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经典机型:“不死的老兵”歼-6
“老兵”歼6:打掉20多架美国飞机无一损失创奇迹
![“老兵”歼6:打掉20多架美国飞机无一损失创奇迹](https://img.taocdn.com/s3/m/463dcacd50e2524de5187e3f.png)
从1964年歼-6交付空军使用到1986年停产,歼-6在40多年的服役时间里,立下了赫赫战功。作为我国向高级机型过渡的产品,歼-6飞机非常适合我国国情,曾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序列中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实战中击落敌机最多的国产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成为我军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的主力战斗机。四个典型的战例足以说明歼-6的辉煌历史。
歼-6的成长与发展
歼-6型飞机是中国沈飞工业公司制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也是第一种国产超音速战斗机。该机采用头部进气,后掠翼、正常式布局,具有尺寸小、重量轻、推重比大、机动性好等特点。机载武器有3门航炮,翼下可挂空空导弹、火箭、炸弹和副油箱等,适用于近距离格斗空战。该机在不带副油箱时,可以在该挂点挂载50~250千克的炸弹;或者利用机翼内侧挂点携带UB-8-57火箭发射器(苏联型号,国产型号不详),所用的57毫米S-5K火箭弹为对地攻击型,S-5M为对空型。苏联和大部分米格-19用户均采用机翼后缘挂梁(位于主起落架舱后),而前民主德国和中国则采用了前缘延伸挂梁,并为整个歼-6家族所沿用。文革期间,中国空军为提高歼-6的对地攻击能力,增设了外挂炸弹架,增强了攻击火力,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轰炸、攻击设备,歼-6作为一种前线歼击机,对地攻击能力并没有获得显著改善,歼-6的对地攻击能力相当薄弱,是一种只能执行简单对地攻击任务的歼击机。
随着歼-6的完全退役,歼-6退役后的归宿和用途成为公众关心的问题。歼-6退役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归宿:首先是封存,退役歼-6中状态较好的将被封存,未来战争中可以随时启用重新担负作战任务。还有就是拆解,退役歼-6中状态较差的将被拆解,回收金属。再有就是改装,歼-6飞机低空性能良好,退役歼-6在技术上可以改装成无人攻击机,大批改装的歼-6在战时能对敌人空防造成很大压力。同时,歼-6还可以改装成靶机,歼-6作为战斗机飞行性能良好,改装成靶机可以有效提高现役飞行员的实战能力。其余的歼-6作为教育资源使用,进博物馆或在其他担负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继续发挥余热。
国军十大主力王牌军
![国军十大主力王牌军](https://img.taocdn.com/s3/m/a6350fe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e.png)
国军⼗⼤主⼒王牌军国军⼗⼤主⼒王牌军第⼀名: 74军, 编制:3个整旅(师)⼋年抗战中⼏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且多以主⼒使⽤,战功彪炳。
从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之设,为对部队团体之最⾼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
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战场的紧急预备队。
⽇军对这⽀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
链⽔之战重创***王牌部队王必成部.虽然最早被***歼灭,可***上了五个第⼀流的15万主⼒部队围攻,⽽且⽛齿也蹦松了,⽽这时候的整编74师早已不是抗战时的那个74军了。
双⽅损失接近1:1。
⽐起另外“五⼤主⼒”的另外四个被歼灭时的表现强多了去,不愧第⼀主⼒。
第⼆名: 新6军, 编制:3个整旅(师)印缅远征驻印军主⼒。
抗战中国装备最好的两个军之⼀(另1个是新1军)。
新6军的⾻⼲班底为原属第5军的新编22师和原属18军的14师(参加了罗店⾎战),新22师在编⼊新6军之前还是5军的主⼒,昆仑关的胜利也有新22师的汗马功劳。
42年底,5军回国新22师留印(当时⾪属于新1军,军长郑洞国),换装美式装备,在兰姆伽整军经武,刻苦训练,在整个缅甸反攻战役中,新22师给⽇军的王牌18师团毁灭性打击,攻克⼋莫、南坎、芒市,打通了遍染鲜⾎的滇缅公路。
作为驻印军的主⼒,新6军异域扬威,在第⼀次滇缅作战失败后,⼏经曲折与磨难,在印度的蓝姆伽重获新⽣,在异国⼟地上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国威、军威,赢得了世⼈的尊重、赞扬,新6军成为⾸批进驻南京的部队。
1946年远赴东北,进东北后所向⽆敌,多次以⼀个团⼤败东野⼀个军,威远堡门进攻击败3纵,沙岭防守完胜4纵,沙后所⼤败2纵4师。
歼6退役纪念——半个世纪的传奇(组图)
![歼6退役纪念——半个世纪的传奇(组图)](https://img.taocdn.com/s3/m/75b9356825c52cc58bd6bec3.png)
歼6退役纪念——半个世纪的传奇(组图)导语:1959年9月,中国生产的第一架歼-6型歼击机首飞,开始了在祖国辽阔天空漫长而伟大的服役生涯。
这种歼击机推重比达0.86,中后期改进型全机推重比更是达到了0.988,因而拥有非凡的爬升率,可以在1分06秒内爬升到10000米高度,以近4倍的优势将与其同时出现的美国F-100远远甩在了后面。
这是历史上东方阵营的主力战斗机首次在性能上全面超越它的西方对手(下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是苏-27超越F-15)。
凭借着超越时代的推重比所造就的加速性和机动能力,以及气动外形所赋予的优秀盘旋能力,这种在苏联仅作为过渡机型的第一代跨音速战斗机,在中国却成为了守卫着祖国领空、夺取中低空制空权的主力战机。
其衍生的攻击型强-5,至今仍在中国空军服役。
2006年8月,歼-6整建制退出解放军空军战斗部队行列;2010年6月整建制退出训练部队序列(不排除仍有作为教练、观测、侦察等用途的少量歼-6留存在各部队零星服役)。
老兵飞离远去,只剩引擎的轰鸣声。
仅以此文,献给这种服役近半个世纪的伟大飞机。
四千架歼-6保卫领空25年空战中无一被击落打掉敌机数十架自身无一被击落1964年,首批歼-6战斗机交付中国空军使用。
该机系苏联米格-19战斗机的国产型号,是第一种国产超音速战斗机,曾是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国产喷气飞机。
歼-6生产了近4000架,在近40年的服役时间里,立下了赫赫战功。
空中擒“妖”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党空军启用有“西方战略眼睛”之称的RF-101超音速侦察机,他们号称该机“雷达看不到(因为可超低空飞行),高炮够不着,飞机追不上(最大时速1900公里),导弹瞄不准”。
1962至1964年,RF-101进入大陆沿海侦察139架次,竟都全身而退。
解放军飞行员称这种飞机为“妖中妖”(101的谐音)。
歼-6服役后,擒“妖”自然是其重要任务。
1964年12月18日,国民党空军的一架RF-101进入浙江侦察,解放军海航4师飞行员王鸿喜驾驶歼-6起飞迎击。
老6战史
![老6战史](https://img.taocdn.com/s3/m/95f2d9bff121dd36a32d82d3.png)
歼-6于1964年6月28日首批飞机交付中国空军使用,被正式命名为歼-6(基本型)。
从1964年装备空、海军(航空兵),并当年参战,到1989年结束最后一次战斗飞行,歼-6血火长空征战了25年。
其中多半时间是在南部中国--从东南到西南的天空上。
最耀眼的时刻集中在1964-1969的5年间。
越南战争的爆发,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最后努力,给了歼-6迭创辉煌的"机遇"。
出师大捷在歼一6全部的征战史上,最荣耀的一页是它的开头:列装不到半年,就参加了战斗并首战告捷。
国民党空军于60年代初启用曾有"西方战略眼睛"之称的RF-101超音速侦察机。
该机最大时速可达1900公里/小时,每当与歼-5相遇,就打开加力逃之天天,使当年朝鲜战争叱咤风云的"银燕子"颇感力不从心。
从1962年-1964年底,RF-101进入大陆沿海侦察139次,无一被击落。
但是,歼-6的到来立即终结了RF-101的好运。
1964年12月18日,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谢翔鹤驾驶RE-101进入浙江上空侦察,海航4师10团副团长王鸿喜驾驶歼一6超音速歼击机迎战,一举将其击落于浙江温岭以东海面,谢翔鹤跳伞被俘。
3个月之后,又一项关于歼一6的记录,写在空军的战史上。
为了对付RF-101,从1962年起,空军在沿海修建了数个机场。
大约在海军航空兵击落RF-101的同时,空军在福州、漳州、兴宁和连城组织专门打击RF-101的作战分队,构成汕头至福州的拦截面。
这是一张面向台湾张开的天罗地网。
航空兵第18师认真研究了国民党空军飞机的活动规律,进行了数十次图上作业和实兵演习,并将刚刚列装的歼-6秘密部署在战位极佳的兴宁机场。
1965年3月18日9时44分,对大陆空军备战情况完全小知的国民党空军从台湾桃源机场起飞了2架RF-101,执行例性侦察任务。
18师值班指挥员、副师长沈科立即指挥副大队长高长吉驾驶歼一6起飞待战。
歼-6时代
![歼-6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77fbde11c281e53a5802ffb2.png)
歼-6时代为什么是歼-6从1996年第一届珠海航展开办至今(2010年),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航展。
在我眼里,这届航展上的一大亮点,就是几架已经退役飞机的精彩亮相。
尽管我没有亲临航展现场,可当我从电视屏幕上看到歼-6飞机久违的身影,感动的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航展作为航空航天和空中力量的舞台,除了展示国防科技领域的高精尖技术,更重要的是弘扬航空和国防文化。
我想,当歼-6飞机矫健的身影从珠海的天空划过,一定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它,向这款有着卓越战功的飞机表达崇高的敬意。
我想,当歼-6飞机矫健的身影从珠海的天空划过,一定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它,向这款有着卓越战功的飞机表达崇高的敬意从航校毕业到部队报到的第一天,我放下行李就和同期战友黄鉴一起来到机场。
在云南元谋那片荒僻的沙土高原上,成排的歼-6战机在炙热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就在来元谋的火车上,看着车窗外一个接一个的隧道,以及落后贫瘠的山野,我的心中还满是沮丧,而此刻,面对这些战鹰,我似乎突然明白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1984年7月,徐勇凌到云南元谋县空军航空兵某部训练团飞学习歼-6那时,歼-6才刚装备这个部队不到2年,我的教员也是刚刚改装完歼-6。
尽管歼-6飞机装备空军已经20多年了,但那时许多部队依然在飞歼-5,歼-6在当时还是我空军的“先进装备”。
其实这并不奇怪,人类真正进入喷气时代还是上世纪50年代。
二战已经结束了,但战火硝烟仍未散去,在东亚和南亚,在中东和非洲,喷气时代的空中战争正如火如荼。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军事大国在空军装备上激烈拼争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真正的战场。
回顾那段历史,我对喷气时代初期的“空中明星”如数家珍,可是直到今天,依然有人对“为什么是歼-6”提出疑问。
尽管歼-6飞机装备空军已经20多年了,但那时许多部队依然在飞歼-5,歼-6在当时还是我空军的“先进装备”飞行人生的坐标1986年底,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我终于踏入歼-6飞机座舱。
对已经习惯了歼教-5飞机的我来说,歼-6的确很有个性。
中国十大经典机型:宝刀未老——歼8
![中国十大经典机型:宝刀未老——歼8](https://img.taocdn.com/s3/m/7dd5f147b307e87101f696f3.png)
中国十大经典机型:宝刀未老——歼8目前在役的歼8白天型主要用作飞行训练歼8是为满足我国高空作战的需要,自行设计、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种歼击机。
由沈阳飞机设计所设计,沈飞生产。
歼8的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具备中距离作战和近距格斗能力,兼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
歼8歼击机设计工作始于1964年10月,在对多个方案进行论证对比的基础上,于1965年初确定了双发、机头进气、三角翼有尾布局的设计方案,1965年5月经批准开始研制,正式命名为歼8飞机。
最初,将成为国土防空主力的歼8被定位为全天候高空高速截击机,1965年底完成了木质样机制造和评审。
由于交流电源、火控雷达研制进度跟不上,不得不先研制歼8白天型。
1966年歼8飞机白天型完成详细设计发图,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
1 9 7 0年6月,歼8飞机开始科研试飞,至1978年6月,已完成280多架次的试飞,攻克了跨声速振动、发动机空中停车、垂直尾翼抖动及尾尖撕裂等多项重大难题。
经历了10多年艰苦的研制历程,歼8白天型飞机终于在1980年3月通过定型审查,开始批生产并交付空军使用。
除了歼8白天型外,根据部队需要,还陆续发展了歼8Ⅰ全天候歼击机、歼8战术侦察机、歼8E飞机等改型。
为提高歼8飞机的作战性能,沈阳飞机设计所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将机头进气的歼8Ⅰ改两侧进气、换装新型雷达和更大推力发动机的歼8“大改”方案。
80年代初,该方案获得批准,并正式定名为歼8Ⅱ型歼击机。
80年代中期,歼8Ⅱ飞机首飞成功,并在随后的飞行试验中陆续解决了30项重大技术问题。
80年代末期,歼8Ⅱ飞机被批准设计定型。
歼-8II原型机与歼8Ⅰ系列飞机相比,歼8Ⅱ飞机的性能能。
尤其是歼8Ⅱ飞机在总体气动布局上有了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的改型已经能够满足我军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作战的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到我国第三代歼击机服役之前,歼8系列飞机一直是我国空军的主力战机。
The_Lost_Eagles
![The_Lost_Eagles](https://img.taocdn.com/s3/m/7702fe59be1e650e52ea991f.png)
强-6强击机
研发背景
1974年初,西沙海战爆发。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 海军虽然最终取得了对南越的胜利,但西沙海战暴露出 中国海军在作战中无法得到有效的空中支援的问题。在 当时,歼-5、歼-6和歼-7等缺乏对地攻击能力;强-5的 航程过短,载弹量少,无法适应高强度作战;而作为重 型轰炸机的轰-5和轰-6速度太慢,且缺乏自卫能力。此 后,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分别向原三机部提出各自的新型 战机设计指标,要求航空部门研制一种新型的支援型战 斗强击机。
运-10飞机的工程目标是为国家领导人研制出国访问的 专机,为在国际外交场所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最初确 定以轰-6轰炸机作为基础改型设计的研发思路。 1972年,三机部提出了运-10飞机的设计方案。1972年 6月确定主要设计原则:运10采用机翼下吊装4台国产 涡扇-8发动机的布局。
为了研制运-10,中国航空科技人员“解剖”了一 架美国波音707飞机。他们还分析了欧洲的三叉 戟和苏联的图104。运-10的翼型最终采用的是英 国的三叉戟尖峰翼型,这种翼型经过了164次复 杂实验,最后才定下来。发动机的安装布局则借 鉴了美国波音707的翼吊式
运-10 预警机改型
意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歼9已经具备了和F-14等早期第三代战机正面抗衡的能 力。某种意义上,歼-9Ⅵ-Ⅱ可以称之为中国自主开发 的第一种达到了国际第三代战斗机标准的战机。在歼-9 的研制过程中,611所对鸭式布局的研究进行了近万次 风洞试验,取得了大量的数据,编写了数十本研究报告, 无形中,歼-9相当于为歼-10的研制作了一次技术预研, 并最终为歼-10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强-6电脑模拟图
轰-8轰炸机
历史背景
中国在完成原子弹、氢弹试验之后,开始发展“三位一 体”战略核打击力量。然而在空中战略核打击方面,中 国空军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轰-6轰炸机航速慢〔巡航速 度只有796公里/小时)、航程短(最大航程5,760公里, 作战半径2,600公里),其机载电子设备也不完善,突 防能力弱。中国国产轰-6轰炸机服役并形成战斗力时就 已显落后,中国空军急切需要更大型的轰炸机,作为空 基战略核打击力量。
六十年来我国空军三代主战机型研发历程揭秘
![六十年来我国空军三代主战机型研发历程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a1c3aa0f7cd184254b3535d3.png)
用。它的仿制成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
超音速时代。
二、我国空军的第二代主战机型——歼-7 战斗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航空工业进入一
个新的发展时期。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末,为适应新
的战场形势的发展,美、英、法、苏等国加紧了对空军
飞机机型的研制,不久超两倍音速的战斗机相继问
世。比如苏联空军中大量装备的新型战机——米
的客观条件却令这位雄心勃勃的革命领袖徒叹奈 格-15。指示下达后,航空工业局便将这个任务分配
何:尽管人民军队在解放前便开始陆续接收国民党 到其下属的各个工厂,并限期完成。
留在大陆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装配厂等工厂,至
1954 年 7 月,南昌飞机制造厂终于不负众望,率
空军成立时已接管各类航空工厂 32 家,职工 4700 多 先仿制成功首架苏联雅克-18 初级教练机,与此同
1960 年初,随着古巴“导弹危机”的加深,苏联领
够成批生产喷气飞机的国家之一。自 1956 年 9 月 导人出于战略考虑,欲修复趋于僵化的中苏关系,便
歼-5 战斗机批量生产开始,至 1959 年 9 月停产,共生 通过苏联驻华大使馆代办安东诺夫,向周恩来转达
产 767 架。歼-5 和其改进型歼-5A 进入人民空军和 苏联政府的意见:如果中国需要,苏联同意向中国提
国产强 5 战斗机
委已经决定歼-5 参阅,但不料阅兵当天倾盆大雨,只 作 为 20
好作罢,随后第二年的国庆阅兵中便出现了歼-5 的 世纪 60 至 70 年代中国空军的主力歼击机,在国土防
身影,大大振奋了国人。从这以后,几乎历次国庆大 空和夺取前线制空权以及对地攻击中发挥了重要作
阅兵中都有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的身影。
军机分类——精选推荐
![军机分类——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5875a04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7.png)
军机分类军用飞机按用途可分为:歼击机(战斗机)、攻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战斗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教练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反潜机,空中加油机,无人机等等。
歼击机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又称战斗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广泛称为驱逐机。
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空中优势(制空权)。
其次是拦截敌方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还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对地攻击武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歼击机还包括要地防空用的截击机。
现代歼击机的特点为了获得优异的空中格斗能力,现代歼击机在性能、外形、动力装置、机载设备、武器配备和火控系统等方面有一些新的特点。
性能突出中、低空跨音速机动性,飞机在9000米高度上,速度从马赫数0.9增加到马赫数1.6所需时间为50-60秒;海平面最大升率达300米/秒;静升限18000米左右;能在低空作超时速飞行;高空最大飞行马赫数在2左右;最小飞行速度为200公里/时;最大飞行迎角可达60°;低空作战半径约500-600公里;飞机起飞、着陆滑跑距离小于1000米;飞机最大过载可达9g。
武器和火控系:现代歼击机普遍装有口径20毫米以上的航空机关炮,同时携带多枚雷达制导的中距拦射导弹和红外跟踪的近距格斗导弹。
也可携带2-3吨航空炸弹或其他对地攻击武器。
我国的歼击机1956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战斗机,1964年1月,沈阳飞机厂成功地仿制出前苏联米格-19型超音速歼击机,命名为歼6,该歼击机于1959年9月23日首飞成功,它的制造成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超音速时代。
随着时代的进步装备数量曾高达3000架的歼-6已逐步退出现役。
歼-10:J-10A基本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要求:J-10A拥有11个外挂,可以配备国产PL12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和对地攻击武器以及副油箱。
J-10A将会提供中国空军境外打击的能力,以贯彻攻防兼备的作战思想。
军事科技进步:10个强大的军事设备
![军事科技进步:10个强大的军事设备](https://img.taocdn.com/s3/m/1e04de5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7.png)
很久以前,一位军事科技领域的专家收到了一个任务:为一本军事杂志撰写一篇关于最强大的军事设备的文章。
他满脑子充斥着武器、装甲和高科技设备的种种信息,于是开始了他的创作之旅。
首先,这位专家思考了一下他要写的10个强大的军事设备。
他决定从最牛的那个开始,那就是:人们称之为“万能的黄金打印机”的3D打印机。
这台打印机可以制造任何军事装备,从子弹到坦克,无所不能。
但问题是,如果它出现故障,那可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接下来是全息投影装甲,简直就是“隐形的衣服”,能够让士兵在战场上完全隐身。
然而,有个小插曲:每次士兵想去方便,结果都找不到自己藏身的地儿!然后是智能导弹系统,这是专家眼中的“火箭大宝贝”。
可是,曾经有一次,系统软件升级失败,结果导弹都飞到了自家的后院。
紧随其后的是无人机空中加油机,这可是“天上的加油站”啊!但有一天,加油机碰巧遇到了一群鸽子,结果……整个上空都变成了“鸽屎雨”!紧急救援机器人也是不容忽视的“战场超级保姆”,但有一次,它竟然误将一位将军的头发当成火灾扑灭了……紧随其后是激光武器系统,专家戏称它为“光剑”,但一次测试中,光束竟然被一只调皮的猫反射回来,结果整个实验室都像是在开彩虹派对一样!接下来是声纳迷彩技术,让人们可以在水下轻松隐藏,可有一回,舰队误入一片鲸鱼聚集地,结果所有的鲸鱼都以为海军舰队来凑热闹了!再来是量子雷达,可以探测到敌方舰队的一举一动。
可有一天,量子雷达干扰了一场精彩的电子游戏比赛,玩家们纷纷怒气冲冲地投诉了军方。
最后是神经突触连接头盔,专家评价它为“战场上的VR眼镜”。
然而,一名士兵在使用时突然接到了妈妈的电话,结果整个连的通信系统都陷入了“家长会”状态!最后,专家满意地审视着自己的笑话文案,心想:“军事科技虽然强大,但也要有‘笑点’,毕竟战场上,笑容是最珍贵的东西!”。
中国十大经典机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歼10
![中国十大经典机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歼10](https://img.taocdn.com/s3/m/c7c2fd2f7375a417866f8ff3.png)
中国十大经典机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歼10第一架歼-10原型机歼10歼击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性能、多用途第三代战斗机,由成都所设计、成飞制造。
歼10飞机具有高可靠性、高生存力和高机动性能,作战半径大,起降距离短,攻击能力强,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战斗机先进水平。
为适应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防空作战要求,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新型歼击机研制专项,研制定点在成都所和成飞。
歼10飞机的研制总目标是:研制出适应20世纪90年代作战环境要求的飞机,建立自行研制、设计先进歼击机关键设施和试制原型机的能力。
为克服歼10飞机研制工作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关,研制单位以我为主重点抓创新,包括:原始创新、突破系列关键技术;复杂大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庞大系统工程的管理创新。
立足于自主创新是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基本战略定位。
20多年前,在国家工业水平较低、技术储备不足、人才断层明显的情况下,以宋文骢为代表的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工程技术人员,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通过大量的风洞模型试验,摸清和掌握了鸭式气动布局的布局参数和气动特性,首次突破了短间距鸭式气动布局,在机理和效果上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为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和综合航电武器系统是第三代战斗机的核心技术,在研制过程中,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咬定目标,独立自主,刻苦攻关,终于突破了电传飞控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全权限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实现了全包线一级飞行品质;成功的研制了高度综合化、数字化航电系统,实现了全系统集中管理控制,提高了飞机的综合作战效能。
歼10飞机采用集总体、气动、飞控为一体的综合/优化设计方法,解决了多学科交叉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全机的优化设计;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将飞机战术技术要求逐层分解落实到各系统和子系统,通过技术协议、技术规范等方式严格定义子系统与系统、系统与主机的接口关系。
歼六飞机机翼分析与设计
![歼六飞机机翼分析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fbbcd53c1ec5da51e27070.png)
歼六飞机机翼结构分析与设计小组成员:李振宇1193 2009300226刘帮1193 2009300228唐亮1193 2009300233田晨1193 2009300234魏斌斌1193 2009300235袁瑞峰1193 2009300236目录歼六飞机机翼分析与设计 (1)概述 (4)思路介绍 (5)一歼六飞机机翼的总体布局 (5)二普通翼肋、梁、墙、长桁的构造及受力特点 (6)2.1 蒙皮 (6)2.2 翼肋 (7)2.3翼梁和墙 (8)2.4长桁 (10)三各部分连接关系 (10)四传力分析 (13)4.1 分布力的传递 (14)4.1.1直机翼段分布力的传递 (14)4.1.2武器挂架及后段的分布力传递分析 (18)4.2 集中力的传递 (22)4.3 总体力的传递 (24)五襟翼、副翼、起落架等受力分析 (25)5.1襟翼受力分析 (25)5.1.1 简介 (25)5.1.2 襟翼的受力特点 (25)5.2 副翼受力分析 (28)5.2.1 简介 (28)5.2.2 副翼受力特点 (28)5.3 起落架受力分析 (32)5.3.1 简介 (32)5.3.2 起落架受力特点 (32)六结构合理性与不足分析 (35)七机翼设计 (36)7.1 静强度、稳定性设计 (36)7.2 安全寿命设计 (38)7.3 损伤容限设计 (39)概述歼-6是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制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是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空军的主力歼击机,可以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亦可执行一定的对地支援任务。
歼-6飞机是根据前苏联的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
1958年初开始试制,原型机于1958年12月首次试飞,歼-6飞机1960年投入批生产。
1986年停产,生产数千架。
歼-6飞机尺寸小、重量轻、推重比大、机动性好,适于近距格斗空战。
飞机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价格便宜,是世界上同类飞机中最便宜的。
歼-6飞机除装备中国空、海军外,还向国外出口。
逝去的老六——歼-6战斗机家族全谱(一)
![逝去的老六——歼-6战斗机家族全谱(一)](https://img.taocdn.com/s3/m/9c33e6e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f.png)
逝去的老六——歼-6战斗机家族全谱(一)
老毕
【期刊名称】《航空档案》
【年(卷),期】2007(198)009
【摘要】2003年,昆明,巫家坝机场。
笔者乘坐的客机缓缓滑在联络道上,透过舷窗可以看到远处一排空军的歼-6静静地停在那里,与旁边忙碌的民航飞机形成
了鲜明的对照。
见到这种儿时连环画上熟悉而又陌生的“大头”飞机许多年后仍然在服役之中,宛如时光倒流一般(笔者注:小时候都是把机头进气的飞机称为“大头”飞机,都是好人的飞机。
而把两侧进气的飞机称为“尖头”飞机,都是美帝坏蛋的)。
这种保卫中国天空四十年的传奇飞机,又有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总页数】12页(P52-63)
【作者】老毕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逝去的老六——歼-6战斗机家族全谱(二) [J], 老毕
2.逝去的老六——歼-6战斗机家族全谱(三) [J], 老毕
3.逝去的老六——歼-6战斗机家族全谱(四) [J], 老毕
4.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和歼-7GB战斗机—2009—26-4“空中梯队”票图 [J], 吴天明
5.最强歼七——歼-7PG战斗机 [J], 廖若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头看:歼-6真的是一代「神机」吗?循迹晓讲
![回头看:歼-6真的是一代「神机」吗?循迹晓讲](https://img.taocdn.com/s3/m/a8ce2cc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65.png)
回头看:歼-6真的是一代「神机」吗?循迹晓讲|循迹晓讲·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作者:威尼斯记者|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全文约8500字阅读需要20分钟|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作为一架服役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的战机,歼-6恐怕是贯穿了几代军迷都耳熟能详的存在,其在部分人心中的精神地位和感情,已经超然升华到了一种精神图腾的意义。
|歼-6可以说是两代中国人对于空军的第一印象图源于网络对于他们而言,如果说之后的歼-10是航空工业走向并驾齐驱的第一个里程碑,那歼-6就是一个开始。
但是,当我们去伪存真,扒开宣传机器描绘的层层画皮之后,这架战机身上所承载的一切意义和价值还是那么真实么?换句话说,这款战斗机的研制之路到底是“弯道超车”还是“弯道翻车”呢?01台海鏖战:空军急需新战机随着韩战的结束,建立还不满十年的共和国空军已经在苏联的援助之下一跃成为世界上少数基本上普及了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并且有相关实战经验的空军。
在1956年更是借助着苏联的援助成功以米格-15和米格-17作为原型成功仿制了歼-5战斗机,并由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在1957年下半年开始陆续进入了部队服役,并且在1958年2月首次取得了战果。
但是放眼世界航空领域,以米格-15/17作为原型的歼-5仅仅是跨音速喷气式战斗机,而美苏早已经跨入了超音速战斗机的领域,比如苏联的米格-21和美国的F-104。
与这类的飞机相比,歼-5有着一代的代差,更何况两者分别于1956年6月14日和1954年2月7日首飞,甚至要早于歼-5首飞的时间,于是,歼-5成为了一架从出生起就已经落伍于时代的战斗机。
|歼-5从服役的那一刻开始就落后于时代图源于网络但是当时共和国所面对的空防态势的压力却是刻不容缓,在韩战结束之后,空防的重心就从北方转向了东南沿海,防御海峡对岸空军的侦查行动以及在沿海进行争夺制空权的空战。
由于金门炮战的进行,美军于1958年开始向中华民国空军交付F-100超音速战斗机,此时共和国空军装备的歼-5在与F-86的交战中尚且讨不到什么便宜,甚至在与首次装备了AIM-9B响尾蛇导弹的改进型F-86战斗机的空战中被狠狠地打了一闷棍。
中国6代战机研发成功振奋人心
![中国6代战机研发成功振奋人心](https://img.taocdn.com/s3/m/7803493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1.png)
中国6代战机研发成功振奋人心2017-08-28 14:00 军迷亮点中国正在研制的多功能歼击机(代号为“火龙”)获得重大科学技术突破,其先进性属于第六代飞机;该机的主要特点是更加先进的气动结构,新型控制系统,机载雷达的能力大为提高,可打击地面目标。
该机还具有超级机动能力,如可进行“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可使其大为扩大使用机载武器的能力,破坏敌歼击机的进攻,退出其武器杀伤区。
中国在该机研制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绩,据悉有数十名俄罗斯顶尖级科学家从俄罗斯流失到中国,俄罗斯总统普京为此曾多次向中国要求引渡。
“火龙”型机的驾驶导航系统用于完成飞机在简单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在任何季节和昼夜情况下、在陆地和海面上、在任何地形条件下的所有飞行阶段的导航和驾驶任务。
在导航设备中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多普勒速度和侧流测量仪、自动无线电罗盘、远距(卫星)导航无线电技术系统、近距导航无线电技术系统、相互座标确定设备、信标无线电接收机等设备。
在飞机设备中还有飞机应答机和国别系统应答机。
通信系统用于飞行员与指挥所及空中飞机之间进行稳定的双向无线电通话,以及加密无线电电话和遥码通信。
在飞机上安装有2部超短波电台、短波电台、无线电电话和遥码通信编码设备、内部通信设备(飞机通话装置)和通话记录设备。
“火龙”型机的武器控制系统也十分先进,用雷达和光学激光站在远距导弹战中捕捉并跟踪目标,在近距空战中捕捉并跟踪可目视的目标,确定所发现目标的国籍,以及使用制导和非制导空面杀伤武器。
武器控制系统包括雷达瞄准系统和光电瞄准导航系统。
雷达瞄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脉冲多普勒雷达,它可保证在前半球和后半球发现和跟踪在净空域和地面背景上的空中目标,以及地形制图和发现地面目标。
雷达可同时跟踪大量的空中目标并保证锁定其中最危险的几个目标。
雷达使用缝式天线(未来将使用带有相阵控天线的改进型雷达)。
为保证全方位空域搜索和在后半球使用制导导弹,在飞机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中补充加入了后视雷达,安装在机身中部尾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经典机型:“不死的老兵”歼-6
作为我国空军曾经的绝对主力,歼6战斗机服役了近50年
歼6歼击机是我国为适应当时的防空作战形势而研制的超声速喷气式歼击机,从1964年6月首批试制,到1983年停产,共生产了5205架。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歼6歼击机都是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歼击机,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20世纪50至60年代,为打击窜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美蒋侦察机,部队急需装备高空性能好、机动性强、火力更猛的歼击机。
1957年10月,沈飞根据苏联出售给我国的米格-19Л飞机的制造技术,开始试制我国第一种超声速喷气式歼击机,代号“东风103”(后命名为歼6甲)。
1958年,空军需要大量装备米格-19C这类的昼间歼击机,一机部决定在“东风103”基础上改进设计新的昼间歼击机。
1958年12月,沈飞开始代号“东风102”的该型歼击机的设计工作,1959年2月投入试制,同年9月30日首飞成功,到12月16日完成全部试飞项目。
由于受到当时高指标、浮夸风等“左”倾错误的影响,工厂的生产、管理发生混乱,使得制造出来的大批飞机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1960年12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决定“东风102”停产整顿。
1961年1月27日,国防工委正式决定仿制生产米格-19C歼击机,并命名为歼6飞机。
为确保产品质量,工厂重新复制米格-19C的全套图纸与资料,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与规章制度。
在试制过程中,沈飞狠抓了标准样件对合关、技术关键与技术协调关、静力试验关及试飞关等关键环节,为歼6飞机的试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1963年9月23日歼6首飞成功,到12月1日完成全部试飞科目,表明飞机技战术性能达到要求水平,歼6飞机的优质过关任务胜利完成。
1964年1月7日,歼6飞机通过生产定型。
1964年6月28日,首批试制的歼6歼击机交付海军航空兵部队,开始执行防空作战任务。
除沈飞外,011基地(以下简称贵航)也参与了歼6飞机的试制工作。
1973年3月19日,贵航开始按照沈飞经过质量复查的技术资料生产歼6原型机。
8月26日,首架原型机大部件到达贵航工厂,11月15日完成总装,12月26日贵航试制的歼6飞机首飞成功。
1975年第二季度,贵航与沈飞生产的飞机进行了厂际互换性检查,结果表明各部件的互换性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8月16日,三机部和空军批准歼6原型机验收,并同意转入批生产。
歼-6生产车间
为满足部队的作战需求,除了歼6甲(“东风103”)外,生产厂在歼6昼间型的基础上,还先后开发出了歼6Ⅰ、歼6Ⅱ、歼6Ⅲ、歼6Ⅲ改、歼6Ⅳ等改进型号,以及全天候截击机歼6乙(“东风105”)、超声速侦察机歼侦6、超声速歼击教练机歼教6、变稳飞机BW-1等。
1964年6月,歼6歼击机正式装备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部队,此时国土防空的主要任务为打击国民党空军对我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的空中侦察、抗击美军飞机对我领空的入侵、保卫西南边疆和海南岛领空安全。
由于米格-19为前苏联研制的第一代超声速歼击机,在其基础上仿制改进的歼6歼击机在服役之初还是有一定的性能优势的。
后随着国外马赫数
2.0左右的第二代超声速战斗机和高空无人侦察机的投入使用,歼6歼击机已经处于劣势,但是我军飞行员充分发挥歼6飞机的特点,敢打敢拼,多次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机的战例。
1964年,国民党空军多次使用RF-101A超声速侦察机窜犯大陆。
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空军、海军航空兵组织歼6歼击机作战分队,进驻东南沿海地区,专门对付RF-101A侦察机。
RF-101战术侦察机是由F-101超声速战斗机改装的高空高速侦察机,最大速度1900千米/小时,升限18300米,其特点是加速快,垂直机动性和低空性能好。
我海航和空军飞行员王鸿喜与高长吉,充分发挥歼6歼击机推重比大、爬升率高、俯冲增速快的特点,在高速运动中接敌,分别于1964年12月18日和1965年3月18日各击落国民党空军RF-101A侦察机一架,取得了用超声速歼击机打击敌超声速飞机的胜利。
1965年9月20日,一架美国空军F-104C战斗机接近我国海南岛西部领海,我海航飞行员高翔、黄凤生驾驶歼6双机起飞迎敌。
F-104C是全天候多用途高速战斗机,最大速度2400千米/小时,升限21000米,装备20毫米“火神”6管航炮一门,可携带2~4枚空空导弹。
作为第二代超声速战斗机,F-104C的各项性能都优于歼6歼击机。
美机由西向东横穿我国雷州半岛,高翔、黄凤生的歼6双机在地面雷达指挥下,占据有利位置隐蔽接敌,并利用敌机转弯的时机,切半径进入射击位置。
高翔在接近到291米的近距离时开炮射击,一直打到距敌机39米时才脱离。
由于距离太近,敌机爆炸的碎片打伤了高翔战机的发动机,造成右发停车。
F-104C的飞行员跳伞后被我俘获。
这一战例创造了多项纪录:用第一代超声速歼击机击落第二代超声速战斗机;首次在空战中击落F-104C战斗机;39米的世界空战史上最近交火距离;首次在中国领空击落美机并俘获美国飞行员。
此后,我空军、海航飞行员驾驶歼6歼击机,多次击落飞行高度超过歼6静升限的美军高空无人侦察机,并取得了击落美军F-105、F-4C等先进战机的战果。
中国空军地勤人员维护歼-6战斗机
据统计,从1964年至1971年,我军飞行员驾驶歼6歼击机先后击落包括RF-101A、
F-104C、高空无人侦察机、F-105、F-4C、RA-3D、A-6A等机型的21架敌机,可谓战果辉煌。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歼6歼击机都是我国土防空的主力战机,部队对歼6的评价很高,甚至喊出了“歼6万岁”的口号。
在更先进的歼7歼击机服役后,歼6仍然承担着一部分战斗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的歼6歼击机,在印巴战争中击落1架米格-21、8架苏-7和3架英制“猎人”战斗机,自身只损失3架。
2006年8月,歼6歼击机全部退出我军战斗部队行列,2010年6月全部退出训练部队序列。
歼6的退役代表着一段历史的结束,不死的老兵带着半个世纪的赫赫战绩飞向了远方。
歼6飞机设计特点与技术性能
歼6飞机为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头进气道常规布局;55度后掠角中单翼,高速对称翼型,全动平尾;液压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装2台WP-6涡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26千牛,加力推力32.5千牛。
装3门航炮,机翼下可挂空空导弹、火箭、炸弹和副油箱等。
歼6飞机机长14.64米,翼展9.04米,机高3.89米;空重5447千克,最大起飞重量8824
千克,正常起飞重量74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145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7900米,最大航程2200千米(带副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