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醉花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讲述了盗墓者李寻欢和唐婉拒的爱情故事。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份针对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醉花阴》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作品的内容和思想。
教学目标1. 了解《醉花阴》的作者和作品背景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教学内容1. 介绍《醉花阴》的作者和作品背景(10分钟)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醉花阴》的作者——李公益。
简单介绍其生平和主要作品。
此外,也可向学生介绍《醉花阴》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和国内外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0分钟)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的内容,针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组,并对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行探讨。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情节、情感变化、事件发展等重点进行阅读和分析。
3. 解读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深入理解和探讨。
例如,小说中描写的爱情主题、生死观、人性态度等内容,都可以成为探究的重点。
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历史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主题解读。
4. 练习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30分钟)教师可以从小说中选取一篇片段,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解读、分析等多种方式的阅读练习。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评估方法1. 出卷测试2. 课堂讨论3. 课后阅读练习教学评价标准1. 按时完成作业2. 课堂表现积极3. 课后读书心得和交流记录4. 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5. 能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6. 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有所提高总结通过本文所介绍的《醉花阴》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该作品的教学,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学魅力通过对《醉花阴》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古代小说的理解和欣赏,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醉花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醉花阴》教学设计《醉花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读诗词:选李清照前后期的几首词品读感受,探究时代与人的经历与情感在词作中的反映。
2、解读意象谈人情:参照李清照词中的“黄花”“瘦”“病”“酒”“雁”等多个意象,解读李清照其人其词,体会其情感。
3、在诵读涵咏中体味李清照词和谐的艺术张力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2、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导入课题。
(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
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2、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
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
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人教语文必修4第7课《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目标: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
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他们,其中有一个是中国古代女性,她的名字叫李清照。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女性,这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啊!那她为什么获得如此名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词人的世界,感受她的非凡才气。
二、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1.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易安体。
2.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后期内容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幻灯片】2.背景介绍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幻灯片】3.解题醉花阴,词牌名。
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幻灯片】三、整体感知1.【提问】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明确】①“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
②“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2.【提问】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
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明确】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幻灯片】四、合作探究1.【提问】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醉花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醉花阴》教学设计南康中学温珍玉【选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
【重点、难点】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步骤】一、导语: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类专门表现女子情感的传统题材,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的少女怀春,或“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怀人,或“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宫妇怨情。
它们被统称为“闺怨诗”。
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封建年代中,这些情怀多由男诗人代笔。
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
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的词。
二、明确目标三、书香才女(播放)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终年72岁。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七十余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
在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能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词中多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表现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醉花阴》是她中期的一首词作。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第二单元 第7课《醉花阴》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醉花阴》教学设计李清照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
(重点)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
(难点)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绽放着一朵绝世之花,闪耀着一个传奇色彩的乱世美神,她集“豪情,悲情,才情”于一身。
说她豪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悲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才情——她把自己一生的靓丽转化为词风的婉约,把瞬间的捕捉带给永垂的青史。
那么她是谁?她就是多才多艺的李清照。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她的早期作品《醉花阴》来体会她的才情吧!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P41第七课李清照词《醉花阴》。
二、走进作者(一)李清照,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
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就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二)她的词以金兵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想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想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三)写作背景《醉花阴》写于前期。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结婚后不久,感情甚笃。
后来,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对丈夫思念甚深,本词为相思之作。
三、深情诵读,整体感知1、集体朗读2、问:①这首词中的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词人的情感? (愁)②同学们,你们自己评价一下,你们刚才有没有读出词人的这种“愁”情来呢?3、听录音范读,认真感受“愁”情4、再齐朗读,注意把握节奏和感情,用心读出词人的“愁”情。
5、指名学生诵读并作出评价三、交流赏析过渡语:整首词笼罩着一种氛围,即“愁”。
里面写了很多景,融入了作者的“愁”情,运用了情景交融。
请同学自由选择词中的意象赏析,词人如何体现了“愁”?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醉花阴》说课稿
《醉花阴》教学设计与反思(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第二单元第七课)作者:江西东乡一中胡素珍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在课上努力做到文本、编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课文《醉花阴》在单元中的文本价值:注意时间变化和情景交融的手法;语言上注意口语化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李清照并不陌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两词在初中阶段均已学过,学生对李清照婉约的词风以及她南渡前后的经历应该有所了解。
但对于“易安体”的特点、以及词中所体现的人性人情美恐了解较少。
另外,对课标中所要求的“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能否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和作者产生共鸣,也还是个问题。
三、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的生平以及她的创作主题、风格特色,理解词作的思想情感。
2、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明白朗读诗词要用情感驾驭节奏,真正学会诵读,通过词的意象品析词的意境。
3、探求、发掘李清照词作中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欣赏高雅艺术的情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1、从一字一句入手,品析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感受意境和思想。
2、领略婉约词风,鼓励学生鉴赏过程中个性化的解读名篇名句。
五、教法分析1、鉴赏与诵读结合。
(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美读----悟读)2、问题讨论、自主探究法。
(力求老师的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研讨相结合,引导学生领悟、品评词作内涵,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3、多媒体教学。
(激发兴趣,更加激起学生的心灵震撼,诗化自己的情感;加速理解词作的进程)六、教学程序第一步激趣导入——永恒的记忆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郭沫若第二步走进作者——乱世中的美神1、作家作品2、写作背景第三步解读文本——相思的愁苦分四个小环节来实施:听读----细读----美读----悟读(一)听读---找愁调学生读。
人教版必修四 第7课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教案
醉花阴一、教材分析:《醉花阴》讲述了作者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长期外出做官之时,独自把酒,赏菊过重阳的故事。
词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画面把自己对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因为是词,所以本文的语句显得更加含蓄,跳跃性也更强,单从词的字面上看,学生就不易读懂,更不要说能领悟到包含在每个画面后的思念之情了,因此本文的教学光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
二、教学方法方法总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方法也不尽相同。
本词我觉得可以综合运用三个方法:组内自由讨论法;个人独自领悟法;朗读演绎法。
同时借助多媒体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透彻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步骤1、课文导入播放姜育恒《梅花三弄》的Flash片断。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醉花阴》,看她将向我们讲述世间怎样的故事。
【说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
毕竟这首词连同这份感情都距离学生太远太远,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间的相思之苦,还不如一开始就让情普照心田,让爱充满课堂,让学生敢于说爱,否则怎么可能被爱打动呢?2、整体感知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对照注释理解词义,划出难懂的字词准备小组内讨论。
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觉得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再提出全班交流。
为了保证问题的质量,每个小组只能提一个问题。
一组:“凉初透”的“初”?二组:刚刚。
三组:开始。
师:到底是什么,再讨论一下。
三组:“开始”好一点。
写出夜半时分凉气开始加重,诗人已经觉得寒意阵阵了。
师:是呀,“初”是有“刚刚”的意思,比如“家有小女初长成”,但在这里译成“开始”更加贴切一点。
因为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不是在夜半,而是在日出前后,从夜半时起,气温才开始持续下降,还没有真的凉透。
第一组问题提得好,别的组加油。
七组:“消金兽”的“消”六组:消失九组:消融师:为什么想到消融?生:它写出了香炉内的香在一寸寸的消解融化,香气却一点点的弥散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了。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7课《醉花阴》《声声慢》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熟练背诵这两首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两首词“愁”的区别,熟悉诗词比较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四、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1、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合李清照的生2、学生通过贴吧、微博等网络学习平台,发现问题,研讨两首词“愁”的区别,探究诗词比较鉴赏的基本方法;
3、通过欣赏《品读》栏目视频,聆听名家解读,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个性品读,深入体会诗词的真情之美;
4、通过“头脑风暴”电脑游戏环节,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比较阅读的方法;
5、借助微课,帮助学生解决字词理解方面的困惑,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大意,理解文本内容;
6、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将学习成果做交流展示;
7、鼓励学生将“品读李清照”系列习作研讨,相互点评,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和评价。这样,学生不仅提升了习作水平,还学会了赏析文章,提高了阅读能力。
品读、讨论
观看《品读》视频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两首词的创作背景
品读诗歌,解决诗歌意象的疑难之“酒”“黄花”“黄昏”
两首词中这些意象重复出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小组合作、讨论
幻灯片出示图片、小组PPT展示
五、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设置“头脑风暴”的小游戏让大家初步感知比较阅读的方法。
在“求同辨异”的基础上发现规律。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二单元-《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醉花阴》被安排在高二的下半学期,这个时候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对于学习宋词的方法还没有系统地掌握,但是对简单的诗词可以做到自行鉴赏。
所以教授这首词的时候,教师要在调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展开,重引导,结合学生已有的或者生活中见到过的情感体验和经验,通过颂读、品读、改写的方法,了解并掌握理解、分析和鉴赏宋词的方法。
也要通过学习宋词的写作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运用情景交融的方式、写出诗化的散文语言。
教师上课时需要充分带动学生思考、参与课堂,通过音频图片教学资源等帮助学生理解意象、体会感情。
二、教学目标●体会词人的情感、把握表达情感的方式、背诵全文●通过吟咏、品读、改写的方式学会鉴赏诗词三、教学重点愁情的鉴赏四、预习任务以学案的方式让学生提前自读本词并了解写作背景五、具体教学过程课时安排:30分钟导入:“有一个女子她从宋词中走来,却在战火中离去;她有着豪放与柔情,却一生经历磨难;她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这女子便是——李清照!”(一)吟咏诗韵学习古诗词第一步就是诵读,在这一环节就是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词的感情。
主要活动是:学生齐读,教师播放朗诵音频,学生自读以及学生代表展示。
通过多次听与读,学生可以准确把握住词中的基本感情——愁。
以“李清照为何而愁”引入本词的写作背景以及李清照的基本知识(PPT、学案上均有呈现),引导学生知人论世。
李清照在写作《醉花阴》的前一年就不得不与丈夫赵明诚分别,“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新婚燕尔分别。
让学生了解此时李清照的愁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有助于后续的分析鉴赏。
(三)品读幽情这个环节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深入文本,进行分析、归纳方法。
为此特意设计了小组活动:个人自行鉴赏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词人是如何写愁的?请找出关键字词加以分析,并归纳写愁的角度。
鼓励同学们自己先思考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主要抓住表现愁绪的关键字词,并去思考作者写愁的角度、方法。
《醉花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醉花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醉花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醉花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适用班级:高一2、适用课时:3课时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红楼梦的情节和主题;学习《醉花阴》的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
难点:领会小说的神韵,把握文学语言的精髓;提高对古文阅读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主题;理解《醉花阴》的叙事技巧和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提高古文阅读的阅读技能。
2、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红楼梦情节和文化内涵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活动1、导入(1)借助图片、段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展现《红楼梦》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情节和主题。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中喜爱的片段,并从中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2、学习(1)师生共读《醉花阴》,注重指导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把握。
让学生感受小说的神韵和富有情感的生动形象。
(2)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讨论《醉花阴》中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义,并在班级范围内展示。
(3)针对学生在古文阅读方面的困难,设置练习环节,进行词汇背诵、文言文翻译等练习。
同时,教授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归纳总结(1)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促进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2)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归纳大家的共同感受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1、形式课堂笔记、小组展示、练习答案和课后作业。
2、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评价小组展示的有效性、学生们的讨论质量和练习效果。
3、方法评估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课堂表现,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电脑2、教学资料《红楼梦》相关读物、学生课本、教师教案、练习册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红楼梦》基本情节和主题,并学习《醉花阴》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醉花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醉花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醉花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醉花阴》是一首唐诗,写作者刘禹锡在长安城的花园中遇到沉醉于花香中的友人,情深意浓,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倾慕之情。
这首诗在唐代即为名作,被后世广为传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高中文化课中,此诗被列为必修四的范围内,教师要进行相关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整体分析《醉花阴》全诗十分简洁:前四句描述花园中的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述了诗人与友人相遇的情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描写则是诗人心境的直接反映,后四句为诗人内心的感受,描绘出他对友人的深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句句传神,诗句质朴自然,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诗句分析1、“落花时节又逢君”这句诗是整首诗的开头,而且也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
意思是说,在这个落花的季节里,我又遇见了你,也就是指友人。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句诗也是整首诗情感的高潮所在,它比喻了诗人醉酒后的梦境,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感慨。
通过学生的解读,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中剑、灯、梦等元素所代表的含义,同时也可以学习到醉酒后的诗歌写作技巧和韵律。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两句诗描绘的是编钟、编磬、钧瓷和建筑、园林植物等领域的中国文化,教师通过对这些文化的介绍,可以使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
三、诗歌鉴赏1、探究文化背景教师需要为学生讲授唐代花鸟观赏、唐诗派别等文化背景,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诗歌文化的兴趣。
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唐代社会风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分析诗歌情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情感入手,通过艺术手法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吸收新的知识和技巧,让学生能够读懂和欣赏唐代的优秀诗歌。
3、理解作品价值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唐诗的特点和价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对于文化艺术、心灵修养等方面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七课之《醉花阴》说课稿
《醉花阴》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选取的是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的作品,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
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作,词中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的向往。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
词人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写出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诗词的教学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在课上努力做到文本、编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如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是作者分别在早期和南渡后晚期的作品。
《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而《声声慢》则是作者南渡后,丈夫赵明诚病逝,形单影只的生活状况下完成的,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于戚戚。
两首词属同一人创作,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写的;再加上年代的特殊性,处于北宋和南宋交替、外民族入侵的时间。
教授两词时,主要抓住词的感情变化,采用朗读和鉴赏相结合,将两词进行比较研究,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
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对词的语言、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进行鉴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归纳主题和品评内涵。
因此我把《醉花阴》教学目标定为:a、在朗读中感悟词中蕴含的相思之愁;b、品析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c、背诵全词。
教学难点及重点:a、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意象入手,慢慢品析情感。
b、能够把握好节奏停顿、音调升降去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高中语文:2.7《醉花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
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暗香”还有一个典故,所以它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从“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风一定很大很猛,所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落。但菊花的“瘦”不是吹出来的,那它的“瘦”又从何而来?
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醉花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过程与方法:3、通过诵读感悟诗词,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体会作者情感,培养自己健康向上的个人情感。
教学重点: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话导入:师: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生(部分):李清照。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不是知道我要讲李清照蒙我的吧?我们从对联中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来?生:(举手)金石录是李清照写的。
师:确切来说是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一起写的一本研究考古金石的论著。
生: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
师:还有没有?师:大家知道后主是谁吗?生:李后主,南唐后主李煜师: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板书课题)二、复习巩固作者生平:师:对于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了。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她的哪些诗词?还能背诵吗?生:两首《如梦令》。
第一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第二首: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师:嗯,背得不错。
那么有谁还能说说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吗?生:(七嘴八舌,略显零乱)师:好了,好了。
请大家还是跟随老师一起来廓清李清照的生平吧:(目的在于既复习巩固,又有所提高。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醉花阴》教案 新人教教版必修4(精品教学设计)
全词流露出对 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三.朗读·体悟
(想象一幅画面——西风瘦菊,佳人对花兴叹的画面)
四.赏析文本
(学生赏析老师订正、点拨、补充。)
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
重点
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设计思想】1.文本维度。
这首词被安排在人教版必修四宋词单元。
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富有张力。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品味。
2.学生维度。
时下的中学生,喜欢阅读一些文化快餐式的作品,而远离了文学经典,很难再被一首首古诗词感动,很难再与古人的思想感情融合。
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里徜徉,让其心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
3.教学理念。
依着本真阅读的理念,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与诗词语言亲密接触,去感悟诗词内在的意义和神韵,发现其魅力,获得恒久的感动。
【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体会词的声律之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3.品味语言,充分感受相思的凄苦与美丽,体悟词人高雅的品格和非凡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带领学生入情入境2.难点:深入品读词中的意象,领悟意境。
【教学设想】1.课型:品味鉴赏课。
2.教学方法:诵读、品评、点拨。
3.学习方式:自主发现、自主品味、自主表达。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幻灯片一: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你最喜就哪一句诗?请先读一读,然后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相思的图画,品读李清照独守空闺时向远在山东的丈夫赵明诚寄去的浓浓相思。
(设计说明:诗意导入,做好铺垫。
)二、活动之一:诵读——感受韵律之美1.学生自由诵读。
要求注意字音,注意韵脚,注意节奏。
诵读提示:(1)注意节奏。
例如“有暗香盈袖”为一二二式,应读成“有/暗香/盈袖。
(2)注意重音。
例如“佳节又重阳”中“又”字要重读。
(3)注意韵脚。
这首词运用了“昼”“兽”“透”“后”“袖”“瘦”等六个仄声韵,一韵到底,表现出和谐统一的音乐美。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醉花阴》名师教学设计
《醉花阴》名师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①梳理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词知识。
【文言实词释义】②积累、体验古代诗词用词技巧和规律。
【分析表现手法】❖思维发展与提升①解读意象,感受形象,感悟作者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
【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②感受两首词的情感脉搏,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不同的人生境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易安词婉约雅致之美,感悟作品反映出的作者的人生情怀。
【鉴赏语言风格】❖文化传承与理解①感受并理解李清照词不同于苏轼词的音律之美。
【鉴赏语言风格】②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转变及其对南宋词人的影响。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教学设计(一)教学建议1.诗歌欣赏,诵读是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教学时,老师切不可脱离读而析,亦不可为读而读,而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赏。
2.这两首词是典型的婉约词,节奏舒缓,感情深沉,语意悠长。
若学生诵读时忽略情感或偏离了作品的情感走向,老师一定要用示范来加以引导。
3.教学思路和方法方面,可以“愁”字为教学切入点,解读文本当中的意象、典故,带领学生感受诗情,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赏析其妙处。
4.需要注意的是,李清照南渡前和南渡后词风迥异,这两首词分别是两种词风的代表作品,而且两首词中都有相同的典型意象:风,酒,黄花,但这三个意象在两首词中的形象和意味都不一样,反差特别强烈。
老师在讲解诗意时,可以用对比阅读赏析的方式,将两首词放在一起讲授,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李清照词风的变化。
5.南渡文化对宋词的发展影响甚大,北宋词人多率情之作,往往就眼前景色,抒写内心情感,自然而发,生动感人。
南宋词适逢时代风云际会,词人极尽安排之能事,其词旨若隐若现,别有寄托,门径俨然,句法章法可圈可点,警策动人。
这种影响在李清照两首词上表现得也非常突出,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解读品味。
(二)教学示例【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七课,选篇为李清照《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宋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背诵这两首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过程与方法目标1、反复诵读,知人论世,感知李清照之“愁”。
2、品味意象,挖掘意象丰富的内涵,通过对意象的对比探究,把握“闲愁”与“悲愁”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词情感的细腻、丰富,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2新设计采用对比阅读,在对比中感知李清照的“愁”3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但是,我所执教的班级是理科班,他们基本都属于“豪放派”,对李清照这种婉约派的作品,学生接触较少,对意象的解读、情感的把握有一定阻碍。
4重点难点重点:反复诵读,知人论世,感知李清照之“愁”难点:品味意象,挖掘意象丰富的内涵,通过对意象的对比探究,把握“闲愁”与“悲愁”的区别。
教学过程【导入】激情导入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枝女儿花“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知道她是谁吗?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讲授】初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所以在本环节采取名家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诵读,个别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初读感悟作者的情感,完成下表。
题目直抒胸臆感情醉花阴声声慢【活动】品读探究小组合作:找出两首词中的相同意象并比较,结合意象的特点感悟作者的情感。
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讨论,结束后展示,教师做适当点拨。
酒:重阳佳节本就有饮酒、登高的风俗,《醉花阴》中作者“东篱把酒”一个“把”字描摹出李清照自斟自饮的情态,虽是借酒来排遣心中的孤独落寞,但同时我们也能窥见作者的雅兴。
而《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喝酒已成御寒暖身的手段,也抵御不了黄昏时的疾风,酒未必是淡酒,愁情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其人及其前期诗风
2、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清新精美的词作特色。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把握词作内容及其情感
难点:体会作者将抽象情思具体化时清新精美的艺术特色。
解决办法:本文字词内容不难,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但若不将这首词分不同角度去欣赏,很容易将词作的情思落入俗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知识导入)
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主题的诗词比比皆是。
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其词清新精美,富有真情实感,故名噪一时,称“易安体”。
早期生活于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北宋,十八岁嫁给情投意合的赵明诚,婚后夫妇二人诗词唱和、共同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颇为舒心适意。
对于此时的李清照来说,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美满婚姻是她的人生理想。
但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中出现些许缺憾。
因此,李清照早年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闺阁生活以及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词调清丽、明快。
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剧,生活剧变,境遇孤寂凄苦,因此,李清照后期词作多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和寂寞愁苦,词调凄凉、低沉。
三、诵读体会
1、学生齐读,解决基本字音、断句问题
2、老师(女)范读,情境引导,体会词人情感
3、录音(男)范读,加强情感体会。
4、再次学生齐读,回味词作。
四、品析词作
(一)说重阳
问1:请在词作中找出,本词创作于哪一天?
明确:重阳节(回归原文:佳节又重阳)
问2: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说一说你对重阳节的了解。
参考:①重阳名称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故重九亦叫“重阳”。
②重阳节传说桓景治瘟魔
③重阳活动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④重阳诗歌
A、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D、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二)品词作
问1:重阳节所有的人都在高高兴兴与家人团聚、庆祝节日。
我们的词人在这一天又是何种心情呢?词作中哪个字指明了这种心情?
明确:愁。
(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
问2:请同学们紧扣“愁”字,结合词作说说自己的体会。
参考:
环境:薄雾浓云
重阳不阳,反倒是阴沉的天气,更衬得词人心情低沉阴郁。
景物:瑞脑金兽
这一句看似写物实则写人,描画了作者一个人无限凄凉地独坐窗边,呆呆地看着炉忠瑞脑慢慢烧完的形象,从而体现出词人孤独、无聊生活中无限的相思之意。
玉枕纱厨:描画了作者秋夜独眠的情景,一个“凉”字看出词人的辗转反侧、孤枕难眠,也只有失眠之人才能观察到夜半时分凉意慢慢渗透的温度变化,这种凉不仅是天气之凉,也是词人身体之凉,更是词人心境之凉。
时间:永昼、半夜、又
“永昼”“半夜”说明作者的愁思从早到晚一直萦绕着词人。
“又”说明作者独自过重阳已经不是一次了,词人的相思之长可见一斑。
活动:把酒、赏菊
重阳节词人依俗把酒赏菊,但词人喝的酒是闷酒、是愁酒,因此只能“愁更愁”。
赏的菊虽有“暗香盈袖”,此时却只能让词人独自销魂。
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A、修辞:夸张、对比、比喻。
以菊喻人,将人菊对比,说人比菊瘦。
B、意象:“黄花”即菊花,菊花在外形上淡雅清瘦,历来是君子之花,酷似作者清雅的品格;同时帘外“瘦”菊与作者体态相近,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因相思而日渐消瘦的体态。
C、意境:词人在重阳佳节之日,把酒赏菊却愈觉孤独愁闷,匆匆回到闺阁,此时正有瑟瑟秋风吹起,露出帘内思妇比帘外黄花还消瘦的身影。
D、情感:词人因愁而瘦,真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语)
补充赏析:
一则,以帘外黄花与帘内玉人相对比映衬,境况相类、形神相似。
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
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与词旨相合,给人余韵绵绵之感。
名句故事: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
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
”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五、总结
《醉花阴》一词,以“愁”字开篇,以“瘦”字结尾,贯穿全词始终是词人的孤独愁绝,正因此,全词无论是天气还是景物,无论是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还是帘外黄花都染上了词人的一抹愁苦。
通过景物、活动作者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思表现得具体可感。
六、作业背诵词作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