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视角下的文化资源开发_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U RNAL OF OCEAN UNIV ERSIT 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8年第3期NO.3.2008
产业化视角下的文化资源开发:问题及其解决方案3
张胜冰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开发文化资源已成为文化产业的一种普遍模式。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我国文化资源的生
存状况面临着严峻挑战,不顾文化资源保护需要的滥开发、过度开发、制造大量“伪文化”的现象十分突出,造成严
重的生态灾难和后果。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纳入生态学的视野,在有效实施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循序进行。本文就还就我国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产业化;生态学视野;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35X(2008)0320029205
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当今文化产业的一种普遍模式,成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路径。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只是从经济上考虑问题,把文化资源当作攫取经济利益的手段,而是要有生态学的视野。所以,在当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更应当正确处理好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促进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永续利用。这里有两个典型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个案例是湖南著名自然名胜风景区武陵源。该风景区1992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湖南的西北部,面积26000多公顷。景区内最独特的是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有200米高。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分布着池塘和瀑布,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石洞和巨大石桥。武陵源自然名胜风景区由3部分组成:张家界森林地质公园、索溪峪、天子山。除地貌景观奇特外,还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仅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就达13种之多,构成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但是,近年来该景区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加大了开发的力度,在景区内建造了巨大的升降电梯,目的是为了让游客能更容易到达山峰的顶部去观赏。这个人工工程不仅
耗费了巨大的资金,还造成了对生态景观人为的破坏,投入运营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激烈的批评,最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强令拆除,恢复其自然生态原貌。
另一个案例是广东开平市的碉楼与古村落。刚刚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广东开平市碉楼与古村落,在2007年10月迎来了首个黄金周,前来参观的游客蜂拥而至。据当地旅游部门的统计,来开平碉楼参观的游客是平时的3倍,很多来自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的游客都开着私家车,还有不少省外的游客慕名而来,使得平日宁静的小镇充满了喧嚣与热闹。尤其是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经营碉楼农家饭、在路边摆摊叫卖本地产的花生、陈皮、红薯干等土特产品,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都在忙着经商赚钱,使得商业味越来越浓。很多游客感叹道:原来想象中这里应该是一个古朴、宁静的乡村,没想到到处都是经商叫卖的,完全没有那种古村落的感觉。如果这里古老的民风民俗发生了变化,只剩下几座碉楼又有什么用呢?
这样的例子不仅仅是发生在湖南和广东,在全国还有很多。比如,由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沿袭了广西桂林《印象・刘三姐》的演出模式,以此加大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拉动当地的旅游业。由于是在著名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丽江自然风景区内上演,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包
92
3收稿日期:2005212206
作者简介:张胜冰(19572 ),男,山东邹平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和文化研究。
括当地纳西族学者在内很多人士对这种为了商业利益破坏民族文化的完整性的做法提出激烈批评。因为是在户外举行的大型实景演出,很可能由于人多的原因而造成对自然风景区的破坏,引起生态灾难。而且,这种表演性质的演出,往往是一种商业效应,并不利于人们真实地去了解纳西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也不利于纳西族文化的保存。
从这些例子中反映出当代社会的一个悖论:要考虑文化资源如何开发利用以及为现实服务等问题,而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为现实服务又不利于其更好的保护。这显然是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既要开发又要保护,这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难题。
二
文化资源是人类除自然资源外最重要的资源,它既存在于人类的物质领域,又存在于人类的精神领域,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没有文化资源,就如同没有自然资源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不可想象的。
文化资源的价值正不断被当代社会所认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保护文化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大力实施文化保护工程。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有效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文化资源的开发,而文化资源如何开发?通过什么途径开发?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很多地方一说起发展文化产业,就一哄而起地招商引资,对文化资源(尤其是文化遗产)大搞商业性开发,不顾文化资源保护的需要兴建大量商业性项目,或是以维护所谓文化的名义建造许多漂亮崭新的仿古建筑、街区和文物景点等等,其实这不是在尊重历史,而是滥造出许多没有任何历史价值的东西。也有的地方搞文化产业热衷于大建歌舞厅、娱乐城、开网吧、游戏厅等,把这些当作文化资源开发,而对保护那些真正的历史文物却不感兴趣,甚至不愿意投入经费。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城市搞建设实际上也是同商业开发联系在一起的,直接的经济利益驱使使得城市被大拆大建,许多传统文化资源遭到破坏,而那些廉价的被加以现代化改造的所谓文化景观随处可见,甚至是泛滥成灾,这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现代城市发展一味追求所谓的现代感和时尚感,于是不惜拆掉老城建新城、拆掉老街建新街、拆掉老建筑建新建筑,使城市文脉中断,传统文化资源遭到破坏,城市没有了历史感和厚重感;或是建造许多充满商业味的仿古建筑和街道(如开封的宋代一条街、昆明的金马碧鸡坊、很多影视城中的所谓老街、旧城等)。北京的胡同是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北京文化特色的体现,但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楼大厦越盖越多,胡同已经成为一种濒危文化资源,数量在急剧减少。南京的城墙过去也在城市建设中被大规模地拆除,遗留下来的已经不多。我们看到,近年来很多城市建设得越来越新,也越来越充满现代气息,但却越来越让人感觉缺少文化内涵,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这是传统文化资源消失的结果。
在南京中山陵,前些年曾发生过这样一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地产开发商要在中山陵周边开发商品房,据说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批准,准备动工。中山陵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寝陵,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而且周围森林茂密,植被完好,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为南京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和城市森林公园。如果在周边地区大规模开发商品住宅区,不仅与整个中山陵的文化气氛极不协调,而且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自然之友”协会会长梁从诫先生得知此事后,不遗余力地加以阻止,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才使得这个事件最终没有酿成生态灾难。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在国内还有很多,并非是个例,这说明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非常淡薄,这也就使得我国文化资源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在现代社会,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伪文化”的侵蚀,造成很大危害。“伪文化”的泛滥不但降低了人们的审美水平,使人们的文化追求变得廉价和肤浅,而且还对真实的文化失去了一种维护的能力,这显然是不利于文化资源保护的。我国许多城市中新建的大量的微缩景观主题公园,采用现代化的复制手段,把一些世界各国著名文化遗产加以拷贝,浓缩在公园中,满足于人们的一种肤浅的文化心理,这种所谓的文化资源开发,开发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而是为了商业目的向人们提供了一种虚假的文化幻像而已,这是“伪文化”思潮泛滥的表现。因此,保护文化资源就是要保护文化的历史真实性,引导人们去体验真实的文化内涵,在真实的文化情境中去了解历史。这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保护文化资源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防止被庸俗化。
三
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