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异常反应应急处理方案

合集下载

患者发生手术反应的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手术反应的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手术反应的应急预案手术反应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这些反应可能是由于药物过敏、手术创伤、手术操作不当、术中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发生手术反应时,医务人员需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一份手术反应应急预案,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在发生手术反应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一、事前准备1.制定手术反应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医务人员的责任分工和应急流程。

2.完善手术室的设备设施,确保各种应急设备齐备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3.建立手术反应信息记录系统,及时记录患者手术反应的发生情况、处理过程和结局,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二、手术反应的识别1.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血压、心率、呼吸等。

2.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既往病史,以便及时判断手术反应的可能原因。

3.针对高风险患者,如有过敏史、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应在手术前加强术前评估和风险防控。

4.通过手术监测设备监测术中的生理指标,如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三、手术反应的处理1.响应迅速:医务人员在发现手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手术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2.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现患者呼吸困难或阻塞,应立即切开气管,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3.维持循环稳定:对于发生血压下降或心率不齐的患者,应迅速给予液体静脉输液和血管加压药物,维持循环稳定。

4.抢救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合理的抗过敏、抗感染、抗休克等抢救措施,以稳定患者的病情。

5.保持沟通:医务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的病情和处理措施,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四、术后处理和随访1.停止手术:在患者情况稳定后,医务人员应停止手术并做好相关记录,包括手术过程、所用药物和发生的手术反应等信息。

2.转入重症监护室: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及时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治疗和观察。

3.随访和记录:对于发生手术反应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并做好相关随访记录,及时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

异常反应处置应急预案范文

异常反应处置应急预案范文

异常反应处置应急预案范文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为确保人员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各个机构和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异常反应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本应急预案是针对异常反应情况所制定的,在异常反应发生时,以保护人员安全、最小化财产损失为核心目标,参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并根据预案进行演练和修订。

二、应急组织1. 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应急工作,制定具体措施,指导应急行动。

2. 专业应急队伍:包括安全监控、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

3. 协助单位:根据需要,可以与其他单位合作,获取支持和协助。

三、异常反应类型及应对措施1. 火灾事故1.1 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电气线路、插座等设备,确保电气安全。

- 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火灾防范意识。

- 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

1.2 火灾事故处理措施:- 签订紧急联系协议,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通知消防队。

- 火灾发生时,立即启动火灾报警系统,通知所有员工撤离。

- 指定应急疏散通道,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 使用灭火器等工具进行初期扑救,同时通知消防队进行扑救。

2. 物体坠落事故2.1 物体坠落事故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建筑物、设备等,排除安全隐患,防止物体坠落。

-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 制定相关安全规定,明确存放物品的位置和要求。

2.2 物体坠落事故处理措施:- 突发物体坠落事故发生时,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同时通知应急指挥部。

- 确保事故现场安全,组织人员进行紧急救援。

- 通知医疗救护人员,及时救治伤员。

3. 泄露事故3.1 泄露事故预防措施:- 制定相应的储存和运输规程,保障危险品安全。

- 对危险品进行分类储存,设立合适的防护设施。

- 定期检查和维护危险品容器和设备。

3.2 泄露事故处理措施:- 发现泄露物质时,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并通知应急指挥部。

异常反应实施方案

异常反应实施方案

异常反应实施方案
异常反应是指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人体对外界环境或内部刺激产生的不正常的
生理或心理反应。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异常反应,比如突发的身体不适、意外的情绪波动等。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以便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

首先,对于突发的身体不适,我们需要立即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估。

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并在等待医疗救援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和恐慌。

在等待医疗救援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采取一些自救措施,比如找到安全的地方休息,保持呼吸畅通等。

其次,对于意外的情绪波动,我们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

在情绪波动
的时候,可以尝试通过深呼吸、放松肌肉、寻找支持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

同时,也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比如听音乐、看书、运动等,以帮助自己恢复平静和冷静。

另外,对于突发的环境变化,比如突然停电、火灾等,我们需要迅速采取相应
的应对措施。

在停电的情况下,可以尽快找到备用的照明设备,确保自己的安全。

在火灾的情况下,应立即按照逃生预案进行撤离,避免冒险和慌乱。

总之,面对各种异常反应,我们需要保持冷静、理性和机智,及时有效地采取
相应的实施方案,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提高自救和应急处理能力。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面对异常反应时,保持镇定和应对得当,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安全和和谐的生活环境。

突发不良反应时的危重患者应急救治预案

突发不良反应时的危重患者应急救治预案

对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的患者,应积极降低颅内 压,包括使用脱水剂、过 度通气等措施,减轻脑水 肿和颅内压升高的症状。
对于出现泌尿系统、消化 系统等并发症的患者,应 积极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包括使用利尿剂、保肝 药物等措施,确保患者内 环境稳定。
06
心理干预与康复指导
心理干预策略制定和实施效果评价
3.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迅 速采取必要的紧急救治措 施,如心肺复苏、抗过敏 治疗等。
5. 记录患者救治过程及病 情变化,为后续治疗提供 参考。
4.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 保患者安全。
救治团队组建与分工
救治团队由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医师、护士、药 师等组成。
01
医师负责评估患者状况、制定治疗方案、 下达医嘱等。

血压监测
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观察血 压波动情况,评估循环系统的
稳定性。
呼吸监测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 深度,评估呼吸系统功能。
体温监测
测量患者的体温,了解是否存 在感染或体温调节异常。
初步救治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 除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必要时
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建立静脉通道
有效沟通
医护人员之间保持紧密沟通,确保救 治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准确无误,提高 救治效率。
合理分工
根据医护人员的专业特长和救治需要 ,进行合理分工,确保各项救治措施 得到有效执行。
积极协作
医护人员积极协作,共同面对救治过 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形成强大的团队 合力。
经验教训分享及改进措施提
加强培训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救治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

2017年卫生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17年卫生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17年卫生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的危害,在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规范地进行应急处理,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经济发展,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及有关法规规定,结合南开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突发事件及其界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

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影响公众健康的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的中毒事件、影响公共安全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放射性危害事件、各种危害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健康的事件等等。

辖区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重大传染病疫情1.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暴发;2.发生动物间鼠疫,发生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3.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者多例死亡;4.发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病例;5.发生罕见或者已消灭的传染病;6.出现新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病例;7.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8.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重大疫情。

(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者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2.短期内发生10人及以上急性职业病或者职业中毒事件;3.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4.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5.医源性感染暴发;6.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者死亡事件;7.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泄漏等事件;8.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9.发生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危害公众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10.放射性污染、丢失放射源和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等事件;11.自然灾害引发的疫情或者中毒事件;1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输液不良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演练记录

输液不良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演练记录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一、目的:积极处理输液反应,保证患者抢救过程能及时、准确有次序的进行。

二、使用围: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送检四、处置程序: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的药品及物品,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用药。

3、情况严重者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4、建立护理记录,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院感科、护理部和药剂科,并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6、将保留液体、输液器分别送药剂科和检验科。

五、常见输液反应与护理(一)发热反应1、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如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

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

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

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护理: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②严格无菌操作处理:①反应轻者,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②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③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二)急性肺水肿1、原因: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

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与流程

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与流程

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与流程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药剂量下,由于药物的特异性作用或者非特异性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生命安全,因此,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和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发生不良反应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明确责任人员、应急处理流程、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责任人员包括药师、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他们需要在发生不良反应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应急处理流程需要清晰明了,包括不良反应的识别、报告、记录、处理和跟踪等环节。

应急处理措施需要具体明确,包括停止用药、采取解救措施、转诊等。

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在不良反应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其次,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是为了规范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确保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处理流程需要包括不良反应的识别、报告、记录、处理和跟踪等环节。

不良反应的识别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并进行详细记录。

处理流程中还需要明确不同类型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包括停止用药、采取解救措施、转诊等。

处理流程的建立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规范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确保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最后,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跟踪流程是为了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跟踪流程需要包括对患者的随访和观察,以及对不良反应处理效果的评估。

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和观察,可以及时了解不良反应的发展情况,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效果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处理措施,提高不良反应的处理效果。

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跟踪流程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处理措施,提高不良反应的处理效果。

患者给药错误情况下的紧急预案和处理步骤

患者给药错误情况下的紧急预案和处理步骤

患者给药错误情况下的紧急预案和处理步骤1. 紧急预案1.1 立即停止给药一旦发现给药错误,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给药操作,并记录停止时间。

1.2 评估患者状况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或症状,如呼吸困难、皮疹、过敏反应等,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1.3 通知医生立即通知负责医生,详细说明给药错误的药物名称、剂量、时间以及患者目前的状况。

1.4 查阅药物说明书查阅药物说明书,了解错误药物的副作用、解毒方法等信息。

1.5 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根据医生的指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给予解毒药物、对症治疗等。

1.6 记录详细信息详细记录给药错误的药物名称、剂量、时间、患者状况、医生指示及处理措施等。

2. 处理步骤2.1 收集证据收集给药错误的证据,如剩余药物、药品说明书、给药记录等。

2.2 分析原因分析给药错误的原因,如药物名称相似、剂量计算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等,并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2.3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加强药物知识培训、完善给药流程等。

2.4 报告和反馈将给药错误的情况报告给相关部门,如护理部、药剂科等,并接受反馈意见,以改进工作流程。

2.5 组织培训和宣传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对给药错误的防范意识。

2.6 跟踪和改进持续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3. 总结患者给药错误情况下的紧急预案和处理步骤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完善的紧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宣传,可以有效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异常行为处置方案模板

异常行为处置方案模板

异常行为处置方案模板背景在公司、组织或团体中,员工、成员或参与者的行为可能出现异常,如违规操作、心理问题等。

这些异常行为可能会对公司的安全、稳定性及员工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置。

本文将提供一个异常行为处置方案模板,以供参考和借鉴。

异常行为的分类根据异常行为的特征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违反规定或条例的行为,如擅自泄露机密、违规操作等。

2.心理问题表现出的行为,如情绪不稳定、消极抵触等。

3.健康问题导致的行为,如药物上瘾、酗酒等。

4.职业行为不当,如违反职业操守、懈怠、失职等。

异常行为的处置流程第一步:评估异常行为的性质和影响在发现异常行为后,首先需要进行评估,了解其具体性质和影响。

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行为的具体性质和严重程度。

2.行为对公司安全、稳定性和员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

3.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处置方案并采取措施。

第二步:进行必要的调查和收集证据在评估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和收集证据,以确定行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调查和收集证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调查和证据的收集应遵循公司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

2.调查和证据应尽可能客观公正、全面准确。

3.调查和证据应保持秘密性,不影响到其他员工或组织。

第三步:制定具体的处置方案根据评估和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处置方案。

处置方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异常行为,采取不同方式和措施。

具体方案可能包括以下措施:1.给予口头警告或书面警告。

2.给予精神辅导或专业治疗。

3.对行为给予惩罚,如罚款、停职、开除等。

第四步:实施处置方案并监测效果根据制定的处置方案,执行相应的处置措施,并监测其效果。

监测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监测应尽可能客观、全面,不受个人感情影响。

2.监测结果应反馈至相关部门或领导。

3.监测结果应对该员工的工作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作出一定的分析和评估。

总结本文提供了一个异常行为处置方案模板。

2017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17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回龙镇狮子小学2017—2018学年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17年8月26日狮子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为了保障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特制定回龙镇狮子小学2017-2018学年度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人群高度密集,是传染病容易传播的地方,从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学校全体教职工应充分认识学校公共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督促和检查,认真落实责任制。

组长:张正波副组长:杨盛伟张芝万成员:冯仕忠、罗斌、辜肇君、田时高、王景凤、张正勇、张之万、秦勇、魏文毕、陈清会、张仕云、张贞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狮子小学一楼教师办公室,杨盛伟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工作联络和疫情报告。

二、切实做好传染病的宣传工作。

通过主题班会、墙报、专题知识讲座、给家长一封信等途径对全校师生、家长进行传染病的教育宣传工作,帮助师生掌握公共卫生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建立疫情监测制度学校建立完善的学生晨检、午检、晚查、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1、晨检: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学校将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每天填好因病缺勤学生追踪调查记录表,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病人的早发现。

临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夏市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

临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夏市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

临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夏市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2.13•【字号】临市府办发〔2017〕198号•【施行日期】2017.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突发事件应对正文临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夏市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临市府办发〔2017〕198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现将《临夏市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临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2月13日临夏市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进一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的有关规定,根据《临夏州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应急救援工作方针与实施原则1.1方针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方针,全面提高应对各种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2原则1.2.1在辖区内一旦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接到重特大事故报告的单位,立即向应急预案总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由总指挥部下达命令,启动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2各指挥人员因特殊原因不能指挥时,由副指挥按排名顺序负责指挥。

1.2.3在总指挥部、前线指挥部的领导下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各应急救援小组、各部门、各单位接到命令后,必须绝对服从有关安排立即组织人员,快速出击,积极行动,全力配合,共同奋战。

1.2.4应急救援调动所需物资、设备及人员等,各单位、各部门必须竭力支持,无条件服从。

2.制定本预案的目的一旦发生事故,组织协调全市各方面的力量,控制危险源,避免事故扩大,可能的情况下予以消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信部网安〔2017〕281号)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信部网安〔2017〕281号)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信部网安〔2017〕281号)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综合应对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减轻和消除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和损失,保证公共互联网持续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保障经济运行和社会秩序。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含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生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所称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由网络攻击、网络入侵、恶意程序等导致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或影响,需要电信主管部门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网络中断(拥塞)、系统瘫痪(异常)、数据泄露(丢失)、病毒传播等事件。

本预案所称电信主管部门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国家重大活动期间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4工作原则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落实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力量的作用。

2. 组织体系2.1领导机构与职责在中央网信办统筹协调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负责特别重大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中小学异常症状处置方案

中小学异常症状处置方案

中小学异常症状处置方案概述中小学生身体较为脆弱,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异常症状,如头晕、呕吐、腹泻等。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小学生的异常症状应给予及时合理的处置措施,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常见异常症状头晕头晕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或因为长时间站立、坐着,视觉疲劳、脑部供血不足、紧张等原因引起的。

头晕的症状包括眩晕、发黑、头昏、恶心等。

呕吐呕吐是由于胃肠道受到刺激或身体有毒素等原因引起的。

呕吐的症状包括不适、不舒服、头晕、恶心等。

腹泻腹泻是由于肠道受到感染、食物中毒、长期压力等因素引起的。

腹泻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处置措施头晕若学生出现头晕症状,应及时停止学习活动,让学生休息。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头晕:•饮用温水•按摩头部•适当运动身体•闭目养神如果头晕症状持续加重或者学生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呕吐、恶心等,应及时向校医报告。

呕吐若学生出现呕吐症状,应及时让学生停止进食,并给予适度休息。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呕吐:•饮用温水•根据发生时间和量力而行,采取口服盐酸普鲁卡因等药物如果呕吐症状持续加重或者呈现出深色、异味等异常,应及时向校医报告。

腹泻若学生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让学生停止进食,并给予适度休息。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腹泻:•饮用温水•适当加强营养、增加水份•根据腹泻时的症状,进行口服肠道吸附剂、生菌制剂等药物治疗。

如果腹泻症状持续加重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脱水等,应及时向校医报告。

结语异常症状是中小学生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要充分的给予关注,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当然,最好的治疗之道是预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锻炼,保证自己的健康。

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范本模板】

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范本模板】

2017年崇文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方案及应急预案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三、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

组长:龙家雪副组长:廖赤军李林屈湘庸张世明组员:童红樱宋莎宋新华各班班主任主要职责如下: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xxx乡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目的和依据为及时发现、判定和妥善处理疫苗预防按种工作中发生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有效开展应急医疗救治和卫生学调查,指导并督促相关机构按有关程序及时进行处理,预防、减少和平息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保证免疫规划正常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卫生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药品异常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概念和常见类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

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和/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2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分为疫苗反应、实施差错、注射反应、偶合症及不明原因等五类。

疫苗反应是由疫苗固有性质引起,在正确接种时诱发的反应;实施差错是由疫苗储运、准备或接种实施过程中失误导致的事故;注射反应可因受种者对注射的恐惧和疼痛而非疫苗引起的生理或心理反应;偶合症是因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不明原因是指发生原因可能难以确定的反应或事件。

最常见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包括接种疫苗后感染、接种事故和群发性心因性反应三种类型。

接种疫苗后感染。

接种疫苗后感染多是由于一次性注射器或针头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针头消毒不当、疫苗或稀释液被污染、稀释后疫苗搁臵时间过长等原因所致,可引起注射部位局部化脓、脓肿、蜂窝组织炎,全身性感染、脓毒病、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感染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等。

接种事故。

接种事故除因疫苗质量问题外,大多是因为接种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接种途径错误、接种剂量过大或误将卡介苗作为其他疫苗和药物使用等所致。

可引起接种局部红肿、溃疡、淋巴结肿大和溃烂,少数人可伴有体温升高、乏力、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群发性心因性反应。

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由于接受了同一种“刺激因子”,如接种同一种疫苗,服用同一种预防性药物,由于个别人出现躯体异常不适反应,而导致一批人同时或先后发生类似的连锁反应,是一种心理因素造成的接种反应。

不是器质性疾病,其特点是各种检查均查不出疾病,症状与体征不符。

其诊断依据是:(1)有一个异乎寻常而严重的应激事件作为诱因;(2)精神症状的发生与应激事件在时间上有紧密联系;(3)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不出现意识障碍,并可伴有强烈的情绪变化及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4)症状与体征不符,持续时间不长,预后良好。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理应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有关处理规定和程序进行。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或接到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报告后,应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尽快判定事件性质,评估其危害程度,做到反应迅速、准确定性、救治为先、减少危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定,科学有序规范地开展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发生后,应加强对当地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急监测工作,对当地人群和医院开展主动搜索工作,指定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监测医院(并按疫情发展需要适时调整监测点的设臵)。

各监测医院要根据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症状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例监测,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

事件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同时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等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和处理,在接到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报告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根据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关联性,在初步核实后,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报告,并分别完成初始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调查判定。

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判定的原则,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本部门的诊断小组,对接种单位、受种者家庭成员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接种资料、疫苗相关材料、接种实施情况、临床资料、健康史、家族史或变态反应史等相关证据,对所接种同批次疫苗者进行取样,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和判定。

必要时可对所用同批次疫苗进行封存。

(1)确定是否是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

在接到报告后,首先应根据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概念和分级标准判定是否为一起群体性接种反应。

可按图1(见附件1)的步骤进行调查。

(2)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调查。

如已确定是一起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可进行调查和处理,以判明事件的性质、发生原因,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保持公众对接种疫苗的信心。

(3)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因果关系的判定。

对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调查后,应判定与接种疫苗的因果关系。

临床治疗。

在开展全面调查的同时,卫生应急处理技术小组应组织相关专家,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诊断,并指定医疗机构收治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者,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早救治,减少危害。

接种疫苗后感染接种疫苗后感染多发生在同一接种地点、由同一原因所引起的多人感染。

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两种。

(1)局部感染治疗:常见的局部感染有局部脓肿、脓疱病、蜂窝组织炎、丹毒等。

①初起时,可用热毛巾、4%硼酸液或5%硫酸镁作局部湿热敷,3-5次/日,每次15-20分钟;②外敷鱼石脂软膏、消炎止痛膏;③脓肿形成后,可用较大针头反复抽脓,并注入青霉素于局部脓腔,每天或隔天1次,至痊愈为止。

如全身症状明显则切开排脓;④应用抗菌药物,以青霉素为首选。

(2)全身感染治疗:①应早期、足量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一般可先选青霉素钠静脉点滴,剂量应加倍。

以后可根据情况更换抗菌药物;②早期彻底处理局部感染病灶,切开引流,保持通畅;③必要时补液,严重贫血可酌情输血及其他支持疗法。

因造成接种事故原因多样,有用错疫苗、剂量过大或重复注射、接种途径错误、接种部位错误、继发感染、接种技术不规范、接种对象选择不当等。

因此,在发现接种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停止接种、及时调查、查明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培训、树立良好的工作责任心,接种前仔细阅读并遵守使用说明或规程,正确掌握禁忌症,认真做好安全注射,控制并降低接种事故的发生。

目前接种事故的发生多见于卡介苗接种,其治疗原则如下:(1)全身治疗:①口服异烟肼,如同上加服利福平,则效果更好;②反应较重者可肌内注射链霉素;③适当补充营养和维生素。

(2)局部治疗:①立即用链霉素作局部封闭,越快越好,可使局部不发生溃疡或淋巴结肿大等异常反应;②溃疡面较严重者,在用异烟肼液冲洗后,可撒异烟肼粉或利福平粉于溃疡面上。

③淋巴结肿大或破溃者的治疗:干酪型:局部热敷,同时口服异烟肼,直至淋巴结缩小稳定为止。

脓肿型:用无菌注射器将脓液抽出,并用5%异烟肼溶液冲洗,同时注入链霉素10-20mg,必要时隔7-10日重复抽脓冲洗。

窦道型:用20%对氨基水杨酸软膏或5%异烟肼软膏局部涂敷,通常1-3个月可痊愈。

④在治疗局部溃疡或淋巴结脓疡时,肉芽组织增生会影响创面愈合,可用枯矾少许撒于创面上包好,创面即成清洁的较浅溃疡,再以1%金霉素软膏外敷,创面渐平,且肉芽组织不再增生而收口,也可用硝酸银棒腐蚀或剪除,在创面撒5%异烟肼粉。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治疗处理,应在尽快消除疑虑,隔离管理的前提下,迅速开展以下工作:(1)了解掌握病情,及时选派当地有影响的临床、流行病学专家进行现场调查,掌握发病情况和可能的诱因,及时处理首发病例。

(2)妥善处臵和治疗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合理解释;可采用心理治疗,用语言暗示并配合适当理疗或按摩,催眠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引导患者及其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帮助其认识疾病性质。

(3)若诊断明确后,应避免重复检查和不良暗示,并对症治疗。

(4)争取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对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儿童家长、学校老师,特别是在群体中起“核心”作用的人物,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相关单位要向儿童家长耐心解释本病发生的原因,答复问题应明确肯定,解除可能有任何后遗症的顾虑。

(5)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减少紧张气氛,缩短“非常状态”的时间,尽快使学习、生活转入正常化,有利于病例症状消失后回到一个安全的环境,不致再发。

(六)防止人为渲染,在调查和控制事件的过程中,要防止宣传媒体和人员的盲目参与,扩大事态,参加现场调查的人员应保持镇定和良好的秩序,以防人为的渲染、扩大,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对受种者在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死亡,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事件,应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收集相关证据,且必须在48小时内进行尸体解剖检查,查明死亡原因。

宣传与沟通。

应急处理小组和技术小组在处理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时,要与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配合,在做好医疗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与事件有关人员的宣传与沟通,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解释,化解事件当事者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减少或平息社会负面影响,使当事者能按照相关法律程序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程序配合做好事件的调查、取证、鉴定和处理工作。

分析、评估与鉴定。

根据调查和收集的资料,分析出现的群体性异常接种异常反应与预防接种在时间上的关联性、接种疫苗至出现异常反应平均间隔时间及趋势、判断异常反应是否与预防接种有关;如不能确定或冲突不能消除,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诊断鉴定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诊断小组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鉴定,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依法维护事件当事者双方权益。

事件当事者对鉴定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可申请进行上一级鉴定。

信息发布与通报。

卫生部门和新闻媒体应按照《卫生部关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的要求,客观、公正地做好事件信息的发布与通报工作。

减少事件的社会不良影响,形成有利于事件处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