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金融专业宏观经济学于振第10章-中国经济发展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的分析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湖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核心理论解析

湖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核心理论解析

湖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核心理论解析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

在湖北省考研经济学考试中,宏观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涉及到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方法与手段等内容。

本文将对湖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中的宏观经济学核心理论进行解析,并给出相应的复习建议。

一、总量宏观经济学理论1. GDP与GDP的构成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指标之一,它表示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在湖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中,需要重点掌握GDP的计算方法及其构成要素,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

2.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强调通过政府干预来实现对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湖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中,需要重点理解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如总需求与总供给、消费函数、投资函数等,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3. 存款乘数存款乘数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存款的变化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湖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中,需要掌握存款乘数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并了解它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

二、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1. 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理论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中的关键内容,湖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中需要重点掌握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进行实证分析。

2. 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中的一种重要观点,它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湖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中,需要了解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模型,并能够分析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 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在给定生产要素投入下的产出水平。

湖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中,需要理解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并能够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大学) 2.国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 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5.国民生产净值(武大) 6.国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二、筒答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生产总值(GDP)的区别。

(东南,北大)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北大)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中?(武大)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天津财大)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交大)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1)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旧车;(3)购买普通股票。

(复旦大学1995研) 9."GNP=C+I+G+(X-M)"的涵。

(武大)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

(浙大)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法。

(人行)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法。

(浙大)三、计算题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

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一、概念题1.均衡产出(武大) 2.加速原理(北交大)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中南财大) 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9.税收乘数(武大) 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二、简答题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10章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10章
一、作为总需求的数量方程
回忆第5章中的货币数量论,根据该理论, MV=PY
式中,M为货币供给;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量。如果货币流通 速度是不变的,那么,这个方程是说,货币供给决定产出的名义值,产出的名义值又是价 格水平与产出量的乘积。
在解释这一方程时,回忆下面这一点是有帮助的:数量方程可以被改写为 用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和需求表示:
2020/9/26
图10—4用美国的年度数据来证实奥肯定律。在这个散点图中,每一 点表示一年的数据。横轴表示与上年相比的失业率变动,纵轴表示GDP的 百分比变动。该图清楚地显示了失业率的逐年变动与实际GDP的逐年变 动紧密相关。
关于奥肯定律关系的数量,我们可以更精确一些。通过散点画出的线 告诉我们:
少使总需求曲线向内移动,从AD1移动到AD2。在图(b)中,货币供给M的增加提高
例如,考虑如果美联储减少货币供给会发生什么。数量方程MV=PY告诉我们,货 币供给减少导致产出名义值PY同比例减少。对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而言,产出的数量 更低了;对任何给定的产出而言,价格水平更低了。正如图10—6(a)所示,联系着P与Y 的总需求曲线向内移动。
如果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那么相反的情况就会出现。数量方程告诉我们,M增加
图10—4 奥肯定律
该图是一个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实际GDP的百分比变动的散点图,使用
了美国经济的数据。每一点代表一年。这些变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显示,失业率的
上升往往与实际GDP低于正常水平的增长相联系。
2020/9/26
二、领先经济指标
许多经济学家,特别是那些在企业和政府中工作的经济学家,有着预测经 济的短期波动的任务。企业的经济学家对预测感兴趣是为了帮助公司对经 济环境的变化作出计划。政府的经济学家对预测感兴趣出于两个原因。第 一,经济环境影响政府;例如,经济状况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第二,政府通过 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影响经济。因此,经济预测是政策制订计划所 需的一种投入。

宏观经济学 第10章

宏观经济学 第10章

第10章经济增长理论•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增长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长期稳定增长。

自然条件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制度条件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经济发展决定因素::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指劳动者通过教育,培训和实际经历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它们附着在劳动者个人这一特殊载体上并表现为他们素质差异们素质差异。

•人力资本不象物质资本那样具有可直接观察的实际形态,二者对生产率和经济发展影响具有相似之处。

经济学家同样把人力资本看作生产要素作生产要素,,认为它们能够有效地提升一个劳动者或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或效率。

象增加物质资本需要积累和投资一样,增加人力资本也需要投资要投资,,并且需要特殊的投入要素特殊的投入要素,,即教员,图书馆,实验室,学习时间等等间等等。

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经济发展决定因素::制度条件•可以把制度因素理解为有关经济体制和政策安排的总和,它所涉及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合理界定市场与政府的边界。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通过计划经济实现长期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目标具有难以克服的困难服的困难,,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总体上具有不可被政府行为替代的基本经济功能,因而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市场机制作用。

政府应当承担监管者和规则制定者的功能,而不应充当所有者和经济活动直接决策者。

这一认识是从20世纪人类经济史中总结得来的重要经验。

本国经济发展水平本国经济发展水平。

大量关税和非发达国家经济。

,并赶超发达国家经济绩效的分析检验导向的外向型政策少对贸易的限第10 章经济增长理论10.1 经济增长核算10.2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10.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0.4 内生经济增长10.1 经济增长核算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三、经济增长核算三、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一、经济增长的含义1. 含义•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力的增长。

《经济学基础》课件——第10章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基础》课件——第10章 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供给构成
M0:流通中现钞 狭义货币供给(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央行与商业银行
央行 垄断一国货币发行权 管理商业银行 代理中央政府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 通过创造存款过程影响货币供给量 负债业务:吸纳存款 资产业务:发放货款,投资购买债券 中间业务:代客结算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转移支付TR)
萧条期 Y↓→失业率↑→TR↑ 繁荣期 Y↑→失业率↓→TR↓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萧条期 Y↓→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 繁荣期 Y↑→减少收购并抛售农产品
10.2.5 财政政策的特点
优点
直接刺激消费和投资,手段多、力度大和见效快 在调节公平分配、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效果明显
10.2 财政政策
10.2.1财政政策的定义 10.2.2财政政策工具 10.2.3财政政策的运用 10.2.4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 10.2.5财政政策的特点
10.3 货币政策
10.3.1货币政策的定义 10.3.2货币基本知识简介 10.3.3货币政策工具 10.3.4货币政策的运用 10.3.5货币政策的特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10.4 相机抉择 复习与测试
教材P218~219 练习题
10.1.1 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义
是一国政府为达到既定的总体经济目标对经济 干预所采取的经济手段和经济措施的总称。
10.1.2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 充分就业 教材P196 ➢ 稳定物价 ➢ 经济持续增长 ➢ 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学宏观经济知识点总结

金融学宏观经济知识点总结

金融学宏观经济知识点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表现和运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的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增长和变动。

作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宏观经济学涵盖了许多涉及货币、金融、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三个基本问题: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衡量。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造成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中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数。

2.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全面、持续和稳定的经济增长,保持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在合理水平,并维护经济稳定和社会福利。

3.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主要采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实证分析主要依靠历史数据和统计信息进行研究,而理论分析则主要采用数学模型和理论推导进行分析。

二、货币和金融体系1. 货币的概念货币是一种广泛接受的支付手段和价值尺度,它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债务以及存储价值。

2. 货币的职能货币有三大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职能、流通手段职能和储藏手段职能。

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可以作为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可以作为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媒介,而储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可以作为储蓄和贮藏财富的工具。

3. 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货币供应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货币单位的总量,它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一种政策手段。

4.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货币和资金的交易场所,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

货币市场主要进行短期债券的买卖交易,资本市场主要进行长期证券的买卖交易,而衍生品市场主要进行金融衍生品的买卖交易。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及在中国的实践探析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及在中国的实践探析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及在中国的实践探析【摘要】宏观经济学是分析经济运行和利用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属于西方的经济学。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中国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日益增进,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真正领会。

本文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及在中国的实践探析作出研究,首先阐述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其次分析了其在中国的实践探析。

【关键词】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实践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3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学本身的发展结果,现代宏观经济学从整个经济角度分析了经济运行规律,证明了当时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所以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

古典宏观经济学出现在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当时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还没有明显的界限,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式还不够全面,不能真正切实的分析经济。

早期宏观经济学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这一时期,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经济危机大面积爆发,是这一时期研究的主要重点,促使宏观经济学迈入了新的阶段。

经过各学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界限逐渐模糊,形成了与其他理论百花齐放的局面。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步伐也随之加快。

随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这个理论,各个国家加深对其的实践,总结出更多的经验理论,进一步丰富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符合当时西方的社会需求以及西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逐渐使资本主义国家渡过经济萧条大危机,同时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时期与计算机的发展时期相适应,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为宏观经济的发展研究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技术支持,在经济学研究中,大量的数学方法和经济模型,促使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融合,其发展也日趋成熟。

70年代之后出现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美国经济出现的危机,现代宏观经济学被载入经济学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促使其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增长因素也在增长,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浮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还并不完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建立还面临着挑战。

湖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核心知识点梳理

湖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核心知识点梳理

湖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核心知识点梳理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领域。

对于湖北省考研经济学的学生来说,宏观经济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因此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总产出与价格水平等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性质包括宏观经济现象的总体性、综合性和稳定性。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失业率、收入分配等。

其中,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重要指标,物价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情况,失业率反映了经济就业情况,收入分配则关乎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宏观经济学的需求与供给分析宏观经济学分析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需求与供给分析,可以研究市场均衡、价格形成以及资源配置等重要问题。

需求分析涉及消费者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等方面,供给分析则关注生产者行为和资源利用情况。

四、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长期内总产出的稳定增长,而经济周期则是指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变动。

经济增长研究重点包括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经济周期研究则关注经济波动的周期性规律和原因。

五、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调控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实施经济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政府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经济调控则是指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来平衡经济增长和稳定,保持经济的良性发展。

六、宏观经济学的国际视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仅限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系统,还包括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影响。

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汇率等都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um of domestic spending on foreign goods and
services (Cf + I f + Gf) is expenditure on imports (IM).
净出口=EX(出口)-IM(进口)
净出口—资本流动视角
Y = C + I + G + EX −IM NX= Y- C - I - G = (Y- C-T)+(T-G)-I =(private saving+public saving)-
68.0
表2 各贸易方式在进出口中所占比例 (单位:%)
年份
1981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一般贸易
出口
进口
94.50 87.13 57.13 47.97 42.19 41.35 42.95 44.21 46.33
第二阶段,人均GDP 为400~2000 美元时,外国直接投资 流入迅速增加,并开始有少量的对外直接投资,净对外直 接投资额为负数,且绝对值不断增大;
第三阶段,人均GDP 为2000~4750 美元时,该国对外直 接投资大幅上升,增速将超过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但是净 对外直接投资额仍为负数,但绝对值不断变小;
that the international flow of funds to finance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flow of goods and services ar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中国的经济开放 与经济失衡
第四阶段,人均GDP 超过4750 美元时,该国对外直接投资 流出量超过流入量,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为正且呈增大趋势。
三、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
对外贸易 利用外资 对外投资
(一)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 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 对外贸易地理结构逐趋多元化 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步增长 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成为外贸增长的主力
2、双缺口模型
两缺口模型(Two-gap Model),是指发展中 国家为达到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均衡的理论模 型。该模型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在 发挥政府的作用的同时,调整国内的经济结构以 适应引进外部资源。它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 部资源,对于缓和国内资源的稀缺性具有重要意 义。
两缺口模型的基本方程式:I-S=M-X I-S是投资与储蓄差额,被称为储蓄缺口 M-X是进口与出口的差额,被称为外汇缺口
8.6
91.4
6.8
93.2
6.4
93.6
5.5
94.5
5.1
94.9
5.4
94.6
进口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34.8
65.2
17.1
82.9
18.5
81.5
18.5
81.5
20.8
79.2
18.8
81.2
16.7
83.3
17.6
82.3
20.9
79.1
22.4
77.6
23.6
76.4
中国经济发展:基于宏观经济
学视角的分析
净出口-产品与服务视角
Y = Cd + I d + Gd + EX. C = Cd + Cf, I = I d + I f, G = Gd + Gf. Y = (C − Cf ) + (I − I f ) + (G − Gf ) + EX Y = C + I + G + EX − (Cf + I f + Gf ).
表1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演变(单位:%)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出口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53.4
46.6
54.2
45.8
25.7
74.3
14.4
85.6
10.2
89.8
9.9
90.1
8.7
91.3
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现实基础
发展中国家 转轨国家 非均质大国
二、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 双缺口模型 对外直接投资周期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 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 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 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 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 “比较劣势”的产品,则两国的经济福利 都能够提高。
军 对外贸易总体上保持顺差
图1 1950-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出口额(亿美元) 进口额(亿美元)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2222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00000555556666677777888889999900000024680246802468024680246802468
investment =S-I
Related concep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omestic saving
and domestic investment, S − I, which
we’ll call net capital outflow.
It’s sometimes called net foreign investment.
3、对外直接投资周期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在1981 年通过对全球 67 个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对 比研究后发现:发展中国家人均GDP 水平的提高,与其对 外直接投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规律,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均GDP 低于400 美元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 低,外资流入和对外直接投资都很少或几乎没有;
International Flows of Goods and Capital: Summary
净出口的含义
从分解I来看,净出口额是本国产出大于本 国支出的部分(产品和服务市场的交易跨 越国界)。
从分解II看,净出口额是储蓄大于投资的部 分(可贷资源市场的交易跨越国界)。
说明:The national income accounts identity show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