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第二章 旅游审美文化
旅游审美文化[1]
![旅游审美文化[1]](https://img.taocdn.com/s3/m/cfcebe16d1f34693daef3ed9.png)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二)旅游审美文化的空间差异
中 ——西 (抒情、理想美)
(写实、现实美)
南(秀、柔)——北(雄、刚)
跨文化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
美国黄石公园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悦心悦意是比悦耳悦目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 以知性或理解为主要特征,具有相对的持续性 和稳定性。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 齐白石的画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PPT文档演模板
飘渺 黄山
旅游审美文化[1]
悦志悦神
▲是审美层次的最高层次,体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
对象的高度统一;
▲经由感知、想象、情感尤其是理解等心理活动,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桂 林 山 水 张 家 界 风 光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PPT文档演模板
神奇九寨沟
旅游审美文化[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俊秀 三峡
悦心悦意
▲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 领悟到审美对象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 美感受和情感升华;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五、旅游审美文化的时空差异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一)旅游审美文化的时间差异
古代——现代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过去的神农架、张家界、九寨沟、喀纳斯湖是荒野之地,今日是旅游胜景。
旅游审美文化
![旅游审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7ece9b376c66137ee0619de.png)
旅游审美文化
(二)澄怀味象
“澄怀”,即虚静其怀,使人情怀高洁,不为物欲 所累,进入一种超功利的审美直觉状态;“味 象”,即品味、把玩、体会宇宙万物的形象之美, 从而感应“神道”,领悟“大道”。
旅游审美文化
• 齐白石的画
旅游审美文化
飘渺 黄山
旅游审美文化
悦志悦神
▲是审美层次的最高层次,体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
对象的高度统一;
▲经由感知、想象、情感尤其是理解等心理活动,
从而唤起精神意志上的奋昂或愉悦状态和伦理道 德上的超越。
旅游审美文化
雨 中 登 泰 山
信 步 登 长 城 乘 船 游 长 江
跨文化
旅游审美文化
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
美国黄石公园
旅游审美文化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15
旅游审美文化
பைடு நூலகம்
精神意志和 愉悦状态得 到超越
旅游审美文化
悦耳悦目
即以悦耳、悦目为主的全部审美 感官为体验的愉快感受,处于较 低层次。
旅游审美文化
桂 林 山 水 张 家 界 风 光
旅游审美文化
神奇九寨沟
旅游审美文化
旅游审美文化
俊秀 三峡
悦心悦意
▲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 领悟到审美对象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 美感受和情感升华; ▲悦心悦意是比悦耳悦目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 以知性或理解为主要特征,具有相对的持续性 和稳定性。
旅游文学各章知识结构
![旅游文学各章知识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f4c415b4cc7931b764ce1567.png)
《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各章知识结构第一章: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一、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与旅游1、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2、“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二、西方审美文化要点与旅游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赫拉克利特学派::美产生于对立面的斗争。
柏拉图:美是善。
直觉论:克罗齐、闵斯特伯格、叔本华等。
移情论:菲舍尔和李普斯。
内模仿:格罗斯。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和荣格。
格式塔学派:阿恩海姆。
心理距离说:爱德华·布洛。
接受美学:.姚斯、伊泽尔。
三、旅游文学作品与旅游审美自然之美主要表现于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移情美等六个方面。
第二章:旅游文学的孕育――先秦时代一、先秦旅游文学的孕育与萌芽《尚书•皋陶谟》书中关于“尧之子丹朱好游失德”之论述,为旅游最早的记录。
《庄子·秋水篇》《诗经·王风·黍离》《诗经·小雅·采薇》二、先秦旅游文学与节事民俗文化《诗经•郑风•溱洧》表现了先秦时重要的民俗――上巳节;三、先秦旅游文学作品选读:诗经《溱洧》等讲读第三章:旅游文学的形成――魏晋南朝时代(3课时)一、魏晋玄学对山水诗文的影响竹林七贤士二、魏晋旅游文学作品选读:曹操、陶渊明等三、南朝旅游文学作品选读:谢灵运、谢眺等第四章:旅游文学的发展――唐宋时代(6课时)一、唐代旅游文学及其作品选读1、踏歌民俗与节事文化李白《赠汪伦》刘禹锡《竹枝词》踏歌在日本的流传与嬗变2、山水田园诗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山中问答》、《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杜甫:《望岳》、《后游》韩愈:《山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王维:王维的诗与禅。
《竹里馆》、《鹿柴》、《辛夷坞》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晚泊浔阳望庐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韦应物:《滁州西涧》刘禹锡:《望洞庭》3、旅怀别绪崔颢:《黄鹤楼》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登岳阳楼》、《登高》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许浑:《咸阳城东楼》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张继:《枫桥夜泊》王湾:《次北固山下》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刘禹锡:《玄都观桃花》、《再游玄都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散文与游记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王勃:《滕王阁序》郦道元:《水經注》二、宋代旅游诗文的发展及其特点1.旅游诗歌林逋:《宿洞宵宫》苏轼:《新城道中》、《饮湖上,初晴后雨》欧阳修:《丰乐亭游春》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叶绍翁:《游园不值》朱熹:《水口行舟》、《春日》、《观书有感》陆游:《游山西村》2.词潘阆:《酒泉子》柳永:《望海潮》李清照:《如梦令》张孝祥:《念奴娇》3.散文范仲淹:《岳阳楼记》苏轼:《前赤壁赋》第五章:旅游文学的兴盛――明清时代一、明清时代旅游文学的兴盛与性灵学说二、明清时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张岱:《西湖七月半》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徐宏祖:《游黄山日记》恽敬《游庐山后记》。
旅游文化学-二章优秀课件
![旅游文化学-二章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49e00b25c52cc58bd6be93.png)
旅游主体文化
辽宁财贸学院
1
2020/11/23
主要内容
1. 旅游主体文化概说 2. 旅游消费文化 3. 旅游审美文化 4. 旅游休闲文化
2
2020/11/23
第一节 旅游主体文化概说
一 旅游主体与旅游主体文化
二 旅游主体文化特征
三 旅游主体文化观念
3
2020/11/23
一、旅游主体与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审美关系
审美客体刺激审 美主体的生理、 心里机制,满足 主体的审美需要 而建立起来的。 在旅游活动中, 当审美客体的审 美属性与审美主 体的内心相适应, 便容易产生感知、 想象、情感和理 解的审美冲动。
2020/11/23
三、旅游审美体验
旅游审美,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过程。旅游审 美过程,是美的认识过程、形象思维的过程、也是情绪情感的心理活动, 是感知、情感、联想和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
高,有闲阶级大
人们普遍产生旅游 量出现,旅游产品
愿望,空余时间增加,极大丰富,注重旅
旅游项目多样化, 游品质和精神享
旅游范围扩大化。 受,消费象征化
、符号化。
旅游消费文化:传统—现代—后现代变迁路径
21
2020/11/23
第三节 旅游审美文化
1. 美的本质与形态 2. 旅游审美要素 3. 旅游审美体验 4. 旅游审美感受的文化层次
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消费文化
是受旅游者文化所支配和影 响的,旅游者的旅游态度、 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模式以 及旅游具体消费行为包括习 惯、性格、爱好、家庭收入 、年龄、职业等对旅游文化 和旅游活动必然带来巨大影 响。
旅游审美
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美的创 造和美的欣赏过程。这是一种意识 活动过程,突出的是美感的愉悦, 表现的是感知、情感、联想和想象 、理解等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自由和谐 的过程中产生审美感受,是形成美 的体验和创造的源泉。
旅游文化审美
![旅游文化审美](https://img.taocdn.com/s3/m/2402823210661ed9ad51f334.png)
第四章自然景观与观赏第一节自然景观美的特征一、形象美(或形态美)雄美-壮观、壮美、崇高的形象秀美-柔和、秀丽、优美险美-垂直、绝壁、深窄奇美-变化多端、离奇怪异幽美-静谧、深藏旷美-辽阔、开朗、高远野美-天然、质朴“雄”是一种壮观、壮美、崇高的现象,与“阳刚美”是同一审美范畴。
雄的特征在山体中广泛存在。
雄美景观的审美感受:赞叹、震惊、冲突、崇敬、痛快、狂喜、愉悦。
使人产生仰慕(敬畏)之情,增人豪迈壮志,催人奋发进取。
秀景表现为柔和、秀丽、优美、雅致、精巧,与阴柔美是同一审美范畴。
轮廓线条柔和,景观质地柔润,地表植被良好,色彩翠黛雅致。
如“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如情似梦”的漓江,山明水秀的江南春色,画廊般的巫峡,亭亭玉立的神女峰等。
秀美的景观给人甜美、安逸、舒适、和谐的审美感受,使旅游者悠然自得、心绪平和、宁静淡泊、恬适超然。
险的特征:坡度特别大,山脊高而窄,垂直、绝壁、千钧一发、万丈深渊、深窄,突兀嶙峋等。
如华山,“华山天下险”,“自古华山一条路”。
华山四壁如刀削斧劈,两侧皆是万丈深渊,异常险峻。
险美景观的审美感受是惊喜、激越、惊心动魄,心悸万分,心惊胆战、引发好奇心,具有强烈吸引力,能锻冶人们的意志与胆略,激励人们奋勇进取,努力拼搏。
险峻美的审美体验:始于痛感而终于美感,从心理不适开始,却以激情(或紧张感)得以释放、心理得以满足而告终。
奇美是指其非同一般,变化多端,离奇怪异,出人意料,不可思议。
奇美又可分为奇特之美、奇丽之美、奇异之美、怪诞之美,皆能满足人求新求异的欲望。
黄山天下奇”,是说黄山集天下名山之奇形异状,蔚成奇观。
黄山之奇,奇在石、松、云、泉都形态诡异。
云南石林——“天下第一奇观”,中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
被誉为“地理迷宫”、“大自然雕塑博物馆”奇美景观的审美感受是令人神往,兴奋,惊喜兴趣盎然,妙趣横生。
能愉悦人的情感,启迪人的智慧,激励人们追求和探索。
幽美指其沉静,深暗、隐蔽。
幽美景观的基本特征一是封闭或半封闭的地形环境,如幽林、幽谷、深院,二是有高大的乔木遮天蔽日,光线暗淡,寂静无声。
旅游审美文化答案
![旅游审美文化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10be1f227916888486d7d5.png)
1.自然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形式美(1)形态美:旅游景观构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形态是自然旅游景观的空间呈现形式的外在表现,主要由景观物体的线条、大小、高低、造型等要素组成。
形态是景观的美学元素,是自然旅游景观形式美的最基本、最单纯、最直接、最外显的审美语言符号。
景观形态美是旅游审美主体第一时间的第一审美知觉。
(2)色彩美:色彩是旅游景观进入人们审美世界的第一感觉,是获取形式美感不可缺的要素。
色彩美又是人们最易感受而无需其他条件限制的一种美。
比起形态来,色彩的审美意味更浓、更普遍更复杂、更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自然风景中的色彩美主要是由树木花草、江河湖海、烟岚云霞及阳光等构成,万象纷呈,极其丰富。
五彩缤纷的自然色彩,最易于被人们直观地感受,给旅游者带来欢乐和幸福,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乃至令人振奋和神往。
水体的物理性能无色透明的,由于所含矿物质及水体自身的洁净程度不同,或受阳光、天色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呈现出不停地色彩。
植物、动物茎、叶、果、花、毛都有不同的色彩,形成了五彩缤纷的旅游景观。
“春花秋叶,生机盎然;竹翠松青,柳绿桃红”。
植物色彩的神奇最集中的体现在鲜花上。
气象气候变化产生的景观色彩,主要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景色。
自然景观四季的色彩美归纳为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天象景观充满了色彩美的神奇。
主要有霞光、月色、佛光等。
岩石的地理生成条件不同,也会呈现出黄、褐、红等多种色彩。
如武夷山为典型的红色丹霞地貌。
色彩既是旅游景观的外在表现,又是旅游审美主体重要的审美心理因素,这双重原因决定着色彩在旅游景观构美要素中的重要作用。
(3)声响美:在众多自然景观中,瀑落深潭,惊涛拍岸,溪流山涧,泉泻清池,雨打芭蕉,风吹松涛,幽林鸟语,夏日蝉鸣,寂夜虫唱等自然音响,在特定的环境中,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音乐般的美感享受。
(4)动态美: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山为水动,水为山转。
飞瀑、流水、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都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
旅游文化学专题二: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学专题二:旅游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ec3e38871fe910ef12df8b3.png)
产生创造出的人类文明成果,都可以谓 之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具有三个层面:
①物质层面,包括作为旅游客体的自然景观和 人文景观以及附加其上的游乐设施,为旅游者 服务的交通工具、饭店、旅游纪念品等; ②制度层面,包括旅游法规,旅游企业的管理 制度、行为规范等; ③精神层面,如旅游活动及旅游经营管理活动 中反映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观 念形态,包括旅游观念、经营意识、旅游作品、 旅游学术、旅游教育等。
三、秦汉:中国旅游文化的形成期
回顾历史
秦汉时期文化特点 秦汉的统一和兴盛为我们今日发展旅游业留
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举例说明)
出土文物青铜器:马踏飞燕
四、魏晋南北朝:中国旅游文化的融合期
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
思想文化发展的主线 中国传统文化的拓展和融合,体现出相当明
显的多元和开放特征,为我们今天发展旅游 业提供了相当丰厚的资源。(举例说明)
3.试述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⑤时代性
不同时代旅游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
(尤其是旅游性格与审美观念)有所不同。旅游文化 应适应当代人的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2.旅游文化的功能
旅游文化具有陶铸自然(人对自然的 精神投射及对自然风景的美化等)、增长 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 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造就具有优 美灵魂的人)和促进社会发展等功能。
第四节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史前文明:中国旅游文化的萌芽期 云南元谋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猿人化石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远古传说 为我们发展旅游业提供 极宝贵的资源,不乏 十分兴盛的时尚旅游热点。
二、先秦:中国旅游文化的奠基期
梳理这一段历史概括
旅游审美文化
![旅游审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e01e2d949649b6648d74788.png)
一·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自然景观?1.形态美客观存在物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综合美。
包括雄伟美、奇特美、险峻美、秀丽美、幽静美、敞旷美等美感类型。
色彩美随着季节变换,昼夜更替,阴晴雨雪,自然风物相应生辉,呈现出丰富奇幻的色彩,构成最大众化的审美形式。
“光线是一切色彩的摇篮”。
听觉美自然景观中的鸟语、风声、钟声、水声,在特定的环境中,对景观起到一种对比、反衬、烘托的强化作用,它们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听觉美感享受。
嗅觉美嗅觉美是一种以生理快感为主要特征的审美享受。
包括新鲜空气、海洋气息、木香、草香、花香、果香。
动态美象征美在美学范围内,人们常常凭借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符号,以比喻的方式来传达或体现某些概括性的思想观念、情感意趣、志向抱负或抽象哲理,使之对象化,这样便会产生一种审美属性,称之为象征性或象征美。
2.(1)选择合适的位置许多的自然景观在不同的关上位置,因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异,所差生的美感不同。
(2)把握观赏的时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自然景观的美。
有的随季节变换而呈现出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有的只在特定时间出现。
(3)抓住美感类型自然景观的美感是多方面的,其中变现为形态美,色彩美,听觉美,嗅觉美,动态美,象征美。
二·人文景观的内容及审美特征?如何欣赏人文景观?1,人文景观是指历史形成的、与人的社会性活动有关的景物构成的风景画面,它包括建筑、道路、摩崖石刻、神话传说、人文掌故等。
人文景观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性、文化性,一定的实物和精神等表现形式的旅游吸引物。
包括:1文物古迹2革命活动地3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 4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 (1)特色文化美(2)历史价值美(3)独特意境美(4)隐秘幽玄美2.(1)交代背景知识人文景观在当时的社会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孤立地去欣赏他们。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b653890002768e9951e738d4.png)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
2、旅游文化
3、艺术审美文化
4、家国同构
二、简答题
1、旅游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2、我们对旅游文化的哲学基础的讨论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
3、旅游动机满足的需要主要有哪四种?
4、影响旅游动机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哪几方面?
5、旅游文化的最为显著的特点表现在哪五方面?
三、论述题
1、试论中国传统伦理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
2、从旅游业的角度试论旅游文化的实用性特点。
3、试论中国传统旅游文化中的伦理性范式。
旅游文化概论第2章旅游主体的文化分析讲解
![旅游文化概论第2章旅游主体的文化分析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f2100af6bec0975f465e29b.png)
这是指旅游者与作为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 艺术作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 形态。 艺术审美文化的特点:一是这种审美文化 具有主导性、强制性,从而使得导游人员 介入旅游者审美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二是 艺术品的审美价值主要在于它的内在意 蕴——社会文化的历史积淀。因此,欣赏 艺术品必须具备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艺术修养;三是艺 术审美对旅游者的反馈影响独特而深刻。 艺术审美不仅具有娱乐作用,还具有审美 认识和审美教育作用。
2.1 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与动物相比,人最大的特征是劳动。正是通过 劳动,人创造了文化,可以说文化是人类对自 然的适应,或者说人通过文化来适应自然。
2.1 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 发展驱动的结果,是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文化和文明之后 的结果。但从历史发展的观点和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 念转变的结果,也是人追求自己的文化属性的结果。
2.4.1.2 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属性 (1)旅游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
旅游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日常消费,一般的日常消费 主要是对物的消费,注重物的功能性。而旅游作为人 们对另类生活方式的追求,旅游者不再从使用的角度 来对日常生活的物进行判断和消费,而是从物品所蕴 含的文化意义进行价值的认定,并进而从这样的文化 消费中获得身心的满足。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3.1 旅游审美的要素及特征
(1)旅游审美主体 旅游审美主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的实践者。 具体地讲,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并与旅 游资源(或旅游产品)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 旅游者。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3.1 旅游审美的要素及特征
旅游审美主体的特征:
其一,旅游审美主体是精神活动的主体。 其二,旅游审美主体是情感活动的主体。 其三,旅游审美主体是自由的生命活动的 主体。
旅游文化与审美范文
![旅游文化与审美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ec40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4.png)
旅游文化与审美范文旅游是一种追求美的行为,而审美则是一种对美的感知与欣赏。
旅游文化与审美紧密相关,既受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影响,也受到游客自身审美观念的塑造。
本文将讨论旅游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影响。
旅游文化是指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们根据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
旅游文化是地域特色的载体,通过旅游活动,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其他地区的文化,增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审美是指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不同的文化会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审美形态。
旅游可以促进审美的发展,通过欣赏他人的文化之美,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提升自身的审美品味。
旅游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方面,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对游客的审美产生直接影响。
游客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往往会受到当地文化的吸引。
他们会观赏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等,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例如,来到中国的游客可以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美,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游客自身的审美观念也会对旅游文化产生影响。
游客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选择旅游目的地。
例如,对于喜欢自然风光的人来说,他们会选择去海滨度假区或山区游玩,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而对于喜爱艺术的人来说,则会选择去文化名城,观赏名家名作。
旅游文化与审美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层面上,旅游文化可以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旅游的过程是一种身心放松的体验,人们可以逃离繁忙的生活,置身于美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和文化带来的愉悦和心灵的净化。
这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在社会层面上,旅游文化与审美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跨越地理和文化的边界,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旅游还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促进社会繁荣与进步。
在旅游时,游客也需要加强对旅游文化与审美的教育与培养。
《旅游文化》第二章旅游审美文化演示课件
![《旅游文化》第二章旅游审美文化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df4f81eefdc8d377ee32ab.png)
第二节 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
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有哪些? 这些心理要素如何影响旅游审美?
❖什么是美? ❖什么是审美?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旅游审美? ❖旅游活动的审美内容有什么? ❖旅游审美的形态哪些? ❖旅游审美如何形成? ❖旅游审美有何特征?
什么是美?
金文字形 从羊,从大。本义:肥美 古人养羊肥大为美。
象形字 象征人佩戴羊角,牛角 古人认为这样很美。
美是一种多维度的主观感受和客观存在。
高尔基《海燕》
张雨生 《大海》
第三节 旅游审美的感受层次
1. 观、品、悟 2. 身游、心游、神游 3. 王国维事业学问三境界&禅宗悟道三境界 4. 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旅游审美的感受层次
旅游文化在旅游者心理中的反应程度
• 1. 观、品、悟
• 观:主体对景观的感性存在的直观把握
• 品:带着强烈的情感,对审美对象的揣 摩研味,并在这一过程中赋予客体以人 格或性灵,从而达到内在的情感交流。
审美关系
在旅游过程中产 生的审美关系
旅游 审美
对美的追求
以旅游为对象 的审美活动
对自然景观观 美的欣赏
对人文景观观 美的欣赏上
旅游活动的审美内容有什么?
•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 • 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或生活美之大成,熔文物、古迹建
筑、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舞蹈、园林、庙宇、服饰、 烹饪、民情、风尚……为一炉。 • 旅游作为一种短期性的闲暇生活方式,从本质上说,实是一种集 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
旅游审美文化
![旅游审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769c8d480eb6294dd886c87.png)
1.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如何欣赏自然景观?答: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包括:形态美、色彩美、听觉美、嗅觉美、动态美和象征美。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选用适当的观赏方法,如:1)选择适合位置2)把握观赏时机3)抓住景观特点4)抓住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
2.人文景观的内容及审美特征是什么?如何欣赏人文景观?答:人文景观包括:文物古迹,革命活动地,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等四种类型。
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一般可以概括为:特色文化美、历史价值美、独特意境美和隐秘幽玄美。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选用适当的观赏方法,如:1)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2)学会以情观景(①综合感受②发挥想象③移情于景④求质求真)3)景观欣赏的其他要求(①背景知识的准备②心理节奏的把握)3.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圆明园》观后感“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
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
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珠宝,那就是圆明园。
”——雨果《圆明园》给我们的震撼无与伦比,跟着片子我们走进了圆明园的历史。
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般的参与圆明园从筑建之初到毁灭的全过程。
大文豪雨果的叙述没有一丝的夸张,圆明园这座始建于康熙的皇家御苑,见证了中国康乾盛世的辉煌,亦见证了鸦片战争的屈辱。
历史为她砌上金瓦,又披上黑纱,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像一位老人,静静地站立,缓缓地诉说。
从康熙到咸丰,她见证着大清一切的兴衰荣辱。
她见证了牡丹丛中,垂暮之年的康熙与聪颖灵巧的弘历相会,见证了案牍之后,勤奋治国的雍正把盛世推向顶峰。
她也见证了万花阵里,骄奢淫逸的乾隆观看宫女们争先恐后地穿过迷宫,拜倒在他的面前,当然她还见证了,咸丰帝出逃承德的狼狈不堪,还有那场恬不知耻的抢掠和那之后让一切付之一炬的大火。
《旅游文化》第二章旅游审美文化
![《旅游文化》第二章旅游审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f7120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5.png)
《旅游文化》第二章旅游审美文化1.引言旅游审美文化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审美观念、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的一种文化现象。
旅游审美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地域、历史、民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与个人的价值观和经验密切相关。
本章将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旅游体验等方面探讨旅游审美文化。
自然景观是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吸引力之一、山水风光、日出日落、海滩等都是人们追求的美丽景色。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会对人们的审美产生不同影响。
在中国,山水画被视为高尚的艺术形式,山水之美被视为一种精神享受。
中国人常常将自然景观与哲学思想相结合,追求“天人合一”之美。
与此不同的是,西方人更注重自然景观的原始性和壮丽性,喜欢追求自然的本真和野性之美。
另外,旅游审美文化也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樱花季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樱花的美被当作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都有其自身的美学特色,因此在旅游中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除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是旅游目的地重要的吸引力之一、古建筑、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等都是人们在旅游中追求的审美体验。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对人们的审美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中国,古建筑被赋予了非常高的审美价值,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而在欧洲,古城堡、教堂等也代表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民族文化也对旅游的审美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民族的服饰、舞蹈、音乐等都是旅游中追求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泰国的文化表演中,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泰国舞蹈和音乐,感受到独特的审美享受。
4.旅游体验的审美文化旅游体验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的舒适、愉悦和满足的感受。
旅游体验的审美文化受到个人价值观和经验的影响。
对于一些人来说,旅游是一种放松和逃避的方式,他们追求舒适和享受。
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旅游是一种探险和挑战,他们追求刺激和冒险。
不同的旅游体验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满足。
另外,旅游体验的审美也受到文化交流的影响。
通过与当地人交流和互动,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从而对旅游目的地的审美产生新的认识。
第2章 旅游者文化《旅游文化》PPT课件
![第2章 旅游者文化《旅游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2dc0c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68.png)
1
对旅游地心理文化的影响
2
对旅游地生活文化的影响
3
对旅游地传统文化的影响
4
旅游地对旅游者行为文化的 影响
第2章 旅游者文化
2.4.1 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文化因素
பைடு நூலகம்
1
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01 节制当前消费,重视储蓄 02 饮食开支仍占相当比重 03 以大众型为主,高端产品较少
第2章 旅游者文化
2.4.1 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文化因素
2
旅游者消费文化的效用分析
01 无形文化效用
02 有形文化效用
第2章 旅游者文化
2.4.4 旅游商品消费文化
1
旅游商品是一种文化符号
01 旅游的态度、看法和价值方面 02 旅游的生产、组织和供给方面 03 旅游的制度化方面 04 旅游交通、旅行经历、吸引物、旅游形式方面
第2章 旅游者文化
2.4.4 旅游商品消费文化
3
乡村性
4
健康性
5
休闲性
6
新奇性
第2章 旅游者文化
2.1.3 旅游者文化的分类
1
知识型旅游者文化
2
风俗型旅游者文化
3
多元型旅游者文化
4
观光休闲型旅游者文化
第2章 旅游者文化
2.2.1 旅游动机文化概念和分类
1
旅游动机文化概念
2
旅游动机分类
01
根据动机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一为内在需求——心理类;二为外在刺激——目标类。
2
旅游商品的文化符号价值
01 旅游商品或纪念品是旅游者重返世俗社会的象征 02 旅游商品或纪念品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03 旅游商品或纪念品是人生中重要事件的象征 04 旅游商品或纪念品是自我的象征
旅游文化与审美
![旅游文化与审美](https://img.taocdn.com/s3/m/6d2b291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6a.png)
旅游文化与审美其中以自然环境说影响最大。
文化是在一定地理条件下人类社会实践(劳动、社会分工、学习、教育等)作用的结晶。
⑴地理环境是文化生成的重要外因;⑵劳动和分工是文化产生的重要内因;⑶群体生活、实践和创造、学习和效仿、传授和教育、交流与融合、历史基础等也是文化生成的原因或影响因游者;⑵旅游审美客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所及的客体,具体地说,就是具有审美价值属性(即符合“美的法则”)并与主体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⑶旅游审美关系:是指在旅游活动中,主体的审美需要、审美结构与客⑴自然审美文化:以大自然为载体的审美文化,也可谓之造过程,旅游者所到之处,必然会以审美的态度观察、体验这些美,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审美文化形态;⑶艺术审美文化:是指旅游者与作为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⑴悦耳悦目:以悦耳、悦目为主的全部审美感官为体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领悟到审美对象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美感受和情感升华;⑶悦志悦神:主体在观赏审美对象时,经由感知、想象、情感尤其是理解等心理活动,从而唤起的那感受自然与人的心情的契合⑵山水审美偏爱不同:中:阴柔美形态、虚幻景;西:阳刚美形态、险峻美⑶山水审美情趣不同:中:人与自然的融合,情景交融,讲究“物我合一”;西:虽然也讲究人的心情与自然的契合,但是将人与景置于不同的位置进行“对接”,互作观照⑷山水景观的人文性表现不同:中:特色点化、诗文的描绘、神话故事与传说的渲染、与宗教的结合,多是歌颂勇敢、智慧和战胜邪恶;西:戏剧、小说描绘的环境和传说依附,多带有传奇和悲壮的中国园林的分类:⑴按归属分类:①皇家园林:特点是规模较大、气势恢宏、宏黄为主;风格粗犷,多野趣,各种人工建筑厚重有余,轻灵、委婉不足等,一个字概括即为“雄”。
在建筑结构上较敦实、厚重、封闭,有着抵御寒风和风沙的功能;建筑色彩比较富丽且以鲜艳之色和暖色为主,给严寒的北方以暖意。
②私家园林:特点是规模较小,布局灵活,营造精巧,建筑体量相对较小,多假山奇水,玲珑秀雅,韵味隽永,富有个性;受禅宗文化影响较大,追求“空灵”“玄远”之美;色彩朴素淡雅,以黑、白为主。
第2章 旅游审美文化
![第2章 旅游审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a2c59d469eae009581becb1.png)
25/0302/200/250/30
18
25/0302/200/250/30
12
二、想象因素
想象因素包括初级形式的联想和高级形式的想象, 想象因素为美感提供了载体,是审美感受的枢纽。在旅 游审美中,想象因素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使美的感知内 容得到充分扩充,使自然和人、客体和主体在美的欣赏 和艺术创造中达到了有机统一,它对于增强和深化观赏 自然的美感,对于实现自然向艺术美的转化,都起着不 可忽视的作用。
25/0302/200/250/30
2
二、旅游审美的特征
(一)旅游审美追求的精神性。 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旅游审美活动中
最活跃的因素。旅游主体是旅游审美活动的发出者和承担者 ,其具有一定的审美欲望和审美能力,其在旅游过程中凭着 自己的主观愿望对旅游审美客体或旅游中介中的“美”,进 行观赏、品味、领悟,从而使旅游审美活动呈现出强烈的主 观性。旅游者在旅游审美体验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而 非实践活动,是指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当外在的景区与内心 的心灵合拍一致,达到物我统一,从而产生相互应答的知觉 感受和审美愉快,即旅游者追求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享受。
25/0302/200/250/30
3
(二)旅游审美的技巧性
旅游审美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对旅游客体和旅游对 象的观赏活动。能否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关键在于观 赏方法、技巧的掌握程度。这种技巧直接影响着旅游审 美主体审美能力,即审美感觉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 解力的强弱,并对旅游过程中审美精神享受的获得起着 巨大的制约作用。而审美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对主体审美 结构的理解、对知识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并因此掌握 旅游审美的方法和窍门。旅游审美的技巧性具体表现在 观赏的方法、时间、距离、角度等方面。技巧的形成需 要在旅游审美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细心体验和仔细的玩 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悦耳悦目:是指以耳目为主的全部审美感官所经验的愉快感 受,是一种直觉感受。
美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我们一睁开眼睛去看一个形象或 一张开耳朵去听声音,我们马上见出美,认出秀雅与和谐。 我们一看到一些行动,觉察到一些情感,我们的内在的眼睛 也就马上辨出美好的、形状完善的和可欣羡的。”
最普遍的审美感受形态。
.
25
02
二、悦心悦意
悦心悦意:是指透过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在无目的中 直观的领悟到对方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美享受和感 情升华,进入一种“对心思意向的某种培育”(李泽厚语) 的欢喜状态。
一般来说,在这种审美感受中,审美知觉、想象、理解和情 感等心理功能交相引动,逐渐展开,其结果将会使观赏者从 有限的、偶然的、具体的形象中,领悟到无限的、必然的、 本质的意味。
旅游审美
32
二、旅游审美客体的文化蕴涵
1. 自然景观:除了具有形式美的要素, 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外,还在于它能引起 人们的思考,使人在思考过程中精神得 到升华。 Eg 儒家学派,“比德”,即将自然物 视为人格道德的象征物
2. 人文景观 (1)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反映 (2)是人类文化的标志 (3)是历史的承载
.
33
三、旅游审美介体的文化创意
旅游审美主 体
旅游审美介 体
旅游审美客 体
经营者、管理者:经验,参考 学者:学术研究(行为偏好,文化背景,审美)
.
3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
集体无意识
.
10
旅游审美有何特征?
➢ 审美追求的精神性 ➢ 审美活动的技巧性 ➢ 审美对象的趣味性 ➢ 审美客体的可观赏性 ➢ 审美功能的陶冶性
.
11
01
朱 光 潜
雨 果
他们说
They said…
审美追求的精神性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 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 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 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 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 可惋惜的事啊!
.
12
02
他们说
They said…
审美活动的技巧性
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
钟 嵘
候之感诸诗者。
郭
自山下而望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
熙
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
13
03
马 斯 洛
他们说
They said…
审美功能的陶冶性
美的理解和创造以及美的高峰体验,是人类生活以及心理学 和教育学的核心部分,而不是边缘部分。
每当我与这些大自然中的伟物相接触,我几乎要说是与其心 心相印时,我都被深深地感动……这是一条高贵的河流。它 目睹了封建社会、共和体制和皇家帝国。它当之无愧,既是法 国的骄傲,也是德国的自豪……莱茵河,天意之江,似乎也是 一条具有象征意义的江;在它的歧道上、流域中和它所通过 的地方,可以说,它是文明的象征。”
.
15
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
感知因素 想象因素
心理要素
.
理解因素 情感因素
16
一、感知
视觉
触觉
18
听觉
2
运动觉
7
感知
嗅觉
3
6
机体觉
45
味觉
平衡觉
.
17
他们说
They said…
二、想象
马 克
想象力为“人类的高级属性”
思 想象力是“人心具有的一种自身的创造力”,它“或随意按
博 感官接受形象的次序与方式来表现事物的形象,或用一种新
.
28
第四节 旅游审美活动中的文化因素
一、旅游审美主体的文化需要 二、旅游审美客体的文化蕴涵 三、旅游审美介体的文化创意
.
29
一、旅游审美主体的文化需要
中国对月亮的审美
• 月亮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 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 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 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 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 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月 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 成为永恒的象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9
他们说
They said…
三、理解
对审美内容深层内在的理解,即对融合在形式中意味的直观
筑、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舞蹈、园林、庙宇、服饰、 烹饪、民情、风尚……为一炉。 • 旅游作为一种短期性的闲暇生活方式,从本质上说,实是一种集 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
.
8
旅游审美的形态有哪些?
• 涉及阴柔、阳刚、秀美、崇高、绮丽、疏野、沉郁、飘 逸、繁缛、明快、悲壮、轻松 等一切审美形态,有益于 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不同的层次的各种审美欲求。
第二章 旅游审美文化
.
1
2
因
化
文
的
中
动
活
美
审
游
旅
04
次
层
受
感
的
美
审
游
旅
03
.
素
要
理
心
的
美
审
游
旅
02
ADD YOUR TITLE HERE ADD YOUR TITLE HERE ADD YOUR TITLE HERE ADD YOUR TITLE HERE
CONTENTS
特
与
质
本
美
审
的
动
活
游
旅
01
性把握。
钱 钟
如水中盐,有味无痕,性存体匿
书 对民族性、时代性、主观性的理解。
.
20
他们说
They said…
四、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心理反应。审美情感是审 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肯定的情绪和感情。 它不同于审美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因为 它是对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某种关系的反应,而不是对 客观事物本身的一种反应和认识活动。
录
目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审美本质与特征?
❖什么是美?
❖什么是审美?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旅游审美?
❖旅游活动的审美内容有什么?
❖旅游审美的形态哪些?
❖旅游审美如何形成?
❖旅游审美有何特征?
.
3
什么是美?
金文字形 从羊,从大。本义:肥美 古人养羊肥大为美。
象形字 象征人佩戴羊角,牛角 古人认为这样很美。
审美主体
旅游者
审美客体
旅游者游览、 观赏的对象
审美关系
在旅游过程中产 生的审美关系
旅游 审美
对美的追求
.
以旅游为对象 的审美活动
对自然景观观 美的欣赏
对人文景观观 美的欣赏上7来自旅游活动的审美内容有什么?
•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 • 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或生活美之大成,熔文物、古迹建
27
03
毛泽东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 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 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 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Eg. 狼人 吸血鬼
.
31
一、旅游审美主体的文化需要
中国人
西方人
重人,偏于抒情,重在意境 重物,偏于写实,重在形式 的创构;偏于理想美的寄托 的创造;偏于现实美的享受
追求美与善的统一
齐
白
石 蛙
文化传统与文
声
化背景不同
十
里
出
山
文化因素
泉
外形美和内在的思想品质美 属于不同范畴
决定影响
目标
.
审美观念和审美 心理差异
.
9
旅游审美如何形成?
旅游审美的形成过程
• 认知比较器:情绪认知论 • 这个工作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 • 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 • 第二个亚系统: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
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期望; • 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景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
克 的方式,根据一种不同的次序组合那些形象。”
在自然美的审美鉴赏中,审美者不仅可以由所感知的自然 对象联想到另一个自然事物,而且可以由自然对象联想到有 关的社会现象、人的性格和思想情感。
它使美的感知内容得到充分扩充,使自然和人、客体和主 体在美的欣赏和艺术创造中达到了有机统一。
.
18
念奴娇·赤壁怀古_苏轼 (宋代)
旅游文化在旅游者心理中的反应程度
王国维事业学问三境界
禅宗悟道三境界
• “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