, 高度恶性2. 分期: 根据原发性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范围, 以及是否累及临近器官, 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的转移, 有无血源性或其它远处转移来分。TNM分期:①T(Tumor): 肿瘤原发灶大小及范围。T1-T n②N(Node): 局部淋巴结受累情况。N0-N n③M(Metastasis): 肿瘤转移情况。M0-M n良恶性区别良性恶性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组织形态相似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组织形态差别大核分裂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多见,可见病理核分裂生长速度缓慢较快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可推动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能推动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坏死、出血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形成转移不是复发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较多复发对机体影响较小,局部压迫或阻塞较大,坏死,出血,感染,恶病质肿瘤的治疗:1. 良性肿瘤:①手术指征: 易发生恶变倾向者; 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者; 对劳动、生活及外观影响较大并发感染者②定期观察: 生长缓慢, 无症状, 不影响劳动和外观2. 恶性肿瘤①早期或原位癌: 手术或/和放疗、电灼、冷冻等②肿瘤转移至区域淋巴结: 手术和放、化疗等③肿瘤广泛转移或其它原因不能切除者: 姑息性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常用治疗方法:①手术治疗: 根治性、姑息性②放射治疗: 分内外照射③化学治疗: 细胞周期特异药和细胞周期非特异药④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⑤中药治疗WHO 疗效评价:①完全缓解CR; ②部分缓解PR; ③稳定SD或无变化NC; ④进展PD肿瘤标志物是指示体内肿瘤存在并反映其一定生物学特性的生化物质。临床上主要是指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以检测到的、并与肿瘤消长相关的物质。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肿瘤标志物的分类:①肿瘤细胞分泌的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②宿主反应产生的标志物: 血清铁蛋白SF;③不排泌到循环体液的标志物: 肿瘤基因或相应肿瘤的特异蛋白等。甲胎蛋白AFP1. AFP是在胚胎时期由卵黄囊和肝细胞合成的重要血清成份, 肝细胞肝癌等肿瘤细胞中, AFP合成基因由于去阻遏作用而被激活, 大量产生, 使其在血中水平升高。2. 临床意义: ①原发性肝癌; ②妇科肿瘤; ③睾丸非精原细胞癌血清铁蛋白Fer1. Fer参与胞内铁蛋白和Hb合成、红细胞生成, 并参与细胞的免疫调控过程, 主要分布在肝、脾、骨髓等处。2. 临床意义①缺铁性贫血;②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血液病;③原发性肝癌;④消化道肿瘤、鼻咽癌、乳腺癌等, 若转移至骨髓、肝、淋巴腺或脾脏后, Fer值显著升高。致癌基因(或原癌基因onco-genes): 受到致癌因素作用, 产生基因突变, 原处于静止状态的致癌基因被激活,癌基因过度表达, 导致细胞癌变。抗癌基因(或抑癌基因anti-oncogenes): 突变和损伤, 导致正常细胞对癌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的功能丧失。肺癌的病因学:①吸烟(主动与被动吸烟): 引起肺癌和导致肺癌发病率显著性上升的首要因素;②职业致癌因子;③电离辐射;④饮食与营养;⑤遗传因素;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呈进行性发展;⑦病毒感染、真菌毒素等分类:1. 按解剖学部位: 中央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2. 按组织学分类:①小细胞肺癌SCLC;②非小细胞肺癌NSCLC: 鳞状细胞癌, 腺癌, 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鳞状细胞癌: ①与吸烟密切相关, 最好发于男性; ②中心性地发生(中央型); ③首先经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④一般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腺癌: ①与吸烟的相关性不大, 多发于女性; ②周围型; ③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较鳞癌早; ④治愈率较鳞状细胞癌高; ⑤一般生长较慢, 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发生较晚。大细胞癌: ①高度恶性; ②发生在肺门附近或肺边缘的支气管, 有早期转移现象; ③很多表现为腺癌、鳞癌或小细胞癌的分化特征; ④转移较小细胞未分化癌晚, 手术切除机会较大。小细胞癌SCLC: ①高度恶性, 约占肺恶性肿瘤的1/4; ②中央型; ③早期通过淋巴和血行转移, 初次诊断时多有全身转移; ④胸外转移; ⑤对放疗和化疗比较敏感, 但预后最差。临床表现:①肺部症状: 咳嗽、胸痛、咯血等;②胸部侵犯症状;③肺外症状;④副肿瘤综合征: 伴随肺癌的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所引起的各种激素介导的临床症状和表现;⑤Pancoast肿瘤: 上叶顶肿瘤综合征;⑥Horner’s 综合征;⑦6%患者诊断时无症状。辅助检查:①胸片: 表现为在肺门或肺野存在肿块;②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③正电子断层扫描(PET)和PET-CT④磁共振成像(MRI)⑤纤维支气管镜检查⑥淋巴结活检⑦经皮肺穿刺活检⑧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①定位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法②定性诊断: 病理组织学检查③定位诊断是基础, 定性诊断是关键鉴别诊断:①肺感染;②肺邻近器官肿瘤;③其他部位的原发肿瘤的肺内转移。治疗原则:1. 小细胞肺癌①局限期: 化疗和放疗, 效果良好者手术, 然后继续化疗②广泛期: 化疗, 反应良好者加以放疗2. 非小细胞肺癌①较早期(Ⅰ~Ⅲa期): 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②Ⅲb期: 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③Ⅳ期: 化疗为主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导弹”:在细胞分子水平上, 针对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 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 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以肿瘤细胞的特性改变为作用靶点, 在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活性的同时, 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心肺脑复苏CPCR: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紧急采取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的抢救措施。意义: ①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事件;②CPCR是抢救的重要措施, 瞬间决定病人生死, 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四化” - 程序化、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病因:①心脏系统损害; ②呼吸系统损害; ③脑损害; ④意外; ⑤内环境紊乱; ⑥麻醉手术意外诊断指征:①意识突然消失; ②大动脉搏动不能触及; ③自主呼吸停止; ④瞳孔散大、紫绀; ⑤切忌检测血压、心电图、反复听诊。CPCR程序1. 初期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BLSA.气道通畅;B.人工呼吸;C.人工循环2. 二期复苏, 进一步生命支持ALSD.药物治疗;E.心电监护;F.心脏除颤3. 复苏后期处理, 持续生命支持PLSG.诊断; H.低温; I.加强治疗外科手术三大问题: 疼痛; 出血; 感染灭菌、消毒法1. 灭菌法: ①高压蒸气灭菌法, ②煮沸灭菌法, ③火焰灭菌法;2. 消毒法: ①药物(化学)消毒法, ②气体熏蒸法, ③微波灭菌法。围手术期处理:①手术分类; ②对手术耐受力(安全性)的估计; ③手术前准备; ④手术后处理; 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术后并发症: ①术后出血; ②肺不张与肺炎; 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④急性胃扩张; ⑤泌尿系统并发症;⑥切口感染和裂开。体液、电解质代谢的失调:①容量失调—等渗性体液↓或↑,主要致细胞外液容量变化;②浓度失调—细胞外液中水↑或↓,致渗透微粒(Na+占99%)浓度(渗透压)改变;③成分失调—其它离子改变, 对细胞外液渗透压无明显影响, 造成成分失调。水钠代谢紊乱:脱水或缺水(dehydration)系指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1. 等渗性缺水水与钠按其在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成比例丢失, 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可致等渗性脱水。血钠浓度仍维持在135~145 mmol/L, 渗透压仍保持在280~310mOsm/L。2. 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以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呈低渗透状态; 血清钠浓度<135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Osm/L。3. 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以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呈高渗透状态; 血清钠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4. 水中毒给处在ADH分泌过多或肾脏排水功能低下的患者输入过多的水分时, 则可引起水在体内潴留, 并伴有包括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即出现所谓水中毒。钾代谢紊乱主要是指细胞外液中钾离子浓度的异常变化1. 低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2. 高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酸碱平衡的失调1. 代谢性酸中毒: 原发性HCO3-减少, pH<7.35; HCO3-<21mmol/L。临床表现: ①呼吸深快、通气量增加; ②面部潮红, 心率加快, 血压降低; ③心肌收缩力和周围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 ④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退; ⑤化验结果改变。2. 代谢性碱中毒: 原发性HCO3-升高, pH>7.45; HCO3->26mmol/L。临床表现: ①呼吸浅漫; ②精神症状; ③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 ④化验检查结果异常。3. 呼吸性酸中毒: 原发性PCO2增高及pH降低为特征的高碳酸血症, pH<7.35; PCO2>4.67kPa。临床表现: ①呼吸困难症状; ②神志变化; ③心血管系统改变; ④化验检验结果异常。4. 呼吸性碱中毒: 原发性PCO2减少及pH升高为特征的低碳酸血症, pH>7.45; PCO2<4.67kPa。临床表现: ①呼吸由深快转为快浅和短促; ②叹息样呼吸; ③头痛、头晕及精神症状; ④化验检查结果异常。外科营养支持1. 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整个过程符合生理。2. 肠外营养PN是通过静脉输注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全部营养通过静脉输注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PN。。
临床医学概要完整版
![临床医学概要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c92378a45177232f60a2f6.png)
临床医学概要1.休克: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由于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使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量急剧减少,引起广泛组织细胞受损的一个全身性病理过程。
2.意识障碍:人体由各种原因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观察能力出现的障碍。
如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
3.症状:病人能够主观感觉到的不适感觉、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
如腹胀、疼痛等。
广义的症状包括体征。
体征:能被检查到的客观表现。
如心脏杂音、黄疸等。
有些既是症状又是体征,如发热、呼吸困难等。
4.第一心音:心室收缩早期,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时产生的声音。
第二心音:心室舒张早期,主A瓣和肺A瓣关闭时产生的声音。
5.三凹征:是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见于候、气管,或中央气道的炎症、水肿、异物或肿瘤。
6.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但1日内波动可见于2℃,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
稽留热:体温维持在39℃以上,达数天或数周。
1日内体温波动范围小于1℃,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
7.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为蜘蛛痣。
多在面、颈、肩部前上胸部等处。
8.高血压病: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并伴有动脉心脑肾等器官病理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9.肺心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肺血管病变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
晚期多由呼吸道感染诱发右心衰竭和呼吸衰竭。
10.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血液和骨髓中血细胞质量和数量发生异常(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或增殖与分化能力不平衡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而成为白血病细胞。
异常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全身组织和器官,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11.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12.丹毒:是β-溶血性链球菌浸入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不化脓、不坏死。
13.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dd72372cf84b9d529ea7a0c.png)
第二章问诊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第三章症状学症状:是指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是指病人主观感受的不适或异常的感觉)第一节发热正常健康人的体温比较恒定,一般保持在36~37℃左右,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而且受机体内、外因素影响稍有波动。
发生机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
√发热的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①低热:37.3~38℃;②中等发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超高热:41℃以上。
[考] 第四节腹痛√临床表现:1.部位;2.性质和程度;3.诱发因素;4.发作时间与体位的关系[考]第四章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传统的检查器具客观地了解和评估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其目的是收集患者有关健康的正确资料。
第一节基本检查法√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五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考]视诊:是通过视觉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声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脏器有无异常的一种诊法。
√叩诊音:清音、过清音(正常人不会有)、鼓音、浊音、实音。
听诊:是医生直接用耳或借助听诊器在被检查者体表听取身体各个部位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嗅诊:是用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的方法,嗅诊往往能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诊断线索。
第二节一般检查√生命征(※组成、正常值):是标志生命力存在与质量的重要征象。
包括:①体温:正常值36~37℃;②呼吸:13~18 次/分;③脉搏:60~100 次/分;④血压≤140/90mmHg。
[考]体型分:①无力型②正力型③超力型[考]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主要是:化痰止咳,多从四点入手:对因、对症、一般治疗、中医治疗。
2024版年度临床医学概要总结
![2024版年度临床医学概要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a6170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a.png)
促进医学发展
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 法规,推动医学研究和创 新,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 和发展。
23
医患关系处理及沟通技巧
建立信任关系
充分告知与沟通
倾听与理解
医生应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 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增 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和满 意度。
医生应向患者充分告知病情、 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确 保患者充分理解并做出知情 的决策。
2024/2/2
医学影像分析
AI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 分析和解读医学影像数据, 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个性化治疗
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 法,人工智能可以为每位 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6
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领域潜力挖掘
遗传性疾病治疗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能够直 接修改患者基因,从而根治遗传性疾 病。
健康促进活动
组织各类健康促进活动,如健康讲座、健康 咨询等,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健康科普宣传
利用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健 康科普宣传,帮助公众了解健康知识。
2024/2/2
健康行为干预
针对公众中存在的健康危险行为,采取有效 的干预措施,如戒烟、限酒等。
20
05
医学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
2024/2/2
临床医学概要总结
2024/2/2
1
目 录
2024/2/2
• 临床医学基本概念与特点 • 诊断方法与技术 • 治疗手段与药物应用 • 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 • 医学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 • 未来展望与科技创新
2
01
临床医学基本概念与特点
2024/2/2
3
临床医学定义及研究领域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9f72e84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a.png)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临床医学概论是医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医学知识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
本文将对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该学科的基本要点。
一、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是临床医学的基石,涉及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权益保障和医疗行为规范等方面。
医务人员应具备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保密性的能力,并遵循医疗伦理原则,如以患者为中心、公正和公平、谦虚和谦逊等。
二、医学史与发展了解医学史与发展有助于理解临床医学的演变过程和基本原理。
医学史的研究可追溯到古代文明,通过学习历史案例,可以了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伦理进步。
三、临床诊断与治疗临床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采集患者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思维等方面。
同时,治疗则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三个层面,医务人员需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四、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研究的是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帮助医务人员预测疾病的趋势和制定控制措施。
学习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的科学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基因与遗传学基因与遗传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新兴学科,涉及疾病的遗传风险、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了解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应用,并能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六、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质量与安全是临床医学的关键问题,包括医疗事故的预防、医疗风险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满意度。
七、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是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药物的合理应用、剂量计算和不良反应的监测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具备药物知识,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
总结:本文对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医学史与发展、临床诊断与治疗、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基因与遗传学、医疗质量与安全以及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等方面。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48cde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a.png)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引言临床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应用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临床实践进行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学科。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临床医学概论的知识点。
临床医学的定义临床医学是指通过观察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它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的桥梁,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解决疾病问题,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1.执业合法:临床医学实践需要获得执业资格,依法行医,才能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2.以患者为中心:临床医学需要尊重患者的意愿,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
3.科学治疗:临床医学需要基于科学的证据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经验主义和盲目治疗。
4.团队合作:临床医学涉及多学科的合作,需要医生、护士、技师等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临床医学的基本内容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病史采集是通过询问患者和观察病人的病历,了解病人的症状、病程和病史,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方法,评估患者的体征,了解疾病的表现和程度。
2. 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诊断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信息,确定疾病的名称和性质。
•鉴别诊断是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表现,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最终确定正确的诊断。
3.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可以提供疾病的生理、生化、免疫等方面的信息。
•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活检等,可以提供疾病的形态学、功能学和组织学等方面的信息。
4. 临床治疗和护理•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旨在改善病人的症状和疾病进程。
•护理是指为患者提供生活、心理和康复方面的支持和照顾,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5. 临床预防和健康教育•临床预防是指通过疫苗接种、健康体检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健康教育是通过向患者和公众传授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临床医学概要期末总结
![临床医学概要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f36ea6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1.png)
临床医学概要期末总结临床医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医学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在这个学期,我参加了临床医学的课程学习,并通过实践和临床实习加深了对临床医学的理解和应用。
在这篇期末总结中,我将回顾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并总结我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收获。
在临床医学的学习中,我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础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临床病例分析和医学伦理等。
基础医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至关重要。
临床技能是指医学生在实践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如医学仪器的使用、病人的体格检查以及采集和分析临床数据。
临床病例分析是通过分析真实临床病例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方法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医学伦理是医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涉及医学伦理原则、患者权益保护和医学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在课程学习中,我主要通过听讲座、参加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来学习临床医学的知识。
座谈会和小组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我对临床医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同时,实践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临床技能。
在实践中,我参与了临床实习,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病例分析和临床技能训练。
通过参与实习,我深入了解了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和要求。
我学会了如何与病人交流,如何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和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实习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我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
在这个学期,我不仅学到了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还对医学伦理和患者权益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医学伦理课程中,我学到了医学伦理原则和患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不能只关注疾病的治疗,还要考虑到患者的权益和福祉。
这对于培养医德医风非常重要。
总结来说,临床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需要我们在课堂学习和实践中进行综合掌握。
临床医学概要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临床医学概要心得体会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50413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7.png)
临床医学概要心得体会精选5篇临床医学概要心得体会篇1初夏的四月我们结束了在医学院的所有理论学习课程,开始了大学学习的另外一部分--实习。
对于实习,我们每位同学都对实习医院充满了幻想,都想像着自己大学的后半部分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度过,想着我们的实习医院是否会像电视剧里那样有着不同的病人和无法理解的医患关系。
同时也希望通过实习后能让自己的医学理论及操作技能得到巩固与提升。
我们带着幻想与疑问来到了浦江县人民医院,这里对我们来说很陌生,但是对我们来说更是挑战。
来医院的第一天,我去跟医院科教可老师汇报实习生情况,很不幸,我被科教科老师教育了。
原因有两点:第一、我跟医院先前商量好说5月8号到医院报到,但有些同学6号(星期六)就来医院了,这让医院很意外,也很措手不及,星期六医院行政是不上班的,所以很多事处理起来都会很麻烦;第二、未经医院同意把东西放在医院实习生寝室(当然这件事是有原因的,我们是半夜到达医院,找不到人,但这也并不是把东西放在医院实习生寝室的理由,因为我们还有电话,所以不管怎么样都要跟医院做好沟通),并在半夜三更在寝室大声喧哗。
因此在这我就想跟学弟学妹们说,实习的第一天很重要,中间有任何一点事情处理不好,对我们自己及学校都是没好处的。
教育归教育,科教科对我们实习生还是不错的,他让我们先休息一天,熟悉环境,之后分到各科室上班。
来医院的第三天我们就算是开始正真的步入临床实习了。
现在眼看着实习就要结束了,所以组长对这年的实习做了如下总结。
也算是我的心得吧!在学习方面实习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都是学习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很难得的,所以我们应好好珍惜,特别是医学生。
但来这家医院给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被老师忽略了,因为医院的轮转生(刚步入临床工作的医生)很多,我们医院轮转生就特别多。
医院要培养他们,所以分给我们实习生的资源(比如说:老师、动手操作的机会等等)就少了很多。
这是同学跟我提到最多的抱怨,但我总是觉得学习应当主动,不管科室怎么样,轮转生有多少,只要你自己主动点,东西还是可以学到很多的,就算带教老师有时候忙没时间教你,轮转也是我们学习的带教老师吗!他们虽然刚上临床,但毕竟比我们还是多在临床待了一年。
临床医学概要
![临床医学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0576e495680203d8ce2f24a8.png)
临床医学概要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群,属于应用科学。
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热型:将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再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称热型。
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 ~ 40℃左右,一天之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且持续时间长可延续多日不退,多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一般为39℃以上的高热,一日间的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等。
咯血:咯出从肺或气管支气管系统出来的血或带血的分泌物称之为咯血。
浅昏迷:病人的随意动作丧失,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但对较强的疼痛刺激尚存痛苦表情和简单的防御动作。
患者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应仍存在,呼吸、脉搏和血压等一般无明显改变。
深昏迷:病人全身肌肉松弛,处于被动体位,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吞咽,咳嗽,角膜和腱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应均消失,大小便失禁,仅维持呼吸和心跳功能。
正常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 ~ 149mmHg,舒张压<90mmHg,为临界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瞳孔:瞳孔的形状:瞳孔缩小,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见于虹膜炎症,中毒(有机磷农药),药物反应(吗啡)等。
双瞳孔散大并伴有对光反射消失为濒死状态的表现。
瞳孔大小不等:常提示有颅脑病变,如脑外伤,脑肿瘤。
对光反射:是检查瞳孔功能活动的测验,直接对光反射通常用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
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的刺激后双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
正常人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部。
食物的营养成分:糖类,脂类,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
介入治疗的特点:1.具有微创性 2.可重复性强 3.定位准确4.疗效高,见效快5.并发症发生率低6.多种技术可协同应用临床上应用的射线有:X线和γ线。
临床医学概论(自己总结的)
![临床医学概论(自己总结的)](https://img.taocdn.com/s3/m/80cc724848d7c1c708a145d2.png)
临床医学概论(内科)自己整理的重点仅供参考1、医师或其他人能发现的异常表现称为体征2、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舒服感或异常感觉称为症状3、产热超过散热,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称为发热。
4、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6-37度之间,一天波动不超过1度,健康人的肛温是36.5-37.5度5、发热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大致可分为两类: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发热,以感染性发热多见。
感染性发热(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非感染性发热(中枢功能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坏死物质的吸收等)致热源内生性致热原: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外源性致热原:微生物病原体,抗原抗体复合物6、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度中等度热:38.1-39度高热:39.1-41度超高热:41度以上7、热型:稽留热:39-40度,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持续时间长。
弛张热:39度以上,波动范围大,超过2度,在正常体温上间歇热:体温急升到39度以后,数小时后下降为正常,如此反复波状热:波浪型,反复上升下降回归热:体温急升高持续数天后又回到正常,如此反复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8、头痛的病因:颅脑病:感染、脑血管病、颅脑外伤颅外病变:颅骨病变、颈椎病或其他颈部疾病、三叉神经痛、眼耳鼻和齿病全身性疾病:流感、高血压、心力衰竭、神经衰弱、贫血、低血糖等9、皮肤黏膜出血的基本病因包括:血管壁缺陷,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或活性降低,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临床表现:出血点可见于各个部位,通常不高于皮肤表面,紫癜为直径3-5cm皮下出血,瘀斑为直径5cm以上的皮下片状出血,皮下水肿,鼻出血,牙龈出血。
10、发绀亦称为紫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的表现。
发绀在皮肤比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如口唇,鼻尖,颊部和甲床等。
引起发绀的病因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大气中氧分压过低,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临床医学概要
![临床医学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e20cab60f5335a8102d2202c.png)
主诉:是病人感受最痛苦、嘴不适应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主要原因。
无菌术:针对感染来源和途径说采取的一种有效地预防方法,是决定治疗效果及手术成败的关键。
症状:指患者主观的痛苦与不适的异常感觉。
体征:医生或他人的客观发现。
早期胃癌:所有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的癌瘤,不论病灶的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
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全部断裂的一种疾病。
稽留热:体温在39~40之间,时间持续数天或数周,日体温波动不超过1℃,见于伤寒,副伤寒,肺炎球菌肺炎。
引起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是胆道疾病,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较大24h体温相差2度以上,最低体温任高于正常体温,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等。
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途径是上行感染,血行,淋巴,直接感染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上下消化道分界时屈氏韧带。
吸气性困难常见于喉炎,喉痉挛,喉头水肿,气管异物,喉肿瘤,支气管肺癌,甲状腺3度肿大。
呼气性困难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气性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三凹征:吸气时吸气时间延长,吸气明显困难,呼吸肌极度紧张,胸膜腔负压增大,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下陷。
从身体下端开始的是心源性水肿,从眼睑开始的是肾性水肿,从下肢开始的是肝性水肿。
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深而有规则的呼吸,常伴有鼾声称为酸中毒大呼吸。
左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咳嗽特征是夜间咳嗽或加重。
四大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心肺复苏后最重要的处理是防止脑缺氧脑水肿。
当患者神志丧失,诊断心跳停止的指标是大动脉搏动消失。
有机磷中毒时呼吸气味呈蒜臭味分娩时最大的产力是子宫收缩力消毒手术常用品最常用:高温蒸汽灭菌法痈的治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骨折的局部特殊体征是异常活动,畸形,骨擦感。
妊娠期高血压的病理变化时全身小血管痉挛。
也是妇科特有的疾病。
原发性闭经是指年满18岁还没有初潮宫颈炎的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避孕方式:药物、工具、安全期、宫内节育环避孕小儿重症肺炎出现腹胀明显其原因多是中毒性肠麻痹初期佝偻病的主要表现是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一般开始于生后2周左右易高热,烦渴不适低渗性脱水的特点低渗透性脱水特点:易脱水,休克,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重点防低钠血症,对见于营养不良伴腹泻的病儿。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7acd3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6.png)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临床医学概述临床医学是指医生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以及对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管理,来维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
二、疾病诊断1. 病史采集: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病情以及家族史、个人史等方面的信息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身体外观、听诊心肺音等方式来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4. 诊断方法: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
如心电图可以用于心脏方面的诊断,CT扫描可以用于骨折等方面的诊断。
三、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可以开具药物来治疗疾病。
如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需要手术干预的疾病,医生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如骨折需要进行手术复位。
3.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四、预防和管理1. 预防措施:通过接种预防针、定期体检等方式来预防一些常见的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
2. 管理措施: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医生会采用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的方式进行管理。
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五、临床实践中的注意事项1. 患者隐私保护:医生在处理患者信息时要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 诊断准确性: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准确,避免误诊和漏诊。
3. 合理用药:医生在开具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4. 良好沟通:医生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
总之,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医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在实践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提高诊断准确性、合理用药以及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等方面。
临床医学概论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e4ac7f1ba0d4a7302763aae.png)
乳房疾病急性乳腺炎1)病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2)临床表现:红、肿、热、痛、肿块;全身症状;脓肿3)治疗: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早期:患侧乳房停止哺乳、通畅乳汁、应用抗生素。
脓肿形成:切开引流。
4)预防: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头损伤,保持其清洁。
腹外疝1.定义:疝:体内的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部位,通过人体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腹外疝: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壁层腹膜,经腹壁或盆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
腹内疝:腹内脏器异常地进入原有的或病变所致的腹内间隙,如膈疝。
2.腹股沟疝1)临床表现:基本症状:肿块,可复性,直立时出现,平卧时消失。
小儿:哭闹。
有痛感和下坠感。
用手轻压肿块后肿块可回纳,并可听到肠音。
检查者食指或小指尖沿精索和腹股沟管插入外环,嘱患者作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指尖扪及冲动感提示斜疝。
直疝无冲动感。
诊断不难。
非手术适应证:一岁以下小儿。
老年伴严重疾病者。
手术原则:关闭疝门;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后壁3.股疝1)定义:盆内或腹内容经股环、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称为股疝。
2)临床表现:冲动:不明显(疝囊颈小)。
仔细检查可发现肿块向上还纳达腹股沟韧带内侧。
嵌顿时:疼痛、肠梗阻、坏死、穿孔。
疝块:耻骨结节外下方,卵圆窝处(腹股沟韧带下方),半球形,核桃大,无症状,胖者更易忽略。
股疝的疝囊颈很窄,嵌顿和绞窄的发生率很高(约60%)。
3)手术治疗:McV ay或Shoudice;后入路:又称腹膜外入路,在耻骨结节上方三横指处按皮纹切开,直达腹膜外脂肪层,在该层中作钝性分离显露髂耻束和Cooper韧带。
将髂耻束与Cooper韧带缝合,闭合股环口。
补片修补阑尾炎1.临床表现:腹痛:上腹或脐周(下腹、全腹)→右下腹。
腹痛与阑尾的位置有关。
疼痛原因:①阑尾蠕动阑尾腔梗阻;②反射性幽门痉挛。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无食欲。
取决于:①炎性阑尾的扩张程度;②病人对神经反射的敏感性。
临床医学概要重点(终结版)
![临床医学概要重点(终结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9f097a8e9951e79b8927fd.png)
一、第六章传染性疾病名解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隐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3显性遗传:病原体侵入后,不仅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且通过病原体本身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引起一系列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临床上出现某一传染病所特有的综合征。
4杨梅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
5急性肝功能衰竭:迅速发生的严重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活动时间降至40%以下、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而ALT迅速下跌、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
填空1流行性传染病的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2流行病的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季节性、地方性、感染后免疫3甲类传染病的上报时间:鼠疫、霍乱2小时4出疹时间(天):水(风)、红、花、麻、斑、伤1 2 3 4 5 65艾滋病的分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AIDS相关病变期6乙脑极期的三大临床表现和死亡原因:高热,抽搐,意识障碍和呼吸衰竭。
引起死亡的原因:呼吸衰竭。
7流脑和乙脑的鉴别:“乙脑”则是乙脑病毒引起的大脑实质的病变,它虽然也涉及到脑膜,但是以脑实质的病变为主。
“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的化脓性病变,它虽然也涉及到脑实质,但以脑膜的病变为主。
8流行性出血热的五期治疗原则:a发热期:控制感染,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预防DICb低血压休克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c少尿期: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透析治疗(稳、促、导、透)d多尿期:移行期和多尿早期:同少尿期多尿后期:防止电解质不平衡,防止继发感染e恢复期:补充营养,恢复工作,定期复查9重型肝炎(肝衰竭)产生腹水的原因: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脾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概要总结一、发热: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产热超过散热,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病因:(一)感染性: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2、抗原--抗体反应;3、内分泌代谢疾病;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5、皮肤散热减少;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一)、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0C )中等度热( 38.1-390C)高热(39.1-410C)超高热(>410C)(二)、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1、体温上升期:(1)骤升型常伴有寒战。
小儿易伴有惊厥。
(2)缓升型多不伴寒战。
2、高热期:数小时:疟疾;数日:流感、大叶性肺炎;数周:伤寒。
3、体温下降期(三)、热型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持续性发热(多见大叶性肺炎)2,弛张热,波动幅度大于2℃(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波状热 5,回归热(淋巴瘤) 6,不规则热(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二、头痛病因:(一)颅内病变:1感染脑炎,2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3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瘤,转移癌,4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血肿。
(二)颅外病变:颅骨病变,颈椎病,三叉神经痛,眼耳鼻牙齿疾病。
(三)全身性疾病:1感染,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衰,3中毒,4其他---神经衰弱,尿毒症,低血糖==)临床表现:1.起病的急缓;2.头痛的部位;3.性质(痛感)4.时间与节律;5.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三、咳嗽与咳痰咳嗽是机体保护性反射动作,可阻止异物进入呼吸道,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在肺内淤积,维护肺部换气功能等。
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的病态现象。
病因:1呼吸道疾病---炎症,异物,肿瘤,粉尘等刺激均可以引起。
2胸膜疾病:胸膜炎,气胸,血胸,胸穿。
3心血管疾病:肺淤血,肺水肿,肺栓塞。
4中枢神经因素:脑炎,脑膜炎影响延髓咳嗽中枢。
临床表现:1咳嗽的性质: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干性咳嗽: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纤维化。
---湿性咳嗽:慢支,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空洞型肺结核。
2咳嗽的时间节律:季节,晨起,夜间咳嗽的音色:嘶哑(喉部疾病),金属音调(纵隔,主动脉,气管受压),阵发性连续咳嗽(会厌,喉部,气管受压)3痰的性状和量:性质(粘液性,浆液性,脓性,血性)痰的颜色(黄色---细菌感染,绿色---绿脓杆菌感染,铁锈色---肺炎球菌性肺炎,巧克力色---阿米巴肺脓肿,白色痰牵拉---白色念球菌感染)四、咳血定义: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称为咯血。
主要见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肺结核,二尖瓣狭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炎)。
机制:1炎症,肿瘤损伤支气管毛细血管。
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渗出,3病变侵蚀小血管,小动脉瘤破裂。
4支气管静脉曲张破裂。
临床表现:1.年龄:中青年:肺结核、支气管扩张、风心病;长期吸烟者:支气管肺癌。
2.咯血量:咯血量 <100为小量,100-500为中量,>500为大量。
3.颜色性状:铁锈色痰:肺炎球菌肺炎粉红色泡沫痰:心力衰竭。
五、呕血定义:呕血是上消化道(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如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咯血呕血病因结核、支扩、肺炎、肺脓肿、肺癌、心脏病溃疡、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胆道出血出血前症状咽部不适、咳嗽上腹部恶心呕吐出血方式咯出呕出血色鲜红咖啡色或鲜红血中混有物泡沫,痰食物残渣反应碱性酸性出血后改变血痰数日柏油样数天便血: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每日5ml以下的消化道出血称为隐血便。
病因:1上消化道出血,多快,便血;2小肠疾病,肠结核,肠伤寒;3结肠疾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肿瘤;4直肠肛管疾病; 5全身性疾病。
六、呼吸困难定义: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
重者出现鼻翼扇动、张口耸肩、发绀等,伴有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
(气促,气短)病因:1.呼吸系统疾病:⑴气道阻塞;⑵气管疾病;⑶肺疾病;⑷胸廓、胸膜疾病;(5)神经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6)膈肌运动障碍。
2.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衰。
3.中毒性呼吸困难:酸中毒,感染… 4.神经精神性:器质性颅脑疾病,精神疾病。
5.血液病:重度贫血临床表现:(一)肺源性:1.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阻塞(三凹征);2.呼气性呼吸困难,下呼吸道阻塞;3.混合型呼吸困难(二)心源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心源性休克(三)中毒性呼吸困难:氨味—尿毒症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大蒜味—有机磷中毒(四)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叹气,抽泣样呼吸。
七、胸痛病因:1.胸壁疾病;2.心脏血管疾病。
3.呼吸系统疾病。
4.纵膈疾病。
5.其他:膈下脓肿,肝脓肿,肝癌…临床表现:1.胸痛的位置。
2.性质与持续时间:胸膜病变-刺痛心绞痛---压榨性窒息感,并放散到左肩或臂部,若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繁,应考虑有急性心肌梗死之可能肺梗死---突然剧烈刺痛伴呼吸困难、发绀主动脉夹层---胸背部撕裂样疼痛食道炎---多为烧灼痛;带状疱疹-阵发性灼痛刺痛。
3.疼痛时间及影响疼痛的因素(阵发性和持续性)。
阵发性---平滑肌痉挛或血管狭窄持续性---炎症、肿瘤、梗死八、恶心与呕吐恶心: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并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呕吐:胃内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病因:1.反射性呕吐:咽部受刺激;胃、十二指肠疾病、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腹膜或肠系膜疾病;2.中枢性呕吐: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癫痫、药物;3.神经性呕吐:胃肠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厌食症。
临床表现:1.呕吐时间:晨起呕吐见早期妊娠,亦可见尿毒症、慢性酒精中毒;晚上或者夜间可见于幽门梗阻;2.呕吐与进食关系:餐后集体呕吐见食物中毒;餐后即刻呕吐见神经性呕吐;餐后较久或餐后呕吐见幽门梗阻;3.呕吐特点:喷射性呕吐为颅内高压性呕吐幽门梗阻:呕吐物带有大蒜味---有机磷中毒者;呕吐物为隔夜宿食者---幽门梗阻;呕吐物多,且有粪臭者 ---低位肠梗阻;呕吐物中有大量胆汁 ------ 小肠高位梗阻;呕吐物呈咖啡色甚至鲜红色---上消化道出血九、腹泻与便秘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未消化的食物。
可分为急性与慢性腹泻病因:1.起病过程:急性腹泻:感染或食物中毒;慢性中毒:慢性感染,吸收不良,肠道肿瘤…2.粪便性质:粘液血便或脓血便—细菌感染;果酱样—阿米巴痢疾;稀便带粘液、脓血—慢性痢疾、结直肠癌;粘液而无病理成份—肠易激综合征3.腹泻与腹痛的关系:脐周—小肠疾病;下腹—结肠疾病便秘:排便次数减少,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病因:1.功能性便秘:进食量少或者食物缺乏纤维素;长期滥用泻药;结肠运动功能障碍(年老体弱,活动减少);应用吗啡类、抗胆碱能药使肠肌松弛引起便秘;2.器质性便秘:直肠或肛门病变如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直肠炎;结直肠良性或恶性肿瘤;肠梗阻或肠黏连;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十、腹痛腹痛多数是腹部脏器疾病引起,也可由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按病程长短可分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
急性腹痛:病因: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肠梗阻,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3.脏器扭转或破裂(肠扭转,肠绞榨,肝破裂,脾破裂…)4.腹膜炎症(胃肠穿孔,自发性腹膜炎)5.腹腔内血管阻塞(缺血性肠病,夹层腹主动脉瘤…)6.腹壁疾病(腹壁挫伤,腹壁脓肿,腹壁皮肤带状疱疹)7.胸部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痛(肺炎,胸膜炎,急性心包炎,心绞痛食管裂孔疝)8.全身性疾病所致腹痛(腹型过敏性紫癜,尿毒症,铅中毒…)慢性腹痛:病因:1.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2.空腔脏器的张力变化(胃肠痉挛,胃肠胆道运动障碍)3.胃,十二指肠溃疡4.腹腔脏器的扭转或梗阻(慢性胃,肠扭转)5.脏器包膜的牵张(实质性器官因病变肿胀,导致包膜张力增加而发生的腹痛,如肝瘀血、肝炎、肝脓肿、肝癌)6.中毒与代谢障碍(铅中毒、尿毒症)7.肿瘤压迫及浸润8.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症)临床表现:1.腹痛部位中上腹部:如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右上腹: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等右下腹McBurney点:急性阑尾炎脐部或脐周:小肠疾病左下腹部:结肠疾病下腹部:膀胱炎、盆腔炎、异位妊娠破裂2.腹痛性质突发的中上腹剧烈刀割样痛、烧灼样痛: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中上腹持续性剧痛或阵发性加剧: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
胃肠痉挛、胆石症或泌尿系结石:阵发性绞痛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胆道蛔虫症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壁肌紧张或板样强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3.诱发因素: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前常有进油腻食物的病史;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则常有酗酒、暴饮暴食史。
4.发作时间和体位的关系十一、黄疸定义:指血中胆红素的浓度增高,导致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
血中正常胆红素值 1.71-17.1umol/L。
胆红素在17.1-34.2umol /L,为隐性黄疸,临床不易觉察;超过黄疸34.2umol /L,为显性黄疸。
黄疸既是症状又是体征。
按照病因,黄疸分为: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胆汁淤积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按胆红素分为:1.结合胆红素升高性黄疸;2.非结合胆红素。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临床表现黄疸轻度、浅柠檬色,急性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贫血、血红蛋白尿;慢性可有贫血、肝、脾肿大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疲乏、食欲减退、出血倾向皮肤暗黄色、黄绿色,伴皮肤瘙痒,尿色深,粪便呈白陶土色实验室检查TB(总胆红素)增加、UCB增加为主,CB基本正常。
尿胆原、粪胆素增加TB增加、UCB增加、CB增加、尿CB定型试验阳性、肝功能异常TB增加、CB增加、尿胆红素试验阳性、粪胆素减少或缺如、血清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增加。
常见疾病 1.先天性溶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后天性溶血如蚕豆病、蛇毒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结石、寄生虫、肿瘤当体内液体储存量达到4-5kg,肉眼可见水肿。
发生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失平衡--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正常人白天平均排尿3-5次,夜间排尿不超过1次,每次尿量200-400ml,正常1000-2000ml。
尿频、尿急和尿痛称为尿道刺激征。
病因:1.膀胱和尿道受刺激: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非感染性包括放射性、间质性和某些药物;2.膀胱容量减少:占位病变、附近肿物压迫、膀胱挛缩或纤维化、下尿路梗阻;3.神经源性;4.精神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