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工业氢氧化钾

合集下载

工业生产氢氧化钾新工艺

工业生产氢氧化钾新工艺

测定 K H 的最 高 浓度 , K e 和水 混 合 物 保 持 7 , 应 开 始 l n后 , 液 中 的 K H O 把 F 0 反 mi 溶 O
浓度 达到 2 % 。 尔后 , 度 基本 无 变化 。 加水 后 . 度 仍 为 2 % , 8 浓 浓 8 延长 反应 时 到 6 mi, 0 n 温度 为 9 时 , 度 不 变 化 。 由 此 可 见 , O 0 浓 K H水 溶 液 实 际 能 达 到 的 最 高 浓 度 为 2 % 。 8
() 3
KN + 百 1
0 一 K 3 f
+ O+1 0 N 2
K n + 2-KH { 3 +H0*O + 0
2 O + 2 H0- H 0 N 2 去0 + 2- 2 N 3  ̄
( 4 )
() 5
总 应K+ + +o 1 反 :l c { { oK H
各 项 反 应 的实 验验 证 如 下 。
在 转 化 率 为 什 么 没 有 达 到 10 , 现在 加热 过程 中 , 0% 发 固相 中有 气 体 产 生 , 8 0 发 生 反 在 5
应 时 , 有 8 %— 8 % 的 K 转 化 为 K e 2而 计 算 气 体 量 有 1% 1% 是 K 的气 体 形 只 3 4 N FO , 6 7 N 式 , 明 在 反应 前 这 些 硝 酸 钾 已蒸 发 , 参 与 反应 , 说 未 因此 它 的转 化 率 最 高 为 8 % 。 4
关键词
氯化钾
— —
氢氧化钾
— —
耕工艺
热化 学
f— — 一 — — — ~
氢 氧 化 钾 的制 备 , 统 工 艺 除 采 用 电解 氯 化 钾 外 , 有 其 它 方 法 , 能耗 高 . 生 产 1 传 没 且 每 T氢 氧化 钾 耗 电能 为 56 K h 现有 一 种 比 电 解 法 减 少 能 耗 的新 工 艺 一 热 化 学 工 学 法 是 从 氯化 12 W・ 。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钾

国内外氢氧化钾生产概况1 概述氢氧化钾又名苛性钾,分子量56.11,白色斜方结晶,工业品分固、液体两种,固态为白色或浅灰色片、块棒状桶状等。

比重2.044(20℃)熔点360.4℃,沸点1320-1324℃;属强碱,腐蚀性强,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溶解热。

吸水性极强。

吸收CO2逐渐变为K2CO3,是基础化工原料之一。

广泛应用于高锰酸钾、碳酸钾等钾盐和钾碱的生产、在医药工业中,用于生产钾硼氢、安体舒通、沙肝醇、黄体酮、丙酸睾丸素等。

在轻工业中用于生产钾肥皂、碱性电池、化妆品。

在染料工业中,用于生产还原染料,如还原蓝RSN等。

在电化工业中,用于电镀、雕刻等。

在纺织工业中,用作印染、漂白和丝光,并大量用作制造人造纤维,是聚酯纤维的主要原料,此外,还在合成橡胶,食品添加剂、发酵、纸张分量剂、冶金加热剂,皮革脱脂等方面应用。

由于氯化钾价格较贵,因此氢氧化钾的用途也受到一定限制。

该产品的用途有待进一步开发。

生产氢氧化钾主要原料是氯化钾和电力,国内产氯化钾产量很少(主要产于我国青海省,总产量还不足一百万吨/年),我国是钾资源贫乏国家之一,所以每年需从俄罗斯、加拿大、以色列、约旦、西班牙、德国等国进口大量氯化钾用于钾肥生产。

每年进口总量200多万吨,逐年递增到664.8万吨。

其中30%以上是从俄罗斯进口,主要产地在俄罗斯乌拉尔产区(协会曾组织企业到该产地进行实地考察,该地产氯化钾质量基本能满足氢氧化钾生产需要,且价格较低),离岸口岸,水、陆路均有,在进口氯化钾中,国内氢氧化钾生产占用量约25~30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约二十分之一,受种种因素约束,氢氧化钾生产厂所购的氯化钾大都是转二~三次手的货源,所以到厂价较高,从而造成国内氢氧化钾产品成本较高,影响到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企业不能直接进口氯化钾,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应进一步深化改革。

进口及国产氯化钾质量情况见表如下:进口及国产氯化钾质量情况表单位%从上表可见,国产氯化钾品质低,杂质高,若用于氢氧化钾生产,将严重影响下游产品质量,(如碳酸钾)故企业很少全部采用国产氯化钾生产氢氧化钾,如将国产氯化钾进行再精制,其售价将大大高于进口氯化钾价格,相对下游产品成本将会提高很多,所以,只有少数企业在无奈的情况下用少量国产氯化钾参入原料中作生产之用。

化工分析常用国标

化工分析常用国标

GB/T 11198.2-1989 工业硫酸 灰分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1198.3-1989 工业硫酸 铁含量的测定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GB/T 11198.4-1989 工业硫酸 铁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198.10-1989 工业硫酸 汞含量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6709-1986 黄血盐钠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 6710-1986 黄血盐钠水不溶物的测定方法
GB/T 6711-1986 黄血盐钠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 12737-1991 化工产品中痕量硫酸盐测定的通用方法 还原滴定法
GB/T 17518-1998 化工产品中硅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还原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6144-1985 合成切削液
GB/T 13287-1991 液化石油气挥发性测定方法
GB/T 497-1977 标准正庚烷
GB/T 8120-1987 高纯正庚烷和异辛烷纯度测定法 (毛细管色谱法)
GB/T 3143-1982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 (Hazen 单位--铂-钴色号)
GB/T 3723-1983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
GB/T 4147.4-1984 浓硝酸中灼烧残渣含量的试验方法 重量法
GB/T 4147.1-1984 浓硝酸中硝酸含量的试验方法 容量法
GB/T 4147.2-1984 浓硝酸中亚硝酸含量的试验方法 容量法
GB/T 4147.3-1984 浓硝酸中硫酸含量的试验方法 容量法
GB/T 4348.1-1984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GB/T 14666-1993 分析化学术语
GB/T 15337-199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通则

氢氧化钾msds (2)

氢氧化钾msds (2)

氢氧化钾 MSDS1. 氢氧化钾的基本信息•化学名称:氢氧化钾•化学式:KOH•分子量:56.11 g/mol2. 物理和化学性质•外观: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臭味:无臭•密度:2.044 g/cm³•熔点:360 °C•沸点:1320 °C•溶解性:在水中易溶,生成碱性溶液3. 危险性评估3.1 急性毒性•经皮毒性: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可能导致灼伤和溃疡。

•吸入毒性:吸入氢氧化钾粉尘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和损伤。

•食入毒性:食入氢氧化钾可能引起严重的消化道刺激和内脏损害。

3.2 环境毒性•氢氧化钾对水生生物有毒性,可能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3.3 火灾危险性•火灾危险性:氢氧化钾本身不易燃烧,但可与可燃物反应,产生氢气,增加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3.4 其他危险性•腐蚀性:氢氧化钾具有强腐蚀性,可能对金属、皮肤和眼睛造成严重损伤。

4. 急救措施•吸入:将患者迅速转移到新鲜空气中,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呼气器支持(如有需要)。

•眼部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眼睛至少15分钟,同时寻求医疗协助。

•皮肤接触:立即将受影响的区域放在流动的水下冲洗至少15分钟,同时寻求医疗协助。

•食入:不要催吐,立即给予大量清水冲洗口腔,并立即寻求医疗协助。

5. 消防措施•主动措施:避免直接接触氢氧化钾。

救援人员应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穿戴防护服、手套、防护眼镜和呼吸防护设备,以防止接触和吸入氢氧化钾粉尘。

•消防灭火剂:使用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或水雾。

6. 泄漏应急处理•人员保护: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和呼吸防护设备。

•泄漏物处理:将泄漏物收集到合适的容器中,并加盖密封。

用大量水将残余物冲洗至下水道。

7. 防护措施•工业操作: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穿戴防护服。

避免直接接触氢氧化钾。

•存储条件:应将氢氧化钾储存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有机物和可燃物。

•废弃物处置:废弃物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氢氧化钾质量标准

氢氧化钾质量标准

氢氧化钾质量标准1. 引言氢氧化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制药工业、农业等领域。

为保障氢氧化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本质量标准。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生产和销售的氢氧化钾产品。

3. 规格要求3.1 外观氢氧化钾应为无色或微黄色固体。

不应有杂质和异物。

3.2 主要成分3.2.1 氢氧化钾含量(KOH):不低于99%。

3.2.2 碱度(以氢氧化钾计):不低于85%。

3.2.3 水分含量:不超过3%。

3.2.4 氯化物含量:不超过0.01%。

3.2.5 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02%。

3.2.6 铁含量:不超过0.01%。

3.2.7 重金属含量(以铅计):不超过0.002%。

3.2.8 碱性物质含量(以碳酸钾计):不超过0.5%。

3.2.9 灰分含量:不超过0.05%。

3.3 包装和标识3.3.1 包装应使用密封、坚固和无泄漏的容器。

3.3.2 标识应明确标示产品名称、成分、生产日期和厂商信息。

4. 抽样方法及检验方法抽样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 质量控制生产厂家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6. 质量记录和报告生产厂家应保存产品质量记录,并提供合格质量报告给用户。

7. 安全性要求7.1 氢氧化钾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请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7.2 使用氢氧化钾时,请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7.3 请妥善储存氢氧化钾,避免与可燃物质接触和混合。

8. 包装和运输要求氢氧化钾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

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震动和碰撞。

9. 质量追溯生产厂家应建立适当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可追溯到原材料和生产环节。

10. 参考文献本标准参考以下文献:[1] 国家化学工业标准化研究所,GB/T XXXXX-XXXX 氢氧化钾质量标准[2] 国家化学工业标准化研究所,GB/T XXXX.X-XXXX 氢氧化钾抽样和检验方法注意:本质量标准仅为参考,请以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法规为准。

氢氧化钾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氢氧化钾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氢氧化钾化学品英文名:potassium hydroxide;caustic potash;caustic potassium化学品别名:苛性钾CAS No.:1310-58-3EC No.:215-181-3分子式:KOH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危险性类别判定,该产品分类如下: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 危害描述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腐蚀物能引起呼吸道刺激,伴有咳嗽、呼吸道阻塞和粘膜损伤。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造成严重皮肤灼伤。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能造成严重化学灼伤。

如果未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可能造成永久性失明。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 SDS 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描述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 SDS 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GB/T 601--2002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 c(KOH)=0.10mol/L 1.1 配制:称取8克氢氧化钾,置于聚乙烯容器中,加少量水(约5毫升)溶解,用乙醇(95%)稀释至1000毫升,密闭放置24小时,用塑料管虹吸上层清液至另一聚乙烯容器中。

1.2 标定:称取0.75克于105℃~110℃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于50毫升无二氧化碳的水中,加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临用前标定。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c(KOH),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按式(32)计算: (32)式中: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V1毫升(ml);V2---空白试验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每升(g/mol)[M(KHC8H4O4)]=204.22]。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配置方法GBT 601-20022、计算:…m——邻苯二甲酸氢钾之质量(克)V1——氢氧化钠溶液用量(毫升)V2——空白氢氧化钠溶液用量(毫升)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没摩尔(g/mol)[M(KHC8H4O4)=204.22]3、注意事项:溶液有效期一个月。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GB/T 601-20021.1.配制 称取10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均,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封放置至溶液清亮。

按表定,用塑料管量取上层清液,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1000ml,摇均。

按表2的规定称取于105℃~110℃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加无二氧化碳的水解,加两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秒。

6万吨氢氧化钾改造项目建议书_最终版

6万吨氢氧化钾改造项目建议书_最终版

6万吨/年氢氧化钾装置改造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改造理由和依据:由于全国氢氧化钠固碱市场处于严重供大于求的状态,导致10万吨/年片碱装置(二期)自从2014年10月建成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加之片碱价格低迷,工业级片碱为2183元/吨,扣除成本,毛利润为-40元/吨,食品级片碱为2289.15元/吨,毛利润为53元/吨,而食品级片碱需求量较少,生产片碱很难成为集团公司经济效益增长点。

针对氢氧化钾片碱,已经对其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指标有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外出考察已经基本掌握了生产关键点及指标控制点,利用现有的10万吨/年片碱装置,主要设备都已具备,只需通过部分改造即可生产90%与95%氢氧化钾片碱。

投产后能够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项目改造内容:来自罐区的48%氢氧化钾液碱由输送泵打入片碱装置区板式换热器中进行换热(利用二次蒸汽冷凝液加热),换热后进入装置预浓缩器中,换热后浓度提升至56%(利用最终浓缩二次蒸汽加热),再由预浓缩泵打入最终浓缩器中,经过换热(利用熔盐加热)后,浓度提升至90%,温度升至390℃~400℃,自流进入融熔碱罐上升侧,通过负压操作(-94KPa)由两根上升管进入闪蒸器中,上升管内融熔碱利用熔盐进行加热,由一根下降管进入融熔碱罐下降侧,浓度提升至95%,温度降至380℃,再经过分配器进入结片机进行冷却结片,结片温度降至35℃后,进入包装系统进行包装。

由于氢氧化钾凝固点高,沸点高,最终浓缩只能常压操作,造成使用其二次气作为加热源的预浓缩蒸发强度降低,故进最终浓缩碱液浓度低,最终浓缩蒸发负荷增大,通过浓缩热量计算10万吨/年氢氧化钠片碱装置改造成生产氢氧化钾片碱,最多只能每年生产氢氧化钾6万吨。

成品罐区1、将1#碱罐改为48%氢氧化钾液碱储罐,2#碱罐作为备用罐,增加48%液碱卸车泵2台,48%碱液输送泵2台;增加卸车泵与1#、2#碱罐之间配管,48%碱液输送泵与片碱装置内48%碱液换热器之间配管;工艺控制:在48%碱液输送泵与片碱装置内48%碱液换热器之间管线上安装压力变送器、远传温度,实现48%碱液输送泵压力自控。

影响氢氧化钾片碱生产的关键因素及注意事项

影响氢氧化钾片碱生产的关键因素及注意事项

Ke y f a c t o r a nd ma t t e r s n e e di ng a t t e nt i o n o f la f ke c a us t i c p o t a s h
p r o d u c t i o n
YANG De h o n g
膜蒸 发 工艺 ,氢 氧化 钾溶 液在 进入 降膜 蒸发器 及 降 膜 浓缩 器 的降膜 管 中 .沿 加热 管 内壁形 成均 匀 的液 膜 并依 靠重 力下 降受 热蒸 发 。降膜 蒸发 器 的加热 管
外 采 用来 自外 管 网 的 0 . 9 MP a的低 压 蒸汽 以及 降膜
入系统 , 更 难 免 使 设 备 表 面 的氧 化 镍 层 脱 落 , 使 其
业股份公司化工分公司钾碱车间 . 车间主任。
第 6期
杨得红: 影 响 氢氧化钾 片碱 生产的 关键 因素及 注 意事项
4 1
能 形成 均匀 的液 膜 ,防止 因液 膜断 裂形 成干 壁 区造 成 对列 管热 应力 腐蚀 .要 求最低 负 荷不低 于设 计 负 荷的 3 0 %, 正 常生 产 时要 求 在 6 0 %~ 1 0 0 %额 定 产 量 范 围 内投料 生产 ; 开 车投 料期 间不 宜投料 太 多 , 以防 止 因开 始投料 过 多 ,碱 液 在列管 内不 能成 膜 或膜太
eoI TOS on
1 保持 片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生产的意义
目前 , 氢 氧化 钾 片碱生 产工 艺 . 较 普遍 地采 用 降
力、 熔融 碱 的强氧 化腐 蚀 、 碱 液冷 却 固化 等一 系列 问
题 造成 生 产 的被动 局 面 , 因此 氢 氧化 钾 片碱 生 产 要

氢氧化钾分类

氢氧化钾分类

氢氧化钾分类
氢氧化钾是一种化合物,其化学式为KOH。

它是一种强碱,常用作化学试剂,也在一些工业和实验室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氢氧化钾可以根据其物理状态、用途等方面进行分类。

1. **物理状态:**
- **固体氢氧化钾:** 在室温下,氢氧化钾呈白色结晶固体,可以形成固体颗粒、颗粒状或块状。

- **溶液氢氧化钾:** 氢氧化钾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氢氧化钾溶液。

这种溶液是一种强碱,具有腐蚀性。

2. **用途:**
- **实验室用途:** 氢氧化钾常用于实验室中,例如调节溶液的酸碱性,制备其他化合物等。

- **工业用途:** 在一些工业过程中,氢氧化钾也被广泛应用,如肥皂制造、纸浆和纸张工业等。

3. **电池中的应用:**
- **氢氧化钾电池:** 氢氧化钾可以用于一些电池系统,如镍氢电池,用于提供电力。

总体而言,氢氧化钾在不同状态和用途下有不同的分类。

在使用氢氧化钾时,需
要小心其腐蚀性和强碱性质,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配制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配制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GB/T 601--2002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 c(KOH)=0.10mol/L1.1 配制:称取8克氢氧化钾,置于聚乙烯容器中,加少量水(约5毫升)溶解,用乙醇(95%)稀释至1000毫升,密闭放置24小时,用塑料管虹吸上层清液至另一聚乙烯容器中。

1.2 标定:称取0.75克于105℃~110℃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于50毫升无二氧化碳的水中,加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临用前标定。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c(KOH),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按式(32)计算: (32)式中: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V1---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2---空白试验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每升(g/mol)[M(KHC8H4O4)]=204.22]。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GB/T 601-20021.1.配制称取10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均,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封放置至溶液清亮。

按表1的规定,用塑料管量取上层清液,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1000ml,摇均。

表 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的浓度 C(NaOH)/mol/L 氢氧化钠溶液的1 540.5 270.1 5.41.2. 标定按表2的规定称取于105℃~110℃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加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加两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秒。

同时做空白。

表 2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的浓度 C(NaOH)/mol/L 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m/g1 7.50.5 3.60.1 0.75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的浓度C(NaOH),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按式(1)计算: (1)式中: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V1---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是毫升(mL);V2---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是毫升(mL);M---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没摩尔(g/mol)[M(KHC8H4O4)=204.22]。

国标目录-化工

国标目录-化工

化工GB/T 3143—1982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 (Hazen单位—铂钴色号)GB/T 3723—1999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4GB/T 4470—1998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术语GB/T 4472—1984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GB/T 4650—1998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词汇HJGB/T 4946—1985气相色谱法术语GB/T 5332—1985可燃液体和气体引燃温度试验方法GB/T 6040—2002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GB/T 6041—2002质谱分析方法通则GB/T 6283—1986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 (通用方法)GB/T 6284—1986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重量法GB/T 6488—1986化工产品折光率测定法GB/T 6678—1986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79—1986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0—1986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7686—1987化工产品中砷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GB/T 8322—1987分子吸收光谱法术语GB/T 9008—1988液相色谱法术语柱液相色谱法和平面色谱法GB/T 14666—1993分析化学术语GB/T 15337—199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通则HGB/T 16631—1996柱液相色谱分析法通则HJGB/T 17519.1—1998化学品安全资料表第一部分内容和项目顺序GB 4655—1984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GB 4962—1985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13548—1992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装置安全评价通则GB 16483—200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T 3049—1986化工产品中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邻菲啉分光光度法GB/T 3050—2000无机化工产品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电位滴定法GB/T 3051—2000无机化工产品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汞量法GB/T 6709—1986黄血盐钠含量的测定方法GB/T 6710—1986黄血盐钠水不溶物的测定方法GB/T 6711—1986黄血盐钠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12737—1991化工产品中痕量硫酸盐测定的通用方法还原滴定法GB/T 17518—1998化工产品中硅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还原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GB 209—1993工业用氢氧化钠SodiuGB 210—1992工业碳酸钠GB 320—1993工业用合成盐酸GB/T 337.1—2002工业硝酸浓硝酸GB/T 337.2—2002工业硝酸稀硝酸GB/T 534—2002工业硫酸GB/T 538—1990工业硼酸GB/T 1606—1998工业碳酸氢钠GB/T 1919—2000工业氢氧化钾GB/T 2091—1992工业磷酸GB/T 4348.1—2000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GB/T 4348.2—2002工业用氢氧化钠氯化钠含量的测定汞量法GB/T 4348.3—2002工业用氢氧化钠铁含量的测定1,10菲啉分光光度法GB/T 7698—1987工业用氢氧化钠中碳酸盐含量的测定滴定法GB 7744—1998工业氢氟酸GB/T 11198.11—1989工业硫酸氮氧化物测定2,4二甲苯酚分光光度法GB/T 11198.12—1989工业硫酸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碘量法GB/T 11198.13—1989工业硫酸氯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法GB/T 11199—1989离子交换膜法氢氧化钠HJ*GB/T 11200.1—1989离子交换膜法氢氧化钠中氯酸钠含量的测定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1200.2—1989离子交换膜法氢氧化钠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11200.3—1989离子交换膜法氢氧化钠中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法GB/T 11212—1989化纤用氢氧化钠SGB/T 11213.1—1989化纤用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方法(甲法)GB/T 11213.2—1989化纤用氢氧化钠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11213.3—1989化纤用氢氧化钠中钙含量的测定EDTA络合滴定法GB/T 11213.4—1989化纤用氢氧化钠中硅含量的测定还原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GB/T 11213.5—1989化纤用氢氧化钠中硫酸盐含量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甲法)GB/T 11213.6—1989化纤用氢氧化钠中硫酸盐含量的测定比浊法(乙法)GB/T 11213.7—1989化纤用氢氧化钠中铜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12684.1—1990工业硼酸硼酸含量的测定GB/T 12684.2—1990工业硼酸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GB/T 12684.3—1990工业硼酸硫酸盐含量的测定还原滴定法GB/T 12684.4—1990工业硼酸硫酸盐含量的测定目视比浊法GB/T 12684.5—1990工业硼酸氯化物含量的测定GB/T 12684.6—1990工业硼酸铁含量的定GB/T 12684.7—1990工业硼酸氨含量的测定GB/T 12684.8—1990工业硼酸重金属含量的测定GB/T 12684.9—1990工业硼酸锰含量的测定GB/T 12684.10—1990工业硼酸铬含量的测定GB/T 12684.11—1990工业硼酸钴含量的测定GB/T 13549—1992工业氯磺酸GB/T 537—1997工业十水合四硼酸二钠GB 752—1994工业氯酸钾GB/T 1587—2000工业碳酸钾GB/T 1608—1997工业高锰酸钾GB/T 1613—1993工业硝酸钡GB/T 1614—1999工业碳酸钡GB/T 1617—2002工业氯化钡GB/T 1618—1995工业氯酸钠GB/T 1621—1993工业氯化铁FerricGB/T 1918—1998工业硝酸钾PotassGB 2367—1990工业亚硝酸钠GB/T 2899—1996工业沉淀硫酸钡GB/T 3959—1994工业无水氯化铝GB/T 4209—1996工业硅酸钠GB/T 4553—2002工业硝酸钠GB/T 6009—1992工业无水硫酸钠GB/T 6274—1997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GB/T 6275—1986工业用碳酸氢铵GB/T 6276.1—1986工业用碳酸氢铵总碱度的测定容量法GB/T 6276.2—1986工业用碳酸氢铵氯化物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法GB/T 6276.3—1986工业用碳酸氢铵硫化物含量的测定目视比浊法GB/T 6276.4—1986工业用碳酸氢铵硫酸盐含量的测定目视比浊法GB/T 6276.5—1986工业用碳酸氢铵灰分含量的测定重量法GB/T 6276.6—1986工业用碳酸氢铵铁含量的测定邻菲啉分光光度法GB/T 6276.7—1986工业用碳酸氢铵砷含量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6276.8—1986工业用碳酸氢铵砷含量的测定砷斑法GB/T 6276.9—1986工业用碳酸氢铵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目视比浊法GB 6549—1996氯化钾GB/T 7118—1999工业氯化钾GB/T 9983—1988工业三聚磷酸钠GB/T 9984.1—1988工业三聚磷酸钠白度的测定GB/T 9984.2—1988工业三聚磷酸钠总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GB/T 9984.3—1988工业三聚磷酸钠离子交换柱色谱法分离测定不同形式的磷酸盐GB/T 9984.4—1988工业三聚磷酸钠水不溶物的测定GB/T 9984.5—1988工业三聚磷酸钠和焦磷酸钠灼烧损失的测定GB/T 9984.6—1988工业三聚磷酸钠铁含量的测定2,2'联吡啶分光光度法GB/T 9984.7—1988工业三聚磷酸钠pH的测定电位计法GB/T 9984.8—1988工业三聚磷酸钠颗粒度的测定GB/T 9984.9—1988工业三聚磷酸钠表观密度的测定给定体积称量法GB/T 9984.10—1988工业三聚磷酸钠(包括食品工业用)氮的氧化物含量的测定3,4二甲苯酚分光光度法GB/T 9984.11—1988工业三聚磷酸钠Ⅰ型含量的测定GB/T 10500—2000工业硫化钠GB/T 10666—1995次氯酸钙(漂粉精)G13GB/T 1610—1999工业铬酸酐G13GB 1616—1988工业过氧化氢G13GB/T 2449—1992工业硫磺及其试验方法HJG13GB/T 3494—1996直接法氧化锌G13GB/T 3637—1993液体二氧化硫G13GB 4947—1990工业赤磷G13GB 7816—1998工业黄磷G13GB/T 12495—1990活性炭型号命名法G14GB 7746—1997工业无水氟化氢GB/T 1997—1989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GB/T 2012—1989芳烃酸洗试验法GB/T 2366—1986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4120.3—1992工业液体氯代甲烷类产品中GB/T 4120.5—1992工业液体氯代甲烷类产品中微量水分的测定浊点法GB/T 4120.6—1992工业液体氯代甲烷类产品的包装、标志、贮存、运输和检验规则GB/T 6012—1999工业用丁二烯外观试验GB/T 6014—1999工业用丁二烯中不挥发残留物质的测定GB/T 6015—1999工业用丁二烯中微量二聚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6017—1999工业用丁二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6020—1999工业用丁二烯中特丁基邻苯二酚(TBC)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6021—1999工业用丁二烯液上气相中氧和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6022—1999工业用丁二烯液上气相中氧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6023—1999工业用丁二烯中微量水的测定卡尔·费休库仑法GB/T 6025—1999工业用丁二烯中微量胺的测定GB/T 6324.1—1986有机化工产品水溶性试验方法GB/T 6324.2—1986挥发性有机液体水浴上蒸发后干残渣测定的通用方法GB/T 6324.3—1993有机化工产品还原高锰酸钾物质的测定方法GB/T 6324.4—1986有机液体产品微量硫的测定微库仑法GB/T 6324.5—1986有机化工产品中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容量法GB/T 6324.6—1986有机化工产品中微量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光度法GB/T 6325—1994有机化工产品分析术语GB/T 7131—1986裂解气相色谱法鉴定聚合物GB/T 7374—1987工业用氟代甲烷类中微量水分的测定重量法GB/T 7375—1987工业用氟代甲烷类纯度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7376—1987工业用氟代甲烷类中微量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法GB/T 7531—1987有机化工产品灰分的测定GB/T 7532—1987有机化工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目视限量法GB/T 7533—1993有机化工产品结晶点的测定方GB/T 7534—1987工业用挥发性有机液体沸程的测定GB/T 9977—1988焦化产品术语GB/T 10670—1989工业用氟代甲烷类中微量水分的测定电解法GB/T 11141—1989轻质烯烃中微量硫的测定氧化微库仑法GB/T 12700—1990石油产品和烃类化合物硫含量的测定Wickbold燃烧法GB/T 12701—1990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2702—1999工业用丁二烯中特丁基邻苯二酚(TBC)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2717—1991工业乙酸酯类试验方法GB/T 14827—1993有机化工产品酸度、碱度的测定方法容量法GB/T 15956—1995内销电石包装钢桶GB/T 17828—1999工业用丁二烯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滴定法GB/T 18255—2000焦化粘油类产品馏程的测定GB/T 18589—2001焦化产品蒸馏试验的气压补正方法GB 338—1992工业甲醇GB/T 1815—1997苯类产品溴价的测定GB/T 1816—1997苯类产品中性试验GB/T 2013—1980苯类产品密度测定法GB/T 3144—1982甲苯中烃类杂质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B/T 3145—1982苯结晶点测定法GB/T 3146—1982苯类产品馏程测定法GB/T 3208—1982苯类产品总硫含量的微库仑测定方法GB/T 3209—1982苯类产品蒸发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 3391—2002工业用乙烯中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3392—1991工业用丙烯中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3393—1993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氢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3394—1993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3395—1993工业用乙烯中微量乙炔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3396—2002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氧化的测定电化学法GB/T 3398—1982塑料球压痕硬度试验方法GB/T 3399—1982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护热平板法GB/T 3403—1982氨基模塑料命名GB 3406—1990石油甲苯GB 3407—1990石油混合二甲苯GB 3676—1992工业顺丁烯二酸酐GB/T 3727—1983聚合级乙烯、丙烯中微量水的测定卡尔·费休法GB 3915—1998工业用苯乙烯GB 4649—1993工业用乙二醇GB/T 6699—1998焦化萘GB/T 6701—1986萘不挥发物的测定方法GB/T 6702—2000萘酸洗比色试验方法GB 6819—1996溶解乙炔GB 7715—1987工业用乙烯GB/T 7716—2002工业用丙烯GB/T 8033—1987焦化苯类产品馏程的测定方法GB/T 8034—1987焦化苯类产品铜片腐蚀的测定方法GB/T 8035—1987焦化苯类产品酸洗比色的测定方法GB/T 8036—1987焦化苯类产品颜色的测定方法GB/T 8037—1987焦化苯类产品中硫醇的检验方法GB/T 8038—1987焦化甲苯中烃类杂质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 8039—1987焦化苯类产品全硫含量的还原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 9567—1997工业三聚氰胺GB 10665—1997碳化钙(电石)GB/T 12688.1—1998工业用苯乙烯纯度的测定毛细管气相色谱法GB/T 12688.2—1990工业用苯乙烯纯度的测定结晶点法GB/T 12688.3—1990工业用苯乙烯中聚合物含量的测定光度法GB/T 12688.4—1990工业用苯乙烯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滴定法GB/T 12688.5—1990工业用苯乙烯中总醛含量的测定滴定法GB/T 12688.6—1990工业用苯乙烯中微量硫的测定氧化微库仑法GB/T 12688.8—1998工业用苯乙烯中阻聚剂(对特丁基邻苯二酚)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13289—1991工业用乙烯液态和气态采样法GB/T 13290—1991工业用丙烯和丁二烯液态采样法GB 13291—1991工业用丁二烯GB/T 14571.1—1993工业用乙二醇酸度的测定滴定法GB/T 14571.2—1993工业用乙二醇中二乙二醇和三乙二醇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571.3—1993工业用乙二醇中醛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18825—2002工业用环戊烷GB/T 18826—2002工业用1,1,1,2四氟乙烷(HFC134a)1,1,1,2GB/T 18827—2002工业用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1,1GB/T 339—2001工业用合成苯酚GB/T 1615—1994工业二硫化碳GB/T 1626—1988工业草酸GB/T 1628.1—2000工业冰乙酸GB/T 1628.2—2000工业冰乙酸色度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1628.3—2000工业冰乙酸含量的测定滴定法GB/T 1628.4—2000工业冰乙酸中甲酸含量的测定碘量法GB/T 1628.5—2000工业冰乙酸中甲酸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628.6—2000工业冰乙酸中乙醛含量的测定滴定法GB/T 1628.7—2000工业冰乙酸中铁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2092—1992工业癸二酸GB/T 2093—1993工业甲酸GB/T 2282—2000焦化轻油类产品馏程的测定GB/T 2289—1994焦化粘油类产品取样方法GB/T 2601—1981酚类产品组成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 2602—2002酚类产品中间位甲酚含量的尿素测定方法GB/T 2604—1981邻甲酚组成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 3710—1983工业酚、苯酚结晶点测定方法GB/T 3711—1983酚类产品中性油及吡啶碱含量测定方法GB/T 3728—1991工业乙酸乙酯GB/T 3729—1991工业乙酸丁酯GB/T 4117—1992工业二氯甲烷GB/T 4118—1992工业三氯甲烷GB/T 4119—1993工业四氯化碳GB/T 5177.1—1993工业烷基苯色泽的测定HJGB/T 5177.2—1985工业烷基苯中可磺化物含量的测定GB/T 5177.3—1985工业烷基苯平均相对分子量的测定气液色谱法GB/T 5177.4—1985工业烷基苯溴指数的测定电位滴定法GB/T 5177.5—2002工业直链烷基苯GB/T 5178—1985工业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平均相对分子量的测定气液色谱法GB/T 6026—1998工业丙酮GB/T 6027—1998工业正丁醇GB/T 6706—1986焦化苯酚水分测定结晶点下降法GB/T 6818—1993工业辛醇(2乙基己醇)GB/T 6820—1992工业合成乙醇GB/T 7371—1987工业用一氟三氯甲烷 (F11)GB/T 7372—1987工业用二氟二氯甲烷 (F12)GB/T 7373—1987工业用二氟一氯甲烷 (F22)GB 7717.1—1994工业用丙烯腈GB/T 7717.3—1987丙烯腈的含量测定GB/T 7717.4—1994工业用丙腈密度的测定HJGB/T 7717.5—1994工业用丙烯腈(5%水溶液)pH值的测定GB/T 7717.6—1994工业用丙烯腈(5%水溶液)滴定值的测定GB/T 7717.7—1994工业用丙烯腈中水含量的测定GB/T 7717.8—1994工业用丙烯腈中总醛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7717.9—1994工业用丙烯腈中总氰含量的测定滴定法GB/T 7717.10—1994工业用丙烯腈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7717.11—1994工业用丙烯腈中铁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7717.12—1994工业用丙烯腈中乙腈、丙酮和烯醛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7717.13—1994工业用丙烯腈酸度的测定滴定法GB/T 7717.14—1994工业用丙烯腈中铜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7717.15—1994工业用丙烯腈中对羟基苯甲醚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7717.16—1994工业用丙烯腈中氨含量的测定滴定法GB/T 7814—1987异丙醇GB/T 7815—1995工业用季戊四醇GB/T 9009—1998工业甲醛溶液GB/T 9015—1998工业六次甲基四胺GB/T 9016—1988四氟乙烯用二氟一氯甲烷GB/T 9017—1988三氟一氯甲烷 (F-13)GB/T 10668—2000工业乙酸酐GB/T 10669—2001工业用环己酮GB/T 13097—1991工业环氧氯丙烷EGB/T 13098—1991工业环氧乙烷GB 13254—1991工业己内酰胺GB/T 13255.1—1991工业己内酰胺50% 水溶色度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13255.2—1991工业己内酰胺结晶点的测定GB/T 13255.3—1991工业己内酰胺高锰酸钾吸收值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13255.4—1991工业己内酰胺挥发性碱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GB/T 13255.5—1991工业己内酰胺290nm 波长处吸光度的测定GB/T 13255.6—1991工业己内酰胺酸度或碱度的测定GB/T 13255.7—1991工业己内酰胺铁含量的测定GB/T 13255.8—1991工业己内酰胺环己酮肟含量的测定GB/T 13351—1992船底防锈漆通用技术条件GB/T 14491—2001工业用环氧丙烷GB/T 15045—1994脂肪烷基二甲基叔胺GB/T 15182—1994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GB/T 15243—1994焦化粘油类产品密度测定方法GB/T 16451—1996天然脂肪醇GB/T 17529.1—1998工业丙烯酸GB/T 17529.2—1998工业丙烯酸甲酯GB/T 17529.3—1998工业丙烯酸乙酯GB/T 17529.4—1998工业丙烯酸正丁酯GB/T 17530.1—1998工业丙烯酸纯度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7530.2—1998工业丙烯酸酯纯度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7530.3—1998工业丙烯酸及酯色度的测定GB/T 17530.4—1998工业丙烯酸酯酸度的测定GB/T 17530.5—1998工业丙烯酸及酯中阻聚剂的测定GB 17602—1998工业己烷GB/T 17931—1999瓶级聚酯切片GB/T 17932—1999膜级聚酯切片GB/T 1999—1980焦化产品轻油类取样方法GB/T 2000—2000焦化固体类产品取样方法GB/T 2279—1989邻甲酚GB/T 2281—1996焦化轻油类产品密度试验方法GB/T 2283—1993焦化苯GB/T 2284—1993焦化甲苯GB/T 2285—1993焦化二甲苯GB/T 2288—1980焦化产品水分测定方法GB/T 2290—1994煤沥青GB/T 2291—1980煤沥青试验室试样的制备方法GB/T 2292—1997焦化产品甲苯不溶物含量的测定GB/T 2293—1997焦化固体类产品喹啉不溶物试验方法GB/T 2294—1997焦化固体类产品软化点测定方法GB/T 2295—1980煤沥青灰分测定方法GB/T 2599—1997工业甲酚TechnicaGB/T 2600—1997工业二甲酚GB/T 3069.1—1986萘灰分的测定方法GB/T 3069.2—1986萘结晶点的测定方法HJGB/T 3070—1982沥青焦GB/T 3071—1982沥青焦真比重的测定方法GB/T 3709—1997工业酚GB/T 6705—1989焦化苯酚GB/T 6708—1994黄血盐钠GB/T 8727—1988煤沥青结焦值的测定方法GB/T 14326—1993苯中二硫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GB/T 14327—1993苯中噻吩含量的测定方法HGB/T 2947—2002尿素、硝酸铵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GB/T 3595—2000肥料中氨态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GB/T 3597—2002肥料中硝态氮含量的测定氮试剂重量法GB/T 3598—1983肥料中尿素态氮含量的测定尿素酶法GB/T 3600—2000肥料中氨态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GB/T 6690—1986久效磷含量分析方法GB 8569—1997固体化学肥料包装GB/T 8571—2002复混肥料实验室样品制备GB/T 8572—2001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GB/T 8573—1999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测定GB/T 8574—2002复混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四苯硼酸钾重量法GB/T 8576—2002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真空烘箱法GB/T 8577—2002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GB/T 10511—1989硝酸磷肥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GB/T 10512—1989硝酸磷肥中磷含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GB/T 10513—1989硝酸磷肥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GB/T 10514—1989硝酸磷肥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烘箱法GB/T 10515—1989硝酸磷肥粒度测定GB/T 10516—1989硝酸磷肥颗粒平均抗压强度测定GB/T 13565—1992肥料采样报告格式GB/T 13566—1992肥料堆密度的测定方法HGB/T 14539.1—1993复混肥料中砷、镉、铅的测定试样溶液制备GB/T 14539.2—1993复混肥料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14539.3—1993复混肥料中镉的测定方法GB/T 14539.4—1993复混肥料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14540.1—1993复混肥料中钼的测定方法硫氰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4540.2—1993复混肥料中硼的测定方法甲亚胺H酸分光光度法GB/T 14540.3—1993复混肥料中锰的测定方法GB/T 14540.4—1993复混肥料中锌的测定方法GB/T 17767.1—1999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GB/T 17767.2—1999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总磷含量的测定GB/T 17767.3—1999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总钾含量的测定GB 18382—2001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GB 535—1995硫酸铵GB 536—1988液体无水氨GB 2440—2001尿素GB/T 2441.1—2001尿素测定方法总氮含量的测定GB/T 2441.2—2001尿素测定方法缩二脲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2441.3—2001尿素测定方法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法GB/T 2441.4—2001尿素测定方法铁含量的测定邻菲啉分光光度法GB/T 2441.5—2001尿素测定方法碱度的测定容量法GB/T 2441.6—2001尿素测定方法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重量法GB/T 2441.7—2001尿素测定方法粒度的测定筛分法GB/T 2441.8—2001尿素测定方法硫酸盐含量的测定目视比浊法GB/T 2441.9—2001尿素测定方法亚甲基二脲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 2945—1989硝酸铵GB/T 2946—1992氯化铵GB 3559—2001农业用碳酸氢铵GB/T 8570.1—1988液体无水氨实验室样品的采取GB/T 8570.2—1988液体无水氨氨含量的测定测定重量法GB/T 8570.4—1988液体无水氨残留物含量的测定容量法GB/T 8570.5—1988液体无水氨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法GB/T 8570.6—1988液体无水氨油含量的测定重量法和红外光谱法GB/T 8570.7—1988液体无水氨铁含量的测定邻菲啉分光光度法GB 10205—2001磷酸一铵、磷酸二铵GB/T 10209.1—2001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中总氮含量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GB/T 10209.2—2001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GB/T 10209.3—2001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中水分的测定GB/T 10209.4—2001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粒度的测定GB/T 10212—1988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颗粒平抗压强度测定GB/T 10510—1998硝酸磷肥GB/T 13258—1991工业五硫化二磷TGB 15063—2001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T 17419—1998含氨基酸叶面肥料GB/T 17420—1998微量元素叶面肥料GB 18877—2002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 1600—2001农药水分测定方法GB/T 1601—1993农药pH值的测定方法GB/T 1602—2001农药熔点测定方法GB/T 1603—2001农药乳液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604—1995商品农药验收规则GB/T 1605—2001商品农药采样方法GB/T 3775—1983农药乳化剂检验的一般规定GB/T 3776.1—1983农药乳化剂水分测定方法GB/T 3776.2—1983农药乳化剂氢离子浓度测定方法GB/T 3776.3—1983农药乳化剂乳化性能测定方法GB/T 3776.4—1983农药乳化剂苯不溶物测定方法GB/T 3776.5—1983农药乳化剂闪点测定方法 (闭口杯法)GB 3796—1999农药包装通则GB 4838—2000农药乳油包装GB 4839—1998农药通用名称CGB/T 5451—2001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性测定方法GB/T 6696—1986氧乐果含量分析方法GB/T 6697—1986多菌灵原药含量分析方法HJGB/T 14825—1993农药可湿性粉剂悬浮率测定方法GB/T 16150—1995农药粉剂、可湿性粉剂细度测定方法GB/T 16587—1996农药有效成分的气相色谱快速分析方法第1部分十二种农药GB/T 17515—1998农药乳化剂术语GB/T 17768—1999悬浮种衣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G24GB 435—1984氯化苦G24GB/T 4997—1993永磁式低速直流测速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GB 334—2001敌百虫原药GB 434—1995溴甲烷原药GB 437—1993硫酸铜GB 2548—1993敌敌畏乳油GB 2549—1981敌敌畏原油GB 2897—1995对硫磷原药GB 2898—199550%对硫磷乳油50%GB 3726—1995甲胺磷乳油GB 5452—200156%磷化铝片剂56%GB 6694—1998氰戊菊酯原药GB 6695—199820%氰戊菊酯乳油20%GB 8200—2001杀虫双水剂GB 9548—1999甲基对硫磷原药GB 9549—199980%甲基对硫磷原药溶GB 9550—199950%甲基对硫磷乳油GB 9551—1999百菌清原药GB 9552—1999百菌清可湿性粉剂GB/T 9553—1993井冈霉素水剂GB 9556—1999辛硫磷原药GB 9557—199940%辛硫磷乳油GB 9558—2001晶体乐果GB/T 9559—1988林丹GB 10501—2000多菌灵原药GB 12685—1990三环唑原药GB 12686—1990草甘膦原药GB 13649—1992杀螟硫磷原药GB 13650—1992杀螟硫磷乳油GB 15582—1995乐果原药GB 15583—199540%乐果乳油40%GB 15954—1995甲胺磷原药MethamiGB 15955—1995赤霉素原药GibbereGB/T 17322.1—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喷射剂GB/T 17322.2—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气雾剂GB/T 17322.3—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小型烟雾剂GB/T 17322.4—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蚊香GB/T 17322.5—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电热蚊香片GB/T 17322.6—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电热液体蚊香GB/T 17322.7—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电热固液蚊香GB/T 17322.8—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毒饵GB/T 17322.9—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毒粉、毒笔GB/T 17322.10—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驱避剂GB/T 17322.11—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模拟现场GB 18171—2000百菌清悬浮剂GB 18172.1—2000百菌清烟粉粒剂GB 18172.2—200010%百菌清烟片剂GB 18416—2001家用卫生杀虫用品盘式蚊香GB 18417—2001家用卫生杀虫用品电热片蚊香GB 18418—2001家用卫生杀虫用品电热液体蚊香GB 18419—2001家用卫生杀虫用品杀虫气雾剂GB/T 1033—1986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GB/T 1034—1998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GB/T 1035—1970塑料耐热性 (马丁) 试验方法GB/T 1036—1989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GB/T 1037—19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GB/T 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GB/T 1039—1992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GB/T 1041—1992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GB/T 1630—1989环氧树脂命名GB/T 1632—1993聚合物稀溶液粘数和特性粘数测定GB/T 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GB/T 1634—1979塑料弯曲负载热变形温度 (简称热变形温度) 试验方法GB/T 1636—1979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GB/T 1842—1999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GB/T 1845.1—1999聚乙烯(PE)模塑和挤出材料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GB/T 2035—1996塑料术语及其定义GB/T 2406—1993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GB/T 2407—1980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GB/T 2408—1996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GB/T 2410—198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D1003:1977GB/T 2411—1980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GB/T 2546—1988聚丙烯和丙烯共聚物材料命名GB/T 2547—1981塑料树脂取样方法GB/T 2913—1982塑料白度试验方法GB/T 2914—1999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GB/T 2915—1999聚氯乙烯树脂水萃取物电导率的测定GB/T 2916—1997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用空气喷射筛装置的筛分析GB/T 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 3401—1999聚氯乙烯树脂稀溶液粘数的测定GB/T 3681—2000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GB/T 3682—2000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GB/T 3960—1983塑料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GB/T 4608—1984部分结晶聚合物熔点试验方法光学法GB/T 4610—1984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点着温度的测定GB/T 4726—1984树脂浇铸体扭转试验方法HJGB/T 5470—1985塑料冲击脆化温度试验方法GB/T 5471—1985热固性模塑料压塑试样制备方法GB/T 5472—1985热固性模塑料矩道流动固化性试验方法GB/T 5473—1985酚醛模塑制品游离氨的检定GB/T 5474—1985酚醛模塑制品游离氨和铵化合物的测定比色法GB/T 5475—1985离子交换树脂取样方法GB/T 5476—1996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方法HJGB/T 5478—1985塑料滚动磨损试验方法GB/T 5759—2000氢氧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GB/T 5760—2000氢氧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GB/T 6342—1996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GB/T 6343—1995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体积)密度的测定GB/T 6344—1996软质泡沫聚合物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B/T 6594.1—1998聚苯乙烯(PS)模塑和挤出材料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GB/T 6595—1986聚丙烯树脂鱼眼测试方法GB/T 6669—2001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GB/T 6672—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GB/T 6673—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GB/T 7130—1986酚醛模塑制品中游离酚的测定碘量法GB/T 7141—1992塑料热空气暴露试验方法GB/T 7142—2002塑料长期热暴露后时间温度极限的测定GB/T 7155.1—1987热塑性塑料管材及管件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聚乙烯管材及管件基准密度的测定GB/T 7155.2—1987热塑性塑料管材及管件密度的测定第2部分:聚丙烯管材及管件密度的测定GB/T 8323—1987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烟密度法GB/T 8324—1987模塑料体积系数试验方法GB/T 8325—1987聚合物和共聚物水分散体 pH 值测定方法GB/T 8330—1987离子交换树脂湿真密度测定方法GB/T 8331—1987离子交换树脂湿视密度测定方法GB/T 8332—1987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GB/T 8333—1987硬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GB/T 8661—1988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树脂中残留丙烯腈单体含量GB/T 9341—2000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9342—1988塑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T 9343—1988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闪点和自燃点的测定GB/T 9345—1988塑料灰分通用测定方法GB/T 9347—1988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乙酸乙烯酯的测定方法GB/T 9348—1988聚氯乙烯树脂的杂质与外来物粒子数的测定方法GB/T 9350—1988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B/T 9352—1988热塑性塑料压缩试样的制备GB/T 11991—1989离子交换树脂转型膨胀率测定方法GB/T 11992—1989氯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GB/T 11997—1989塑料多用途试样的制备和使用GB/T 11998—1989塑料玻璃化温度测定方法热机械分析法GB/T 11999—1989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试验方法埃莱门多夫法GB/T 12000—1989塑料在恒定湿热条件下曝露试验方法GB/T 12001.1—1989未增塑聚氯乙烯窗用模塑料第1部分:命名GB/T 12001.2—1989未增塑聚氯乙烯窗用模塑料第2部分:质量规格GB/T 12001.3—1989未增塑聚氯乙烯窗用模塑料第3部分:性能试验方法GB/T 12004.1—1989聚氯乙烯糊树脂中杂质粒子数测定方法GB/T 12004.2—1996聚氯乙烯糊树脂糊的制备GB/T 12004.3—1989聚氯乙烯增塑糊表观粘度测定方法GB/T 12004.4—1989聚氯乙烯增塑糊 Brookfield 粘度测定方法。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配制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配制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GB/T 601--2002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 c(KOH)=L配制:称取8克氢氧化钾,置于聚乙烯容器中,加少量水(约5毫升)溶解,用乙醇(95%)稀释至1000毫升,密闭放置24小时,用塑料管虹吸上层清液至另一聚乙烯容器中。

标定:称取0.75克于105℃~110℃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于50毫升无二氧化碳的水中,加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临用前标定。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c(KOH),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按式(32)计算:} (32)式中: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1V---空白试验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2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每升(g/mol)[M(KHC8H4O4)]=]。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GB/T 601-2002.配制称取10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均,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封放置至溶液清亮。

按表1的规定,用塑料管量取上层清液,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1000ml,摇均。

表 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的浓度 C(NaOH)/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154$27. 标定按表2的规定称取于105℃~110℃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加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加两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秒。

同时做空白。

表 2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的浓度 C(NaOH)/mol/L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m/g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的浓度C(NaOH),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按式(1)计算: (1)式中: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V1---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是毫升(mL);V2---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是毫升(mL);M---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没摩尔(g/mol)[M(KHC8H4O4)=]。

氢氧化钾和钽反应 -回复

氢氧化钾和钽反应 -回复

氢氧化钾和钽反应-回复氢氧化钾和钽的反应是一个有趣且令人兴奋的化学反应。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逐步回答有关这一反应的问题,从反应的基本概念到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的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氢氧化钾和钽分别是什么物质。

氢氧化钾是一种碱性化合物,由氧化钾(K2O)和水(H2O)组成。

它是无色晶体,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钽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且极其耐腐蚀。

然后,我们需要探讨氢氧化钾和钽的反应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碱性物质通常与酸性物质反应产生中和反应。

然而,钽是一种高度耐腐蚀的金属,不易与大多数酸性物质反应。

因此,氢氧化钾和钽的反应需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以实现化学反应。

通常情况下,要促使氢氧化钾和钽的反应发生,我们需要提供以下条件:1. 反应物接触:氢氧化钾和钽需要充分接触,以促进反应的发生。

这可以通过将钽片或颗粒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来实现。

2. 温度:提供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反应的进行。

具体来说,高温条件可增加反应物的反应速率,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然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产生有毒气体或不稳定产物,因此需要谨慎选择反应温度。

3.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指在给定条件下,反应所需的时间。

由于钽与氢氧化钾的反应属于一次性反应,所以反应时间一般较短。

接下来,我们需要为氢氧化钾和钽的反应编写化学方程式。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了解反应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的产物。

氢氧化钾的化学式是KOH,钽的化学式是Ta。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OH + Ta -> K2TaO3 + H2↑在这个方程式中,方程式左侧的化合物是反应物,方程式右侧的化合物是产物。

箭头表示反应发生的方向。

化学方程式表明,氢氧化钾和钽反应会产生亚钽酸钾(K2TaO3)和氢气(H2)。

这是一种氧化性反应,其中氢氧化钾氧化了钽。

最后,让我们对氢氧化钾和钽的反应进行一些应用和实际意义的讨论。

氢氧化钾和钽的反应主要用于钽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

30%氢氧化钾冰点

30%氢氧化钾冰点

30%氢氧化钾冰点摘要:1.氢氧化钾的基本性质2.30%氢氧化钾冰点的影响因素3.氢氧化钾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4.安全使用氢氧化钾的建议正文:氢氧化钾(KOH)是一种强碱性化合物,在生活中和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30%氢氧化钾溶液是氢氧化钾与水的混合物,其冰点受到浓度、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氢氧化钾溶液的冰点受浓度的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浓度越高,溶液的冰点降低。

这是因为高浓度氢氧化钾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OH-)浓度增加,使得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然而,30%氢氧化钾溶液的冰点并非固定不变,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环境温度是影响30%氢氧化钾冰点的另一个因素。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溶液的冰点也会相应降低。

此外,溶液中的杂质、容器材质等也会对冰点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条件来测定和控制氢氧化钾溶液的冰点。

氢氧化钾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在电镀、石油精炼、化学制品生产等领域。

此外,氢氧化钾还用于水处理、医药和食品工业等。

掌握30%氢氧化钾溶液的冰点,有助于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确保生产安全。

为确保安全使用氢氧化钾,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1.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2.避免吸入氢氧化钾粉尘或雾滴,以免对呼吸道造成损伤。

3.储存和使用时,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合规安全。

4.若不慎接触到氢氧化钾,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

通过了解30%氢氧化钾溶液的冰点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氢氧化钾的作用,同时确保生产安全。

无机碱碱性强弱表6

无机碱碱性强弱表6

无机碱碱性强弱表6无机碱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了解碱性强弱是掌握这类物质的关键。

以下给出了无机碱碱性强弱表6,并做一些讲解,以便更好地理解无机碱的性质,了解其应用。

无机碱碱性强弱表6序号t物质t碱性强弱1t氢氧化钠t强碱2t氢氧化镁t可碱3t氢氧化铝t弱碱4t氢氧化钾t可碱5t氢氧化钙t微碱6t氢氧化锂t弱碱从表中可以看出,氢氧化钠是强碱,其次是可碱的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钾,再其次是弱碱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锂,最后是微碱的氢氧化钙。

强碱一般指碱性较强,且其表面有明显的碳化物沉淀的物质。

常见的强碱有氢氧化钠等,由于其极性非常强,因此是用作常用腐蚀性清洁剂的主要材料。

另外,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缓冲性,因此也被广泛地用于控制和稳定pH值。

可碱物质一般指碱性较弱,能形成水溶液,但不能形成明显的碳化物沉淀的物质。

常见的可碱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钾等,它们是用作常见清洁剂和护肤用品材料的重要成分。

弱碱则指碱性较弱,不能形成明显的碳化物沉淀,只能形成微量的滴定反应(特别是酸性滴定反应),此类物质有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锂等。

弱碱也常常作为抗氧化剂和防止病菌生长的重要成分。

最后是微碱,这类物质的碱性极弱,只能形成微量的滴定反应,比如氢氧化钙,它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在调节人体钙的吸收、利用和调节骨骼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上六种无机碱碱性强弱表6它们各有特点,因此,在具体应用中,应该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的碱性物质来添加,以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总之,无机碱碱性强弱表6为我们分析认识和使用无机碱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这些无机碱都是重要的物质,可以用于清洁剂、护肤品、腐蚀性剂等多种不同领域。

因此,在使用这些物质之前,应该先熟悉无机碱碱性强弱表6中的具体物质,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物质的性质,以此来获取理想的使用效果。

GBT — 工业氢氧化钾

GBT — 工业氢氧化钾

GB/T1919—2014工业氢氧化钾警告:本标准中的氢氧化钾试样具有腐蚀性,可引起灼伤,操作应小心谨慎,在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就医。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氢氧化钾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

本标准适用干工业氢氧化钾。

该产品主要用于合成纤维、染料、塑料和各种钾盐的工业生产。

3 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KOH。

相对分子质量:(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 分类分型按生产工艺不同,将工业氢氧化钾分为两类:离子膜法生产的氢氧化钾为LM类,隔膜法生产的工业氢氧化钾为GM类。

LM类工业氢氧化钾固体分为三种型号:Ⅰ型(95%规格),Ⅱ型(90%规格),Ⅲ型(75%规格)。

工业氢氧化钾溶液分为两种型号:Ⅰ型(48%规格),Ⅱ型(45%规格)。

5 要求工业氢氧化钾的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固体中LM类为白色片状、粉状或块状,GM类为灰白、蓝绿或淡紫色片状或块状;——液体中LM类为无色透明液体,GM类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

工业氢氧化钾按本标准的试验方法检测,各类别应符合表1和表2中相应的技术要求。

表 1 工业氢氧化钾固体技术要求表 2 工业氢氧化钾溶液技术要求6 试验方法一般规定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HG/T 、HG/T 、HG/T 的规定制备。

外观检验在自然光下,工业氢氧化钾固体于白色衬底的表面皿或白瓷板上用目视法判定外表;工业氢氧化钾溶液置于比色管中,于白瓷板上用目视法判定外观。

氢氧化钾和碳酸钾含量的测定四笨硼钠重量法(仲裁法)方法提要在弱酸性条件下,钾离子于四笨硼钠生成四苯硼钾沉淀。

过滤,烘干,称重。

试剂无水乙醇。

乙酸溶液:100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工业氢氧化钾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G B/T1919—2014工业氢氧化钾警告:本标准中的氢氧化钾试样具有腐蚀性,可引起灼伤,操作应小心谨慎,在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就医。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氢氧化钾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

本标准适用干工业氢氧化钾。

该产品主要用于合成纤维、染料、塑料和各种钾盐的工业生产。

3 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KOH。

相对分子质量:56.10(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 分类分型按生产工艺不同,将工业氢氧化钾分为两类:离子膜法生产的氢氧化钾为LM类,隔膜法生产的工业氢氧化钾为GM类。

LM类工业氢氧化钾固体分为三种型号:Ⅰ型(95%规格),Ⅱ型(90%规格),Ⅲ型(75%规格)。

工业氢氧化钾溶液分为两种型号:Ⅰ型(48%规格),Ⅱ型(45%规格)。

5 要求5.1 工业氢氧化钾的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固体中LM类为白色片状、粉状或块状,GM类为灰白、蓝绿或淡紫色片状或块状;——液体中LM类为无色透明液体,GM类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

5.2 工业氢氧化钾按本标准的试验方法检测,各类别应符合表1和表2中相应的技术要求。

表 1 工业氢氧化钾固体技术要求表 2 工业氢氧化钾溶液技术要求6 试验方法6.1 一般规定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HG/T 3696.1、HG/T 3696.2、HG/T 3696.3的规定制备。

6.2 外观检验在自然光下,工业氢氧化钾固体于白色衬底的表面皿或白瓷板上用目视法判定外表;工业氢氧化钾溶液置于比色管中,于白瓷板上用目视法判定外观。

6.3 氢氧化钾和碳酸钾含量的测定6.3.1 四笨硼钠重量法(仲裁法)在弱酸性条件下,钾离子于四笨硼钠生成四苯硼钾沉淀。

过滤,烘干,称重。

苯硼钠乙醇溶液:34g/L。

苯硼钾乙醇饱和溶液。

~15μm。

用称量瓶迅速称取40g(固体)或80g(液体),精确至0.01g。

置于250mL烧杯中,加适无的水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全部移入1000mL(V2)容量瓶中,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立即置于1000mL清洁干燥的塑料瓶中保存。

此溶液为试验溶液A,用于氢氧化钾含量、碳酸钾含量、氯化物含量(汞量法)及钠含量(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测定。

移取20mL(V1)试验溶液A置于500mL(V3)容量瓶中,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摇匀。

必要时干过滤。

移取20mL(V4)此溶液,置于100mL烧杯中,加1滴甲基红指示液,用调至微红色。

加热至40℃取下,搅拌下逐滴加入四苯硼钠乙醇溶液8mL~ 9mL,约5 min加完。

放置10min。

用已于120℃±5℃条件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玻璃砂坩埚过滤,用40mL~50mL四苯硼钾乙醇饱和溶液洗涤沉淀,每次用5mL,每次都应抽干。

停止,用2mL无水乙醇洗一次,再抽干。

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箱中,于120℃士5℃干燥至质量恒定。

注:配制的氢氧化钾溶液具腐蚀性,不得存放在玻璃瓶中;所用的定量玻璃仪器均需要及时洗涤。

氢氧化钾含量以氢氧化钾(KOH)的质量分数ω1计,按式(1)计算:式中:m1——四笨硼钾沉淀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V11=20),单位为毫升(mL);V22=1000),单位为毫升(mL);V 33=20),单位为毫升(mL ); V 44=500),单位为毫升(mL ); ω2ω3——由6.4测得的氯化物的质量分数; 0.1566——四笨硼钾换算为氢氧化钾的系数; 0.8119——碳酸钾换算为氢氧化钾的系数; 1.5825——氯换算为氢氧化钾的系数。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3%。

6.3.2 酸碱滴定法取一份试液,加入氯化钡与试液中的碳酸钾生成碳酸钡沉淀。

以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氢氧化钾。

再以为,用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碳酸盐。

以两次滴定消耗的滴定剂的量计算氢氧化钾的含量和碳酸钾的含量。

移取50mL (V 21;向此溶液中加人1-2滴甲基橙指示液, 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继续滴定至橙红色,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为V 4。

氢氧化钾含量以氢氧化钾(KOH )的质量分数ω1计,按式(2)计算: 碳酸钾含量以碳酸钾(K 2CO 3)的质量分数ω2计,按式(3)计算:式中:V 1——以酚酞为指示液滴定消耗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2——2=50),单位为毫升(mL );V 3——3=1000),单位为毫升(mL );V 4——以甲基橙为指示液滴定消耗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ω5——由6.8或6.9测得的钠的质量分数;M 1——氢氧化钾(KOH )摩尔质量的数值(M 1=56.10),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 2——碳酸钾(K 2CO 3)摩尔质量的数值(M 2=138.20),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2.4405——钠(Na )换算为氢氧化钾的系数。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氢氧化钾为不大于0.3%,碳酸钾为不大于0.1%。

6.4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6.4.1 汞量法(仲裁法)同GB/T 3051—2000第3章。

同GB/T 3051—2000第4章。

同GB/T 3051—2000第3章。

L,加3滴溴酚蓝指示液,滴加硝酸溶液(1+1)至试液呈黄色,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恰呈蓝色。

然后滴加硝酸溶液(1+15)至黄色,过量2滴,加人1mL 二苯基偶氮碳酰肼指示液,用0.05 mol/L 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与标准终点比对溶液相同的紫红色。

标准终点比对溶液的配备: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100mL 水和3滴溴酚蓝指示剂,滴加硝酸溶液(1+1)至黄色,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呈蓝色,滴加硝酸溶液(1+15)至黄色,过量2滴。

加入1mL 二苯基偶氮碳酰肼指示液,用0.05 mol/L 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紫红色。

注:将滴定后的含汞废液收集保留,参见附录A 给出的方法进行处理。

氯化物含量以氯(Cl )的质量分数ω3计,按式(4)计算: 式中:V ——试验溶液消耗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0——标准终点比对溶液消耗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 1——移取试验溶液A 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V 2——2=1000),单位为毫升(mL );c ——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 ——氯(Cl )摩尔质量的数值(M=35.45),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LM 类固体不大于0.001%,LM 类溶液不大于0.0005%,GM 类不大于0.01%。

6.4.2 目视比浊法(LM产品)在硝酸介质中,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难容的氯化银。

当氯离子含量较低时,在一定时间内氯化银呈悬浮体,使溶液浑浊,可用于氯化物的目视比浊法测定。

比色管:50mL。

称取1.00g±0.01g试样,置于比色管中,加入20mL水溶解,用硝酸溶液中和,加1mL硝酸银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

溶液所呈浊度不得大于氯标准比浊溶液。

标准比浊溶液式按下列要求移取氯标准溶液,与试料同时同样处理:固体产品的Ⅰ型、Ⅲ型为10.0mL,Ⅱ型为20mL,溶液产品为5.0mL。

6.5 硫酸盐含量的测定6.5.1 方法提要盐酸介质中,硫酸根与钡离子生成白色细微的硫酸钡沉淀,悬浮在溶液中,与标准比浊溶液对比。

6.5.2 试剂,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HG/T 3696.2要求配制的硫酸盐标准溶液,置于4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试用期为一周。

6.5.3 仪器比色管:100mL。

6.5.4 分析步骤称取2.00g±0.01g试样,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100mL水溶解后,全部转移至比色管中。

用盐酸溶液中和至PH3-4(用PH试纸检验)。

加入10mL混合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动1min,放置5min。

溶液所呈浊度不大于标准比浊溶液。

标准比浊溶液的制备:与试料同时同样处理:Ⅰ型、Ⅱ型移取硫酸盐标准溶液4.0mL,Ⅲ型移取硫酸盐标准溶液2.0mL,与试验溶液同时同样处理。

6.6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6.6.1 方法提要在碱性条件下,试验溶液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定氮合金反应,生成的氨经蒸馏用硫酸溶液吸取。

加入纳氏试剂生成红色络合物,与标准比色溶液进行比对。

6.6.2 试剂和材料。

6.6.3 仪器、设备定氨蒸馏装置如图1所示。

也可使用具有同样效果的其他蒸馏装置。

图 1 定氨蒸馏装置说明:1——蒸馏瓶;2——气液分离器;3——导管;4——带有缓冲球的氨吸收管(插入比色管底部的管端处有6个直径为Φ1mm的小孔,均匀分布);5——比色管。

6.6.4 分析步骤在蒸馏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加热至沸。

用沸腾产生的蒸汽清洗装置,至蒸馏液不再析出氮为止(用纳氏试剂检验:取相同体积的吸收液和水,分别加入等量纳氏试剂,比较二者颜色)。

用移液管移取2mL氮标准溶液,置于蒸馏瓶中,加65mL无、5m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

称取2.00g±0.01g试样,置于另一个蒸馏瓶中,加25mL无氨水,5m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

各加1g定氨合金,迅速将蒸馏装置连接好。

于两个比色管中,各加入2mL硫酸溶液,加少量水使导管末端气孔淹没于溶液中。

混匀蒸馏瓶内的溶液,放置1h,期间定时摇动。

逐渐加热蒸馏瓶使溶液沸腾,至蒸馏出约40mL溶液为止。

取出导管,停止加热。

用少量水冲洗导管,洗液收集于比色管中。

再分别加入1mL氢氧化钠溶液、2mL纳氏试剂,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 试验溶液所呈颜色应不深于标准比色溶液。

6.7 铁含量的测定6.7.1 方法提要同GB/T 3049—2006第3章。

6.7.2 试剂同GB/T 3049—2006第4章。

6.7.3 仪器分光光度计:带有厚度为1cm 、4cm 或5cm 的比色皿。

6.7.4 分析步骤按GB/T 3049-2006中6.3的规定,绘制标准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